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海南立春風俗

海南立春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1-08 22:56:08

1、立春的風俗有哪些?

立春的風俗有: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准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  

2、鞭春牛  

浙江地區迎春牛有其特點。迎春牛時,依次向春牛叩頭。拜畢,百姓一擁而上,將春牛弄碎,搶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欄內。由此看出,鞭春牛還是一種繁殖巫術,即經過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欄內就可以促進牛的繁殖。  

3、咬春  

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咬春蘿卜、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賣春卷的小販。

立春的由來:

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交節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

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2、立春的民間風俗

(一)鞭打春牛
在古代,歷代統治者在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引春牛而擊之,打去牛的惰性,宣告春耕開始,鼓勵農耕,發展生產。不同地方的習俗是不同的,有的地方是糊春牛,即用米或者面將紙片糊成春牛的樣子,並在其"肚子"里放上五穀雜糧,之後用鞭子將"牛肚子"打破,五穀就會流出,象徵著今年會豐收。還有一些地方會在牆上貼上畫有春牛的黃紙,也就是"春牛圖",其中黃色代指土地,春牛代指農事。
(二)咬春
立春時,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流行吃春盤、春餅、春卷、春盒等習俗,還有吃蘿卜的習俗,謂之"咬春",明代《酌中志》記載∶"立春之時,無貴賤嚼蘿卜,曰'咬春'。」
(三)春遊
春遊,民間又稱"踏春""迎春"。這一天民間舉行各種民俗表演,預演稱為"演春",立春當天正式迎春,人們紛紛裝扮起來,敲鑼打鼓,熱烈慶賀。它的另一個作用就是提醒人們,不要誤了大好時光,要抓緊農務。有詩雲∶"東風化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
(四)製作春娃
立春之時,有的地方會在小孩子身上佩帶用布做成的娃娃,稱為「春娃」,寓意拜春吉祥。大家還要互贈賀禮拜賀,稱為"拜春"。
(五)立春幡
有的地方會在每家每戶的門口掛上飄揚的春幡,有的女性戴上這種春幡,有的地方會給花樹戴上春幡並搭造燕子窩。辛棄疾《漢宮春·立春日》雲:"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有的地方還在小孩帽子上、胸前或袖子上佩戴製作的"燕子""戴春雞",預示新春吉祥。
(六)觀楊柳
賀知章《詠柳》曰∶"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代很早就有春天觀楊柳的習俗。
(七)戴春勝、剪春勝、貼門窗
人有一種頭部飾品稱為"勝",分為幡勝、華勝、人勝等,其中多用紙製作而成。婦女用紙剪出燕子、柳、花、蝴蝶、鳳凰、飛蛾、螞蚱、雞等應景佩飾,或貼在門窗屏風上,或戴在頭上,以此迎接立春的到來。
拓展資料:
《中華傳統儀禮》作為一部普及性的禮儀讀本,承載著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閃耀著中國古代先賢智慧的熠熠光彩。中國作為「禮儀之邦」,禮儀文化自古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在繼承古代禮儀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又與時俱進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令讀者耳目一新。全書60多萬字,內容由人生儀禮、生活儀禮、社交儀禮、節日儀禮、勞作儀禮、祭祀儀禮、軍事儀禮等七部分組成,文筆簡潔流暢,語言通俗易懂,不僅是一部弘揚中華禮儀文化的百科全書,也是一部現代公民的禮俗指南。

3、海南的春節習俗調查報告

1

4、立春這個節氣的風俗有什麼

立春這個節氣的風俗有什麼

立春這個節氣的風俗有什麼,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示意冬去春歸來。單就一個「春」字,春天的氣息已撲面而來。下面分享立春這個節氣的風俗有什麼。

立春這個節氣的風俗有什麼1

一、打春牛

據清嘉慶本《澄海縣志》載:每年的立春日,官府必須率人馬到郊外舉行迎春大典,然後舉行「鞭春牛」活動。

早在周朝時,就有春日鞭春牛的活動。每年立春節前,各州府事先制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到了立春這一天,官府帶著迎春隊伍,浩浩盪盪地來到東郊八里處事先准備好的芒神亭和土牛台。迎春隊伍中的人一律穿青色衣服,用青色車子、擎青色旗幟,人們吹著牛角號、唱著「青陽曲」,舞動羽毛儀仗,跳著雲翹舞,隆重舉行迎春儀式。這儀式發展到了明清,更是隆重,據清人的《燕京歲時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至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

