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海南飲食風俗

海南飲食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30 13:23:38

1、海南過年民俗——吃齋菜的歷史由來和歷史傳說

我的家鄉在美麗富饒的海南島。春節,家鄉的習俗很多,初一吃齋,就是諸多習俗中的一種。

小時聽爺爺說,舊時吃齋要求很嚴,初一全天都得吃齋,不得沾半點葷。吃齋時,全家人身穿新衣服,圍著八仙桌,長輩給晚輩挾菜,邊挾菜邊說些祝願的話,如挾茄子時會說,我儂吃了茄子,今年學習一定「茄」別人(比別人好的意思)。同樣,晚輩也可給長輩挾齋菜,並說祝爺爺健康長壽等等。

初一吃齋,源於何時,我沒考證過。聽爺爺說,是祖上傳下來的。

吃齋的菜有講究

吃齋的齋菜要求很嚴格,不是所有的蔬菜都能選上的。只有茄子,綠豆腐,六姜(芥頭),水芹菜(種在水田裡的一種芹菜,根大又白,根可吃,是家鄉的特產)等等。為何只選這幾種齋菜?這是有原因的。原來,茄子的「茄」字,海南話是比別人好的意思。吃茄子象徵著比別人好;水芹菜的「芹」字,海南話讀音和普通話「勤」字諧音,吃芹菜象徵著新的一年工作勤勤勞勞,發財致富;六姜根多又白,很像壽翁的銀須。家鄉人吃六姜,是連根帶葉一起全吃的,吃六姜,寓意著長壽,老人能活到像壽翁那樣,毛白須黃;豆腐嫩口無纖維,無牙齒照樣能享用。吃豆腐,也有一個美好的祝願,那就是,活到牙齒自然落光(古時家鄉人認為,人活到無牙最長壽);豆芽的形狀很像壽翁,豆瓣像壽翁落光頭發的頭,有點彎的豆桿像壽翁的身子,吃豆芽也象徵著長壽。

年末忙著備齋菜

每每年末,家鄉人就要忙著備齋菜。記得小時,母親總是要提前幾天就把茄子買了,放在水裡泡。雖然是寒冬臘月,但海南的天氣熱,冬季照樣能生產茄子。我常常問母親,為何要提前買茄子,母親說,茄子是齋菜必備的,提前買放心,不然,碰上缺市,得一二塊錢一個茄子。我家有水田,能種芹菜,每年除夕前,全家人都忙著拔芹菜,洗芹菜,賣芹菜。弄芹菜的工夫多,得先從水田裡連根帶葉拔出來,然後弄到河邊、溝邊清洗干凈,再上市賣。吃時,還要把水芹菜的小毛根弄掉,大白根留下吃。

齋菜要除夕夜炒

炒齋菜一定得用植物油。古時,齋菜炒好後,要端到正廳八仙桌上祭祖,並守歲。初一早上才開始吃齋。記得小時,我常站在灶前,齋菜一炒好,我就先吃。父親炒的芹菜,常常是兩種,一種是放鹽的,另一種放點糖,有點甜。我最愛吃甜的。

家鄉的大年初一吃齋,歷史悠久,文化意蘊深厚,不但有釅釅的過年習俗韻味,而且還是科學的飲食習俗。因為除夕晚飯,都是大魚大肉,葷吃得多,使人有油膩感。初一不吃葷,專吃素,這就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的油膩感,初二後再吃魚肉,就會更香更美。這種過年吃俗,從科學飲食的角度來看,是一種最佳的春節飲食方式。難怪初一吃齋,能從古時流傳至今。

相關閱讀:海南齋菜的寓意

海南人都應吃過齋菜煲,因為大年初一吃齋,是海南大多數地方家庭的必做功課。那麼,你知道齋菜煲所用食材的寓意嗎?

