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的風俗
1、「校長驅鬼」是怎麼一回事啊
由於歷史原因,黎氏宗祠建於學校一間教室內。
在接連發生兩起學生命案後,學校校長認為是同處的祠堂里的「鬼魂」作祟。為保平安,先是前任校長請一位風水師作法「驅鬼」。受阻後,後任校長跟著又請來一位風水師查勘,得出學校大門方位不好,要修改校門方位「改運」。
這樣的荒唐事發生在茂名高州市一所小學,前日,在該校,學校的校長和老師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稱,兩請風水師「幫忙」是為學校的學生好。
學生出事 校長怪「鬼魂」
2009年3月份,高州市平山鎮中心小學一名六年級學生上學途中,被當地財政局的一輛車撞死,財政局賠償32萬元了事;2010年7月,該校一名六年級學生,為了一部M P5,將同班另一名學生殺死在山野路邊,學校為平息此事,賠償了死者家屬20萬元。
兩年時間里,同一學校接連發生兩起學生人命大案,使得該校的校長和一些老師內心忐忑不安。大家將事故連發的原因歸咎到學校里的一間祠堂,認為是祠堂里供奉的黎氏先人「作祟」。
「出了這么多事,我們農村人都覺得有問題。」據當時擔任中心小學校長職務的盧子區說,學校接連出了兩起學生非正常死亡事故後,周圍的老百姓議論紛紛,認為是受到學校里的黎氏祠堂影響,建議他找個「懂行的人」到學校看看。
「鬼魂這種事誰也沒見過,有沒有不知道,反正人心惶惶」。具體操辦此事的學校老師黎友說,為了學生好,他在校長盧子區的指令下,找來當地有名的風水先生、高州市大坡鎮人梁世明。
一請風水師校內「作法」
70歲的梁世明走進中心小學,很快看出學校的「問題」出在黎氏祠堂里。
祠堂位於學校教學樓一樓一間教室內。據黎氏宗族聯誼會會長黎清瑞介紹,明朝嘉慶年間,平山黎氏便在現在學校所處的位置建了宗祠;上個世紀60年代,平山小學沒有教室,就借用了黎氏宗祠。
後來祠堂大部分拆除,只保留了其中兩間,裡面存放幾十個祖宗牌位,每年春秋兩季,黎氏後人都要到這里祭拜先祖。
2008年,平山小學擴建教學樓,剩下的最後兩間也不存在,學校與黎氏族人協議,用其中一間教室作為黎氏族人祭奠先人的祠堂。
如此,便形成了今天這種學校與黎氏宗祠共處的局面。
學校出了兩起學生命案後,被請來的風水先生梁世明認為學校連出命案與宗祠內供奉的黎氏先人有關,開始作法「驅鬼」。在黎友後來寫的一份檢討書中這樣描述道:「我電話請了良垌(村)梁世明法師來,當時還湯(註:應為燙,意即殺雞)雞燒紙……他還在靈堂帖(註:應為貼)了三條符。」
黎氏族人發怒校長寫悔過書
2010年8月份一天,一位黎氏村民進宗祠內燒香祭祖,看到神台香爐上貼著的三道「禁符」,當即找到盧子區詢問。「他說沒有什麼,讓我自己撕掉。」該村民憤然離去,將此事告知了其他村民,消息逐漸傳開。
黎氏在平山鎮是個大族,全鎮有2萬多人,加上遷居外地的有六七萬人。黎氏族人多次討論這個事情,都很氣憤。「兩件命案都是發生在學校外面;學校教育無方,為何扯上我們的祖先?」黎清瑞說,在粵西一帶封建迷信的諸多手段中,「下禁」是懲處鬼魂最嚴厲的手段之一,通常只是用來對付為禍人間的「惡鬼」、「厲鬼」,目的是使其魂飛魄散、萬劫不復、永不超生。
「禁」人祖先,如同挖人祖墳、殺人父母,在當地百姓中,十分忌諱痛恨此類行為。
今年3月15日,黎氏族人代表找到盧子區,要求解釋。面對黎氏族人的質問,盧子區最終承認請風水先生到學校作法行為不對,向黎氏族人道歉,並寫下一紙悔過書,「願意補償五萬圓整」給黎氏,作為「旺黎氏宗族烈士金身費用」。
接任校長再請風水師
2011年1月,盧子區上調鎮教育辦,莫華峰繼任平山鎮中心小學校長。讓黎氏族人想不到的是,莫華峰校長到任不久,學校又請來風水師,再次「折騰」他們的先人。
黎氏族老黎雲信說,盧子區調離後,中心小學的校風、校紀沒有明顯好轉,接任的莫華峰對人說,梁世明道行不夠、法力不強,就又專程從外地請來了兩個風水師進入校園。
「他們在學校里架羅盤,布八卦,得出學校內設有祠堂,陰氣重,鬼魂多;學校又是陰宅向至,門口兩棵大樹是煞星;學校決定砍樹、重修校門『改運』」。
黎清瑞說,請風水先生看過後,莫華峰很快找到他,稱學校要新建圍牆和門樓,徵求他的意見。「我說建門樓可以,但門樓的朝向要正對著門前的道路。」黎清瑞堅持大門朝向要跟祠堂的方位一致,即正對著學校前的村道,這樣才能保住祠堂的風水不會流失。
莫華峰堅持大門朝向要稍向右方位開。「說是為了學生安全,大門不能直接對著大路,其實是聽了風水先生的意見,認為現在的方位是『陰宅向至』,對學校和他不利。」黎清瑞說,雙方各持己見,不歡而散。
3月23日,出外辦事的黎清瑞經過中心小學門口時,發現小學內的5棵大樹全被砍掉,學校大門和圍牆也被拆除,正在起建。黎清瑞大驚,連忙叫來一些黎氏族人前來阻止,施工停止。
前日上午,南都記者在該小學看到,學校的大門和圍牆仍未建起,用一些竹子做了一條簡易的圍欄。
該校有600餘名在校小學生。
學校說法
「請的『人』不算風水師」
校長莫華峰接受采訪時起初堅稱,砍樹、建門樓與風水無關。他說,中心小學申請到上級撥款,想借機提高校內環境。重建門樓是為了學生安全,出校門時不用直接踏上門口大路;砍樹則是為了修學校的跑道,幾棵樹正好擋在跑道必經的地方。
不久之後,莫華峰又說,為給學校大門定方位,的確請來一個「人」看過;不過是在黎氏族人要求下才請的。莫堅持稱砍樹與風水無關。
中心小學的上級領導、鎮中心學校校長韋岳說,2009、2010年,平山中心小學連續兩年發生了學生無故死亡事件,當地村民對此事議論紛紛,有的村民曾建議他殺一條狗來拖一拖等等,他沒同意。後來學校連續兩次請「人」到學校看看,他不知情;不過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學生好。
韋岳堅稱,這個「人」不是所謂的風水先生;就算是風水先生,這種行為也只是學校某個別教師的個人行為,絕不是校方組織的行為。
風水師說法
「查勘風水,校長給了100元」
學校到底是先砍樹還是先請風水先生?昨日,南都記者找到曾被請到學校「給點意見」的其中一個「人」——— 何真濤。
據平山鎮百姓介紹,何真濤是活躍於高州一帶的「風水佬」,不少人結婚建宅都會找他去看風水,在當地小有名氣。
何真濤說,平山鎮中心小學的莫華峰校長找到他,讓他到學校去看看,說學校去年發生過命案,想問他新建的校門應該朝哪個方向比較好。
「我拿著羅盤在門口算了一下,就跟他說,大門應該開向未丑,這樣對陰好,對陽也好,能走三五九運。」何真濤解釋稱,陰是指校內的祠堂,陽則指校內的師生。現在的門口朝向丁貴,並不利於風水。
何真濤說,查勘過程中,他注意到校內有幾棵大樹,又跟莫華峰說,「這幾棵大樹長出樹丫來了,會擋住大門口的風水」。
何真濤表示,看風水當天正值學校放假,學校沒有學生,不過有很多老師圍觀。查勘完後,「校長給了100塊錢」,作為看風水的酬勞。
對話
「為了保護學生,出發點是好的」
前日,在采訪中,南都記者和平山鎮中心學校校長韋岳進行了一場「有趣」的交談,韋岳始終認為學校沒有搞封建迷信,兩次請「人」過來,都是為了順應當地的風俗。
南都:學校是一個倡導科學和文明的場所,怎麼會發生請風水先生過來看風水的事情?
