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妝的傳統意義
1、為什麼嫁女兒要給陪嫁
為了女兒在男方家有地位。
女方父母為女方置辦的嫁妝越豐厚,越能代表女方家的家境與實力,這樣男方家就不敢看輕女方,女方在男方家的地位就會提高。
彩禮和嫁妝都是中國婚禮的傳統習俗,嫁妝指的是娘家為女方出嫁所准備的物品,又稱為陪嫁。
2、常見婚禮的習俗有哪些 習俗的意義
一、傳統中式婚禮習俗
三書:按照中國傳統的禮法,指的是禮聘過程中來往的文書,分別是:
「聘書」:訂親之書,在訂婚時交換;
「禮書」:禮物清單,當中祥列禮物種類及數量,過大禮時交換;
「迎書」: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接新娘過門時用。
六禮:是指由求親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續。分別為:
「納采」:俗稱說媒,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
「問名」:俗稱合八字,托媒人請問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備合婚的儀式;
「納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後,備禮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議定;
「納征」:又稱過大禮,男方選定吉日到女方家舉行訂婚大禮;
「請期」:擇吉日完婚,舊時選擇吉日一般多為雙月雙日,不喜選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選六是因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緣,十一月隱含不盡之意。
「親迎」:婚禮當天,男方帶迎書親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安床:在婚禮前數天,選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將被褥,床單鋪好,再鋪上龍鳳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貴子。抬床的人、鋪床的人、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齊全,婚姻和睦。兒女成雙,自然是希望這樣的人能給新人帶來好運。
鬧洞房:早時規定,新郎的同輩兄弟可以鬧新房,老人們認為「新人不鬧不發,越鬧越發,」並能為新人驅邪避訊,婚後如意吉祥。
嫁妝:女方家裡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財富和象徵。嫁妝最遲在婚禮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妝險了衣服飾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徵好兆頭的東西,如剪刀,寓意蝴蝶雙飛;痰盂,又稱子孫桶;花瓶,寓意花開富貴;鞋,寓意白頭偕老;尺,寓意良田萬頃等等。當然各地的風俗語和講究都不一樣。
上頭:男女雙方都要旱災行的婚前儀式。也是擇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頭婆梳頭,一面梳,一面要大聲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
撐紅傘:迎親的當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攙扶中娘家門,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頭頂撐開一把紅傘,意為「開枝散葉」,並向天空及傘頂撒米。
二、傳統中式婚禮流程
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的婚嫁習俗。如今已有些被人淡忘或忽略,但其最傳統的婚禮流程依然呈現在美滿幸福的吉祥狀態,無論在中國舉辦何種形式的婚禮,中式婚禮流程都或多或少的影響著我們。
基本流程:
亮轎:花轎停在新郎家門口,向四鄰昭示。
發轎:新郎來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轎。
起轎:轎夫起轎,兩面開道鑼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顛轎:意在擋煞。
娘下轎:地鋪紅氈,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長地久;射向遠方,祝願末來和生活美滿幸福。
過火盆:象徵日子紅紅火火。
跨馬鞍:馬鞍上放蘋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
掀蓋頭:用秤桿挑下新娘的蓋頭。
喝交杯酒:象徵一對新人自此合二為一。
敬茶改口:怍稱對方父母為「爸媽」。
進入洞房:上棗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三、傳統中式婚禮用品
