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有哪些風俗
1、冬至有什麼風俗
轉眼間又是冬至,冬至是傳統24節氣中很重要的時令,冬至有些什麼習俗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1
冬至祭祖
冬至早,一家人帶著湯圓、水果、香燭、紙錢等上山祭掃祖墓。因為冬至節是一年中最後的一個掃墓節,所以掃墓的人家反比清明和重陽兩節的為多,寓慎終追遠之意。
2
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3
冬至吃羊肉
在四川,有冬至節吃羊肉等滋補食品「進補」的習慣,在晚上吃羊肉、喝羊肉湯來暖身驅寒,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吃冬至團、吃頭腦、冬至暝搓丸、冬至祭祖、吃豆面團、吃羊肉。
4
冬至吃餃子
提到冬至,不得不說吃餃子。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
5
冬至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6
冬至吃冬至團
亦稱「冬至丸」。漢族冬至節食品。流行於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陽歷12月2日前後)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蘿卜絲等作餡,包成團,稱作「冬至團」,並饋贈親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團圓的意思。
2、冬至的五個習俗
冬至的五個習俗分別是吃餃子、吃湯圓、贈鞋、藏冬冰、祭祖。
1、吃餃子:在我國北方,每年農歷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冬至的習俗,是為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
2、吃湯圓:在南方,冬至盛行吃湯圓,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湯圓也稱湯團,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故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
3、贈鞋:冬至節,民間習慣贈鞋,其源甚古主要體現在孩童身上,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過去主要是手工刺綉。送給男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綉的也是猛獸。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鳳形,鞋上刺綉多為花鳥。
4、藏冬冰:冰的應用十分廣泛,可以保鮮,又可入葯,夏季用冰製作冷飲,需求量更大。我國古人很早就懂得如何製冰用冰。《詩經》中有納於凌陰的句子,可見民間藏冰,遠在周代就已經實行。
5、祭祖:在民間,有於冬至日祭祖的習俗。冬至祭祖之禮與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時,人們還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古時流傳有向老人敬獻鞋襪的習俗,此習俗現代仍然十分流行。閩台有俗諺:冬至大過年,唔返無祖宗,所有外出謀生的人都要在冬至節時趕回家鄉過年,表示年終有歸宿。
3、「冬至」節氣來臨,各地都有哪些習俗?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冬至這一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相對於北半球,太陽光最為傾斜,太陽高度角最小,是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的一天,從今天以後,白晝時間將逐漸變長。這一天也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素來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全國各地在冬至這一天的風俗習慣是不同的,有的地方冬至這天用來祭祀,有的地方通過食用特殊的飯菜來躲過這一天,有的民族也會通過特殊的活動來度過這一天,下面就來盤點以下各地在冬至這一天都有哪些習俗:
一、祭祀祖先
在我國的南方,冬至日這一天一直都有祭祀祖先的習慣,因為古人認為冬至這一天太陽回到了起始點,從這一天開始天氣逐漸一天冷過一天,以九天為一個基準,度過九個九天後,天氣就會轉暖。這一天標志著太陽的新生,所以將這一天用來祭祀祖先,表達對祖先的養育之恩,也有希望祖先獲得新生之意,祭祀完祖先後就會舉辦宴會活動。
二、吃特色飲食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這天吃餃子的說法。據說是用來紀念“醫聖”張仲景。當然也有吃別的食物的習慣,比如江南在這一天就會吃湯圓,杭州這一天也有吃年糕的習俗,將這一天當成是過年一樣。在我國台灣地區還有吃糯糕的習慣,不過還是吃餃子的地方多一些。
三、搞慶祝活動
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中也有慶祝冬至日的活動,比如馬爾扎人將這一天叫做卡拉瓊日,在這一天人們會聚在一天,點燃巨大的篝火用來度過這一年中夜晚最漫長的一天,還會舉辦盛大的晚會。
你知道冬至這天還有哪些習俗呢?歡迎留言討論。
4、冬至的風俗有哪些
冬至的風俗有哪些
冬至的風俗有哪些,冬至到來,這個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中國人都很重視冬至節氣,而在冬至會有一些習俗活動,那麼你知道冬至的風俗有哪一些呢,下面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的風俗有哪些1冬至特色活動——祭天
據現存著作記述,從周朝時期開始就有在冬至(十一月)祭祀的活動。在漢武帝時期有冬至祭天習俗,祭祀表達了古人為天下蒼生祈求風調雨順的願望,也體現其對天和自然的尊崇敬畏之情。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冬至特色活動——數九九