發菜,寓意發財,財源滾滾日進斗金。

甜菜,甜甜蜜蜜,生活美滿。

水芹,勤勞肯干,力塞人困不死(勤快人餓不死)。

青蒜,能說會算,不會吃虧。

蕎頭,蕎與海南方言的較諧音,寓意較別人強,比別人厲害。也有文章說是茄子,應是筆誤,齋菜煲里沒茄子,海南人過年也很少吃茄子。

慈菇,海南方言除舊的諧音,辭舊迎新之意。

刺粉,粉絲的一種。寓意細水常流,會持家興業。

金針,黃花菜海南叫金針,寓意有財,家底殷實。

木耳,海南話稱貓耳。俚語雲:耳貓貓(耳皺皺),聽母話。教人盡孝。

甜竹,腐竹的一種,寓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黃豆乾,條狀、染成黃色那種。寓意金條,手裡有貨才是硬道理。

花生,長生果,祝福家人健康長壽。

在海南人看來,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願望,人為地做出來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為前面均加上一個「做」字,如做清明、做親家(即結婚),而北方人「過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說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舊年」即過春節。而北方所說的過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過在海南鄉下,「新年」是不當年來「做」的。

海南俗話「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過中秋,鄉下就籌備著「做年」:閹公雞、填肥鴨、圈家豬、備做年錢。一進入陰歷十二月下旬,「做年」的氣氛就越來越濃烈了!

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傳說中,「灶公」是玉帝派來人間監督善惡之神,每年的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匯報。為此,家家戶戶都用竹把或竹枝將屋前屋後、屋內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掃干凈,香爐也要打掃干凈並換上新爐灰,夜間則備酒果設祭,為「灶公」送行。

一送完「灶公」,一家之長就忙於「發市」。在過去,各鄉鎮的「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唯有年前幾天「市」,才「發」一「發」!賣三鳥的、賣金銀香燭的、賣京果糖糕的、賣「公仔幅」(年畫)的、賣「王樂膏葯」的(即走江湖)、賣碗筷陶盆的、賣「祭年桔子」的、賣各種衣服的……有賣就有買,買豬肉的、買乾菜的、買濕菜(即時令蔬菜)的、買「拜公」祭品的、買過年穿的衣服的、買年畫對聯的……整個上午,每個「市」上,挑擔子的、提籃子的、推車子的、抱小孩的、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人來人往,川流不息。農民們用擔子挑年貨、用車子推年貨。他們把辛苦一年的積蓄都掏了出來!把一年的消費能量在這幾天內都迸發了出來!

「發年市」的熟人見面互問的話語便是:「哥二!『雞閹』(即已閹了的公雞)肥了不?」「三嫂!有『雞閹』做年不?」「三婆!您屋(即您家)做工作么仔(在外面做工作的孩子)要回來做年不?」「二公!你屋南洋有『年批』(指南洋親人寄回來的過年信)寄回不?」

人們滿懷「做年」的喜悅,把買來的年畫貼在客廳里,把對聯貼在門楣上,有的人家在傢具、果樹上還貼上「利市」紅紙。年前幾天,家家戶戶都在忙浸糯米、磨米漿、做年糕,文昌等地方則是忙於做米花糖、花生糖(這些年糕果做的量都很大,既是自家吃,也當禮品送,一般都是吃到整個正月底)。

每到這個時候,在大、中、小城市裡工作的達官貴人也好、文人雅士也好,販夫走卒也好,引車賣漿也好,光宗耀祖也好,口袋干澀也罷,都大車小車、大包小包攜妻帶兒女回到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

海南有句歇後語「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閑」。因為在海南,無論多拮據的人家,臘月三十,借錢借米也要殺雞殺鴨,紅燒肉、豬蹄子、葷菜、素菜七大盤八大碗的擺滿香爐前的八仙桌子上,候祭祖先儀式完畢後,便放鞭炮,候飯菜已涼透後才拿下來全家圍著火爐吃年飯(俗稱「圍爐」)。除夕晚上,男女老少洗澡後,個個換上新衣服,也即是送舊迎新之意。即使是在票證時代,平常攢也要攢下煤油,從三十晚上開始,室室點燈,家室有燈,夜以繼日,一連數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罷。俗稱「發燈」,取「添丁發財」之意。三十夜,不少人「守歲」,徹夜不眠,直至初一降臨,這時,按照時辰,家家戶戶爭相燃放過年喜炮,意為「迎春接福」,接著各晚輩給長輩人叩頭、行禮、祝賀「添福添壽」,長輩則給晚輩--發「壓歲錢」。

初一凌晨,無論老少都得起床吃「齋飯」(即為清凈潔白以懷念祖先)。「齋飯」不但類似於伊斯蘭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過年必吃魚(年年有餘)一樣,吃的東西還須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話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與「勤」諧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勞勞)、長粉絲(寓意過日子細水長流)、黃黃的像金元寶狀的豆腐乾(寓意招財進寶)……

