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地風俗
1、合陽縣民風民俗作文
「56個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飲食,這就應了一句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而滿族,就是這56 朵花中艷麗的一朵,滿族的服飾特別有特色,下面,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
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綉有漂亮的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
旗袍是滿族婦女的傳統服飾。她們喜歡穿長及腳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點是立領 . 右大襟 . 緊腰身 . 下擺開衩。古旗袍有琵琶襟 . 如意襟 . 斜襟 . 滾邊或鑲邊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經改進,腰身寬松,袖口寬大,長度適中,便於行走。已成為中國婦女較通行的服裝。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高衩。四十年代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東方色彩,能充分顯示依態雍容文雅,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裝。稱譽世界。
婦女旗袍的裝飾性比男性旗袍更強。領子 . 前襟和袖口都綉花裝飾。鑲嵌幾道花紋或彩牙兒,俗稱「畫道兒」或「狗牙兒」。
滿族婦女的服裝十分漂亮,滿族男子的服裝也很不錯。
歷史上的滿族男子多穿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
馬褂是滿族男子騎馬時常穿一種褂子。馬褂分為大襟 . 對襟 . 琵琶襟等多種形式。馬褂後成為日常罩於袍子外面的服裝。高領對襟,四面開禊,長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將袍袖卷於褂袖上面,即所謂大、小袖。現在許多滿族人所穿的對襟小棉襖,就是從馬褂演變過來的。為了騎馬方便,在長袍的外邊套一種身長至臍,四面開禊的短褂,以御風寒。
滿族的男子夏季頭戴涼帽,冬季戴皮製馬虎帽。他們的衣服喜歡用青 . 藍 . 棕等色的棉 . 絲 . 綢 . 緞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青色腿帶,腳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製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發。
滿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一朵艷麗的奇葩。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們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認識。
2、合陽特產
合陽特產有:洽川烏鱧、合陽九眼蓮、羊肉餬餑、蕎面煎餅、水車頭豆腐、辣子豆腐、合陽踅面、黨式鐵鍋燉、十全席、合陽富硒小米、合陽蘋果、三池刀削麵、同家莊水鮮餄餎、拔絲紅薯、合陽面花、黑池羊肉糊餑等。
合陽特產
合陽富硒小米,色澤鮮黃透亮,顆粒圓潤飽滿,油味濃厚,口感香醇,優質優良,營養豐富,是天然、綠色食品。
合陽面花歷史悠久,是在鄉野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風俗禮饃,在民間叫做“花饃”或“花饅頭”,是中華“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九眼蓮,是合陽縣獨有的特產,栽培歷史悠久,早已出名。合陽的蓮藕有九個孔眼,環狀排列,故叫“九眼蓮”。
3、中國陝西的春節都有哪些習俗?
1、做麵食
推上碾子壓糕面,趕上毛驢磨豆腐,蒸黃饃饃,做黃酒,擀雜面,炸油糕,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備好。在這里還有這樣一種習俗,過年都要給孩子做個「棗牌牌」。
2、做「頂針」
在這里,還可以看到有的人家用紅線穿上做針線活用的「頂針」,掛在孩子的脖子上,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歲頂針」。每年增加一個,一直到十二歲為止。
3、扭秧歌
秧歌拜年是陝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在這里俗稱「沿門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謁廟、敬神,祈禱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後到各家各戶拜年。
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穀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3)合陽地風俗擴展資料:
春節的起源:
上古干支歷法的制定為節日產生提供了前決條件,原始信仰與祭祀文化是年節形成的重要因素。春節是由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於一年農事結束後在新一年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祈求豐年。
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跡;如嶺南部分地區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歲的習俗,新年期間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節儀活動,由此可見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的蛛絲馬跡。
原始意義上的歲首,是指干支歷法中表示季節變遷的廿四個特定節令之一的「立春」,立春反映著冬春季節的更替;當天象「斗柄指寅」時,陰陽轉化,陽和起蟄,品物皆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
節日的形成涵蓋了人文哲學與自然規律等方面內容。春節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與普及的過程。春節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內涵,也記錄著古代人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
4、合陽面花的由來
合陽的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麵食是村民的主食。
該縣村民普遍有精製細做面花的傳統風俗,在關中地區形成了自己的精細、色彩鮮艷諧調、象徵意義強等特色。面花藝術製作精巧,造型美觀,民俗內涵豐富,婚慶、做壽、滿月、祭祀等民間活動都有相應的面花。合陽縣面花久負盛名,被列為「秦藝六絕」之一。 合陽縣賀儉村婦女中的能人巧手特別多,在她們的手中白面可捏製成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等上百個品種,被當地人譽為「面花村」。因而在1998年陝西省面花製作大賽中取得了一等獎。
5、陝西渭南富平一帶的一些風俗習慣?
