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風俗有哪些
1、杭州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一年之始,舊時有履端之說,凌晨男子開門放火炮後,制素齋供,至廳事酬神,點燃香燭鳴放鞭炮,稱為拜天地。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城鎮鄉村均以龍燈、竹馬、獅子燈配合管弦鑼鼓,敬神賀年為樂深夜不休,稱為鬧元宵。
清明主要活動是掃墓,均以五色彩紙剪成紙錢,系於竹棒插在墳上。 各家門前插柳或以柳條為圈,套在小兒頭上;上已古指農歷三月上旬已日後專指三月初三。是日舊有臨水修楔,祓除不祥之習。新登地區是日行廟會,酬神演戲,以淥渚周王殿為最著。
杭州的注意事項和重點須知:
搞衛生是春節一定要有的習慣,藉助清掃表達除舊之意,一家人乾乾凈凈過新春。但是,杭州人講究掃地一定要「掃進來」,不能「掃出去」。即清掃時,笤帚千萬不能從里往外掃,而要從外往裡反掃,意思就是把如意、財氣往裡收,這是老杭州對來年財富不斷增加的美好期望。
說到吃,過年吃粽子也是老杭州的習俗。粽子在寒冷季節易於保存,同時有米有肉,有咸有甜,寓意生活富足,故此杭州人過年時,家裡的婦女都會裹粽子。杭州粽子以四角粽居多,口味以醬油肉粽和細沙粽子為主。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杭州
2、杭州端午節有什麼風俗
杭州端午節有掛艾草、吃五黃、賽龍舟、掛香囊、吃粽子等風俗。
每逢端午佳節,杭州人民除了到市場購買艾草菖蒲以外,城裡的一些老字型大小國葯房以及部分歷史文化景區相較於平時會提早開門,向市民免費贈送香囊,祈願平安。
3、杭州民風民俗
蘇杭一帶把正月初三作為「小年夜「的習俗,這一天不能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這天每戶接灶神,凡宅旁有井之家,早晨備香火,素菜供奉於井欄旁,並將除夕在井欄上新貼的紅紙封條揭去,名曰:「開井」。
新年初五,杭州的一般居民家家戶戶購買「寸金糠」供祖宗,討個「日進寸金」的吉利。 杭州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蓮子、棗子、芡實、桂圓和荔枝做成臘八粥,並饋贈親友,這是杭州人過年的前奏。這碗粥起源於南宋寺廟,原本為僧家齋供用品,稱之為「七寶五味粥」。
大年初一,杭州先民開門頭一件事就是放炮杖,俗稱開門炮,張帖「開門大吉」,然後拜天地神馬,拜家堂,拜灶司,拜祖先神像,再然後按輩分家人行拜年禮。一方水土釀就一方習俗。老杭州的過年習俗,反映了杭州人隨緣、達觀、仗義、機敏、幽默以及熱愛生活、知書識禮、樂趣自取的一方民風,這實在是杭州人的福氣。
(3)杭州的風俗有哪些擴展資料:
桂花是杭州市的市花。目前,杭州與咸寧、蘇州、桂林、合肥已成為我國五大桂花產區。杭州人在每年的金秋賞桂時節都要舉辦西湖桂花節。"滿隴桂雨"是桂花節的主要場景。這里沿途栽種著7000多株桂花,鬱郁蔥蔥。桂花節期間,這里200餘項五顏六色的遮陽棚整整齊齊排列在道路兩側,遊人在棚內樹旁賞桂品茶。
越劇是杭州的主要地方戲曲,七十年前流行在嵊縣一帶,現已成為全國的重要劇種之一。越劇擅長抒情,曲調優美,表演細膩。1949年前後,杭州有聯友、蜜蜂等十多個越劇團。解放後,越劇試創男女合演,效果很好,常演出的劇目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盤夫》、《西廂記》、《胭脂》、《碧玉馨》、《龍鳳鎖》等。