民間把冬至又稱為作交九或數九,就是從冬至日起,向後數九個九天,天氣就由冬至的寒之至轉為春深日暖。冬至之後數九九在全國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們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景物特徵、農事物候及風俗習慣,編排出了各種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九九消寒圖」有三種圖式,分別為文字、圓圈、梅花三種。
冬至特色活動——贈鞋
在冬至節,民間有習慣贈送孩子鞋子,主要是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過去主要是手工刺綉。送給男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綉的也是猛獸。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鳳形,鞋上刺綉多為花鳥。到了現在很多地方依舊有這個習俗,不過多數是從市場購買,形式緊跟著時代的潮流。節日互相串門的時候,孩子們腳上的新鞋都會被誇贊。
冬至的風俗有哪些2祭祀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吃水餃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冰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北方冬至吃什麼
1、餛飩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過去北京有冬至吃餛飩的說法,餛飩這類象徵團圓的食物可謂是冬至餐桌上的首選。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雲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那麼冬至吃餛飩是怎麼來的?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因此在北京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餛飩。
2、餃子
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我國北方地區民間素有吃餃子的習俗。關於冬至吃餃子的民間傳說很多,最主流的說法是源自於張仲景。
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不少鄉親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葯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葯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矯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3、羊肉
冬至開始,民間便開始從這天「數九」。對於老百姓來說,冬至莫過於吃。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在此時吃上一鍋燉羊肉,更有禦寒滋補的雙重功效。
羊肉性溫,能抵禦風寒、補身體,對風寒氣喘、腎虧陽痿、氣血兩虧、腰膝酸軟、肢冷腹痛、面黃肌瘦等症狀有療效。冬季人體陽氣內藏,腎陽不足,容易出現手足冰冷,面目無華、體虛乏力等症狀,而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歷來被視為補陽佳品。冬季適當進食,可有效緩解上述症狀。
4、狗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的習俗。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狗肉屬熱性食物,一次不宜吃多。凡患咳嗽、感冒、發熱、腹瀉和陰虛火旺等非虛寒性病的人均不宜食用。
冬至吃餃子的.好處
從烹飪科學的角度看,蒸煮餃子以水(汽)為介質的烹飪方式,溫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殺菌,避免了燒烤炸條件下生成苯並芘等強致癌物,保證了食品安全。而且,食物的營養成分在蒸煮過程中也不至於因過氧化或水解而損失。
從膳食結構角度看,餃子的餡料都包在麵皮中,可以做到谷類與菜果、肉類的適宜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營養豐富並酸鹼平衡,膳食寶塔形結構。
從營養角度看,餃子以水(汽)為傳熱介質經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澱粉類多糖充分裂解,利於人體吸收。合於中國人的腸胃於飲食習慣。符合「食飲有節」、「謹和五味」、「和於術數」的養生之道
冬至的風俗有哪些31、畫九
所謂的畫九,實則是冬至後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九九消寒圖」有三種圖式,分別為文字、圓圈、梅花三種。
2、釀米酒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用糯米或者黃米,加入桂花釀造。
3、吃湯圓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圓」。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4、吃燒臘與姜飯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燒臘,冬至這天,曬制好的燒臘就成為兩廣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菜添歲。冬至日,吳川人素有冬至「吃薑飯」的習俗。
5、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5、冬至的民間風俗是怎麼樣的?