韋岳:這種事在農村很常見,有些老師受當地村民的影響,做一點農村人的事,也是為了入鄉隨俗。
學校接連出現兩次學生事故後,學校個別老師請「人」來看看,出發點是好的,都是為了保護學生。
南都:你贊不贊成這種行為?
韋岳:如果是搞封建迷信,我肯定不贊成。
南都:你覺得兩次行為是不是搞封建迷信?對學生會不會起到不好的示範?
韋岳:我認為不是,這就是當地一種風俗習慣;兩次都沒有學生在場。
南都:風俗習慣?學校是個教書育人的地方吧。
韋岳:都是為學生好,都是為了保護學生。
2、本土--長沙的民風民俗
民風:保守,彪悍。
民俗:
1、不放辣椒不成菜
長沙烹調菜餚講究色和味,所用佐料多。最常用的佐料是豆鼓和辣椒,幾乎無菜不辣,所謂「湖南人有一怪,不放辣椒不成菜」。特別是吃魚,不放辣椒頓覺味道全無。
2、年節旱茶
每逢喜慶節日,主婦都要將自製的豐富多採的副食品加上炒花生、豆子、瓜子等擺盤招待客人,叫「旱茶」(或漢茶),有的地方叫茶食或叫「換茶」。
3、屋前栽椿不過檐
長沙地區林木資源極為豐富,除數百個常見的樹種外,還有銀杏等一批稀有品種。農家喜歡在房前屋後栽種樟、柏、竹、梓、楓、杉等風景樹及各種果樹,但有的地方有「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桐,大門口不栽棕,院中不栽松」之俗。
(2)校長的風俗擴展資料
長沙地方特產:
1、湘綉
湘綉的起源和發展都在長沙縣(今開福區沙坪一帶),為四大名綉之一。長沙也建有湘綉博物館以供研究、參觀和銷售。
2、菊花石雕
菊花石雕,其中重要的菊花石產於瀏陽大溪河底岩石層中,天然生有白色的菊花圖案,其雕品為長沙的一大特色。
3、給校領導送禮、多少錢合適呢?
第一,不要送過於貴重的禮品。選擇的禮品不要太貴,不然會給領導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但是也不能太輕,太輕的東西也較難表詞達意。禮品的價值在收禮人月薪的百分之十左右比較合適,這樣價值的禮品不輕不重正好。
第二,不要選錯送禮時間。向領導表示真摯的感謝,最好趁著節日的喜慶,或者領導的壽宴行禮,忌諱唐突地送禮。不然,容易讓領導對送禮動機產生懷疑,結果適得其反。
第三,不要送生活必需品。給領導送禮,注重的應是「禮」字,而不是「品」字。禮是代表心意,品是代表實物。能表達自己的心意就行。
因此,一般的生活必需品、耐用消費品,比如電飯鍋,mp3都不適合贈送。如果領導喜歡讀書,那麼選擇一套具有收藏價值的精裝版書籍贈送,不失為好的禮品。
1、不能送錢包
朋友過生日選擇錢包當禮物的人也有很多,但是送錢包就等於把自己的錢庫送給了別人,所以也會讓自己的財運不佳,導致漏財。
所以想送錢包的朋友們,不妨選擇其他一些好的禮物,避開這些送禮上的禁忌。如果是戀人送錢包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通常戀人之間都會意氣相投,所以也就不存在漏財的現象了。
2、禁選有害禮品
有一些東西,會對人們工作、學習、生活以及身體健康、家庭幸福有害。比如:香煙、烈酒、賭具以及庸俗低級的書刊、音像製品等。送這類禮物,或許能夠投其所好,但難免會有存心害人的嫌疑。
3、不能送菊花
白色的菊花大部分用於葬禮,傳說菊花的花瓣不會凋零,因此就表示逝去的親人永遠活在心中。後來人工培育的菊花在春天也有了,人們就習慣用菊花在春天給故人掃墓。
4、社交場合中的禮儀
(一)見面禮節去繁就簡 西方國家人民在傳統上有一套繁瑣的見面禮節,從握手、問候到互相介紹都有約定俗成的習慣。相形之下,美國人在人與人間的交往上就比較隨便。在美國,朋友之間通常是熟不拘禮地招呼一聲「哈羅」,哪怕兩個人是第一次見面,也不一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個招呼就行了,還可直呼對方的名字,以示親熱。
但在正式場合下,人們就要講究禮節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在美國,握手時,男女之間由女方先伸手。男子握女子的手不可太緊,如果對方無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點頭鞠躬致意。長幼之間,年長的先伸手;上下級之間,上級先伸手;賓主之間,則由主人先伸手。
握手時應注視對方,並掐下手套。如果因故來不及脫掉手套,須向對方說明原因並表示歉意。還應注意人多時不可交叉握手,女性彼此見面時可不握手。同握手的先後順序一樣,介紹兩人認識時,要先把男子介紹給女子,先把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先把職位低的介紹給職位高的。
(二)稱呼隨便舍姓喊名 大多數美國人不喜歡用先生、夫人或小姐這類稱呼,他們認為這類稱呼過於鄭重其事了。美國男女老少都喜歡別人直呼自己的名字,並把它視為親切友好的表示。
人們初次見面,往往是連名帶姓一起介紹,譬如說:「我叫瑪麗史密斯。」這時對方可以隨便叫她「瑪麗」或「史密斯小姐」。常見的情況是,交談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稱呼,過不了一會兒就改稱名字了。
有時剛同一個美國人結識,不知如何稱呼好,你可以只稱先生或女士。這時,對方會很快理解你的心理。熱情地告之:「我叫詹姆斯威爾遜,叫我詹姆斯好了。」 或者「別叫我史密斯夫人,叫我薩利好了」。
的確,美國人之間,不論職位、年齡,總是盡量喊對方的名字,以縮短相互間的距離。美國有家刊物曾專就稱呼問題在150種工商行業中做過調查,結果發現他們之中85%的稱呼是只喊名字。
美國人很少用正式的頭銜來稱呼別人。正式的頭銜一般只用於法官、高級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和高級宗教人土等。例如:哈利法官、史密斯參議員、克拉克將軍、布朗醫生、格林教授、懷特主教等。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人從來不用行政職務如局長、經理、校長等頭銜稱呼別人。
(三)與人交談莫問私事 在美國社會中,人們的一切行為都以個人為中心,個人利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種准則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面。人們日常交談,不喜歡涉及個人私事。有些問題甚至是他們所忌談的,如詢問年齡、婚姻狀況、收人多少、宗教信仰、競選中投誰的票等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禮的。
美國入看到別人買來的東西,從不去問價錢多少?見到別人 外出或回來。也不會去問上一句「你從哪裡來?」或「去哪兒?」至於收人多少,更是不能隨便問的事,誰想在這些方面提出問題,定會遭人厭惡。美國人往往用 「鼻子伸到人家的私生活里來了」這句話來表示對提問入的輕蔑。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人對年齡的看法同我們大不相同。在我國,老年人受到尊敬,而在美國卻是「人老珠黃不值錢」。因此在美國,老年人絕不喜歡別人恭維他們的年齡。有一次,中國留學生在美國中西部的一個城市舉行盛大聚會,賓客如雲。當地一位名牌大學的校長與其母親也光臨盛會。留學生在歡迎辭中說:「××老夫人的光臨使我們全體同學感到榮幸。」「老」字在中國是尊稱,不料卻觸痛了這位老夫人,當時她臉色遽變,尷尬不堪,並從此再也不在中國留學生的聚會上露面了。
