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巴中的風俗文化

巴中的風俗文化

發布時間: 2022-10-28 18:07:11

1、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的「端午節」的風俗有哪些??????????????

〔湖北省〕

黃崗縣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2、關於巴中人過春節的習俗

臘月三十晚除夕夜,家家戶戶的人不走親戚、不串門,人們說:「討口子(乞丐)都有個三版十夜。」權除夕夜普遍有三項禮儀:一是守歲,三十晚上通夜不能熄火,意表「火紅興旺」,故有「臘月三十晚的火,正月十四日的燈」的諺語。在農村,一般是在過年前就在山坡上挖樹疙篼,以備三十晚上在火爐房燒來烤火,而且把燒樹疙篼稱「燒豬腦殼」,樹疙杚蔸越大,來年的豬就長得越大,當晚全家人圍著熊熊爐火或火堆,邊吃乾果品或糖食糕點,邊敘家常,擺故事。而今城鄉人民物質生活改善,絕大多數家裡是圍著火爐看電視、聽音樂。二是給「壓歲錢」,就是老年人要給未成年的兒孫們過年錢。三是出天行,在臘月三十夜半零點,即舊歲已送走,新年即迎來,各家各戶要燃香秉燭放鞭炮,叫出「天行」。

3、巴中的風土人情

地形地貌

巴中位於中國西部,地處川陝兩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倉山南麓。盆周邊遠山區,東鄰達川,南接南充,西抵廣元,北接陝西漢中。

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山河之間,田連阡陌,風景名勝,星羅棋布。雪山屹立,氣勢雄偉;靈山聳翠,風光獨具;石窟勝跡,名冠巴蜀;桃園仙境,諾水風光,使人留連忘返。巴中幅員12325平方公里,海撥最高2507米,最低208米,其中耕地面積258.8萬畝。

巴中市地處川東北大巴山脈米倉山南麓,轄巴州區、南江縣、通江縣、平昌縣三縣一區。

大巴山

大巴山屬秦嶺支脈,延綿數百里,山勢雄奇,雲海茫茫。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懸岩絕壁 ,峽谷瀑布,幽深秀麗,山花野果,奇珍異獸,無不包羅其中。

氣候特點

巴中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9℃,1月份平均氣溫5.2℃,8月份平均氣溫27.3℃,年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

主要特徵
春早、夏熱、秋涼、冬暖,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同步;無霜期長,光照適宜,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於農、林、牧、漁業的發展;但秋季多雨,冬季多霧,霜、雪較少,降水時空分布差異較大,常有夏伏旱、秋霪雨及風、雹等災害性天氣發生。
風土人情

截賢嶺

截賢嶺在縣城西北,距離約39千米,孤雲山腰。史載楚漢相爭之際,淮陰布衣韓信不為西楚霸王項羽器重,常向項羽獻策而不為用,韓信遂棄楚奔褒中。相國簫何奇之,薦與漢中王高邦,劉邦仍以胯下乞兒輕視之。韓信一氣之下,不辭而別,經米倉道南下巴蜀。簫何聞言,唯恐坐失良將難成霸業,連夜跟蹤追尋,直至狐雲嶺上追上韓信,勸返褒中。劉邦終於被說服,築壇拜將,委韓信以重任。

從此轉敗為勝,以弱勝強,全殲楚軍,逼死項羽,建立西漢王朝。此後,簫何追韓信處被稱為「截賢嶺」,狐雲山改稱「韓山」,山麓有小溪,(流經水洞鄉於中咀橋匯入幾江)被稱為「韓溪」。唐代集州刺史楊師謀曾豎石碣於嶺上,銘曰:「簫何追韓信於此。」另據舊縣志稱:「自治城西韓溪上至狐雲山,經興隆、平河場、中壩、城牆岩,接南鄭界、復經廟壩、喜神壩而入南鄭縣,為漢時自漢入川要道。」韓信奔巴蜀過此似覺可信。

銀姑娘

陳河的霧露溪,是通江銀耳的發祥地。早年,在霧露溪邊住著母女倆,靠打柴為生,女名銀花,長到十六七歲,品貌端莊,心靈手巧,人們尊稱「銀姑娘」。老媽媽正該享福時,卻得了重病,面黃肌瘦,全身無力,醫生認為是不治之症,家庭的重擔全落在姑娘身上,她靠賣柴買葯,身體拖瘦了,媽媽的病卻一點沒有好轉。

