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風俗棺材
1、甘肅西部民族風情殯葬習俗棺材有幾種
您好,請查看網頁:http://www.nianw.com/zt/2011-10-31/ZT_1022.htm
已經詳盡介紹了相關殯葬習俗。
2、蘭州地區的棺材為撒是紅色的,其他地區的是黑的?
棺材這個東西和當地人的風俗有關!紅色有驅逐邪惡的功能!應該是害怕死去人會糾纏其他家庭成員,所以他們就選擇紅色來為棺材的顏色,就想本命年穿紅色的褲頭一樣!而黑色一般是對死去人的懷念!
3、甘肅棺材的上五彩是指哪些圖案臨洮?
黑棺材一般是給病喪或早喪等不吉利死者使用的,而紅棺材則是用於年過八旬無疾而終的喜喪之人才能享用。這是網上的資料,記得以前我們河北農村那邊棺材也都是紅色的。我覺得上面的說法有道理,不管有沒有過80,老人了無牽掛的走,可以認定為喜喪
4、農村俗語:「身穿熱孝不登門,冷棺進村敗到底」,何意?
老賈死的特別慘,腦袋被車軲轆碾碎了,甚至腸子都被擠壓了出來。也是,那麼重的後八輪拉礦石車,雖然還沒載重礦,但從一具肉體上碾過,任憑誰都得死的很慘。
死在上班路上的老賈被救護車拉到了醫院,即便是死了也要到醫院另行檢查,醫生開了死亡證明,然後被交警大隊把屍體送到了冷藏室,等交警大隊把事故處理完了以後,老賈媳婦要求把老賈拉回家住一天,讓老賈從家裡走畢竟那個家是老家努力呵護了三四十年的地方,雖說老賈年邁的父母也哭的死去活來,但他們聽到兒媳婦的建議後,連忙抹把眼淚阻止:他既然死在了外面,就不能拉回家裡,就從外面走吧。
在農村,老人們對於冷棺入村有忌諱,往往重病之人在醫院治療,醫生若是看到病人沒得救了,會早早告知家屬,趁著病號還有口氣趕緊搬回家裡,這樣的話就不用愁屍體拉回村裡,其實我們這的說法是不能把在外面咽氣的屍體搬運回家裡,有的人會把屍體放到門口,或者大門里,但不能搬到屋子裡。
究竟是什麼說辭,我們四五十歲的人不懂,也沒人願意打聽這個事情,大家就照著規矩行事就成,老賈最終是火化了以後才被兒子抱著骨灰盒進了家門,然後從家裡送到山上的墳地埋了起來。
而所謂的身穿熱孝不登門,這是農民們特別謹慎對待的一件事情,鄉里鄉村,誰家中若是有人去世,家屬會格外注意出行,不往娶新媳婦人多的地方去,不湊生孩子看小孩的熱鬧,沒燒完七個七之前不到別人家串門,因為身有重孝的人被認為身上帶有不好的運氣,到誰家裡,會有可能壞了人家家中運勢。
這些農村規矩都是一輩一輩傳承下來的,農民們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為了活人活的更好,便繼續忌諱著這些事情。
我們江西上饒這邊是這樣的,就以我家來說吧:今年正月我爺爺去世後,第一時間我這個長孫就要穿上孝衣然後由村裡的主事帶領著去挨家挨戶報喪,到了人家門口時主事人會把人家叫出來然後由我這個長孫告知對方,我爺爺去世人的時辰並且答謝對方這些年的照顧,在這期間是不可以進入對方家裡的,這樣會很不尊重人否則會被對方罵出來的。這就是【身穿熱孝不登門】
冷棺就是客死他鄉的人,在我們江西上饒這邊去世的人都要在家停放幾天,具體停放幾天就要由家人商量好日子決定,如果是客死他鄉的人就不可以進村裡,一般都停放在村口,下葬的時候也要繞道而行,老人家說如果棺木進入村裡就會帶來晦氣,會影響整個村的運到
首先,這樣的說法在有的朋友看來是一種「封建迷信」,其實在我看來是一種「風土人情」,是一種人們對於生命和神靈的敬畏,對於「葉落歸根」的深刻認識。
1、「身穿熱孝不登門」, 在我甘肅農村老家裡面這個「孝」要穿三年,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一是在這三年期間每年過年是不可以貼年畫對聯門神的;第二個就是這句俗語。
那麼這樣的情況對於所去世人的子女來說是更加重要的,用我老家話說,這人「有孝呢」,這人「有伏呢」,所以直系親屬子女是在這三年裡面不可以進別人家門的,甚至連親戚都不能走,這在古代是很重要的。
在我們村子以前不但子女不可以,就連孫子孫女都是不行的,至於重孫子孫女就沒啥事情了,我太爺在我高一的時候去世,我就沒有這樣的「約束」。所謂「披麻戴孝」說的就是前半句了。
