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布朗族的風俗習慣

布朗族的風俗習慣

發布時間: 2022-11-09 14:08:49

1、布朗族特殊的洗牛腳風俗簡介

布朗族又被稱為幫、阿瓦、或是翁拱。主要分布在雲南,保山等地。作為一個,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許多傳統節日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年節和洗牛腳最具民族特色。

布朗族在許多傳統和習俗上都與傣族有著大同小異之處,就連民族語言都有許多相似之處。據稱布朗族與傣族本是兄弟,其中布朗族為兄,傣族為弟。

過過年節是布朗族中最最隆重的節日,每到這一天,家家都要准備過年食物——紅糖糯米粑粑。食物准備好之後還要用芭蕉葉仔細包裹成兩份,然後在每份上各插一對蠟條和兩朵鮮花。等待這一切都准備就緒之後,會由家中晚輩將兩份紅糖糯米粑粑送到家庭長家裡。其中一份要裝進家族神位內,以祈求先祖保佑,另一份則獻給家族長。

和漢族的春節一樣,布朗族在過年節的時候同樣有磕頭拜年的習俗。在行磕頭大禮之時,各戶的男性家長都要取下自己的包頭巾,並代表自己的`家庭向家庭長行磕頭大禮。禮畢之後還要象徵性地用水幫家族長做洗禮,以祝願家庭長長命百歲。

接受了晚輩的祝福之後,家族長也會同樣還祝與人,祝福全家族的孩子們幸福安康。等到日落時分,整個家庭人還會面朝夕陽舉行滴水儀式。

洗牛腳是每年五月,施甸地區布朗族人的傳統節日。屆時每家的老人與當家人都會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然後手持著用楊柳和桃枝紮成的掃把,一手牽羊行走於每家門前。每走過一家就會在門口插下一支紅紙小幡,以表示祝福人家。被祝福了的人家此時會將潔凈的水潑在對方身上,表示洗去牛腳痕跡,祝福儀式的最後會將牽來的羊帶到寨子外宰殺煮熟,與對方共食。

2、哈尼族和布朗族的風俗習慣分別是什麼?

一、哈尼族風俗習慣如下:

1、哈尼族的婚禮

每逢「扎勒特」(十月年),各地哈尼族的姑媽,娘娘及所有出嫁了的女子都要回娘家來,與父母兄弟同度佳節,藉以追認血緣祖根。娘家親人製作豐美的食品以盛情款待。

按照哈尼族男女分桌進食的傳統風俗,女主人特意為回娘家的姑媽、娘娘們單獨設宴。眾女面對著滿桌可口的食品卻羞於下筷。

女主人便將一片芭蘸葉鋪在各人面前,隨即將桌上的各種美味一一揀到芭焦葉中,請客人盡量享用。

在女主人的盛情面前,客人只好揀起一片食物好象正在吃,其實,她並沒有吃,而是把食物巧妙地捏在端飯碗的兩個手指問,表示懂禮。

在紅河一帶奕車人男女青年社交擇偶活動中,還有一種奇妙的戀愛宴會,當地哈尼語稱作「阿巴多」。

「阿巴多」多在「十月年」期間舉行,經同村的一群男青年商議,邀請遠村一群姑娘於某日夜晚前來「阿巴多」,屆時,一二十位妙齡女郎整裝一新,手持火把來到男方村赴宴。

男青年們見姑娘們應邀赴宴,欣喜若狂,便在一間燈燭通明的公房裡,擺開數張八仙桌,桌面上擺滿了大塊臘肉、乾巴、清蒸鯉魚、腌鴨蛋、大塊煎豆腐、大塊粑粑,煮大公雞,能上桌面的各種菜應有盡有。准備就緒,宴會開始,男女青年配對入席。
 布朗族有從妻而居的習慣,布朗族的男孩與女孩到了十四五歲時要舉行「漆齒」的成年禮儀式。屆時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鐵鍋片燒取紅毛樹黑煙,彼此為異性染齒。染齒意味著步入成年,可以公開參加村寨中的社交活動。