陳河的霧露溪,是通江銀耳的發祥地。早年,在霧露溪邊住著母女倆,靠打柴為生,女名銀花,長到十六七歲,品貌端莊,心靈手巧,人們尊稱「銀姑娘」。老媽媽正該享福時,卻得了重病,面黃肌瘦,全身無力,醫生認為是不治之症,家庭的重擔全落在姑娘身上,她靠賣柴買葯,身體拖瘦了,媽媽的病卻一點沒有好轉。

古老的民間文藝——薅草鑼鼓

薅草鑼鼓。又名「鑼鼓草」,在薅包穀(玉米)草時由上下歌郎擊鼓鳴包鑼演唱。薅草鑼鼓是巴人留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文藝。它的功能似「巴渝舞」為集體勞動時的「戰地歌舞」。歌郎擊鑼鼓歌唱,參加集體勞作者評鑼鼓節奏起「舞」達到以齊功力,調動勞作節奏,提高勞動效率之目的。歌郎演唱的內容豐富,從「金雞開口」到「收工放鼓」再唱到「金雞閉口」都有歌可唱。

唱出男女情的薅秧歌

薅秧歌。巴中人薅秧時手杵一根竹棒,用右腳薅秧,一般為集體勞作,薅秧有唱薅秧歌之稱。

薅秧歌詞為七言,曲調由四個樂句構成一個完整的曲調。都是一個人領唱,眾人邦合。內容很少反映薅秧草質量,大部分為反映男女情。

民間「耍龍燈」——舞龍

舞龍,民間謂之「耍龍燈」,主要從正月初一至十五日舉行。龍的類型有:彩龍、火龍、水龍、板凳龍、草龍等五種,其中火龍最有特色。

耍火龍時要用煙火沖燒,民間謂之「燒花兒」,燒掉穢氣。其花兒通常有紙花、竹筒花、牛欠花、生鐵水花等。

巴中市的一大特色——山歌

山歌即在山野唱的歌。山歌是巴中市的一大特色,全市農村有豐富的山歌,從內容上看以情歌為主,其它內容的山歌為輔;從曲調上看有平腔和高腔兩大類,但以平腔為多;從演唱形式上看有獨唱、對唱、一領眾合(薅秧歌),以獨唱為從。從山歌演唱形式看以對歌最有特色。即以問答形式的對答演唱。

巴渝舞

歷代記載它的典籍史志頗多,對其起源也各說不一,但大多肯定它無論是在古戰場,還是在民間乃至在宮廷都非常流行,在古代的軍事、政治以及音樂藝術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巴渝舞」的由來至少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演進。

第一個階段是周武王伐紂之前的初始時期。古巴族人在常璩的《華陽國志》中被描述為「勇猛、剽悍、善戰,能歌善舞」。這是古巴族人同自然抗爭,同周邊部落斗爭的結果。由於殷紂王武丁曾四次征伐古巴國,其中他幾次御駕親征,巴師主力大受其損,造成國也不國了,但他們「負固不服」。後周武王伐紂,正迎合巴人復仇的心願,並自然地加入了武王伐紂的戰斗。巴人在戰斗中將在生活中積累的歌舞編排成整齊有序的軍歌軍舞,以其龐大的氣勢懾服了敵人。故《華陽國志.巴志》雲:「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稱武王伐紂,前歌後舞也」。

第二個階段是「巴渝舞」的孕育時期。周武王利用前歌後舞的迷惑范圍廣,現四川、陝西、重慶、湖北大部份區域都在其中。「前歌後舞」也在此幅域廣為傳習,經世利用,用以抵禦周邊的方國、部族的侵襲。所以范曄在《後漢書.西南夷列傳》中記載:「閬中有渝水,其中多居水左右,天性勁猛,初為漢前鋒,數陷陣……」。

