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風俗
1、逛廟會是什麼節日的風俗?
逛廟會是春節、元宵節等節日的風俗。
廟會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民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被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廟會就是這種生活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的產生、存在和演變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2008年6月7日,北京市門頭溝區、朝陽區,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上海市徐匯區,浙江省磐安縣,山東省泰安市,湖北省十堰市,湖南省長沙市,廣東省佛山市,陝西省銅川市申報的廟會,妙峰山廟會、東岳廟廟會、晉祠廟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統廟會的形式
傳統廟會是集會貿易的一種形式,但比通常的逢集貿易規模大,商品多,多在麥收前農閑時舉行,並有鮮明的季節特點。正月、二月舉行的古會以燒香、玩燈為主;三、四月舉行的古會以出售麥收工具和交換農副產品為主。
廟會會期少則1天,多則一周,大多數為3至5天。這些廟會,都是集祭拜與商品交易於一體,既滿足了大眾的精神訴求,又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求。可以說村落廟會起於信仰、盛於集會,「會」因廟而起,廟借「會」而盛,兩者結合,吸引了更多的人來到古廟會,形成風俗和習慣。
2、廟會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廟會的民俗文化是:
1、祭神儀式
廟會風俗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往往需要舉行祭神儀式。例如「行像」活動。「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裝上彩車,在城鄉巡行的一種宗教儀式,所以又稱「行城」、「巡城」等。
2、祈子活動
廟會一開,八方來拜,敬神上香,祈願還家。這是圍繞「廟」和所祭之神而展開的活動,是傳統廟會的主題。其中帶有巫術意味的祈子活動,最典型地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這是由中國農業社會的性質決定的。
3、廟會小吃
在各種廟會的小吃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歷史悠久的北京小吃,它既有本地傳統的漢族風味,又融和了滿族和回族的民族風味,還有傳自宮廷的御膳小食。
4、廟會演出
廟會是與文化娛樂有關的節日活動,有各類民間藝人進行表演營生。
其中主要有:秦腔戲、扁擔戲(即木偶戲)、相聲、雙簧、魔術(我國古稱「幻術」,俗稱「變戲法」)、數來寶、耍中幡、秧歌、高蹺等。
逛廟會的寓意是:
1、逛廟會的寓意是完成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滿足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2、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交流的需要,廟會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這時的廟會又得名為廟市,成為中國市集的一種重要形式。
3、隨著人們的需要,又在廟會上增加娛樂性活動,於是過年逛廟會成了不可缺少的過年內容。
3、逛廟會有哪些習俗
廟會來的規模有大有小。自一般說,凡是廟院寬大、廟外寬敞,並處於四通八達、人口較為稠密之地,則廟會的輻射面廣,規模也大。廟會的主體活動大致有三項:一是廟里的和尚、道士做"法事"、"道場",即舉行祭祀神佛的儀式,有的地方還紮成真人般的大小的神像托偶,舉行遊行式的祭典;二是善男信女們進香朝拜、許願求福;三是藉此機會進行的文藝和商貿活動。四面八方趕來的信徒加上逛廟會看熱鬧的人們,便構成了廟會人山人海的熱鬧場面。一般都有數以萬計的人參加,在方圓幾百里內遠近聞名。
趕廟會大多是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的人成幫結伙地前往。鄉下的農民也大多放下手中的農活去趕廟會,四鄉八鎮聚集來的人,要吃、要住、要買東西、要看熱鬧,就為廟會提供了廣闊的商機。逢有較大規模的廟會,經營各種飲食小吃的、賣鞋帽布匹的、抽簽算卦的、賣丸散膏丹的、打把式賣藝的、賣日用雜貨的、唱大鼓拉洋片的、賣民間工藝品的等等各類生意人、手藝人、江湖人都從四面八方趕來,使廟會成為漢族民間經濟文化活動的大舞台。
4、逛廟會是什麼節日的風俗?
逛廟會是春節的節日風俗。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漢族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一般在春節,元宵節等節日舉行。也是我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等活動。廟會流行於全國廣大地區。
起源
廟會的源泉在於遠古時期的宗廟社郊制度——祭祀。在遠古時期,祭祀是人們生活中一件經常而又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所以《左傳·成公十三年》中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是說祭祀和戰爭一樣,都是國家生活中的頭等大事。
早期的祭祀主要是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在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的過程中,人們聚集在一起,集體開展一些活動,如進獻供品、演奏音樂、舉行儀式等,這種為祭祀神靈而產生的集會可以看作是後世民間廟會的雛形。實際上,從「廟會」兩個漢字本身也可以看出這點,「廟」最初就是指供奉神靈尤其是祖先神靈的建築。
5、新年廟會有哪些風俗
您好。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中國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一般在農歷新年、元宵節、二月二龍抬頭等節日舉行。也是中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廟會流行於全國廣大地區。
廟會是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除一般年俗外,廟會則為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內各地每逢春節都會有一系列的廟會活動,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初二至十六)、「東岳廟」(初一至十五)、「白雲觀」(初一至十九)、「萬歲山春節大廟會」(農歷初一至十六)都是國內有名的廟會,最富有過年的特色。
廟會也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民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被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廟會就是這種生活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的產生、存在和演變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在廟會上,有不少民俗活動,諸如:摸石猴、窩風橋打金錢眼等。在白雲觀廟門內的弧形石雕下方,有一石猴浮雕,老百姓認為摸一下石猴可以去病消災、延年益壽,於是競相觸摸;窩風橋下的橋洞里吊著一枚大銅錢,銅錢孔中有一隻小銅鍾,上書「鍾響兆福」四字,你若是能用手中的硬幣投中銅鍾,就能心想事成,這兩項是廟會上最熱鬧的活動。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6、廟會的風俗民俗有哪些?
