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社會風俗的變化

社會風俗的變化

發布時間: 2022-11-06 16:03:21

1、中國傳統習俗的變遷

婚俗:
我國母系社會時期是女權社會,只有男到女家,沒有「結婚'之說。女性准備居處,沒有固定婚姻,一女多男,孩子只知有母、不知其父。這種婚姻形式自「文明發達」後,叫做「走婚(男走女)」,至今這一風俗還較好保留的是雲南、四川接壤處瀘沽湖的「摩梭人」。至今,她們那裡沒有「結婚」和「爸爸」這種詞語。
而廣西及廣東的海邊接壤部也是走婚形式,而是(女走男),定期晚上來早上走,直至有了孩子才結婚,由於「定期」及「生理」等等原因,有的很大歲數還在走婚。
在我國進入父系社會後,開始了一夫多妻制,此制一直延續到新中國建立後,時間長達近五千年。在近代及帝制時期,雲南等地的偏遠區域有一妻多夫指的,歷史上有,但較少。
隨著社會的快速前進,接新娘有原來的步行改成騎驢、騎馬、坐轎、牛馬車、拖拉機、卡車、麵包車、轎車、輪船、飛機等等,越來越現代、越來越豪華、越來越氣派。
古代,隨著帝王封建統治思想的加劇,婚俗的禁忌、限制也被無形的增加了許多地域性禁忌特色。至今天,隨著破四舊的宣傳,原汁原味的傳統封建禮教特色已所剩無幾了。
我國幅員遼闊,十里不同風;且民族眾多,只婚俗一項就遷差萬別,無以盡數。想簡單的了解變遷,就本人所知之寥寥,也得講幾天幾夜,何況書寫。再者你的問題太寬泛了,涉及整個中國歷史,不好盡講,請諒。有需要之處再聯系,節日的亦可。

2、中國文化和社會習俗有哪些新變化

隨著西風日漸,近代中國文化和社會習俗出現了新的變化,最明顯的特徵是:
1、傳統文化習俗的淡化;
2、西方傳統習俗侵入並在青年一代中漸成風氣;
3、改良文化習俗的興起(主要是指一些在傳統文化習俗和西方習俗的交媾產生的一些新的文化習俗現象,兩者所佔不中並不機械均衡).
局限性:一方面是忽視了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也沒有能真正理解西方文化習俗的真諦要義;往往是丟了傳統,而西方進步文明的真諦沒有很好學到.
對策:還是毛澤東的經典語言: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百花齊放.

3、新中國成立後社會習俗變化

1.婚喪禮俗的變遷
2.其他方面
(1)民國成立後,開展了剪辮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權、反對迷信等活動,點頭鞠躬,握手逐漸成為社交場合的常見禮節。
(2)民眾思想發生變化,舊道德、舊禮教遭到批判。

4、社會習俗的變遷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這是高中歷史必修的一個重要考點)
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1)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因素。
1.鴉片戰爭至1949年物質生活的變化
2.鴉片戰爭至1949年社會習俗的變化
3.1949年以來的物質生活變化
4.改革開放以來的城鎮化進程
5.影響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主要因素

(2)了解中國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認識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
1.中國近代立體交通網路的形成
2.中國近現代通訊
3.中國近現代交通和通訊業發展的作用

(3)以我國近現代報刊、影視和互聯網的逐漸普及為例,說明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

1.報刊業
2.影視業
3.網路的發展
4.大眾傳媒發展的作用

總之,社會變遷的影響因素 主要包括環境因素,人口因素,社會度因素,社會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因素,科學技術因素以及社會經濟的變化與發展,等等.其中,社會經濟的變化與發展對於社會變遷具有決定性作用.( 歷史發展進步的根本點最終是要落實到經濟的).這一點要十分的注意.

回答歷史方面的問題一定要注重史實,是一定要列舉例子的,這樣才有得分點哦.因為我具體史實已經記得不是很清楚,而且已經改了新版的教材,所以還是要仔細的落實到書本,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5、中國近代社會習俗變遷的原因?

中國近代社會習俗變遷的原因是因為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版門,為專制的中權國送來了「德先生」和「賽先生」。西風東漸,封建主義實行的愚民政策不斷被日益普遍的教育和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人們紛紛學習西方,學習文化,學習生活方式,習俗開始變遷。國民政府時期,開展了新生活運動,雖然流於形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的作用。中國革命的興起,解放區提倡男女平等,提倡科學辯證地認識世界,也在社會習俗的變遷上起到了推動作用。

6、中國社會習俗發生了哪些變化

1.剪發辮
(1)剪辮運動,興起於辛亥革命爆發後,辮子的去留成為從新從舊的標志。
(2)孫中山頒布限期剪辮令,剪辮深入城鄉。
(3)剪辮的影響:改變了舊的落後的觀念,方便工作,有利於個人衛生,對社會生活也產生了巨大影響,促進了理發業等新興服務行業的發展。
2.易服飾
(1)辛亥革命後:洋裝洋飾開始流行。
(2)民國初年:男子禮服——西服、褂袍;女子禮服——褂裙。
(3)20世紀20年代後:男裝——西服、中山裝、長衫,其中中山裝逐漸成為中國男子禮服。女裝——旗袍。

7、近代社會生活習俗有哪些變化?原因是什麼?