美國人還十分講究「個人空間」。和美國人談話時,不可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公分以外為宜。平時無論到飯館還是圖書館也要盡量同他人保持一定距離。不得已與別人同坐一桌或緊挨著別人坐時,最好打個招呼,問一聲「我可以坐在這里嗎?」得到允許後再坐下。
(四)社交場合 女士優先 美國婦女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究竟如何,這里姑且不論。但在社交場合中,她們總是會得到格外的優待。尊重婦女是歐美國家的傳統習俗,從歷史角度分析,是受到歐洲中世紀騎士作風的影響;若從宗教的角度分析,它是出於對聖母瑪利亞的尊敬。
按照美國人的習慣,在社交場合,男子處處都要謙讓婦女,愛護婦女。步行時,男子應該走在靠馬路的一邊;入座時,應請女子先坐下;上下電梯,應讓女子走在前邊;進門時,男子應把門打開,請女子先進。但是下車、下樓時,男子卻應走在前邊,以便照顧女子;進餐廳、影劇院時,男子可以走在前邊,為婦女找好座位;進餐時,要請女子先點菜;同女子打招呼時,男子應該起立,而女子則不必站起,只要坐著點頭致意就可以了;男女握手時,男子必須摘下手套,而女子可以不必摘下。女子的東西掉在地上時,男子不論是否認識她,都應幫她拾起來。
總之,美國男子在社交場合同女子接觸時,一方面事事尊重她們,另一方面又要處處以保護人的姿態出現,以顯示男子的地位。
(五)禮貌用語多多益善 不少到過美國的人,都有這樣一種印象:即美國人講話嘴很甜,他們對好聽的話從不吝嗇,常令聽者心舒意暢。的確,在美國「請」、「謝謝」、「對不起」之類的語言隨處可聞,不絕於耳。
在美國,不論什麼人得到別人的幫助時都會說一聲「謝謝」,即使總統對待者也不例外。在商場里,售貨員的臉上總是堆著笑容,當顧客進門時,他們會主動迎上來,問一聲「我可以幫助你嗎?」當顧客付款時,他們會微笑著道謝。最後還會以謝聲送你離去。同樣,顧客接過商品時也會反復道謝。
美國人在一家人之間也是客氣話不離口,不僅夫妻之間如此,對小孩子們說話也常帶「請」和「謝謝」,這樣,孩子便自然地養成了講禮貌的好習慣。
美國人還習慣於對別人道「對不起」。當人們發生小摩擦時,一聲「對不起」,常使芥蒂煙消雲散。就是遇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向別人問路、在劇場中從別人座位前走過等,美國人也會連聲表示歉意。美國人把在公共場所打嗝或與別人交談時打噴嚏、咳嗽都視為不雅,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就會說聲「對不起」,請對方原諒。二、送禮約會作客送禮、約會和作客,這是人與入交往中的常事。美國也有自 己特有的風俗習慣。
(一)送禮 一般說,美國人不隨便送禮。有的在接到禮物時常常顯得有些難為情。如果他們湊巧沒有東西回禮,就更是如此。但是逢到節日、生日、婚禮或探視病人時,送禮還是免不了的。
美國人最盛行在聖誕節互贈禮品。聖誕節時,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為收到各種新奇玩具而興高采烈,以為這是聖誕老人送給他們的禮物。大人們之間常送些書籍、文具、巧克力糖或盆景等。禮物多用花紙包好,再繫上絲帶。按照美國傳統,聖誕節的前幾天還有個「白聖誕節」,屆時,人們用白紙包好禮物送給附近的窮人。
探病大多是贈鮮花,有時也贈盆景。芬芳的花朵給人帶來春天的氣息,使病人獲得精神上的安慰。在習慣上,如果自己親自去慰問,通常送插瓶的鮮花,不必附名片;如果請花店直接送去,就須附名片。
送朋友遠行時,也常贈禮品。禮物通常是鮮花、點心、水果或書籍雜志等。禮品上也附有名片,祝他一路平安。
此外,美國人認為單數是吉利的。有時只送三個梨也不感到菲簿,不同於中國人講究成雙成對。美國人收到禮物,一定要馬上打開,當著送禮入的面欣賞或品嘗禮物,並立即向送禮者道謝。
禮物包裝講究,外表富麗堂皇,裡面卻不一定是太貴重的東西。有時打開里三層外三層的精美包裝,露出來的只是幾穎巧克力糖而已。
(二)約會 美國人辦事講求效率,重視有計劃地安排自己每天的時間。什麼時間做什麼,一般已預先安排妥當。因此他們絕對不希望有人突然來訪,打亂他們的計劃,只有至親好友才可以例外。不僅平時這樣,星期天也如此。美國社會是一個競爭的戰場,美國人在緊張工作之餘,節假日照例要同妻子、孩子們一起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如果外人不打招呼,貿然前去,必定不受歡迎。因此要拜訪一個美國家庭,事前約會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會被當成不速之客,甚至吃閉門羹。
到別人家作客,坐在那裏海闊天空地閑聊是惹人厭煩的。如果不是熟朋友,往往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如果要去,應該提前一兩天寫信或打電話預約,如果對方有事,便會主動和你另約時間。有些禮貌周到的入在寫信通知對方時,還把寫好自己姓名和地址的信封貼足郵票,附在寄去的信中,以便使對方不必費事就可以寄出回信。如果到不熟的人家去作客,在收到對方的答復時,往往還要再回一封信,表明自己將准時赴約。約會之後不得失約,失約是非常失禮的行為。一旦臨時有事不能赴約,就要盡早通知對方,並表示自己的歉意。前往赴約時,最好准時到達。如果遲到,讓人等侯你,顯然是不禮貌的;去得太早也不好。因為在美國有傭人的家庭很少,收拾房間,准備飯菜都是主婦親自動手。每逢有客來,主婦就要布置客廳,准備茶點。如果去早了,主婦尚未准備好,可又要出來接待你,就會造成許多不便。在那些規模較大的正式場合,守時更為重要。萬一去早了,應在外面等幾分鍾再進去。
(三)作客 約會要周到,赴約要守時,作客時更要彬彬有禮,自然大方。首先要敲門或按門鈴,得到主人允許之後才進門。有些人家門口放有擦鞋的棕氈。就應該把鞋上的泥土擦乾凈,以免弄臟主人的地毯。戴帽子的人進門後要摘帽,在房間里戴著帽於是很不禮貌的。如果是雨天走訪,應該注意把雨散雨衣放在室外。大衣、外套脫下後,主人一般會主動為你接過去掛起來,這時可以不必客氣。進屋後,要先向女主人間好,此後向男主人間好。如遇主人家賓朋滿堂,那麼只需同主人和相識者握手,對其他人點頭致意即可。
在美國人家中作客,不必過分拘禮。如果主人請你就座,你為 了表示客氣而不馬上坐下,反而會使主人感覺不安,以為椅子上不潔或有其他不便。作客時不可隨意觀看主人桌上的字紙或翻閱文件。不要撫弄室內的古董珍玩,更不要詢問室內用具的價格。
作客時,不要輕易吸煙。如果想吸煙,應該首先問在座的女土們是否介意,並先向其他人敬煙。如果主人主動請你吸煙,那麼即使自己有煙,也要接受主人的煙,而不可拒絕對方而吸自己的。否則,主人會認為你是看不起他而感到很不愉快。
在美國人家就餐時,如果對吃西餐的禮節不熟悉,那麼最好的辦法是注意女主人的動作,照她的樣子做不會錯。在餐桌上,美國有許多習慣都和我們不同。人們常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為了表達同樣友好的感情,不同國家的人民卻有截然相反的說法和做法。中國人請客吃飯時,往往是自謙地表示飯菜做得不好,請客人多多包涵。而美國人卻要說「這是我最拿手的菜,希望你們喜歡吃」一類的話。所以,在美國人家中作客,聽到主人自誇飯菜做得好,不必奇怪,而且應對女主人的手藝誇贊幾句。中國的主人為客人撥萊時,客人總是盡力推讓,表示客氣。在美國這樣做是行不屈的。主人第一次為你撥菜,你不必客氣推讓,否則女主人會以為你是嫌她的菜做得不好。在餐桌上,女主人是無形中的首腦人物。上菜之後,客人一般要待女主人動手吃後才開始吃。飯後。也應由女主人領頭離席客人才離席。
