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走進湯陰風俗

走進湯陰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30 07:20:26

1、河南鄭州 風俗 習慣

1、鄭州人愛說『中』

鄭州人情有獨『中』,又於何時流行說『中』,非獨外人,既便河南人也難以說清。全國方言何其多,能夠一字詮釋一地歷史變遷、一字代表一地方言文化的,唯有河南話里的『中』,全世界也難找出第二個這樣的字來。今天,『中』已成為河南人的口頭語,但少有人知道,『中』字曾經負載的厚重歷史、文化積淀、以及驕傲和失落。」

2、「青龍節」

農歷二月二,民間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俗稱「青龍節」。這天,鄭州的農民要休息一天,不許挑水、動土,婦女不做針線活,怕動刀剪傷了龍體。太陽未出來前,農民用草木灰撒成圓形糧囤,中間放上小麥、大豆、花生、芝麻等,口中念誦「大囤滿、小囤流」,祈求當年豐收增產,還用雙手拿瓦片,邊碰撞邊念叨:「拼拼瓦、拼拼瓦,蠍子蚰蜒都沒爪」,祈求神靈保佑,使蠍子、蚰蜒、蜈蚣等毒蟲不來侵襲。中午飯都是吃撈面條,稱為龍須面,祈求撈住富貴和健康。

3、鄭州方言

鄭州方言屬於中原官話鄭開片,是居住在市區的大多數人中通行的地方話。鄭州市區方言內部略有差異,大致可分為新老兩派。老派分尖團,口語中兒化音、u化音較多,新派不分尖團,兒化音向北京音靠攏,u化音明顯減少。老派主要分布在管城區,即原城關所在地,新派主要分布在金水、中原、二七等區。

4、鄭州人的主食以麵食為主,麵食中又以白面(即小麥面)食品為主。

粗糧面只作為營養搭配和調劑口味,需求量較小。常見的面做食品有饃(饅頭)、菜饃(又叫菜蟒或菜龍)、油卷、包子、烙饃、油餅、菜盒、燒餅、油條、炸菜角等等。鄭州人特別喜歡吃面條,面條的種類很多,有湯面條、撈面條、炸醬面條、鹵面條、炒麵條、牛羊肉燴面條等等。鄭州人的副食即佐餐菜餚主要有五大類:肉菜類、青菜類、食用菌類和豆製品及蛋類。

5、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新鄭市舉行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來祭拜黃帝。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竹書紀年》和漢代的《史記》等歷史典籍中有三月三登新鄭具茨山(俗稱「始祖山」)朝拜黃帝的記載。2008年6月7日,新鄭黃帝拜祖祭典被中國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1

餃子,是中國傳統的特色食品。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逢年過節吃餃子,出門送行吃餃子,冬至節氣吃餃子……由此可見,餃子乃吉祥美食。除夕之夜,我和媽媽一起打算包餃子,突然對餃子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愛好。

於是,我上網查閱了一些有關餃子的資料。原來,餃子原名叫「嬌耳」,是我國的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相傳東漢末年,張仲景辭官,冬至這天返鄉,看見南陽流行傷寒,老百姓飢寒交迫,兩只耳朵凍傷,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葯材,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後人仿製,稱之為「餃耳」或「餃子」。原來,餃子有如此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呢!

接下來,我開始和媽媽包餃子。首先和面,媽媽用冷水攪面,揉成大面團,蓋上濕紗布醒面。接著做餡,媽媽讓我摘韭菜,她去拿橄欖油醬油雞精香油蔥姜食鹽等調制肉餡。我把韭菜洗干凈,媽媽把它切成碎末。再把炒熟的蝦仁兒,煎好的雞蛋剁碎,連同韭菜末一起倒進肉餡攪拌,香味立即撲鼻而來。面醒好了,媽媽使勁兒地把面揉好,揉搓成長條,再揪成一個個小面劑子,用小擀麵杖擀成中間略厚周邊較薄的餃子皮。我學著包餃子,左手拿起一個餃子皮,把餡放在皮中央,再把皮對折,然後用右手沿著皮邊捏嚴實,捏成月牙形,一個餃子包成了,不過不太好看。媽媽指導我,最後一下,把皮邊往中間捏一下。我試驗了幾個,果然好看多了。媽媽還悄悄地糖塊兒花生硬幣洗干凈包進餡里。說是吃到糖塊兒,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健康長壽;吃到錢幣,財源不斷。

開始煮餃子了。媽媽先將冷水燒開,再把餃子放進鍋里,用湯勺順著鍋沿順時針劃圓弧,等餃子浮上水面時,添少許冷水,重復三次餃子熟了。吃著美味的餃子,回味著餃子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內涵,我好有幸福感。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2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最喜歡的就是家鄉的端午節。

這個端午節,來頭可不小呢。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楚國的國都已經被攻破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要與楚國同生死,共存亡,便投入汩羅江自盡了,岸上的人們見了,趕緊去搶救,可是滔滔江水裡,哪裡還有屈原的影子啊。人們為了不讓屈原餓著,就往江里投飯團,但是飯團一投下去,就散開了,魚蝦一下就搶光了。後來,人們就想出辦法,把米飯放進竹筒里,再投進江里,這樣魚蝦就吃不了了。為了紀念愛國詩人,人們把屈原投江的這一天定為端午節,竹筒飯也演變成現在用粽葉包成的粽子。

端午節第一個習俗就是吃粽子。粽子不但有鹹的、甜的,也有各種形狀,長條形、棱錐形。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要煮上幾個小時,鍋里開始發出陣陣清香,我們這些小孩就圍在鍋邊等著了。煮熟後,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來吃,還沒撕開粽葉,我們就想咬上一口,這時總會給燙到嘴巴,但大家還是一邊吹氣一邊吃。

第二個習俗就是劃龍舟。每年到這一天,人們總早早的吃完飯,就圍到九州江岸邊。橋上真是人山人海呀!隨著一聲令下,各隊人員奮力劃起來。龍頭最關鍵,他控制著整個局面。吶喊聲,歡呼聲,響成一片,隊員們聽著指揮齊心協力地劃著。劃龍舟講究的是團結,不在乎輸贏,它使人們的心更近了。

都說五月是「毒月」,這一天自然就少不了艾草。家家戶戶門口都插著艾草,還用艾草、柚子葉熬水洗澡。據說這樣就可以辟邪,保佑平安健康。當然也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用艾草和柚子葉熬水洗澡本來就可以去除濕毒。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它的熱鬧,它所帶來的歡樂,讓我回味不已。我彷彿聽見劃龍舟時人們那爽朗的笑聲,聞到了艾葉草的清香,看到了粽葉裡面那團胖乎乎的糯米團。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3

你們了解博白的過年風俗是怎麼樣的嗎?一定不是很了解吧~~那好我現在來告訴你吧?

