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作文徐州的風俗

作文徐州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1-09 23:34:31

1、特別的家鄉風俗初二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特別的家鄉風俗初二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特別的家鄉風俗初二作文1

在我的老家徐州,過年的風俗還真是不少。掛紅燈籠,包水餃,舞龍獅,放鞭炮……人們忙前忙後,接春納福,忙得不亦樂乎。其中獨具特色的就是寫春聯。

徐州的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書法非常熱愛和重視。村居委會規定:每家每戶都要買紅紙,自己寫對聯,然後全村進行比賽,評出一、二、三等獎。書法是我的強項,我想大展身手,就自告奮勇寫春聯。媽媽在一旁小聲說道:「你不要小瞧村子裡的人啊,這可是群英薈萃、卧虎藏龍的地方。」我聽了媽媽的話,好奇心很快就被激發了,我想看看我的書法水平能在村子裡排到第幾名。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們把筆墨紙硯擺放整齊,我按住紙,提起筆,蘸點墨,開始寫第一個字「五」。「橫」輕落筆,到三分之二處,按壓毛筆,最後收筆。筆斷意連,連到下面的「橫折」,在折筆處立鋒換面,保持中鋒豎下來。我目不轉睛地盯著毫端,毛筆走到哪兒,我的眼睛就跟到哪兒。「五」這個字很快就寫好了。我抬起頭,大家都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這是對我的鼓勵和肯定。我又飽蘸墨水,一鼓作氣寫完上聯「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聯「萬水千山盡朝暉」。橫批「萬象更新」中的「新」比較難寫,我認真琢磨著它的字形、筆畫。左邊高,右邊低,左邊窄,右邊寬,回想老師上課講的注意點,然後一氣呵成,上聯、下聯、橫批的書寫都是那麼完美流暢。大家看了我寫的春聯,不禁嘖嘖贊嘆:「這幅春聯如同行雲流水,真是妙筆生花呀!」我聽了大家的誇獎,心裡比吃了蜜還要甜。

評選的時間到了。評委們你一言我一語,認真對比,名次很快就出來了。第二名,我是第二名!我開心地合不攏嘴,望著第一名的春聯,暗下決心,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超過他。

寫春聯的比賽不僅是家鄉過年的風俗,也是家鄉人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一代代接班人把毛筆拿起來,使過年的味道更加濃郁,也讓中國的書法藝術發揚光大。

特別的家鄉風俗初二作文2

在剛剛過完的新年中,我的家鄉有很多風俗,如:穿紅衣服,貼春聯,包餃子……不過我最喜歡放鞭炮,下面我就來講一講我到底是如何放鞭炮的吧!

小年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在家鄉的大街上買了許多鞭炮,如:轉碟、大地紅、飛車……但我覺得最好玩的是大地紅、魔術彈和飛天火箭。一直到除夕前一天,我都會偶爾出去放鞭炮。等到除夕晚上只剩了大地紅、魔術彈和飛天火箭了。下面我來講講除夕晚上我放鞭炮的故事吧!

那天晚上,月亮被雲彩擋住了,風也很小,正是放鞭炮的好時機。我和爸爸拿著鞭炮走到了廣場,准備開始放鞭炮。我們第一個放的是飛天火箭,爸爸把它插入雪堆,然後拿打火機把它的引火線點燃,只見它不停地向地面噴火花,突然猛的一噴,「嗖」地一聲飛得足有10米高,還噴出一大串火花,好看極了!放完飛天火箭後,我們又放了魔術彈。放它的方法和飛天火箭一樣,只見它「砰」的一聲向上噴出一串火花,足有15米高!而且一次噴的是綠色的火花,一次是紅色的火花,我數了數,居然一共噴了30下!

爸爸一邊看放鞭炮,一邊講道:「其實放鞭炮的由來有一個傳說。從前有一隻怪物叫『年』,它每年的除夕都來吃人!有一年一個老人在除夕的晚上等『年』來了以後,那個老人放鞭炮把『年』嚇跑了,從此『年』便不敢來了。」我算了算,這是我第7次聽別人說這個傳說了!

聽完以後我改放了大地紅,因為它的引火線很短,所以差一點炸到我!後來我發現可以先用打火機點燃一根小樹枝的尾端,再點燃引火線。所以,做任何事只有用正確的方法和好的技巧,才能把事情做好。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重要、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放鞭炮是它的風俗,可以烘托節日氛圍,但是隨著空氣質量越來越差,應該減少放鞭炮,從我做起,讓我們的家鄉每天都擁有藍天!

特別的家鄉風俗初二作文3

我的家鄉貴州貴陽有一項風俗,每年春節初二上山去拾柴,回到家以後再吃一頓熱騰騰的酸湯火鍋。

我還記得20xx年春節,我和爸爸媽媽初二一大早就去黔靈山公園拾柴,那一天天氣晴朗、陽光普照。我們到公園門口時,售票處已經人頭攢動、車水馬龍,進到公園裡面更是人山人海,湖邊、山坡、山頂到處都是人流,滿山的樹叢中都看得到人的身影。公園里到處聽得見杜鵑鳥、布穀鳥、喜鵲嘰嘰喳喳的叫聲,就好像在演奏一支交響樂;看得見黃色的迎春花、粉紅的櫻花、純白的玉蘭花盡情地開放,還散發出一些沁人心脾的清香,使人恨不得湊進了狠狠地聞一兩下。人們三五成群,在賞花、跳舞、唱歌、演奏、登山,最重要的是在山裡面拾柴。因為柴火的柴跟財運的財諧音,所以人們把上山拾柴就當成是上山拾「財」,回家再拿紅布把它包起來,就寓意著來年會發財。我們隨著人流逛了大半個公園,然後也撿了幾根柴回家了。

回家以後,我們在家裡吃了一頓酸湯火鍋。在鍋里燒開水後,倒入用西紅柿熬成的底料,再根據個人的口味加入配菜。酸湯顏色鮮紅,寓意著來年的生活紅紅火火、熱氣騰騰。酸湯並不辣,反而酸酸甜甜的,只要一湊近,這酸湯濃郁的香氣,就會從鍋中傾瀉而出,闖到鼻孔中,讓人沉醉在這香氣中。這酸湯里煮出來的東西,也被這酸湯的酸甜給「渲染」了,在自己的本味中摻雜著酸湯的氣味,使得整個酸湯火鍋更加開胃可口。

拾柴和酸湯帶給了人們許多的好運,所以這項風俗很受人們的歡迎,只可惜今年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人們不便出門,公園也關閉,無法上山拾柴了,我多麼希望這場疫情趕快過去,人們可以繼續在陽光下的公園中享受美好生活。

特別的家鄉風俗初二作文4

「咚咚鏘,咚咚鏘,財神爺來咯……」兩只槳在「海浪」里翻騰,兩條腿快速的前後翻飛……這,就是我美麗家鄉的習俗——劃旱船。

劃旱船,顧名思義,就是在陸地上劃船,「旱船」是依照船的輪廓而製成的木架子,然後在木架的周圍圍上藍色布簾,畫上白白的波浪,彷彿小船在大海里乘風破浪。通常是一位姑娘,從旱船底下的洞鑽進去,手扶著船邁著碎步往前走。當然,每條「旱船」旁邊都有一位右手搖蒲扇,左手扶槳的「艄公」,他一手比畫著蒲扇,一手搖著槳,同時兩人高聲的唱著戲,一艘快樂的「旱船」就出發啦!

新年喜慶的「劃旱船」活動開始了,整條街上擠滿了圍觀的鄉親,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好不熱鬧!突然,鄉親們都不約而同朝著一個方向張望——「旱船」劃過來啦!

一個身穿紅袍、面容姣好的.姑娘站在「旱船」中,邁著歡快的碎步往前走,跟在她身後的艄公,一邊使勁地舞著蒲扇往旱船簾子上扇風,一面劃動著槳,旱船搖搖擺擺,猶如在大海上航行,惟妙惟肖!