在美國人家中作客的時間不宜太長,以免耽擱主人過多的時間。但飯後不要立即告辭,應再和主人攀談一會兒,然後道謝離去。如果是夫婦一同到別人家去作客,應由妻子先起立告辭。在比較正式的宴會上,如果客人較多,應等年長位高的賓客或重要的女賓先告辭後,自己才告辭。如果客人有事需要先走,應向主人請求原諒後再離去。
如果你與主人不很熟,那麼作客後還應給主人打個電話表示謝意,或者寫一張「謝謝您」的短柬寄給主人,這樣在禮貌上就更為周全了。
5、學校有個習俗,在職員工生病,單位要派領導代表單位去看望。去年高考後換了一個校長,有老師生病做手術?
做好本職工作,不要計較一些小事,知足常樂,祝您萬事如意。
6、小學校長管理學校的策略
導語:作為教育制度執行者的小學校長,不僅是學校教育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總負責人,更是學校一切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主持人。校長的管理能力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教育質量以及學校未來的發展。
小學校長管理學校的策略1.更新思想,不斷地思考和學習
校長要想更好地管理學校,就需要更新思想。對於一所學校而言,校長的思想直接決定了學校未來的發展。而校長要想切實做到更新思想,就一定要比教師思考得多和懂得多,這就需要不斷地學習,並且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以更加深入地進行學習。
第一,校長需要了解學校當地的人情風俗、社會政治、世界和國家的時事政治,以及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第二,校長需要加強思考和學習學校的管理理論,尤其是重視處理和收集教學改革的前沿信息,不斷地更新思想,以使自身一直處於教學改革的前沿。
第三,校長需要加強探究和學習教學和教育理論。學校屬於教學、教育場地,學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學,校長的發言權取決於校長所懂得的教學、教育理論,在當前形勢下,校長務必要熟悉新課程和新課改的實際情況。
作為一名校長來講,最為關鍵的是憑借自身的智慧進行管理,並非依靠自身的體力。而不斷的思考與學習是校長智慧的來源。校長只有不斷地思考和學習,才可以實施更加有效的管理,才可以做到與時俱進,才可以指導所有的教師和學生不斷地進步和發展,從而推動學校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2.轉變教學管理的理念和教學管理的內容
作為小學校長來講,應當結合新課程的標准,轉變教學管理理念,將傳統意義上的應試教育理念向素質教育理念轉變,校長務必具備轉變教學管理理念的勇氣與毅力。這就需要校長能夠承受來自於社會、家長等各個方面的壓力。校長還應當把自身的教學管理理念向所有師生的實際行動上轉化,以轉變為學校的一系列規章制度,隨後在規章制度的約束下,最終轉變成教學管理實踐。
由傳統意義上的僅僅注重分數和知識的教學管理內容向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方向轉變。在傳統意義上的學校教學管理當中,僅僅重視讓學生學習知識,而不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在新課改下,更加重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過程中,也注重考查教師的工作成績。為此,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學校應當走質量內涵發展的道路,不管是校長,還是教師,都應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管理工作當中去,全面地促進教學的課程改革,進而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除此之外,校長還需要根據學校的發展現狀,設計出適合學校發展特色的方案。
3.校長的學校管理工作應當達到一定的力度與高度
一定的高度指的是出發點與立意要高,目標與指導思想應當是清晰的。學校教學的核心是為了經濟的建設和發展,因此,在宏觀上需要服務於經濟的建設和發展。只有如此,才能夠清楚教育的方向與教育的作用,才能夠充滿歷史使命感與民族憂患觀念。一定的力度指的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校長需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工作上應當充滿魄力,不可以猶猶豫豫。
第一,要加強團結和注重實干。縱觀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無不證實了加強團結的重要性,倘若是一盤散沙,那麼就不能體現出應有的價值來。校長通常是通過中介來影響教學活動和學校教育的,這就需要加強團結和注重實干。
第二,要做到廉潔公正。校長要想確保管理工作的力度,因素是比較多的,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要提高群眾意識和公僕觀念,這是在學校管理工作當中應用唯物史觀的表現,也是客體和歷史聯系的統一。校長的管理工作需要服務於師生和教育,只有如此,才能夠切實做到廉潔公正。校長做到了廉潔公正,就能夠充滿威信感,更加有力度地實施管理工作。
第三,注重進一步地探討。教育的新進展和工作的新局面並非等來的,最為關鍵的就是要對學校的發展現狀進行探討,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
4.推動教師的和諧發展
校長在對學校的管理工作當中,引導所有的教師進行問題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意義重大。校長要想更好地做好學校的管理工作,將學校管理得井井有條,就應當推動教師的和諧發展。校長需要注重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重視提高教師專業技能的過程中,也一定要注重促進教師的和諧發展。
對於一名校長而言,就一定要高度重視教師的成長和發展,為教師的發展創設寬松、和諧的環境,盡可能地為廣大的教師提供相應的發展和生活平台,以使教師的自尊度,自信和幸福指數得以提高。校長應當以發展的觀點來看待所有的教師,不斷地啟發教師做到與時俱進,以飽滿的熱情使教師們收到鼓舞;
充分地挖掘教師的潛力,推動青年教師的快速進步和發展,盡量地使所有的青年教師做到“一專多能”,為這一部分教師的發展制定目標、方向和策略,且要啟發青年教師在教改教研當中具備重升華、重提煉、重思考和重實踐的良好工作習慣;學校應當為廣大的教師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激勵廣大的教師敢於創新,並且要使中老年教師和青年教師形成合作又競爭的長期有效機制;應當盡可能地使廣大的教師有一個較高質量的學校生活,使教師們的思維活躍、心情舒暢、充滿競爭意識,以避免教師厭倦教育工作。
5.結語
綜上所述,校長是實施學校管理工作的中心人物,校長只有不斷地更新思想,進一步地思考和學習,轉變教學管理的理念和教學管理的內容,達到一定的管理力度與高度,並且要推動教師的和諧發展,才能夠切實管理好學校,才能夠確保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7、不同國家的教師節風俗習慣是怎樣的?