2、「冷棺進村敗到底」, 這個要比前面半句更加「有晦氣」。說的就是這個村子裡面的人沒有在村子家裡面去世,一般有兩種原因,一是在外面醫院裡面醫治無效去世了;二是在外面意外去世。尤其是女的,就更加嚴重了。
這在我們村子裡面,老人們是堅決杜絕的,這些在外面去世的人,要專門請一個陰陽先生,看好日子,在黎明天還沒亮的時候找一些壯漢子,在外面把去世的人裝進棺材裡面,這就是「冷棺」,然後進入到村子裡面還不能直接從「正道」上面進來,必須要從村子外面外圍繞進來,這路線都是要陰陽先生提前看好的,從死者的生辰八字結合當地風水來規劃好這一條路線。
所謂敗到底,就是不管在村子去世的人下葬還是題目當中這樣的現象,是不要去看的,尤其是小孩子年輕人,家裡人是堅決杜絕出去看熱鬧的,一般這樣的情況,村子裡面會各家大門緊閉。
「身穿熱孝不登門」。在農村,誰家要有親人去世了,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馬上穿上孝服,這就是所謂的「熱孝」,而孝子穿上孝服以後,還要去通知村裡的人,在這個通知的過程中,也有著諸多的講究。
比如說到別人家時,不能直接走進別人家裡,需要在外面吆喝一聲,等人家出來了以後,孝子才能磕頭通知,這就是「身穿熱孝不登門」的意思,其實說白了,這種做法就是為了尊重他人。
「冷棺進村敗到底」,在農村,人逝世了以後,會有「熱棺」和「冷棺」的說法,「熱棺」是指在家鄉逝世,而「冷棺」則是指客死他鄉。「熱棺」是在家鄉逝世毫無疑問,肯定會安葬在家鄉的,但「冷棺」卻不可以直接入村,只能安葬在村子外面,如果「冷棺」執意要入村,不僅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甚至還會影響子女的事業。
其實這句話放到現在來看,根本沒有任何科學依舊,只不過是些迷信的說法罷了,而且隨著移風易俗的進行,火葬逐漸的取代土葬,這種說法就更沒什麼道理了。
當然了,「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有的地方有這樣的說法,有的地方也沒這樣的說法。
看到這句俗語就讓我想到前幾年在我們村發生的一件事情,那麼這件事情就是和問題當中提到的「身穿熱孝不登門,冷棺進村敗到底」其實這句話我先明確一點那就是其表達的含義並不正確,因為這句話也是根據當時的一種生活習慣自己風俗習慣而總結出的,當然放在現在來講也只是一種習俗,那麼接下來我就把這句話結合著生活例子來進行講解。
在北方的農村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如果有人去世了的話,那麼他的子女就會去村裡的鄰居家磕頭,當然這些鄰居都是村裡的長輩,但是有一點就是大家也都知道一般有人去世以後,其子女就會披麻戴孝,但是有一點也就是問題中提到的,在登門磕頭的時候是不能穿孝的,因為在農村有一個風俗就是講如果人剛去世,那麼子女就穿著孝來磕頭的話,相對來說不太吉利所以說老一輩人才會講「身穿熱孝不登門」這句話來提醒後人按照傳統風俗辦事。
首先咱們大家先要明白什麼事「冷棺」其實這里的冷棺就是指為逝者所准備的棺材,那麼在農村有一個風俗就是說在備好的棺材准備進村時必須要由其子女在村口扶棺進村,那麼這里所說的「扶棺」就是熱棺的意思,那麼如果沒有人扶棺的話寓意者逝者的後人以後會比較窮,其實這句話也是根據以的封建迷信所說,因此我們要樹立科學觀來學習這一問題。
這句話總而言之就是以前的老一輩人對當時文化的一種看法,但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視野也開闊了很多所以說我們在學習以前的俗語時一定要結合現在的文化發展來認知對於一些不符合的文化觀,我們也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農村對於白事是非常重視的,往往村子裡辦白事也有很多講究,這些講究簡單來說是一種喪葬文化,也是一種對逝去之人悼念的儀式感。「身穿熱孝不登門,冷棺進村敗到底」這句農村俗語其實不能簡單的說其為「mixin」,作為一些地區的喪葬文化,是比較講究的一件事。當然了,對於我們這一代來說,很多過去的老習俗都已經不太在意,人們也不會因為這些老習俗而遷怒與你。
今天我就來說說這句農村俗語「身穿熱孝不登門,冷棺進村敗到底」,究竟應該怎麼去理解?