我國傳統的婚禮儀式,是喜悅的寓典禮,所以稱為慶典。結婚典禮全部使用體現吉祥的婚禮物品來裝飾。如張貼大紅喜字,給新娘遮上紅蓋頭,穿上大紅襖,新郎胸前佩上大紅綢等等。這些紅鈀的吉祥物品不但給婚禮帶來喜慶的氣氛,同時也暗示著新婚夫婦婚後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漢民族傳統婚禮
《禮記·昏義》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於先民的親迎禮於黃昏時進行,此時,日月漸替,含有「陽往陰來」之意,講究天人合一的華夏先民選擇了這么一個微妙的時刻,巧妙地詮釋了婚義,同時也給這個儀式帶上了神聖虔敬的情愫。
後來,當「昏」字加上了「女 」字偏旁寫作「婚禮」的時候,親迎便不再限於靜謐的黃昏了,當然這一儀式的神聖意識也逐漸淡去。
昏禮屬於嘉禮之一,嘉禮以親萬民。周制昏禮是後世婚禮的範本,後世的婚禮在各種異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發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習俗,不過從納采至親迎、合巹而入洞房,即使內涵風韻數易其容,但基本儀制的結構沒有明顯變化。
相傳中國最早的婚姻關系和婚禮儀式從伏羲氏制嫁娶、女媧立媒約開始。《通鑒外紀》載:「上古男女無別, 太昊始設嫁娶,以儷皮為禮。」從此,儷皮(成雙的鹿皮)就成了經典的婚禮聘禮之一。之後,除了「儷皮之禮」之外,還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現了「 親迎於庭」「親迎於堂」的儀節。周代是禮儀的集大成時代,彼時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儀禮》中有詳細規制,整套儀式合為「六禮」。六禮婚製作從此 為華夏傳統婚禮的模板,流傳至今。
傳統婚俗儀式
1.傳統婚俗之看親篇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閨人未識,是妍是媸無人知曉」。經媒人說合後,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這種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訪問的活動,稱之為「看親」。雅稱「相親」。
相親的日子是由媒人預先定好並通知男女雙方的,因此,雙方都要作好准備。男方要根據婦方父母的愛好,准備一點禮物;婦方要灑掃庭院,准備接待客人。作為當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盡可能有風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給對方一個好的「第一印象」。
看親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環節,特別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對待。禮物雖無非煙酒點心之類,並不在乎數量多,價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觸犯對方父母 的禁忌;衣著打扮要大方入時;言行舉止要謙虛有禮。
古時看親時,男子只能由媒人創造機會偷偷看姑娘一眼,現在不同了,男女雙方可以直接見面、談話。雙方都有機會對對方有一個初步了解。
中國是個「禮義之邦」,講究含蓄。看親的結果往往並不直接表白出來,而用各種暗示來表現。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進門之後,女方父母先給小夥子倒上一杯熱茶,小夥子看了姑娘覺得中意,就把這杯茶一口飲干;然後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結親,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飯,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辭回家,有的父母甚至還托媒人將男方帶來的見面禮帶走。 有些地區除了看親之外,還有「察人家」的習俗。「察人家」其實也是看親,是男方由媒人帶領到女方看過姑娘後,婦方父母對婚事暫不表態,再由媒人帶領,回方男家。祁陽一帶則稱為「看當」。看當時,男方父母應先奉上香茶一盞,然後和婦方父母交談。婦方父母通過察看男家並與男方父母交談,如果對婚事認可,就將香茶喝盡,男方父母立即以「親家」相稱,並盛情款 待客人。否則,女方父母應起身告辭,男方不要勉強留客。
2.傳統婚俗之過禮篇
「看親」、「看當』、之後,要履行訂婚手續,俗稱「過禮」。
「過禮」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認為是對兒女的婚事負責,往往在接到紅帖之後要請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雙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慮。好在現代人多半不相信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換紅帖,往往也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 有的甚至連換帖的形式都免了。
「換帖」、「合八字」之後,媒人要選個好日子,帶男方去「過禮」訂婚。