這時,只見那艄公扯開嗓子高聲唱戲:「今年風調雨順,喲……喲……」看熱鬧的鄉親們和著艄公身後的樂團一起應聲:「喲……喲……」同時鑼鼓恰到好處地敲了起來:「咚咚鏘!咚咚鏘!」所有的聲音交融在一起,非但不會讓人感到雜亂,反而是那麼和諧。那麼鏗鏘有力!別有一番韻味。

忽然,艄公將蒲扇別在腰間,一手扶船,一手加大力度劃槳,原來這是遇上「驚濤駭浪」了!「財神爺來咯,喲!喲!」艄公又一次嘹亮地唱了起來,鄉親們高亢的聲音一唱一和:「喲……喲……」這不僅是家鄉傳統的習俗,更是人們在祈福,盼望著今年大豐收,風調雨順。

「財神爺來喲……」隨著旱船搖搖晃晃的遠去,聲音也漸漸散去,夕陽西下,小鎮慢慢恢復寧靜,但方才那高亢、激昂的歌聲始終縈繞在鄉親們心中,陪伴他們開始新的一年……

特別的家鄉風俗初二作文5

做事情做的疲勞的中年人,喜歡吃優雅的下午茶的中年人,工作一天回來的中年人,一提起安吉的白茶,誰不是立刻想到一杯碧綠、清澈的白茶水,還有那淡淡的白茶香。

每年的3月25日至清明節左右,是最熱鬧的時候。這幾天,遠在外地的親人都會趕回安吉採茶葉。凌晨五點,天還蒙蒙亮,正是人們睡覺的時候,但在這兒,家家戶戶都已經起床了。清幽的小路上時不時會閃過許多人影。他們無一例外,都是要去茶山上採茶的。

我們這里的茶山,特別多。每家每戶都能分到一塊「領地」。那些茶葉,全市淡綠色的。一些嫩綠的小芽在茶樹的腳邊生長,彷彿在尋求茶樹的庇護。所有人都眼疾手快的採摘著,只剩下我們在旁邊玩耍了。

烘製茶葉可費時間和力氣了,要准備上一個大的工具(茶扁),再把大家辛苦摘來的茶葉撒在上面,晾乾後才能送上機器烘炒。炒好的茶葉要先挑渣,就是挑出那些有殘缺的茶葉。剛剛炒好,大人們就如火如荼的干起來了。碩大的茶扁里的茶葉被分成了好幾堆,大家的兩只手是一刻也不得閑,總是一大把一大把地抓,兩隻眼睛更是不會停下,抓來多少檢查多少。茶葉就像落花流水般往下掉。這邊好的那邊壞的居然不會走錯門。

我把包裝袋打開,弟弟塞入防潮劑,小姨和叔叔往袋子里裝挑好的茶葉,媽媽給茶葉稱重,外婆用工具把包裝的口子封上——大功告成了。然後包裝好的茶葉就會有三個命運:一個是被我們賣掉,一個是拿出去送人,最後一個是自己喝了。咦,爺爺呢?原來是被我們遺忘在了一旁,正悶悶不樂地喝著茶呢!

拿點白茶泡上,你就會看到一杯碧綠、清澈的茶水在你面前,還能聞到淡淡的清香。喝下去沁人心脾,白茶是提神醒腦、清涼解渴的飲品。

白茶,和我們,和安吉聯系在一起,白茶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2、徐州民風民俗作文

給你提供一些徐州民風民俗的資料吧。
徐州比較有名的就是伏羊節啊,這是屬於徐州人自己的節日。
徐州伏羊節是於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開始,持續一個月。按農歷的節氣推算,「夏至」後第三個庚(一庚九天)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三伏」,即「末伏」。在這一個月里,徐州的人們集中在各個酒店,飯庄以及專門的羊肉館,燒烤攤,吃羊肉,喝羊肉湯,故曰吃伏羊。
吃伏羊的作用
眾所周知,吃羊肉,喝羊肉湯就是「發汗」的。冬日裡吃著熱騰騰的羊肉是再好不過的美食,徐州人偏要反其道而行,在一年中最熱的伏天吃加了很多辣椒的紅油羊肉,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的人民百姓自古流傳下來的精神。
徐州的住宅風俗:
一、四合房
徐州傳統上講究住「四合房」,即東、西、南、北屋俱全,圍成一個院子。門朝南的北屋為主房(又名「堂屋」),一條甬道便從主屋門穿過南屋正中。習俗上,條件好的,院內鋪滿石板,稍次則從各房門連到院門口,僅鋪在甬道上,甬道兩旁種些花草。富裕人家,屋內用方磚鋪地.主房正中供神像。沒有宗祠的,把祖宗神龕供在偏房內。主房內八仙桌、太師椅、條幾、春凳俱全。卧室內窗明幾凈,箱、篋、櫃、櫥羅列,床帳被褥鋪擺整齊。書房內設文房四寶。客廳里放置古玩、懸掛字畫。
二、大雜院
一般城市居民,多是數家同住一大院內。一家人或二代,或三四代同堂(l-3間不等)居室一般無內外區別。炊具、爐灶也在屋內。
上述房屋式樣一般無大差別,僅從規模大小,用料優劣來區分。上等房屋,以石條為基礎,青磚砌牆,頂梁、木桁條、椽子等均用上等木料,屋頂覆小瓦。次一些的,屋牆外磚、內坯,俗稱「里生外熟」,房頂瓦背上,用泥灰塞縫,俗稱「翻瓦脊」。50年代以來,上述房屋均從青色小瓦改成青或紅色大瓦。
三、草屋、棚
解放前,徐州城鄉草屋很多,泥土牆,上漫紅草、麥秸或小蘆葦.除草屋外,另有居住條件更差的草棚、石灰棚,均極低矮,是用籬笆外漫泥土作牆而搭成,草棚、灰棚大多集中在徐州北關、東關及故黃河兩岸,居民大都是家無隔夜糧的苦力小販等。每逢炎夏雨季,這些聚居處臭氣熏人,時疫多從這些地方引發。1949年後,草棚均被拆除。至60年代中期,草屋也終於絕跡。但鄉村則是在1978年以後才開始這種變化。
四、公館大院
官貴人家,居住名稱為公館或大院,前面冠以姓氏稱呼,如李(家)公館,徐(家)大院等。公館或大院的樣式,多為三進院落,更講究的如李二柱公館,縱橫各三進院落。
大院的每所院落都有主房。主房比其它房間高大,由房主居住,有3間(室)或5間(室)兩種。講究的要修走廊。如不修走廊,便在左右依牆砌台,覆上條石,高與人腰齊,俗稱為「扶手石」。3間(室)一明兩暗(左右兩間為暗),5間室則敞3間,故俗稱「明三暗五」。主房左右為配房,由兒、媳居住。另有客廳、書房、儲藏室等。有花園的人家,多將花園座落在院後,並設後門與花園相通。三進院落中,頭門如果用「鐵殼門樓」,門口必設置石鼓、閘板。門洞房內多住傭僕。廚房設在院內左側,廁所在院內右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公館、大院逐漸成為多家雜院。
五、住宅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六七十年代以後,城鎮居民住宅樓漸漸興起,均為公建房,但大多為簡易樓,二三層高,且多家合用廚房和衛生間。70年代以來,住宅樓群疊起,多五六層高,每房自成體系,或一室、或二室、或三四室,均有廳房、廚房、衛生間。在居民聚居的小街巷內,因住房緊張,很多房屋被居民自己改造成二層樓(或新蓋簡易二層樓)。

3、風俗長篇作文

中國自古就有重視風俗的傳統,「為政必先究風俗」、「觀風俗,知得失」是歷代君主恪守的祖訓。最高統治者不僅要親自過問風俗民情,還要委派官吏考察民風民俗,在制定國策時以它作為重要參照,並由史官載入史冊,為後世的治國理政留下治理風俗的經驗。下面是風俗長篇作文,請參考。

風俗長篇作文

民俗,本是些不經意的習慣罷了,當大家這已不是個人的偶然行為時,它也就有了文化的意味。

徐州是那樣的古老,「自古彭城列九州」,經六千年文明的陶鑄,鄉風民俗中自然會有幾分古樸與厚重。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辦,徐州素有南國屏障、北國鎖陰、五省通衢之稱;南來北往,東游西盪的商賈僧侶、遷客騷人,或雲集、或羈留,難免會留下些許印跡。一層層積淀下來,融入鄉風民俗之中,如此又構成了徐州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風貌。

當我們走在大墩子古文化遺址,隨意撿起一枚陶片,如同撿起一個美麗的傳說。把它們串起來便是一部向我們走來的史傳。現今徐州人使用的土陶器上,依然可見那史傳中特有的紋路和色彩。不過,我們已將其歸入了民間藝術的`行列。

我們還可以想像,一個村姑拎著這繪滿花紋的陶罐去溪邊汲水。遠遠望見勞作於田裡的情哥哥,不禁唱起:「妹妹提水到小河,遙望哥哥在山坡,有心上前叫哥哥,又怕哥哥不理我。話難說,情難擱,亮亮嗓子唱首歌……」一不小心,罐兒摔破了,濺濕了姑娘的衣裳,也潤澤了一冊率意天真的徐州民歌集。

在徐州這方土地上,任意掬起一捧土,你便可以認定它曾被哪匹戰馬踏過。大大小小二三百場征戰。飽經戰火的山野間還會響起「牧童拾得舊刀槍」的悠悠歌聲。黃水一次次撲來,黃沙一層層掩埋,受災難太多的徐州人,脈搏里涌動著本能的頑強與抗爭精神,匯聚成強悍的民風。

徐州人的重義貴友之風,大概濫觴於「季札掛劍台」的傳說。人死信義在,何況活著的血性男兒?說到交友,不能不說到喝酒。無論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豪聚,還是細酌慢啜、談笑風生的雅集,總是氤氳著古道熱腸。徐州人喝酒愛打「酒官司」,且打起來沒完沒了,為得是讓客人喝好。「喝好」的標志是幾分酩酊後的稱兄道弟、口無遮攔,否則便是主人失職了。「酒令大於軍令」不知何時在這塊土地上儼然神聖起來。

