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這是風俗

這是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1-08 20:40:22

1、風俗的由來和寓意是什麼?

風俗是人類在長期生活中不斷積累,不斷修正的文化傳承。在早期人類生活中,由於科技水平、認知水平的低下,人類對自然界發生的一些無法理解的現象而進行祭祀、祈禱,慢慢成一種風俗,這是風俗的主要來源之一。寓意是對安祥健康生活的追求、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強調孝道親情與生育。

人們通過各種節日祝祭活動,表達後輩的孝思與追念;反過來,這種綿延不斷、周而復始的歲節風俗,又不斷強化和鞏固著人們的家族意識、血緣親情。千百年來,傳統節日已成為維系中國社會人際關系重要的感情紐帶。

風俗一:祭灶王

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每年臘月廿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於是,小年這天人們會擺一些糖瓜、灶糖在灶王像前,為的就是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

風俗二:貼窗花

過了臘月廿三,家家戶戶就開始貼窗花了。以前,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人帶著孫子孫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貼上。如今,多數人都是去買窗花,似乎會少了一絲喜悅和年味兒。

風俗三:貼春聯

在很多地方,小年就開始貼春聯,算是比較早進入春節了。比較傳統的人家,還習慣請寫字好的人來書寫春聯。一般用最普通的紅紙黑墨,簡朴卻年味兒十足。

2、春節有哪些習俗,各有什麼寓意?

春節習俗有:

1、貼年紅,即是貼春聯、門神、年畫、福字、橫批、窗花等的統稱,因這些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所以統稱為「貼年紅」。貼年紅是中華傳統過年習俗,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2、年夜飯,是年節習俗之一,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式,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團年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後才開飯。

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年年有餘)、蚝豉(寓好市)、發菜(寓發財)、腐竹(寓富足)、蓮藕(寓聰明)、生菜(寓生財)、生蒜(寓會計算)等以求吉利。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3、齋日:早晨拜神,放炮仗。初一的上午用齋菜拜祭太歲神,早飯必須吃齋,用粉絲、腐竹、發菜、冬菇等,這一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一早吃完,往後便可以大魚大肉。

4、燒門神紙: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並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5、送窮鬼:農歷正月初六又稱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是漢族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在中國各地還有自己的送窮辦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於送走窮鬼。反映了古代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漢代東方朔《歲占》收錄的古俗認為,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中國民間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3、過年山東這邊都會在30晚上和大年初一磕頭拜年,這是什麼風俗?

我就是山東淄博的,我談談我的看法。

記得下時侯,每到大年初一,所有男孩子們都是跟著大人出去磕頭拜年的,未結婚的女孩子不用,女兒結婚後在婆家那邊磕,回娘家也不行磕頭。

說是磕頭,其實更多就是到長輩那兒問侯一下,送上祝福,長輩人很少有實受了。拜年的時候,年長的走在最前面,年幼的跟在最後,進門先叫對長輩的稱呼,一邊說著來給磕頭拜年,一邊彎腰下跪,這時長輩人或其身邊的子女要上來拉住了,沒有人真讓你下跪磕頭。最後跟著的最多彎彎腰,做做樣子,就過去了。然後落坐,主家遞煙拿糖抓爪子花生,互相問候。後一拔拜年的來了,前一拔就趕緊告辭,去下一家。一般男女分開,各自拜各自的。

這幾天常看到關於過年磕頭的文章,感覺風俗真不一樣。首先,我們這很少有直接沖著人磕的,一般是進屋背對著門磕,也幾乎沒見過有哪個長輩是四平八穩坐那兒實受別人磕頭的,既使是親祖父母、父母、岳父母及其他至親,也很少見,老早就攙住拉住了。第二,我們這是絕對不允許在屋外磕頭的。有的地方在屋外的院子里,甚至在大街上給別人磕頭,我們這不讓,因為只有家裡有人故去才這樣做,誰這么做少則讓人笑話,重則會讓家裡老人打的,好像是在咒他們。另外,我們這里家裡的女娃不參與磕頭拜年,說將來是外姓人。

現如今磕頭的更少了,拜年還有,漸漸的年輕人都不磕了,時代變了么。形式大於內容,變下也是應該的。

過年時,我們山東一帶都有在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磕頭拜年的風俗。那麼,這是一種什麼風俗呢?

