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風俗民情圖片
1、雲南有哪些風俗
雲南的風俗:
1、對歌
對歌是雲南許多少數民族青年傳統的方式,也是節日的慶賀方式。
如苗族的「遊方」、瑤族的「唱風流」、布依族的「浪哨和趕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調子、藏族的唱山歌等,都是少數民族青年男女通過對歌交流感情,尋覓情侶,選擇配偶的方法和途徑。
2、哭婚
哭婚是壯、彝、哈尼、藏等民族的婚姻風俗,一般在前幾天或婚禮當天進行,由新娘的母親及家屬中的女眷陪伴新娘哭,表現新娘對少女時代生活逝離的悲傷、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對家人離別的眷戀,也有對婚姻不滿的控訴。
3、搶親
在雲南的彝、傣、白、阿昌、傈僳、景頗、瑤等民族都有搶婚習俗,通常是在男女自由戀愛婚姻受到阻攔的情況下發生。事先得到女方的默許,由男方繳約夥伴佯作搶親或約夥伴搶走暗中選好的姑娘,姑娘即使願意,也必須佯作反抗。
4、丟包
每年潑水節時,傣族男女青年身著節日盛裝,相對排成兩行,女方把花包擲向中意的小伙,如果男方有意,就裝作不接花包,愉快認輸,把禮物贈給姑娘,雙雙離場去傾訴衷腸。丟包時穿插有歌舞、野餐等活動。
5、阿夏婚
雲南寧蒗摩梭人舊時婚俗,「阿夏」系摩梭語,為「朋友」之意,男女雙方不稱夫妻而稱「阿夏」,只要男女雙方情投意合,交換信物之後即可偶居。
其中走訪婚最為奇特,走訪婚是夜裡男到女家望門訪宿,次日黎明回到自己家中,不同吃不同勞動,無家庭經濟聯系,所生子女屬女方,男女雙方都可與其他人有同樣的關系,這種婚姻是一種母系社會制的殘余。
6、剽牛慶豐收
獨龍族慶豐收的祭祀節日。每年秋季選擇一天作為慶豐收日,剽牛儀式在村寨廣場舉行,由家族族長主持,將牛拴在廣場的木柱上。
由一位青年婦女把一串珠璉掛到牛角上,經過短暫的儀式後,由一位姑娘將麻織物披到牛背上,最後由一位父母雙全的男青年將鋒利的竹矛剽入牛,眾人歡躍而上,開膛割肉。隨後人們歡呼跳躍,跳起歡樂的鍋庄舞,共慶佳節。
7、踩月亮
是苗族青年交友和婚戀習俗,又稱走寨,每當月明之夜,小夥子們三五成群彈著月琴,吹著洞簫到村村寨寨去尋找中意的姑娘,吹拉彈唱,嬉笑,通過「踩月亮」彼此了解,建立友誼,甚至相戀而盟誓終身。
8、樹葉信
在景頗、傈僳族中流行過的「實物信」,利用樹葉表達感情,傳遞信息,每種樹葉都代表不同的含義。
如男子用兩片嫩葉加上等物,表達對女子的喜愛;女方有意則回贈草煙、蘆子等,如表示拒絕則把兩片樹葉翻成背靠背送還給男方。住地相距較遠的親人如收到一條二指寬的剝皮牛肉就知道家中有人亡故等等。
(1)雲南風俗民情圖片擴展資料:
雲南,簡稱雲(滇),省會昆明,位於中國西南的邊陲,北回歸線橫貫雲南省南部,屬低緯度內陸地區,東部與貴州,廣西為鄰,北部與四川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寮國、越南毗鄰,雲南有25個邊境縣分別與緬甸、寮國和越南交界,國境線長4060千米,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窗口和門戶。
2、雲南風俗文化
一、傣族潑水節
傣族的新年,雲南各地的傣族,都以「潑水」的形式來慶祝,所以傣歷新年,又稱「潑水節」。「潑水節「是雲南少數民族的數百種節日中,影響最廣,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之一。西雙版納是傣族聚居區,全州各地都有「潑水節」,其中尤以景洪市每年舉辦的「潑水節」規模最大,盛況空前。