變化:受西方文明影響,中西結合,土洋並存.如穿西裝 中山裝 改良旗袍,吃西餐,看電影,文明婚葬禮等等.習俗的變化主要在沿海大城市顯著,鄉村受影響較小,變化不大.
原因:西方侵略打開了中國大門,沖擊了傳統風俗,帶來了西方文明;民國的建立,政府倡導廢除舊俗,學習西方;民眾熱衷追求西方文明.

8、近代以來人們思想觀念及社會風俗發 生了哪些變化?

(1)擯棄等級觀念,平等意識增 強。由古代封建等級的三綱五常倫理 觀念逐漸被民主、平等的思想所代 替。這表現在社交禮儀由跪拜、作揖 演變為鞠躬、握手的禮節;發型服飾 發生變化,男子留辮到剪辮易服,女 子裹足到迫令放足,倡導男女平等; 人們之間的稱謂也發生了變化,由老 爺、少爺變為先生、某君等。 (2)擯棄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權 意識增強。男尊女卑的封建傳統道德 觀念逐漸被男女平等的觀念所代替。 這表現在提倡女權,倡導婦女解放; 提倡婦女走出家庭,走向社會,也引 起了婚姻觀念和家庭倫理觀念的變 化;同時近代西方婚葬習俗逐漸引入 中國,中國的婚葬儀式逐漸簡化等。 (3)近代人們生活和習俗逐漸西方 化,求奢逐漸成為一種社會意識。吃 西餐、穿西服、住洋房、乘汽車,講 究奢侈成為有錢人追求的一種時尚。

9、辛亥革命後我國的社會習俗有哪些變化

辛亥革命後我國的社會習俗有變化:

1、剪掉辮子:男人從此改頭換面
1912年3月5日,大總統孫中山令內務部曉示人民一律剪辮。當時,革命黨人視蓄辮為清王朝的惡政,是滿洲貴族奴役漢人的象徵。'剪辮文'規定:'凡未去辮者,於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凈盡。有不遵者違法論。'那時候,各地都掀起剪辮風潮。有詩說:'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於途;瞥見豚尾及鋒試,道旁觀者拍手呼。'失去辮子,人們一時難以適應這種變化,於是,時興起戴帽子。名揚四海的盛錫福帽店就創建於1912年。據說,當時盛錫福日夜趕制帽子,仍然供不應求。

2、不再纏足:女人終於可以大步走路
1912年3月13日,大總統孫中山令內務部通飭全國各省勸禁女子纏足,'勸禁纏足文'指出:'當此除舊布新之際,此等惡俗,尤宜先事革除,以培國本。'從此,女子纏足惡俗逐漸廢絕。纏足,在中國古代文獻中便有記載,不過那時只存在於個別'舞人'中。自五代南唐後主令宮人以帛纏足,舞蓮花中,由是人皆效之。而自宋以後,隨著綱常禮教束縛的加強,纏足便成為婦女應該普遍遵守的規矩。因此,放足也就成為婦女從封建桎桔下解放出來的重要標志之一。在此以前,雖有個別的志士仁人提倡天足,維新派也曾在許多地方設立禁纏足會,但像臨時政府這樣,自上而下大規模地禁止纏足,卻是歷史上沒有過的事。

3、換新衣服:中山裝替代了小馬褂兒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總感到西服式樣繁瑣、穿著不便,而中國傳統的長袍馬褂又不能充分體現中國人民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於是,他以當時日本流行的學生制服為基樣,請裁縫設計製作了一套新式服裝,上衣把立領改成直翻領,前身開四個口,裝上四個兜,每個兜上加一個'倒山形'的兜蓋;褲子前面開縫,用暗紐,左右各有一個大暗兜。這套新式服裝就叫'中山裝'。它的最大優點是實用、方便、美觀,衣兜里可以放鋼筆、筆記本等用品。中山裝很快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後來成為中國官方的禮服。