劉邦崛起於阡陌,徐州成了帝王之鄉,於是徐州人的骨子裡刻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狂傲。「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引車賣漿之徒亦不乏「大家風范」。劉三哥當了皇帝後回歸故里,不是還要大宴鄉親、醉歌「大風」嗎?看人家混的,衣錦還鄉,落根歸根,總縈繞在那麼多遊子的鄉魂里。

活得艱難,便要想方設法多些「紅火」,不然,豈不白活了?四時八節,那是該歡慶的日子,要熱熱鬧鬧、紅紅火火才好。平日里大吃大喝人家會恥笑你不會過日子,節日里冷冷清清、缺這少那,人家便會笑話你日子不過得不紅火。

年是大節,入了臘月「草棒成神」,也就開始「辦年」了。年貨辦得越多超好,饃饃蒸得又大又白,要笑開了「花」才好。正月十五是「小年」,蒸面龍蒸面燈蒸菜角、吃元宵,觀花燈。二月二、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八月十王、九月九……直至臘八,祭灶,忙忙碌碌又是一年。節日里有種種嬉鬧的形式,形式里又隱含著深蘊的情結。過年時,徐州人還會讓牲畜們享受一番,「打一千、罵一萬,大年早上吃頓飯」,農人要把餃子等美食送給老牛們吃,體現出黃土地上人與老牛的難以割捨的親情。

婚喪嫁娶是人生之大事,更需要排場,熱鬧一番。

喜事要「鬧」,越鬧越喜,鬧親鬧喜鬧紅火。不鬧就沒了滋味。一個「鬧」字道出了徐州民俗文化的主色調。但徐州人鬧而不野,有著教養上的分寸和禮數上的講究。沒有狂歡節式的歇斯底里。如徐州人的「鬧洞房」,一般都較為文雅,粗俗的做法往往受到指責。這或許是徐州「近齊魯,尚儒學」的原故吧。徐州地區興「送房」,眾人圍坐八仙子,唱起《送房歌》,讓新郎新娘喝交杯酒,歡天喜地地目送新人佳偶入洞房。還有許多美好的祝福。如《撒帳歌》:「一把麩(福)子,一把棗(早),明年生個白胖小。」鬧得多有文化。

生老病死是人生規律。子孫滿堂,壽終正寢的,徐州人叫「喜喪」。揚幡動樂、披麻戴孝的儀式中,確也升揚著一種隆重與庄嚴的氣氛。

4、家鄉的風俗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作文1

中國是一個大國家,由許多許多的城市組成,每一處地方的食物不同,語言不同,習俗更有差異。

每年快到春節,人們都要以各種方式祭奠自己的祖先。我土生土長的徐州有這樣一個慣例,把一張張的黃紙折成一個錐形,用線一個一個串起來,還會把一片片金黃色的紙疊成一個個大元寶。最後再成袋成袋的將這兩樣東西燒給祖先。每到快要上墳的時候,媽媽總是為這事「犧牲」好幾天。而在連雲港,這一切都不需要費太多的精力了:先買來一沓子黃紙。將黃紙分成二三十張一摞,用底面是一個古代銅錢狀的「紙鑼子」,像蓋章似得把「銅錢」刻在紙上,最後再將這些黃紙分散成扇子狀,這些工序完成以後,我們就能帶上酒肉飯菜去祭奠祖先了。

春節期間,我們也不能光祭奠祖先,還要熱熱鬧鬧的圖個吉利呢!

瞧,那高高的、挺挺的,站在寒風里的叫「搖錢樹」。顧名思義,就是搖一搖就能掉下錢來。我每次回老家,都會在每家每戶的院子里看到這些挺拔的「搖錢樹」。爺爺每年都不惜花大價錢買來又高又茂盛的「搖錢樹」,希望我們全家都能發大財,行大運。我家鄉的習俗十分有趣吧,有空兒,你們也來親眼看看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2

有的人喜歡春節,有的人喜歡端午節,而我呢,最喜歡春節了。

春節是我最難忘的節日,過春節時有很多的風俗呢,如:大掃除、貼春聯、放鞭炮、吃年夜飯、拿壓歲錢。過年時家家戶戶要把家裡打掃得乾乾凈凈。貼春聯時,人們都把表示新年祝福的話貼在門的兩邊,還會掛上燈籠,到處都是一派喜慶的景象。福字呢,可以正著貼,也可以倒著貼,倒著貼的意思是福到家裡來。每年除夕晚上,一家人圍坐在同一張桌子上有說有笑地吃著年夜飯,准備迎接新年的到來。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要到親戚家拜年,那時小孩子們最高興了,因為拜完年,小孩子們可以拿到紅包呀!

你知道為什麼大人要給小孩子紅包嗎?就是傳說從前有一個「年」的怪獸,每次過年的時候它都會出來,摸小孩的頭,被摸到的小孩都會發燒,有的病重的小孩都燒成傻瓜了,有一對老人家,他們年紀很大才有孩子,所以他們很愛他們的孩子。有一次,家人用紅包包了幾枚銅錢給孩子,那個小孩子玩著玩著就睡覺了,他把紅包放在了枕頭邊,「年」看見了,它被嚇跑了。後來這個消息傳開了,從此每到過年,長輩都會在過年時給晚輩包紅包,也叫壓歲錢,這樣孩子就能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健康地成長。

我喜歡春節,你們喜歡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3

如果提到餃子,你會想到什麼呢?元寶?春節……

可以說餃子的外形基本一致,而餡兒的種類那叫個各式各樣,非常豐富。比如:牛肉,羊肉,豬肉,魚肉之類的,而素餡兒的種類更加豐富,在這里就不一一舉例了。

今年的大年三十兒我和爸爸在家裡一起包餃子。在包餃子之前,我們准備了面團,麵粉,還有準備要包的餡兒。由於我最喜歡吃牛肉大蔥餡兒的,所以我們准備的就是牛肉大蔥。

爸爸和了一會面之後,便將面團輕輕的放入一個小盆里,並將保鮮膜撕開,然後封上,聽爸爸說這叫作醒面。把盆兒放一邊,便叫我剁餡兒,我是剁完牛肉剁大蔥。當我全部都做好之後,面正好也醒了。

爸爸將面團放在案板上,將它們切成長條,又將長條切成一對小塊。我們兩個分工合作,我負責按小塊,爸爸負責擀麵。

「哎呀,粘手了!」

「笨蛋,不會用麵粉啊?」

「哦。」

沒一會兒桌子上就擺滿了餃子皮,該做最重要的一步了。

「看著!應該左手端著餃子皮,右手拿筷子去加餡兒,然後放餃子皮里,記住別放多了,要不然一會就露餡兒了。」

我機械性的包著餃子。

「開鍋啦!」

深夜,兩個蘸醋的小碗放在桌邊,而盤子中的幾個餃子就是爸爸也奈何它不來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4

明天就是春節了,正所謂初一的餃子得三十晚上坐一宿!這馬上就得坐一宿了,當然得露一手!

大年三十一大早,老媽就把我從床上拽了起來,我起來一看,大家正在包餃子,我趕忙跑過去想要幫忙,我一過去,老爸就給了我一個硬幣,讓我將硬幣包進餃子里,我興致勃勃開始了我包餃子的歷程。首先我拿了一個餃子皮,用勺子挖了一勺餃子餡放進餃子皮里,兩手一捏,一個餃子成型了。大家都說我包的不錯,我頓時驕傲了起來。這時,一直在廚房忙活兒的姥姥走出來對我說:「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餃子,辭歲時包餃子即到子時也包餃子,此為兩年之交,往餃子裡麵包硬幣的意思是招財進寶,有財運的哦!」我立刻興奮了起來,准備撈一把「財運」!

晚上十二點,餃子下鍋了,元寶似的餃子把我饞的口水垂涎欲滴,我們坐到桌上開始吃,都在挑個大的想要吃到硬幣,突然,老爸大叫一聲,將硬幣吐了出來,老爸樂開了花,而我一臉的羨慕與遺憾!這就是我們家春節的風俗,大家在過節吃餃子時,一定要包住財運,搶佔先機,千萬別被自己老爸吃到「財運」了!我很喜歡這個風俗,希望一直保持下去,也希望財運成真哦!

祝大家新年快樂,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天天開心哦!!!

