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蘭的風俗
1、舒蘭是哪個省的城市
舒蘭是吉林省的城市。
舒蘭市,吉林省轄縣級市,由吉林市代管,位於吉林省的中北部,南接吉林市,北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西隔松花江與吉林省長春市相望,周邊分別與吉林省蛟河市、九台市、榆樹市以及黑龍江省五常市接壤。幅員面積4560平方千米,下轄5個街道、10個鎮、5個鄉及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
舒蘭市位於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處於吉林、長春、哈爾濱三市一小時經濟圈內。全市有4個國家AA景區、1個省級森林公園、3個國家水利景區、5家漂流景點、3處大型宗教文化旅遊場所、2處滑雪場、8家旅行社營業部。
歷史沿革:
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年),廢除道制,直屬吉林省。中華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7月,歸吉北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所轄。中華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7月15日,撤銷吉北專署,歸吉林省直轄。
1958年9月27日,歸吉林市管轄。1966年2月,歸永吉專署管轄。1969年6月6日,歸吉林市管轄。1992年10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舒蘭縣設立舒蘭市(縣級),由省直轄。同年11月2日,吉林省政府通知,舒蘭設市後,暫由吉林市代管。
2、吉林舒化是屬於哪個市
吉林舒蘭市隸屬於吉林省吉林市。
舒蘭市位於吉林省的中北部,地理坐標北緯43°51′—44°38′、東經126°24′—127°45′。為吉林省轄縣級市,委託吉林市代管。
轄境南與龍潭區、蛟河市交界,西隔松花江與長春市九台區相望,東北與黑龍江省五常市接壤。全市東西長105千米,南北寬77千米,總面積4559平方千米。轄 舒蘭市下轄5個街道、10個鎮、5個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
風俗民情:
大秧歌:
舒蘭「二人轉」,是在清末民初年間,由藝人張相臣和他師傅趙富,帶領徐珠等6人來到舒蘭縣大北岔(今二道鄉大北村)唱「雙玩藝兒」開始的。
1919年,大北岔鬧枝溝的李青山,拜張相臣為師。後來溪河鄉敖花屯的李慶雲等再不受凌辱和壓迫,自行搭班演戲。在吉林省內活動最早,繼承和發展了東北地方的曲藝特點,舒蘭人民把「二人轉」稱為「自己個兒的戲」,吉林省稱舒蘭縣是「二人轉」的故鄉。
詩歌之鄉:
舒蘭的詩歌創作始於1950年,最早問世的詩歌作品是於永江的《張二嫂》,發表在《東北文藝》刊物上。
截止到2013年,舒蘭市的詩人中有國家級會員4人,省級會員13人,市級會員35人。在國外發表詩作的有7人,35人次;18人受到詩評論家評論;出版詩歌4集,發表詩歌27500餘首,有37人從這里走上詩壇。
3、舒蘭的風俗民情
舒蘭的詩歌創作始於1950年,最早問世的詩歌作品是於永江的《張二嫂》,發表在《東北文藝》刊物上。截止2013年,舒蘭市的詩人中有國家級會員4人,省級會員13人,市級會員35人。在國外發表詩作的有7人,35人次;18人受到詩評論家評論;出版詩歌4集,發表詩歌27500餘首,有37人從這里走上詩壇。
4、舒蘭的人物簡介
舒蘭 (-1720)納喇氏,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官吏。父敦多哩,官刑部侍郎,兼佐領。坐鞫總督蔡毓榮罪,附和尚書希福從輕比,奪官,戍黑龍江。舒蘭自理藩院筆帖式遷主事。康熙三十八年,從侍郎滿丕、都統烏達禪等,招降巴爾瑚三千餘人,安置察哈爾游牧地,編隸佐領。未幾,巴爾瑚佐領額克圖叛,戕察哈爾副總管阿必達、驍騎校班第,掠馬駝以遁。上命喀爾喀公錫卜推哈坦等率蒙古兵追剿,舒蘭持檄傳示蒙古諸貝勒台吉,並徵察哈爾、厄魯特兵,從烏達禪會剿,擒其渠。遷內閣侍讀。
5、東北民間故事有什麼特色?