「潑水節」一般從傣歷新年的第3天(4月15日)開始。這一天彬彬有禮的傣家兒女,取來清潔的水,用樹枝蘸取,互相潑灑,以示為您洗去一年的塵垢,祝福您在新的一年裡清潔平安。現在的「潑水節「已演化成群眾性的狂歡活動,「水花放,傣家狂」,人們提桶端盆取得水來,見面就迎頭蓋瞼地潑下,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象徵著占祥、幸福、健康。
二、 彝族火把節
雲南的彝族、白族、納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普米族等少數民族都有共同的節日--火把節。彝族火把節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同時也是彝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
每年農歷6月24日至25日(陽歷7月8日-9日),彝族人民都要穿上節日盛裝,彈著月琴、大三弦,吹著蘆笙來參加火把節。
人們高舉火把匯集在村 頭、寨邊或廣場上,然後在松林、田間賓士,表示驅除蟲害邪惡,以求豐收幸福。每年逢火把節的晚上,從昆明到路南縣石林風景區的中外遊客有數萬人至十幾萬人,每個人手持火把,與彝族人民匯集在石林風景區,把整個大地照得通紅,形成燦爛耀目的火海。為給旅遊者助興,當地政府還在石林風景區組織放禮花,整個夜空五彩繽紛,使觀者目不暇接。
三、白族三月街
雲南大理三月街,相傳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開始歷時一周左右的三月街,不僅是大理白族人民的物資交流盛會,而且是白族人民一年一度歡聚的節日。三月街每年都按時在蒼山東麓、大理城西舉行。這期間諸商雲集,環貨山積。各族人民都要把好的工藝品、土特產拿到三月街出售,把最優秀的文藝節目搬到三月街上演出,選最好的騎手參加賽馬。
隨著商品經濟發展,三月街的規模越來越大。其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有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及幾十個國家的外國友人參加這一盛會,在全國或雲南亦屬少見。
四、哈尼族長街宴
每年農歷12月初(陽歷10月10日左右),是元陽縣俄扎鄉哈播村哈尼族的春節--昂瑪突節。昂瑪突節是哈尼族人民祭護寨神、拜龍求雨的節日。每當節日的頭天,村中龍頭就到村頭的龍樹林中央擺設祭桌,宰殺無雜色毛的龍豬,敬請龍來和大家共度佳節。請龍完畢,龍頭就把龍豬肉切成與全村戶數相等的塊數分給各家各戶吃。
昂瑪突節的第二天,家家戶戶要做黃糯米、三色蛋、豬、雞、魚、鴨肉、牛肉乾巴、麂子乾巴、肉鬆、花生米等近40種哈尼族風味的菜餚,准備好酒,抬到指定的街心擺起來,一家擺一至二桌,家家戶戶桌連桌沿街擺,擺成一條700米多長的街心宴(當地人稱長龍宴或街心酒),這是中國最長的宴席。
(2)雲南風俗民情圖片擴展資料
雲南各個民族除回族、滿族、水族通用漢語外,其餘都有自己的語言,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種。其中,傣族文字語言與泰國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納西族的東巴文化歷史悠久,東巴文字是迄今還在傳承的象形文字。
雲南有曲藝83種,為全國之冠,其中少數民族曲藝56種,漢族曲藝27種。彝族歌謠據統計有七十二調,大的有梅葛調、青棚調、阿色調等。大理地區白族曲藝發展成熟,產生了三腔、九板、十八調。哈尼族曲藝種有哈巴、臘苔、優歷克等,分布在哈尼族不同的支系民眾中。
傣族神話傳說與古歌謠結合,產生了民間說唱藝術章哈。納西族形成了有故事內容的說唱藝術納西大調,傈僳族曲藝尼丹木刮,佤族曲藝柏巧、嘮瓊嘎卜(木鼓說唱),苗族曲藝然更、巴臘叭,拉祜族曲藝嘎門可等,都有大量的神話傳說曲目,它們與民間歌謠結合,通過原始宗教祭師和歌手的演唱,流行在各民族當中。
參考資料 網路 雲南
3、雲南有哪些風俗?