「串姑娘」是布朗族傳統的戀愛方式。布朗族青年的戀愛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和社會的支持。每當月亮升起的時候,小夥子們換上新裝,懷抱三弦,結伴來到姑娘的竹樓下面,爭相用恢諧的語言和熱情的歌聲去打動意中姑娘的心靈。梳妝打扮的姑娘們也早早燃起火塘,打開房門,請小夥子們進來,用對歌、遞煙、敬茶等巧妙的方式表達出自己對心上人的愛慕。布朗山區串姑娘可以群訪、也可以單獨夜訪。是青年男女進行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普遍形式。
男女雙方戀愛感情篤深,男子就會向女子提出求婚。布朗山區許多地方求婚時以花為媒。小夥子把從山上採回的鮮花獻給姑娘,當姑娘確認這個小夥子是真心地愛她時,就在花束中挑選最美麗的一朵戴在頭上,藉此表示同意婚事。
二、布朗人的婚禮也不尋常,一對情侶的婚典要重復舉行2至3次。第一次在定親之後,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線禮儀式。此後新郎新娘各回各家,盡管新郎每夜必宿老丈人家,但白天仍然回到自己家中勞動生活。直到舉行了第二次婚禮,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當兒媳婦。第三次的婚典往往辦在嬰兒出生之後,這次一定要殺豬宰牛喝喜酒,招待全村寨的親朋好友。
以大米為主食,輔以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雜糧。喜用鑼鍋或土鍋把稻米燜成米飯。尤擅煮竹筒飯,煮時選一段鮮竹,裝好米和適量的水,用火燒熟,剖開竹筒一人端一半以竹筒當碗用。米飯沾有竹瓤,食之有新竹清香和經炭火烘烤的香味,很可口。
肉類以牛、羊、豬、雞肉最為常見,也常捕食野味和昆蟲。菜餚的烹制技法以清煮、涼拌居多。對許多野味、魚、蝦、蟹、蟬、蟲等食物一般還用舂、炸、蒸等方法烹制。如:舂螃蟹、油炸花蜘蛛、蟬醬等。還常腌制酸味食品,如酸筍、酸肉、酸魚等,製作方法同當地其他民族如傣族大體相同,但布朗族常在腌酸菜時最上面放一層米飯。
喜歡飲酒,且大都自家釀制。其中以翡翠酒最為著名。這種酒在出酒時用一種叫「懸鉤子」的植物的葉子過濾後呈綠色,很像翡翠的顏色,因此而得名,布朗族人性格豪爽,朋友間有「有酒必飲,飲酒必醉」之習俗。

3、布朗族有哪些禮儀與禁忌?

 日常主活中的禮儀及禁忌

布朗族的住房有地居式和竹樓兩種,一般分裡屋和外屋兩部分,裡屋為主人的寢室和存放東西處,外人不得進入。西雙版納布朗族住竹樓,登上布朗族的竹樓需脫鞋或換拖鞋。樓上室內火塘上的三腳架禁止踩踏,也不能從火塘上跨過,外來人不能將自己用過的三腳架支在布朗人家的火塘上。布朗族每個家庭都供有家神,一般供於家裡堂屋內的中柱上,用芭蕉葉、甘蔗葉、蠟條等拴扎而成,禁止觸摸。布朗族男子大多包白色或黑色頭帕。頭帕是布朗族男子尊嚴的象徵,嚴禁外人觸摸。

節日與祭祀活動中的禮儀及禁忌

布朗族通用傣歷,過年節也和傣族的潑水節在同一時期(即公歷4月13日一15日),但不劃龍船也不舉行潑水活動。這一天,家家吃紅糖糯米粑粑,互相拜年,參加趕擺和放高升等。歷史上布朗族信仰小乘佛教,一般每個寨子都有奘房。進人布朗族村寨的奘房時要脫鞋。奘房內佛龕前的台板地和佛爺、和尚的卧室,不能隨意進入。不能用手摸佛爺、和尚和老人的頭部。

布朗族每個村寨還有寨心神「得那曼」,有的以在寨子中央豎一根木樁來表示,周圍壘上石頭;有的則以立五根木樁,中間一根削尖來表示。「得那曼」不允許任何人觸摸,也禁止在其周圍大小便。