打春牛意在策勵農耕。潮汕地處韓江三角洲土壤肥沃。農業甚發達,因而與勸農有關的'這一習俗得以在潮汕地區保留下來。但具體事像已有所改變,不一定要打牛了。

二、抬春色

據《粵游小志》載,清朝時,潮汕地區還有一種稱為「抬春色」的活動。在立春日的遊行隊伍中,必有裝飾過的台閣,上坐歌妓,由兩個人抬著走。嘉應梅州地區還有高春、矮春的分別:矮春為一人坐台上;高春則用兩人:一人立在台上,然後扎著一根直木,隱藏在那個人的長衣中,與這人的肩平齊。然後再橫扎一根木棍在直木上端,這橫木隱藏在寬袖中,橫木上再站一個人。為保險起見,將兩腳牢牢扎在橫木上,兩個人裝扮成某個故事中的人物。另有一個人持纏著布條的長棍子叉支在上面的那個人腋下,隨著迎春隊伍遊行。如路上遇到障礙,則由持長棍子的人用混子撥開障礙物。

三、吃春餅、春卷

立春這一天,潮汕民間還有吃春餅、春卷一俗。據《四時寶鑒》說:「立春日春餅、生菜,號春盤。」春餅是以麥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餅,以豆芽、韭黃、粉絲等炒成的合菜作餡兒包著食用。春餅的特點是薄而軟,形狀根據各人的喜好可大可小元朝時契丹人耶律楚材曾就此俗作詩一首曰:「昨朝春日偶然忘,試作春盤我一嘗。木案初開銀線亂,砂瓶煮熟藕絲長。和碗豆搡蔥白,細剪萎蒿點韭黃。也與何曾同是飽,區區何必待膏梁。」現在潮汕人立春日吃春餅,配料已是十分講究了除了傳統的豆芽炒韭菜之外,還有肉絲、蛋絲,香菇等等高級佐料,春卷盛行於宋元,宋朝時稱為「春 」或「探春 」,元時稱為「卷煎餅」。元·韓弈《易牙遺意》栽:「餅與薄餅同,用羊肉二斤,羊脂一斤,或豬肉亦可。大概如饅頭餡,須多以蔥白或筍干之類,裝在餅內,卷作一條,兩頭以麵糊粘住浮油煎,令紅焦色。「潮汕地區少羊」,故現在人們所吃到的多用豬肉作料,也有一種是甜的,用乾果、芝麻、花生等佐料碾碎作餡,香甜可口。

立春這個節氣的風俗有什麼2

立春祭:

在主要的古老傳統節日,拜神祭祖慶典是做節的一大主題,任何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均具有濃厚的節日祭祀的色彩,並具有一套或簡單、或繁復的祭祀禮儀。古時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志》載:「民間以是日有事於祖祠」。現今立春日迎春雖不如從前隆重,但立春這天寄託著人們的希望,仍有一些民俗遺存,各地仍會有一些特殊的方式來迎接立春,比如「打春」、「咬春」、掛風車、踏青等。

立春祭是一項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立春祭活動內容包括祭春神(主管農事的春神句芒亦稱芒神)、太歲、土地等眾神,還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動。在古代,立春是一個重大節日,稱立春節、正月節、歲始、改歲等。立春歲首拜太歲是我國民間一種化煞消災、祈福納吉的古老傳統習俗。浙江地區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舉。立春前一日抬著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時又祭太歲。太歲為值歲之神,坐守當年,主管當年之休咎,因此民間也多祭之。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准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貼「春」字:

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春盤:

春盤是立春飲食風俗之一,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餅糖放盤中為春盤(或拼成盤)饋送親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盤里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餅、餌五種。蔬菜主要有:豆芽、蘿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雞蛋、土豆絲。杜甫《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立春這個節氣的風俗有什麼3