家鄉的風俗作文5

俗話說得好:「千里不一樣風,萬里不一樣俗」。每一個地區都是有不一樣的風俗習慣,我國很多傳統式節日:新春佳節,中秋佳節,端午,九九重陽節。每一個節日都是會在大家平淡的生活造就一個又一個高潮迭起,最繁華,最莊重的,必是新春佳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百里屠蘇。新春佳節來臨之時,隨處洋溢著濃濃年味兒。到臘月二十三,家家逐漸提前准備年貨禮盒,市集上已經是人潮人海。

在春節早晨,家家每一戶都門口一片紅火,都掛起了紅燈籠,家家飛出酒食的香。團圓飯莫過一天中最重要的,大夥兒圍坐桌旁,純手工製作的美味陸續擺上飯桌,大大家一會兒大聲說出笑,一會兒相互之間端酒以表明自身對別人的衷心祝願。吃過團圓飯,小朋友們在院里相互之間玩耍,大大家在屋子裡談笑風生,看春晚,歡笑聲源源不斷。家家高掛起小燈籠,街上鑼鼓喧天。「當!」秒針偏向了十二點,新的一年趕到,煙火相繼升上星空,每個人臉部洋溢著笑容,每一戶都提前准備祭天,爆竹聲,歡聲笑語在大地面上很長時間地縈繞著。

紅火的新春佳節一過,大家就以全新的外貌迎新年。春節是夕陽,年終最終一道風景,新春佳節也是夜露,新的一年又要開始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6

我的家鄉在洛南縣一個安靜、優美的小村莊。因為遠離城市的喧鬧,那裡的生態環境十分好,空氣很清新,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的習俗,我十分喜歡那裡。

每年快過年時,一到臘月村子裡家家戶戶都開始蒸饅頭、包包子,都是自我磨的面,味道好極了。最好吃的是一種叫「油餜子」的麵食,發好的面,做出特有的造型在油鍋里一炸,變得金燦燦、圓滾滾的,像一個個金色的元寶,吃了這個「元寶」來年必須大吉大利。

到了除夕夜吃過年夜飯,一家人就圍著火爐開始包餃子,奶奶就會在餃子里悄悄地放上幾枚硬幣,那裡大年初一早上吃餃子,來慶祝新一年的開始。吃餃子時大家都在試誰的運氣好,奶奶說,吃到硬幣的人來年必須有好運。

整個正月,小村莊都是年味十足,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多的數不清。我喜歡那裡,這兒的習俗真趣味。

家鄉的風俗作文7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譬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一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大家愈來愈近了,而在春節里,自己的風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夥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並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大家孩子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大家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大家才上床睡覺。年七年級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後,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的氛圍是不是更濃了呢?隨著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愛的一個環節,由於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後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如何過春節的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8

在我的家鄉, 有這么一個規定,在過年的時候,無論是誰,都需要要趕回去跟家人團圓,吃「團圓飯」。

在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圍在一張桌子上說說笑笑,那是一幅多麼幸福的畫卷。在平常,由於各自工作和學習的繁忙,大夥很難聚合在一起。作為孩子,總對每年這種團聚的日子充滿了期盼。

在吃「團圓飯」的時候,大家一家人都要互相碰杯,可是大家這些孩子子不會喝酒,這可如何解決呢?哈哈,大夥肯定聽說過「以茶代酒」這句話吧,大家小朋友就會用飲料或是茶來代替酒來互相碰杯。大夥相互間的'碰杯,代表著對過去一年的概括;代表著彼此間新年的期待與祝福;代表著家庭的和諧與美滿。大夥圍在一起談談自身今年在平時的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的計劃,將它們與我們的親人進行共享,並相互鼓勵和支持。

「團圓飯」代表著大家生活的團團圓圓,日子的美美滿滿,祖國大夥庭的和和美美!

家鄉的風俗作文9

我的家鄉在無錫,那裡有山有水風景秀麗,也有著各種傳統節日,而我參與最多的是無錫的清明節

每年的四月份春暖花開是無錫最美麗的季節,在那個時候所有的花兒都綻放起來,那些樹鬱郁蔥蔥,綠油油的草地上花兒都顯得格外美麗。可是往往在這個美麗而又寂靜的時候,總會迎來我們那悲傷的節日——清明節。

記得每次清明假期,我家的國外親戚都會來到上海一起開車到無錫去掃墓,看一下已去世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和一些已過世的親戚。我們會上山去燒香祭拜,我總會見到那些大人都會拿著花,在那兒默默地祈禱。掃完墓後我們還總是會去參觀以前曾祖父和曾祖母住的老房子,爺爺奶奶們也會回憶起他們小時候的點點滴滴。每次聽著他們的述說,我都會幻想起老人們的童年,讓我身臨其境彷彿回到了他們的年代。看好老房子後我們會在一起聚餐聊著閑話,每次清明節的聚餐都是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候。總是在這個時候,他們都忘記了剛才的憂傷,都會談論著各自的將來。

這就是我家鄉無錫的清明節,有悲傷、又有歡樂,又有童年的回憶,又有豐盛的美食,這些點點滴滴都構成了我們每次回家鄉的常態。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里,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並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腄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了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後,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無彩繽紛啊!看後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

晚上我們全家就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又說又笑的,這一天真的另我難以忘懷!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春節怎麼過的呢?我們一起交流交流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我的家鄉在日照。在家鄉,新年是一個最為隆重,也是當地大家覺得是非常重要的節日。

臘月的中旬,大家早已把雞、鴨、魚、肉、新衣服,爆竹等各種籌備春節的東西籌備好了。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大家需要祭「灶神」。

除夕到來,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穿起新衣,男生們放爆竹,一家人圍坐在一塊吃團圓飯,一塊看聯歡晚會。大家一般在12點以前不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初中一年級到了,天還沒有亮,大家就早早的起來了,放鞭炮,吃水餃,到8—9點之間,小孩們和男性們出去拜年,而女性們則在家接待客人。拜年可以獲得紅包或一些壓歲錢,這使每個小孩都開心的合不攏嘴。

正月初中二年級,初中三年級是大家串門的日子,每個人都領著很多東西,大大小小的包是再平時不過的事,有到親戚家的,也有到朋友家的。

元宵節來了,新年的又一個高潮到了。大街小巷裡處處都掛著彩燈,天中放著各種各樣的花炮,五顏六色,漂亮極了!小孩們攜帶自己心愛的燈籠,在大街上自由自在的玩耍著,笑聲回盪在馬路上。

新年就如此無聲無息的結束了,小孩們愉快的假期也就過完了,大大家也應該去上班了。可是,所有些地方,笑聲,喧鬧聲都依然存在著。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會在我們平靜的生活創造一個又一個高潮,最熱鬧,最隆重的,必是春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到來之時,處處洋溢濃濃的年味。到了臘月二十三,家家開始准備年貨,集市上已是人山人海。

在春節早上,家家戶戶門前一片火紅,都掛起了大紅燈籠,家家飄出酒肉的香。團圓飯莫過於一天中最重要的,大家圍坐在桌前,精心製作的佳餚紛紛擺上餐桌,大人們一會兒大聲說笑,一會兒互相敬酒以表示自己對他人的由衷祝福。吃過團圓飯,孩子們在院中互相嬉戲,大人們在屋裡談笑,看春晚,歡呼聲絡繹不絕。家家高掛起燈籠,大街上張燈結綵。「當!」時針指向了十二點,新的一年來到,煙花陸續升上夜空,人人臉上洋溢著笑容,戶戶准備祭天,鞭炮聲,歡笑聲在大地上久久地回盪著。

紅火的春節一過,人們就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年。春節是晚霞,歲末最後一道風景,春節更是朝露,新的一年又要開始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冬至大家都不陌生吧,它是冬天中最冷的一天,在這一天我們要吃餃子。

關於冬至有這樣一個傳說,傳說是張仲景醫生發明了餃子,在東漢末年著名的醫生張仲景發現在下雪的冬天,許多人的耳朵都凍爛了。然後他想出了一個幫助這些人的想法。他要求他的徒弟們在街上建立一個醫療棚,把羊肉加胡椒粉和中葯煮熟;切碎包進面團里讓人們食用,吃完好後人們的耳朵都被治癒了。從那時起,人們就在冬至吃這種食物並將其命名為餃子。

因此我們才有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現在,餃子什麼餡的都有,有羊肉餡的,豬肉大蔥餡的,香菇餡的以及三鮮餡的……一應俱全。包餃子時,先和面,把面弄成長條,再用刀把它切成一個一個的小劑子,然後用擀麵杖把它們擀成一個個小圓片。之後就是弄餡了,把羊肉剁成小肉沫,讓羊肉和胡椒粉攪和在一起,再用麵皮把餡包住,包好之後,把餃子一個一個放進鍋,等一會兒就能吃了。再弄點醬料,把醋和辣椒和在一起就行了。把餃子蘸上醋放進嘴裡,這味道那叫一個美啊,我能吃下整整兩盤呢。

這就是冬至,一個充滿特色的節日!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候家。」古詩《寒食》就是寫寒食節的。

寒食節在這一天內家家戶戶都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這一傳統還有一個故事呢。據說;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談君」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節是中國民間第一大忌日,寒食節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我的家鄉到了寒食節,整天都不能生火,大人們都會帶上家裡的小輩們去忌拜先輩們,;有的人在買一些冷食,還有的人會三五人圍在一起聽中間的人講故事……熱鬧及了。這就是我家鄉的寒食節,熱鬧的寒食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我的家鄉是漯河,在漯河最大的節日是12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在之前,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悉尼的成道之日也在12月初八,一此臘八節也是佛教徒的日子,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節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1000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節這一天,無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盛行。在民間,家家戶戶都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圓在一起食用,贈送自己的親朋好友。

臘八粥是由各種豆類和乾果熬制而成的,豐富又營養。

剛才,臘月28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放進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寶石,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

我和媽媽一起熬過臘八粥,熬出來的臘八粥可口誘人,甜美香醇。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臘八粥美容,臘八蒜保健,你喜歡嗎?