每年農歷二月和七月,要舉行全寨性的祭寨神活動,祭祀活動持續3天。屆時寨門外高懸木刻、蔑盤等,以示禁止外人進寨,本寨人和本寨的客人也不得出入寨門,違者罰祭豬一頭。

布朗族還把村寨附近的參天古樹視為神樹、龍樹,每年要舉行祭祖活動。祭祖期間,不準吹口哨,不準玩樂器。祭祖後3日之內,嚴禁外人進入本寨,也不允許任何人接近龍樹。平時禁止砍伐神樹及其周圍的樹林,不準在其中挖土取石,更不允許任何人在神林區內大小便。

4、布朗族的獨特風俗:長席宴

導讀:布朗山寨位於海拔1500米至2300米的雲南省雙江縣,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布朗族有8.77萬人,普遍信仰佛教,並有自己……

布朗山寨位於海拔1500米至2300米的雲南省雙江縣,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布朗族有8.77萬人,普遍信仰佛教,並有自己獨特的民俗。

布朗族通常由三五個至數十個同一血緣的家族聚居,男孩與女孩到了十四五歲時要舉行一次「波即」(將牙齒染黑)成年禮儀式,之後他們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邀貫奇」(談情說愛)了。布朗族青年有用鮮花求愛的風俗,准備尋找對象的姑娘常用紅色顏料塗染面頰,而且酷愛佩戴各種鮮花,小夥子們會四處採摘鮮花送給自己中意的姑娘。姑娘如果將鮮花戴在頭上,就表示對小夥子有意。結婚那天,新郎還要采來鮮花,把新房裝扮得絢麗芬芳。

布朗人有從妻而居的習慣,一般都要舉辦兩次婚禮。舉行第一次婚禮時,姑娘先被接到男方家舉行拴線禮儀式,再回到新娘家舉辦酒席,宴請親友。婚宴前,要將豬肉切成小塊,用竹篾串起烘烤,每戶分送一串,表示「骨肉布親」,同時還要將豬肝剁碎與糯米一起煮成豬肝飯,請寨子里的.孩子,表示婚後及早生子,然後再辦酒席。待生兒育女後,新郎家要擇吉期舉行第二次婚禮,而且規模比第一次要大,酒席上的菜餚一定要成雙,以示對新郎、新娘的祝福。

在古風猶存的布朗山寨,桑刊節是最隆重、盛大的節日,一般在清明節後舉行,大多為期3天,期間有許多佛事活動。

第一天,家家戶戶殺豬宰牛,做「厄糯索」,也稱黃粑,這是節日期間用來賧佛和饋贈親友的必備禮品。這天早上,各家輩分最小的人要把最好的飯菜送到老人跟前,以表孝心。

第二天是最熱鬧的一天,各村均舉行盛大的賧佛儀式和歌舞比賽、潑水狂歡等活動。天還沒亮,只聽三聲馬蹄炮響,各寨選出的人飛快地跑到山澗接新水。新水要煮成中葯水拿去賧佛,賧佛之水被大家爭搶回家給老人、小孩洗臉,據說可以吉祥如意。天剛亮,全村人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帶上用芭蕉葉包裹的米飯、粑粑、煙、茶等,陸續到公房前給佛祖和祖先獻飯,祈求神佛、祖先保佑;然後是扶樹,各寨公房前均有一棵神樹,每年桑刊節,各家都砍來一棵樹杈,用樹杈把神樹的樹枝、樹干撐起,其意為樹不倒則家不倒,人不倒則健康幸福常在。午飯後,歌舞比賽和潑水狂歡開始。人們身著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湧向舞場,路邊人群向他們潑灑自製的除邪草葯水或清水,以示祝福。晚飯吃百家飯,也叫團圓飯,各家都會把所做飯菜用芭蕉葉包好帶來共享。晚上,人們會來到廣場,在火樹銀花下繼續歌舞狂歡。

