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奈良風俗街

奈良風俗街

發布時間: 2022-10-29 08:19:15

1、唐風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麼

表明了當時的奈良也就是日本對中國的學習,唐朝的整個經濟文化對日本的影響,說明了當時唐朝時整個東亞的政治和經濟文化中心。

說簡單點就是通過中日白村江之戰後,夜郎自大的日本認識到了與唐王朝的差距,日本開始重視中日交流,如飢似渴的吮吸中國文化。

在加上鑒真東渡等原因,中國文化影響了奈良(當時日本國都)的發展,甚至影響了當時的日本社會,或者說是整個奈良時代的發展,中國文化滲透到了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

(1)奈良風俗街擴展資料

唐朝文化的重要影響——日本

通過中日兩國的不斷交往,日本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產技術以至生活風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國的深刻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646 年日本的「大化改新」。

這次改革仿照隋唐制度,改革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制,還仿隋唐科舉制,採取通過考試的辦法選官;參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寶律令》。

8世紀初,日本遷都平城京(今奈良),都城的建設規模完全模仿長安,甚至街道的寬度與排列方法也幾乎一樣,也有「朱雀街」「東市」「西市」等名稱。8世紀後期,日本又遷都平安京(今京都),仍仿長安建都城。

8世紀以前,日本使用漢字作為表達記述的工具。留學生吉備真備和學問僧空海,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國漢字的標音表意基礎上,創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動了日本文化的發展。同時,日文的詞彙和文法也受到漢語的影響。

日本人的生活習慣、節日風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響。

2、風俗館是什麼

民俗館諸暨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早在多年前,越王勾踐的父親允常在此建都,自秦設縣至今,未曾有廢。

中文名稱
民俗館

開放時間
8:00~11:30,13:30~17:00

景點介紹
作為美人西施的故里,霸王勾踐的故里,愛國村姑鄭旦的故里,這里民性耿直,素來崇尚「耕讀傳家」民風淳樸,文化獨特。同時,諸暨又是典型的中北亞熱帶季風過渡區丘陵山地氣候特徵,溫度適中,四季分明,雨水較多,光照充足,年均無霜期達到236天。因而,這里山清水秀、物產豐盛,為漁米之鄉。稻米、石料、竹木、珍珠等豐富特產為這里的人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生產生活物質資料。製作的高粱酒、西施豆腐,編織的麥草扇名聲遐邇,民俗文化也由此顯現的更加豐富多彩。小山村裡的民俗館(圖文)
時間:2015-11-18 來源: 作者:田黃鎮 點擊數:392







在田黃鎮鹿山後村民俗館里,風箱、紡車、犁子、獨輪車等農村常見的老物件整齊地擺放著;牆上一幅幅精美的老照片、老宣傳畫、老電影海報,一本本紙張發黃的老連環畫,以及蒜臼子、籠嘴、煙袋等小物件,讓參觀者猶如踏上了時空隧道,傾聽著山鄉淳樸民風和濃郁風情的動人故事。
「現在的城市化發展太快了,大量農民進城,過去農村的一些生產、生活用具,還有一些民俗活動等,都慢慢被遺忘。而現在的年輕人又很少有機會了解和體驗過去農村的生活場景。還有一些進了城的農民,也想尋找曾經的記憶……所以,村裡整修了這所老石頭房子,開辦了咱山裡人自己的民俗館。」該村村主任兼民俗館管理員劉慶軍說,雖然館里的藏品並不貴重,都是過去當地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尋常物品,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極具濃郁鄉土氣息的物品就要消失,而這些草根藏品則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發展,代表了一個地方的文化,讓年輕人了解歷史,懂得先輩們創業的艱辛,從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據劉慶軍介紹,民俗館共有展品200多件,4大類,即:生產用具、生活用品、器具用品和文化用品。為了廣泛搜集這些散落民間的民俗用品,他們耗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一件一件「挖」出來。民俗館外的那台笨重的石碾,是村民在一個背街小巷裡找到的,後來,村裡的幾個年輕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弄來。此外,為了搜集那些生活、文化方面的小件物品,他們挨家挨戶詢問、尋找。每找到一件有價值的民俗用品,他們都要進行一番清洗、整理,而後分門別類地擺放。
「這些老物件在街面上早都不見了,看見它們覺得很親切!」來自鄒城市區的一位遊客參觀了民俗館後深有感觸地說,這個民俗館是了解田黃以及鄒東農村風土人情的一個很好的窗口。這些「老擺設」、「舊家私」、「老古董」以前都很少見,況且「鄉土味」很濃。在這里,我們可以尋找到故土家園的「根」,記得住濃濃的鄉愁,留住那段美好的記憶

3、廣西蒙山迎親風俗接姑要去女方家嗎?