俄羅斯。俄羅斯的教師節是每年10月的第一個周日,雖然不上學,但是教師節送禮物還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俄羅斯,教師節一般送花,因為俄羅斯流行節日送花,他們覺得很風雅。按俄羅斯人的習俗,正常贈送鮮花的朵數只能是單數,送花給老師不能送一朵鮮花,通常是送3朵、5朵或7朵。
8、美國人有哪些特點?美國有哪些文化風俗?
美國的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歐洲文化的延伸,因為美國人的語言、人口構成、立國精神等都源於歐洲。另一方面,美國文化又與歐洲不同,因為歐洲移民在北美大陸上驅趕走印第安人後,在一片荒蕪曠野之地創造了令人贊嘆不已的燦爛文明。所以,總體上說,美國文化習俗與社交禮義時,既有歐美文化的相同性,又存在著相異性。
文化習俗是個范圍廣泛、內容復雜的題目,涉及人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的方方面面,這里就美國人的文化習俗作簡單介紹。
(1)、美國人的家庭
傳統的美國家庭被稱為「核心家庭」。核心家庭包含了先生、太太和小孩子,今日美國的一般家庭有二個或三個小孩(或者再加上幾只寵物)。在一些文化里,大家庭住在一起,甚至好幾代的人同住。在美國,只有極少的情況下才會有超過一個家庭同住一個屋檐下。
美國人看重對家人回家時熱誠的歡迎。許多家庭用民主政治般的方式來治理,家中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利,公平觀念廣泛存在於美國的家庭當中;除了敬畏之情外,孩子們也將父母親當成好朋友,夫婦經常彼此共同分擔家務;許多家庭的孩子在自己的卧室內享有隱私權;孩子們在很小的時候便有理財的責任,他們可能每個禮拜會有零用錢或是出去打工;父母親常會給孩子們自己做決定的自由,學齡前的孩子可以自己選擇穿什麼衣服或買什麼玩具,青年人則可自由選擇職業及結婚的對象等。
(2)、美國人的婚姻
美國人在婚姻問題上,講求感情第一:交往自由,擇偶自由,愛情自由。男女戀愛,一般不需要媒人介紹,父母也很少干涉。講求性愛自由是許多美國人的愛情觀。他們認為,男女雙方不必做過多的了解,美麗的外表、強壯的體魄、性感的誘惑,足以構成感情的基礎。他們重視婚姻合同:結婚前,男女雙方到律師事務所簽定一份「婚姻合同」,主要內容是婚後的錢財歸屬、家務分擔、離婚的前提條件等。他們還講求離婚自由,把離婚當做喜事予以宴慶,整個社會的離婚率很高。
美國人傳統的婚禮儀式無奇不有。一般來說,他們的婚禮著重突出「新、舊、借、藍」的特點。所謂「新」,是指新娘須穿著嶄新的雪白長裙,以示新生活的開始;「舊」是指新娘頭上的白紗必須是舊的(一般是其母結婚時用過的),以示不忘父母的恩情;「借」是指新娘的手帕是向女友借來的,以示不忘友情;「藍」是指新娘身披的緞帶必須是藍色的,以示她已經獲得了赤誠的愛情。現代美國人的婚禮多在當地法院舉行,由一名法官證婚並主持。新人往往不穿禮服,不收禮品,也不設喜宴。還有的婚禮在戶外以野餐的形式舉行,僅有雙方的父母、兄妹等人參加即可。他們十分重視結婚周年紀念日,認為隨著時光流逝,一年比一年珍貴。他們為各個婚後周年的所取的名稱很有趣:第一年叫紙婚,第二年叫棉婚,依次下去是皮革婚、木婚、鐵婚、銅婚、陶瓷婚、水晶婚等。從第十五年以後,每五年有一個名稱,它們是:搪瓷婚、銀婚、珠婚、珊瑚婚、紅寶石婚、藍寶石婚、翡翠婚、鑽石婚。每逢這些節日,夫妻雙方常互贈禮品、互致贊美和謝意,讓對方感到欣慰。
2、重要節日的慶祝
A、感恩節。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是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全家歡聚的節日。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常。城鄉市鎮到處舉行化裝遊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學校和商店也都按規定放假休息。孩子們還模仿當年印第安人模樣穿上離奇古怪的服裝,畫上臉譜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當天教堂里的人也格外多,按習俗人們在這里都要做感恩祈禱。美國人從小就習慣獨立生活,勞燕分飛,各奔東西,而在感恩節,他們總是力爭從天南地北歸來,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雞,暢談往事,使人感到分外親切、溫暖。
B、聖誕節。是美國人最大最熱鬧的節日。每年12月25日,全國便沉浸在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中。從感恩節過後的第二天,美國人就開始為聖誕節大忙特忙起來。每家商店都是人流滾滾,商人們要鼓起如簧之舌,推銷他們的各種貨物,普通人也願意趁此機會棄舊更新。聖誕夜是一個狂歡的夜晚。美國人常常通宵達旦地舉行慶祝活動。人們在小杉樹上或小松樹上掛滿禮物、彩花和彩燈,樹頂上還裝上一顆大星。大人們站在一旁欣賞聖誕樹,孩子們更是手舞足蹈,甚至手拉手地圍著聖誕樹跳起歡快的舞蹈。在公共場所,賀年片上到處都有聖誕老我的形象。有時在家裡也由一人扮成聖誕老人,為大家分發禮物。美國人慶祝聖誕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狂歡。送禮物和裝飾家庭,是他們最重要的慶祝方式。每個家庭,都放著大包的禮物。孩子們把襪子掛在火爐邊,希望聖誕老人在深宵把禮物帶來,放進襪子里。每一個家庭在12月中旬,便會在市場上選擇一株稱心滿意的聖誕樹並裝飾得五彩繽紛。 青少年都愛在聖誕前夕和聖誕晚上舉行派對,許多情竇初開的小夥子,視第一次參加聖誕舞會為人生大事呢!