東北民間故事是東北民間文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門類,是東北文學的主體,它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關東大地上的東北人民在長期開發建設東北的過程中,在長期的繁衍生息中,所創造的獨具特色的傳統民族文化。
它構成了東北各民族民間故事的深厚基礎和廣闊背景,積淀著東北廣大民眾的思想感情和價值觀念。
東北民間故事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包括神話、傳說、寓言、笑話等,體現了東北各民族悠久的歷史和東北地區的風土人情,有東北民族個性、東北地方特色,也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它蘊藏在東北各民族中間,依附於東北各民族的存在而存在。
很多東北民間故事作品透出古樸、粗獷、憨厚、醇馨的風格。尤以一些描寫先民以漁獵、挖參或征戰為內容而展示北方自然環境氛圍的專題故事、習俗傳說最為濃郁。
東北民間生活故事中佔有篇目較多的幻想故事極富民族特色。作品不僅在環境、語言外殼中體現出民族風韻,在神奇、豐富的想像間也滲透著古老社會圖騰崇拜觀念。而且以描寫優美纏綿,情節迂迴曲折,形式多為靈怪,變形的復合型為藝術特色。
東北民間故事像東北其他民間文學樣式一樣,有著自己產生、發展的歷史過程,有著不同於其他東北民間文學樣式的特徵,從中可以看到關東人民的生活習俗、審美情趣、價值觀念、宗教信仰和理想願望等。
東北民間故事像其他民間創作一樣,其故事的創作者往往在一定的集體場合,由於現實生活情景的激發,或為了滿足現實生活中的某些需求,便由不同的人進行了自發的口頭故事的創作。
有的時候是為了鼓舞戰斗精神或激勵勞動情緒,有的時候是為了減輕勞動負擔或調節集體勞動的動作,有的時候是為了慶祝節日或表現對事物的看法,有的時候是為了表達宣洩歡娛樂觀或悲戚憤怒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創作出了民間故事。
東北民間故事無論它原來是集體創作的還是個人創作的,只要它一經創作出來,就自然而然地進入到傳播領域,要在民眾中流傳,千百次地由廣大民眾講述、傳頌。
在這個被講述和傳頌的傳播過程中,這些民間故事經受著種種考察和檢驗,其中包括民間故事的故事內容、故事表現形式、故事語言等多方面的內容。
如果這些民間故事能夠適應民眾的生活需求和審美心理、習慣、情趣,能夠適應民眾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那麼它就能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就會具有一定強的生命力和一定長的生存時間,就能在廣大民眾中流傳,並且在流傳過程中,人們不斷地進行加工、潤色,使其不斷豐富。
東北民間故事一般都沒有作者,均為佚名,這就形成了東北民間故事的「無名性」和「匿名性」的特點。東北民間故事中,諸如《禿尾巴老李》、《棒槌姑娘》、《大連的傳說》、《金牛的故事》、《一隻小金碗》等,都是沒有具體作者的。
口頭傳播是最早的文學傳播形式,東北民間文學的傳播也是口頭傳播,具有口頭文學的性質。
口頭傳播使東北民間故事流播很廣,相傳很久。如關東地區人人皆知的《孟姜女》、《公主陵》、《二郎神》等故事,人們百聽不厭,百講不煩,甚至傳誦了千年以上,傳誦到全國的許多地區。有很多故事至今還在廣泛流播,甚至有些成為戲劇舞台和銀屏上的題材。
東北民間故事總是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之中,具體表現在口頭作品的語詞、故事情節、主題思想和題材等方面經常變動。
例如,東北民間故事《孟姜女》,吉林省榆樹一帶流傳的故事情節是:住在松花江北岸的孟家和姜家,因種在兩家之間的柳條樟子邊上的葫蘆而得女,兩家都十分喜愛,並共同撫養,並以兩家的姓為女孩的名。
吉林省舒蘭一帶流行的故事情節則是:孟姓人家的老太太因救了一隻小燕子,燕子報恩,銜給孟家一粒葫蘆子,孟家種出葫蘆蔓爬到了姜家,葫蘆長大後鋸開,裡面是個小女孩,於是,兩家便以各自的姓為女孩的名。
東北民間故事的淵源深厚、集體創作、口頭傳承和不斷變化等特徵是東北民間故事的重要特徵,並且這4個特徵之間是緊密聯系的。
滿族民間故事是東北民間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蘊涵著廣博深厚的滿族文化遺存和內涵。滿族民間故事生成於滿族由「漁獵」轉向「農耕」,並且與漢族文化密切接觸、融合,逐漸形成滿漢雜糅的文化特徵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