廣西蒙山迎親風俗街姑要去你房間呢?結果要去你房家的。

4、梅妻鶴子,終身不娶,他的後世子孫被日本尊稱為「饅頭祖師爺」是嗎?

梅妻鶴子,終身不娶,他的後世子孫被日本尊稱為「饅頭祖師爺」。
是的。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復,後人稱為和靖先生、林和靖,漢族,奉化大里黃賢村人,北宋著名隱逸詩人。

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天聖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

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

林凈因。大家可能對林凈因有些陌生,因為中國人的史書對他的描寫少之又少,但是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林凈因可謂是神仙一般的人物,被尊稱為饅頭祖師。當時日本名僧龍山得見少年時來到中國江南一帶的天童寺修習經法,在中國旅居40多年,林凈因是他在中國收的俗家弟子。公元1350年,龍山得見回國,林凈因陪同他一起來到了日本。到了日本後,林凈因吃不慣日本的食物,於是就給自己做了饅頭,給眾人分享。當時的日本人民第一次吃到這種來自中國的食物,紛紛贊嘆好吃,饅頭一時成為了日本最為尊崇的料理,林凈因也被日本人民尊稱為饅頭祖師。一直到現在,日本風俗街還有各式各樣的饅頭店。

林凈因,也是北宋著名隱逸世人林和靖的後裔,屬於浙江奉化人,可為何一位中國人,怎麼當時就跑到了日本,還娶了日本女人作為妻子呢?其實早在元代的時候,當時就有一位日本名僧來到中國游歷,並在浙江的天童寺中取經學習,而此時的林凈因正是他門下的俗家弟子。公元1350年,已經年過七旬的日本名僧龍山德歸國,林凈林不忍師傅獨自前行,便一同陪他東渡日本,並居住在了奈良。

當時的日本人還不懂發酵的方法,所作出的一些點心都是又硬又脆的米餅,所以在林凈林擔任京都建仁寺的主持的同時,也為僧人改善了一下伙食,製作了一種日本從來沒有見過的一種全新的點心------林氏饅頭。因為這種饅頭參考的是中國的手藝,再加上一些日本人喜歡吃的餡料,而且這種饅頭口感十分的松軟,深受僧人們的喜愛,不僅僅如此,這種饅頭也漸漸的被日本人所接受,並得到了一致的好評,以至於到了最後,就連當時日本的貴族們也十分的喜愛,為了嘉獎林凈因,日本天皇還特意的賜予他一位宮女作為妻子。

一位中國人拋棄日本妻兒,回到中國後,日本卻700年來立神社敬

林凈因紀念碑

在林凈因結婚的時候,還特意的製作了大量紅色和白色的雙色饅頭,並作為喜慶的禮物送給來往的賓客,如此一來,這種雙色饅頭也一直影響著日本人,直到如今,日本也保存著這種在婚禮上贈送饅頭的風俗。毫無疑問,這種饅頭在當時的日本深受喜愛,而且林凈因的饅頭手藝也被後代繼承,並開了好幾家分店,後改名為「鹽瀨」,而且林氏鹽瀨饅頭也成為了皇室的御用點心。

