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用稱稱嫁妝

用稱稱嫁妝

發布時間: 2020-09-12 19:11:27

1、嫁妝是什麼意思

嫁妝是女子出嫁時,娘家為新娘准備的結婚用品,如衣被、傢具及其他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其所准備的嫁妝也會不同。在古代嫁妝是女人的私人物品,又稱為「陪嫁」。

2、京劇中如何稱呼嫁妝

女方家長給女兒帶到男方家裡的叫嫁妝。男方給女方家人的叫彩禮

3、嫁妝是什麼

嫁妝是女子出嫁時,娘家為新娘准備的結婚用品,如衣被、傢具及其他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其所准備的嫁妝也會不同。在古代嫁妝是女人的私人物品,又稱為「陪嫁」。
中文名
嫁妝
外文名
maritage;dowry;trousseau
拼音
jiàzhuang
釋義
娘家為新娘准備的結婚用品
含義 聽語音
釋義:婦女在結婚時帶到她丈夫家裡的錢、物。亦稱「陪妝」、「妝奩」。發送後,女方即准備嫁妝,某些大戶人家當女兒出生時還特地釀酒,裝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稱「女兒紅」,待出嫁日,讓親友分享。嫁妝窮富懸殊,厚薄不一。

4、什麼是嫁妝呢?

那就是結婚的時候女方家裡給她的東西

5、什麼是嫁妝?

婦女在結婚時帶到她丈夫家裡的錢、物。亦稱「陪妝」、「妝奩」。發送後,女方即准備嫁妝,某些大戶人家當女兒出生時還特地釀酒,裝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稱「女兒紅」,待出嫁日,讓親友分享。嫁妝窮富懸殊,厚薄不一。

6、嫁妝一般都包括什麼?

嫁妝是女子出嫁時,娘家為新娘准備的結婚用品,如衣被、傢具及其他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其所准備的嫁妝也會不同。在古代嫁妝是女人的私人物品,又稱為「陪嫁」。婦女在結婚時帶到她丈夫家裡的錢、物。亦稱「陪妝」、「妝奩」。發送後,女方即准備嫁妝,某些大戶人家當女兒出生時還特地釀酒,裝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稱「女兒紅」,待出嫁日,讓親友分享。嫁妝窮富懸殊,厚薄不一。