在三十之前,每家每戶都要購年貨,買新衣服,大人小孩都要買新衣服,因為要穿起些的衣服迎接新年的到來,也就代表新的一年有新變化,小孩長大了一歲。買爆竹,是准備除夕晚上放的咯,表示喜氣洋洋,也是迎接新年的一種方式。

准備好各種吃的,喝的,用的之後,房子也不能不準備了。那就是來一次家庭大掃除,這樣我們就把舊的不好都掃出去,把「新」迎接進來了!

除夕到了,這是最熱鬧的一天,家家殺雞,首先要祭拜祖先,讓祖先先吃飽,這也是守孝的一種傳統。祭拜完祖先,我們就全家人圍著一桌好菜,開始吃年夜飯了。這個時候,不管是多遠、多忙的人都要回到家裡和家人團聚!到了晚上,大家都穿起了新衣服,家家燈火通宵。一過晚上12點,家家都開始比賽放鞭炮,一般不準間斷,代表「連連發」。

到了大年初一,初一和除夕有很大的不同,鋪戶都上著板子,一打開就看到昨晚的爆竹紙皮,看哪家的爆竹紙皮厚,就說明哪家旺。

大人小孩早上到親戚家拜訪,女人在家裡等待各個來拜訪的親戚朋友。來拜訪都要帶上新年禮,其中必須有「大蒜」和「面條,「大蒜」代表新的一年有新的「打算」,「面條」則代表「有頭有面」。

元宵節,家家去看別人表演節目,大街上都是火紅的燈,有說,有唱,演雜技,什麼的,非常熱鬧。

小孩們買各種花炮燃放,跑到大街上玩。多麼快樂。

這就是我的家鄉博白過年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4

我的老家是浙江的臨海,有許多與別的地方不同的習俗:過新年、元宵節、中秋節。

快過年了,人們紛紛從全國各地趕回家鄉過大年。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了紅紅的春聯。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爺爺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家家戶戶就開始放煙花爆竹,一走出門,便聽見了震耳欲聾、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從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傳來。這聲音把我嚇了一大跳:嚇得我趕緊用手捂住耳朵!這聲音大得,連說話聲都被淹沒了,不得不讓人大聲地喊。之後,我看著滿天迷人的煙火,每個煙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真叫人看的眼花繚亂,簡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煙花節」。

在我們浙江臨海春節一般都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還未亮,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天剛蒙蒙亮,只見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插燭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還有許多禁忌:不準掃地吧,不準將水倒出去,不準動刀······

還有,我們那兒過元宵節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過。元宵節那天你猜我們吃什麼?湯圓No!No!No!不是湯圓,在我們哪兒吃的是「羹」,它是將一大堆原料攪拌成的,都是薏米漿為主,再放芥菜葉、豬肉末、豆腐乾······攪合在一起,攪好了之後,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後調味出鍋,因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鍋,這夠全家老少吃好幾頓呢!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風」。各地的風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節日,各有各的過法。因為有了這樣的不同,節日才會變得非常有趣。你家鄉的風俗,又是怎樣的`呢?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裡,我的家鄉一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准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里買年貨,要准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號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後,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牆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孩童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麼的,只有孩童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孩童子都應接不暇,嘴裡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後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孩童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捨得新年過去。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6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到爺爺家玩耍。一進門,我就看見了一個個掛在桌角的粽子。看著爺爺細心的包粽子,我不由自主的問爺爺:「爺爺,我能包粽子嗎?」爺爺笑哈哈的說:「當然可以啊!」

我洗完手,激動地跑到爺爺身旁,模仿著爺爺的樣子,拿起兩張用水泡過的粽葉,圍著手指轉了幾圈,粽葉就變成了一個像三角形圓筒的形狀,爺爺又用勺子放了一些糯米,再用手按一下,我也照著爺爺的方法做。可是我怎麼也裝不滿糯米,我急忙問爺爺:「爺爺,你怎麼輕輕鬆鬆的就裝滿了呢?我為什麼不行?」我疑惑不解的看著爺爺。爺爺告訴我:「傻孫女,你的粽葉下有一個洞,你一裝米,它往外漏,當然裝不滿。」我往下一看,讓我大吃一驚,真的有一個洞!爺爺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粽葉包緊一點,再裝一勺米進去,然後把多餘粽葉蓋過來,這樣粽子兩邊就有兩個三角形的尖角,把兩個尖角向下面一按,最後用線把蓋過來的尖角和粽葉系好。這樣就完成了一個粽子。我按爺爺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幾個粽子,雖然包的粽子奇形怪狀,但我卻如獲至寶,心裡高興極了,因為我學會了包美味的粽子。

包完粽子,爺爺把粽子放入鍋里煮,我耐心地等待著,很快粽子熟了,我急切的查看我包的那幾個粽子,發現已經煮爆開了,但是我依然開心地把它們撈出來。粽香撲鼻而來,讓人口水直流。這天我吃了好多個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家鄉眾多風俗中的一種,我的家鄉還有好多好多別的風俗,比如中秋節吃糍粑,大年初一吃湯圓,清明節上墳祭拜老祖宗等等。我熱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7