5、豬鹿蝶的家族相關

(本段內容待整改,僅供參考。)
豬·鹿·蝶是木葉里為人公認的最強組合。據說木葉村成立的時候,有很多忍者都是屬於豬· 鹿·蝶小組的。所以,豬·鹿·蝶組合在戰爭中起的作用其實不亞於宇智波或者日向這樣著名的家族。
山中,奈良和秋道三個家族一向就相處得很和睦,像一個大家族一樣,這一點是宇智波和日向這兩個名門所無法比擬的(越著名的家族內訌越厲害,蠻可悲的)。
今天的豬·鹿·蝶三族人口雖然不比日向一族,但仍不可小看。豬·鹿·蝶的組合(一攻擊,一防禦,一輔助)模式,即使在網路游戲里也是相當科學的(比如《傳奇》的三職業)。
三代目火影猿飛日斬第二度掌權時候,三族族長(第15代「豬鹿蝶」組合)為木葉的繁榮安定做出了貢獻,也受到了後來的五代目火影綱手的表彰。
既然沒有血繼限界,豬·鹿·蝶在NARUTO里的熱門度當然就不如宇智波和日向。但是他們也有各自的絕活。
山中一族:此家族主防禦,其閃躲能力和抗打擊力居三家族之首,屬於肉盾型(吸引敵人攻擊)。其特有的忍術「身心轉換術」和「身亂心之術」可以對敵人進行控制,從而增加自己方的戰鬥力。其「豬」的綽號,是因為Ino在日語中是「豬的」意思。
奈良一族:此家族主輔助,奈良一族的人都屬於高智商,在組合中一般作為參謀。另外,奈良一族對醫葯學也有很深的造詣,關鍵時刻可以起到醫生的作用。奈良一族出產優質鹿角,家族森林有大量世代守護奈良一族的靈獸-奈良鹿。所以簡稱「鹿」。
秋道一族:此家族主攻擊,由於龐大的身軀,使秋道一族的破壞力傲居三族之上。其能力也是以增加攻擊力為主(「超倍化之術」和「肉彈戰車」)。當秋道一族的人提升攻擊力到極點時,查克拉會在身後形成蝶翅膀的形狀,故稱「蝶」。
這么一個三人小組,各有所長,組合在一起的能力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強。
山中一族:山中一族的攻擊方式在初期只能是一條直線,而笨笨的野豬也只能沿一條直線攻擊沖擊。Ino在日本漢字裡面可以寫作「亥」或者「豬」。中忍考試第三場的時候井野把「亥」字印在T恤上 。
奈良一族:奈良(Nara)是日本一個行政區。奈縣縣(Nara Orefecture)以這個地區的鹿(shika)著稱於日本,作為日本的古都,奈良還有一尊著名的大佛,當然最出名的還是奈良公園(Nara Park)喜歡親近人的鹿群,鹿せんべい(Shika-senbei)。奈良縣在日本是以這個地區養鹿而聞名,在奈良公園里就好比中國承德的避暑山莊一樣有很多鹿,大人小孩在此喂鹿,而日本風俗也是秋季打鹿、獵鹿。
秋道一族:秋天瓜果成熟,漁業豐收,正是放開腸胃大吃的季節。故「秋道」代表著秋季大豐收時,食物擺滿街道。另外,蝴蝶在破繭成蝶前是一個只會大吃特吃的胖蟲。秋道一族的貪吃形象其實正是這么寓意。

6、日本哪裡最好玩?

東京的台場是日本最大的游樂場,淺草的日本風情很濃可以多在那裡拍些照片。新宿的高樓區和六本木還有東京塔這三個地方是觀覽東京夜景最好的三個地方。
此外,大阪的UFJ主題公園和京都的清水寺,嵐山等地方是有名的可以用·名勝古跡·來形容的地方。^^

7、日本奈良時代到江戶時代有哪些女作家作品是比較好看的,要像《枕草子》哪種類型的,希望有人能告知下

散文方面出現了在原業乎的《伊勢物語》(短篇故事集,125篇)。其後又出現了《竹取物語》(作者不明,10世紀的神話故事集)、《大和物語》(戀愛故事集,170多篇)、《字津保物語》(作者不明,10世紀的長篇故事)。同時還出現了日記文學,如紀貫之在承平4年(公元934年)從土佐到京都途中寫的《土佐日記》;10世紀藤原道綱之母寫的,以她的結婚為主要內容的《蜻蜓日記》;平安末期女詩人和泉式部寫的《和泉式部日記》;11世紀紫式部夫人寫的《紫式部日記》;11兒世紀菅原孝標之女寫的,幻想阿彌陀佛接她到凈土極樂世界去的《更級日記》等。  平安時代之前的時代是奈良時代,它之後的時代是鐮倉時代。平安時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頂點,也是日本古代文學發展的頂峰。平安時代日本與中國有非常緊密的交往,在日本儒學得到推崇。同時佛教得到發展。11世紀藤原氏的全盛期,文學上出現了服務於宮廷的女作家寫的長篇小說,其代表作是《源氏物語》。此書由紫式部(公元978年—公元1014年)所寫,成於11世紀初,共45篇,以主人公光源氏的戀愛生活和命運為題材,出色地描寫了宮廷貴族的奢侈生活與人物微妙的心理狀態。 11世紀末出現了兩部以歷史為題材的貴族小說《榮華物語》和《大鏡》,作品通過對以藤原道長為首的攝關家發家史的記述,表露出沒落貴族的懷古情緒。與此同時,描寫武士、名主和勞動人民生活的《今昔物語》問世,它是一部有關中國、印度和日本等國的故事集,文字使用當時的民間語言。詩集方面,出現了小野半守編的《凌雲集》,藤原冬嗣編的《文華秀麗集》,良半安世編的《經國集》。

