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漢族風俗作文

漢族風俗作文

發布時間: 2022-10-31 14:23:18

1、我喜歡漢族的生活習俗作文250字

春節習俗——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鍾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高興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裡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鬍子,身上背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後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於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後,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家去了。

2、介紹漢族過年的風俗習慣的作文400字

臘月二十三祭灶神
臘月二十三進入年關,除了祭灶外,各家還要備酒做飯,放鞭炮,民間又稱「過小年」。

臘月二十四掃塵

這天要年終大掃除,民間俗稱「掃塵」,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臘月二十五糊窗戶

前一天打掃完,這天就該糊窗戶,現在多數人家沒有糊窗戶的必要,但貼窗花、貼福字、掛對聯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臘月二十六割年肉

民間流傳這一天要「割年肉」,也就是開始置辦年貨了。

臘月二十七洗晦氣

這天開始民間講究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准備迎接來年的新春。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

按照傳統習俗,每家每戶一定要蒸上幾鍋饅頭。發面和蒸饅頭的習俗,取來年發大財、日子過得蒸蒸日上的好彩頭。

臘月二十九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臘月三十守歲

臘月的最後一天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等,又稱年三十、大年三十。這一天,人們送舊迎新的主要活動都集中在這一天進行。主要有一是響(放鞭炮),二是紅(貼春聯),三是火(點燈守歲)。除了吃年夜飯,最重要的是「守歲」至次日凌晨。

正月初一吃餃子

正月初一家家吃餃子,吃餃子寓意為招財進寶,新年發財。

正月初二祭財神

這天天亮前民間有祭財神的習俗,以求一年財源茂盛,衣食有餘。

正月初三走初三

這天是女婿給岳父拜年的日子,俗稱走初三。又有民俗說初三是谷的生日,禁忌在這天吃米飯,否則會傷谷沒米吃。

正月初四查戶口

俗傳初四灶王爺要查戶口,全家人必須人人在崗,接受核查。

正月初五送窮

各家要掃除垃圾,投之門外,表示送走貧窮,祝新年豐收富足。

正月初六開市

這一天各城市店鋪開市恢復營業。

正月初七人日

人日又稱為人勝節,它起源於先秦時期古老的占卜術。人們要在這天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形,製作成叫「人勝」的裝飾品互相贈送。有些地方這一天要吃春餅。

正月初八祭星

傳說正月初八是天上諸星下界的日子,普通百姓在院內向北設案,要焚香禮拜,祈求豐年和平安。

正月初九天公誕

玉皇大帝是道教所尊奉的下臨萬民的天神,俗傳正月初九為其生日。這天,信奉者要去道觀中齋天。

正月初十石不動

相傳正月初十為石頭生日,這天要在大石頭前燒香祭拜,忌動一切石器,如磨、碾、碓臼等。

正月十四試燈

近代元宵節演變為三天,正月十四為試燈,即在這天張掛完畢,進行綵排。

正月十五元宵節

元宵節為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百姓俗稱燈節。這是繼春節之後又一個節日高潮。

3、漢族風俗一百字作文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歷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過農歷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

中國人過春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准備過年了。在這段時間里,家家戶戶要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做好各種食品,准備辭舊迎新。

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鍾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古時候叫零點為「子時」,除夕的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時,大家都要說一些祝願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春節習俗——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鍾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高興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裡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鬍子,身上背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後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於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後,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南方人還在祭祖之後,查看歷書上所載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燈籠火把,提壺挈酒,奉香鳴爆竹,開門出行,迎接喜神,稱「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尋」,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為趨吉、祈求神靈保佑一年百事順遂。除夕守歲是整夜不睡、通宵達旦的。是夜,主婦們忙著掛燈結綵,張貼春聯,剪窗花,貼年畫,紅紅綠綠把房子裝飾得花團錦簇,為節日增添了濃郁的氣氛。孩子們最盼望的事也許就是壓歲錢了。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卧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人們的傳統觀念,總是喜歡在過年時,多討些好彩頭,希望一切順利,這其中有許多舊習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掃帚之俗,以為新年使用掃帚將會把運氣掃走,掃去財運,新的一年會難交好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為使此俗流行,還定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新年也不可罵孩子,說話必須特別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飯碗,大家也絕不罵他,反而說他「歲歲平安」,因「碎」「歲」諧音沖一沖不祥的氣氛。新年裡,大人最怕小孩子說溜了嘴,開年講些不太吉利的話,除了橫關照豎關照,有的地方還用塊紅布或草紙向孩子們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當作屁股,即使說出不吉利的話來,也等於放屁。還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於枕邊,叫做「壓歲果子」。橘子、荔枝諧音「吉利」,以求來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區還有一種習俗,就是偷財神爺像,而且偷到後要把它藏在褲襠里,以取「財神入庫(褲)」這句成語的意思。在這些異想天開的趣俗之中,埋藏著歷代多少勞苦百姓獻媚命運之神的良苦用心。

