安徽婚假國家規定2017
1、安徽婚假多少天
安徽法定婚假3天。具體規定如下:
1、按法定結婚年齡,女20周歲,男22周歲結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結婚時男女雙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視路程遠近,另給予路程假。此文件當時針對國營企業。通常都按最長3天計算;
3、在探親假期間結婚的,不另給假期;
4、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5、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
休婚假需要向用人單位提供請假申請、結婚證等材料即可;請假時出示原件,備案時提供復印件就可以;可以向所在單位提交休婚假申請,申請通過後,填寫婚假條即可。婚嫁是法律規定的勞動者依法享有的,在休婚假期間如數支付工資;除了正式的請假單之外,單位會要求提交結婚證,以證明是否初婚,及明確結婚年齡;具體需要的材料請咨詢所在單位的人事部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一條
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一條
勞動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親假、婚假、喪假期間,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
2、安徽省婚假
法律分析:婚假3天(已取消晚婚假),國家關於婚假的規定:1、按法定結婚年齡(女20周歲,男22周歲)結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2、符合晚婚年齡(女23周歲,男25周歲)的,不再享受晚婚假獎勵,只有3天法定婚假。3、結婚時男女雙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視路程遠近,另給予路程假。4、在探親假(探父母)期間結婚的,不另給假期。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一條 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3、安徽省取消婚假一年嗎?
取消了。2017年1月15日新修訂的《安徽省計劃生育條例》取消了晚婚假20天的報酬,安徽省的結婚假3天。安徽省職工結婚的,享受婚假3天,夫妻雙方不在一起工作的,另給予路程假。《安徽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第三十七條對符合本條例規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給予以下獎勵: (一)女方在享受國家規定產假基礎上,延長產假六十天; (二)男方享受十天護理假;夫妻異地生活的,護理假為二十天。 職工在前款規定的產假、護理假期間,享受其在職在崗的工資、獎金、福利待遇。
4、安徽婚假多少天
安徽婚假是13天。統一規定的婚假是3天,而安徽是在統一規定的婚假基礎上面額外延長10天,這兩種相加,就會有13天的婚假。男女雙方去有管轄權的婚姻登記機構辦理結婚登記手續,領取結婚證的,就可以享受13天的婚假,在婚假期間,職工享有的工資、獎金、福利待遇不變,用人單位必須按照法律的規定發放勞動報酬,存在剋扣現象的,可以向當地的勞動行政部門說明情況,查證屬實後,勞動行政部門會責令用人單位進行改正,讓用人單位向職工補齊被剋扣的工資,逾期未補發的,會責令用人單位加付賠償金。
《安徽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第三十一條 符合法律規定結婚的職工,在享受國家規定婚假的基礎上,延長婚假十天。婚假期間,其享有的工資、獎金、福利待遇不變。
5、2017國家政策 婚假是多少天
根據《婚姻法》以及《計劃生育條例》的規定,職工結婚可享受以下待遇:
(一)婚假:
1、按法定結婚年齡(女20周歲,男22周歲)結婚的,可享受3 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齡(女23周歲,男25周歲)的,不再享受晚婚假獎勵,只有3天法定婚假。
3、結婚時男女雙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視路程遠近,另給予路程假。
4、在探親假(探父母)期間結婚的,不另給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5)安徽婚假國家規定2017擴展資料
地方政策
晚婚的具體婚假時間一般依據的是各省或者直轄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自己規定的,一般在《XX省(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有規定,軍隊的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計劃生育條例》中有規定,全國各地的規定並不一致:
北京:婚假3天+7天=10天
《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16修正)》[8]
「第十六條依法辦理結婚登記的夫妻,除享受國家規定的婚假外,增加假期七天。」
廣東:婚假3天
上海:婚假3天
湖北:婚假3天
天津:婚假3天
重慶:婚假5天+晚婚假10工作日
安徽:婚假3天+晚婚假20天=23天
福建:取消晚婚假,婚假=15天
甘肅:晚婚的婚假=30天
河南:婚假3天+晚婚假18天=21天
6、安徽婚假多少天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法定婚假為3天,各地已經陸續取消了有關晚婚假的規定,因此,包括晚婚在內的新婚夫妻一般情況下也只能享受最多3天的帶薪婚假。如果結婚時男女雙方不在同一地工作,則可視路程遠近,另外給予相應的路程假。《勞動法》第五十一條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