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武漢黃陂的風俗有哪些

武漢黃陂的風俗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10-30 23:32:35

1、黃陂的禮節有哪些?

黃陂有句老話,抬頭嫁姑娘,低頭娶媳婦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俗稱「過年」。城鄉居民極重視。臘月二十四「過小年」,打揚塵,「送灶神」。臘月三十,張貼春聯、門神,除舊布新。一般選擇這一天全家團聚,祭祀祖先,「吃年飯」。除夕之夜,全家圍坐「談年」至曉,謂之「守祟」;長輩給小孩送「壓歲錢」。初一凌晨,燃放爆竹辭舊迎新。清早,晚輩給長輩拜年。初二、初三,親友互相拜年,互致祝福。初一至初三,忌潑水、掃地、挑水、動用針剪,忌說不吉利的語言。初三,燒香燭、燃鞭爆「送年」。解放後,一些封建迷信習俗漸被摒棄。春節期間,開展擁軍優屬活動,機關團體放假3天。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亦稱「燈節」。家家戶戶吃元宵(糯米湯圓),門前懸掛燈籠。城鄉興辦燈會,舞龍燈、獅子、彩蓮船、蚌蚌精、高蹺等。一般是初十「鬧燈」,十三「試燈」,十五「玩燈」,十六「送燈」。大的灣村還接戲班唱戲。一連熱鬧幾天。
花朝節 農歷二月十二,相傳為百花仙子生日,為婚嫁之吉日。
三月三 是日出門「采青」、「踏青」、「游春」。傳說當日以地菜花煮雞蛋吃,可治頭暈。
清明節 家家戶戶門前插柳枝,掃墓祭祖。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又名端陽節。各家門前插艾蒿、菖蒲,吃鹽蛋、粽子、芝麻糕、綠豆糕,飲雄黃酒。兒童耳鼻孔塗抹雄黃酒,頸上掛香袋,以驅除「五毒」。在河、湖舉行龍舟競賽,紀念屈原。
吃新節 又名過半年。農家在小暑前後逢卯日取新谷為食,並置酒肉,接已嫁的姑娘回娘家團聚。有「鄉里人,兩道葷,過了年,盼吃新」之說。
六月六 相傳是日為雷祖生日,俗稱「龍曬衣」。此日,開箱曬衣被,防蟲蛀。
乞巧節 農歷七月初七,相傳是牛郎織女在銀河相會。婦女於此日向織女乞求智慧。
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五。自七月初一於十五期間,各家自選一日,備酒餚祭祖。出嫁婦女,必於此日回娘家省親祭祖。富家大戶請僧道做「盂蘭會」,超度亡靈。一般人家晚間「燒『包袱』(上書祖宗姓名的冥錢封包)」,乞求亡靈庇佑。解放後僅存燒紙錢之舊俗。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是日闔家團聚,置酒饌,吃湯圓、月餅、寓月圓家圓之意。晚上「賞月」,有的竟通宵達旦。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時序深秋,天高氣爽。民間多籌辦冬藏事。文人雅士則登高眺遠,賞菊賦詩。