廣寧是一個富有特色的地方,有蜿蜒曲折的小河,有宛如屏障的竹林,有連綿不斷的群山,在靈山秀水孕育下的人民,經過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

鞭炮「噼嚦啪啦」地響個不停,男女老少都換上了新裝,到處充滿喜氣洋洋的氣氛。你沒猜錯,此時正值過年。舞獅是這個時候必不可少的節目。隨著氣勢宏偉的鼓聲響起,威風凜凜的醒獅舞動著它那靈巧的四肢,出奇大的頭鑲嵌著機靈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特別有神!舞獅是過年的家鄉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端午節到了,從家家戶戶飄來一陣陣糯米的香味兒。人們正忙著包粽子吃!裊裊輕煙從煙囪里飄出來,人們開始蒸粽子了。一小時過去了,人們端出熱氣騰騰的粽子,開始品嘗美味的勞動成果。剝開粽皮,露出細膩的糯米,裡面塞滿了豐富的餡:肉、黃豆、花生等等。咬一口,松軟可口,回味無窮。

深幽的天空中掛著一輪皎潔的圓月,就意味著中秋佳節到了。在中秋節前後幾天,人們購買月餅,互贈月餅,增長了彼此之間的情誼。農歷八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晚上。貢台上擺滿了各種美食:月餅、栗子、炒螺和各種水果。賞月時刻到了,在貢台上插上三支香,就可以享受美味佳餚了。細膩的月餅、可口的栗子、香脆的炒螺、酸甜的柚子、甘美的葡萄……叫你吃得飽飽的。街頭巷尾里,一些小孩子正提著燈籠歡快地鬧著,好不快活。一些家長給孩子們講關於月亮的故事,望著又圓又亮的月亮,在上面的吳剛放下斧頭,向大家揮手;嫦娥摟著雪白的玉兔,在廣寒宮前翩翩起舞。

舞獅、粽子、明月都充滿著濃郁的廣寧氣息。我愛廣寧,更鍾情家鄉的文化風俗。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8

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的家鄉,不管是柔情似水的江南,還是粗獷豪邁的東北,不同地方都有不同民俗民風,傣族有潑水節,彝族白族有火把節。而我的家鄉是一座美麗的小縣城,它就是具有「千年古縣」和「三聖之鄉」之稱的――湯陰縣。

可能大家並沒有聽說過這座小縣城,沒關系,下面就請大家尾隨我去感受一下我們家鄉的鄉風鄉俗吧!

說起廟會大家都並不生疏,相信每個地方都有新年廟會,而我們家鄉每年都會為了紀念岳飛在岳廟街,舉辦熱鬧非凡的廟會。在這一天整條街上都會熱鬧非凡,這么熱鬧當然不會少了民俗節目,跑帷子舞獅子踩高蹺扭秧歌背閣抬閣小車旱船等各種民俗表演活動讓你眼花繚亂。來自四面八方的群眾也會攜親伴友走上街頭品美食,欣賞節目,在充滿快樂的節日氛圍中感受民俗文化獨特的魅力。

最具特色的民俗表演當屬湯陰「帷子舞」。它是活躍在豫北地區的一種古老的舞蹈表演,又稱經緯舞,家裡人都叫它「跑帷子」。聽家裡老人講,跑帷子是春秋戰國時代將士為紀念齊桓公的愛妃長衛女而舉辦的祭祀活動,這一王室祭祀活動不斷發展而演變為摹仿排兵布陣的娛樂活動,而後又被發展為寬泛的鄉民求神拜廟,歡慶節日的娛樂性活動。

跑帷子活動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表演者會手持一根兩米多長的木桿,頂端紮上帷帽,四面掛上五彩繽紛的綵帶及銅鈴,100名舞者隨著鼓聲不斷變換出百餘種陣勢,氣勢磅礴。舞蹈表演時,帷子手踏著鼓點屈膝微蹲做小步跑,有節奏的來回奔跑,每跑一步,帷子上的綵帶河銅鈴就會顫動一下,發出叮鈴叮鈴的響聲。舞前「龍頭」開道,舞後「鳳尾」告終,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龍鳳呈祥」不謀而合。20xx年以來,湯陰縣加大了對帷子舞的保護力度,並且於20xx年2月「帷子舞」被河南省政府批准成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便是我家鄉具有特色的民俗節目,只是聽我講大家肯定無法感受到它的魅力,假如有時間,期望大家能夠走進我的家鄉,去感受它獨特的魅力!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9

說起咱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就拿過春節的風俗來向大家介紹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這一天為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一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這也是節目的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到愉快,在新的一年裡為人們帶來吉祥。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當然就是吃餃子了!為驅邪惡,圖吉利,餃子必須要煮得多還得有餘,飯後還要在鍋里放上幾個饅頭,這些都意在年年有餘。要是餃子煮破了,不可以說「破了」要說「掙了",就是賺了的意思。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裡家裡人丁興旺。吃餃子時還有許多樂趣呢!新年裡吃的餃子里包有棗子、栗子、錢、花生米等物質。吃餃子時吃到的第一個餃子里包有什麼象徵物質,新的一年裡就會像物質象徵的那樣。如果吃到紅棗,新的一年裡就會紅紅火火勤勞致富;吃到栗子,就意味著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做事有干勁;吃到花生米,就意味著長命百歲,行大運;吃到錢,那就意味著發大財,日子紅紅火火……不管誰知道哪一種,大家都會衷心的祝賀。如果是小孩吃到錢,那就代表學業有成,大家都要祝賀他(她)。

春節時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問好,晚輩向長輩問好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簡訊、打電話拜年,給別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春節風俗。你們的家鄉也一定也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吧?那就把你們家鄉的風俗也結介紹給大家聽聽吧。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10

說到冬至,你了解嗎?你又知道有關冬至的多少事呢?