8、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奈良文化有什麼影響

摘要: 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發展極盛期的唐代,其繁榮的文化,就當時的世界來說稱得上無與倫比。這種繁盛的文化,既繼承了本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又為後世文化的延續做好了充分的積淀,更為重要的是,唐代文化以其獨具魅力的輻射力度,深遠地影響了鄰近各國。而作為一個善於吸取外來文化的民族,日本也積極汲取著盛唐的先進文化。同時,唐朝兼收並蓄的的對外政策,更是促進了中日兩國之間的交流與發展,盛唐先進的政治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傳入對古代日本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關鍵字:中國 日本 文化 交流 政治 經濟 遣唐使 社會生活
唐朝之於日本的交往,最重要的應是其遣唐使。618年唐朝建立後,很快出現國力強盛、各方來朝的局面。623年,曾為遣隋使成員的惠日上書天皇,認為「唐律令齊備」,應派遣使者。630年,朝廷任命犬上御天田為最初的遣唐使,出使唐朝。一直到894年菅原道真建議停止派遣止,日本前後共任命19次遣唐使節團,成行15次。另外褂?0次非正式的日本使者,唐朝也10次派使節團訪問日本。遣唐使節團成員有大使、副使、留學生、留學僧、水手、醫師等,早期200人左右,後期多達到500人左右,分乘四艘船,但到長安或洛陽的使節僅幾十人。留學生、留學僧在唐朝逗留時間較長,深受大陸文化的影響,且回國後積極加以傳播。遣唐使的任務除在政治上發展同唐朝的睦鄰關系以及在經濟上換取宮廷貴族需求的珍貴物產外,更重要的是學習唐朝先進的政治制度、律令、文化、佛教等。 [i] 九世紀末遣唐使停止的原因主要是航路危險、唐朝衰敗、政府財政困難、民間貿易興起等等,但兩國之間連續200多年的頻繁往來,對日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下面就從這幾個方面來簡析唐朝對日本的影響。
一. 政治經濟方面的影響
日本學習唐朝首先始於它的政治思想制度, 聖德太子當政的時候推行政治改革,確立了以儒、佛為核心的治國理念,他取代了以前的事性制度,原來日本實行的是事性制度,某一個事或者某一個性圍繞著他,是這種制度。而聖德太子他引進中國的儒、佛之後呢,具體中國的制度制定了官位十二節制。
它包括德、任、理、性、制,制定官員的等級,然後並且根據佛教和儒家思想制定了憲法十七條,通過這些改革提高了天皇的權威,推進了中央集權體制的形成,但是在聖德太子這些政治家去世之後,大和政權內部出現了混亂,在公元645年,以中大休皇子為首的改革派,發動政變,推行新政,並且向唐朝派遣使者,這就是初期的遣唐使,但是這個遣唐使,一般的一組是四艘,那麼每艘乘坐的人是一百人,所以說遣唐使的使節團最多的時候能夠達到五百多人,在當時那個社會情況下,達到五百多人這么一個規模的使節團那是非常龐大的。這些遣唐史到了唐朝之後,把唐朝這種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這些制度帶到日本,對推動日本的政治、經濟制度改革發揮了重大作用,中大休皇子他發動政變,雍立孝德天皇,他自立為太子,並且仿照唐朝將日本的年號改為大話,這就是大化改新。
那麼在646年日本政府發布改新詔書,頒布新政大綱,據日本書記記載,其主要內容如下:第一是廢除皇族和毫族的私有力,私有民在這之前日本是實行的土地私有,還有私有民,老百姓也屬於某個貴族。第二整頓國都和地方行政組織,實行國君制度,這也是模仿唐朝的。第三製作戶籍記帳,實行搬田收受法。第四,制定新的收稅法。此外為了國家的統一修改官位制,那麼整頓身份制度,把老百姓分成良民和賤民。這就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大化改新,像班田收受法,功績公民這些都是當時唐朝的制度,大話改新是日本向唐朝學習建立律令制的開端。通過大化改新,日本增強了國力,也促使日本開始從各個方面開始學習唐朝文化。
在統治思想方面,天皇朝廷大力提倡儒學和佛教。政府建立培養官吏的教育機構,中央稱為「大學」,地方稱為「國學」。大學的學生為官五位以上子弟,考試合格者錄為官員,但根據有關規定,五位官僚以上的子弟可自動成為官員,即所謂的「蔭位制」,因而大學不過是強化貴族子弟的文化修養之地。大學的課程有習《論語》、《孝經》等經書的明經道、習律令的明法道、習漢文歷史的紀傳道等。國學的學生多為郡司子弟。佛教在國家保護下繼續興盛,聖武天皇在741年下詔建立國分寺,即每個「國」建立一個國家寺院,同時在743年下詔造大佛塑像,歷經10年終於建成東大寺大佛。當時還有「七大寺」以及「南都六宗」之說,也就是建造葯師、大安、元興、興福、東大、西大、法隆等七個較大的寺院及三論、成實、法相、俱舍、華嚴、律等六個佛教流派。但在奈良時代初期,主張「若順經典,能護國土,如違憲章,不利人民」的法相宗深得朝廷的支持,因而比較興盛。754年,大唐和尚鑒真東渡日本以後,天皇朝廷賜田地,建寺院,予以支持,因而律宗在日本得到廣泛傳播。由於佛教的國家化,當時名聲較大的僧侶既是宗教家、學者,又是地位較高的政治家,深受天皇的信任。