三、美國人的社交
(1)、送禮
一般說,美國人不隨便送禮。有的在接到禮物時常常顯得有些難為情。如果他們湊巧沒有東西回禮,就更是如此。但是逢到節日、生日、婚禮或探視病人時,送禮還是免不了的。
美國人最盛行在聖誕節互贈禮品。聖誕節時,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為收到各種新奇玩具而興高采烈,以為這是聖誕老人送給他們的禮物。大人們之間常送些書籍、文具、巧克力糖或盆景等。禮物多用花紙包好,再繫上絲帶。按照美國傳統,聖誕節的前幾天還有個「白聖誕節」,屆時,人們用白紙包好禮物送給附近的窮人。
探病大多是贈鮮花,有時也贈盆景。芬芳的花朵給人帶來春天的氣息,使病人獲得精神上的安慰。在習慣上,如果自己親自去慰問,通常送插瓶的鮮花,不必附名片;如果請花店直接送去,就須附名片。
送朋友遠行時,也常贈禮品。禮物通常是鮮花、點心、水果或書籍雜志等。禮品上也附有名片,祝他一路平安。
此外,美國人認為單數是吉利的。有時只送三個梨也不感到菲簿,不同於中國人講究成雙成對。美國人收到禮物,一定要馬上打開,當著送禮人的面欣賞或品嘗禮物,並立即向送禮者道謝。
禮物包裝講究,外表富麗堂皇,裡面卻不一定是太貴重的東西。有時打開里三層外三層的精美包裝,露出來的只是幾顆巧克力糖而已。
(2)、約會
美國人辦事講求效率,重視有計劃地安排自己每天的時間。什麼時間做什麼,一般已預先安排妥當。因此他們絕對不希望有人突然來訪,打亂他們的計劃,只有至親好友才可以例外。不僅平時這樣,星期天也如此。美國社會是一個競爭的戰場,美國人在緊張工作之餘,節假日照例要同妻子、孩子們一起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如果外人不打招呼,貿然前去,必定不受歡迎。因此要拜訪一個美國家庭,事前約會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會被當成不速之客,甚至吃閉門羹。
男女交往在美國是比較開放,約會看電影吃飯也是非常普遍,和異性熱絡地交往並不算失禮。男女雙方均可主動邀約,通常男性較主動。可以各自拆帳或一方請客。美國朋友倘若說:"Let"s go get a beer"或"Want a cup of coffee?"可別誤會他要請客,這種情形通常是各自付費。如果應邀地點在餐廳,餐後可提議付小費,倘主人堅持不允,也可不必勉強。
約會有時並不具其他含意,也不表示必將成為特殊性的伴侶。所以,如果你想和某人見面談談或看個電影或一起吃個飯,以增進雙方的友誼,共度一段愉悅的時光,盡可主動大方地去邀約。如果你不想赴對方約會或對方有令你不舒服的舉動,可以客氣但肯定的說"NO",彼此尊重是基本的交往原則,也是權力。約會應准時,如赴宴則最好遲到幾分鍾;如果早主人先到,反而失禮。若有緊急狀況無法准時赴約,必須電話通知和解釋,絕不可無疾而終,隨意放人空等。
(3)、赴宴
美國人會常說"隨時來找我",有些邀約是相當誠懇的,但拜訪前仍應事先電話聯系,確定時間,以免自己的"隨時"而造成別人的不便。若接到正式的邀約,請柬上倘印有"R.S.V.P.",去與不去必需電話通知。大型活動請柬通常印有Regrets only,此時只有不參加時才須通知。若沒有赴約把握,不要輕意應允;若臨時不能赴約,務請電話通知。有任何飲食禁忌可先告知。特殊的文化風俗和飲食禁忌可得諒解和尊重。如果應邀參加家庭聚會,可問主人需要什麼禮物,即使主人婉謝,屆時仍可帶瓶酒或一束鮮花,或稍帶一些具有別國風味的小禮物。除非事先言明,一般聚會活動以不帶小孩參加為宜,如果聚會性質為野餐烤肉,則大都可全家參加。宴後三四天內別忘記寄一張感謝卡或感謝函給主人。
(4)、作客
約會要周到,赴約要守時,作客時更要彬彬有禮,自然大方。首先要敲門或按門鈴,得到主人允許之後才進門。有些人家門口放有擦鞋的棕氈。就應該把鞋上的泥土擦乾凈,以免弄臟主人的地毯。戴帽子的人進門後要摘帽,在房間里戴著帽於是很不禮貌的。如果是雨天走訪,應該注意把雨傘、雨衣放在室外。大衣、外套脫下後,主人一般會主動為你接過去掛起來,這時可以不必客氣。進屋後,要先向女主人間好,此後向男主人間好。如遇主人家賓朋滿堂,那麼只需同主人和相識者握手,對其他人點頭致意即可。
在美國人家中作客,不必過分拘禮。如果主人請你就座,你為了表示客氣而不馬上坐下,反而會使主人感覺不安,以為椅子上不潔或有其他不便。作客時不可隨意觀看主人桌上的字紙或翻閱文件。不要撫弄室內的古董珍玩,更不要詢問室內用具的價格。
作客時,不要輕易吸煙。如果想吸煙,應該首先問在座的女土們是否介意,並先向其他人敬煙。如果主人主動請你吸煙,那麼即使自己有煙,也要接受主人的煙,而不可拒絕對方而吸自己的。否則,主人會認為你是看不起他而感到很不愉快。
在美國人家就餐時,如果對吃西餐的禮節不熟悉,那麼最好的辦法是注意女主人的動作,照她的樣子做不會錯。在餐桌上,美國有許多習慣都和我們不同。人們常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為了表達同樣友好的感情,不同國家的人民卻有截然相反的說法和做法。中國人請客吃飯時,往往是自謙地表示飯菜做得不好,請客人多多包涵。而美國人卻要說「這是我最拿手的菜,希望你們喜歡吃」一類的話。所以,在美國人家中作客,聽到主人自誇飯菜做得好,不必奇怪,而且應對女主人的手藝誇贊幾句。中國的主人為客人撥萊時,客人總是盡力推讓,表示客氣。在美國這樣做是行不屈的。主人第一次為你撥菜,你不必客氣推讓,否則女主人會以為你是嫌她的菜做得不好。在餐桌上,女主人是無形中的首腦人物。上菜之後,客人一般要待女主人動手吃後才開始吃。飯後。也應由女主人領頭離席客人才離席。
在美國人家中作客的時間不宜太長,以免耽擱主人過多的時間。但飯後不要立即告辭,應再和主人攀談一會兒,然後道謝離去。如果是夫婦一同到別人家去作客,應由妻子先起立告辭。在比較正式的宴會上,如果客人較多,應等年長位高的賓客或重要的女賓先告辭後,自己才告辭。如果客人有事需要先走,應向主人請求原諒後再離去。
如果你與主人不很熟,那麼作客後還應給主人打個電話表示謝意,或者寫一張「謝謝您」的短柬寄給主人,這樣在禮貌上就更為周全了。
(5)、禮節
1、鞠躬禮,是下級對上級或同級之間的禮節。行鞠躬時要脫帽,右手握住帽檐中央將帽子取下,左手下垂,上身前傾約十五度,兩眼注視受禮者,同時表示問候。握手禮,是全世界通用的禮節。起源於歐洲,最初是表示手裡沒有武器或親切的意思。行握手禮時要客人先伸出手時才能握手。握手時一般不戴手套,但尊貴的人和女人可戴手套。行禮時忌交叉行禮,和女人握手不可太緊。