第三個階段是,進入宮廷的成形時期。漢高祖劉邦步武王先例,平定三奏,滅楚。他深知前歌後舞在他領兵打仗的生涯中帶來的巨大收獲。後來做了皇帝,乾脆將其加工改編,從巴族、渝人中共挑選36人為鼓員,組成樂隊而令其習之,成為宮廷之樂,因此而稱為「巴渝舞」。《晉書.樂志》曰:「巴渝舞曲……總四篇,高祖樂其猛銳,數觀其舞,使樂人為之」。後來此舞又幾易其名。杜佑在《通典.樂七》中曰:「魏文帝黃初二年,改巴渝舞曰昭舞;晉又改昭舞為宣武舞……宋武帝又改正德舞為前舞,大豫舞為後舞……但大都只改其名或辭,不變其舞,舞相傳習,至今不改。」可見,巴渝舞由古巴人創作,後廣泛傳習於巴子國幅域,後被漢高祖引入宮廷。由於古巴人特有的方言和表演形式,大多難知其歌詞原意,也不通曉其句逗,曲譜和舞式到宋代以後逐漸失傳。但它在人類歷史上乃至今天的舞台藝術中永遠閃爍著無比的光芒。

4、巴中的春節作文怎麼寫?

我記憶中最快樂的事莫過於過春節了。 按照四川的風俗習慣,過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就開始准備了。臘月里人們要掛長長的香腸,鮮鮮的臘肉,真誘人呀!
除夕夜的前幾天,我們都要和爸爸媽媽去超市購物,那超市裡別提有多熱鬧啦!年貨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繚亂,到處張燈結綵,一派節日的喜慶氣息。我們要買新衣服,買各種食品,還有年畫,對聯和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吃起那香噴噴的年菜,我們就喝飲料,長輩們喝酒,長輩們還要說:「祝你們天天向上……」我們還要給長輩敬酒!除夕晚上還要看春節聯歡會,節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點我們就要放五顏六色的煙花,你能看見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夜空閃耀,你能聽見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在預示著新年的來到!
大年初一我們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長輩家去拜年。我們的長輩會給我們發壓歲錢。
大年十五是春節的高潮,我們也叫元宵節,那天有會舞獅子、鬧元宵、看花燈,真是熱鬧非凡!