臘八節 農歷十二月初八,(亦稱臘月初八)各家用南瓜、黃豆、花生、糯米、紅棗、蓮米、薯干、綠豆混煮為粥食,謂之吃「臘八粥」。
第二節 婚嫁
一、普通婚俗
定婚 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相信生辰八字。八字無沖無克,雙方父母同意,便可訂親。訂親時男方備酒席,請親族中有名望者陪媒。女方用紅紙寫好「庚書」(生辰八字),置於拜盒,由媒人交男方,稱「發八字」。男方據女方提供的尺寸做好衣物等,由媒人送給婦方作信物。亦有「血盆定親」、「指腹為婚」者。
報日 男方在徵求女方同意之後,將迎親日期正式通知女方,謂之「報日」。報日前根據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選擇黃道吉日,由男方用大紅紙寫成「龍簽」、「鳳簡」(即婚期通知書),連同按女方要求籌辦的禮品、禮金一並送到女家。
嫁妝 結婚前兩天,男方到女方搬嫁妝。女方待酒、給腳力錢。錢用紅紙包好,數量不等,但對背帳子、挑百子捅(馬桶)、腳盆(俗稱「小家業」)和掌鑰匙的人要封大禮。女方事先將嫁妝擺在客堂中,讓人觀賞,謂之「亮嫁妝」。嫁姨由「全福人」(兒女雙全的婦女)縫制,也由「全福人」鋪床。在新娘進房這前,新郎要選一兒童陪睡,謂之「壓床」。
迎親 男方打發花轎迎取新娘。發轎前,先對花轎敬香、放鞭炮;牽娘點燃3支紅香,托著鏡子照花轎的四周,謂之「照轎」;而後鎖橋、發轎。迎親隊伍一路放鞭鳴銃,敲對子鑼。到達女家門前,須投帖叫門;女方則再三索要「喜錢」,直至滿意時方可開門迎入。
新娘出嫁前一天,請禮賓「開眉」(用緔鞋線絞去臉上的汗毛)。上轎前梳妝打扮,頭頂一塊大紅綉花方綾,謂之「蓋頭」。臨上橋痛哭一番,稱「哭嫁」。
迎親花轎來去不走舊路,去時繞道走,回時走捷徑。中途換人不歇轎;停轎不落地。迎至家門,舉行「回車馬」儀式,鼓樂齊鳴,叫喜聲不絕。
拜堂 花轎入宅、鳴炮奏樂。牽娘打開轎門,牽出新娘。先拜天地,後拜家神、祖宗、父母,最後夫妻交拜,入洞房。新郎先向新娘行大禮,然後揭去新娘的蓋頭;夫妻並排坐床沿、喝交杯茶、交杯酒後,新郎出房招待賓客。客人散後,新郎回房,新娘斟茶敬新郎,並行大禮。富家大戶請禮生、樂生呼禮,一般分告祖、回鑾、踩堂、拜曉等四堂禮,以踩堂最為熱鬧。黃陂的踩堂歌別具一格,被《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收錄。
鬧新房 新娘進房後,開始鬧新房,亦稱「盤新娘」。男女老幼均可與新娘嬉笑打鬧。用衣服兜些紅棗、豆子、花生,摻雜苦楝砣等涌進新房,向床上和新娘的身上撒去,名曰「撒帳」。隨後,眾人或坐或立,七言八語,或說戲謔新娘的「
四言八句」,或提難以答復的問題難為新娘,或要新娘、新郎做一些表示親妮的動作。總之開各種各樣的玩笑,直至深夜方散。
回門 婚後第三天,由新娘的兄弟去新郎家接姑爺姑娘雙回門。並在當天日落前送回新郎家。新娘回到新郎家進門前,要在用板凳或木梯搭成的「橋」上走過,叫過橋。過橋後要「拜旗」,所謂「旗」,即綁在樹上的門幔。這些都是鬧劇,為婚後余興。