冬至這一天在12月22日左右,是最早制定的一個節氣。冬至過後,白天會越來越短,而晚上會越來越長,所以在這一天大家都會早早睡覺,迎接寒冷的日子。過了冬至,白天會越來越長大,大地也會越來越越暖。冬至也是個吉祥的日子,是一個有福氣的日子,應該祝賀。在古時候的這一天,朝廷不上早朝,軍隊不打仗,商店也關門了,親朋好友互相拜訪,簡直比過年還熱鬧。在唐朝和宋朝的時候,冬至要祭祖先,皇帝舉行祭天大典,為什麼呢?因為皇帝是天子,他覺得這個皇帝職位是天賞賜給他的,所以要穿上最隆重的衣服去祭拜。那麼祭拜的地方,在哪兒呢?現在的北京天壇,是明朝和清朝皇帝祭天的地方。

這一天,老百姓們要祭拜祖先,懷念過去的美好時光,晚輩還要給長輩送棉襪,送棉鞋,富裕人家會給長輩棉袍子棉衣。這一天還要吃餛飩,傳說以前有個醫生叫張仲景,看到百姓耳朵凍爛了,心疼百姓,就想了一個辦法,把切碎的羊肉煮熟,放入辣椒面和發熱的調料,包上麵皮,讓百姓吃,也就是俗話說的「凍耳朵」。有一首我們耳熟能詳的歌叫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河望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九十天之後天氣回暖,春天就到來了!冬至還有三候,分別是一候蚯蚓結,蚯蚓在這一天凍僵成了一團,像繩子。二候麋鹿解,什麼意思呢?就是麋鹿的角向後長,冬至的時候開始回暖了,麋鹿感覺有些暖和了,就開始解角。三候水泉動,泉水開始溫熱流動,地下的水開始冒熱氣了。我們家在冬至這一天會吃餃子,在餃子里加入切碎的羊肉,蔥、生薑等調料,吃了暖暖的。吃飯前還要祭拜祖先呢。

冬至是個特殊的節氣!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1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裡,我的家鄉——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准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里買年貨,要准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後,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牆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小孩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麼的,只有小孩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來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小孩子都應接不暇,嘴裡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後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小孩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捨得新年過去。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1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

農歷二月二這一天是龍抬頭節,又稱青龍節,也是我們河唇紅湖的年例。據說「龍抬頭」這一習俗,是與天文星象緊密結合的。在二月二這一天,像龍角的兩顆星星,會從東方的地平線升起,就像龍抬頭一般。因此,人們認為二月二是神龍升天的好日子。它標志著陽氣生發,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也是由此開始。

由於地域不同,各地的龍抬頭風俗也各有差異。在二月二這一天,我們紅湖各家各戶都擺出一桌供品在大街的中心地帶,八位年輕的小夥子就抬著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神像的轎子,一家一家地巡遊,我們當地人把民俗活動叫做「游神」。游神隊伍中有一個土地公公的化身俗稱「生童」,只見他頭綁紅帶子,嘴插著銅「箭」,腰裡綁個布袋,袋裡裝著生米,他時不時地從米袋拿出米拋向圍觀的人們,以表示土地公公會保護紅湖的子子孫孫平平安安,興旺發達。人們則會向土地公公祈求保佑全家能過上風調雨順、闔家安康的日子。游神過程中,鞭炮聲、鑼鼓聲震耳欲聾,人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游神隊伍游完街後,大家會匯集到街中心看放煙花。此時所放的煙花可是與眾不同,內有玄機,每座煙花裡面都會藏著一隻小豬籠,我們把它叫做「豬籠子」。煙花在天空綻放,形狀都是圓形的,但顏色卻不一樣,五彩繽紛,美極了!煙花放到最後,「砰」的一聲巨響,豬籠子從煙花筒里飛了出去,孩子們在這時候就會蜂擁上去爭奪豬籠子。誰要是搶到了豬籠子,就預示著今年闔家安康,還會發大財呢!到了明年的今天,搶到豬籠子的人則要買豬籠子來還願,以感謝土地公公保佑全家大小平安、吉祥!

這就是我們家鄉紅湖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13

說起習俗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過年的習俗了,在過年期間,我們會做很多好吃的零食和食物,而且基本上每一樣都是需要自己親手做的。所以在春節的時候我們都飛車的忙碌。幾乎從小年開始就要洗刷家裡的東西,而且要准備食材,尤其是過年送禮的一些食品,比如說蘿卜糕和煎堆,是需要提前准備好的。

雖然店鋪里有的是糕點可以買,不過人們似乎更喜歡自己做。我最喜歡和外婆一起做蘿卜糕。每次,我都會幫著外婆把蘿卜磨成絲,看著外婆准備好臘肉、蝦米,還有粘米粉,我的味蕾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了。外婆熟練地把磨成絲的蘿卜炒香,放調味料,然後用粘米粉和起來。最後把切成一粒粒的臘肉和蝦米放進去,就可以開始蒸了。一會兒,整個房子都會被蘿卜糕的香味溢滿,我也迫不及待准備大飽口福了。媽媽說,春節吃蘿卜糕寓意著快高長大,平安富貴。這天晚上,如果你回了鄉下,走出門,就會聽到一陣陣炸蛋散的聲音。這聲音夾帶著各家各戶團圓的味道和喜慶從四面八方趕到你身旁,向你訴說那團圓的幸福。蛋散在鍋里起起伏伏,從白色慢慢變成漂亮的金黃色,這寓意著家肥屋潤的燦爛顏色,在北風呼號的寒冬溫暖著人們的心。

當然每個地方都有自己一些獨特的食物,我們這邊還有很多很多的過年小吃,不過都是需要自己動手做的。過年是一個一家人團員的日子,自己動手做東西不僅能夠增加團聚的氛圍,還能夠彼此之間交流一年的感情,或許這些習俗就是為了能夠增加彼此之間的友誼吧。不過自從我們去市裡面住以後就沒有了這種習俗,只有每年回老家的時候還會動手做東西,或許這也是為什麼稱之為習俗的原因吧。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14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濰坊地區的過年往往是從臘八開始,簡稱臘八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喝臘八粥,我還知道它有一個傳說呢

