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阿里風俗

阿里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31 21:22:04

1、西藏風俗以及民族生活習慣求解(分地區不同最好)

藏族是一個十分講究禮儀的民族。民風純朴,禮讓謙恭、尊老愛幼、誠信無欺是自古傳下來的純良禮俗。敦煌古藏文文獻中,在記述吐蕃歷史上第一代贊普從天而降作天下之主時這樣描繪了藏地和民風:「在天之中央,大地之中心,世界之心臟,雪山一切河流之源頭,山高土潔,地域美好,人知為善,心生英勇,風俗純良……以彎腰表致敬,以頂足為禮,對上等人用敬語說話……」。敦煌古藏文文獻中,有一份專門論述待上接物、處事修養的長篇倫理學文獻《禮儀問答寫卷》,提出了為人之道、為政之道、為友之道、為子之道的廣泛倫理關系。

松贊干布制定的《十六凈法》中,把孝敬父母、恭敬有德、尊長敬老、誠愛親友、正直無欺等作為重要內容,對藏族的倫理禮儀習俗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藏族的飲食禮儀深刻地反映著藏族的倫理精神。平時,家人和鄰里和睦相處,尊老愛幼,誠信待人。家中釀了好酒,頭道酒「羌批」(酒新chang-phud)敬獻神靈後,首先由老人品嘗。每年收割新糧食,嘗新也是老人們的「專利」。日常家庭就餐,由主婦掌勺分發食物時,首先是為長者盛,然後全家圍聚火塘旁進餐,其樂融融。藏族人十分好客,待客熱情周道,若有賓朋登門,定會傾其所有,拿出好酒好茶好菜盛情款待。

藏族飲茶和飲酒禮俗很多。平時在家喝茶各自用自己的茶碗,不能隨便用他人的碗。喝茶時,碗中的茶不能隨便喝乾,而是喝一半或一大半,斟滿後再喝,最後結束喝茶時也不能全部喝乾,而要留下少許,表示茶永遠喝不完,財富充足,寓意頗深。若客人到來,女主人會取出珍藏的擦拭得光亮照人的瓷碗擺放於客人面前,端起茶壺輕輕搖晃數次(壺底須低於桌面),斟滿酥油茶後雙手端碗躬身獻給客人。客人接茶後不能急匆匆張口就飲,而是緩緩吹開浮油,飲啜數次後碗內留下約一半,將茶碗放於桌上,女主人會續滿,客人不能立刻端起就飲,而是在主人一次次敦請下邊同主人拉話邊慢慢啜飲。客人每次飲茶後主人會很快添滿,使茶碗保持盈滿狀態。客人至,一般需飲茶3碗,只喝1碗就不吉利,藏諺道:「一碗成仇!」喝茶時不能發出「唏、唏」的聲音,更不能將碗里的茶部喝光,否則會被視為沒有教養。

藏族飲酒的禮儀和習俗極為豐富。每釀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後依循「長幼有序」的古訓首先向家中的長者敬酒,其後家人才能暢飲。在節日婚慶或眾多人聚會場合,飲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長者敬獻,然後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應用雙手捧酒杯舉過頭頂,敬獻給受酒者,特別對長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雙手接過酒杯,然後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無名指輕輕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彈一下,如此反復三次,有的人口中還要輕聲念出「扎西德勒平松措……」等吉樣的祝詞,然後再飲。彈酒三次是對天、地、神的敬奉和對佛法僧三寶的祈祝。

飲酒時不能一飲而盡,而要遵循「松珍夏達」(gsum--sgron--zhobs--dag)的「三口一杯」制。在彈酒敬神後,受酒者應先飲一口,敬酒者續滿酒杯,受酒者第三次飲一口斟滿後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滴酒不剩者,才是最有誠意的。聚會飲酒時酒器是大家共用的,能在一起飲酒者,其關系可視為一家人,親同手足,因此飲酒時不能分用酒具,否則被視為外人或瞧不起。在過去,屠夫、鐵匠、天葬師等所謂從事「下層職業」者一般不與大家共用酒杯,他們總是自帶碗杯,各自單獨飲用。