2、湖北的風俗有哪些?

1、喝雞湯:雞湯象徵著「清泰平安」,新年第一餐喝雞湯,能給家人帶來好運與祝福。分食雞肉的也很有講究,當家做主的人要吃雞骨頭,表示「出人頭地」;主要勞動力則吃雞爪,表示「新年抓財」;被寄予厚望的年輕人吃雞翅,寓意著「展翅高飛」。

2、拜年:跨完年則開始拜年,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初三以後拜親友,要先拜比自己有錢有勢的,這叫「人往高處走」,表示自己在新的一年會步步高升。但在孝感,人民信奉的又是「拜年無大小」,來者皆是客。

3、湖北武昌以正月初四為「新婿賀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須忍受岳家人的戲弄而不得動怒。黃陂拜年的順序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親喪者,必以籃紙寫一服字貼在門口,謝絕賀年。

4、除夕,武漢人要貼對聯門神、貼福字、貼窗花,要祭祖,吃團年飯,一家人團團圍坐,邊吃邊咵,一直到轉鍾,才算完成了守歲。零點一到,就放鞭炮,小輩向長輩拜年,長輩把准備好的壓歲錢給伢兒們。

3、湖北的風俗有哪些?

湖北的風俗:

1、喝雞湯:雞湯象徵著「清泰平安」,新年第一餐喝雞湯,能給家人帶來好運與祝福。分
肉的也很有講究,當家做主的人要吃雞骨頭,表示「出人頭地」;主要勞動力則吃雞爪,表示「
抓財」;被寄予厚望的年輕人吃雞翅,寓意著「展翅高飛」。

2、拜年:跨完年則開始拜年,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初三以後拜親友
要先拜比自己有錢有勢的,這叫「人往高處走」,表示自己在新的一年會步步高升。但在孝感,
民信奉的又是「拜年無大小」,來者皆是客。

3、湖北武昌以正月初四為「新婿賀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須忍受岳家人的戲弄而不得動
黃陂拜年的順序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親喪者,必以籃紙寫一服字貼
門口,謝絕賀年。

4、除夕,武漢人要貼對聯門神、貼福字、貼窗花,要祭祖,吃團年飯,一家人團團圍坐
邊吃邊咵,一直到轉鍾,才算完成了守歲。零點一到,就放鞭炮,小輩向長輩拜年,長輩把
好的壓歲錢給伢兒們。

4、武漢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武漢的節令飲食習俗:

1、臘月三十——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

2、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3、農歷三月三——武漢市民紛紛走出家門"踏青",或登高或臨水游覽。大家邊遊玩邊採集地米菜,一方面領略了大自然的風光,另一方面又活動了筋骨。


4、農歷五月五端午節——武漢人有吃咸鴨蛋、粽子、飲菖蒲雄黃酒及饋贈綠豆糕、杏仁豆腐、八寶稀飯、冰糖蓮子、米面發糕等去暑敗火食品。冰箱的普及,冰鎮汽水、冰鎮啤酒為人們解除了不少夏日的暑熱煩悶。


5、八月十五中秋節——武漢人必於這花好月圓之夜,邊吃月餅邊賞月。其中汪玉霞酥餅松、酥、香、甜,為飲酒賞月的上等點心。

(4)武漢黃陂的風俗有哪些擴展資料:

一、武漢的飲食習慣:

武漢飲食,可謂一早一晚,過早和宵夜最為經典,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之美談。武漢菜秉承湖北菜系風格,匯聚東西南北精華,菜品豐富多樣,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美食之都」。

武漢特色小吃有熱乾麵、三鮮豆皮、面窩、米粑、豆絲、歡喜坨、鴨脖子、武昌魚、排骨藕湯、洪山菜薹炒臘肉、糍粑等。

參考資料:

網路武漢

5、湖北的民風民俗

湖北歷史悠久,代表性的民風民俗有:

1、跳三鼓:為逝者演唱的跳三鼓稱為「孝鼓」,為高壽長者演唱的稱為「壽鼓」,各種喜慶場合演唱的稱為「喜鼓」。跳喪、跳壽、跳喜稱為「三跳」,又因其演唱者為三人,打擊樂為三件,每段唱詞為「三句頭」,取「喪」和「三」的諧音,20世紀50年代,定名為「跳三鼓」。

2、「女兒會」: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區域性民族傳統節日之一,是一種獨特而新奇的節俗文化,它因在華夏大地上獨顯女性文化光輝,而尤為顯得光彩奪目。一般每年的農歷7月7日至12日這些天,是傳統的「女兒會」吉日。

3、歸元廟會:每年在春節前後這段時間,吸引眾多的香客、遊人前往寺廟觀光、拜佛。遊客們在盡情欣賞各種娛樂表演之時,還可以逛逛集市,購買自己喜歡的商品,節日氣氛十分濃厚。 

4、"五蝦鬧鯰"又名"五蝦鬧鯰"、"五蝦戲鯰"、"蝦子燈"等,是一種群眾自娛性的民間舞蹈形式,流傳於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鎮。

5、團風但店「天府聖會」是但店鎮獨有的一項民俗藝術活動,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6、有誰知道黃陂嫁女的風俗?