5、更准確的徐州的風俗

徐州民俗概說 徐州是那樣的古老,「自古彭城列九州」,經六千年文明的陶鑄,鄉風民俗中自然會有幾分古樸與厚重。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辦,徐州素有南國屏障、北國鎖陰、五省通衢之稱;南來北往,東游西盪的商賈僧侶、遷客騷人,或雲集、或羈留,難免會留下些許印跡。一層層積淀下來,融入鄉風民俗之中,如此又構成了徐州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風貌。
婚 嫁 篇
擇吉
男婚女嫁是人生大事,關繫到家族興旺、子嗣延續……所以不能草率行事。三媒六證、納彩行聘、換帖傳柬等必不可少,迎娶完婚也要選擇「黃道吉日」。俗話說:「看個好日子」,也就是「擇吉」。
舊俗一般由男方選擇兩個吉日,一個在上半月;一個在下半月,供女方挑選。有些地區還注重屬相,民諺有:「正、七迎雞兔;二、八虎和猴;三、九蛇和豬;四、十龍和狗;牛羊五、十一;六、臘馬和鼠。」但一般都是在陰歷的雙月雙日,如每月二、四、六、十等日,其中占「六」比較多,取「六六大順」之說。農村裡得避開農忙時節,那時「黃金鋪地,老少彎腰」,大家都「抽不出手」來。城裡一般都喜歡選假日或雙日的星期天等。
按照過去「老門舊家」,傳期得通過書面形式進行,專派一人挎著紅包袱,裹著個「拜盒」,內裝婚書、艾條、麥麩子等吉祥物。婚書上得寫明:何時為「行嫁利日」,上下車轎面向何方迎喜神,冠戴面向何方迎貴神,坐帳面向何方迎福神。還要寫些祝福語。如「天地氤氳」、「咸恆慶會」、「長命富貴」、「金玉滿堂」等。現在只是雙方先定好,男方通知媒從、女方就成。婚期臨近了,得通知親戚朋友,請他們屆時光臨,此謂「叫客」。城裡多用請柬,農村一般口傳。近親一般都早到,一圖熱鬧,二給打個幫手,當舅當姨母的更是理所當然。
於是乎,「鋪新床、迎新娘、全家老少喜洋洋」,男方開即新房的布置。「鋪新床」相當重要一定得由兩位或四位「全福太太」承擔重任。全福者須是原配夫妻、兒女雙全。先填枕、套被。填枕有《填枕頭歌》:「一頓吃飯不再餓,紅羅帳里去上宿;花言巧語多聽些,不向人前學是非。」還有《套被歌》:「一把栗子一把棗,大的領著小的跑;一把花生一把錢,大的領小的玩。」鋪床時要在四角放些蓮子、花生、紅棗、桂園、白果等,以示「早立子、花著生(有男有女),連生貴子」。
為了預示。早生貴子,婚禮前夜,要請一未成年,父母雙全的童男,陪伴新郎過夜,稱作「滾新床」。大喜之日還得由他充當「壓轎郎」。