這些特點都鮮明地體現在由滿族民眾集體創作、世代傳承、「記錄」他們生活世界和意義世界的故事中。
滿族民間故事內涵十分豐富,有關於神的傳說,如天神創世神話、自然神話、族源神話、動物崇拜、圖騰崇拜神話及保存在薩滿神諭中的薩滿教女神神話等。
有些滿族民間故事以反映原始部落時期圍獵場面和野蠻的征戰及原始宗教、淳厚的先民民風為主要內容;有以阿古打、努爾哈赤等為主人公的英雄創業傳說;有以展示滿族先民在特定自然環境中生產、生活場景的生活故事;也有以人參、柞蠶、棕熊、東北虎、大馬哈魚,靰鞡草等組成的反映滿族故鄉特有物產的動植物故事及由此派生出來的風俗傳說。
東北滿族圍獵故事多以平民獵手為主人公,表現他們憑借多年圍獵經驗,對付棕熊,降服惡虎,捕鹿,射貂。故事中圍獵細節描寫細膩,滿族人的勇猛風姿、聰明才智栩栩如生。
通常圍獵與部落征戰或追求幸福的幻想故事交叉在一起,成為一個復合型的故事。
達斡爾族有極為豐富的民間文學,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諺語、謎語、祝贊詞、民歌和民間舞蹈歌詞在內的民間文學作品,不僅題材廣泛,而且其內容豐富,比較全面地反映了達斡爾族人民物質生產和社會生活、歷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內容,也是其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的藝術再現。
民間故事是達斡爾族民間文學作品中數量最豐富的一種體裁。
有人物故事,例如《阿波卡提莫日根》、《德布庫的傳說》;有動物故事,例如《套嘎沁脫險》;有生活故事,例如《阿拉塔尼莫日根》;有薩滿故事,例如《尼桑薩滿的傳說》、《德莫日根和齊尼花哈托》;有「莽蓋」故事,例如《去殺莽蓋》、《天神戰勝莽蓋》。
「莽蓋」在我國北方各民族民間文學作品中經常以反面典型的面目出現,是一個半人半獸、肢體龐大、形象怪異的害人巨魔,也是自然力和社會惡勢力的代表。與「莽蓋」進行斗爭的故事,寄託了達斡爾族人民征服自然、戰勝惡勢力的強烈願望。
6、吉林省舒蘭市法特鎮,結婚財禮多少錢?
吉林省舒蘭市法特鎮,結婚彩禮15萬左,另外還要買房。
7、吉林舒蘭結婚彩禮習俗
結婚送彩禮一直都是中國的一種風俗,哪有不送的!
但是現在也有很多結婚意識不同的人,他們對於彩禮的理解跟普通人有很大不同.
也就是不走俗套!
我國自古以來婚姻的締結,就有男方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西周時確立並為歷朝所沿襲的「六禮」婚姻制度,是「彩禮」習俗的來源。「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中的「納征」是送聘財,就相當於現在所講的「彩禮」,這種婚姻形式直到中華民國都有延續,但當時在1934年4月8日中央蘇區頒行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中,已有了廢除聘金、聘禮及嫁妝的規定。新中國成立後,我國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後的《婚姻法》,均未對婚約和聘禮作出規定,且都規定了禁止買賣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的內容。但目前我國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訂婚作為結婚的前置程序,在農村尤盛。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訂婚的彩禮也在不斷提高,小到金銀首飾,大到上萬元的現金、汽車、住房等。一旦雙方最終不能締結婚姻,則彩禮的處置問題往往引發糾紛,訴諸法院的案件也逐漸增多。
8、小故事 中秋 思鄉
1、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2、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
3、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9、很想了解吉林德惠及吉林省的人文風俗等
吉林省德惠市實際都一樣,一到東北基本都是一個樣子,吉林人總的來說帶人熱情,處世版態度也可以,生活習權慣現在全國都差不多,飲食你看看吧,
白肉血腸:沒有必要細說了。東北特色
冷麵,狗肉,松花湖的三花一纛,酸菜湯,大蔥醮大醬:粘醬菜吃起來香,油炸糕,
豬肉炒/燉酸菜:酸菜做的菜,東北特色,小雞燉榛蘑/蘑菇, 大白菜燉凍豆腐.
還有什麼要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