5、誰能幫我寫一篇巴中地區民俗文化的文章

打三朝
打三朝在巴中十分盛行,凡農村姑娘結婚以後,生下第一個孩子的第三天以後舉行的一種儀式。參加儀式的主客為外婆。外婆給外孫准備的衣物和給女兒的營養食品:醪糟、豬腿、臘肉、雞、蛋、糖等,外婆乘坐滑桿和幫忙送禮的人員一道送到女婿家中,擺放在幾張大方桌上,女支客司主持儀式,吟誦吉利語,外婆給外孫取名,償長命錢。女胥家必須設筵席款待客人。
編輯本段婚俗
男女婚姻一般都由介紹人牽線搭橋,經雙方父母同意後自由戀愛一段時間,長者達數年之久。這段時間里,要履行「六禮」迎親之俗。其作法:一是男家請媒人(介紹人)到女家提親謂之「納采」;二是男家請媒人向女家提「八字」謂之「問名」;三是男家合八字後並決定締結婚姻,並送去禮情謂之「納吉」;四是男家給女家送去聘禮務辦嫁妝謂之「納徵」;五是男家擇出吉日並備禮告女家求得同意結婚日期謂之「請期」;六是正式結婚之日組織迎親接人謂之「新迎」。解放前迎親均用花轎,現代迎親有用車輛。 農村婚娶中,至今還有一種「哭嫁」或「坐歌堂」的習俗,但不很普遍。
編輯本段建房
建房是人生大事,「宅為人之本,人以宅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為此,在建新房的一系列工程中,都要舉行莊重嚴肅、種類繁多的活動,一般都是以萬物有靈為依據,以自然崇拜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民俗儀式:首先是請風水先生相宅、石匠進山選石、開山取石、破土下基;其次是請土匠架板築牆、安過牆、提垛子、開梁口、下牆板、封梁口;再次是請木匠進山尋梁、取梁、做梁、畫梁、祭梁、上樑(包括設魯班堂看財、除煞、持紅、發梁米、拜梁、纏梁、贊梁、清梁、發梁、起梁、拉梁或吼梁、壓梁、踩梁、甩包子、放斗等)、起列、上穿、立柱、做大門、安大門、祭大門、開大門(開財門)、立神龕、面院壩、開龍眼(開龍門)、掃院壩、祭祀新房、喬遷新房等都要選擇良辰吉日舉行。舉行建房民俗儀式,根據房主的貧富,分規模大小,最貧困者建房相宅、上樑辦房酒之俗也必不可少。
編輯本段祝壽
祝壽,又稱「賀壽」,即是對六十以上老者壽期的祝福,從古至今,城鄉流行,按民俗年未滿六十歲者不能辦生。祝壽的程序有:設壽堂、持壽幛、點壽燭、吃壽面、獻壽桃,凡內、外親戚、鄉黨同仁前來祝賀,送壽幛、屏、匾、聯、詞時,首先子女均要在壽堂前為壽星禮拜,其次是在筵席上要向來賓及壽星敬十二杯壽酒,再次是主持人要吟誦吉利語,最後是來賓獻祝壽詩文、壽匾、豎匾、贊匾等。
正月十六登高
巴州人每年正月十六均要出遊,登上城周的南龕山、王望山、西龕山、白塔山。其作法是:一家老小,關門上鎖,帶上飲食、娛樂用具上山玩耍一天,度完這一天,巴州人的春節才算結束,此俗歷來有之。巴州志《風俗》篇「新正月九日群集望王山燒香,十六日婦女出遊謂之走百病,諧南龕寺設大醮會,禮佛請佛。山前有圓洞二穴,婦人無子者以物擲之,視其中否以祈嗣,謂之打兒洞」。正月十六日登高游寺院走百病之俗在古代全國各地較流行,大都市無山者便群游城牆,摸城門上之乳釘,摸著者為有福。與巴中人登南龕游光福寺摸佛、摘柏枝插頭上以免百病之俗語一樣。
正月十六登高
巴中很多年來,有農歷正月十六登高的風俗,乃民間自然形成的不是節日的節日。這一天,來自各區縣四面八方的數萬遊人集聚巴中城,無論官民,皆邀親請友,扶老攜幼,穿戴一新,登高游樂於城郊南龕、西龕、塔子山、王望山、蓮花山等地。
正月十六巴中人登高起於何因何時,無從考證。有人說是數百年前巴中文人學士及在庠生員,這天去南龕山摸印(到南龕印盒石去摸印石),象徵將來或近期要高中、掌印、當官,後來慢慢形成了民俗。多說登高山是為了「游百病」(驅走百病),據說這一天登南龕以後,一年之內可以無病無痛。民間則傳唐代武則天次子章懷太子李賢貶來巴州,不準「還都」(回洛陽)。因為思念家鄉,但不敢違抗母親的命令,於是每年正月十六在巴州靠北的一座山上遠眺北方的故鄉,故慢慢形成正月十六登高游山之習,而那座山也因此被稱為「王望山」。
登高這天,很多人一家早備好食品、飲料、瓜果、糖食、早飯後,將食品等物背運上山,四處游樂,唱歌、跳舞,一派歡樂氣氛。中午在山上野餐,野餐食品中,芝麻烤餅夾涼面是必有的。山上人山人海,空曠處全是野餐場地。到廟里拜佛的,燒香、放鞭炮的亦不少。