有酒就有歌,聚會飲酒時,歌是必不可少的。向他人敬酒時,敬酒人一般要唱酒歌。若不唱,受酒者可以拒絕飲用。敬酒人獻上酒,受酒者接過酒杯,即可要求敬酒人唱酒歌。有時敬酒者斟滿杯中酒,走到賓客前即開始唱酒歌,唱到一半時,再將酒杯敬上,唱完酒歌再履行彈酒儀式及飲酒。在許多地區還流行罰酒制度,一般分「角羌」(mgyogs--chang)、「過羌」(vgor--chang),「替羌」(thigs--chang)等形式。所謂「角羌」意為快酒,即在敬酒者尚未唱完酒歌之前,飲酒人提前將杯中酒過快飲干。唱酒歌時,杯中沒酒認為是不禮貌的,故而需罰酒一壞。所謂「過羌」意為慢酒,即在敬酒人已唱完歌之後,飲酒人還未飲完杯中之酒,被視為反應遲鈍,也要罰酒。「替羌」意為滴酒,即在敬酒者唱完酒歌時,飲酒人也正好將杯中酒飲掉,但在杯底還剩有少許酒,哪怕是幾滴,也要罰酒。人們認為杯中剩酒,是對敬酒者的不尊重或是無誠意,對這樣的人要給予懲罰。不會飲酒的人,可以說理由,一般不會強迫飲酒,而藏族社會上很少有不會飲酒之人。如果敬酒者唱過灑歌後,有人偷偷地將酒倒掉,將被視為極端無禮的行為,會招致嚴厲的處罰。以上罰酒是對飲酒者而言的。若敬酒人唱酒歌時將歌詞唱錯或是忘記歌詞等,也要罰酒一杯。有時,敬酒者唱的酒歌極其出色,飲酒人可以接過酒杯,反過來向敬酒者獻酒,這杯酒則稱為「勒羌」(legs-chang),意為好酒,表示對敬酒者歌唱的贊賞,在座者會一致要求唱歌者飲下這杯好酒。飲酒接近尾聲時,若將酒器中的酒倒在酒杯中,正好滿了,則為大吉大利的徵兆。酒器中往往還能空出幾滴酒,則將其倒入手中,抹到自己的頭頂上,認為會給自己帶來福分與吉祥。飲酒給歡聚的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人們會想方設法製造各種機會使對方陷入圈套,讓他多喝酒,或是多唱酒歌。

藏族酒歌曲調悠揚,優美動聽,內容多為祝福,贊美之辭。敬酒人有時邊唱邊舞,聲情並茂,也有即興演唱的,詼諧幽默。

「要麼就請喝酒,要麼就請唱歌。飲酒唱歌之間,任你挑選一個,請聽吧,文成公主,請喝吧,倫波噶瓦。

要麼飲酒,要麼唱歌,二者必居其一。酒歌還請出了最受藏族人敬愛的文成公主和名臣噶爾·東贊域松來勸酒,不善飲酒者也定會舉杯豪飲。

我們在此相聚,祈願永不分離。祝福聚會的人們,永遠無災無疾。」

這是一首流傳很廣的酒歌,在西藏各地都能聽到。酒歌歌詞簡朴卻飽含深情,表現了人們對歡聚的祈盼與珍視,並表達了人們對無病無災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深深祝福。

藏族的飲食禁忌中反映在忌食某些類別的食物和對鍋灶火塘的禁忌上。

在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較多。一般人只吃牛羊肉,而絕不吃馬、驢、騾、狗肉,有的人連雞肉、豬肉和雞蛋也不食用。魚、蝦、蛇、鱔以及海鮮類食品,除部分城鎮居民(大多為青年)少量食用外,廣大農區和特區的群眾一般不食。兔子肉部分地方可食,但孕婦不得食用,據說違禁食用生下的孩子會成豁嘴。即使是吃牛羊肉,也不能吃當天宰殺的鮮肉,必須要過一天才食。當天宰殺的肉稱為「寧夏」(意為「日肉」nyin--sha),人們認為牲畜雖已宰殺,但其靈魂尚存,必須過一天後靈魂才會離開軀體。對鳥類、山雞,藏族從不捕食,尤其如「拉恰貢姆」(lha-bya-gong-mo)這樣的雪山雞,藏族人視之為神鳥,忌諱捕獵。