朱元璋當年還未成為皇帝之時,曾經落魄至極,被元軍囚禁大牢之中。在牢中飢腸轆轆的他從老鼠洞中扒出許多糧豆,他便將其放在一起熬了一鍋豆糧粥,而這天正是臘月初八。再後來朱元璋榮登大寶成為大明皇帝還對此事念念不忘,遍將每年的臘月初八定為臘八節,並在這一天煮粥紀念。

又是一年臘八節,臘八節不同春節那麼熱鬧,但是在我們這有個風俗,就是過臘八節要喝臘八粥。每年臘八節的前一天,媽媽就會准備好各種豆類,堅果,還有紅棗、桂圓、糯米。聽媽媽說,熬臘八粥的傳統做法,需要提前浸泡豆子,將各種豆類備料浸泡到位,那時才能熬制。

於是今年我幫媽媽一起熬制臘八粥,首先把各種備料按比例擱在一起,然後開始淘米,洗紅棗,我被媽媽不時的傳喚著,一邊遞盆子,一邊端水,忙的不亦樂乎。弄好了這些,然後將所有備料下到高壓鍋里,添好水,打開煤氣閥門,開始烹飪了。十五分鍾後,媽媽關掉煤氣,將高壓鍋里燜爛的豆粥倒在普通鍋里,加了一些冰糖,在進行慢火煮。媽媽說這個過程最講究火候,慢火才能煮出好粥。果然,一會粥香從鍋里溢出來。

大約半個小時後,粥熬好了,我給每人盛了一碗,我迫不及待地在碗里的四周劃了幾下。舀一勺放進嘴裡,粥熬得爛爛的,不用嚼,很快融化了,嘴裡還留有餘香。全家人圍在桌子旁品著臘八粥。或許是有自己的參與,我喝著今年的臘八粥格外的香甜。

後來還聽奶奶奶說,熬制臘八粥要用十八種豆類乾果,這象徵著天上的十八羅漢,保佑我們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這就是我的家鄉風俗---臘八節。