第三天,全寨男女老少會在撼人心魄的牛皮鼓聲中,帶著祭品進山祭拜山神、祖先,歡樂的人們載歌載舞,山寨內外熱鬧非凡。

5、布朗族有哪些特點

布朗族的喪葬習俗各地基本相同。人死後,請佛爺或巫師念經驅鬼,三日內出殯。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並以家族或姓氏劃分開來。通行土葬,但凶死者,有的地方施行火葬。 布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常用歌舞來歡度隆重的節日。並用各種樂器伴奏,同時還有武術、雜耍來助興。 布朗族青年從小就要學唱各種曲調,彈奏各種樂器。布朗族的樂曲曲調分為甩、宰、索、綴四種。其特點是甩調激揚抒情;宰調歡快活潑;索調適合唱習俗歌曲,以小三弦伴奏;綴調頌揚民族英雄人物,以及蓬勃向上的新生活,用於盛大歌會中的對唱。領唱者常根據場面即興編增歌詞內容。 布朗族舞蹈有喜慶舞蹈和佛禮舞蹈。舞蹈稱呼各地不同,西雙版納稱「跳擺」,施甸、鎮康稱「打歌」,雲縣、景東、墨江稱「跳歌」。「跳歌」是又跳舞又唱歌之意。由於布朗族男子多喜好武術,因此,武術又常常和歌、舞融為一體。如長刀舞、甩棍舞、拳術舞等等,動作利索,剛勁健美。西雙版納布朗族的《象腳鼓舞》、《拍手舞》、《猴舞》、《採茶舞》等多源於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舞姿優美、歡快,生動逼真。 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白發老者、少年兒童只要聞聽竹笛響,便會翩翩起舞。而年輕人特別喜歡跳「圓圈舞」。先由能歌善舞的小夥子領舞,伴隨著鋩鑼、象腳鼓的節奏,姑娘們、小夥子們圍成一個圓圈,雙膝微微起伏。柔軟的雙手在肩兩側或前或後輕盈翻舞,邊舞邊向反時針方向移動腳步。同時,一群小夥子在圈內有節奏的作虎步跳躍。時而分散到姑娘面前與姑娘輕聲對歌,時而又聚攏,作虎跳狀。如此循環反復,盡情抒發心中的喜悅。

6、布朗族的風俗

布朗族有從妻而居的習慣,男孩和女孩到了十四五歲時要舉行「漆齒」的成年禮儀式。布朗族青年的戀愛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和社會的支持,「串姑娘」是傳統的戀愛方式。求婚時,男子把采來的鮮花獻給姑娘,姑娘在花束中挑選最美麗的一朵戴在

7、布朗族的風俗和文化

布朗族是中國西南歷史悠久的一個古老土著民族。布朗族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布朗語支,無文字,習漢文,有著極為豐富的口頭文化,至今仍然保留著最具鮮明特徵的民族語言、服飾、歌舞、風俗習性。

布朗族有什麼風俗和文化

布朗族的服飾文化別具一格。以其獨特的方式裝扮自己,注意突出個性。

布朗族民歌,內容豐富,曲調繁多,年輕人都愛對歌。

布朗族的樂器有打擊樂器和管弦樂器兩種。

8、布朗族有什麼節日?

布朗族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布朗族其它的節日習俗,與傣族大同小異,如「過新年」,「進窪」、「出窪」等。在傣歷一月十五這天「賧帕」(拜佛),八月十五日「賧坦」。「賧」為傣語,指世俗眾生對僧侶或先祖亡人敬獻物品,佛教俗稱「布施」或「化緣」。布朗族傳說,他們與傣族是兄弟關系,布朗族是哥哥,居山區種山地,傣族是弟弟,住壩子種水田。因此,布朗族每次「賧佛」都要請傣族佛爺上山,傣族「賧佛」時也請布朗族佛爺下山。