4、漢族民風民俗作文600字

作文
民風民俗
今天我介紹的是家鄉的春節,也是小年,更是新的一個開始。
這天,是家鄉過小年的日子,也是過春節的綵排。晚上,天一擦黑,就聽見一陣陣鞭炮聲響起,這是要吃水餃了,每一年的這天吃睡覺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燒些紙錢送灶王爺上天,幹完這些才能吃水餃。這天還要把屋子整理好,准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臘月三十也就是家鄉人口中的大年了,這天中午十二點,家家戶戶貼對聯。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頓團圓飯。春節晚會開始的時候,家家戶戶也都開始包水餃了,邊包邊看,睡覺要等到晚上十二點時才行,吃完水餃以後才能睡。
正月初一早晨,人們穿上新衣,這時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因為這時要收壓歲錢了,收完了壓歲錢,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後就在家裡等待別人來拜年。
過完春節後的幾天更不能閑著了,還要到別的親戚家這樣子來回走動,晚上還要請在村子裡的長輩吃飯。初二晚上包好水餃,凌晨四五點鍾去給死去的親人上墳。
這種日子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這天必須要吃元宵,晚上一起放禮花,各種各樣的禮花在天空中呈現出來,給蔚藍的天空添上了幾筆彩色。
春節直到正月十五結束,春節過去之後,天氣逐漸變暖,孩子們開始上學,大家又開始為新的一年忙碌起來。

5、漢族風俗習慣作文400字

1 我們家鄉每逢到春節都是熱鬧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場,各種各樣的年貨,各種各樣的玩具,讓我可是非常心動的。
我們的除夕習俗其實全國都一樣,大家都要一起團聚吃飯,開開心心的吃。初一初二,晚輩都去給長輩拜年,而我們呢?可說是大豐收,紅包滿了自己的口袋,裝滿的是全家的幸福。元宵時,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熱鬧,大家都玩得很開心,街上掛滿了新異的燈籠,街上的人個個臉上掛滿了笑容,可見得春節多麼熱鬧啊,我的家鄉就是這么熱鬧,這么喜慶,這么歡喜。
鄭贛鈞
2 春節

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歷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由於過農歷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

中國人過春節有許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便開始預備過年了。在這段時間里,家家戶戶要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做好各種食品,預備辭舊迎新。

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鍾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古時候叫零點為「子時」,除夕的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

過了除夕便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瞅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時,大家全部要說一些祝願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6、關於漢族民風民俗的作文400字

飲茶習俗:酒和茶是漢族主要的兩大飲料。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中國也是世界上發明釀造技術最早的國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數千年來,構成漢族飲食習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發生了廣泛影響。
漢族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國漢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漢族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台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等。
漢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為副食的基本飲食結構。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構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餚、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
風俗習慣指個人或集體的傳統風尚、禮節、習性。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風俗由於一種歷 史形成的,它對社會成員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行為制約作用。風俗是社會道德與法律的基礎和相輔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風俗、節日習俗、傳統禮儀等等。

7、民族習俗作文200字漢族 m.xuezizhai.com

漢族的節日習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風習,我處版在漢族權家庭里,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漢族的民放風俗吧!

漢族是五十六人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漢族是原稱為「華夏」的中原居民,後同其他民族逐漸同化融合,自漢代開始稱為漢族。漢族飲食中的習俗有「春節除夕」北方家家戶戶都有包餃子的習慣,而江南各地則盛行打粘糕,吃粘糕的習俗。另外,漢族地區過年的宴席中往往少不了魚象徵「年年有餘」。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千百年來盛傳不衰。中秋節的月餅,寓含了對人間親朋團圓和人事和諧的祝福。其他諸如開春時食用的春餅、春卷、正月十五的元宵,農歷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農歷二月初二吃豬頭,咬蠶豆,結婚慶典中喝交杯酒,鬧洞房。老人過壽時吃壽桃、壽糕、長壽面,都是節日習俗中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內涵的食俗。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個朵民族之花,雖然每個民族都有獨具特色的民族風俗,但是我始終愛著我的民族,不管別的民族再好,我還是愛它。

8、民族風俗漢族作文

漢族風俗習慣
飲茶:酒和茶是漢族主要的兩大飲料。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中國也是世界上發明釀造技術最早的國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數千年來,構成漢族飲食習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發生了廣泛影響。
漢族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國漢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漢族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台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等。
漢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為副食的基本飲食結構。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構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餚、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
中國是茶的故鄉,制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漢族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漢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又如在漢朝 ,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朝,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 無」,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等等。
漢族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國漢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漢族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台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等。
漢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為副食的基本飲食結構。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構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餚、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
風俗習慣指個人或集體的傳統風尚、禮節、習性。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風俗由於一種歷 史形成的,它對社會成員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行為制約作用。風俗是社會道德與法律的基礎和相輔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風俗、節日習俗、傳統禮儀等等。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