此外,文武天皇大寶元年(701年)頒布《大寶律令》,養老二年(718年)修成《養老律令》,幾乎全是抄襲唐朝的律令制度,行頒田制,造戶籍,修京師官署郡國驛站,都是模仿唐朝的做法。其後日本的幾代天皇持續不斷的推行律令制,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官吏制度、身份制度、土地制度和稅制、編譯制度以及司法制度和裁判制度,這樣以律令制為基礎的封建國家制度基
二、文化藝術方面的影響
通過中日兩國頻繁的交往,在日本相繼出現了受唐文化影響的白鳳文化、天平(奈良) 文化和平安前期(弘仁·貞觀)文化。

白鳳文化是指從645年大化改新到710年遷都奈良前一段時期的文化,由白雉年號(650—654年)而得名。這一文化仍以佛教文化為中心,但前期受大陸六朝文化影響,後期受唐朝文化影響。天武天皇時期確立了以伊勢神宮為中心的神祇制度以及新天皇即位的大嘗會制度,同時大力保護佛教,實施佛教國教化,為此建造大官大寺、葯師寺等官寺,舉行講解護國經典法會。各地貴族也紛紛建立自己的氏寺,692年時,全國共有545所寺院。作為白鳳文化的代表,當時遺留下來的代表性建築有葯師寺東塔、山田寺迴廊等,雕刻有葯師寺金堂葯師三尊像等,代表性繪畫有法隆寺金堂壁畫、高松冢古墳壁畫等。另外還有大友皇子、大津皇子創作的漢詩作品以及額田王、柿本人麻呂創作的長短歌、和歌等,其作品收錄在奈良時代編撰的《懷風藻》和《萬葉集》中。
雖然天平文化取自聖武天皇在位時的天平年號(724—748),但在廣義上是指整個奈良時代(710—794)的文化。這一時期的文化深受盛唐文化的影響,並形成了包含佛教文化在內的貴族文化。這一文化首先體現在為樹立天皇家族神聖權威而編撰國史上。712年成書的三卷本《古事記》,利用假名表記,以天皇家族為中心,講述開天闢地、天孫降臨、神武東征、武尊討伐至到推古天皇的故事,內容多神話傳說,但從中也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形成時期的某些痕跡;720年成書的30卷本《日本書紀》,是漢文編年體史書,內容從神話時代一直到697年的持統天皇,史料價值較高,但仍需要批判分析性引用。官府修史持續到平安時代中期,共有六部用漢文撰寫的歷史書籍,即《續日本紀》、《日本後紀》、《續日本書紀》、《續日本後紀》、《日本文德天皇實錄》、《日本三代實錄》,包括《日本書紀》在內,統稱《六國史》。另外在713年,朝廷命令諸國編撰山川名稱來源、鄉土特產、古老傳說等,即漢文記載的地方誌《風土記》,目前僅剩常陸、出雲、播磨、豐後、肥前五國的《風土記》,而且大多殘缺不全。[i]
在文學藝術方面,奈良時代也較前一個時代出現了長足的進展。其中以假名寫成的《萬葉集》收集了759年以前的約4500首和歌,作者從天皇到平民、關東的農民及服兵役的防人等。繼白鳳文化時期的額田王、柿本人麻呂之後,山上憶良、大伴家持為奈良時代的歌人代表,統稱為四代歌人。奈良時代留下的代表性建築物有東大寺法華堂、正倉院、唐招提寺等,代表性雕塑有東大寺法華堂執金剛神像等,代表性繪畫有鳥毛立女屏風——樹下美人圖等,均具有盛唐文化影響的痕跡。特別是在收藏皇室寶物的正倉院中,其物品充分顯示了東西文化交流的影響。
八世紀末到九世紀末的平安初期(弘仁•貞觀)文化仍深受唐文化的影響,但在這一時期,民間佛教興起,而且將外來宗教與本地宗教加以混合,形成「神佛習合」。著名僧侶最澄隨遣唐使到唐朝,回國創天台宗,自建戒壇,確立了延歷寺在日本佛教界的中心地位。另外一個著名僧侶空海亦曾在唐習密教,回國創真言宗。兩流派均主張山中修行,因而其寺院據山形而建,留下的代表性建築物有室生寺金堂、五重塔等,其中的佛像也多帶神秘感。另外,由於採用漢文,中國文學史上的形式風格乃至思想內容都影響到了日本,並給日本以文學啟示。日本最早的漢文詩集是《懷風藻》,《凌雲集》,《文華秀麗集》,《經國集》,都成於唐中葉,深受六朝到唐初駢體文的影響,最古的和歌《萬葉集》,日本人比做中國的《詩經》,五七調的確立,系仿中國五七言詩,長歌系仿樂府古詩,詩歌體裁或仿劉伶《酒德頌》,或仿李白《月下獨酌》等。此外,如游宴,贈答,和歌,題詠,送別等,大抵皆襲取唐朝詩人意境,日本最有名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銅壺卷,就受到了白居易《長恨歌》的啟發。