民間藝術富陽、新登民間藝術門類很多。據1983年調查,民間舞蹈有龍燈、獅子、竹子、跳仙鶴、大頭和尚等17個類別41種;民間音樂有「古亭鑼鼓」、「十番鑼鼓」等;其他有剪紙、泥塑等。其中「跳竹馬」、「跳凈童」、「跳仙鶴」等。
4、關於杭州節日的民風民俗
老杭州過年的娛樂活動大致有鑼鼓、紙鳶、龍燈和走馬燈。
1、所謂鑼鼓又稱年鑼鼓,在大鑼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鑼和竹板。年鑼鼓在正月初五之內,多為商家所用,另外,年鑼鼓還有為其它娛樂活動喧染助興的功能。
杭州人對各式年鑼鼓有自己的說法:只聞其聲不聞其詞的取名為元宵鼓、招財鼓、雨夾雪和七五三;既聞其聲又聽其詞的叫做十番、風雲會和絲弦鑼鼓;既無節奏又無言詞的杭州人統稱為亂劈柴。
2、所謂紙鳶就是「鷂兒」。鷂兒用細竹為骨,製成飛禽形狀,用紙或絹粘在上面,穿上線迎風放飛。杭州人向來心靈手巧,鷂兒的形狀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
還有以竹為笛,把它綁在鷂兒的頭上,使風聲入笛,其聲如箏,這種類型的鷂兒才是風箏。另外,過去杭州人還別出新裁地用很長的紙條,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線中,等到鷂兒放到高處,將竹圈和紙條附線迎風而上,被杭州人稱作燈鷂。
3、龍燈的涵義比較寬泛,說小了它是用紙或絹蒙成各種形狀,能夠為燃燭避風的燈罩;說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燈會的統稱。老底子杭州的船燈,一般以細木為骨,紮成船的形狀,再蒙上皮紙或嵌上玻璃。
還有馬兒燈,用細竹紮成馬的形狀,但沒有四條腿,用紙糊上,分為前後兩截,每截當中點燃一支蠟燭,分別系在兒童前後身上,象騎馬的樣子。
4、再有走馬燈,燈中豎以麥秸,秸下插在細釘當中,燈的上面是紙制的風車,四邊掛著紙剪的人和馬,用燭煙驅動風車,旋轉燈上的人馬。走馬燈和船燈,只能懸掛不能行動,而其他形狀的燈則可以隨龍燈大隊一起喧鬧於大街小巷之間。
5、立夏食俗在杭州主要有吃「三燒」、「五臘」、「九時新」的習俗。三燒,即燒夏餅、燒雞、燒酒。五臘,即黃魚、鹽鴨蛋、海螄、臘肉、清明狗。九時新,即櫻桃、梅子、鰣魚、蠶豆、莧菜、筍、黃豆、玫瑰花、烏飯糕、萵苣筍。
立夏,石筍剛露尖,家家戶戶都要去挖幾根,帶殼放在炭火中煨,煨熟後剝去筍殼,蘸些鹽、醬油和胡椒粉吃,謂之「吃健腳筍」。據說吃了健腳筍,可使腳骨健。在建德,山裡人還上山拔野筍,整條放入鹽水裡泡著吃。在臨安等地,家家燒筍燜肉,燒好後,全家男女老幼,每人食筍兩根,兒童還加雞蛋一隻,認為立夏吃只蛋,力氣多一萬。此俗至今猶存。
(4)杭州的風俗有哪些擴展資料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副省級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環杭州灣大灣區城市、杭州都市圈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部,浙江省北部,東臨杭州灣,與紹興市相接,西南與衢州市相接,北與湖州市、嘉興市毗鄰,西南與安徽省黃山市交界,西北與安徽省宣城市交接。
杭州有著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6.4%,江、河、湖、水庫佔8%,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大涌潮聞名的錢塘江穿過。