風俗
生日
家中成員生日,全家吃面條,稱「長壽面」。今更重視兒童生日,添衣物,送玩具,備辦生日蛋糕、生日燭。小朋友亦攜禮品來慶賀,主家則以蛋糕糖果分送幼兒園小夥伴。
做壽
老人做壽,外甥與女婿都要送厚禮,其中必有長壽面、壽桃、壽糕、紅燭。昔時富貴人家,壽桃高達一米多,上插米塑戲曲人物,配以壽屏、壽嶂。壽堂上,禮品列陳,紅燭高燒,敬過祖宗神祗,晚輩按輩份跪拜祝壽,送上壽面,壽翁壽婆分「壽錢」。而後親友前來祝壽。
送五福
永嘉楠溪江兩岸有送五福祝壽之俗。「五福」即在布上綉上五隻蝙蝠,以蝠諧福,稱為「五福拜壽」、五幅系指長壽、富有、康寧、積德、善終。
吃五豆
吃五豆是西安關中地區的民間習俗。臘月初五,將大豆、小豆、綠豆、紅豆、黑豆(缺少的可用其他豆子或別物代替)等 5 種豆子放入鍋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須要吃後有餘。以此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吉慶有餘。吃五豆在冬至過後,此時晝漸長、夜漸短。因此吃五豆還帶有節令性變化的含義。吃五豆的風俗至今在農村尚流行。
做百日
做百日是西安關中地區習俗,分為新生兒百日和亡人百日。新生兒百日是為時滿百天的嬰兒舉行慶賀祝福的禮儀,也叫慶百日。亡人百日是在逝者死亡滿百天時舉行的悼念儀式。在此之前,蒙喪之家有七七四十九天的衰悼時間,每七日祭弔一次。屆時兒女都要在死者墳前和家裡的神位、靈屋前進行燒香、焚紙、拾魂等儀式。百日這天,死者的主要親友和鄰里都要前來參加祭祀活動,並將放在神位前的靈屋拿到墳前燒化。蒙喪家這天要宴請賓客,以示謝忱。做百日之後,死者家屬即轉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6、合陽民風民俗作文300字
我的家在陝西省的一個抄小村莊,那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
那裡的春天有數不清的樹林都發芽了,果樹開花了,麥苗長的一尺高,綠油油的一望無邊,金黃的油菜花像黃毯子一樣鋪在地上,雪白的塑料大棚連成一片,像天上的白雲,人們在棚里種菜,臉上露出了笑容,小河的水嘩嘩地流著,小魚和小蝦在河裡做游戲。
夏天,河被太陽照的暖烘烘的。暑假裡我們到河裡去游泳,好多小朋友圍在一起打水仗,我們愛吃的西瓜成熟了,麥子也成熟了,滿地都是金色,空氣里都飄著麥香味,人們笑的合不攏嘴。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果子都熟了,蘋果的臉笑紅了,石榴笑的咧開了嘴,黃黃的苞谷向人們招手,好像在說:「快把我們帶回家吧!」人們收完苞谷又緊張地播種麥子,播種機在來回播種,秋天真是一個忙碌的季節。
冬天,天氣漸漸冷起來了,潔白的雪花慢慢地從天上飄了下來,給大地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被,人們穿上棉衣去逛街一個大電視,我們小朋友寫完作業出家門去打雪仗、堆雪人,冬天是小朋友快樂的季節。
7、合陽面花的介紹
面花在合陽又叫「花饃」、「花饅頭」,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一種風俗禮饃,也是藝術性極高的漢族傳統藝術品。它既有可看的觀賞性,又有可吃的實用性,久負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