大年初一,禁忌特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滿)、不能掃地(即使爆竹紙、果殼紙屑灑遍地,也不能掃,說是把「財神」給掃掉了)、不能相罵、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為「和和氣氣」),見面須說賀年吉利話……

海南各地拜年的習俗不一樣,有的地方是初一二來拜年,初三四來無味,有的地方卻是初一不能上人家裡拜年。拜年的禮品,一般有柑桔或禮品中夾桔子葉,以表示「今年將大吉大利」的祝福。

初二是出嫁的女兒帶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如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則自備鞭炮,進門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女兒女婿給老丈人、丈母娘拜年是最隆重的拜年,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別是長輩)都得在家,接受拜賀。岳父岳母得准備豐盛的筵席宴之,下午女兒女婿走時,還得給用紅紙包的糖果、年糕等給女兒做「迎路」。

初三,海南的一些地方叫「炒考」,即將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干飯、吃的雞、鴨頭腳用油爆鍋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東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過去。
海口人說的「齋」,從廣義來說就是素食。

新年到,掛紅燈、貼對聯,海口的大街小巷真熱鬧!每年大年三十的傍晚,海口家家戶戶都在廚房裡忙著准備食物。一邊是准備年夜飯的雞鴨魚肉,香味彌漫四周,一邊是冬菇、黑豆芽、甜菜、水芹、黃豆腐乾等菜都冼干凈擺放開來,這是為初一齋菜煲准備的素菜。每逢農歷的大年初一,家家戶戶吃「齋」是流傳於海口民間的傳統習俗。

美味齋菜

在海口新華南路的老街老王家裡,每年農歷大年三十都是一派喜氣洋洋、熱熱鬧鬧的景象。老王的妻子王阿婆介紹說,每年在准備年夜飯的同時就會一起把大年初一「吃齋」的菜料洗凈裝盤放在食櫃里,吃完年夜飯後,晚輩們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全家人一邊喝茶一邊聊天,徹夜不眠,這叫守歲。主婦會把為吃齋准備好的食物炒熟盛在拜神的碟子里,新年鍾聲敲響後,全家人都開始忙活著把熱氣騰騰的齋菜擺到神桌上,還要擺上酒、茶、飯和香燭以及年果等物,家長便帶領大家開始拜神,祈求來年平安,後來改為祭拜祖先。現在,有些年輕人等中央電視台在大年三十晚上播出的春節聯歡晚會上敲響的大年初一的鍾聲後開始新年祈願,有些則吃完年夜飯後就跟朋友出去玩了。不管晚輩們有沒有守歲,家裡的長輩還是每年都會准備好大年初一早上吃的齋菜。海口人過年沒吃上一頓齋菜就象北方人沒吃上餃子不象過年一樣。

美麗的海口

海口齋菜煲是海南民間傳統菜,它的原型是道家、佛家烹飪的以菌類、瓜果蔬菜及豆製品為主的素食菜餚,又稱「寺院菜」。據說,中國民間素食風俗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就有了。佛教傳入中國,漢族僧侶「持齋吃素」,到後來,寺院素菜已能配成品位甚高的全素席。寺院素食烹飪發展起來,在人們飲食生活中別樹一幟,推動了民間的素食風俗。傳統的海南齋菜中配以黃花菜、腐竹、粉絲、豆角等蔬菜加以配料,鮮滑的粉絲入口滑嫩,腐竹香鬆柔軟,加上冬菇、豆角和甜菜的鮮味,煲一開鍋,可謂香飄四溢。

海口城市美景

海口齋菜煲的製作方法非常講究,先將腐竹、粉絲、黃花菜、冬菇、黑木耳等乾菜分別浸發漂洗干凈,在開水中過一下,濾干,再分別用熱油炒勻,入味煨熟待用;把黑豆芽、甜菜、水芹等分別洗凈切好,煸炒入半味;黃豆腐乾切成長條狀,熱油略炸成黃色,再加味料至入半味。接著凈鍋燒熱,油熱後將全部菜料放入,下清水,調入適量生抽、味精、麻油,慢火煮透。然後將煮好的齋菜分別按其原料的顏色間隔擺放入砂鍋中,用中火煮開即可上席了。這道菜色澤分明,菜質潤滑、爽脆,氣味香鮮,誘人食慾,經常食用還有益身心健康。