2、點頭禮,是同級或平輩人之間的禮節。如在路上相遇,可在行進間進行。如遇見長官、上級或長者,不行點頭禮,而行鞠躬禮。
3、舉手注目禮,這是軍人禮節。行禮時舉右手,手指伸直並齊,指尖接觸帽檐右側,手掌略賂外,手臂與肩齊高,兩眼注視受禮者,待對方答禮後將手放下。
4、吻手禮,是歐美上層社會的禮節。和貴族婦女或夫人見面時,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則將手掌輕輕托起吻之。如果女方不伸手,則不行吻手禮。
5、接吻禮,是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或朋友、夫妻之間表示親昵、愛撫的一種禮節。通常是在受禮者臉上或額上接吻。在高興、喜慶或悲傷時,一般也行接吻禮,表示親熱或安慰。
6、擁抱禮,是歐美各國熟人、朋友之間表示親密感情的一種禮節。見面或告別時互相擁抱,表示親密無間,感情深厚,擁抱禮通常和接吻禮一起進行。
(6)、稱呼
大多數美國人不喜歡用先生、夫人或小姐這類稱呼,他們認為這類稱呼過於鄭重其事了;美國男女老少都喜歡別人直呼自己的名字,並把它視為親切友好的表示。人們初次見面,往往是連名帶姓一起介紹,譬如說:「我叫瑪麗•史密斯」,這時對方可以隨便叫她「瑪麗」或「史密斯小姐」。常見的情況是,交談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稱呼,過不了一會兒就改稱名字了。有時剛同一個美國人結識,不知如何稱呼好,你可以只稱先生或女士。這時,對方會很快理解你的心理。熱情地告之:「我叫詹姆斯•威爾遜,叫我詹姆斯好了」或者「別叫我史密斯夫人,叫我薩利好了」。
的確,美國人之間,不論職位、年齡,總是盡量喊對方的名字,以縮短相互間的距離;美國有家刊物曾專就稱呼問題在150種工商行業中做過調查,結果發現他們之中85%的稱呼是只喊名字。美國人很少用正式的頭銜來稱呼別人,正式的頭銜一般只用於法官、高級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和高級宗教人土等;例如:哈利法官、史密斯參議員、克拉克將軍、布朗醫生、格林教授、懷特主教等;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人從來不用行政職務如局長、經理、校長等頭銜稱呼別人。
(7)、禮貌用語
不少到過美國的人,都有這樣一種印象:即美國人講話嘴很甜,他們對好聽的話從不吝嗇,常令聽者心舒意暢;的確,在美國「請」、「謝謝」、「對不起」之類的語言隨處可聞,不絕於耳。在美國,不論什麼人得到別人的幫助時都會說一聲「謝謝」,即使總統對待者也不例外;在商場里,售貨員的臉上總是堆著笑容,當顧客進門時,他們會主動迎上來,問一聲「我可以幫助你嗎?」當顧客付款時,他們會微笑著道謝,最後還會以謝聲送你離去;同樣,顧客接過商品時也會反復道謝。
美國人在一家人之間也是客氣話不離口,不僅夫妻之間如此,對小孩子們說話也常帶「請」和「謝謝」,這樣,孩子便自然地養成了講禮貌的好習慣。
美國人還習慣於對別人道「對不起」。當人們發生小摩擦時,一聲「對不起」,常使芥蒂煙消雲散;就是遇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向別人問路、在劇場中從別人座位前走過等,美國人也會連聲表示歉意;美國人把在公共場所打嗝或與別人交談時打噴嚏、咳嗽都視為不雅,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就會說聲「對不起」,請對方原諒。
(8)、女士優先
美國婦女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究竟如何,這里姑且不論。但在社交場合中,她們總是會得到格外的優待;尊重婦女是歐美國家的傳統習俗,從歷史角度分析,是受到歐洲中世紀騎士作風的影響;若從宗教的角度分析,它是出於對聖母瑪利亞的尊敬。
按照美國人的習慣,在社交場合,男子處處都要謙讓婦女,愛護婦女;步行時,男子應該走在靠馬路的一邊;入座時,應請女子先坐下;上下電梯,應讓女子走在前邊;進門時,男子應把門打開,請女子先進;但是下車、下樓時,男子卻應走在前邊,以便照顧女子;進餐廳、影劇院時,男子可以走在前邊,為婦女找好座位;進餐時,要請女子先點菜;同女子打招呼時,男子應該起立,而女子則不必站起,只要坐著點頭致意就可以了;男女握手時,男子必須摘下手套,而女子可以不必摘下;女子的東西掉在地上時,男子不論是否認識她,都應幫她拾起來。
總之,美國男子在社交場合同女子接觸時,一方面事事尊重她們,另一方面又要處處以保護人的姿態出現,以顯示男子的地位。
(9)、社交禁忌
1、切莫搭便車
在美國旅行切不可隨意搭便車,這是由於美國社會治安情況造成的,搭便車而被搶去錢財或遭到凌辱之類的案件在美國屢見不鮮,有些歹徒看到路邊步行的女性,就主動停車,殷勤要求送上一程。如果誤以為他是好意,無異於羊送虎口,碰到這種情況,最好還是冷言拒絕,不要多加搭岔。不僅如此,遇到要求搭便車的人也不要輕易答應,因為有些歹徒、包括年輕姑娘專門等侯搭乘便車,上車後靠威脅等手段詐取錢財。
2、夜間最好不要乘地鐵
紐約的地下鐵道極為臟亂,夜間更成為黑社會成員聚集之地。吸毒犯、盜竊犯、流氓、販毒者齊集於此,整個氣氛令人不寒而傈;如果對此不在意,那麼出事之後,紐約的警官不但不會同情你,可能還要責怪你:「夜間乘地鐵,不等於在鱷魚聚集的水中游泳嗎?出了錯,責任在於你自己。」
3、不要稱呼黑人為「Negro」
Negro是英語「黑人」的意思。尤指從非洲販賣到美國為奴的黑人;所以在美國千萬不要把黑人稱作「Negro」,跟白人交談如此,跟黑人交談更如此。否則,黑人會感到你對他的蔑視;說到黑人,最好用「Black」一詞,黑人對這個稱呼會坦然接受。
4、不能隨便說「I am sorry」
「I am sorry」和「Excuse me」都是「抱歉」、「對不起」的意思,但「I am sorry」語氣較重,表示承認自己有過失或錯誤;如果為了客氣而輕易出口,常會被對方抓住把柄;追究實際不屬於你的責任。到時只有「啞巴吃黃連」,因為一句「對不起」已承認自己有錯,又如何改口呢?