由於政府官員多為擅長唐文化的文人、學者,而且宮廷常召集詠漢詩的宴會,因而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漢詩集,致使該時代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國風黑暗時代」。
唐代中國經濟文化均為世界翹楚,穩定的統治,開放的政策,便利的中外外交通均為唐文化的對外散播打開了便利之門。
327年,佛教從中國傳入高句麗,並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日本入唐學問僧人除將中國佛教各宗派帶回日本外,歸國攜去經典極多。日本奈良時代(710---794)的所謂的古京六宗,均為中國的宗派,如唐初道昭,智達,智通來從玄奘受學,其後又有智風,玄肪來從智周受學,歸國後分為南寺,北寺兩傳法相之學而成立專宗,日僧道光先入唐學南山律,後中國鑒真法師赴日傳法,日本又成立了律宗。
入唐學問僧人除在弘法傳教方面做出傑出貢獻外,還極大推動了漢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在這方面最突出的是空海,空海來唐的目的雖然是為了研究佛學,但他對中日文化交流的貢獻不僅限於佛教,除了將大批佛典等帶往日本外,空海等帶回的典籍還包括《劉希夷集》,《王昌齡集》,《朱千乘詩》,《貞元英傑六言詩》,《雜詩集》,《雜文》,《王智章詩》等大批詩文作品和唐代書法作品,由他編纂的《篆隸萬象名義》,則是日本第一部漢文詞典,對唐朝文化在日本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另一部重要的著作《文鏡秘府論》不僅促進了日本對唐朝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而且是了解漢唐文學史的重要資料。
8世紀以前,日本使用漢字作為表達記述的工具。留學生吉備真備和學問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國漢字的標音表意基礎上,創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動了日本文化的發展。同時,日文的詞彙和文法也受到漢語的影響。
三、社會生活的影響
公元709年,日本遷都平城京(今奈良),都城的建設規模完全模仿長安,甚至街道的寬度與排列方法也幾乎一樣,也有「朱雀街」「東市」「西市」等名稱。8世紀後期,日本又遷都平安京(今京都),仍仿長安建都城。日本建於7世紀後半期至8世紀後半期的難波京,平城京,長岡京,平安京,其平面均作長方形,以南北中軸線縱貫城市正中,於軸線北端置宮城,軸線左右兩側對稱的布置里坊,顯然,模仿了唐長安的特點,特別是平城京(今奈良)和平安京(今京都),不僅都城的形制和布局仿效長安,連太極殿,朱雀門,朱雀街等名稱也是襲用長安城的。京都設大學,各國設國學,學校教授經書。
鑒真和他的弟子作為傳播唐文化的「使者」,除將律學帶帶日本外,他們對於天台宗義也深有研究,帶到日本去的經典中,以天台章書最為完備,因此,他們是天台宗傳到日本去的先驅者。同時,由於鑒真的博學,使他在雙目失明情況下,仍在校訂日本佛學經典以及醫學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此外,由於在出國前著意延攬了各方面人才,鑒真和他的弟子們對日本天平文化在漢文學,雕刻,繪畫,建築等各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貢獻。其中特別值得提及的是鑒真與他的弟子們在759年(日本天寶字三年)營建的唐招提寺及寺中盧舍那佛,作為日本國寶,至今仍屹立在奈良市,提供了唐朝建築影響日本的一個典型例證。