(1)「身穿熱孝不登門」。
所謂「身穿熱孝不登門」,這里的「熱孝」專門指的是家中老人剛剛過世,子女兒孫們披麻戴孝,這里的講究比較多,這個時候去別人家登門報喪或者去村裡的商鋪買東西都不能披麻戴孝,畢竟家中老人剛剛過世,別人會比較忌諱這些事,「身穿熱孝不登門「是對別人 情感 上的尊重。
我奶奶去年臘月過世的時候,我第一時間趕回家,當時奶奶還沒有過「tou七」,村裡的講究也比較多。不過作為孫子輩的親人,需要出去活動什麼的,村裡主持葬禮的長輩一般不會讓我們去辦。但即便是讓其他人去辦,也會一再強調,到別人家一定要把孝帽摘掉。
村裡的男人一般都是戴孝帽,綁孝腿,所以去別人家報喪或者去商店買東西,或者去鄰居家借東西的時候,都要注意至少將孝帽摘下來。這種講究在農村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習俗,也是一種喪葬文化的講究。
(2)「冷棺進村敗到底」。
這里的「冷棺」說的是在外地去世的人,最好不要抬著棺材直接回村,這樣是比較忌諱的一件事。
1、我發小的表哥前幾年在廣州出了車禍,家裡人接孩子的遺體回村的時候,在村口我沒見到放遺體的棺材,只見到發小表哥家裡人抱著一個骨灰盒,後來將裝有發小表哥火化後遺體的骨灰盒埋到了墳地里。
起初我不知這到底是為什麼,因為我們村裡人講究落葉歸根,喜歡土葬,選擇火化的人少之又少。問過發小之後才知道,原來老人講究「冷棺進村敗到底」,對人死在外地有諸多忌諱,一般都是死在哪裡就在哪裡火化了再將骨灰埋葬到家鄉。
2、不過對於這種事兒,還有另一種處理方式。
我小時候鄰居家叔叔在外地建築工地出了事故,他的父母堅決要求將遺體抬回村裡安葬,所以那一年鄰居家叔叔遺體抬回村口時,一路上都是點著鞭炮,響著二踢腳。老人說,用這種方式可以規避一些忌諱。
不過「身穿熱孝不登門,冷棺進村敗到底」這句俗語反應的是老輩人對於喪葬上的一些習俗和忌諱的講究,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些講究,對於老俗語也都知之甚少。希望能夠通過以上的分析,對你了解農村喪葬文化有一定的幫助。
(文/李阿冰)
最近台灣藝人高以翔的驟然離世引發了大家好多討論,就在昨天,他的遺體剛從浙江送回了老家台灣,可能人家台灣沒有我們內地農村這么多講究,我想起了我們這里的一句農村俗語「身穿熱孝不登門,冷棺進村敗到底」,如果他們那裡也興這句話,估計這遺體就要以別的形式回鄉了。
我們這里農村對白事有很多講究,不能說這些講究是無事生非,也不是沒事找事,我覺得這算是對死者的告慰和生者的尊重吧,尤其是這個過世的人如果不是自己的親人,很多人會覺得有所忌諱這也是很正常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身穿熱孝不登門,冷棺進村敗到底」是什麼意思。
「身穿熱孝不登門」。過去家裡長輩去世是要披麻戴孝的,就是扯幾尺白布做成孝衫披穿在身上,而熱孝也就是剛剛去世的說法。現在雖然不像過去穿戴那麼繁瑣了,但是小白花之類的還是要佩戴。如果家裡人剛剛過世,那逝者的親人是不好去登門拜訪別人家的,當然也不歡迎別人來自己家。
其實人走如燈滅,親人們走街串門又有什麼影響呢,有的人覺得有點不吉利,畢竟不是什麼喜事心中總有那麼點疙瘩,也可能是覺得去世的這家人心情肯定很不好,悲傷溢於言表,跟他們在一起也難免會情緒低落,認為安慰的語言又太蒼白,所以還不如「不登門」。我們這邊的規矩就是至親去世三年內,過年的時候要家門禁閉,不去別人家拜年,也不接受別人的拜訪。