嫁 妝
嫁妝」舊稱「妝奩」,原指女子梳妝用的鏡匣,唐宋以後,則泛指女子所有的陪嫁品。徐州陪送嫁妝的俗規有十多種。有整枝子、半枝子、巧十三、大八件、中八件、小八件、六件、四件、燈盆兩種及軟包袱等等。所謂整枝子、半枝子在古時徐州地區只有掛有皇帝恩準的「雙千頃」牌或「千頃」牌的大戶人家才能陪得起。嫁妝配備有土地、奴婢、車馬、服裝、箱櫃、桌椅、古玩等。陪送土地的多少,以放在桌上亮相的「土基」(形如磚坯)為標記,每塊土基代表一百畝。雙數稱著「整枝子」,單數叫著「半枝子」。清徐州籍翰林院學士崔燾曾感嘆曰:「百年所積,能嫁幾女?幸得一見,後世難效。」這是封建社會達官貴人奢侈鋪張的見證。
「六件」原狀指配有大立櫃、雙門櫥、八仙桌、長條幾、梳妝台、太師椅雙數、春凳雙數等。大中之會在於傢具的檔次,而小八件為大櫃、小櫥、地八仙(矮八仙桌)、馬杌子、木箱、茶幾、桌椅等。大件超過八件統稱「巧十三」,這是民間最高檔次的。傢具款式歷代有所不同,還有地方的特點。如邳縣農村不定期有尿罐子、針筐子、洗臉盒和燈盞等,且家境再貧寒也不可缺,往東南一帶還有陪 的,都有黃布包好(請專人背著尾隨送嫁妝隊伍前往),內盛有一把紅漆筷子,叫著「百子桶」,象徵「快生貴子」。以上這些都是父母給女兒的,女兒一般是無法過問的。現在不同了,不僅要過問,有些甚至不達目的不進婆家門。不光女家要陪嫁,男家也要准備好幾大件。六七十年代要「三轉一響」,指手錶、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八十年代要彩電、冰箱、洗衣機;九十年代開始要電話、空調、攝像機;還有直接要錢的,自己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准備好的嫁妝,都要在婚期前一至三天內,由女方請人護送到男家,一般多在上午。妝奩上須有紅紙剪成的紅雙喜字及鴛鴦、蝴蝶等花樣作為喜慶標記;櫃櫥內裝有「喜果」和紅紙包的掛面等物,以示吉祥。無論車載人抬,所有嫁妝都得公開亮相,廣而告之,擴大影響。護送者中須有一名指導婚儀的「新乾娘」專門調度,此婦必須是有公婆、兒女雙全的「全乎人」。快到男方家門時要鳴鞭通報,男方聞訊出迎,設宴款待。妝奩進房,新乾娘要請示婆婆如何放置,然後將鑰匙交給婆婆執掌。其姑嫂叔侄便翻箱倒櫃,並對其評頭論足一番。此叫作:「不翻不發」。迎娶
舊時婚禮的前一天,男方須備好花轎。轎分三式:最高為「八人轎」,俗稱「官轎」 ;其次為「四人轎」,轎圍為彩色,頂置麒麟送子,四周飾民間戲曲人物等;「二人抬」被稱作小轎。同時還要雇好「執事」、鼓樂班子。徐州把全付執事稱作「大五堂」,配有兩套鼓樂;選用其一,稱作「小五堂」。另外古時納妝、填房的排場、用轎不能超過原配,只有原配夫人以「明媒正娶,八抬大轎」為榮,以示正位。
接下來就得「過嫁妝」,這也是頭一天的事(也有喜日那天嫁妝頭里走,車轎跟後頭)。新郎要去祭拜祖宗,告訴先人本家族香火將能延續下去,以示告慰先靈。與此同時新娘則開始「飢嫁」,因為大喜之日,禮儀繁雜,新娘的行動極不方便。頭兩天就得少吃少喝,只吃點雞蛋、栗子之類的食品。嫁日頭天則不吃不喝,以避免嫁日「方便」,讓人恥笑。這風俗現在除農村少數地方還有,城市裡已免了。
喜日清晨,早早發轎,新郎「披紅」帶轎前往女家迎娶。花轎不空發,必有童男「壓轎」,並懷抱紅公雞。「壓轎娘」返回時得同時帶上女方准備的花母雞,這對雞並稱「長命雞」,被視為新人的「吉人」,至老不能宰殺。迎親花轎不能從原路返回,據說不能讓新娘子走回頭路。
大喜之日,新娘也應盡早梳妝打扮,並要絞臉。民間稱姑娘為「毛臉」,稱媳婦為「光臉」。新娘得「全乎人」絞臉,谷稱「初臉」,由娘家嫂子或姐妹承擔,一般要絞三下,俗稱「三把臉」。絞完用兩個紅雞蛋在臉下滾,還唱道:「紅雞蛋,滿臉串,今年唱喜酒,明年把『喜』見。而正式「開臉」儀式要等到了婆家,由婆婆開臉。
花轎臨近,女家放鞭炮歡迎。嫁女便換上隨轎帶來的「上轎紅」,頂著「蒙面紅」,開始「哭嫁」。「哭嫁」的淚花是「珍珠」,是撒給娘家的「金豆子」,也表示感激父母美育之恩和對全家的留戀之情,以及對「前途未卜」的憂戚之感。
新娘上轎的儀式各異,東南鄉由新娘兄弟或舅、叔背上轎;西北鄉是讓新娘穿著史長的鞋子跨上轎;城裡則時興由兩名「陪嫁嬤嬤」攙扶推送上轎;如今變成由未婚「伴娘」護送上轎的習俗,總之是表示並非新娘自己想走,更不是「私奔」。上轎前得拜辭祖先,叩謝父母,然後在三遍催轎樂曲中頭頂紅蓋頭入轎坐定。請「全福太太」用紅線封轎門,由新娘父母發令,方可抬轎啟程。
日當中午,花轎將至男家,以三聲鞭炮通報,男家放鞭相迎。臨門,先有兩位兄嫂拿一個用柴禾捆成的火把,迅速圍繞花轎插轉一圈,稱為「燎轎」,並唱道:「老嫂燎轎,天神知道;火把一照,邪氣跑掉。」以此除去沿途所沾邪氣(也有下轎後跨「火盆」一俗)。燎轎畢,由一至八對小姑娘隔著轎門給新娘「添妝」,象徵除去了沿途灰塵。此時,吹奏《梳妝台》、《百鳥朝鳳》等曲牌。然後由新郎兄嫂或叔嬸領著新郎在轎前三次長揖,恭請新娘下轎。禮畢,由「全福太太」開轎門,由大姑、小姑相扶出來,還叫道:「要想發,大姑拉;要想有,小姑扭。」這時,新郎家大門緊閉,新娘上前「叫喜門」,並喊道:「娘,開門!」此俗稱「改口」。婆婆在門內問「來家是否聽話?」等問題,新娘得一一回答,使婆婆滿意方可開門放行,俗稱「開喜門」。進門後,由迎新夫婦攙送一室小憩,待到「吉時」再拜堂成親。
自新娘出轎,至入洞房,都有專人手持執盤,內入麥麩和喜果,向新人身上撒落,俗稱「撒帳」、「迎面麩」,同時唱著《撒帳歌》:「新人進門前,福壽兩雙全;吉星高照起,榮華千萬年」,以示祝福。此俗在漢時就有多子多福之意。
喜果有:紅棗、栗子、花生等。紅棗取「早生」意。棗樹多果,又象徵多子。栗子即「立子」,與紅棗一起寄寓「早立子」。俗諺有:「一把栗子一把棗,明年生個大胖小。」花生寓意男女雙全。麥麩子,取諧音「福子」。生個兒子有福氣。也有撒「五子」----松子、瓜子、蓮子、白果子、棗子(或是五穀雜糧)代替的,希望「五子登科」、「兒女滿堂多得福」。
「吉時」時,喜樂起。新娘、新郎披紅戴花,共牽一條系有紅花的紅綢,由伴娘、伴郎攙扶,踏著紅氈進入大堂,舉行「大禮」,女左男右,徐州習俗「女人占上首,只有這一次。」樂止,司儀誦唱「香煙縹緲,燈燭煌煌,新郎新娘,齊登華堂」,新人立刻就位。司儀再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新婚夫妻隨聲叩拜。隨著司儀一聲「送入洞房」,新郎牽著紅綢將新娘引入洞房。喝罷交杯酒,新娘更換時令紅衣裙,由姑嫂代婆婆開臉、修眉、梳少婦妝。鬧洞房 回門
待到喜宴過去,親戚朋友便簇擁到新房,開始「鬧洞房」。新婚「不鬧不發,越鬧越發」似乎由來以久。徐州有「新婚三日無大小」之說,在此期間,男女老幼可匯聚新房盡情「取鬧」。其形式和內容都是鬧者隨時發明而來,如現在流行的咬糖、啃蘋果、點煙、脫「銹鞋」等。想盡花樣讓新人當眾表演,以逗樂取笑。這其中也有出格不文明的鬧房。
新婚三天,新房內燈燭不能滅,謂之「長命燈」。若是紅燭,又稱作「花燭」。婚禮第三天,新郎陪伴新娘拜謁本族長輩,謂之「分大小」。現在都把時間提到「拜堂」之後進行。受拜禮的長者要給見面禮,謂之「磕頭錢」。禮畢,請來賓入座「吃大席」。
新婚三天後,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稱「三天回門」並帶禮品兩樣:兩只大壽桃,二斤糖糕。送給父母,祝他們長壽、甜蜜、幸福。娘家對新姑爺頭次臨門,看得很重,必上席相待,請有聲望的人物陪酒,左臨右舍也來鬧一陣,氣氛不亞於「鬧新房」。
至於新娘在娘家住幾天,說法不一,有「叫二還三」之說,就是出嫁後第二天接回娘家,第三天返回婆家。又有「叫六住九」,即婚後第六天回門,住九天返回。現在一般都是小兩口共同商定日期。
從娘家返回,也要帶些禮物。鞋子,寓示夫妻和諧。過去都是新娘親自做,以顯示新媳婦針線活功夫。現改為娘給閏女買好,婆家每人一雙。也有隻給丈夫一人的。白菜,取「白頭偕老」之意。此時叔侄們口裡就稱好作「新嫂子」或「新嬸子」了。
從娘家回來,新娘子生活便告結束了。
生 育 篇
祈 子
喜結良緣、洞房花燭,那是人生中的大喜事,吃喜酒、「鬧喜」、鬧洞房是不可少的。徐州人在鬧洞房時,往往會發現,新婚床上絲綢花被的四角及枕頭里放有紅棗、栗子、蓮子、花生等物,這是什麼意思呢? 紅棗,除表示喜事紅火外,還含有早生貴子之意。棗子即「早子」 ,早得孩子。栗子即「立子」,「蓮子」即「連生貴子」,花生則寓意不但生男,還要生女,叫「兒女雙全」,都是祈願生兒育女的。花生還有個名字叫長生果,那就是祝願長命百歲,子孫滿堂,生生不息,子孫萬代了。
婚後數年不育,便要祈子了。有如下幾種習俗:
口彩。婆婆或丈夫煮個「溏心雞蛋」(外熟里生,蛋黃溏心)給不孕的媳婦吃,有意識地問好這雞蛋生不生?她會意地脫口而出:「生、生……」一語雙關。以為這「口彩」中了,孩子就會胡了。
曬被 說是曬被。當然「醉翁之意不在酒」,還是「求子心切」。大年初一,爆竹噼錄剝,不等太陽露紅,婆婆和兒媳便扯出棉被,口中念念有詞:「曬曬被,生個蛋(男);曬曬後里生個子女。」太陽未出來,昨曬呢?大年下討個「口吉」罷了/拴娃娃 這是要到寺廟、道觀、子孫堂、奶奶廟及某些相傳可以賜子的地方(如神石、神樹處)去辦的事情。因大都是偷偷地進行,暗地裡流傳,所以形式多樣,也是「心誠則靈」吧。一般都由婆婆(或別的至親婦人)前去,燒香禱告,磕頭許願,施捨錢物,然後用一根紅絲繩,拴住桌腿或樹根,一邊拴,一邊念叨:「小(男孩)來,上家來」,「小來,家來」。如此這般禱告、許願比,要在拴押物的旁邊,取一點泥土、石頭、木棍兒等物會以象徵「娃娃」,用布裹了,紅絲繩扎了,帶回家去,放到媳婦床上,用棉被棉褥蓋好。媳婦睡覺時摸一把,也應了幾分意。有求子心切的,摟著睡去,夢中也就真有了孩子似人。也有拴到泥捏的「娃娃」,用意也都一樣。寺廟中的觀音殿里有送子觀音,道觀中的碧霞元君殿有三霄娘娘(又叫泰山奶奶),都是專司生男育女之事的,風俗與宗教難分難離,就有了說不完的話題。
摟磚 這是徐州一部分地區的風俗。即在農歷三月三、七月七這兩天,天未大亮之前,當婆婆的手中拿著耙子,趁無人看見時在村街上摟來摟去,直到摟到一塊磚頭,喜滋滋揣回家去,那就意味著要添一個男孩了。
生育的神聖與神秘,多子多福封建思想的影響及人們的愚昧無知,使祈子的風俗產生並流行,隨著社會文明的演進,移風易俗已成新風尚,留在民俗文化中的只是歷史的印跡罷了。
送粥米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經過妊娠的揣摸、企盼與臨產的陣痛,呱呱墜地的新生兒為父母及家人帶來欣喜與希望。「大喜」、「小喜」(生男為大喜,生女為小喜)之說反映了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思想,但一個「喜」字便可見心情了。懷孕叫「有喜」,生了孩子叫「得喜」,去告訴親友叫「報喜」。
把煮熟的雞蛋染成紅色,叫「喜雞蛋」。拿到「喜雞蛋」的親友,要備上紅糖、掛面、油炸饊子、米花、童衣、花布等物去賀喜了。
首先要去「報喜」的是產婦的娘家。姥姥盼外孫的心情不比奶奶差,「催生糖、「催生雞蛋」是早已送過了的。雖不可斷定生的時辰,但心裡也可算出八九不離十,單等「報喜」的來到,娘家就張羅著去送「粥米」。
送粥米,是娘家的大事,嬸子大娘,親親鄰鄰凡有過來往的總要送上一些米面、雞蛋、紅糖、新衣等物。到指定的日子那天,娘家哥哥將「粥米」擔了送去。隨同前往的人員,因各地風俗不一,有去娘家娘的,有去娘家嫂子,有帶個孩子去的,有還不帶的等等,但男客、女客都要去。
過去送粥米一般也就用兩三個箢箕把東西盛了,肩擔臂挎著送去一個箢箕里放著大米、雞蛋、上蓋花布;一個箢箕放掛面、雞蛋、上蓋花布;一個箢箕放掛面、紅糖、童衣等。現在人們的經濟條件好起來,「粥米」的內容也豐富許多,風衣、毛毯、童床、童車等等都有送的。有箢箕肩挑已遠遠不行,就改用平板車、三輪車等拉。有的要用好幾輛三輪車,招搖過市,以顯示富有和捨得花錢。送粥米本是為產婦送去些補養身體的米、糖、雞蛋等物,太過鋪張,就顯得過份了。
娘家去送粥米,婆家要准備宴席,把送喜禮的親鄰都邀請了;舉杯把盞,都向主人恭喜,這叫「吃喜面」。「吃喜面」要喝紅糖茶泡饊子,紅糖表示喜慶,饊子諧音「散子」,意多得貴子,。還要吃「長壽面」,即下掛面再卧進兩個雞蛋,酒足飯飽之後,每位客人還要帶上十個「喜雞蛋」。
吃喜面時,也有送喜禮的,叫「給見面禮」,數額不等。產婦的母親或年長的至親一人,陪產婦的母親或年長的至親一人,陪產婦說說話兒,講講如何喂養嬰兒、保養身體的經驗和道理。娘家人帶回去的空箢箕中各要放進十枚「喜雞蛋」,那總要給人們帶去許多「喜氣」的。徐州人看見「喜雞蛋」總要問:「誰家吃喜面啦?」