在肉食禁忌中,忌食魚肉的情況較為復雜,忌食與否與地域密切相關。在藏東地區,人們幾乎不食魚,也不能觸摸蛇、蛙等動物,認為魚、蛙這些水生動物是龍神的寵物,若傷害或觸摸會染上疾病。人們一般認為藏族不食魚是受佛教不殺生觀念的影響所致,而藏東地區不食魚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傳統。昌都卡若遺址靠近瀾滄江,至今魚產豐富,卻未在遺址中發現釣鉤、魚標、網墜等漁獵工具,也未發現魚骨。這一現象是耐人尋味的。因此,考古專家們推測,卡若居民們(即藏東藏族的遠古先民們)當時就有以魚作為「禁忌食物」(TabooFood)的習慣,不食魚的觀念和習俗在佛教傳入後進一步得到強化,以致藏東居民至今普遍不食魚。

然而,雅魯藏布江流域同藏東三江流域的情況卻大為不同。雅魯藏布江最大支流拉薩河流域的曲貢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先民們從事漁獵生產的網墜,還有魚骨。雅魯藏布江的又一支流尼洋河流域與雅魯藏布江交匯處的居木遺址、雲星遺址、紅光和加拉馬等遺址和採集點均發現了捕魚的網墜,如居木遺址採集到網墜3件。網墜「皆用扁平礫石加工而成。分兩式,一式將扁平礫石側打成兩缺口;另一式將扁平礫石四周打成四個缺口。」這一現象說明,西藏腹心地區雅魯藏布江流域廣闊范圍內的藏族先民曾從事漁獵生產活動,普遍存在食魚習俗。

藏族食魚、蛙的習俗是因地而異、因時而異的。諸多藏文書籍記載了吐蕃王統史上的一段有趣的史實。據史載,第29代贊普仲寧德如娶塔布之地(塔布系一古地名,今山南桑日以東加查和林芝朗縣一帶)女子秦薩魯傑為王妃,生一盲子名麥龍袞巴扎。王妃初來時容貌嬈好,後來日漸憔悴蒼老。贊普問其故,王妃說她吃不到家鄉的一種病退食物,故而變丑變老。贊普讓其速去備辦此食物。王妃乃命心腹婢女回故鄉,油炸了許多青蛙帶回王宮,藏於內庫,取而食之,不久又容光煥發,美貌如前。贊普心想這種食物竟有如此之殊勝功效,也想取食,趁王妃不在時入府庫查看,發現這些食物原來是酥油炸青蛙,足足裝了幾袋。贊普犯了忌諱,患了麻風病。最後贊普和王妃夫妻二人活著進入墳墓,葬於象達地方。有詩雲:「仲寧王陵在象達,名為圓形活葬墓。」王和妃入墓前,叮囑王子要供奉好「寧布桑瓦」的神異寶貝,請名醫開啟盲眼以掌國政。王子遵其囑,延請名醫治癒眼疾,睜眼時正看見對面虎山上羱羊在奔走,遂取名「達日寧斯」,(意為「虎山見羱羊」)。達日寧斯(又譯作「達日年塞」、「達日寧塞」等)便是大名鼎鼎的第30代贊普,即松贊干布的祖父。

從這一記載看,當時藏區不同地方的風俗差異是很大的,塔布一帶居民仍以魚蛙為食,山南瓊結、澤當一帶對魚有了忌諱(至少在吐蕃王室中是如此)。不過,直到近代和現代,西藏雅魯藏布江流域的日喀則、拉薩、山南等地一直有以打魚為生的漁夫和漁村存在,當地居民在一定的季節也食魚。今天,衛藏地區的城鎮居民部分人吃魚,而廣大農區和牧區,尤其是藏東地區人們幾乎不吃魚、蝦類食品。

在飲食禁忌中,藏族人對吃大蒜有較多的禁忌。大蒜作為調味品平時人們亦食用,但如果要去轉經拜佛朝拜神聖之地則絕對不可食蒜,忌諱食蒜後的臭氣玷污和熏臟了聖潔之地。有人說吃蒜的當天不能去佛堂廟宇,有人說需3天後才能去,還有的認為「吃大蒜之後,七天內不宜參拜廟宇、寺院和其它聖潔的地方。因為為了清除大蒜的惡臭是需要時間的。」一些信仰虔誠的群眾幾乎不食蒜。

藏族對火灶有神聖的敬畏之情,認為火塘中有灶神,需小心伺候,絕不能褻瀆得罪灶神,否則會帶來災難。嚴禁跨越火灶,忌諱往火灶里吐痰、在灶中燒骨頭、皮毛等物。火塘要保持干凈,不能將不潔的東西放在火灶旁,坐在灶邊時,不得把腳擱到灶上,清掃垃圾不能將垃圾投入火灶內燒,也忌諱直接在火上烤肉。行人外出時,需祈禱灶神以求護佑。在野外用三塊灶石搭建的火灶,離開時也需清理干凈,每塊灶石上置放少許茶葉或食物,以示對灶神的祭奉。忌諱在灶石旁大小便、放屁,否則會激怒灶神導致違禁者生殖器上長瘡甚至絕後。

2、西藏崇尚天葬、水葬,那在阿里「穹窿銀城」城堡遺址發現大量土葬群意味著什麼?