冷棺進村敗到底,意思是說如果在外地去世的人就要在當地火化,遺體是不能放在棺材裡運送回家的,這樣會比較不順,總之就是對家人和別人都不好。可是前幾天錄節目突然去世的藝人就在昨天遺體運回了家鄉,而且之前節目組答應專機互送,只是後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通過飛機的貨倉將棺材運回,就這樣,還遭到了粉絲的各種吐槽和譴責。
我想這也就是明星才有這待遇,如果是普通人別說專機了,恐怕貨倉也進不去吧,就在今年上半年,我們有個鄰居在外地出車禍去世,當地殯儀館要求必須在當地火化,不準將遺體拉回當地,真是葉落都不能歸根,有什麼道理可講,也確實是有「冷棺莫入村」的說法呀,而且人斗不過「規定」,人家怎麼要求就只能照做,這樣一比,雖然是飛機貨倉回鄉,也已經不錯了。
身穿熱孝不登門,冷棺進村敗到底。這種所做所為,是農村祖輩流傳至今的一種風俗習慣。裡麵包羅很多含義和禮數,充分顯示中國老祖宗的智慧,對忠孝節義的深刻理解,傳統邦交禮儀的具體表現。下面對兩句俗語的理解:
一、人剛過逝,孝子必須全身穿白衣盡孝。白衣外出辦事,去人家必須脫去重孝,以免給別人家帶來晦氣,(因為死人本身就不吉利),有由於你身穿重孝出現在別人家,怕人家心裡遭受不快,給人家家人帶來心裡煩惱。這既是對別人家庭的尊重,又是對自己守規矩懂禮數的體現。及使是到親戚家報孝,也要進家脫孝服,跪地磕頭,既是給死者免罪,又是對活著的人尊重。
二、好多地方,還是有死不回家的說法和做法。老祖宗想法頗多,過去外出的人,你不知道他是怎麼死的,病死、餓死、暴病身亡,還是染病他鄉,還是瘟疫死亡。尤其是瘟疫死亡,他有一定的傳染途徑。這樣貿然回村,對整個村莊的人是不負責任,後果不堪設想。我想我們的祖先一定是大智若愚。事先充分考慮到這些人在世界生存生活的道理。邦交禮儀,忠孝節義,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高度再現。
生活在農村,對於白事,一直都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在處理上也是嚴格依照當地的習俗來辦理的。首先要請吹喪的鼓樂手,還要准備報喪,扯孝帽,跪棚,弔孝,潑湯,告廟,摔老盆,路祭,送盤纏,圓墳等,這些儀式下,也顯示了子女對逝者的哀思,對老人的緬懷!
要理解這一句話的意思,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麼叫「熱」,所謂「熱」其實指的是,家裡人剛剛去世的時候,兒女子孫會穿上一身白色孝服,然後到鄰里鄉親通知別人前來拜孝,但是身穿孝服的人,不可以到別人家登門入室,只能站在門口吆喝一聲,等到別人從家裡出來,告知家有白事,這就是所謂的「身穿熱孝不登門」的意思,其實也暗含著一種尊敬,尤其是家裡有老人的,如果你穿著一身白孝跑到別人家裡,老人家會很忌諱。
我家奶奶就是這樣的人,我每次回家裡都不敢穿白色的衣服,哪怕是鞋子都不敢穿白色的,否則就會被老人家一直念叨個沒完。
上面說的「熱孝」指的是家裡人剛剛去世,那有的可能會順應把「冷棺」理解成是不是死了很久以後又把棺材從土裡抬出來?其實不是這樣的。這里的「冷棺」指的是客死他鄉的意思,如果一個人在村裡去世了,肯定會走村裡,這是必然的,但是一個人如果在外地去世了還抬回村裡,那麼他的子女必定會受到不好的影響。但是對於很多人都會有落葉歸根的思想,所以這里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以上是我關於「農村俗語:「身穿熱孝不登門,冷棺進村敗到底」,何意?」的回答,不知道您還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5、因為什麼甘肅省隴西縣的棺材是紅色的,有什麼歷史原由嗎?