7、古代抬嫁妝的人叫什麼

嫁妝,是女子出嫁時,從娘家帶到丈夫家去的衣被、傢具及其他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其所送的嫁妝也會不同。
所謂「十里紅妝」是指舊時嫁女的場面。人們常用「良田千畝,十里紅妝」來形容嫁妝的豐厚。舊俗在婚期的前一天,女家將置辦的奩具雇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為之鋪陳,俗稱「鋪床」或「發嫁妝」。「鋪床」盡管不在婚姻六禮之列,但長期以來卻是漢族婚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富家嫁妝驚人,床、桌、器具、箱籠、被褥一應俱全,日常所需無所不包。發嫁妝的隊伍綿延數里,故稱「十里紅妝」。「發嫁妝」往往成為富貴大戶人家擺闊誇富的大遊行。
十里紅妝一方面表達了父母對女兒的拳拳愛意,以免女兒在夫家被輕視或受欺侮;另一方面,十里紅妝也是家族富有、地位顯赫的一種炫耀。在古代,兩家聯姻,家與家的聯合較男女結合更被社會重視,婚姻只是被作為壯大親族、擴大權勢來考慮。寧紹一帶在明清時期是商賈官宦雲集之地,素有「無寧不成市,無紹不成衙」之說。商人雖然手握大量財富,但因「重農抑商」的習慣,政治地位向來不高,所以常常通過聯姻來結交士大夫,藉此來提高自身的地位;另外,富商巨賈之間常世代聯姻,以增強他們在商業活動中的競爭力。商人常鮮衣怒馬,選妓征歌,以炫耀於人,唯恐其財富不為人知。能引起萬人空巷及長久被人津津樂道的十里紅妝,最能擴大聯姻兩家的影響,提高兩家的社會地位。用現代的話講,十里紅妝是最好的商業廣告,所以,婚媾競尚奢華,動輒花費萬金來置辦「十里紅妝」。
木材不用珍貴的硬木而是就地取材。主要有樟、杉、柏、櫸、麻栗、黃梔、銀杏等木,相對於紅木,南方習慣稱之為白木。這些木材大都具有切面光滑有光澤,加工性良好,干後不易變形,耐久性強,易於著膠、著色、上油漆等特性。
這些嫁妝傢具習慣上分為內房傢伙和外房傢伙。如千工床、房前桌、紅櫥、床前櫥、衣架、春凳、馬桶、子孫桶、梳妝台之類放在內室的,都屬內房傢伙;畫桌、琴桌、八仙桌、圈椅等是外房傢伙。從功能上來講,可分為生活起居類、日用小木器、女工用品三大部分。
十里紅妝雖已成往事,但在寧紹大地上,還隨處可感受到十里紅妝的遺存在閃爍,這些民俗遺存是中國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
中國社會正處在改革變化的歷史轉型期,社會經濟、文化、民俗和民風都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急速變化。隨著時光的流逝和時代的變遷,這些民間藝術品正日漸消失,漸漸成為稀有之物。民俗工藝品以其特有的魅力,不僅對國外,而且對國內日漸增多的收藏者或消費者顯示出越來越大的吸引力。這些生長在民間文化沃土上的「山花野卉」,正悄悄成為都市人的關注熱點。
送嫁妝的原因可能有二:
1. 為了女兒過得更好些,貼補家用,或以備應急。
2. 盡量給女兒爭取在男方家的地位,嫁妝多可以顯示女方家有經濟實力(盡管普通老百姓家庭是東拼西湊的)。所以經常看到古代女人非常重視自己帶到男方家的嫁妝:如手鐲、玉器等。以上兩點是符合經濟人成本收益分析或效用最大化的。
婦女在結婚時帶到她丈夫家裡的錢、物。亦稱「陪妝」、「妝奩」。發送後,女方即准備嫁妝,某些大戶人家當女兒出生時還特地釀酒,裝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稱「女兒紅」,待出嫁日,讓親友分享。嫁妝窮富懸殊,厚薄不一。
結婚為什麼要有嫁妝:
彩禮嫁妝基本都送到夫妻家裡了,而在傳統社會,夫妻一般住在丈夫家裡,即使到現在過年過節也都是先去丈夫家裡吃飯慶祝。這個問題不單是文化背景的問題,在各個國家是普遍現象,尤其在發展中國家。韓國,印度,中國都是一樣的。
發送後,女方即准備嫁妝,某些大戶人家當女兒出生時還特地釀酒,裝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稱「女兒紅」,待出嫁日,讓親友分享。嫁妝窮富懸殊,厚薄不一。 收到大禮後,女家最遲需於大婚前一天把嫁妝送到男家。嫁妝是女家身份與財勢的象徵。以往,廣東人喜用樟木攏送嫁妝,取其堅固耐用之意。送嫁妝可分為「送妝」與「迎妝」。「送妝」是女家將嫁妝往男家送,除了抬妝的人外,女家會請幾位親友跟隨照料,人數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 嫁妝抬到男家後,男家會請親朋友好出來迎接,這叫「迎妝」。在嫁妝中,除了名貴的珠寶金飾外,還有許多象徵好兆頭的東西。以痰盂作子孫桶,希望女兒開枝散葉,兒孫滿堂。以紅尺作子孫尺,有良田萬頃之意;花瓶代表花開富貴;銅盤及鞋則寓意同偕到老;銀包皮帶有腰纏萬頃之意;剪刀有指蝴蝶雙飛;龍鳳被、床單及枕頭一對,祝福新人恩愛纏綿;片糖則比喻甜蜜幸福;龍鳳碗筷作衣食碗,有豐衣足食之意(碗內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妝的72套衣服)。
1、彩禮、聘禮是男方給女方家人的,女方父母有可能將聘禮也作為嫁妝給女兒,但不給也沒問題,女方父母有全權支配。
2、嫁妝是給新娘子的,屬於新娘子的私人財物,婆家是無權動用和干涉的,如果要動媳婦的嫁妝,必須得到媳婦的同意,而媳婦如果不同意也是正當的。在古代,侵佔媳婦的嫁妝是很惡劣的行為,對名聲很不利。
3、女人去世後,她的嫁妝只能由親生子女繼承,如果沒有子女,則要由娘家後人繼承。這是因為從某朝代以後(忘記了是唐還是宋明),中國女子實際上有一定的繼承權,而對娘家財產的繼承就是通過嫁妝來體現,所以如果她沒有後人要返還給娘家,夫家其他人是不得佔用的。
4、如果女人被休離或者離開夫家,嫁妝自己帶走,沒有分割一說。
5、古代的現實生活中,很多媳婦還是會因為軟弱被婆家霸佔嫁妝,但這種事情如果有人告或傳出去,婆家是要付出代價的。古代女子通常用嫁妝來補貼家用(小家庭),資助丈夫讀書或經商,養育並傳承給孩子,也有特別「賢惠的」還用自己的嫁妝給丈夫納妾,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因女子在母家無財產繼承權,貴族官僚嫁女時,除接受男家人大量聘禮財物外,尚須以大量財物贈女帶往夫家,以此為榮耀。歷代統治階級嫁女竟尚奢侈,自梳妝鏡匣(奩)中脂粉、膏澤、釵梳等物,至衣被用品、金銀器皿、珍玩寶物,無所不陪。民間亦染此風,窮苦之民因無妝奩,女大或不能嫁,以至產生不願生女的心理。唯少數儒家者娶嫁雙方,能以儉朴為德。宋司馬光《司馬氏家儀》:「今世俗之貪鄙者,將娶婦,先問資裝之厚薄,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是乃駔儈鬻奴婢之法,豈得謂之士大夫婚姻哉!其舅姑被欺紿,則殘虐其婦,以攄其忿,由是愛其女者,務其資裝以悅其舅姑。」明王禕《善俗要義》:「近年婚姻之家,貪慕富貴權勢,不為男女遠圖。故結婚後,隨即乖爭,計較聘財多寡,責望資裝厚薄,興訟連紊官府,以致男大不婚,女大不嫁。」清張伯行《飭禁婚嫁喪葬華侈示》:「其人省會,唯誇嫁妝……排箱倒笥,照耀街市,鋪紈披錦,輝煌里閭,一不物備,女不登車。婿家責備其豐,並且勒索隨車田業,折儀銀兩,痴人變產以應。或勉強無措,稽延年月,女至逾笄,不得出閣……翁姑不問婦之賢淑,但以嫁妝厚薄為愛憎,非所以示慈也;父母不訓女以順正,第欲女挾所有以驕其夫,非所以教義也。」