挪 窩
孩子滿月,一個小生命健康活潑起來,產婦也完成了「坐月子」的使命,身體基本復元後,也可以多做些活計,吃東西也隨便多了。這時,產婦要抱著嬰兒,隨同來接的娘家弟弟一起去娘家過幾天,這叫「挪窩」。
一來,閨女想娘,娘也想閨女、想新生的外孫兒,所以就打發人來接人;二來,給新生兒換個環境,於生長發育有好處。
嬰兒挪窩要折來一束桃樹枝,上面用紅絲線繫上七枚銅錢和五枚染成紅色的花生果,桃枝用於驅鬼避邪;七枚銅錢象徵「吉星高照」,又有「人財兩旺」之意;花生是長壽果,取「長壽百歲」、「五子登科」、「兒女雙全」之瑞徵。桃枝繫上紅線、銅錢、花生,花花綠綠,確是美麗的飾物。人們看到它,便知「挪窩」的來了。
母親和新生兒在娘家過上三五日,回歸時要帶上姨姨、妗子等人給做的虎頭鞋、虎頭帽、「褪毛衫」(一般為紅領小白褂),「鴛鴦褲」、紅肚兜等物,還要帶回「剪頭雞」或「剪頭羊」。
剪頭雞為一隻紅公雞、一隻母雞,用大紅布剪一花環套在雞脖上,送行人用籃子挎著,一直送到家。剪頭羊,山羊、綿羊都行,但要全白色的,羊頭上用紅色染了,著人牽去。無論剪頭雞、剪頭羊,帶回家喂養一段時日,不能宰殺食用,要到集市上賣掉。換回的錢,要先買一包鹽帶回家。鹽是晶體,晶瑩閃亮,預示孩兒定有大作為;鹽溶於水,孩子水靈靈地,長了也會為人清正廉潔;鹽調五味,會給家庭帶來幸福歡樂,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有的地方又把剪頭雞、剪頭羊叫「長命雞」、「長命羊」。雞、羊,蓋取吉祥之意。

百家衣
徐州有句俗話,「三個月看娃娃」。意思是嬰兒要長到三個月時才好看。經過母親三個月的精心哺育,孩子白白胖胖,美麗可愛,孩子百日也是最逗人喜愛的時候。
在傳統文化中,「百」是個吉祥而又神聖的數字。什麼「百喜」、「百壽」、「百祿」、「長命百歲」、「百依百順」等等。孩子百日時,徐州人要給孩子行「百日禮」。現在最流行的是給孩子照個「百日照」,作為紀念。過去,特別在偏遠鄉村,照相不容易,沒有「百日照」,但確有許多殊異的風俗。
有吃「百日喜酒」的。也就是擺上幾桌宴席,眾親友前來賀喜,喝喜酒,吃長壽面等。
較有地方特色的是穿「百家衣」、戴「百歲鎖」等。
「百家衣」顧名思義的是用百家的布做成的衣服,也就是集各種顏色的碎布片連綴、縫制而成的,雖不一定要來自百家,但拿布的家數越多越好。其中,要數紫色的布塊較為難討,因「紫」諧音「子」,所以一般人家不願把「子」送人家,那隻好到孤寡老人處去討。百家衣來自「百家」,就是受到了百家的祝福與估護,孩子就會無病無災、福大命大,長命百歲。
除健康長壽的作用外,各種布片綴成的「百家衣」,經過精心拼湊、組合,圖案、花紋、色彩既斑斕,又美觀大方,十分好看,招人喜愛。
還有姑姑、姨姨等給做件紅綠小棉襖的。「紅襖綠大襟,留住俺家一條根」,也都是既穿著美觀,顯示習心靈手巧,又寄予良好祝願的。
百歲鎖又叫「長命鎖」,是一種歷史較久、流傳較廣的習俗。比如,我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薛寶釵項中所戴之物即為此類。徐州地區流行的「百命鎖」,其特點是在原物上又有所變通,不但種類多樣,而且簡使易行。這是因為,製作金、銀、玉等質地的百命鎖,價值昂貴,一般人家難以置故的原故。比如,最簡單、便宜的一種是用紅線編串起來的銅錢充當,也有用銅、錫鑄造的。當然,也有用金、銀打造的比較貴重的。百歲鎖上鑄、刻有圖案和文字,圖案有麒麟、鹿、虎、龍、象、蓮花等造型,文字有「長命富貴」、「長命百歲」、「麒麟送子」等吉語。
百歲鎖系在孩子的脖項上,意思是把孩子的魂兒鎖住,孩子也就長命百風了。

6、徐州的風景,風俗 作文

我的家鄉在徐州,那裡有美麗的雲龍湖。
春天,雲龍湖邊的柳樹長出了嫩綠嫩綠的小芽,不時吹來一縷春風,柳枝兒輕輕地飄動著,好像在伴著春風跳舞。當春風吹過湖面,湖面就會泛起一絲絲波紋。湖面倒映著火紅火紅的太陽、潔白的雲朵那景色美麗極了!草地里盛開著五顏六色的花朵兒,把成群的花蝴蝶都吸引了過來,它們圍著花兒飛啊,飛啊,怎麼也不肯離去。
夏天,知了趴在樹幹上,不停地叫:「熱死啦!熱死啦!我快要被烤焦啦!」那一棵棵粗壯的大樹上,長著綠油油的、茂密的樹葉,總是會有嘰嘰喳喳的鳥叫聲從裡面傳來。雲龍湖裡的荷花也在這個時候盛開了,它們的花瓣粉嘟嘟的,看上去可愛至極!那荷葉鋪在湖面上,整個雲龍湖都變成了綠色。火辣火辣的太陽掛在高高的天空中,照在湖面上,湖面反射著一閃一閃的金光,好像天上的星星都掉進了雲龍湖裡似的。
秋天,雲龍湖轉眼變成了金黃色,樹上的葉子都掉了下來,給一條條小路鋪上了一層金黃色的地毯,踩在上面會發出沙沙沙的聲音。這時,湖邊的菊花盛開了,像草地里盛開著一個個金燦燦的小太陽。當下秋雨時,小雨點們都爭先恐後地落到水裡去,這時,一個個水花在湖面上綻放。
冬天,雪花兒慢慢地飄落下來,有的落到了地上,給大地媽媽蓋上了一床雪白的棉被;有的落到了水裡,它們一落進去,就融化了。不久,湖面就結冰了,那冰像一面鏡子一般,那時,我最喜歡在那兒照鏡子。湖邊的臘梅花也在這時張開了自己的笑臉,讓人們在寒冷的冬天,也能看見這么美的花朵;也能聞到花的芳香。

7、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1

在我的老家徐州,過年的風俗還真是不少。掛紅燈籠,包水餃,舞龍獅,放鞭炮……人們忙前忙後,接春納福,忙得不亦樂乎。其中獨具特色的就是寫春聯。

徐州的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書法非常熱愛和重視。村居委會規定:每家每戶都要買紅紙,自己寫對聯,然後全村進行比賽,評出一、二、三等獎。書法是我的強項,我想大展身手,就自告奮勇寫春聯。媽媽在一旁小聲說道:「你不要小瞧村子裡的人啊,這可是群英薈萃、卧虎藏龍的地方。」我聽了媽媽的話,好奇心很快就被激發了,我想看看我的書法水平能在村子裡排到第幾名。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們把筆墨紙硯擺放整齊,我按住紙,提起筆,蘸點墨,開始寫第一個字「五」。「橫」輕落筆,到三分之二處,按壓毛筆,最後收筆。筆斷意連,連到下面的「橫折」,在折筆處立鋒換面,保持中鋒豎下來。我目不轉睛地盯著毫端,毛筆走到哪兒,我的眼睛就跟到哪兒。「五」這個字很快就寫好了。我抬起頭,大家都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這是對我的鼓勵和肯定。我又飽蘸墨水,一鼓作氣寫完上聯「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聯「萬水千山盡朝暉」。橫批「萬象更新」中的「新」比較難寫,我認真琢磨著它的字形、筆畫。左邊高,右邊低,左邊窄,右邊寬,回想老師上課講的注意點,然後一氣呵成,上聯、下聯、橫批的書寫都是那麼完美流暢。大家看了我寫的春聯,不禁嘖嘖贊嘆:「這幅春聯如同行雲流水,真是妙筆生花呀!」我聽了大家的誇獎,心裡比吃了蜜還要甜。