杭州處於亞熱帶季風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7.8℃,平均相對濕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時數1765小時。夏季氣候炎熱,濕潤,是新四大火爐之一。 相反,冬季寒冷,乾燥。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
龍燈又稱龍舞,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舞蹈。反映了古代中國人民對龍的崇拜。身長20米左右,直徑60---70公分,內用鐵絲做成圓形,安上燈泡或蠟燭,外用紗布包裹塗色而成。舞龍者由數十人組成。
1人在前用綉球斗龍,其餘全部舉龍,表演「二龍戲珠」、「雙龍出水」、「火龍騰飛」、「蟠龍鬧海」等動作。龍燈是漢族和部分少數民族節日傳統燈彩。相傳龍是吉祥的傾向,因此民間每逢春節、元宵節、燈會、廟會及豐收年,都舉行舞龍燈的活動。
一般用竹、木、紙、布紮成,節數不等,均為單數。其形象按顏色不同,可分為「火龍」、「青龍」。「白龍」、「黃龍」,每節內能燃燒燭的稱「龍燈」。
5、杭州風土人情及風俗習慣有哪些
1、七家茶為杭州茶鄉飲茶習俗,相傳起源於南宋,至今尚流傳西湖茶鄉。每逢立夏之日,新茶上市,茶鄉家家烹煮新茶,並配以各色細果、糕點,饋送親友比鄰,以象徵鄰里之間的和睦相處。
在杭州的春節民間有敬元寶茶習俗。從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五,至親好友,相互往來,恭賀新喜。講究的人家,首先敬一杯元寶茶,在茶中加兩顆青橄欖,或金桔,以取新春吉利的意思。飲茶而佐以橄欖、金桔,清脆可口,茶味更香。
2、採茶的習俗,「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杭州自古就是人們嚮往的旅遊勝地,夢中天堂,杭州美,美在西湖。
素有天堂瑰寶之稱的龍井茶就產在風景秀美的西子湖畔。這里土地肥沃,其獨特的山區小氣候非常有利於茶樹的生長發育。大自然特別的垂青和茶農精心的培育誕生了品質優異、名揚中外的龍井茶。
3、荷花節,每年的7-8月份杭州都會舉辦西湖荷花節,舉辦地在麴院風荷,主要活動有:賞荷花、采蓮蓬、剝蓮子、做荷花餐、聽民間戲曲、放荷花燈祈福、荷花交易會、西湖荷花小姐攝影模特大賽、中國荷花品種展覽會等。
4、觀潮,錢江涌潮為世界一大自然奇觀,,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農歷八月十五,錢江涌潮最大,潮頭可達數米。
海潮來時,聲如雷鳴,排山倒海,猶如萬馬奔騰,蔚為壯觀。觀潮始於漢魏(公元一世紀至六世紀),盛於唐宋 (公元七世紀至十三世紀),歷經2000餘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
5、臘八日:十二月初八謂臘八日,亦稱「臘八節」。臘八節,又是佛祖的成道節。為了紀念,中國寺院於每年臘月初八日熬制「臘八粥」供佛,並饋贈前來進香禮佛的信徒。
後杭人於此,也以胡桃、松子、蓮子、棗兒、花生、桂圓、荔枝等煮粥,送給親友,名曰「七寶五味粥」。
6、冬至:早晨吃年糕,佐以開缸的冬鹹菜。是日供祖宗,祭品有包頭魚。又以淘籮盛米,上鋪年糕、桔子、黃菱肉等,再以紅綠絲紮成扇形的花朵,插其上,稱「供年飯」,亦曰「聚寶盆」。冬至夜最長,故杭諺有「咽覺要咽冬至夜」。
6、杭州的特色風俗有哪些?