雲南的春節習俗有很多,例如:
1、打醋炭:除夕之夜,在火盆里裝著燒紅的炭和松針,然後往火盆里灑醋,用醋蒸汽來清潔空氣,然後關門,把火盆拿出大門倒掉,寓意著一年的晦氣被徹底驅除出家門。
2、翻梢:在年三十晚上用一顆甘蔗把門頂起來,有的人家會用到兩株甘蔗,代表好事成雙。年初一時,把甘蔗的梢翻過來,意味著新一年翻身。
3、吃長菜:長菜,是老昆明年飯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寓意長吃常有,長長久久。
4、跳歌:入場的男女手拉著手,自然地圍著篝火,隨著音樂的節奏,向逆時針方向轉動,一直持續到凌晨兩三點。
5、放高升:取一根大竹子,竹節里裝上火葯,點燃以後,可把整棵竹子射向天空,高達一百多米。
4、雲南風俗有哪些?
1、石寶山歌會,流傳於雲南省劍川縣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石寶山歌會是白族地區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歌會於每年農歷的七月二十七至八月初一在雲南大理州劍川縣石寶山舉行,屆時來自劍川、洱源、麗江、大理、蘭坪等地的白族群眾聚集一處,彈弦對調以歌覓偶。
2、梨花會是白族傳統盛會,在每年梨花盛開時節舉行。陽春三月,遍布在劍川壩子里、坡地上、河谷間的座座梨園都披上了潔白雅緻的素裝,棵棵梨樹上綴滿了耀眼的白花。梨園里盪漾著美的韻味,在春風里搖曳的梨樹枝條,彷彿向人們頻頻招手。
3、大理三月街,雲南省大理市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大理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盛大的傳統節日,主要活動地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古城。它始於唐代永徽年間,系由廟會演變而成,其產生與佛教在大理的傳播有著密切的關系。
4、牟定三月會,又名三月街,是當地彝族的歌舞盛會。參加的人數10多萬人。除本州各縣都有人來參加外,州外、省外都有人來參加。三天三夜的歌舞盛會,也是一次大規模的文化交流、物資交流盛會。
5、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5、雲南十八怪,都有哪些奇葩的習俗?
雲南由於其獨特的地理風貌,特殊的氣候狀況,多彩的民族風情,奇特的風俗習慣,產生了許多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奇異現象,隨著遠來的遊人、匆匆的過客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短暫的足跡並離開之後,他們所耳聞目睹的那些奇聞異趣也逐漸流傳開來,並每每以'怪'字,所謂"雲南十八怪"是描述雲南獨特的地理位置民風民俗所產生的一些特有甚至有些奇怪的現象或生活方式。
第一怪、雞蛋用草串著賣:當地老鄉為了便於買主攜帶所購買的雞蛋第二怪、摘下斗笠當鍋蓋第三怪、三隻蚊子一盤菜第四怪、
火筒能當水煙袋第五怪、糌粑被叫做餌塊第六怪、背著娃娃談戀愛第七怪、四季服裝同穿戴第八怪、螞蚱能做下酒菜第九怪、姑娘被叫做老太第十怪、和尚可以談戀愛第十一怪、
老太爬山比猴快第十二怪、新鞋後面補一塊第十三怪、汽車還比火車第十四怪、腳趾常年都在第十五怪、娃娃全由男人帶第十六怪、花生蠶豆數堆第十七怪、這邊下雨那邊曬第十八怪、四個竹鼠一麻袋
美麗的彩雲之南是個神奇的地方,不但有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還有描述獨特民俗現象或生活方式的「雲南十八怪」。雲南還有因為自身地理位置的奇特而孕育出的一些奇葩美景。
雲南十八怪的版本很多,有的現象已經慢慢消失,有的也還保留著,有的條款是誇張了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雲南經濟建設卓見成效,雲南十八怪也有了區別於原來的新雲南十八怪。
6、雲南的這個少數民族,為啥男性必須要出家為僧,否則就會被當做「野人」?