王阿婆說,齋菜的最大特點是不使用動物性原料,但不是所有的蔬菜都能選為齋菜原料,就連某些植物性原料,如大蒜、鹹菜等也在禁用之列。王阿婆說:

「齋菜里的每一種材料都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經驗,都是精心挑選、寓意深刻的。」

齋菜的原材料大都根據蔬菜名字的諧音,選用寓意吉祥的。如甜菜,寓意甜甜蜜蜜,生活美滿;水芹,寓意勤勞肯干,寄意在新的一年裡勤勞致富;青蒜,寓意能說會算,不會吃虧;慈菇兩字是海南方言「除舊」的諧音,有辭舊迎新之意;刺粉是粉絲的一種,寓意細水長流,會持家興業;金針即黃花菜,寓意有財,家底殷實;木耳也就是黑木耳,海南話叫貓耳,寓意聽長輩的話,孝順;甜竹是腐竹的一種,取「竹」字的意頭,寓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黃豆乾在齋菜中是切成條狀、染成金黃色的,寓意發財;花生是長生果,祝福家人健康長壽。

其實海南民間家庭中的吃法並不講究擺盤,只是吃的時候把所有的材料都加到砂鍋里攪拌煮開,越煮越香綿可口,油炸的點鹽花生米用小碟裝好隨齋菜煲端上,還可以配上剛蒸好或煎好的海南年糕,更是美味無窮。

老王的女兒有個朋友叫小馮今年春節沒有回北方老家,被邀請到老王家過年。初一早上吃的齋菜給她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她說,大年初一一早,屋子裡就彌漫著濃濃的菜香,她被請進正廳,四方的八仙桌上,早已擺上冒著熱氣的齋菜煲和各種各樣的素食。席間,小馮還按當地的習慣給王阿婆夾菜,嘴裡還說一些祝她老人家健康長壽的吉祥話。整頓齋飯,始終盪漾著溫馨幸福、吉祥和諧和喜氣洋洋的過年氣氛。

小馮還說,海口人的除夕飯,不像她們老家那樣包餃子就行了。按海口的過年習俗,除夕那頓飯搞得很豐富,有雞、鹽水鴨、馬鮫魚、海蝦、墨魚等高檔美食,大魚大肉後,大家都感到有些油膩感。第二天的大年初一吃齋,正合大家的意。她說:

「這些齋菜真是有意思,每一樣齋菜,都有著深深的寓意與濃濃的文化習俗。初一吃齋,不但調整了過年的飲食結構,而且對身體健康非常有利。我被海南的初一吃齋過年的飲食文化吸引住了。」

老王的女兒對初一吃齋的習慣也十分贊同。她說:

「海口初一吃齋是祖上留傳下來的春節習俗,初一是不吃葷的,必須得吃齋,意思來年不殺生,乾乾凈凈;初九吃『齋』,圖日子平安吉利。」

近年來,由於素菜具有的養生功效和獨特口味進入到飲食市場,大受消費者歡迎。香港及國內各大城市,都有專營齋(素)菜的食館,生意很旺。雖然海南目前暫時還沒有齋菜專營店,但「齋菜煲」已成為時興菜在海口多家中餐館推介。其配製方法以海口民間傳統製法為基礎,略作改進,所以稱之為「海南齋菜煲」,受到了各地食客的廣泛歡迎。

2、海南人對於飲食有怎麼樣的文化和習慣.