穹窿銀城(Khyung lung Dngul mkhar),又作瓊隆銀城,是西藏古象雄王國的都城,位於海拔4400米的卡爾東山頂,面積10餘萬平方米。藏語為「瓊隆威卡爾」。

「瓊」是大鵬鳥之意。「隆」即「地方」,「瓊隆」也就是大鵬鳥居住的地方。「威」本意是銀子,這里引申為銀色,「卡爾」是城堡之意。簡而言之,瓊隆威卡爾即「大鵬銀城」。古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

西藏本土古老佛教雍仲本教的文獻被專家稱為「象雄密碼」。《吐蕃王統世系明鑒》記載:「自聶赤贊普至墀傑脫贊之間凡二十六代,均以雍仲本教護持國政。」而當時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於苯教經書典籍的書寫。

現代藏族同胞許許多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時代所流傳下來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喪嫁娶、天文歷算、醫學文學、歌舞繪畫、出行選宅、則選吉日、驅災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種程度上也仍沿襲著本教的傳統。

藏族同胞還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本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薩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瑪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等等,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遺俗。

提起充滿神秘色彩的象雄古國,也許很多人並不了解,甚至會感到陌生。古絲綢之路上的風沙穿越千年,將這段公元7世紀之前的歷史塵封於雪域高原之上。

然而,作為西藏文化和雲南納西文化的共同根基,融合了中原、西亞和南亞三大文明精華的古象雄文明,時至今日卻還依舊閃耀著光輝。

3、到西藏阿里地區旅遊,有哪些注意事項?

1、進入前應對心理和體質進行適應性鍛煉,如有條件最好在低壓艙內進行間斷性低氧刺激與習服鍛煉,使機體能夠對於由平原轉到高原缺氧環境有某種程度的生理調整。因為阿里地區屬於高原山地氣候。有可能會產生高原反應。

2、在藏族人們家裡做客,要躬腰曲膝,面帶笑容、室內就座,要盤腿端坐,不能雙腿伸直,腳底朝人,不能東張西望。喝酥油茶時,主人倒茶,旅客要待主人雙手捧到面前時,才能接過來喝。禁忌在別人後背吐唾沫。

3、行路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經筒,經輪得逆轉。忌諱別人用手觸摸頭頂。

(3)阿里風俗擴展資料

西藏阿里地區著名旅遊景點

1、岡仁波齊峰,山頂高度海拔6656米,是中國岡底斯山脈主峰,也是岡底斯山脈第二高峰,是中國的名山之一,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普蘭縣北部。藏語意為神靈之山。南側斷層降落到象泉河谷地和瑪旁雍錯及拉昂錯湖盆。

2、班公湖,是青藏高原西部的一座湖泊,位於西藏和克什米爾邊境,中國和印度對該湖歸屬有爭議,現中國控制該湖東部約三分之二,印度控制西部約三分之一。

藏語意為「長脖子天鵝」,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鳥島,位於阿里地區日土縣城西北約12公里處,阿里地區和克什米爾交界處。

4、阿里山的風土人情

台灣-阿里山

來源: 2006-9-7 18:12:11 -人氣:

位於台灣嘉義縣東北,是大武巒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巒的總稱。最高峰為大塔山,海拔為2663米,東距台灣最高峰玉山(高3997米)甚近。阿里山風景區面積約有175公頃,是台灣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園和旅遊勝地。
游覽阿里山,可由台灣南部的嘉義縣乘森林鐵路列車到阿里山林區的眠月。全長82.6公里,行車6小時。這條登山鐵路要攀升2600多米,沿線有大小隧道66處,最長的有800米。但沿途由於高度不同而造成的各種不同自然景色的變化,更覺阿里山的絢麗多彩。到達眠月後,可在當地旅行社的帶領下安排遊程。
阿里山最著名的有四大景:雲海壯觀、擎天神木,日出奇景、艷紅櫻花。
塔山為觀看雲海最佳之處。天氣晴朗,登高遠眺,可見雲浪在空山靈谷間飄逸,時如汪洋一片,時如大地鋪絮,時如空谷堆雪。忽來忽去,時隱時現,令人嘆為觀止。
阿里山天然森林區古木參天,四季常綠。其中有一株老紅檜,高約53米,已經歷3000多年,被稱為"神木",所惜近年受損。另有一棵"眠月大神木",也為紅檜,高48米,有4100多年的樹齡。最稀罕的為"三代木",樹中有樹,三代同堂。因此去阿里山游覽的人都要去觀賞一下它們的雄姿。阿里山上的奇木異樹,匯成一片綠色海洋,久居城市的人,到了阿里山區,就會產生心曠神怡的感覺。
阿里山上的祝山頂上,有座觀日樓,是觀看日出的最佳處。太陽從晨曦中饅慢地升起,天空亦隨著太陽的變化而變化。時而墨藍,時而淡青,時而灰白,時而殷紅。太陽升起時始為橢圓形,沉下後再躍起,則為圓形,此時光芒四射,蔚為壯觀。
春天的阿里山,漫山遍野開滿了紅白輝映的櫻花,花朵如艷紅的海洋。雪白的雲彩,令人陶醉。此外,阿里山上的慈雲寺、高山植物園、高山博物館、姐妹潭等景點,亦可順便一游。
阿里山氣候溫和,雖在盛夏季節,早晚涼爽。游覽阿里山,一般均以避暑、休閑為主,兼游景點。

5、藏族人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

6、到西藏阿里札達有哪些禁忌

西藏境內有200多萬人口,主要從事農牧業和手工業。藏族的主食為糌粑、酥油茶、牛羊肉、青稞酒。藏族是個勤勞、好客的民族,每逢節日、重要儀式及尊貴的客人來臨,總要敬獻 「哈達」、青稞酒、酥油茶,以示慶祝。

藏族是一個篤信佛教的民族,受宗教影響極為深刻,生活中禁忌的內容很多,因此遊客進藏旅遊千萬注意尊重藏民族的風俗習慣及禁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1) 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殺生,受戒的佛教徒在這方面更是嚴格。雖吃牛羊肉,但他們不親手宰殺。遇到寺院、瑪尼堆、寶塔等必須下馬,並從左往右繞行,信仰苯教的則從右邊繞行。進寺廟時,忌諱吸煙、摸佛像、翻經書、敲鍾鼓。對於喇嘛隨身佩帶的護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動手撫摸。在寺廟內要肅靜,就座時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在殿內不準用手亂撫摸經書、佛像、壁畫、法器等、更不能從上面跨過 ;不要隨地吐痰、吸煙和大聲喊叫;未經管理人員同意不能隨意拍照;進寺廟時請摘下帽子;參觀寺廟時女士請勿穿戴比較暴露的衣飾(如短裙/短褲等);忌在寺院附近大聲喧嘩、打獵和隨便殺生。

2) 忌用單手接遞物品。主人倒茶時,客人須用雙手把茶碗向前傾出,以表敬意。

3) 忌在拴牛、拴馬和圈的地方大小便。

4) 不得動手摸弄藏族人的頭發和帽子。

5) 忌用有藏文的紙當手紙或擦東西。

6)進入藏胞的帳房後,男的坐在左邊,女的坐在右邊,不得混雜而坐。

7) 忌將骨頭扔於火中。

8) 藏族家裡有病人或婦女生育時,門前都做了標記,有的在門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門口插上樹枝或貼一紅布條。外人見到此標記,切勿進入。

9) 藏族一般不吃魚蝦、雞肉和雞蛋,不要勉強勸食。但現在這類飲食習慣已有很大的改變。

10)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裡念經或出去朝佛。人們相信藏歷的每一個地支終了,第二個地支開始是一個凶年,如每個人的13歲、25歲、37歲、49歲(以此類推),都是凶年或「年關」,要特別小心,只有多念經、放布施才能避免災難獻哈達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種禮節。當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獻哈達時,客人應躬腰接受;走進普通藏民的家,切記不可用腳踩門檻;要稱呼人名時,一般在名字後面加「啦」字,以示對對方的敬重、親切。主人如請就坐,可盤腿而坐,切勿伸直雙腿,腳底向人;接受禮物,用雙手接。此外,不能隨便用手去撫摸藏族人的頭頂。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會客時最主要的一種禮節。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為這樣:客人先用右手無名指沾點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彈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寶),然後小喝一口,主人會把杯子倒滿,再喝一口,主人又會把杯子倒滿,這樣喝完三次,最後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11)嚴禁圍觀天葬台,嚴禁拍照,獵殺鷲鷹西藏主要的旅遊景點是寺廟。目前,西藏對遊客開放的很多寺廟都是藏傳佛教寺廟,藏民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所以,在轉經時一定要按順時針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時針方向行走。而少數的苯教寺廟,轉經的方向正好相反,應該逆時針行走。