廟會的風俗民俗有祭神儀式、祈子活動、民間演出、民間玩具、窩風橋打金錢眼、舞獅等。
1、祭神儀式:廟會風俗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需要舉行祭神儀式。
2、祈子活動:廟會一開,八方來拜,敬神上香,祈願還家。這是圍繞「廟」和「會」祭之神而展開的活動,是傳統廟會的主題。
3、民間演出:廟會是與文化娛樂有關的節日活動,有各類民間藝人進行表演營生。
4、民間玩具:北京廟會上的麵塑民間廟會以其特殊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市井百姓。
5、窩風橋打金錢眼:窩風橋下的橋洞里吊著一枚大銅錢,銅錢孔中有一隻小銅鍾,上書「鍾響兆福」四字,若是能用手中的硬幣投中銅鍾,就能心想事成。
6、舞獅: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古時又稱為「太平樂」。舞獅有南北之分,南獅又稱醒獅。
7、逛廟會是什麼節日的風俗?
逛廟會是春節、元宵節等節日的風俗。
逛廟會,是中國特有的集吃喝玩樂於一體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由於起源於寺廟周圍,所以叫"廟";又由於小商小販們看到燒香拜佛者多,就在廟外擺起了各式小攤賺他們的錢。
廟會其形成的物質條件是集市,其次是宗教文化背景。廟會時,農工商皆定期赴會,參加貿易,同時亦舉行相關的文藝演出,如舞蹈、戲曲、花會等。
逛廟會的歷史
東漢時佛教開始傳入中國。同時,這一時期的道教也逐漸形成。它們互相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生存競爭,在南北朝時都各自站穩了腳根。
而在唐宋時,則又都達到了自己的全盛時期,出現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動。如聖誕慶典、壇醮齋戎、水陸道場等等。佛道二教競爭的焦點,一是寺廟、道觀的修建。二是爭取信徒,招徠群眾。為此在其宗教儀式上均增加了媚眾的娛樂內容。
8、逛廟會是什麼節日的風俗
逛廟會是二月二龍抬頭、春節、元宵節的風俗。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中國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也是中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廟會流行於全國廣大地區。
逛廟會是二月二龍抬頭、春節、元宵節的風俗。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中國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也是中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廟會流行於全國廣大地區。
9、廟會的風俗民俗有哪些
1、上海廟會
上海龍華廟會廟會在上海有著悠久的歷史。廟會上有皮影戲、西洋鏡、吹糖人、轉糖盤等,還有替人「捉刀」的寫信先生,當街擦皮鞋的流浪兒童,這些「老上海三百六十行」的重現,讓人自然而然回味起了過去的歲月。
2、泰山廟會
泰山廟會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緣起於泰山崇拜和道教在泰山的興盛有關。泰山是中國東部的第一大山,它綿延橫亘於泰安、長清、歷城之間,號稱「東天一柱」。早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大汶口人」就十分崇拜泰山,並借泰山之高以祭天,成為後來封禪泰山活動的濫觴。
3、秦淮燈會——金陵燈會
秦淮燈會源遠流長,享有"秦淮燈彩甲天下"之美譽,著名的秦淮河"燈船"也隨之蜚聲天下。燈會期間遊人如海,萬燈齊明,一派熱鬧景象。秦淮燈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唐代時得到迅速發展,明代時達到了鼎盛。
4、河南浚縣廟會
浚縣廟會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人們將戲劇中的人物、音樂、舞蹈融於社火表演,逐漸成為當地民眾自娛自樂的民間文化活動。舞獅、高蹺、秧歌、旱船、竹馬、龍燈、台閣和背閣、抬老四、頂燈、大頭舞、散河燈等。舞獅是傳統項目之一。
浚縣舞獅同別的地方不同的是,表演時獅子在前,後跟武術隊。武術隊俗稱「刀槍把子」,真刀、真槍,真拼實打的童子功,顯示出瓦崗軍駐扎大伾山時在浚縣民間帶出的習武雄風。高蹺表演者(20~30人)邊走邊舞,扮演人物多取自民間故事或戲劇。
5、北京廟會
老北京廟會的八款經典小吃:豆汁、扒糕、灌腸、茶湯、油茶、愛窩窩、老豆腐、豌豆黃。廟會是與文化娛樂有關的節日活動,有各類民間藝人進行表演營生。其中主要有:秦腔戲、扁擔戲(即木偶戲)、相聲、雙簧、魔術(我國古稱「幻術」,俗稱「變戲法」)、數來寶、耍中幡、秧歌、高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