首先,這是一種對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禮」的延續。山東是孔孟之鄉,禮儀之邦,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非常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這種風俗充分體現了孔子提出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中「禮」的要求。

現在,隨著環境和人們生活水平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年味變淡了,年味變淡的原因不僅是因為物質生活豐富了,同時也有很多年前傳承下來的習俗都逐漸淡化了,所以更顯得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過年給長輩尤其是父母,爺爺奶奶磕頭拜年,是一種大禮,尤其是在現代 社會 ,不管你在外面混的多麼風生水起,過年回家,一個頭磕在地上,你就是一個普通的兒子,就是給老年人問安,感謝長輩的養育之恩。

其次,這是中國人禮文化的體現。我們是禮儀之邦,自古就有向長輩行禮的習俗,在農村,初一那天,滿大街都是人,見面不管關系好壞,都得熱情地打個招呼,然後就是去同村的年長的老人家裡去拜年,不管是不是同宗,只要是家裡有老人,歲數比較大,都是拜年的對象。在我們那裡,平時關系出現嫌隙的,有矛盾的,都是趁著初一拜年的機會進行修復,一句拜年的話、一個磕頭禮,所有的矛盾都化解了,原來勢如水火的兩個人又和好如初了,可見,這種磕頭文化是多麼的重要啊!

第三,除夕晚上磕頭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並祈求祖先的庇佑,是我們中國人不忘祖宗、不忘本的孝道文化的傳承。

把祖先的牌位擺在正廳供桌的正中央,擺上雞、魚、肉,水果等貢品,倒上美酒,點燃香燭,然後按長幼的順序依次上香跪拜。祭拜完畢,才能吃年夜飯。首先要把第一碗水餃端給長輩吃,大人依次坐定,最後才能輪到小輩,這不正是尊老孝道的家風傳承嗎?

第四,大年初一磕頭拜年,是互致祝福、聯絡感情的需要。大年初一早上,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道賀新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我們這里有正月初一早上吃素的習俗(寓意一年得以素凈)。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過年好等話。拜年的意義所在是親朋好友之間走訪聯絡感情、互賀新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山東有大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磕頭拜年的風俗,但並不是所有地方都這樣,當前主要體現在農村,因為農村一個村莊基本都是本家長輩,磕頭拜年表示是對長輩的尊重,是禮節的體現,老祖宗傳下來的。 都說男兒膝下有黃金,上跪天地,下跪父母,但是在山東地區的確存在過年給同族長輩行磕頭大禮拜年的習慣。這種風俗就像過年吃餃子,端午吃粽子是一樣的,只不過磕頭叩首是肢體動作。或許網路上有很多人不理解為何要如此,特別是南方地區這種風俗幾乎沒有,其實不用過分的解讀,這與寺廟拜佛、教徒禱告、拜師學藝是一種樣的,僅僅是一種禮節風俗。 其實詳細的磕頭拜年方式也分很多種,一叩首還是三叩首都是有講究的。古代給帝王行大禮是三拜九叩,發展到當前給長輩拜年基本都是一拜一叩。北方當前基本很少存在祠堂, 歷史 運動過程當中祠堂基本都已經拆毀,所以每當到初一凌晨天還未亮之時,男丁便集體出動,挨家挨戶給長輩磕頭行大禮,即便是六十多歲的老人,只要本家還有長輩,都會磕頭行禮。 從簡單的磕頭風俗可以看出,古代對於禮節是十分看重的,或許當前世界文明越來越有趨同性,接受的西方思想越來越多,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反而越來越淡化。這無關於迷信和科學,僅僅就是禮節,就像儒家文化的仁義禮智信一樣,不管賺多少錢,不管從事多麼體面的職業,對長輩的尊敬不能忘。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4、中國有哪些風俗習慣,在每個節日里都要干什麼?