冬至的民間風俗是吃餃子。
冬至是太陽回返的始點,自冬至起太陽高度回升、白晝逐日增長,冬至標示著太陽新生、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
在時年八節當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亞於立春歲節。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農事活動:
冬至前後是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積肥造肥的大好時機,同時要施好臘肥,做好防凍工作。我國江南地區更應加強冬作物的管理,清溝排水,培土壅根。
對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結要抓緊耕翻,以疏鬆土壤、增強蓄水保水能力,並消滅越冬害蟲。已經開始春種的南部沿海地區,則要認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6、冬至有什麼習俗
冬至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湯圓等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冬至節還有很多別名,比如「冬節」、「長至節」、「短至節」、「亞歲」、「一陽節」、「賀冬節」、「肥冬」、「喜冬」、「履長節」、「豆腐節」等等,每個名稱,都有它所代表的含義。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至今我國很多地方都有過冬至節的習俗;相對於眾多基於節氣而形成的節日來說,冬至節的內容蘊含最為豐富,節日習俗也最多。
7、冬至有什麼風俗 傳統
冬至的傳統風俗有:畫九、釀米酒、吃湯圓、吃燒臘與姜飯、吃餃子等。
1、畫九
所謂的畫九,實則是冬至後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九九消寒圖」有三種圖式,分別為文字、圓圈、梅花三種。
2、釀米酒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用糯米或者黃米,加入桂花釀造。
3、吃湯圓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圓」。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4、吃燒臘與姜飯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燒臘,冬至這天,曬制好的燒臘就成為兩廣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菜添歲。冬至日,吳川人素有冬至「吃薑飯」的習俗。
5、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8、冬至都有什麼習俗
吃餃子
在我們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有冬至吃餃子的節日習俗。吃餃子,又稱吃「捏凍耳朵」,源於漢代的一個傳說。當年張仲景在長沙做官,他告老還鄉時,恰逢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凍爛了。他非常難過,就讓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棚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葯材放在鍋里煮熟,然後撈起來剁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放到鍋里煮熟,施捨給百姓吃。大家吃了以後,耳朵就都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就模仿這做「捏凍耳朵」吃,後來就稱它為「餃子」。
三、吃餛飩
冬至吃餛飩,最早流行於南宋。相傳宋高宗趙構非常愛吃御廚做的餛飩,因為有一次餛飩沒有煮熟,有人就要送這位御廚去大理寺治罪,但因為只有這位御廚會做餛飩,趙構就赦免了他。後來餛飩的製作方法就流傳到民間,品種和花樣越來越多,每逢冬至節時,家家戶戶都包餛飩吃,從而有了「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四、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就進入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每九天分為一個「九」共分9個「九」嗎,數到81天時,便是「九盡桃花開」。
老北京自清代起,就有吃「九九火鍋」、「九九酒肉」等九九消寒的飲食習俗,在九九當中要吃十次火鍋,十次火鍋還有十種不同的內容,但都一次火鍋,一般都是涮羊肉
9、冬至的習俗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那麼冬至節的習俗有哪些呢?很多地方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因而形成了很多習俗,主要表現在飲食上,專如吃狗肉、餛飩、餃屬子、湯圓、赤豆粥、黍年糕、釀酒等。有些地方還要冬至祭祖。
江南一帶還有冬至晚上全家歡聚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這也有一個故事。相傳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在冬至這一天,變成了疫鬼,繼續殘害百姓。
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赤豆飯吃,這樣就可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此外一些地方還時興吃年糕、蕎麥面、九層糕等,「糕」與「高」諧音,寓意步步高升。
很多地方時興冬至吃狗肉。據說這從漢代就開始了。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啥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於是,在民間就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先不管這個傳說是否可靠,冬天吃一點狗肉,確實可以驅寒暖身。
(9)冬至有哪些風俗擴展資料:
冬至的來歷:
冬至在文獻上記載,人們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就開始過冬至了。據記載,周秦時代是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也就是說,人們是在這一天過新年的。
《漢書》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另外有雲: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循環開始了,為「大吉之日」。
還有一種說法是,冬至作為節日來源於漢代。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大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10、冬至的習俗有哪些
冬至的習俗有祭祖和吃餃子。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
冬至是傳統的祭天祀祖節日,是時年八節之一,民間在這天要酬神祭祖。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拓展資料: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斗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歷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太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冬至這天,太陽雖低、白晝雖短,但是在氣象上,冬至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實際上,由於地表尚有積熱,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的嚴寒在冬至之後。
由於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種氣候意義的冬季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時至冬至,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