過年節
布朗族用傣語叫「京比邁」,是布朗人最最隆重的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吃紅糖糯米粑粑,還要用芭蕉葉包成兩份,各插上一對蠟條,兩朵鮮花,關到家庭長家中:一份裝入家族長卧榻上方掛的「胎嘎滾」(家族神位)內,作為祭祀家神之用;另一份獻給「高嘎滾(家族長)。各戶男家長都要脫下自己的包頭巾,向作為整個「嘎滾」(家族)代表的家族長行拜年磕頭禮。並且用水象徵性地從頭到腳為家族長做洗禮,祝賀長命百歲,吉祥平安。家族長也向人們祝福道:「全家族的孩子們,逢年過節來祈福,這是祖輩傳下來的古禮,不可忘記。舊的歲月過去了,新的一年到來了,全體兒孫們來告辭拜年,你們都有福了。預祝你們莊稼茂盛,人畜興旺。」祝畢,家族長為「胎嘎滾」(家族神)代襪么·代襪那神祈禱祭祀。村社以家庭為單位,再到日落方向,舉行滴水儀式。

關門節
布朗族也同傣族一樣叫「豪瓦沙」。這一天家族成員照例要給家族長送一朵鮮花、一對蠟條,去祭「胎嘎滾」,並跑著為家族長舉行洗手、洗腳禮,表示祈福。全家男女老幼還要向房門,樓梯及傢具雜物的鬼靈「蘇瑪」(磕頭),分別奉兩對蠟條作為祭品,祈求人畜來年平安.

布朗族是中國西南歷史悠久的一個古老的土著少數民族。
布朗族屬南亞語系,無文字,習漢文,有著極為豐富的口頭文化,至今仍然保留著最具鮮明特徵的民族語言、服飾、歌舞、風俗習性。

布朗族的禁忌極其繁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婚姻禁忌
絕大多數地區的布朗族禁止氏族內婚,禁止同姓通婚。按傳統習俗,不許納妾,不許在婚前和婚外發生性行為,如有違反必懲罰。

妊娠禁忌
婦女懷孕期間不能填坑,不能補漏洞,不能讓旁人踩著腳,不能吃獻祭神靈的食品,不能砌灶,不能進入新娘卧室。

生育禁忌
不拿綠葉進家門,不拿野獸肉進家,產婦不滿月忌串門。

居住禁忌
布朗族認為火塘是一家人安寧之所在,不論家人或是客人皆不能用腳踏火塘和三角架,也不能把別人用過的鐵三角架支在自己家中的火塘上,不然會給主人帶來不吉;客人不能背靠主人供「家神」的房柱,否則會冒瀆神靈,給主人帶來不測。
凡雷擊過的、斷了梢的、藤條纏身的和供過神靈的樹木皆不能做建築材料;做「中柱」的樹木在砍伐時不能出漿,出漿者認為不吉,必須另砍。而山上的樹木不能用來做房屋柱樑。

祭祀禁忌
祭「寨神」時,禁止外人入寨,若有外人闖入,要罰祭豬一頭。本寨成員在這三天之內不準磨刀、背水,不準出入寨子,不準高聲喧嘩;祭祀期間忌動土、修建房屋等。

性別禁忌
布朗族對婦女的禁規尤其突出,如祭「寨神」時,只限於男子參加,婦女不得進神壇;路遇和尚須恭讓下方。在日常生活中,男子外出時,婦女禁留男客住宿;不得從男人面前橫過;衣裙不能放在家神柱上;禁動男子弓弩等,否則認為不吉利。

宗教禁忌
按佛教戒律,每個入寺的僧人,都必須嚴格遵守「十戒」(詳見「小乘佛教」);關門節期間,僧人不在寺外留宿,夜間不串寨子等。

9、布朗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布朗族住房多為兩層結構的竹樓,樓下堆放雜物,樓上住人,屋內中央設置火塘。火塘邊是家人吃飯,待客的地方,夜晚則在火塘四周安置床鋪。布朗族有名無姓,至今仍盛行母子連名,是母系氏族社會的遺跡。布朗青年送鮮花,姑娘若有意就把鮮花插在頭巾上。如收到幾個送花,就把鮮花放到筒帕里,等決定嫁給誰,再當著他的面把鮮花戴上。結婚那天,新朗要采來鮮花,把新房裝扮得絢麗芬芳,五彩繽紛,新房成了一個漂亮的花房。