1、七家茶為杭州茶鄉飲茶習俗,相傳起源於南宋,至今尚流傳西湖茶鄉。每逢立夏之日,新茶上市,茶鄉家家烹煮新茶,並配以各色細果、糕點,饋送親友比鄰,以象徵鄰里之間的和睦相處。
在杭州的春節民間有敬元寶茶習俗。從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五,至親好友,相互往來,恭賀新喜。講究的人家,首先敬一杯元寶茶,在茶中加兩顆青橄欖,或金桔,以取新春吉利的意思。飲茶而佐以橄欖、金桔,清脆可口,茶味更香。
2、採茶的習俗,「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杭州自古就是人們嚮往的旅遊勝地,夢中天堂,杭州美,美在西湖。
素有天堂瑰寶之稱的龍井茶就產在風景秀美的西子湖畔。這里土地肥沃,其獨特的山區小氣候非常有利於茶樹的生長發育。大自然特別的垂青和茶農精心的培育誕生了品質優異、名揚中外的龍井茶。
3、荷花節,每年的7-8月份杭州都會舉辦西湖荷花節,舉辦地在麴院風荷,主要活動有:賞荷花、采蓮蓬、剝蓮子、做荷花餐、聽民間戲曲、放荷花燈祈福、荷花交易會、西湖荷花小姐攝影模特大賽、中國荷花品種展覽會等。
4、觀潮,錢江涌潮為世界一大自然奇觀,,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農歷八月十五,錢江涌潮最大,潮頭可達數米。
海潮來時,聲如雷鳴,排山倒海,猶如萬馬奔騰,蔚為壯觀。觀潮始於漢魏(公元一世紀至六世紀),盛於唐宋 (公元七世紀至十三世紀),歷經2000餘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
5、龍燈的涵義比較寬泛,說小了它是用紙或絹蒙成各種形狀,能夠為燃燭避風的燈罩;說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燈會的統稱。老底子杭州的船燈,一般以細木為骨,紮成船的形狀,再蒙上皮紙或嵌上玻璃。
還有馬兒燈,用細竹紮成馬的形狀,但沒有四條腿,用紙糊上,分為前後兩截,每截當中點燃一支蠟燭,分別系在兒童前後身上,象騎馬的樣子。
7、杭州春節習俗有哪些
俗話說百復歲「年」為首,從錢王定都制臨安算起,杭州人過年少說也有千把年的歷史了。至於杭州過年習俗,在特定的地域環境和文化背景下,濃郁的古都遺風和淳厚的文化氛圍滄桑般地溶入喜慶、歡快、團聚、祥和的氣氛當中,杭州過年習俗也不盡相同。
1、臘八粥
農歷臘月初八,也稱臘八日,杭州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蓮子、棗子、芡實、桂圓和荔枝做成臘八粥,並饋贈親友,這是杭州人過年的前奏。這碗粥起源於南宋寺廟,原本為僧家齋供用品,稱之為「七寶五味粥」。
2、十碗頭
杭州人老底子過年時,很講究吃的菜,其中「十碗頭」要從年三十吃到元宵節,包括元寶魚、元寶肉、白斬雞、彩蛋、暖鍋兒、八寶菜、如意菜、長生果、藕富、豆沙春卷等。
3、貼春聯
春聯,俗稱門對子。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4、討口彩
大年三十夜,以前杭州人家裡一般都備有幾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豬大腸叫做常常順利;魚圓肉圓稱為團團圓圓;鯗頭煮肉就是有想頭;春餅裹肉絲暗指銀包金絲;黃豆牙叫如意菜;
落花生叫長生果;黃菱肉、藕、荸薺、紅棗四物並煮美其名曰有富,杭州話藕的諧音為有,黃菱肉形似元寶,音形相加等於有富。
8、杭州有哪些民風民俗?
1、燒香:正月初一 靈隱、吳山各廟均有廟會。杭人有年初一燒頭香之習,二月十九天竺觀音廟會,俗傳二月十九,為觀音誕辰日。
2、求簽:杭州多寺廟,廟廟有簽書,民間盛行求簽占卜。凡是有求財、謀事、問病、求子、求學、求婚姻、求壽和消災免禍,無不到寺廟求簽,以求預知吉凶、禍福。
3、腌鹹菜:大葉伽菜,白菜,洗干凈後瀝干水,放缸里一層鹽一層菜,用石頭壓牢,過幾天就可以取出來吃。
4、臘八分粥:十二月初八天不亮各寺廟門口總會見排了滿滿的人龍,討個彩頭,吃一點釋迦牟尼得道前吃過的臘八粥。
5、剪窗花,貼門聯:過年過節前會剪一些喜氣洋洋的,寓意吉祥的窗花貼貼。
6、看花燈,吃元宵:花燈樣式很多,猜燈謎拿獎。
(8)杭州的風俗有哪些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杭州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為16.2℃,1月平均極端最低氣溫為-8.6℃,7月平均極端最高氣溫為39.9℃。年平均降水量約1500毫米。6月中旬左右為杭州的梅雨季節,俗稱黃梅天,雨量多而集中且潮濕悶熱,大約會持續20天左右。