一、風俗民情
在雲南傣族是一個興奮小乘佛法的民族,他們那裡的孩子長到5歲的時候就要送到寺廟去當和尚,時間少的也就是七八天時間長的能夠達到很多年,這個民族覺得把孩子送到寺廟里做幾天和尚就是特別的有學問,並且也指孩子已經找到了,所以他們在回家的時候都會受到家人社會的尊重,如果哪個孩子沒有去過寺廟,他們就會被視作為野人,所以這個孩子就不會得到尊重。
二、宗教信仰
在雲南人們都有宗教信仰的這個風俗習慣,被他們覺得佛教是特別神聖的,所以對於自己的宗教信仰也都是特別虔誠的,這種宗教信仰已經傳承了1000多年的歷史,所以去雲南都會看到有很多的小和尚在寺廟里走來走去,這也是因為他們當地的風俗習慣都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寺廟住上幾天,然後再回家。
三、宗教習俗
傣族有這樣一個宗教習俗,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出家為生,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孩子顯得有教化,如果是沒有這樣的做法就會被人瞧不起,所以我們就會看到有很多的少年孫女身披袈裟,但是他們的孩子氣也依然是掩飾不住的,他們的這種方法讓自己的孩子知道從小要上向善棄惡,也就是讓自己的民族傳承一個平和善良的秉性。
有很多遊客去雲南旅遊的時候都會知道,那裡都是十分興奮佛祖的,所以可以看出很多人都會在那裡虔誠的叩拜佛祖,希望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平安吉祥,所以雲南的寺廟也是特別多的。
7、雲南風俗是怎麼樣的?
雲南風俗如下:
1、雲南佤族,摸你黑。佤族主要居住在雲南的臨滄滄源縣。他們有本身的說話是佤語。佤族間木鼓視為神器,人們會用木鼓跳舞,而木鼓節是他們最隆重的節日,摸你黑,也聲名遠揚。
2、雲南傣族潑水節。傣族潑水節,是流行於雲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
3、丟包。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游戲。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製作的花包,是表示愛情的信物。
4、賽龍舟,賽龍舟是潑水節精彩的項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第三天舉行。那日,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
5、放孔明燈,們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製的大汽球內,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一盞盞明亮的孔明燈在漆黑的夜晚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人們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
8、雲南人風俗習慣
一、傣族潑水節
傣族的新年,雲南各地的傣族,都以「潑水」的形式來慶祝,所以傣歷新年,又稱「潑水節」。「潑水節「是雲南少數民族的數百種節日中,影響最廣,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之一。西雙版納是傣族聚居區,全州各地都有「潑水節」,其中尤以景洪市每年舉辦的「潑水節」規模最大,盛況空前。