5、謙虛並非美德
中國人視謙虛為美德,但是美國人卻把過謙視為虛偽的代名詞。如果一個能操流利英語的人自謙說英語講得不好,接著又說出一口流暢的英語,美國人便會認為他撒了謊,是個口是心非、裝腔作勢的人;所以,同美國入交往,應該大膽說出自己的能力,有一是一,有十是十,不必謙虛客氣,否則反而事與願違。
6、同陌生人打招呼
我們在路上、電梯內或走廊里,常常與迎面走來的人打照面,目光相遇,這時美國人的習慣是用目光致意,不可立刻把視線移開,或把臉扭向一邊,佯裝不見。只有對不順眼和不屑一顧的人才這樣做。美國入清晨漫步街道時,若碰到擦身而過的人,會習慣地說一「早上好」;當然,在行人較多的街道上,不必對所有擦肩而過的人都以目光致意或打招呼。
7、交談時的話題
參加美國人的聚會時,切莫只談自己最關心最拿手的話題,談論只有自己熟悉的話題,會使其他人難堪,產生反感。談論個人業務上的事,加以賣弄,也會使其他人感到你視野狹窄,除了本行之外一竅不適。在談話間,應該尋找眾人同感興趣的話題;醫生可以大談文學,科學家暢談音樂,教育家講述旅行見聞,使整個聚會充滿輕松氣氛。該注意的是,基督徒視自殺為罪惡,在美國,「自殺」這個話題不受歡迎,不論何時何地少談為妙。
8、別忘了問候孩子
美國人講究大人、孩子一律平等,到美國人家中作客,他們的孩子也一定出來見客,打個招呼。這時,千萬不要只顧大人冷落了孩子。那樣勢必使他們的父母不愉快,跟小孩子打招呼,可以握握手或親親臉,如果小孩子親了你的險,你也一定要親親他的臉。
9、同性不能一起跳舞
同性不能雙雙起舞,這是美國公認的社交禮儀之一,同性一起跳舞,旁人必定投以責備的目光,或者認為他們是同性戀者;因此,即使找不到異性舞伴,也絕不能與同性跳舞。
10、莫在別人面前脫鞋
在美國,若是在別人面前脫鞋或赤腳,會被視為不知禮節的野蠻人。只有在卧室里,或是熱戀的男女之間,才能脫下鞋子;女性若在男性面前脫鞋子,那就表示「你愛怎樣就怎樣」;男性脫下鞋子;就會被人當作叢林中赤足的土人一樣受到蔑視。無論男女在別人面前拉下襪子、拉扯襪帶都是不禮貌的;鞋帶鬆了,也應走到沒人的地方系好。
11、女性不能單獨喝酒
女性不可單獨喝酒,如果單獨喝酒或幾個女性聚在一起喝酒。都被視為「正在等男士的女人」;不諳此情的婦女可能受到男士「毛遂自薦」式的騷擾。
12、不可在別人面前伸舌頭
美國人認為在別人面前伸出舌頭是一件既不雅觀又不禮貌的行為,給人以庸俗、下流的感覺,甚至可以解釋為瞧不起人,小孩子犯了錯,可以吐吐舌頭,顯得天真可愛,成年人千萬不可這樣做。
13、不可隨便微笑
微笑可以帶來友誼。但是在某些場合,微笑往往代表對某種事物的允諾。尤其是女性,最好不要無來由地微笑,因為暖昧不明的微笑,有時候會被誤認為是「恥笑」,有時會被誤認為「默認」,結果造成很大的誤會。
14、座前通過要彎腰
在狹窄的場所,如在電影院從別人身前走過時,必須道一聲「對不起」;這時候,美國人的姿勢是背對坐著的人,低頭彎身而過。這同歐洲入的習慣不同,歐洲人必須面對坐著的人,低頭彎身而過。
15、宴會上切忌喝醉
在宴會上喝酒要適量,始終保持斯文的舉止,這是歐美人士共守的禮節。在美國人的宴會上,很少看到爛醉如泥的人,即使喝多了,也要堅持到宴會結束,回到自己的房間後才可倒頭不起。如果當場酩酊大醉,惹是生非,會招來眾人的鄙視。
16、不亂送禮物
送禮必須送得有意義,例如朋友生日、同事結婚可以送上一份禮物,以表心意;但不能動軌送禮,這樣對方不但不會感激,還會疑心你另有所圖;不知送何禮物為宜時,可以送鮮花,作客或參加宴會,鮮花總是得體的,香水和威土忌等也普遍受到歡迎。
17、外出前莫吃大蒜
美國人一般對氣味很敏感,尤其討厭聞到大蒜的氣味。外出之前,如果吃過蒜,最好刷牙漱口.否則蒜味熏人,必定引起對方不快。
18、不為別人付帳
中國人的習慣是,幾個好友一道出門時,總是搶著付錢買車票、門票等;但如果對美國人這樣做,卻不會得到他們的感謝。這種作法會使美國人覺得欠了人情帳。心理上很難受;美國人一起外出,總是各付各的費用,車費、飯費、小費無不如此。
19、使用洗手間之後
中國人的習慣是隨手關門,廁所沒人時最好關嚴,美國人則習慣廁所門開道小縫,表示裡面沒人;如果關嚴,意味著裡面有人,別人只好在外面苦等。
20、手勢的含意
美國入介紹自己時,要用手指鼻尖,如果我們按照自己的習慣,指指胸口,常會使他們不明其意,無法理解。叫人過來時,我們的習慣是招招手,這在美國人看來。恰恰是「再見」;他們招呼人過來的手勢是把手指向著自己,然後以中指和食指朝著自己,輕輕搖動兩三次;美國人有不少手勢習慣,例如用食指和大姆指搭成圈,其餘三個手指向上伸開,做個「OK」的手勢,這就表示「好」、「同意」。
四、其他
1、小費。凡搭計程車、到餐廳吃飯、服務生或機場人員代提行李,都須給小費。一般而言,到餐廳吃飯,付小費約為百分之十至十五左右。而在自助餐廳吃飯一般不需給小費,但若有人倒茶水,並殷勤詢問需求,則可依人數酌給小費。晚間用餐小費需比白天多一些。小費是對服務品質的一種評估,有些服務生為了多賺小費會表現特別熱心,不時殷勤詢問。不必管服務生的眼色,你可依自己對該餐廳及該服務生的滿意程度付小費,多給或少給沒有人會干涉。但切記千萬不要以penny付小費,當penny丟在桌上,盡管你付小費很多,很可能會被服務生誤解為不滿其服務,是一種羞辱的舉止。因此除非服務實在是太差了,否則絕不可在小費中放置任何penny,當然若你以信用卡付帳,而將小費與用餐金額湊整,則不在此例中。
小費的數額,因人因地而異。在大城市,顧客付出的小費若占總費用的15%,表示對服務滿意;若佔20%,則表示服務特佳,在其他地方,小費通常占費用的15%。顧客在小咖啡店吃頓早飯需付小費25美分;在高級旅館中住宿,每天要付給清潔女工2美元;在實行劃一收費的機場、火車站和公共汽車站,每拿一件行李,顧客須付給搬運工35美分;婦女上理發店花費最多,對洗頭、剪發和燙發的理發員都得分別付給小費,約為15%至20%左右。出租汽車司機索要小費也相當厲害,如果車費不到1.5元,可以付25美分,否則就還要多付。至於加油站服務人員、飯店櫃台人員及電影院帶位人員等則不需給。若不清楚在什麼情況下該給小費,宜事先詢問友人。
付小費的方式有多種:顧客可以將小費放在茶盤、酒杯下;也可把小費塞在服務員手裡;或是在付款時,只將找回來的整票收起,零錢不收,就算是付小費了。
2、建立優良的信用記錄。各種帳單應准時支付,帳單上多會載明付費截止日期,最好能夠提早一周左右支付。萬一誤時,不僅可能會遭罰款,同時也會使自己信用掃地。銀行存款也應隨時保持在足夠支付帳單的金額以上,若遭跳票,也會影響信用。
3、一般辦公時間。美國大部分商店營業時間是星期一到星期六,上午九點半或十點至下午五點或六點左右。在購物中心的商店則有些營業到晚間九點。星期天也會自中午以後開到六點。一般公司則是朝九晚五,星期六、星期日放假。銀行營業時間比較短,多半是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九點至下午三點,有些銀行星期五會延長營業時間至下午六點,星期六上午也會從九點開放到十二點。不管公司行號、購物中心、學校,一般是沒有午休的。在學校,中午也照常上課。這一點,對習慣睡午覺的同學是比較難適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