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端午節風俗卡通圖片

端午節風俗卡通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1-09 14:07:55

1、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有照片,(配上文字),

一、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第一種說法是為紀念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的。這種說法在全國流傳很廣,老百姓也最為認可。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官至左徒、三閭大夫等。屈原為人正直,憂國憂民,一心致力於國家的變法圖強,但是卻屢屢遭受小人的讒言攻擊和迫害,再加上楚懷王昏庸無道,不辨忠奸,滿懷忠君愛民熱忱的屈原被疏遠了、被放逐了,最終在悲憤絕望中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才有了端午節,才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
端午節的第二種說法是為了紀念伍子胥的。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被無道的楚平王所冤殺,後來伍子胥逃到吳國,幫助吳國富國強兵,並且助吳伐楚,五戰而攻入楚國首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屍三百,以報父兄被屈殺之仇。吳王闔閭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國更加強大,攻打越國,一舉取得勝利,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此時的吳王夫差已經被勝利沖昏了頭腦,開始驕傲自大起來,聽不進逆耳忠言。伍子胥建議他徹底消滅越國,以絕後患,夫差非但不聽,反而輕信陷害伍子胥的讒言,逼迫伍子胥自盡。伍子胥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隨後便拔劍自刎。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傳端午節也是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節的第三種說法是為了紀念東漢孝女曹娥的。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水亡於江中,打撈數日也找不到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她悲痛欲絕,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就在五月初五這一天也投江了,五日後抱著父親的屍體,浮出水面。曹娥的孝行感天動地,在民間廣為流傳,當時的文人墨客紛紛作誄辭頌揚曹娥投江尋父的孝行。孝女曹娥之墓,在今天浙江紹興,墓前有曹娥碑,傳此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江更名為曹娥江,而人們也就在曹娥投江尋父的五月初五這一天來祭奠她。
端午節的第四種說法是為了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的。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且喜歡騎馬、擊劍,有當代花木蘭、秦良玉的美譽。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預謀革命起義,不幸在開會時為清兵所捕,堅貞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初五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秋瑾雖然是六月初五殉國的,但是後人敬仰其詩、其人,復哀其忠勇事跡,乃將其與愛國詩人屈原相提並論,合並舉行紀念,也在端午節這一天紀念這位女英雄、女詩人。


二、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
1、賽龍舟
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2、端午食粽
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某些地區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統稱糯米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4、懸艾
掛艾草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5、懸鍾馗像
跳鍾馗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6、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
掛荷包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卷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葯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陳元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7、類似還有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雄黃也是一種葯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陝西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8、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游百病又稱走百病,流傳於四川、陝西和貴州等地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是通過游覽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項健身運動,多在婦女、老人、小孩或體弱多病者中間進行。游百病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遊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時左右, 路上山上或樹下擠滿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樂。晚上回家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老年人稱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頭就不會獲得吉利。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2、求一副手機UCWEB瀏覽器的圖,叫「情有獨『粽』」

最好的保存方法就是截圖。

3、端午節的卡通圖片

http://image.網路.com/i?ct=201326592&cl=2&lm=-1&tn=網路image&pv=&word=%B6%CB%CE%E7%BD%DA%B5%C4%BF%A8%CD%A8%CD%BC%C6%AC&z=0

4、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5、端午節手抄報?

端午節手抄報內容很多,也可以寫的很多彩,主要可以寫(畫)的內容有吃粽子,賽龍舟和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愛國詩人屈原的一些故事。

6、端午節的由來及特點

端午節: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為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民間流行著三種說法

1,紀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未能實現,後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他寫過憂國憂民的《離騷》。

2,紀念伍子胥:伍子胥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助吳伐楚,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大敗越國,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後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3,紀念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6)端午節風俗卡通圖片擴展資料

端午節習俗:

吃粽子:南方多吃咸粽子,北方吃甜粽子,吃粽子主要是人們怕江河裡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他的屍體,後來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賽龍舟:人們賽龍舟主要是想要驅趕河裡想要吃掉屍體的魚蝦,後形成一種民間比賽活動,同時南方要在這天祭海神,祈求一年的風調雨順。

掛艾草與菖蒲:人們將艾葉和菖蒲掛在門上,可以起到驅病、防蚊、辟邪的作用。

栓五色絲線:這天早晨,家家都要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五種吉祥的顏色可以保佑孩子健康成長。

飲雄黃酒: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正是蚊蠅毒蟲多行的時候。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

7、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都和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有關,是為了紀念他捨生取義的精神。我國有許多傳統文化節日,例如每年的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等,這些節日都有特定的風俗習慣,而端午節更是熱鬧非凡,家家戶戶提前幾天要泡糯米、摘粽葉,包出花樣繁多的粽子,同時各地也會舉行劃龍舟比賽,而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屈原。

屈原出生在楚國丹陽,父親是當地的貴族,這讓屈原自小便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四歲開蒙讀書,屈原很快便被沉迷於書海,常常手不釋卷,讀書的種類從四書五經到街邊話本,這些書大大的開闊了屈原的視野和心胸。長大之後的屈原文采飛揚,待人接物總是彬彬有禮,尤其是對一些窮苦人家更是心懷憐憫,經常接濟他們的生活,這讓屈原在當地有很好的名聲。

當時六國鼎力,彼此之間虎視眈眈,公元前321年,秦國派兵攻打楚國,他帶領著家鄉的青壯年義不容辭走私那個戰場,憑借機敏的才智領導他們取得了勝利,這場戰斗也讓世人看到了屈原的才華,之後屈原被召入宮封為縣丞。步入朝廷之後屈原多次勸說楚王頒發仁政,減輕民間負擔,深得楚王信任,但卻引起小人嫉妒,最終在奸臣的挑唆下,屈原被罷官流放。

罷官流放的時間里,屈原寫下了多部愛國詩篇,他憂國憂民卻又無計可施,內心充滿了悲憤之情,不久秦國再次舉兵來犯,勢如破竹,攻佔了楚國半壁江山,不願淪為亡國奴的屈原毅然投身於汨羅江自盡,當地的人們得知此事後,紛紛駕船到江中搜尋屈原,可惜都沒有找到,為了避免江中的魚兒啃食屈原的軀體,人們用竹筒裝米扔入江中,後來逐漸演變成粽子。

8、端午節為什麼要劃龍舟?

1、說法一:賽龍舟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國、越國、楚國。

2、說法二:傳說,很久以前,西岸沒有河流,只有一條又小又臟的水溝。一天,有個打魚人在水溝里網住了一條小蛇。這條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閃耀的鱗片。當魚人把手觸向鱗片時,蛇眼裡閃著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憐。漁人頓生惻隱之心,撫了一下它的鱗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溝。誰知那九片鱗忽然落了,小蛇長身而舞,化為一條小龍。

原來,它是一條上天的神龍,因觸犯了天條,受玉皇大帝處罰,變成這模樣,它的尾巴上被加了九把鎖─就是小蛇尾上的九片閃耀的鱗。玉皇曾言:「這鎖要打開,除非得到人的陽氣。」剛才漁人無意中竟打開了小龍身上的千年枷鎖。小龍為了感謝漁人,在水溝里不停地翻動,並從口裡不停的噴出水來,灌注在小水溝里。

慢慢地,小水溝變成了大河(也就是現在的西岸河),河水為西岸帶來了五穀豐登。為了紀念這條神龍,人們把沿河的村子稱為龍頭寨,上龍首等村。在神龍升天這一天,也就是端午節舉行賽龍舟,以示慶賀。

(8)端午節風俗卡通圖片擴展資料:

賽龍舟在各地不同的寓意:

1、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

2、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3、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