8、嫁妝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有嫁妝

嫁妝
婦女在結婚時帶到她丈夫家裡的錢、物。亦稱「陪妝」、「妝奩」。發送後,女方即准備嫁妝,某些大戶人家當女兒出生時還特地釀酒,裝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稱「女兒紅」,待出嫁日,讓親友分享。嫁妝窮富懸殊,厚薄不一。
結婚為什麼要有嫁妝:
彩禮嫁妝基本都送到夫妻家裡了,而在傳統社會,夫妻一般住在丈夫家裡,即使到現在過年過節也都是先去丈夫家裡吃飯慶祝。這個問題不單是文化背景的問題,在各個國家是普遍現象,尤其在發展中國家。韓國,印度,中國都是一樣的。你舉的國家還不都是在亞洲?那麼為什麼在亞洲?吃年夜飯的例子還不是習俗?這肯定和文化背景有很大關系!另外,送嫁妝的原因可能有二:1. 為了女兒過得更好些,貼補家用,或以備應急。2. 盡量給女兒爭取在男方家的地位,嫁妝多可以顯示女方家有經濟實力(盡管普通老百姓家庭是東拼西湊的)。所以經常看到古代女人非常重視自己帶到男方家的嫁妝:如手鐲、玉器等。以上兩點是符合經濟人成本收益分析或效用最大化的。

9、嫁妝的由來

婦女在結婚時帶到她丈夫家裡的錢、物。亦稱「陪妝」、「妝奩」。發送後,女方即准備嫁妝,某些大戶人家當女兒出生時還特地釀酒,裝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稱「女兒紅」,待出嫁日,讓親友分享。嫁妝窮富懸殊,厚薄不一。
結婚為什麼要有嫁妝:
彩禮嫁妝基本都送到夫妻家裡了,而在傳統社會,夫妻一般住在丈夫家裡,即使到現在過年過節也都是先去丈夫家裡吃飯慶祝。這個問題不單是文化背景的問題,在各個國家是普遍現象,尤其在發展中國家。韓國,印度,中國都是一樣的。你舉的國家還不都是在亞洲?那麼為什麼在亞洲?吃年夜飯的例子還不是習俗?這肯定和文化背景有很大關系!另外,送嫁妝的原因可能有二:1. 為了女兒過得更好些,貼補家用,或以備應急。2. 盡量給女兒爭取在男方家的地位,嫁妝多可以顯示女方家有經濟實力(盡管普通老百姓家庭是東拼西湊的)。所以經常看到古代女人非常重視自己帶到男方家的嫁妝:如手鐲、玉器等。以上兩點是符合經濟人成本收益分析或效用最大化的。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