「潑水節」一般從傣歷新年的第3天(4月15日)開始。這一天彬彬有禮的傣家兒女,取來清潔的水,用樹枝蘸取,互相潑灑,以示為您洗去一年的塵垢,祝福您在新的一年裡清潔平安。現在的「潑水節「已演化成群眾性的狂歡活動,「水花放,傣家狂」,人們提桶端盆取得水來,見面就迎頭蓋瞼地潑下,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象徵著占祥、幸福、健康。
二、 彝族火把節
雲南的彝族、白族、納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普米族等少數民族都有共同的節日--火把節。彝族火把節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同時也是彝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每年農歷6月24日至25日(陽歷7月8日-9日),彝族人民都要穿上節日盛裝,彈著月琴、大三弦,吹著蘆笙來參加火把節。
人們高舉火把匯集在村 頭、寨邊或廣場上,然後在松林、田間賓士,表示驅除蟲害邪惡,以求豐收幸福。每年逢火把節的晚上,從昆明到路南縣石林風景區的中外遊客有數萬人至十幾萬人,每個人手持火把,與彝族人民匯集在石林風景區,把整個大地照得通紅,形成燦爛耀目的火海。為給旅遊者助興,當地政府還在石林風景區組織放禮花,整個夜空五彩繽紛,使觀者目不暇接。
三、白族三月街
雲南大理三月街,相傳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開始歷時一周左右的三月街,不僅是大理白族人民的物資交流盛會,而且是白族人民一年一度歡聚的節日。三月街每年都按時在蒼山東麓、大理城西舉行。這期間諸商雲集,環貨山積。各族人民都要把好的工藝品、土特產拿到三月街出售,把最優秀的文藝節目搬到三月街上演出,選最好的騎手參加賽馬。
隨著商品經濟發展,三月街的規模越來越大。其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有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及幾十個國家的外國友人參加這一盛會,在全國或雲南亦屬少見。
四、哈尼族長街宴
每年農歷12月初(陽歷10月10日左右),是元陽縣俄扎鄉哈播村哈尼族的春節--昂瑪突節。昂瑪突節是哈尼族人民祭護寨神、拜龍求雨的節日。每當節日的頭天,村中龍頭就到村頭的龍樹林中央擺設祭桌,宰殺無雜色毛的龍豬,敬請龍來和大家共度佳節。請龍完畢,龍頭就把龍豬肉切成與全村戶數相等的塊數分給各家各戶吃。
昂瑪突節的第二天,家家戶戶要做黃糯米、三色蛋、豬、雞、魚、鴨肉、牛肉乾巴、麂子乾巴、肉鬆、花生米等近40種哈尼族風味的菜餚,准備好酒,抬到指定的街心擺起來,一家擺一至二桌,家家戶戶桌連桌沿街擺,擺成一條700米多長的街心宴(當地人稱長龍宴或街心酒),這是中國最長的宴席。
(8)雲南風俗民情圖片擴展資料
雲南各個民族除回族、滿族、水族通用漢語外,其餘都有自己的語言,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種。其中,傣族文字語言與泰國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納西族的東巴文化歷史悠久,東巴文字是迄今還在傳承的象形文字。
雲南有曲藝83種,為全國之冠,其中少數民族曲藝56種,漢族曲藝27種。彝族歌謠據統計有七十二調,大的有梅葛調、青棚調、阿色調等。大理地區白族曲藝發展成熟,產生了三腔、九板、十八調。哈尼族曲藝種有哈巴、臘苔、優歷克等,分布在哈尼族不同的支系民眾中。
傣族神話傳說與古歌謠結合,產生了民間說唱藝術章哈。納西族形成了有故事內容的說唱藝術納西大調,傈僳族曲藝尼丹木刮,佤族曲藝柏巧、嘮瓊嘎卜(木鼓說唱),苗族曲藝然更、巴臘叭,拉祜族曲藝嘎門可等,都有大量的神話傳說曲目,它們與民間歌謠結合,通過原始宗教祭師和歌手的演唱,流行在各民族當中。
9、雲南彝族風俗有哪些?