正月十六登高,尤以南龕遊人最多。古巴州川劇《牡丹燈》喬雲有唱句:「雲屏石天然生就,打兒洞能把子求,」雲屏石、打兒洞都在南龕山上。過去很多人到下午登高游山結束回家時, 都要在山上撅一枝柏樹椏枝,或別在頭上、身上,或拿在手上帶回家,說是這樣可消除病災。登高游山的人多,折撅樹枝對樹木損害很大,故今嚴厲禁止折撅樹枝。
喪葬
喪葬由一系列繁甭的儀式組成,避免死在床上,要凈身,穿好老衣,平平睡在堂屋正中的竹席上,燒倒頭紙,腰間用黑色張做褲帶叫做系年零線,多大年齡多少根,腳前點一盞菜油燈。斷氣時要放鞭炮,並將死者生前所睡床鋪上的墊草拿到野外去燒掉,以此向村民報喪,還要派孝子披麻戴孝去向遠方的親人(友)報喪。再請白鶴仙師根據死者的出生、死亡時間卜算入殮時期,並按子女的出生日期在互不相剋的前提下選擇好墳地。對死者所舉行的一切儀式都在靈堂里進行。設靈前首先將死者屍體放入木棺中,擺放在堂屋正中,堂屋大門口左側的階沿上擺放用竹和紙做成的靈房,靈房前的香案正中,放著死者的靈牌和照片。晚上孝女守靈,直到出喪為止,出喪頭一天下午,親朋好友敲打鼓,抬著花圈輓聯前來吊喪,其中,女婿要抬祭豬,孝家設坐堂鑼鼓與孝子專門接待來客,來客進入孝家均有一定程序。祭奠儀式有客祭、堂祭和家祭三種,祭祀活動的主持稱贊禮生。家祭通常採用明清時流行的「出堂三獻」或「對靈三獻」儀式,都有吟誦祭文形式。祭奠儀式結束則進行封棺儀式。最後由孝歌班子通宵達旦坐唱孝戲或孝歌才算結束。出靈又稱出喪。凡參與出靈的人,是死者同輩的直系親屬,要全穿孝服和包孝帕,孝子也要全穿孝服,長孝端上靈牌在院壩口等「八仙」抬靈柩出堂屋,靈柩抬到院壩邊時,贊禮生便舉行路祭儀式,孝女面向靈樞跪地痛哭,送死者上青山,民間謂之送老歸山。出靈時,靈柩走最後,孝女走靈柩肖。靈柩路過之處要撒發買路錢,死者亡靈才能通過。靈柩路過民房或街上店鋪門前,「八仙」要打岔說吉令,店主要放鞭炮,孝女全部調頭就地下跪。到墓地時「八仙」放下靈柩入墓,白鶴仙師撥好字頭(朝向),由孝家先掩一把土,「八仙」再說吉令,白鶴仙吟誦撒五穀,最後舉行「墓祭」,白鶴仙要給孝家排寫好燒七的期單,每七天一次,叫「燒周年」,一年滿後,以後每年只在中元、清明和死者生日之期才舉行祭拜。
舞龍、舞獅、旱船
舞龍,民間謂之「耍龍燈」,主要從正月初一至十五日舉行。龍的類型有:彩龍、火龍、水龍、板凳龍、草龍等五種,其中火龍最有特色。耍火龍時要用煙火沖燒,民間謂之「燒花兒」,燒掉穢氣。其花兒通常有紙花、竹筒花、牛欠花、生鐵水花等。
編輯本段滑竿
滑竿這種古老的交通工具至今仍在民間流行,只不過乘滑竿是山區人的一種時髦,也別有一番情趣,特別是抬滑竿的人報路象在表演對口相聲,如見前面有兩位姑娘,必須小心讓路,前面抬夫報:「路邊兩朵花」,後同抬夫回答:「過路莫挨她」。假如前面來了很多人要與滑竿爭道,前面抬夫報:「天上一朵雲」,後民抬夫隨答「地上一群人」等等。
巴中皮影
「巴中皮影」,指流傳於巴中市境內的一種民間皮雕傳統戲劇人物的工藝美術和民間皮影戲演出兩大部分。
這里所指的「工藝美術」是指皮影人物的雕刻製作。選擇放血而死的大黃牛皮經過「發汗」、「浸泡」、「刮毛」、「去筋」、「綳伸晾乾」、「下料」,待雕刻製作。繪畫紙人(又稱格子),將要雕制的皮人頭、身、四肢分畫於紙上,後將紙人畫各部分粘貼在牛皮上,用40多把不同類型的雕鑿進行棰刻,刻好後上色。再用手工熬制的明油(又稱亮油)浸泡,泡得越透明越好。干後用粗麻繩將13處關節部位進行連接,組裝成人的身軀和四肢,皮影行業稱「樁」,在樁上上三根提簽(背部和手)供走影之人操作。只有人頭分開單獨製作,演戲時按人物角色變化需要裝上人頭即可。巴中皮影演出中,常有「樁」80多個,男女人頭100多個。有「全堂」和「半堂」之分。全堂為4把椅4匹馬,半堂為2把椅2匹馬。又把「旱排場」和「水排場」全都齊全者稱為「全堂影子」。
皮影人物民間稱「門神」,因其製作過程與民間製作印製門神的木板畫和門神人物形象相似而得名。巴中的皮影製作既可作身高0.8尺的「三門神」,也可作身高1.4尺的「二門神」,更可製作身高1.8尺的「頭門神」。目前,巴中活態皮影中以「二門神」為主。