藏族人伸舌頭是一種謙遜和尊重對方的行為,而不是對他人不敬。雙手合十表示對客人的祝福

7、高山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高山族的傳統節日有:打耳節、拔草祭、少年節、矮靈祭、捕魚祭、背簍會、豐收節

8、阿里巴巴的[破冰]儀式,真的那麼多人坦然接受了?

網傳的破冰游戲並非阿里獨創,這種充滿了性意味的互動廣泛存在於各類組織的團建活動中,並逐漸衍生成一種默認的團建文化。然而對於這種大尺度的游戲,更多的網友嗤之以鼻「這種企業文化和鬧新娘風俗一樣下流」。

阿里方面稱,「阿里破冰文化」的截圖是一則2018年的謠言,當時阿里巴巴已經辟謠,圖中所涉人士並非阿里巴巴員工,也並非是阿里巴巴內部培訓。

發展歷程

早期的阿里巴巴團隊於馬雲公寓內工作。

1999年:

9月,馬雲帶領下的18位創始人在杭州的公寓中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團,集團的首個網站是英文全球批發貿易市場阿里巴巴。同年阿里巴巴集團推出專注於國內批發貿易的中國交易市場(現稱「1688」)。

10月,阿里巴巴集團從數家投資機構融資500萬美元。

9、高山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高山族都有什麼傳統節日呢

1、高山族的傳統節日有:打耳節、拔草祭、少年節、矮靈祭、捕魚祭、背簍會、豐收節。

2、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國台灣省,也有少數散居在大陸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高山族以稻作農耕經濟為主,以漁獵生產為輔。高山族的手工工藝主要有紡織、竹編、 藤編、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 高山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無論勞動、戀愛、婚宴、節慶、祭祀等,都有歌舞抒情寄意。因為高山族支系較多,所以表現在音樂歌舞上的風格也是豐富多彩的。高山 族的舞蹈具有集體性的特點,高山族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凡重大活動,都集體載歌載舞的熱烈場面。

3、打耳節,打耳節又稱射耳節,台灣省高山族布農人傳統祭祀節日。每年農歷四月舉行。節前男子要進山打獵,女子在家釀酒,並准備茅草和新水。節日到來這天,人們紛紛送新煮的獸肉到集會所的打耳場上,之後舉行打耳儀式。

4、拔草祭,拔草祭是台灣省高山族布農人祭祀節日。每年農歷二、三月間擇日舉行。祭前,各家釀酒,准備祭祀所用的物品。祭祀這天,入們盛裝打扮,紛紛來到田地附近。家長彎腰拔草,祈求上天保佑粟苗迅速成長。之後還用一種野草輕輕敲幾下各人的後背,據說這樣可以減輕腰背的酸痛。祭祀儀式結束後,高山族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人們在回家的路上,要射用草和樹皮纏成的滕球。象徵射死一切專吃農作物的害蟲。

5、少年節,少年節是台灣省高山族支系曹族民間傳統節日,擇年在農歷三月間舉行。居住在阿里山區的曹族人,男孩從12歲起,要接受為期五年的特別訓練, 每期訓練開始和結束時,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即少年節。

6、矮靈祭,矮靈祭又稱達愛祭、二年祭。台灣省高山族賽夏人傳統祭祀節日。每兩年舉行一次。時在農歷十月十三日至十九日。為期六天。

7、捕魚祭,捕魚祭是台灣省高山族阿美人民間祭祀節日。每年農歷五月擇日舉行。此時旱稻已收割完畢進入捕魚季節。阿美人傳說,古時有個叫阿布都尤勒的神,為了讓阿美人漁獵豐收,要他們在每年旱稻收割後舉行一次祭魚活動,從此才有此節。