中國傳統節日有八個,按照日期次序,將每個傳統節日的農歷和公歷日期、風俗習慣、相關詩歌名句摘錄如下,供樓主參閱。

1. 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描寫除夕的詩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 清明節——農歷三月十四。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7.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松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8.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吃重陽糕等風俗。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9.冬至節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10.臘八節
人們習慣上把農歷的十二月稱為臘月,把臘月的初八稱為臘日或臘八,並將其當作一個傳統節日即臘八節來對待。許多與臘月或臘八有關的習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臘」字。這天,許多地方都吃臘八粥,臘八其實也是春節准備工作的開始。

5、為什麼家裡有老人死了以後,家裡的人不可以洗衣服或者洗澡,這是什麼風俗?

這個習俗是這樣的,屬於一種守孝行為,因為老人過世之後的頭七天,整個家裡是處於一種非常悲傷的環境中,這時候不宜做過多娛樂事情,包括喜慶的事情也不能去參加,否則容易把這份悲傷傳染給別人家。

當然這樣的習俗,不是每個地方都有,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觀念。甚至也有一些地方,更為注重,選擇在只要同村有一位老人去世,那麼整村的人都是不可以洗衣服或洗澡。

很多當代年輕人會埋怨這是封建迷信的一種行為,所以拒絕去遵守。但每個地方對待老人去世觀念不一樣,所以應該選擇理性對待,而不是過多埋怨。而且老人過世後,守孝是一種很有愛心的行為,為過去的人緬懷,是一種美德。

我們身處社會,對死亡似乎很忌諱。但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這個過程,這是客觀存在的,誰也躲不過。既然躲不過,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面對接受,家裡如果有年老的老人,日常生活我們需要多關心,節假日也需要回去多陪伴,畢竟人這一輩子,活著就是為了感受愛。

老人去世後穿的衣服是「壽衣」,在選擇壽衣的事情上,壽衣的件數,質地都很講究,一般件數是分為五、七、九等單數,而不會選擇雙數,材質上也是選擇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諧音,寓意後世兒孫多子,而忌諱用緞子,因為「緞子」與「斷子」諧音。

 古時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守孝期間,不可以舉行婚嫁之事,也不得舉行吉慶之事。古代講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論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後,都要請假回祖籍守孝,稱為「丁憂」。所以如果家裡有老人去世,盡量不要穿過於艷麗的衣服,也不要到處尋歡作樂,好好緬懷家裡老人!

6、春節習俗有哪些?

漢族、滿族和朝鮮族過春節的風俗習慣差不多,全家團圓,人們吃年糕、水餃以及各種豐盛的飯菜、張燈結綵,燃放鞭炮,並互相祝福。

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耍龍、游神、做年例,也有踩高蹺、跑旱船。南方沿海一帶嶺南地區人們沿襲過去祭祖敬神活動,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豐收 。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過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

掃塵

新年前夕「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亦稱掃屋)的習俗 ,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千百年來,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18] 。

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團年飯,一年一度的年夜飯對中國人是極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愛、共敘天倫,圍坐餐桌旁,倍感幸福。

人們十分注重除夕的「團年飯」,除合家團圓、聚天倫之樂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在外工作的人都趕回來過新年。[19] 團年飯是過春節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

吃團年飯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燭燒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有計)、魚(寓年年有餘)、蚝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財)、腐竹(寓富足)等以求吉利。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

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拜年

春節期間走訪拜年是春節傳統習俗之一,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 。

壓歲錢

每年除夕夜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貼春聯

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

(6)這是風俗擴展資料:

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歷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

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歷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這些活動均以拜祭神靈、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人們在春節這期間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在這節日里親朋好友之間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7、中國人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中國人的風俗習慣有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祭祖、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吃粽子、賽龍舟、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風俗習慣:

1、貼春聯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據說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

2、掛年畫

掛年畫是中國春節特有的風俗。流行於全國各地。新年裡,將年畫掛在門上或掛在壁上。由古代貼門神演變面來,原為驅邪,後變成烘托新年熱鬧氣氛和表達人們歡樂的情緒。

3、賽龍舟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4、賞月

中秋節是我國最古老最著名的節日,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賞月活動更具規模。還指八月十五中秋節觀看滿月,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盛於唐宋。

5、插茱萸

插茱萸是舊時民間節日風俗,流行於黃河中下游、淮河、長江流域等地。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時,民間采茱萸插戴頭上,亦有用茱萸製成囊佩帶的,俗信能驅邪治病。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