3、傳統廟會

漢族傳統廟會是由古代的宗廟社郊制度演化而來的。曾活躍於中國的廣大地區,是真正活著的民俗,很多學者將其稱為「中國人自己的狂歡節」。
提起中國古代的廟會,人們會聯想到「廟」,認為廟就是道觀寺廟。顧名思義,廟會就是在寺廟附近聚會,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活動。
廟會亦稱「廟市」。是漢族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也是我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故名。流行於全國廣大地區。古代,「日中為市」,進行集市貿易。至南北朝時,統治者信仰佛教,大造寺廟,菩薩誕辰、佛像開光之類盛會乃應運而生,商販為供應遊人信徒,百貨雲集,遂成廟市。北宋時開封大相國寺廟會極有名,女詞人李清照曾與其夫趙明誠相偕至廟會。北京在明代以城西(西單西)都城隍廟規模最大,不僅吃穿用商品無所不有,且有珍奇異寶,連外國客商也來買賣。清代為廣安門內的報國寺廟會所取代。雍正時,東西牌樓附近的隆福寺,西四牌樓附近的護國寺,又形成兩處廟會。其他廟會也多,所經營各具特點,有的定期每月數次開市,有的每年僅一二次,時間長短與規模大小,各不相同,有純粹進行商業活動者。市上有坐商、行商及流動小販,設攤位者須向寺廟交納租金,白天開市,不做夜市生意。與買賣相應的,則有文化娛樂表演。古代有俗講、變文、說話等,近代有單弦、相聲、琴書、大鼓、快板書、魔術、雜技等,不少文學,曲藝的形成,皆與廟會有關。其活動直至四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後,往往作為傳統的民俗文化活動,重新開放。唐韓愈《華山女》詩:「街東街西講佛經,撞鍾吹螺鬧宮延。廣張罪惡恣誘脅,聽眾狎恰排浮萍。」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長安戲場多集於慈恩(寺),小者在青龍,其次在薦福、永壽。」宋李清照《金石錄後序》:「余建中辛已,始歸趙氏......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至於都門廟市,朔望則東岳廟、北葯王廟,逢三則宣武門外之都土地廟,逢四則六外之花市,七、八則西城之大隆善護國寺,九、十由東城之大隆福寺,俱陳設甚多。人生日用所需,以及金珠寶石、布匹綢緞、皮張冠帶、估衣古董,精粗畢備。」徐重蕃《成都青羊宮花會竹枝詞》:「競賣商場幾百家,五光十色斗繁華。勝名不愧稱『花會』,會把眼睛都看花。」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年版《辭海》這樣解釋:「廟會亦稱『廟市』。中國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經存在。在寺廟節日或規定日期舉行。一般設在寺廟內或其附近,故稱『廟會』。《北平風俗類征·市肆》引《妙香室叢話》:『京師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貨雲集,謂之廟會。』這一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市集形式,解放後在有些地區仍被利用,對交流城鄉物資,滿足人民需要,有一定的作用。」
早期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廟會就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這時的廟會又得名為"廟市",成為中國市集的一種重要形式。隨著人們的需要,又在廟會上增加娛樂性活動。於是過年逛廟會成了人們不可缺少的過年內容。但各地區廟會的具體內容稍有不同,各具特色。
魏晉南北朝時,佛道二教興起,商品交換日益頻繁,寺廟為商業活動提供了商機,廟會就此開始了。廟會由祭祀活動而產生,因娛樂大眾而發展,為商品交換而興盛。
如今逛廟會重又成為百姓春節期間一項必不可少的民俗,許多地方的廟會,區別於過去在寺廟進行的傳統,改為在公園和廣場等開闊的地方舉行,主要是進行文化、貿易和娛樂活動,宗教活動已經很少了
[編輯本段]廟會起源
廟會上的傳統婚禮廟會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形式,反映民眾心理和習慣。它的淵源,可以一直上溯到古老的社祭。
周代,王為群姓立社,稱為太社,自為立社,稱為王社。諸侯為百姓立社,稱為國社,自為立社,稱為侯社。百姓二十五家為里,里各立社,稱為民社或里社。而社神是土地神,為民社的精神支柱,民眾向社神祈求風調雨順,就要進行社祭。
社祭時要有舞樂。《周禮·春官》:「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若樂八變,則地示(同祗,土地神)皆出,可得而禮矣;若樂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矣。」可見,自古以來,祭神時總少不了舞蹈、音樂。這對後世廟會上祭神、娛神以至娛人的活動無疑是有深刻的影響。所以社祭是中國廟會產生的主源。
其次,因廟會的聚眾作用,故廟會又稱「廟市」。傳說黃帝時代「日中為市」。《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記載:「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有人推測春秋時期已有「廟市」,至少在南北朝時期,寺廟與市場已經發生聯系。雖然這時的寺廟與市場的關系還不密切,其發韌之功殊無爭議。
東漢時期佛教開始傳入中國。同時,這一時期的道教也逐漸形成。它們互相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生存競爭,在南北朝時都各自站穩了腳跟。而在唐宋時,則又都達到了自己的全盛時期,出現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動。如聖誕慶典、壇醮齋戒、水陸道場等等。佛道二教競爭的焦點,一是寺廟、道觀的修建。二是爭取信徒,招徠群眾。為此在其宗教儀式上均增加了媚眾的娛樂內容,
如舞蹈、戲劇、出巡等等。這樣,不僅善男信女們趨之若鶩,樂此不疲,而且許多凡夫俗子亦多願意隨喜添趣。為了爭取群眾,佛道二教常常用走出廟觀的方式擴大影響。北魏時佛教盛行的「行像」活動就是如此。
原來屬於民間信仰的報賽酬神活動,紛紛與佛道神靈相結合。其活動也由鄉間里社逐漸轉移到了佛寺和道觀中進行。在佛、道二教舉行各種節日慶典時,民間的各種社、會組織也主動前往集會助興。這樣,寺廟、道觀場所便逐漸成了以宗教活動為依託的群眾聚會的場所了。
而這些宗教活動逐漸世俗化,也就是說更多的是由民間俗眾出面協商舉辦。這種變化,不僅大大增加了這些活動自身的吸引力和熱鬧程度,也使這些活動中的商貿氣息隨著群眾性、娛樂性的加強而相應增加。在宗教界及社會各界的通力協助下,使廟會活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雖然這一時期的廟會不論從其數量還是規模,在全國都已形成蔚為大觀的局面,但就廟會的活動內容來說,仍偏重於祭神賽會,而在民間商業貿易方面相對薄弱。廟會的真正定型、完善則是在明清以至於近代。
中國廟會是從古代嚴肅的宗廟祭祀和社祭及民間的信仰中孕育誕生。漢、唐、宋時期,加入佛、道教的宗教信仰和娛樂形式,尤其經過明清的進一步完善發展,突出商貿功能,從而成為人們經濟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演變發展
清代上海廟會期間的小商販民間古廟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形式,廟會最早的形式是隆重的祭祀活動,是人們敬祀神靈、愉悅身心的產物。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經濟的發展,廟會和集市交易融為一體,成為人們敬祀神靈、交流感情和貿易往來的綜合性社會活動。
在漫長的遠古社會,廟會和崇神是一體的。一直到商周時期,廟會都是一種不自覺的活動。
漢代以後,廟會向多元化轉變。漢代廟會的主體性質因為佛文化的傳入而發生了變化。從此,佛文化如滔滔洪水般湧向中州大地。伴隨著佛教教義的傳播,佛寺星羅棋布.分布於中原地區的名山、巨邑、小鎮。許多著名的寺院如洛陽白馬寺,開封相國寺,登封少林寺,臨汝風穴寺,鎮平菩提寺、石佛寺及瓦宮寺,信陽靈隱寺,光山凈居寺,安陽高閣寺,濟源盤谷寺,輝縣白雲寺,汝南小南海,永城崇法寺,許昌文明寺,項城高丘寺等,如雨後春筍,林立中原,並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於是,崇佛廟會應運而生,林林總總。中原地區廣大廟會群中,佛與道或分庭抗禮,或相互滲透,使廟會文化更加豐富。
唐宋時代的經濟高度發展,中原地區居於全國的領先地位,保持著中心位置。道教文化經過帝王們的倡導更迅速地繁盛起來。道教文化是強大的本上文化,廟、台、祠、宮、觀、庵等道教建築在中原地區的分布十分密集。如登封中嶽廟、洛陽關林廟、桐柏淮瀆廟、濟源濟瀆廟、湯陰文王廟、洛陽周公廟、內鄉文廟、准陽人祖廟、西華女媧廟、商丘閼伯台、鹿邑太清官和老君台、浚縣碧霞宮、濟源王屋山奉仙觀和陽台宮等,和各地的龍王廟、天爺廟、祖師廟、娘娘廟、火神廟、土地廟、城隍廟、關爺廟、山神廟、河神廟、禹王廟、聖母廟、二郎神廟、泰山廟、蟲王廟等,數不勝數。這些廟宇為日後廟會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尤其是北宋時期,中原地區一度出現了經濟大繁榮和文化大繁榮,以東京開封為中心的城鎮經濟迅速發展,廟會亦應運而興。
明代是中原廣大地區廟會群昌盛的重要轉折時期。經濟飛速發展,使得在洛陽、黎陽(浚縣)、陳州(淮陽)等規模較大的城鎮大興土木、建造廟宇成為可能。明代手工業的繁榮,刺激了生產力的發展、也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廟會在這種背景條件下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繁密。
明代廟會有—重要的特點,就是「行會」或者稱為「會館」、「公所」的大量興起,使廟會更加秩序化。中原地區出現許多「山陝會館」,他們敬祀關羽,立祠建廟,特別是建造戲樓等祭祀場所,使廟會的影響和作用進一步擴大化。
廟會群和神話傳說的關系極為密切。原始神話主要反映中原地區氏族社會的生活,包括天地起源、人類誕生、文化發展和圖騰崇拜等內容。西華女媧城廟會、准陽太昊陵廟會、商丘閼伯台廟會、桐柏盤古廟會等,是原始神話集中流傳的場所,幾乎可以構成人類早期社會的發展史。
[編輯本段]廟會風俗
雍和宮廟會的驅鬼儀式◆祭神儀式
廟會風俗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往往需要舉行祭神儀式。例如「行像」活動。「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裝上彩車,在城鄉巡行的一種宗教儀式,所以又稱「行城」、「巡城」等。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遷都洛陽後,大興佛事,每年釋迦牟尼誕日都要舉行佛像出行大會。佛像出行前一日,洛陽城各寺都將佛像送至景明寺。多時,佛像有千餘尊。出行時的隊伍中以避邪的獅子為前導,寶蓋幡幢等隨後,音樂百戲,諸般雜耍,熱鬧非凡。唐宋以後廟會的迎神、出巡大都是這一時期行像活動的沿襲和發展。並漸次推廣到四川、湖廣、西夏各地。元、明以後,行像之風才衰落,很少見於記載。