8、背簍會,背簍會是台灣省高山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舉行。

9、豐收節,豐收節是台灣省東部縱谷一帶高山族支系阿美人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八月擇日舉行,為期七天左右。節前家家戶戶釀酒,並殺豬宰牛。節日一到,村社中男女老少盛裝匯集會所,老人們飲酒敘談,青年們按年齡編隊跳舞,並到各家拜訪問好。姑娘們則去中意的小夥子家裡幫工。晚上,人們圍繞熊熊篝火,縱情歌舞,抒發豐收後的歡樂之情。

10、去西藏阿里旅遊有什麼注意事項

一、最佳旅遊時間
阿里地區被稱為西藏的西藏,青藏高原的脊樑,平均海拔在四千五百米以上,有些地方在五千米以上。總體來說,阿里地區年平均氣溫在0攝氏度左右,4月到9月的平均氣溫在10攝氏度左右。雖然溫度比較高,但是早晚的溫差比較大,晚上的時候,氣溫基本都在零度以下。另外在7-9月時期,這是西藏的雨季,降水比較多。在雨天,這里的氣溫也會非常低。因此去阿里地區遊玩,要備足禦寒的衣物。
阿里地區南線的路況比較好,北線就比較差點。在雨季的時候,路況會變的更差,不好走。在5-6月和9-10月,這些時間段氣溫比較高,天氣比較好,基本沒有什麼降水,是最適合出遊的時間。

二、阿里地區吃住行娛購
1、吃
阿里地區地廣人稀,物資比較匱乏。在路上,一般只有在縣城或者較大的鄉鎮才有小餐館、小飯店,主要是川菜或者藏餐。
如果是自助游,最好是隨身帶著二三天的干糧。一方面是防止找不到吃飯地點,另一方面是可以調節改善路上的伙食。如果自己忘記帶食物或者沒法到達城鎮,可以去藏民家求食物。他們一般都是吃羊肉或者氂牛肉和酥油茶,味道很鮮美。吃完飯,可以留點錢或者其他東西表示謝意。

2、住
阿里的住宿,在縣城或者鄉鎮才有招待所和家庭客棧,價格不貴,三四十一個床位。如果在入夜之前無法趕到城鎮,那就只能去藏民家借宿或者自己帶帳篷睡袋露營。在阿里地區,住宿條件最好的就是獅泉河。

3、行
阿里旅遊,有三條線路,阿里南線、阿里小北線和阿里大北線。現在路況比以前好了很多,不過相比其他的地方,還是比較差的。在夏季,阿里南線常常會被水淹,北線是泥石路,會變得很泥濘,連越野車也不好走。
阿里很少車走,一般只有一些貨運車或者驢友的旅遊自駕或者包車。不過在2010年的時候,阿里開通航空路線,建起了阿里昆莎機場,可以直接從拉薩直達飛行。

4、娛
阿里地區人煙稀少,基本沒有什麼娛樂設施和項目。在大點的縣城有卡拉OK停可以去,不過設施方便就不要抱什麼期望了。
在草原地區,可以看到牧民在載歌載舞,或者跳當地的藏式舞蹈鍋庄,路過的時候你就可以欣賞了,或者也可以加入他們一起跳。

5、購
阿里處於西藏西北地區,位置偏僻,交通也不方便,生產和經濟生活比較落後,土特產和工藝品之類的東西比較少。當然也有一些出產,藏刀、佛器、藏銀和飾品等,量比較少,不過還是正宗西藏特產。另外,在普蘭有個國際市場,這里集中了西藏、印度和尼泊爾的土特產和工藝品,如果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三、旅遊景點推薦及建議
1、阿里景點推薦
如果去阿里,有些景點是非常值得去的。
自然景觀:神山岡仁波齊、聖湖瑪旁雍錯、鬼湖拉昂錯、扎達土林、班公錯、措勤天湖和可可西里景區觀看野生動物。
人文景觀:古格王朝遺址、日土岩壁畫、羌塘草原牧民風俗。

2、旅遊建議
去阿里旅遊,要選擇合適的時間,最佳的時間是5-6月和9月-10月,時間上安排至少要13天,具體是要看你走阿里南線、阿里小北線還是阿里大北線。
出行的方式最好是越野車前行,如果自己沒有車的話,可以在拉薩包車走。七八月是雨水集中的季節,如果這個時間去,要特別留意天氣情況,做好計劃。

3、相關聯系方式
公安外事:0897-2821542
旅遊投訴:0897-2821486
阿里地區外事旅遊局電話:0897-2821828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