6、四川省巴中市南江顯:地理環境及風俗習慣介紹

地理環境
按水系流域的概念,珠江主幹流的西江以南,珠江三角洲以西,雲開大山以東的一大片土地都可以劃入南江流域范圍。它不僅包括匯入珠江的南江(羅定江)、新興江等,也包括了由北西向南東,直接流入南海的鑒江和漠陽江等。就是說,雲浮市、茂名市、陽江市和湛江市都屬於廣義的南江流域。這一地區就是歷史上的「廣南」,一直到明代仍然把廣東稱為「廣南東路」,把廣西稱為「廣南西路」。小范圍的南江流域,指的是南江(羅定江)的集水面積,主要為信宜、羅定和鬱南等市、縣。
南江發源於信宜、高州、陽春三市的分界嶺雞籠頂,流經信宜市、羅定市、鬱南縣,在鬱南河口鎮接納源自陽春市大利山撻石坑流經雲安縣的另一條大支流鎮安河,最後在南江口鎮注入西江,全長200多公里,是構成珠江水系的重要河流之一。在信宜市合水鎮南21公里處的上排村,有一座大山,古時叫「金龍山」,由於四周山圍攏形如雞籠,人們稱之雞籠山。由雞籠頂向北流的溪水成為南江的主源頭,向東南流的匯入漠陽江上游的一大支流潭水河,最後在陽江入海。向西南流的則是高州水庫的水源之一曹江,也是鑒江上游的一條支流,最後在吳川入海。幾處水源相距僅數百米,而且高程都相差不大,這里便成為西江通往南海之濱的一個中轉站。
旅遊資源
雞籠山的南麓,有一處小山村,叫豐安村。村周圍山嶺連綿,河谷幽深,溪水源源不息。在山坡上,村前屋後都是大小不一的梯田,大者不過一畝,小者僅能插下三五行禾苗,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如練似帶,從山腳一直盤繞到半山腰。彷彿讓人感到這里就是廣西桂林龍勝的龍脊梯田,「層層梯田繞山村,條條渠道涌山泉」。然而這里無論是氣候條件,還是自然風光,都略勝龍脊一籌。南江的另一支源頭發源於信宜市平塘鎮的石人頂,海拔1310米。此處峽谷深遂,水流湍急。巨大而又持久不懈的水力,把岩石沖刷出千姿百態的各種造型。當地在此修建了小型水電站,開辟了石印風景旅遊區。
風俗習慣
雞籠頂海拔高1280?5米,山頂上有面積達數百畝的平台,高山草原連綿成片,遠遠望去,猶如被一塊巨大的綠色地毯所覆蓋,又彷彿是一個天然的高爾夫球場,物造天工,蔚為壯觀。雞籠頂的一處山頭,立有一塊三面界碑,表明這里是信宜、高州、陽春的交界處。素有「雞鳴三市」之稱,意即公雞一叫,三個市的百姓都能聽到。站在此處,可謂「一腳踏三市」。在晴朗的日子,還可以遠眺羅定市區,南江風光盡收眼底。
南江源頭溪水沿雞籠坑、茅坡坑流下,經上排、排垌、排東、高荷、
廣東信宜市合水鎮
廟灣等村莊,稱為橫水河。在合水鎮附近與另一支發源於信宜大水嶺大水坑,經東田、石硤、黃沙、新雲等村莊的直水河匯合。合水鎮因此而得名,是廣東省有名的中心鎮之一。
在橫水河和直水河匯合之處,有供奉明末清初將軍楊國威先祖的「楊氏大宗祠」,祠內有一副寫了兩百多年的對聯:「合水淵源承乳水,北江支派配南江」。「乳水」指的是乳源縣,北江就是廣東韶關一帶,此聯描述了楊將軍是從粵北來南疆的,巧妙地把地名、水名融入其中,也再一次旁證了源自信宜雞籠山的這條江水正是南江。從地形上來看,南江(羅定江)流域的西北面有雲開大山為其天然屏障,東南面有雲霧山隔斷,只有東北面一條水路通往西江,從而形成封閉的山谷盆地。有資料表明,羅定盆地是廣東省最大的盆地。
這種地理環境為南江流域帶來了極大的優勢。南江流域地處熱帶與南亞熱帶的過流帶,氣候溫暖、濕潤,雲霧山既阻擋了來自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台風)的正面襲擊,一千多米的海拔高度,所產生的垂直溫差變化,又使這里成為多樣性生物的天然溫室,也成為物產豐富,適宜人類生活的世外桃源。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