「過禮」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動 者(無論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筆重禮,禮物至少要包括豬肘子一個, 酒一對,雞鴨各一,給對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襪各一雙,包封一個,給姑娘的東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錢、給姑娘一些什訂婚禮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雙方分別協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給多少算多少。當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應該盡量替對方著想,力求節儉一些,少收聘禮。
3.傳統婚俗之說媒篇
封建社會男女「授受不親」,強調「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男女雙方一般都要經人從中說合,才能「結絲羅」,「諧秦晉」,「結連理」,「通二姓之好」。這種說合,就叫「說媒」。建國之後,「說媒」曾改稱為「做介紹」,做這種說合工作的人,被人們雅稱為「月老」,俗稱為「媒人」,後來改稱為「介紹人 」。
「月老」即「月下老人」的簡稱。據《唐人小說》記載,有個叫韋固的讀書人夜行經過宋城,碰上一位老人靠著一個大口袋坐在路邊,在月光下翻閱一本大書。韋固好廳地問他翻檢的是什麼書。老人回答說,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韋固又問老人那大口袋裡裝著什麼東西。
老人回答說:「裝著紅繩,用 它去系男女的腳,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腳系在一根紅繩上,即使他們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萬里的異鄉人,也一定會結成夫婦。」所以,人們便說「千里姻緣一線牽」。「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紅線拴的,再不能到一處。」可見人們對媒人的敬畏。
媒人還被稱為「紅娘」。唐代的才子元稹寫過一篇《鶯鶯傳》,其中塑造了一個聰明活潑的婢女紅娘的形象。她一再巧設機謀,終於撮合成了張生與鶯鶯小姐的婚事。元代王實甫根據這個故事寫成了《西廂記》,其中紅娘的形象更加聰明可愛。人們以「紅
娘」代稱媒人,顯出了對媒人的重視和友好。
說媒不是一件輕松事,這從媒人被人雅稱為「冰人」、「冰斧」就可以知道。據《晉書》記載,孝廉令狐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丫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說話。索解釋這個夢說:「你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說話,這象徵著你在調和陰陽,調和陰陽就是做媒介,你將會給別人做媒。但這媒不容易做,要用你的熱情把冰融化了,男女雙方才能成婚。」看來,做媒是需要熱情和毅力的。
舊式婚禮中,媒人還稱為「伐柯人」,說媒則是「執柯」,這就肯定了媒人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詩經》詠嘆道:「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它的意思是:「怎樣才能砍下大的樹枝?不用斧頭砍不斷它;怎樣才能取到妻子?沒有媒人成不了婚。」
說媒是一種技巧,媒人不僅要熟悉男婦雙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況,力求門當戶對地提親,而且必須做到既基本上准確地向男婦雙方及其父母反映對方的情況,又要盡可 能隱惡揚善,使雙方充分認識對方的長處,從而樂於達成嫁娶的協議。就是說,要生就一張「媒婆嘴」。做媒人要勤於跑腿,從開始為男女雙方牽線搭橋之日起,要經常往來於男女兩家之間,交流情況,傳達彼此的願望和要求,防止發生意外的變故。習慣上男女兩家都有義務招待媒人,鄉下人說「媒百餐」並不是誇張。可見其奔走撮合之勤。
媒人在舊式婚禮中是一個重要角色。在男女兩家對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見之後,他要引導男方去相親,代雙方送換庚貼,帶領男方過禮訂婚,選擇成親吉日,引導男方接親,協辦拜堂成親事宜,一直到「新人進了房」,才把「媒人拋過牆」。媒說得好,雙方都滿意,以後常來常往,成為故舊;媒說得不好,雙方不滿意,往往歸咎於媒人,從此視為路人。
說成一樁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錢財,稱之為「謝媒禮」。這筆錢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則由女方支付),在成親的前一天,連同送給媒人的雞、肘子、鞋襪、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導接親,稱之為「 圓媒」或「啟媒」、「發媒」。謝媒錢的多少,視主家經濟狀況自行決定,但無論多少,均需用紅紙封好,稱為「紅包」或「包封」。紅包上習慣寫上「包封簽子 」。
3、古代彩禮的意義是什麼?