我是海口的。海南的飲食主要以清淡類為主。海南人大多都非常友善、純朴。至少我認識的朋友是這樣的。對於老一輩,要讓他們接受辣椒,可能比較困難。但是對於年輕一代,還可以。至於臘肉,海南也有。不過要因人而異,有的人喜歡吃,有的人不喜歡。你盡管向他們介紹你家鄉的特產吧,即使他們不喜歡,他們也會尊重你的。同時,他們也會熱情地邀請你品嘗海南的美食的。 我覺得我就是這樣兼包並蓄,只有是好的東西,我都願意接受。即使我不喜歡,我也會尊重他人的想法。當然還要保留自己的觀點。接著,介紹下海南的特產:土特產品
椰子食品:椰子糖果、椰絲、椰花、椰子糖角、椰子糕、椰子醬等。
民族工藝品:牛角雕、藤器、海南紅豆、木畫、木雕、根雕系列產品 
金飾品和珠寶:條紋珠、金剛珠、佛珠、星月珠、瓊珠、海水珍珠、天然水晶 
熱帶果脯及鮮果:咖啡、胡椒、牛肉乾、鹿製品、海產干品、特色茶、芭蕉、菠蘿、菠蘿蜜、橙子、番荔枝、番石榴、海南柚子、紅毛丹、黃皮、荔枝、青椰、糖棕、紅椰、榴槤、龍眼、芒果、人參果、木瓜、香蕉、馬來葡萄、楊桃、腰果、山竹、雞蛋果、檸檬、酸豆、蛋黃果、猴麵包、西番蓮、神秘果、橄欖、檳榔
傳統名菜
 「四大名菜」之首的文昌雞是一種優質育肥雞,因產於海南省文昌而得名。據傳,文昌雞最早出自當地潭牛鎮天賜村,此村盛長榕樹,樹籽富含營養,家雞啄食,體質極佳。文昌雞的特點是個體不大,重約1.5千克左右,毛色鮮艷,翅短腳矮,身圓股平,皮薄滑爽,肉質肥美。海南人吃文昌雞,傳統的吃法是白斬(也叫「白切」),最能體現文昌雞鮮美嫩滑的原質原味。同時配以雞油、雞湯精煮的米飯,俗稱「雞飯」。海南人稱「吃雞飯」即包含白斬雞在內。白斬文昌雞在海南不論筵席、便餐或家庭菜皆派用場。在香港、東南亞一帶備受推崇,名氣頗盛。
「四大名菜」之一的加積鴨,俗稱「番鴨」,是瓊籍華僑早年從國外引進的良種鴨,最早在瓊海市加積鎮養殖繁衍,而又以該鎮加祥街一戶丁姓居民飼養的番鴨最為出名。其養鴨方法特別講究:先是給小鴨餵食淡水小魚蝦或蚯蚓、蟑螂,約二個月後,小鴨羽毛初上時,再以小圈圈養,縮小其活動范圍,並用米飯、米磣摻和捏成小團塊填喂,20天後便長成肉鴨。其特點是,鴨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間夾一薄層脂肪,特別甘美。加積鴨的烹制方法有多種,但以「白斬」(又稱「白切」)最能體現原質原味,因此最為有名。
「四大名菜」之一的「和樂蟹」產於海南萬寧縣和樂鎮,以甲殼堅硬、 肉肥膏滿著稱,與文昌雞、與積鴨、東山羊並列為海南四大名產。「和樂蟹」的烹調法多種多樣,蒸、煮、炒、烤,均具特色,尤以「清蒸」為佳,既保持原味 之鮮,又兼原色形之美。
「四大名菜」之一的海南東山羊地方風味萊。用特產萬寧東山嶺的東山羊肉,配以各種香料、味料,經過滾、炸、紋、蒸、扣等多種烹調法精製而成。
另外「曲口海鮮」產於東寨港,「石山羊」產地海口市瓊山區羊山地區,「臨高乳豬」產地臨高,「海南粉」產地海口市靈山鎮,「抱羅粉」產地文昌抱羅鎮,「後安粉」產地萬寧後安鎮,「清補涼」等都是海南特色美食,到了海南不嘗此類實在可惜!