黃陂婚嫁老習俗
一、普通婚俗
【定婚】
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相信生辰八字。八字無沖無克,雙方父母同意,便可訂親。訂親時男方備酒席,請親族中有名望者陪媒。女方用紅紙寫好「庚書」(生辰八字),置於拜盒,由媒人交男方,稱「發八字」。男方據女方提供的尺寸做好衣物等,由媒人送給婦方作信物。亦有「血盆定親」、「指腹為婚」者。
【報日】
男方在徵求女方同意之後,將迎親日期正式通知女方,謂之「報日」。報日前根據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選擇黃道吉日,由男方用大紅紙寫成「龍簽」、「鳳簡」(即婚期通知書),連同按女方要求籌辦的禮品、禮金一並送到女家。
【搬嫁妝】
結婚前兩天,男方到女方搬嫁妝。女方待酒、給腳力錢。錢用紅紙包好,數量不等,但對背帳子、挑百子捅(馬桶)、腳盆(俗稱「小家業」)和掌鑰匙的人要封大禮。女方事先將嫁妝擺在客堂中,讓人觀賞,謂之「亮嫁妝」。嫁姨由「全福人」(兒女雙全的婦女)縫制,也由「全福人」鋪床。在新娘進房這前,新郎要選一兒童陪睡,謂之「壓床」。
【迎親】
男方打發花轎迎取新娘。發轎前,先對花轎敬香、放鞭炮;牽娘點燃3支紅香,托著鏡子照花轎的四周,謂之「照轎」;而後鎖橋、發轎。迎親隊伍一路放鞭鳴銃,敲對子鑼。到達女家門前,須投帖叫門;女方則再三索要「喜錢」,直至滿意時方可開門迎入。
新娘出嫁前一天,請禮賓「開眉」(用緔鞋線絞去臉上的汗毛)。上轎前梳妝打扮,頭頂一塊大紅綉花方綾,謂之「蓋頭」。臨上橋痛哭一番,稱「哭嫁」。
迎親花轎來去不走舊路,去時繞道走,回時走捷徑。中途換人不歇轎;停轎不落地。迎至家門,舉行「回車馬」儀式,鼓樂齊鳴,叫喜聲不絕。
【拜堂】
花轎入宅、鳴炮奏樂。牽娘打開轎門,牽出新娘。先拜天地,後拜家神、祖宗、父母,最後夫妻交拜,入洞房。新郎先向新娘行大禮,然後揭去新娘的蓋頭;夫妻並排坐床沿、喝交杯茶、交杯酒後,新郎出房招待賓客。客人散後,新郎回房,新娘斟茶敬新郎,並行大禮。富家大戶請禮生、樂生呼禮,一般分告祖、回鑾、踩堂、拜曉等四堂禮,以踩堂最為熱鬧。黃陂的踩堂歌別具一格,被《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收錄。
【鬧新房】
新娘進房後,開始鬧新房,亦稱「盤新娘」。男女老幼均可與新娘嬉笑打鬧。用衣服兜些紅棗、豆子、花生,摻雜苦楝砣等涌進新房,向床上和新娘的身上撒去,名曰「撒帳」。隨後,眾人或坐或立,七言八語,或說戲謔新娘的「
四言八句」,或提難以答復的問題難為新娘,或要新娘、新郎做一些表示親妮的動作。總之開各種各樣的玩笑,直至深夜方散。
【回門】
婚後第三天,由新娘的兄弟去新郎家接姑爺姑娘雙回門。並在當天日落前送回新郎家。新娘回到新郎家進門前,要在用板凳或木梯搭成的「橋」上走過,叫過橋。過橋後要「拜旗」,所謂「旗」,即綁在樹上的門幔。這些都是鬧劇,為婚後余興。
二、便親婚俗
男女簡單成婚,謂之「便親」,多在窮人或再婚者中流行。
【童養媳】
俗稱「細媳婦」。童養媳有兩種原因:一是女方家境貧寒,子女多,養不活,便將女兒送到婆家當童養媳;二是男方家窮,兒子訂不到親,先抱個姑娘做養女,成年後做媳婦。童養媳地位低下,挨打受罵是常事。成親叫做「圓房」。
【回頭親】
也叫「對換親」。男女兩家均為窮家薄業,又各有子女,婚嫁兩難,於是請媒人說合,互換成親。此種婚姻,嫁妝微薄,酒席從簡。
轉房婚 即兄死嫂配弟,或弟死弟媳配兄。多數族規把轉房婚視為「亂倫」,予以禁止。
【入贅】
俗稱「招坐堂女婿」。女家無兒,怕斷煙火,招婿進門,傳宗接代。婚禮由女方主辦,婚後生的子女一般隨母姓。
【招夫養子】
女亡夫後,不願守寡,又有一份家產,就招一個合適的男子進門支撐門戶,撫養子女。
【搶親】
以強硬手段將寡婦或對婚約不滿的姑娘搶到家中,草草成婚。也有男女相愛,因女方家庭或宗族反對,只好暗中約好而「搶」親的。