布朗族穿著簡朴,男婦皆喜歡穿青色和黑色衣服,婦女的衣裙與傣族相近似,上穿緊身短衣,頭頂挽髻,用頭巾纏頭,喜歡帶大耳環,銀手鐲等裝飾。姑娘愛戴野花或自編的彩花。男子一般穿黑色或青色寬大長褲和對襟無領上衣纏頭巾。成年男子喜愛紋身。無論男女都喜歡飲酒、染齒、吸煙。

10、布朗族婚俗

布朗族的婚俗非常有特色,一對情侶的婚典要重復舉行2至3次。第一次在定親之後,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線禮儀式。此後新郎、新娘各回各家,盡管新郎每夜必須回岳父家住,但白天仍然回到自己家中勞動生活。直到舉行了第二次婚禮,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當兒媳婦。第三次的婚典往往在嬰兒出生之後,這次一定要殺豬宰牛喝喜酒,招待全村寨的親朋好友。

布朗族是中國西南歷史悠久的一個古老的土著少數民族。布朗族屬南亞語系,無文字,習漢文,有著極為豐富的口頭文化,至今仍然保留著最具鮮明特徵的民族語言、服飾、歌舞、風俗習性。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布朗族總人口為9.19萬人。主要分布在雲南省、保山等地區。另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分布。

 

布朗族婚俗——戀愛

串姑娘

布朗族婚俗布朗族婚俗圖冊「串姑娘」是布朗族傳統的戀愛方式。布朗青年的戀愛和婚姻非常自由,常常能得到家庭和社會的支持。每當月亮升起的時候,小夥子們換上新裝,懷抱三弦,結伴來到姑娘的竹樓下面,爭相用詼諧的話語和熱情的歌聲去打動意中姑娘的心靈。精心梳妝打扮過的姑娘們也會早早地燃起火塘、打開房門,請小夥子們進來,用對歌、遞煙、敬茶等巧妙的方式表達出自己對心上人的愛慕。布朗山區串姑娘可以群訪,也可以單獨夜訪。串姑娘也是青年男女進行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普遍形式。

 

夜訪

夜訪更是布朗青年談情說愛的主要方式。這種夜訪活動多 數是在「翁瓦薩」期間進行(翁瓦薩在傣歷十二月十五日至次年九月十五日。約在公歷十月中旬至次年七月中旬)。每當深夜,小夥子們便彈著三弦琴或是唱著委婉的情歌到姑娘家裡拜訪。夜訪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群訪,即幾個小夥子一起到 一位姑娘家裡進行社交;另一種是單獨拜訪。前一種多屬社交性質,也可能是幾個小夥子同時追求一個姑娘的情況;後一種夜訪事實上就是談情,布朗語稱其為「邀貫奇」。對於來訪者,姑娘一般不能拒絕,並且要以禮相待,即使她已經有了心愛的人,也不能拒絕來訪的小夥子,她所愛的那個小夥子也不能妄加反對。在開展夜訪活動的那一段時間里,小夥子 一般不在自己家裡住宿,到哪個女友家訪問,便在哪家留宿, 一般是住在火塘的左側。讓來訪者住宿是女方的一種義務,來訪的小夥子們如果發現他們所追求的姑娘已經和別人特別親近,他們便會主動迴避,借故下樓另選拜訪對象。

 

布朗族婚俗—— 婚禮

布朗族青年男女結婚需要舉行兩次婚禮。青年男女通過自由戀愛,雙方感情融洽,男方父母就請媒人給女方家送去茶葉、鹽巴等禮物。女方家收下後,男方就可以請祭司卜卦,選擇吉日結婚。結婚前一天,男女雙方要分別送給本村寨的長老草煙等禮物,請長老向全村寨的人發布結婚的消息,請長老向全村寨的人發布結婚的消息,並邀請全村寨的人都去喝酒吃肉。結婚當天,男女兩方都要殺豬置酒,熱情款待親朋好友和全村寨的鄉親。同時還要把剩餘的豬肉切成許多小塊,用竹片穿起來,全村寨每戶送一心。豬心和豬肝則剁碎後煮進糯米飯中,請兒童們來吃,以祝新婚夫婦早生貴子。