3、海南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冬至節-------以農歷廿四節氣中的\"冬至\"為節日。文昌、瓊海等東部地區,此日除在家祭祖外,
宗教信仰--------海南漢族居民有少數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在民間有一定影響,但佛教僧尼....
土地公誕辰--------農歷二月初二日,主要流行於海南島西部地區。當日以農村(坊)為單位祭祀...
軍坡節 --------海南東北部市縣民間最大規模的祭祀節日。祭祀神為南北朝時期南方女英雄洗太夫人。
梁沙婆節 -------瓊山市鄉村民眾紀念本地梁沙婆神的節日。時間為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二日
農事分工習俗 -------海南農村一般是男人干犁耙、砍山開荒、修渠、趕車等重活,女人干插秧
種樹習俗-------瓊海農村在種植椰子樹時,講時令,擇吉日,多遷定初一或十五之日種植,名日吉利。
插標記 -------儋州地區,農作物若被牛吃或被盜,主人以現後在田角用樹枝綁上幾片野菠蘿葉
飲食習俗 -------海南島四面環海,中部高山,海鮮、野味、禽畜和果品等十分豐富。
建新宅習俗----- 農村住宅一般是土木結構,正屋\"一\"字3間,中間為廳,左右為房。
生育習俗 -------新媳婦臨產前,娘家要備好嬰兒衣帽、鞋襪等,並請接生婆去看望女兒
壽慶習俗 -------海南島漢族地區老人普遍從61歲開始,每10年為大壽。
婚嫁習俗-------漢區婚姻習俗一般有提親、訂婚、行聘、結婚4個程序。
再婚習俗-------男方喪偶,歷來可以再婚。如青年喪偶,未有子女,再婚時不舉行儀式
童養媳-------經父母作主,送未到婚嫁年齡的女兒給富裕人家作童養媳,男家給女家錢物。
喪葬習俗-------病人彌留之際,兒女為其備棺備壽衣,臨終時為死者剃頭、洗浴、穿壽衣鞋等
舞龍舞獅-------海南漢族地區元宵節及盛大慶典都有舞龍舞獅活動。所舞的\"龍\"多由民間藝人製作。

4、海南的生活飲食習慣,外地人能接受嗎?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東北人喜歡吃小雞燉蘑菇,成都人喜歡吃火鍋,山東人喜歡煎餅卷大蔥,廣東人喜歡白斬雞,那麼到了海南呢?海南生活飲食習慣很難一下子就說清楚,因為他們的飲食對於我們這些外地人來說無法一下子接受,為什麼會這樣說呢?讓我們從他們的早餐開始說起吧。

內地人早餐喜歡吃各種包子,小籠包大蒸包,肉餡的素餡的什麼都有,一嚼一口肉順著嘴角流油,再配上一碗辣乎乎的豆腐腦,或者來兩根油條配一碗豆漿,或者來一碗把子肉,每天都不會重樣,簡直就是人間美味,新一天從早餐開始心情舒暢。在看看海南人的早餐吃什麼,粉,各種粉,海南人美好的一天是從粉開始的。走在海南的大街小巷看到最多的就是各種粉湯店,海南粉、陵水酸粉或是其他粉,幾乎所有海南人都會手捧一碗熱氣騰騰的粉做早餐,外地人來海南幾天就開始懷疑人生了。

吃過早飯再看看午飯,在海南人的餐桌上,有飯有菜,還要有蘸料,這里的蘸料跟我們當地吃的蘸料不太一樣,我們除了某些菜需要蘸料之外,基本用不到,而海南人只要吃飯桌子上必備蘸料,火鍋要用、海鮮需要、椰子雞也要用,一碗蘸料讓原汁原味的菜變得更加美味更有滋味,各種蘸料承載了海南人對各種美食的熱情。

海南人喜歡吃各種白切、白灼和白煮的東西,比如透著血絲的看似沒熟的白切雞、白切鴨,再比如白水煮的各種肉,這些食物看似沒有任何食慾,但是真正嘗過之後就會發現,貌似沒有煮熟的雞肉蘸著醬料竟然是如此的好吃,曾經看到有人在吃這些白切肉食之前臉上帶著各種嫌棄的表情,嘗過之後再沒有時間評論,因為雙手蘸料嘴裡塞得滿滿的好吃的要上天呀。

只有真正走進海南才會發現,海南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沒有我們想像的難以接受,海南人好客、戀家,無論是本地的原住民還是在此地讀過書的學子,或是曾經來海南旅遊的遊客,只要是接觸過海南的人心裡始終會牽掛著海南,熱愛海南,為海南而驕傲。

5、海南的習俗

1、換花節

每逢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海口市瓊山區府城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府城元宵換花節。

2、冼夫人文化節

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冼夫人文化節(原稱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

3、三月三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農歷「三月三」期間)均舉行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融旅遊、文化、民俗、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大型旅遊文化節慶活動。

4、南山長壽文化節

「南山長壽文化節」是三亞市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慶活動,每兩年在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期間舉辦,活動為期一周。