杭州有5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富春江國家森林公園、午潮山國家森林公園和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2個國家生態自然保護區:天目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和清涼峰國家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旅遊度假區:杭州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風民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杭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燒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花燈
9、杭州端午節有什麼風俗
1、掛艾草:「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過端午一般會將艾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楣上。
2、吃五黃:老杭州人稱之為「五黃月」因有五種帶「黃」字的食物在這個月份上市而得名,根據傳統習慣,在端午節這一天杭州人必須食用雄黃酒、黃鱔、黃魚、黃瓜、咸鴨蛋黃人稱「吃五黃」。
3、鬧龍舟:「鬧龍舟」勝會是杭州西溪濕地傳統的端午節民俗活動,源於明朝,至今已有500年歷史因為西溪溪流狹窄,賽龍舟人群眾多與普通龍舟賽有所不同,五常賽龍舟更注重劃船技巧與鬧龍舟的氛圍,這一帶的居民也常常把「賽龍舟」一說改成「鬧龍舟」。
4、掛香囊:在端午節佩戴平安香囊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民間就有佩戴香囊的民俗。古時一般是長輩送於晚輩以保佑其出入平安。
5、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是現在大多數人僅存的比較了解的一個端午習俗。最早是為了紀念屈原,慢慢的,粽子逐漸演變成一種深受大眾喜歡的美食。
10、杭州有什麼特別的風俗?
老杭州過年的娛樂活動大致有鑼鼓、紙鳶、龍燈和花爆。所謂鑼鼓又稱年鑼鼓,在大鑼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鑼和竹板。年鑼鼓在正月初五之內,多為商家所用,另外,年鑼鼓還有為其它娛樂活動喧染助興的功能。杭州人對各式年鑼鼓有自己的說法:只聞其聲不聞其詞的取名為元宵鼓、招財鼓、雨夾雪和七五三;既聞其聲又聽其詞的叫做十番、風雲會和絲弦鑼鼓;既無節奏又無言詞的杭州人統稱為亂劈柴。
所謂紙鳶就是「鷂兒」。鷂兒用細竹為骨,製成飛禽形狀,用紙或絹粘在上面,穿上線迎風放飛。杭州人向來心靈手巧,鷂兒的形狀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還有以竹為笛,把它綁在鷂兒的頭上,使風聲入笛,其聲如箏,這種類型的鷂兒才是風箏。另外,過去杭州人還別出新裁地用很長的紙條,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線中,等到鷂兒放到高處,將竹圈和紙條附線迎風而上,被杭州人稱作燈鷂。
龍燈的涵義比較寬泛,說小了它是用紙或絹蒙成各種形狀,能夠為燃燭避風的燈罩;說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燈會的統稱。老底子杭州的船燈,一般以細木為骨,紮成船的形狀,再蒙上皮紙或嵌上玻璃;還有馬兒燈,用細竹紮成馬的形狀,但沒有四條腿,用紙糊上,分為前後兩截,每截當中點燃一支蠟燭,分別系在兒童前後身上,象騎馬的樣子;再有走馬燈,燈中豎以麥秸,秸下插在細釘當中,燈的上面是紙制的風車,四邊掛著紙剪的人和馬,用燭煙驅動風車,旋轉燈上的人馬。走馬燈和船燈,只能懸掛不能行動,而其他形狀的燈則可以隨龍燈大隊一起喧鬧於大街小巷之間。
花爆就是煙花和爆竹。最大的稱焰火,要在空曠處搭架引放,以看煙花流熒為主,一般為州府或公署張揚政績或喧染喜慶之事時所為;其次是花筒,小大由之,老少咸宜,點燃後既聽其聲又觀其形;再次是炮杖,尤為少兒所喜,燃放後只為聽其驚心動魄的一響。那時候杭州百姓燃放的花爆,多為花筒,比較著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鬧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以及不受地形限制,各到各處都可施放的九龍取水、二龍戲珠、白鵝生蛋、老鸛彈霞等等。
一方水土釀就一方習俗。老杭州的過年習俗,反映了杭州人隨緣、達觀、仗義、機敏、幽默以及熱愛生活、知書識禮、樂趣自取的一方民風,這實在是杭州人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