與此同時,日本人的生活習尚、節日風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響。在生活習慣上,也習染唐風,學會唐朝制茶方法,後發揚光大,形成獨具風格的茶道,日本人也在重陽節登高,日本的傳統服裝和服也是由唐朝服裝改進而來,他們還向唐朝學會了制豆腐、醬油、榨糖、縫紉等工藝,圍棋也於此時傳入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所保存的許多文具,衣飾,屏風,樂器等都來自唐朝。唐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正如日本一位漢學家內藤湖南所說:日本民族未與中國文化接觸以前是一鍋豆漿,中國文化就像鹼水一樣,日本民族和中國文化一接觸就成了豆腐了。這深刻地說明唐朝對日本的影響是多麼大--它促進了日本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可以說中國文化的輸入對日本建國初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都發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和作用。如果沒有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的輸入,那麼日本的歷史就會發生改變,他可能還要在黑暗當中摸索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正是因為有了唐朝對它的影響,所以它才很快的發展起來。所以我認為這對它發生了決定性的影響。那麼正是在這一時期,我們中國文化開始在日本這條未開的土地上播撒下了種子,它是一個未開的土地,未開發的土地,我們中國人在那兒撒下種子,並且生根發芽,為日本本土文化的誕生奠定了基礎。如果沒有中國當時的文化,那麼就沒有日本的本土文化進一步的發展。但我們決不可堅定的認為日本文化就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的確正如前邊所敘述日本文化中包括著太多了中國元素如宗教道德文學藝術等等,這些都可以認為是在歷經千年的歷史中日本對中國文化源源不斷吸收的結果,日本建國之初,我們剛才說了,不但借用了中國的漢字,而且引進了當時唐朝幾乎所有政治經濟法律以及文化典章制度,還把漢詩和文章作為做官的必要條件,江戶幕府時代,日本就將儒學作為日本的核心價值觀,而且這種做法延至到了明治時期,可以說,中華文化深入到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說中國文化是日本文化母體似乎並不為過,但是如果我們做進一步思考的話,這種比喻或者說是判斷是不準確的,首先從文化學的角度來講文化具有很強的地域性,日本列島自古就有先人居住,在繩文時代也就是公元一萬兩千年到公元前三百年以及民生時代公元前三百年到公元二百年這段時間日本列島已經存在原始部落和古代文明,尤其是在這個民生時代水稻耕作技術已經傳入日本,農耕文化已經誕生,日本文化中雖然有很多中國元素,但根本上還保留著其自身農耕文明的基因。 吸收外來文化,最重要的在於選擇消化,日本模仿盛唐教育制度而不興道教,抄襲中國典章而不用宦官,效法宋明社會禮俗而不學纏足,殊不失為明智,看日本消化中國文化的成就,可以給我們創造新的現代文化以不少啟示。中日文化的比較學習,使我們感受到了唐與日本交往中所顯示的強盛,同時還感受到日本民族是一個非常善於向先進文化學習的民族,這種好學精神有利於推動本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唐日友好往來的歷史也告誡後人,只有和平友好往來,雙民族才會共同進步與繁榮。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