 

舉行婚禮前,要置辦最豐盛的酒席招待村寨長老、頭人和族長,飯後再請他們主持婚禮,並請他伙為新郎新娘的心和靈魂都已拴在一起的拴線。當象徵著新郎和新娘和心和靈魂都已拴在一起的拴線儀式結束後,新婚夫婦要拿芭蕉葉包的一包飯和一包菜到佛寺去行滴水禮,請佛爺念經禱告和祝福。

 

布朗族青年男女婚前有充分的戀愛和交友的自由,在舉行婚禮的當天晚上,新娘還要設宴款待自己交往過的男朋友們,以回憶過去的友誼,期望今後能友好相處,並接受男朋友們的祝賀。這時候,新娘和男朋友們都以歌聲來問答和交流,並伴有錚錚的琴弦聲,使婚禮充滿別具一格的情趣和韻味。

 

結婚當晚,新郎新娘各住一處,並不同房。第二天雞叫頭遍的時候,新娘和女伴悄悄來到新郎的住處,推醒新郎,並帶上早已准備好和東西,一起匆匆來到女方家。這時候,岳母早已等候在竹樓門口,見女婿來到,把一件新上衣送給女婿。新郎則取出兩支用芭蕉葉裹好的臘條插在門上,作為結婚的象徵。這種習俗被稱為"偷女婿",帶有盡早拜謝女方父母的意思。新婚夫婦進入房間後,女方家早已賓客滿座,新郎新娘要一一拜見,並接受老人們的祝福的拴線。

 

按布朗族婚俗,這次婚禮之後,新郎仍在男方家勞動、生活,只是晚上才到妻子家住宿;新娘則勞動、生活、居住在娘家。這樣的生活一般要經過三年。這期間,女方生育的孩子由女方家庭撫養,同時也屬女方家庭的成員。三年後,夫妻恩愛,感情融洽,就可以舉行第二婚禮。屆時,妻子就攜子女正式來男方家生活。個別感情不和的,就可以在這三年內離異。

 

第二次婚禮屬正式婚禮,其隆重程度要超過第一次。屆時,新娘頭上綴滿鮮花,打扮得漂漂亮亮,在眾多送親者的陪同下來到男方家。一路上要燃放鞭炮,高奏鼓樂,一派喜慶氣氛。陪嫁的物品和財產有:茶樹、竹蓬、豬、牛、鐵鍋、衣服、首飾以及自行車、電器等,個別的還有汽車、電器等,個別的還有汽車、摩托車。這時候,新娘要啼哭,以表示離不開父母和兄弟姐妹。到了男方家後,婆婆在樓門口給新娘一條新筒裙,新娘把這條筒裙和第一次婚禮時母親給新郎的上衣疊在一起,以示夫妻今後永不分離。送親者們則同女方家一一清點和交驗陪嫁的物品和財產,並立字為憑。這親者同時還拿出四對蠟條,讓新郎新娘互相交換,以作為第二次婚禮的象徵物。接下來,由村寨中的長老為新婚夫婦拴線,並致以吉祥的祝福。

 

儀式結束後,男方家盛宴招待賓客,大家喝酒吃酒,笑語喧嘩,紛紛祝賀這對夫妻幸福美滿,白首偕老。飯後,人們一邊唱歌,一邊跳舞,以示慶賀。布朗族的兩次婚禮這才結束。

 

布朗族婚俗——離婚自由

布朗族結婚自願,離婚自由。在訂婚階段,如雙方不願維持婚約,彼此送一串檳榔即可解除。如離婚,則女方不參加離婚儀式,由其父或兄代表。屆時,提出離婚的一方殺一頭豬,把豬肉分給全村寨的孩子們吃,讓孩子們在村寨里大聲宣告某某和某某已離婚。這樣,民俗形式上的離婚就正式生效。也有剪斷蠟燭表示離婚的。離婚時,妻子在夫家住不滿三年的,可以將自己的財物帶回;住滿三年的,財物由男女雙方平分。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