4、改稱謂:不再叫'老爺'請叫'先生'資產階級革命派要求保持著形式上的平等,而反對封建制度一切形式上的不平等。因此民國官民之間、上下級間、人民之間,如何稱謂,孫中山也非常重視,他在以大總統名義頒布的命令中說:官廳為治事之機關,職員乃人民之公僕,本非特殊之階級,何取非分之名稱。查前清官廳視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爺等名稱,受之者增慚,施之者失體,義無取焉。光復以後,聞中央各地方官廳,漫不加察,仍沿舊稱,殊為共和政體之玷。嗣後各官廳人員相稱,咸以官職,民間普通稱呼,則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廳惡稱。

5、不再跪拜:平等就是不要卑躬屈膝
跪拜之禮,是一種提倡愚忠愚孝的封建禮節,反映了人格上的極不平等。而這種禮節和資產階級的人權說是不相容的。因此,在南京的各省代表會議上,孫中山即提出廢止跪拜禮,規定普通相見為一鞠躬,最敬禮為三鞠躬。這一提議得到全體代表的贊成通過。此後,鞠躬禮便逐步流行開來。

6、男女無別:可以一起坐車還能牽手逛街
舊時達官貴人、士紳商賈多以轎子'肩輿'代步,男女不同乘。辛亥革命之後,坐新交通工具成為時髦,男女同車而行亦為時髦,最終解構了轎子所形成的隱性社會等級秩序。當時的上海,'有乘各式汽車、馬車、電車者,有乘轎者,有徒步者,有男女攜手同行者,有男女同車左擁右顧疾馳而過者'。至此,雖有力挽舊秩序、護'輿制'官威者指斥為有傷風化,亦已無力回天。

7、公元紀年:採用陽歷與世界接軌
孫中山當選大總統後,很快提出改用陽歷案。當時有人反對,說:孔子主張'行夏之時'。孫中山說:孔子是殷的子孫,他反對周歷,可當時又不能提出用殷歷,所以才主張'行夏之時'。我們的始祖軒轅氏以冬至為歲首,而現今世界流行的陽歷,以冬至後第十日為歲首,兩者相近,還是用陽歷比用夏歷好。最後,多數代表贊成孫中山的意見,通過了改用陽歷的提案。

8、改良新劇:女伶也可以參加公演
辛亥革命期間,新劇是資產階級民主派宣傳革命思想的有力武器。民國初年,孫中山揮毫書寫了'改良新劇'四個大字,贈給新劇藝術家黃喃喃,促進了戲劇事業的發展。那時北京劇壇很保守,旦角一律由男的扮演,根本不許女人登台演戲。天津離北京很近,由於它被辟為商埠,受西方文化影響,早在辛亥革命以前,那裡就涌現出一批女伶。1912年,著名京劇演員俞振庭借改良新劇的東風,邀請天津女伶赴京獻藝,開女伶在北京劇壇公演的先例。隨後,一批又一批的女伶進軍京城,給北京劇壇帶來了嶄新的氣象。

9.禁除鴉片:再也不做「東亞病夫」
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是堅決的禁煙派。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發出的嚴禁鴉片令中說:'鴉片流毒中國,垂及百年,沉溺通於貴賤,流衍偏於全國,失業廢時,耗財殞身,浸淫不止,種姓淪亡,其禍蓋非敵國外患所可同語。'他'為此申告天下,須知保國存家,匹夫有責,束修自好,百姓與能,其有飲鴆自安,沉緬忘返者,不可為共和之民,當咨行參議院於立法時,剝奪其選舉被選一切公權,示不與齊民齒,並由內務部轉行各省都督,通飭所屬官署,重申種吸各禁'。他還提出要求說:'尤望各團體講演諸會,隨分勸導,不憚勤勞,務使利害大明,趨就知向,屏絕惡習,共作新民,永雪亞東病夫之恥,長保中夏清明之風。

10.不再三妻四妾:一夫一妻流行走來
辛亥革命沖破了封建宗法,帶來了婚姻觀念的變革。三妻四妾不再受法律保護,愛情至上成為年輕人的追求。中國人傳統的封建婚姻家庭觀點是現成的:包辦、買賣、強迫性質的婚姻;辛亥革命主張的婚姻自由。首先提出的就是愛情,婚姻成為自主感情的一部分,批判封建的貞潔觀,允許離婚。過去那種由父母安排的、媒婆介紹的、甚至買賣的、包辦的婚姻都廢除了,一夫一妻變成一種時髦。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要求婚姻有自主能力,這個要求不僅要求男人,還要求女人,紋綉登報與溥儀皇帝離婚的新聞,這是當時的頭等大事,轟動一時。一夫一妻和婚姻自由的觀念深入人心,婚禮從形式到內容也明顯接受了新式風習,人們把這種新婚俗稱作'文明結婚',並最終形成現代婚禮儀式的雛形。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