1、節慶:清晨,同姓家族聚於長者家祭祀祖宗,晚上共同在平坦的地方燃起篝火歡歌歡舞,此乃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良機。之後,各戶持火把燎烤庭院、房屋四周、田頭地角、果木樹旁,不斷將炒過的枯松木香面撒在火把上,發出爆鳴聲並散發清香味,以「滅災驅鬼」。
大多節日與漢族相同,但在除夕晚上要「吃黑飯」,初一至初三不做農活,三天所用之物必須在除夕前准備好,吃飯越晚,准備的東西越多,說明來年生活越幸福。春節期間,青年喜歡進行丟包、打陀螺、盪鞦韆、打磨擔秋等娛樂活動。
2、婚俗
彝族婚姻基本是一夫一妻制。一般在本民族內通婚,但也不禁止與其他族通婚,姑表優先婚配。青年男女可自由戀愛,但結婚必須得到父母同意,需經說媒、吃「合意酒」、「訂婚酒」等過程。迎親時,男家事先用錐栗樹枝和青樹葉搭「青棚」,迎接新娘進門後,即在「青棚」下設宴招待賓客。第二天為正席,親戚朋友以雞、肉、酒、蛋、米祝賀。第三天為新娘和新郎回門日,女家請親朋好友吃「團圓飯」。
3、建築:彝族村寨多為彝族聚居的大村寨。解放前,房屋多為土木結構的茅草房或閃片房。有門無窗,習慣於「黑房亮灶」。忌諱向北開門,無論房門、灶門和廄門都不向北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逐步建起有樓有廈的土木結構的瓦房,有部分建了磚木結構的瓦房。
4、服飾:彝族男女喜用自織自染的土布做衣服。男子頭纏青布包頭,內襯白衣,外套青色對襟領褂,下著寬腰大褲腳褲。中青年婦女皆穿深藍色土布包頭,上衣為藍色短面襟,背襟比面襟長,圓領上鑲有五種顏色的條形花紋,手袖有三色花紋的鑲邊;青年婦女青布包頭配有頭箍,佩帶有眾多銀泡的銀制項鏈,上衣為各色姊妹裝,圓領上鑲不同顏色的花邊,系圍腰並鑲藍色花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傳統服飾逐步減少,服裝多與漢族相同,青年一代則穿流行服裝。
5、彝族是一個文武並重,講究文明禮貌的民族。長幼之間,誰長誰幼,誰大誰小,不僅論年齡,還依據父家譜蝶或母系譜蝶的長晚來定,不許喊錯。在特殊的公共場合里,就坐排位要以輩數大小排列,長輩在場時發言不準搶先。彝族有「客人長主三百歲」之俗話,凡有客人來,必須讓位於最上方,至少也要煙茶相待。
10、雲南節日風俗有哪些
1、昆明掛甘蔗
春節前夕,農貿市場或年貨街上都會有很多賣甘蔗的老闆,攤位上甘蔗堆成小山,任由顧客們挑選,挑甘蔗很有講究,甘蔗的尾部要有根須,頂上的綠葉不能去掉。到除夕12點時,把甘蔗根沖上葉朝下放在門背後,預計一年比一年好,一年從頭甜到尾。
2、鋪松毛
從山上挖一棵松樹回來栽在門前,並用松毛做一個包插上香,跪在地上給松樹磕頭上香,祈求新的一年身體健康、財源滾滾,全家幸福。家裡客廳的地上要鋪滿松毛,綠茵茵的,滿屋子都是清新的氣息。
吃年夜飯時,將菜飯放在松毛上,全家人一起坐在松毛上品嘗佳餚。有農戶,會把砍回來的松枝插在院子里或大門兩側,象徵著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3、吃長菜
長菜也稱雜熬菜,將大年三十吃不完的菜一鍋燜,由於很多家庭都會聚會,所以剩菜特別多,一般能夠吃到正月十五過後。
長菜裡面有蒜苗、青菜、豬大腸、豬小腸等,這些食材都是完整的,不能用刀切,代表著長吃常有,長長久久。酥肉、紅燒肉、紅燒魚、臘肉,八寶飯等,也是昆明人過年必吃的食物,很有代表性。
4、灌香腸
春節前夕,每家農戶都會殺一頭豬或兩頭以上過年,殺豬人員將豬的內臟清理好後,會進行熏肉、灌香腸等。灌香腸很有講究,需要先把瘦肉用刀切碎或用專門的打肉機打成泥,接下來放入大盤中。
5、祭祖
除夕前,要將麥芽糖、蘋果、橘子等果品放在灶神前,在灶神的兩側貼對聯。三十晚上全家老少要跪拜祖先,然後開始放鞭炮,吃團圓飯,一家人互相聊天,一起看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