黑棺材一般是給病喪或早喪等不吉利死者使用的,而紅棺材則是用於年過八旬無疾而終的喜喪之人才能享用。
這是網上的資料,記得以前我們河北農村那邊棺材也都是紅色的。我覺得上面的說法有道理,不管有沒有過80,老人了無牽掛的走,可以認定為喜喪
6、敦煌有幅壁畫,為啥出殯的棺木上有隻公雞呢?
位於甘肅的敦煌壁畫,是古代先民們高超的藝術傑作,同時對歷史學家們來說,敦煌壁畫還是研究古人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因為壁畫能經常破解一些歷史謎題。
在很多農村地區,當家裡的親人故去之後,家屬都會在靈堂里放上一隻大公雞,而且到出殯下葬的時候,還會將這只公雞放在棺材頂上。一開始,小編對此也不太不理解,但後來查閱了很多資料後,才發現這背後果然有「門道」。棺材上的公雞叫做「引魂雞」,按照迷信的說法,這只雞不僅能引導逝者的靈魂,而且還肩負著守護逝者的重任。不過問題來了,世間萬物那麼多,出殯為什麼偏偏選擇的是雞,而不是其他的動物呢?其實,這裡面就是個明朝的傳說,而且還和朱元璋有關系。
朱元璋出生貧寒,家裡又有5個兄弟姐妹。有一年,朱元璋准備出遠門闖盪,臨走時反復叮囑兄弟照顧好老母親。但幾天之後,朱元璋的幾個兄弟意外發現,遠處的山坡上竟然落下了一隻鳳凰。於是,幾兄弟便都跑過去看看,因為他們認為鳳凰是神鳥,落下之處必有寶藏。
結果幾兄弟走了一天一夜,才趕到山腳下,但最後卻並沒有看到鳳凰,也沒有挖到寶藏。而更不幸的是,當兄弟幾人趕回家時,卻發現老母親早已躺在床上餓死了。兄弟幾人悲痛不已,准備將老母親安葬到郊外,可剛走到一片空地時,又看到一隻鳳凰落了下來。於是,兄弟幾個就在此空地挖坑,然後安葬了老母親。
後來,朱元璋建立大明,便將埋葬他母親的地方稱之「鳳凰墩」。同時,民間也開始流傳,說朱元璋能當上皇帝,是因為安葬他母親時,有鳳凰出現選擇了一塊風水寶地。因此,也就有了所謂的「引魂雞」的習俗,畢竟鳳凰不常見,但公雞家家有,況且兩者長得也相似,於是,誰家有人去世,就用公雞來代替鳳凰。那問題來了,棺材上放雞的習俗,真的起源於朱元璋嗎?其實不然。
在敦煌莫高窟中,一幅「棺上立雞」的壁畫表明,唐朝時期「引魂雞」就出現了, 在《禮記·喪服大記》中記載,「如畫幡,幡上為雉」,意思是在出殯時,要將雞的形象畫在幡上,以起到驅惡避邪的作用。然後,從考古發現來看,很多漢代古墓中都會出土大量的陶雞,由此可見雞在古人的喪葬文化中,早就已經有了特殊的意義。又因為「雞鳴天下明」,所以用雞還寓意著驅散黑暗,帶來光明,同時「雞」同「吉」,也就有了「吉祥」的含義。
在更早的遠古社會,雞就被當作祥禽,因為古人對其有著一種信仰崇拜,所以說現在很多農村地區的「引魂雞」,其實和朱元璋沒有什麼關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雞的作用還有很多,比如唐朝風靡一時的「斗雞」,就曾富家子弟的娛樂,堪稱是「唐代高爾夫」。除此之外,還有雞舞的表演,不過雞最大的用處,還是貢獻給了飲食文化,那些用雞肉製作的美味菜餚,一直影響至今。雞是個說不完的話題,如果您想了解古代的雞,最好的辦法還是去看看敦煌壁畫。因為在敦煌壁畫中,描繪了大量不同種類雞的形象,同時還涵蓋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說它們都是一幅幅鮮活的照片,帶我們回到傳說中的盛唐。
7、甘肅對於把女方結婚時的陪嫁被褥拿去給男方的姥姥墊棺材有什麼忌諱?
意思就是讓人永遠服待她,對婆婆服服貼貼的。我看這只是一種說法,不一定靈驗的。
8、蘭州榆中農村棺材多寬多長?
蘭州榆中農村棺材一般都是六尺長。28寸寬。這是以前的風俗習慣。
9、什麼地方人死了埋的時候用的棺材是紅顏色的呢?希望有人知道
東北三省都是用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