4、湯陰的風俗作文

我是在湯陰出生長大的,一直到六歲才到安陽上小學。每次回到湯陰我都非常高興。
湯陰是個千年古城,有許多文物古跡。有岳飛廟、羑里城、扁鵲墓等等。
我很自豪,湯陰是我的故鄉,也是岳飛的故鄉。
我從小讀《岳飛傳》,知道了岳飛是個民族英雄。印象最深的是岳飛和金兀術打仗,打得金兀術大敗。
小時候,每當路過岳飛廟的時候,我都會讀廟門上的大字:宋岳忠武王廟。
媽媽教會我認廟門口的兩個字:忠、孝。這是我最開始認識的兩個字。我懂得了「忠於祖國、孝敬父母」。
羑里城是中國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國家監獄。周文王在裡面推演八卦,成為八八六十四卦。我在羑里城裡走過「八卦陣」,像迷宮,如果走不出去,牆下有洞,可以鑽出去。但是人家就要笑話你「鑽狗洞」了!
扁鵲是春秋戰國時的一個名醫,傳說他被刺死在湯陰伏道,「伏道」的意思就是「埋伏在道路旁邊」。現在湯陰有扁鵲墓。
湯陰是我的故鄉,那裡有我美好的回憶,不管我走到哪裡,都不會把它忘記。

5、中秋節學生手抄報版面設計邊框圖案內容

河南中秋習俗

許多地區吃糍粑並非在中秋節而按照河南中秋習俗,在中秋節期間需吃糍粑和月餅,另外還有鐵塔燃燈和焚香祭月的風俗習慣。

河南人極為重視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新禾入廩,遊子當歸,合家團聚。如有家人身居異鄉,必在賞月時致以懷念。老人們向兒孫講述“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故事,共享天倫之樂。河南開封鐵塔燃燈是河南中秋習俗的一項重要活動。

鐵塔燃燈是開封地區中秋的一項重要活動。鐵塔所在地的開寶寺(明代以後人們稱為鐵塔寺),景色佳麗,是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人們的游樂苑圃。燃燈是開封人民自漢代沿襲下來的河南中秋習俗,每年的元宵節和中秋節其事最盛。

南陽地區,舊時河南中秋習俗需在中秋夜設茶果、月餅於庭院,焚香祭月,稱為“圓月”,以示秋季豐收,合家團圓之意。現“祭月”之俗不存,但八月十五吃月餅,走親串友之俗日盛。“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節倍思親”之語,說明了人們對這一節日的重視。

湯陰過去家家都要蒸月餅(白面裡面放糖,蒸成圓餅狀,再用木梳、頂針一類的工具按上幾個圖案),中秋夜月上樹梢時,開始用月餅、水果之類供奉月亮。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百姓經濟寬裕,市場上月餅品種繁多,多數人家已不再蒸月餅,上供時用買的月餅和水果。供過後,要把月餅分給家人吃,以圖吉祥團圓。

在鞏義的河南中秋習俗,節前人們向親友饋送月餅,全家團圓:殺雞為餚。有“男不願月”之俗。晚上在院內設案,擺月餅水果等供品,面向月亮許願,這叫“願月”。

此外,在駐馬店地區,八月十五要吃糍粑和月餅的風俗。

泉州中秋習俗

據網友介紹,在泉州中秋習俗中卜狀元餅是泉州地區特有的風俗習慣,在泉州中秋習俗中63個大小有別的月餅被稱為全盒,又被貫有多個名稱。

我們不說泉州特有,因為直到一百多年前,廈門只是個小島,屬同安,而同安自文字有記載以來就隸屬泉州。

中秋節除了做供品、食品外,還有其它功能,如風行於泉州的中秋節“卜狀元餅”泉州中秋習俗。這種泉州中秋習俗的出現,在民間說法不一。一說是元末時的一年中秋節,人們借玩餅(通過在月餅餡里密藏紙條,約定起義時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以放鞭炮為起事信號,同時行動,反抗元朝統計者。以後,這一玩餅形式就在民間逐漸深化為中秋節的“卜狀元餅”的泉州中秋習俗。這一個傳說當是前面所提前的中秋節吃月餅有關傳說的變異。

又一傳說是鄭成功收復台灣後,為淡化及化解部下的鄉愁,特令一位部將,設計出一套玩餅的游戲,便逐漸在台灣和泉州民間流傳開來。[鄭成功(1624-1662),南安石井人,生於日本平戶市。7歲回國,晉江安平拜師讀書,8歲熟讀四書五經,10歲能寫八股文,15歲中秀才,21歲入南京國監太學,拜鴻儒錢謙益為師。]