活動以「生態健康、國泰民安、長壽延生」為主題,生動地展示海南省長壽島形象,推動老年旅遊事業的發展,一貫地倡導「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養」的社會主張,繼續弘揚中華民族「敬老、尊老、孝母」的優良傳統,為提高老人生活品質,增進老人身心健康而努力。

5、海南島歡樂節

海南島歡樂節由海南省政府和國家旅遊局主辦的全省性旅遊節慶,每年11月舉行。作為新策劃的旅遊節慶活動,該節的特點是「旅遊搭台,唱旅遊戲」。歡樂節在全省旅遊市縣舉行,各地不同特色的活動,讓遊客可以有多樣的選擇。歡樂節強調歡樂性和參與性。

6、萬寧文燈節

在萬寧市,放文燈是盛行已久的民間娛樂習俗,在興隆景區,凡逢節日、慶典或大型活動,都有放孔明燈的習俗,來乞求保佑。在首屆中國青年歡樂節暨第五屆海南島歡樂節這個特別的節日里,萬寧興隆旅遊區變成了天上燈市,在興隆康樂文化廣場上,人們齊聚一起共放文燈,放飛心願。

萬寧文燈節是歡樂節的重頭戲之一。本屆文燈節活動突出「青春歡樂喜洋洋,萬寧文燈呈吉祥」的主題,把濃郁的海南文燈文化、黎苗族文化、萬州美食文化、溫泉文化與在興隆地區21個國家歸國華僑的異域文化、風情相互交融。

6、海南人的飲食特點和風俗習慣是什麼?

喝老爸茶 、粽子、椰子、酸粉,換花節,全國各地的人都有,喜歡菜品、菜品造型,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因人而異,不好說,一般海南人喜歡清淡、甜食。

7、海南人的飲食特點和風俗習慣是什麼?

海南最大的特點是喝老爸茶啊,不喜歡吃的東西主要是根據個人愛好,這就很難說的了,喜歡的菜就是文昌雞,加積鴨

8、海南人的飲食特點和風俗習慣是什麼?

中秋節有月餅,重陽節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其做法和用料各俱特色。海南的重陽糕做法也有多種形式,比如海口一帶製作出來的重陽糕類似三明治構造,上下兩層是米粉,中間一層是配料。

9、海南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海南的漢族人較多..
基本就和大陸沒什麼不同
有點像廣東人
民族風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屬於漢、黎、苗、回、藏、彝、壯、滿、侗、瑤、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鮮、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錫伯、門巴、納西、仫佬、哈薩克、鄂倫春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與苗族的生活習俗。
據歷史記載,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遠古時代,黎族同胞就在這塊土地上刀耕火種,民族風情質朴、敦厚,長久以來就以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絢麗的織錦工藝著稱於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區地勢較平的山麓或臨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錯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嚴嚴實實的椰子樹與檳椰樹間,樹的空隙間用竹籬笆圍成小塊菜地,各色蔬菜嬌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過房前,讓人有「走進山間別墅」的感覺。檳椰是黎胞走親訪友的貴重禮物,以數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特色活動
海南民俗節慶活動: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漢、黎、苗、回、彝、侗、瑤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習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們世代聚居在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區及西南部,現有人口130餘萬。黎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黎語支,文化特徵與我國南方的壯族和布依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黎族又分杞、孝、潤、賽和美孚五個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於山谷坡地或山間盆地之中,村寨周圍長有茂密的樹木或刺竹。黎族傳統住宅以茅舍為屋,稱為「船形茅草屋」,傳說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來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為傳統保留了下來。黎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慶佳節,黎族男女要相互對歌或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每年農歷「三月三」是黎族的傳統節日,黎族人民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紡織技術。元代女紡織家黃道婆就是從黎族人那裡學到了先進的棉紡技術。黎族人織的黎錦一般以黑、棕為基本色調,青、紅、白、藍、黃等色相間,花紋圖案有人物、動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子纏紅色或黑色頭巾,上衣開襟,布巾縛腰;婦女的服飾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們共同的服飾。
海南島有豐富的民間文化,衍生了許多獨特的民間節慶活動。
每逢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瓊山市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換花節。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農歷「三月三」期間)均舉行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融旅遊、文化、民俗、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大型旅遊文化節慶活動。
每年中秋為儋州民間歌節。歌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儋州山歌、調聲對歌比賽和「賞月」等項目。每年十一月下旬舉辦的「海南歡樂節」。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