立春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這個節令與眾多節令一樣有眾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餅、春盤、咬蘿卜之習俗等。

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我國歷朝歷代的迎春儀式隆重而浩大。此時的立春已經超過了農歷24節氣只標示節令與氣候的功能,而是已經被當成一個節日了,因此在歷史上便演化出了許多圍繞立春而舉辦的活動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等等。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盤、吃春餅、吃春卷、嚼蘿卜之俗,一個「咬」字道出節令的眾多食俗。春盤春餅是用蔬菜、水果、餅餌等裝盤饋送親友或自食,稱為春盤。

立春是24節氣之首,所以古代民間都是在「立春」這一天過節,在周代,這天天子親率三公九卿等到東郊迎春,祭祀。明清以來,有食青菜、迎土牛、浴蠶種、喝春茶等。

立春節氣小知識: 24節氣中的立春時間是陽歷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diyjucom

以上就是聚巧網收集到的一些關於立春的風俗,如果你那裡有特別的立春風俗,歡迎加我們的微信「diyjucom」告訴我們,讓大家一起感受你們特別的立春風俗吧。

5、立春這一天人們有哪些風俗?

立春的風俗如下所示

1、吃春餅。

立春吃春餅生菜等是立春習俗之一,俗稱嚼春、咬春或者嘗春,立春吃春餅有迎春的寓意。有記載說宋代宮廷的薺菜迎春餅是「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

春餅薄如蟬翼,這里記載的是用稀面在1種平鍋上抹一下,即成極薄透明的餅,用來包薺菜餡,然後用油炸出的春卷(又叫春盤)。春餅、春卷是古人心目中的春的象徵。

2、立春打春。

立春亦稱「打春」,這里的「打春」指的是打春牛。

我國是農業大國,人們歷來重視農業生產,堅持不違農時,牛是農事的象徵,是生產力的代表。因此中國自古以牛祝春,據說是「周公始定立春土牛」,相沿成俗。

所以立春打春牛的習俗也一直延續下來。

3、鞭春牛。

又稱鞭土牛、打土牛。

起源較早,後來一直保留下來,但改在春天,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鞭春牛的意義,不限於送寒氣,促春耕,還有一定的巫術意義。

6、立春的民間風俗

立春的民間風俗

立春的民間風俗有哪些?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又名立春節也是一年剛開始的時間,每個地區的風俗有相同的也有所不同之處,你的家鄉的風俗是怎麼樣的呢?我給大家整理了各地的立春的民間風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立春的民間風俗1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後來一直保存下來,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

咬春:立春時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卜五辛盤等,每逢立春時節,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贖春卷的小販。

祭祖: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志載,民間以是日有事於祖祠,在立春時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較特殊。

躲春:立春對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響,更甚者會影響一年的運氣,所以躲春的習俗就出現了。

拜太歲:中國有迎太歲的習俗,把太歲想像成了值班的神,迎太歲就能平安富足。

立春的民間風俗2

燂春

這種立春跨火堆的傳統儀式,即是「燂春」。「燂春」是華夏民族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料記載,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在民間盛行。因立春之日陽氣將出地面,燃放爆竹,焚燒樟樹枝可祛退陰氣,宣達陽氣,助陽氣生發,有驅邪迎祥之意,而孩童跨火,則更蘊含著平安成長的美好祝願。「燂春」儀式結束後,孩子們會 吃「春茶」,「春茶」是用紅豆、紅棗、桂圓、陳皮、桂花、紅糖等6種配料燒煮而成的。按照民間的習俗,過了立春,孩子又長了一歲,而吃了「春茶」,在新的 一年裡,不僅祈盼生活紅紅火火,而且也能護佑孩子們健康成長,平安吉祥。

躲春

在傳統民俗學上,到了立春這一天就該躲春。因為立春這天氣候開始交接,新的氣場會對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響,更甚者會影響一年的運氣,所以躲春的習俗 就出現了。在民間,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風俗與忌諱,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樣的'躲春方法與習俗。傳統留下來的習俗,每到立春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爭、必須要和和睦睦、心平氣和地迎接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習俗裡面,躲春這一天不宜搬遷、看望病重患者及參加喪事等,以免招惹晦氣,影響一整年的運氣。