7、湖北省的習俗

1、喜歡吃稻米

楚人以稻米為主食,在楚紀南城內,發現五外有火燒過的稻米遺跡,最大的一處長約3.5米,寬約1.5米,厚約5—8厘米。楚人的基本副食品有魚類、肉類和蔬菜類。楚國的水果種植也很普及。古有「江浦之橘,雲夢之柚」的說法。

2、穿著

服飾方面,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裝束。楚人的衣著具有地域色彩,歷史上曾冠之以「楚服」和「楚制」的專稱。與中原民族相比,楚族性格活潑,無拘無束,富於創新精神,敢於別具一格、表現個性,這種民族性格和精神也推動了楚族在服式上不斷地推陳出新。

3、宗教信仰

湖北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形成「東禪西道」的湖北省傳統宗教文化格局。中國天主教第一位自選自聖主教董光清、中國道教史上第一位女方丈吳誠真、以及近年圓寂的湖北省籍高僧本煥大師、凈慧長老、昌明法師等均誕生於湖北省。

武當山李光富道長還當選為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北省首位當選全國性宗教團體主要負責人的宗教人士。

4、楚菜

楚菜典型代表,以漢陽、武昌、黃陂等區風味為基礎,吸收了省內外各種風味流派之所長,逐漸形成了獨特風格。武漢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見長,淡水魚鮮與煨湯技術獨具特點。主要名菜有清蒸武昌魚、豆絲、黃陂三鮮,黃陂糖蒸肉等。

5、漆器文化

楚人生活在一個漆的王國中,生離不開漆,死也離不開漆。其生時使用的日常生活實用器具和娛樂用品是漆品,死後喪葬用品也多用漆品。

楚國的竹胎漆器以竹編織物最為精緻。楚國的竹編織物在許多楚墓中都有出土、是楚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如江陵馬山1號楚墓出土竹器27件,其中髹漆竹器有竹扇、小型竹笥、圓竹筒等。

8、黃陂區的文化

2014年,黃陂區共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3項、省級14項、市級16項,區級61項。享有「楚劇之鄉」、「泥塑之鄉」、「武術之鄉」的美譽。黃陂「九佬十八匠」遍布五湖四海,素有「無陂不成鎮」之說。民間文學木蘭傳說、曲藝湖北大鼓、和戲曲楚劇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陂泥塑、黃陂民間彩詞、高蹺故事亭子、黃陂榨油技藝等14項入選省級非遺保護名錄,民間技藝黃陂三鮮等16項入選市級非遺保護名錄。
木蘭武術已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世紀80年代,黃陂區武術大家根據歷史文獻整理的木蘭拳問世,被中國武術院正式確認為中國武術第130種拳種。
黃陂榨油技藝起於明嘉靖年間,在當地延續了400多年。已列入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黃陂木版年畫為民間畫匠、雕刻匠、印刷匠純手工工藝製品,作品產生於一匠多藝製作或多匠操作而成的簡易家庭作坊。
黃陂泥塑:唐貞觀年間,泥塑藝人即開始塑制寺廟、觀中供奉的神像。漢陽歸元寺的五百羅漢和木蘭山的神像就是它的傳統代表作。歸元寺五百羅漢是湖北黃陂王氏父子用九年時間塑成的。黃陂是中國的雕塑之鄉之一。
湖北大鼓起源於湖北黃陂,是一種流行於武漢、孝感、鄂州和黃岡一帶的說唱藝術,原名「鼓書」,又稱「打鼓說書」、「打鼓京腔」等。1950年為「湖北大鼓」定名的鼓王王鳴樂先生就是黃陂人。半個多世紀以來,黃陂陸續走出了陳謙聞、張明智等幾代湖北大鼓傳人,把這種曲藝形式傳承至今。2007年,黃陂的非遺項目「湖北大鼓」成功入選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楚劇是湖北黃陂、孝感一帶的花鼓戲,原稱黃陂花鼓戲、黃孝花鼓,西路花鼓戲。由民間劃蓮船等藝術形式演變而成。楚劇是湖北省代表性劇種之一,具有生動活潑、生活氣息濃厚等特色。演出劇目,多取材於民間生活和傳統故事。楚劇重唱工,特別是傳統摺子戲,多為二唱到底,唱腔用遲腔,優美動聽。百餘年來,楚劇久盛不衰,造就了一批遐邇聞名的名演員。李品三、李小安、江秋屏等。 黃陂話即武漢市黃陂區方言。屬鄂東楚語系統,歷史悠久,直白易懂,為武漢市非物質遺產。
黃陂話屬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交界處,兼有兩個官話區的特點,有23個聲母(包括零聲母),41個韻母和6個聲調,楚方言詞遺存較多,保留了古漢語中古去聲的聲調特徵。 2014年,黃陂舉辦木蘭山登山節和全國山地戶外挑戰賽等導向性全民健身活動10項次,參加人數達18000餘人。節慶活動豐富多彩,黃陂區還成功舉辦第四屆木蘭杜鵑花節、第14屆木蘭旅遊文化節、第5屆「漢交會」,首屆武漢賞花節,木蘭草原風箏節等活動。黃陂武湖建成湖北省現代農業展示中心等。
玩燈流行於武漢黃陂區特有的叫法,玩燈在黃陂是指集「舞獅、舞龍、綵船、竹馬、黃陂長堰走高、魚燈、蚌殼精」等於一體的一種廟會。牌子鑼鼓、墨龍燈、竹馬、高蹺故事亭子都為黃陂特色燈會形式。全區270個行政村976個自然灣,有龍燈525條、獅子970個、綵船45隻。
僵獅子是一種流行於湖北的武漢黃陂和孝感兩地一帶元宵節的民俗活動,是一種舞獅的游獅活動,尤其以武漢黃陂的僵獅子最為有名。
木蘭廟會,每年農歷八月初一,是木蘭廟會的第一天。木蘭廟會是木蘭山傳統民俗活動,其歷史可上溯至南北朝時期,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通常有十萬香客遊客參與廟會。