“卜狀元餅”時,共需63個大小有別的月餅,稱“全盒”。內分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六式,其中狀元餅一個,大如碗面,秀才餅多達32個,小如銅錢,也有另加貢生、童生、白丁餅的。玩時以6枚骰子,每人輪流擲彩,卜取各式月餅。1紅者得秀才餅一個,4紅者得狀元餅;一擲5紅者可得狀元、榜眼、探花各餅(若己被他人所得,可奪回),以全部大小月餅卜光為完局,若未完局,後得者可奪回先得者;6紅者則全部月餅歸他所得。若是4枚相同而非紅者,謂之“四進”;5紅相同而非紅者,曰“五子登科”;6枚相同而非紅者,曰“六合同春”;六枚順序有一、二、三、四、五、六,曰“六六大順”。這後四樣亦可比照得大彩。早期參加“卜狀元餅”作為一項男女老少皆宜的游藝節俗,仍頗受歡迎。它使人感受到一種在激烈競爭中戰爭對手的喜悅。泉州人俗稱“月餅”為“狀元餅”,即與卜餅泉州中秋習俗有關。

浙江中秋節習俗

浙江寧波地區群眾按照浙江中秋節習俗製作月餅的風味及方式與其他地區有所不同,據浙江中秋節習俗在月餅中苔菜、水晶月餅是浙江地區獨特月餅風味。

浙江中秋節習俗中秋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時候的浙江中秋節習俗,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說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巔峰。

中秋以吃月餅示團圓,寧波月餅以苔菜、水晶月餅別具風味。此時新鴨肥嫩,全鴨燉芋艿子為時新佳餚,俗稱“鴨撲芋”。解放後,每逢中秋,各家團聚、吃月餅,親友間亦互相饋贈月餅。一些團體舉行聯歡活動。民間有吃“鴨子芋艿”、水拖糕等浙江中秋節習俗。八月十五中秋節,全國皆然,是個大節,唯寧波興十六日為中秋。中秋,最早源於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禮制,後演變成賞月、團圓的風俗,“月是故鄉明”,使旅外遊子思鄉歸里闔家團聚。寧波以十六日為中秋的來由,按民國《鄞縣通志?文獻志?浙江中秋節習俗》載:中秋本八月十五日,相傳元末方國珍以已生日改之(見《桃源志》);一說為史越王(即南宋宰相、鄞人史浩)之母以十六日生故易之。以後傳說各異,一說史浩從臨安返里過節,歸途馬失前蹄,坐騎受傷,夜宿紹興,於十六日才到,故百姓也等至此日過節;另一說謂史浩之子史彌遠,時任宰相,歸途受官員宴請而延期,此說已為乾隆《鄞縣志》糾誤。清時袁鈞《??北雜詩》雲:“??峰(指史浩)壽母易中秋,七百年中俗尚留;從此非時來競渡,家家十六看龍舟。”又記:“吾鄉以十六為中秋,始於史忠定(即史浩),聞志以為彌遠非也。”

清時萬斯同《鄞西竹枝詞》雲:“鄞俗繁華異昔年,田家何事尚依然;西郊九日迎燈社,南郭中秋斗畫船。”民國《鄞縣通志》載:“各鄉祠廟為會祀神,以龍舟競渡,謂之報賽,與各處端午競渡不同。今則競渡之風已息,演戲敬神者尚有之。”民國張延章《鄞城十二個月竹枝詞》雲:“八月中秋月餅圓,節筵都作一天延;城東更比城西盛,鼓吹通宵鬧畫船。”

6、河南湯陰新娘結婚第二天需要准備什麼東西?

民間的風俗是結婚第二天要帶麵粉和酒肉回娘家,這個叫吃面。

7、結婚當日,河南省湯陰縣,男方到女方家,女方上鏡子是什麼意思?

結婚當天河南省湯陰縣,男方到女方女方三禁止是什麼意思?上競爭的是表面當地的一個風俗,表明了呢可以拿啊,可以那讓大大好的一個日子,不要讓這些妖魔鬼怪來破壞。

8、湯陰縣第一中學的學校概述

河南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湯陰縣第一中學就坐落河南省湯陰縣,這里鍾靈毓秀,交通便利,京廣、京深鐵路干線穿城而過,便利的交通條件,濃厚的文化積淀、嚴格高效的教育教學管理,使這里成為「人才的搖籃」、「育人的聖地」。
該校建於1947年,1997年搬遷到風景秀麗的湯河濱畔。現有北、南兩個校區,佔地540餘畝,建築面積10餘萬平方米,教職員工540人,在校師生共計9千餘人。學校現有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70人,中級教師120人。
湯陰一中是一所花園式園林學校,就地隨形,設計巧妙,風景獨特,氣勢恢弘,一派大校之風,是全省別具一格的綠色校園、園林校園、生態校園、山水校園。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素質教育方針,開放式辦學,封閉式管理,以「為國育才,爭創一流」為辦學理念,以培養「德才兼備、學創俱能、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為辦學目標,堅持「興三嚴治校(嚴格管理、嚴格訓練、嚴格考核),揚四種精神(拼搏、奉獻、協作、創新),樹五字校風(嚴、勤、細、實、和)創一流名校」的總體辦學思路,用創辦清華、北大之精神創辦一中,為名師,育名生,創名校,擬定了「創豫北名校、創河南名校,創中華名校」三步走的發展目標,教育教學質量年年攀升,一大批學生從這里走進清華、北大、復旦、南開等全國著名院校,三位市高考狀元從這里跨入高校大門。2005年高考中,校二本上線950餘人,劉松同學以679分安陽市理科總分第一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
學校先後被授予國家級綠色學校、省文明單位、省依法治校示範校、省先進家長學校、省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安陽市五好事業黨組織、安陽市教育教學質量優秀單位等。安陽市高中階段學生發展黨員現場會、安陽市德育工作現場會、安陽市教學經驗交流會相繼在學校召開。2004年,在河南省首批示範性高中評估驗收中,湯陰一中以全省總分排位第12名、縣級高中第1名的優異成績,躋身於河南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普遍贊同譽。全校教工乘榮獲國家級綠色學校、河南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的強勁東風,以爭創中華名校為動力,正向著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9、湯陰縣,人去死了,有捆火把的風俗,怎麼個捆法?

這個不用你操心啊,你可以直接去那種壽衣店買就行了啊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