鞭春牛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後來一直保存下來,但改在春天,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鞭春牛的意義,不限於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塑制春牛時,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著拾起穀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如今很多的農村有這些習俗。

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清人讓廉撰寫的《京都風俗 志》中說:「立春之儀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蘆棚二,東西各南向,東設芒神,西設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准令男女縱觀,至立春時……眾役打焚,故謂之打春。」然後,人們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視為吉祥。

7、關於立春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立春的民間風俗

01 打春牛

打春牛就是在立春日用黃土造牛並鞭打之,寓意鞭策耕牛、辛勤耕耘。

古時皇宮內打完春牛之後,把黃牛搬至臣子府前,讓臣子打春,而在府門前路過的行人也可以打春牛。由於這種風俗,所以立春在民間又稱為「打春」。

02 喝春酒

喝春酒在我國古代就有,現在在部分地區仍然延續著這一傳統習俗。

有的企業,在新年開工的時候,也會有老闆宴請員工喝春酒,一起熱鬧熱鬧的傳統。

03 吃春餅

古代每逢立春日,民間有吃春餅的飲食習俗。

春餅是用麥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餅,以豆芽、韭黃、粉絲等炒成的合菜作餡兒包著食用。

吃春餅講究將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名為「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立春節氣的習俗

1、立春節氣習俗:迎春

為了迎春,先在縣城郊區選擇一片風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備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於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迎春活動是在立春當天舉行,具體時間以歷書表為准,有時在當日辰時,有時在子時半夜。迎春活動一般都在浩浩盪盪的儀仗隊伍中,抬上春官遊行顯威,前擁後擠,威風無比。並有報子、馬弁等身著長袍馬褂,或各樣奇裝異服,坐在二人抬的獨木杠子上,邊進行邊做戲,打渾鬥趣,引人發笑。迎春的隊伍由四面八方擁向春棚前集中,然後到縣政府(縣衙)報喜迎春。

2、立春節氣習俗: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扎能手好匠,於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製作春牛圖像。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塗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製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穀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後,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3、立春節氣習俗: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長安就有。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容。還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願之詞,表示迎春的志願。如果會繪畫的人,常給門楣上畫一幅《臘梅圖》。

4、立春節氣習俗: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牛」風俗活動用的「牛」。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於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後由縣執事(縣長)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開始。接著由群眾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牛」,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等吉祥話語。

5、立春節氣習俗:春社

春社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為甲日,後多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舉行。《禮·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嘗、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蠟,天子之祭也。」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後始有春、秋二社,約在春分、秋分前後舉行。社日以祭神為主,並兼有鄉鄰聚會的意思。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社日,四鄰並結綜會社,牲醪,為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饗其昨。」唐代詩人王駕《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可見古人對祭祀社神十分重視,以後成為風俗流傳後代,成為一種祭祀活動,意為大地繁衍萬物,禱告祭祀,以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6、立春節氣習俗: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製作一個約3厘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願「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於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後者稱為「散疹」。
(一).2022年立春是幾月幾號 立春吃什麼傳統食物 (二).立春勵志早安心情說說 (三).立春朋友圈說說怎麼發 (四).疫情立春唯美文案心情說說 (五).立春朋友圈心情說說 (六).今日立春節氣朋友圈說說 (七).立春節氣怎麼發說說 (八).唯美立春句子 (九).立春的諺語 (十).立春好詞好句
7、立春節氣習俗:游春、報春

迎春報喜後開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後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遊行的隊伍浩浩盪盪,十分壯觀。游遍周圍村莊,大街小巷。

游春的隊伍進入春場(檢閱場地)後,繞場游兩圈,然後各自列隊站在安排的場地上。此時,恭請知縣老爺入春棚安坐,舉行報春儀式。按傳統的風俗,設有報春台,身著奇裝異服的報子,手執紅黃各色彩旗,上場第一報——「風調雨順」,群眾同聲呼應;第二報——「五穀豐登」,群眾亦同聲呼應;第三報——「國泰民安」,群眾再同聲呼應。每來報者均有賞。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