古代彩禮的意義是明媒正娶。古代彩禮就是聘禮,是給女方家庭的,是男方自己多麼重視這個婚約和自己實力的體現。而嫁妝是女方給女兒的,表示自己對閨女的重視和自己的實力。但是女方的嫁妝男方是不能用的,是由女方自由支配,連死後都歸娘家或子女的。
彩禮是中國古代婚嫁習俗之一,又稱訂親財禮、聘禮、聘財等。出自古籍《禮記.昏禮》上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皆主人筵幾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
納彩
納彩是古代婚儀六禮之一。據《禮記》和《儀禮》記載,六禮為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種,它概括了從議婚到完婚前的全部手續和過程。不過六禮多行於貴族豪門家庭,中國民間因陋就簡,大多數僅有六禮中的若干項程序,並且是點到而已。當然,民間也還有民間的一些新花樣作為各地不同的特色。
彩禮是中國古代婚嫁習俗之一,又稱訂親財禮、聘禮、聘財等。出自古籍《禮記.昏禮》上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皆主人筵幾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
4、嫁妝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有嫁妝
嫁妝
婦女在結婚時帶到她丈夫家裡的錢、物。亦稱「陪妝」、「妝奩」。發送後,女方即准備嫁妝,某些大戶人家當女兒出生時還特地釀酒,裝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稱「女兒紅」,待出嫁日,讓親友分享。嫁妝窮富懸殊,厚薄不一。
結婚為什麼要有嫁妝:
彩禮嫁妝基本都送到夫妻家裡了,而在傳統社會,夫妻一般住在丈夫家裡,即使到現在過年過節也都是先去丈夫家裡吃飯慶祝。這個問題不單是文化背景的問題,在各個國家是普遍現象,尤其在發展中國家。韓國,印度,中國都是一樣的。你舉的國家還不都是在亞洲?那麼為什麼在亞洲?吃年夜飯的例子還不是習俗?這肯定和文化背景有很大關系!另外,送嫁妝的原因可能有二:1. 為了女兒過得更好些,貼補家用,或以備應急。2. 盡量給女兒爭取在男方家的地位,嫁妝多可以顯示女方家有經濟實力(盡管普通老百姓家庭是東拼西湊的)。所以經常看到古代女人非常重視自己帶到男方家的嫁妝:如手鐲、玉器等。以上兩點是符合經濟人成本收益分析或效用最大化的。
5、嫁妝是什麼意思 怎麼理解嫁妝
1
6、你覺得「嫁妝」的意義是什麼?
嫁妝除了對女兒結婚的時候表示的祝福之外,還有一些適用於烈威的東西,比如說我給我女兒賠嫁妝,賠了什麼東西的時候,就代表著他的家庭地位會隨著嫁妝的多少而上升,在中國古代嫁妝也是女子出嫁之後的立命之本,因為嫁妝是嫁過去之後,婆家人不能動的東西,所以如果婆家人對這個女孩不好的話,他可以憑借自己的嫁妝活下去,也就是電視劇裡面長眼的一些女人活不下去的時候都會變賣嫁妝
7、嫁妝是習俗嗎?
彩禮和嫁妝都是中國婚禮的傳統習俗。嫁妝指的是娘家為女方出嫁所准備的物品,又稱為陪嫁。
古時候女性地位底下,女方家庭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在男方家裡能夠有一定的地位,會為新娘准備盡可能多的嫁妝,彰顯女方的實力,提升新娘在夫家的地位。逐漸的,准備嫁妝的習俗就流傳下來。
嫁妝有什麼?
1、床上用品
大部分地區,女方都會准備好床上用品。床上用品的顏色以紅色為主,主要是祈福多子多福。婚被在婚房擺放的時候,疊的越高,新人們未來的生活會越好,所以一般婚房裡面的婚被會放上6-8層。
2、家用電器
家用電器是女方嫁妝中佔比較大的物品。大到電視機、空調,小到豆漿機、咖啡機等。一般都是在婚房裝修好之後就放進新房中。
3、生活用品
生活用品也是嫁妝之一,鍋碗瓢盆、洗簌用品。一般會把生活用品放到紅色的陪嫁箱子中。
4、珠寶首飾
新娘出嫁時候,娘家會為新娘佩戴金首飾,彰顯新娘的高貴及女方經濟條件。定親時候男方購買的三金或是五金也會佩戴在身上。
每個地區的風俗不同,嫁妝也會有所不同。婚嫁前可以咨詢一下家裡的老人或是已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