9、武漢的年味兒回來了,武漢過年都有哪些習俗?

說到武漢人的過年習俗,應該從臘月二十三開始。過年的姿勢從這一天開始。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吹起灰塵”,“灰塵”與“陳”諧音,意為去舊迎新。

臘月二十四,就是過小年了。有很多要注意的。俗話說“三人四臣二十五”,意思是皇帝二十三,太子大臣二十五,老百姓二十四。

北方人一般以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人包括老武漢人,都以臘月二十四過小年。並且,作為歷史重鎮的武漢,北方人先後以重工業和重工業為主,加上九省通衢的商業地理位置,許多北方人在這里通商通婚,形成了武漢南北民俗文化大融合。所以,對很多武漢人來說,今天和明天都是一個小年。

在北方,這一天很受重視。小年這天祭祀爐子的王子,被稱為辭爐。供奉的主角是餃子,甜瓜等甜食。出去餃子進門,餃子和甜瓜就是讓爐子的王子馬上乘天,順風的甜瓜希望爐子的王子嘴甜,只說好話。

農歷十二月三十日,俗稱“元旦”,是武漢最重要的節日。這一天,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了一頓豐盛的團圓飯。一般來說,年夜飯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高”(魚餅、肉餅、羊餅)、“三萬”(魚丸、肉丸、蓮藕丸)等。晚餐時間通常在天黑前,有時在晚上。吃飯前,人們先在門外點掛鞭炮(現在禁止鞭笞),放完鞭炮關上門准備開飯。

飯桌圍成一圈之前,那些守舊的人家還得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祀儀式結束後,才開始上桌就餐。魚肉是不能食用的,為了祈求年年有豐收。一家人一邊吃一邊談,笑得很開心。月初,天一亮,鞭子一放,便可半開大門出去(錢紙留在門口)。外出拜年。

武漢也重視拜年。初一拜父的爺爺奶奶叔叔;第二天祭拜母系家族的爺爺奶奶叔叔們(在黃陂,第二天外甥大了,可以坐在酒桌上);第三天,拜老婆公公;第四天拜親戚朋友;第五天是財神的生日,商店恢復營業迎接財神(相當多的商人去歸元寺燒頭燒香,祈禱新年的財富滾滾而來)。第六天把第一天堆積的垃圾倒掉,叫做“送窮人”。

10、武漢黃陂有哪些風土人情和特產

脈地灣蘿卜

黃陂蘆筍

黃陂荊蜜

黃陂豆絲

老面大包

八卦湯

木蘭玉液

紫雲英蜜

葉老癟黃牛肉餅

老曹口水涼面 
黃陂三合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