評選的時間到了。評委們你一言我一語,認真對比,名次很快就出來了。第二名,我是第二名!我開心地合不攏嘴,望著第一名的春聯,暗下決心,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超過他。

寫春聯的比賽不僅是家鄉過年的風俗,也是家鄉人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一代代接班人把毛筆拿起來,使過年的味道更加濃郁,也讓中國的書法藝術發揚光大。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2

進入臘月,家家都盼著過年。過年的准備忙碌而愉悅。大人們忙著采辦年貨,打掃除塵,祭拜先祖,忙活年夜飯。我們男孩子參與最多的是貼春聯和放鞭炮。

把所有的零花錢都換成鞭炮,和小夥伴找一空地一起放鞭炮。我拿出一根「老鼠尾」點燃,隨著手臂的揮舞,它開始翩翩起舞,在夜色中閃耀除一個個迷離的光圈。它一點點燃燒,不停的發出「吱吱」的聲響,我的手指也跟著一點點熱起來。看著它慢慢熄滅,只剩一股煙還在不屈不撓的繚繞。

另一個夥伴從褲兜了抓出一把響炮往地上一灑,其他人紛紛沖上去踩,看誰踩的多,踩中一個就發出「啪」的一聲。空地上一陣紛雜的腳步聲和此起彼伏的「啪啪」聲。夥伴們興奮的不得了,聞著空氣中嗆人的煙硝味也照舊樂開了花。

大人們放的自然不是同等級的小玩意兒了。他們放的「二踢腳」威力巨大,點著以後,「碰」的`一聲躥上空中,灰白色的沉重晚雲中發出閃光,接著一聲巨響,如炸彈爆炸一般。小孩被大人們護著躲著看。震耳的聲音還未息,又來一個鞭炮,一而再,接二連三。

爸爸告訴我,這威力巨大的鞭炮古時候是用來驅趕年獸的。年獸平常在深海里睡覺,到了年底,它非常餓,就爬出海洋,到陸地上面來吃人。為了趕走年獸,百姓們想了很多辦法。最後發現,年獸懼怕紅色的東西,火光和巨響。於是家家過年放鞭炮,貼春聯。年獸趕跑了,這年也就過了。

春聯不僅辟邪避禍,還寄託了人們的企盼和美好願望。家裡有孩子上學的,就貼」金榜題名「;家裡有老人的就貼」福壽安康「;家裡做生意的,就貼『日進斗金』。

我看著這一派熱鬧忙碌的景象,腦海中浮現出王安石的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正是過年的真實寫照啊。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3

在剛剛過完的新年中,我的家鄉有很多風俗,如:穿紅衣服,貼春聯,包餃子……不過我最喜歡放鞭炮,下面我就來講一講我到底是如何放鞭炮的吧!

小年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在家鄉的大街上買了許多鞭炮,如:轉碟、大地紅、飛車……但我覺得最好玩的是大地紅、魔術彈和飛天火箭。一直到除夕前一天,我都會偶爾出去放鞭炮。等到除夕晚上只剩了大地紅、魔術彈和飛天火箭了。下面我來講講除夕晚上我放鞭炮的故事吧!

那天晚上,月亮被雲彩擋住了,風也很小,正是放鞭炮的好時機。我和爸爸拿著鞭炮走到了廣場,准備開始放鞭炮。我們第一個放的是飛天火箭,爸爸把它插入雪堆,然後拿打火機把它的引火線點燃,只見它不停地向地面噴火花,突然猛的一噴,「嗖」地一聲飛得足有10米高,還噴出一大串火花,好看極了!放完飛天火箭後,我們又放了魔術彈。放它的方法和飛天火箭一樣,只見它「砰」的一聲向上噴出一串火花,足有15米高!而且一次噴的是綠色的火花,一次是紅色的火花,我數了數,居然一共噴了30下!

爸爸一邊看放鞭炮,一邊講道:「其實放鞭炮的由來有一個傳說。從前有一隻怪物叫『年』,它每年的除夕都來吃人!有一年一個老人在除夕的晚上等『年』來了以後,那個老人放鞭炮把『年』嚇跑了,從此『年』便不敢來了。」我算了算,這是我第7次聽別人說這個傳說了!

聽完以後我改放了大地紅,因為它的引火線很短,所以差一點炸到我!後來我發現可以先用打火機點燃一根小樹枝的尾端,再點燃引火線。所以,做任何事只有用正確的方法和好的技巧,才能把事情做好。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重要、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放鞭炮是它的風俗,可以烘托節日氛圍,但是隨著空氣質量越來越差,應該減少放鞭炮,從我做起,讓我們的家鄉每天都擁有藍天!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4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在福建周寧,在那個地方,我留下了很多的回憶,我最喜歡的就是正月十五。

這里的正月十五不一般,這兒過得分外熱鬧。你聽說過「搬鐵枝」嗎?這可是我的家鄉獨特的風俗呢!

先來介紹一下吧。搬鐵枝又稱台閣,是福建省的地方傳統民俗活動。至今約有500多年的歷史了,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搬鐵枝是將鋼管或鐵條焊接成枝狀並固定於車轅上,每架鐵枝高2至3米,上面可容納5至7人表演。演員多為少兒,或坐或站在扶枝位置上,手持道具,表演一些簡單情節和動作。鐵枝車可推行,樂隊隨後伴奏。

正月初七左右,各社居就忙起來了,製做鐵架、挑選服裝、找演員、排練隊形,整個社居都為正月十五做出了充足的准備,就盼著這天趕緊到來,好讓整個周寧都活躍起來。

到了正月十五,全縣人民早早就吃過晚飯,准備觀看遊行表演,整個街上的霓虹燈都亮了,也點燃了全縣人民的心。

遊行表演開始了,警車在前方開道,鐵枝的兩邊有兩條五米長的繩子,不讓觀眾往前擠。台上的演員舞動著身軀,精緻的妝容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迷人。鐵枝花樣很多,有「八仙過海」、「鯉魚仙子」、「鄭和下西洋」……這次搬鐵枝最令人眼前一亮的非鯉魚仙子莫屬啦!花苞緩緩上升,花瓣徐徐綻開,可以說這個荷花座是此次搬鐵枝中最高科技的部分了。大家能看到「仙氣十足」的童子可不單單是靠升降機,荷花座下也是玄機巧藏,設有煙霧和彩燈,這才使得荷花上升時光彩耀人、雲煙氤氳。

搬鐵枝讓人民感受到了熱情,也使正月十五過得更加熱鬧。我也很想參加這樣熱鬧的活動,但年年開學都在正月十五前,只能看奶奶發來的圖片羨慕別人了。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5

連綿不斷的山峰;一眼望不到邊的湖;數不盡的高樓大廈……這,就是我的家鄉——千島湖。

要說我的家鄉有什麼特別之處?那可就多了,有三角戲、竹馬、舞龍燈等等。但是我從小在人們口中聽到最多的話就是討論竹馬的。當然,從小在千島湖長大的我對竹馬也十分有興趣。

在竹馬這項藝術中,有很多能體現千島湖民風的地方。無論是做竹馬的手藝,還是跳竹馬的姿態,沒有一處是不令人陶醉和贊賞的。

雖然身在千島湖,可看竹馬表演的機會卻很少。每一次觀看竹馬表演,都會非常激動,以至於睡不著覺,吃不下飯。記得我第一次觀看錶演,是在書香彌漫的校園里。

在我四年級時,學校里建了一個陽光圖書館,里頭各式各樣的書都有,在圖書館里還有一個竹馬館。在竹馬館門外的牆上,掛滿了關於竹馬的解說和圖片。好奇的我看了所有資料,看完資料,我對竹馬這個新鮮玩意兒入了迷。

沒過幾天,學校的主席台上被布置得漂漂亮亮:紅色的地毯、彩色的背景、還有背景上四個紅色大字「淳安竹馬」。對竹馬正感興趣的我頓時眼前一亮。布置完場景,老師就在教室里宣布了第二天要表演竹馬的消息。那晚,激動的我在床上興奮的睡不著覺,滿腦子都是第二天表演的事。

到了表演的時候,同學們到了操場上,滿臉期待的我聚精會神地盯著。演員出場了,紅色、綠色、黃色、白色、黑色等五色竹馬入場了,在竹馬館門外的資料上,我了解到:表演竹馬的都是青少年男女,分生、旦、凈、丑的角色,正生騎紅馬、青衣騎黃馬、小生騎綠馬、花旦騎白馬、小丑騎黑馬。還有,上面寫道黑馬最活潑。半信半疑的我一看,果然,小丑騎著黑馬,拿著馬鞭,蹦來跳去。紅色的狀元馬,讓我立志前行,也代表千島湖的成功,黑馬還有前程似錦的寓意,寄託著千島湖人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表演結束,我對我的家鄉千島湖又有了新的感覺。這是我的家鄉風俗,既讓千島湖有了代表作品,又凸顯了淳安「錦山秀水,文獻通考名邦」的獨特神韻和風采。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