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浮山縣風俗

浮山縣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28 05:39:57

1、山西浮山有哪些民俗 有哪些特點

剪紙 剪紙是本縣民間既古老而又流傳較廣的一種傳統裝飾藝術品。魏晉時期,民間女子即有剪綵帛為花鳥貼 插頭鬢之風尚。至唐時,更有用紙剪制飛鳥花蟲貼於窗戶的習俗。明、清時,縣內剪紙藝術趨於高潮。剪藝根植於民間,昔日凡成年女子多能為之,亦有專事此藝在市場銷售者。縣人剪紙藝術取材廣泛,構思巧妙,形式多樣,風格粗獷。品類主要有:窗花、喜花、禮花、燈花、刺綉底樣等十多種。

浮山剪紙有五大特點:一是多點透視、單擺平放;二是裝飾性強;三是露空和線條連接;四是對稱折疊;五是誇張性強,想像力豐富。

剪紙主要用於民俗活動,如新春佳節的窗花、壁掛、吊簾、佛塵紙,男婚女嫁時的洞房裝飾和妝奩服飾,老幼生辰時的團福、壽花,乃至殯儀時有香幡花紙、紙人、紙馬等,無不貼切逼真,維妙維肖。民俗產生了剪紙,剪紙又豐富了民俗活動。

新中國成立初期,先後有南張村邢登昆,西王村汪九明,橋北村原月娥,史壁村楊萍,徐村高青果,市民王秀英及北王村的王寶珍、喬鳳英、徐英等剪紙藝人,其中北王村王寶珍可謂超群出眾,她從藝六十多年,剪技嫻熟,作藝精湛,經她手剪出的人物生動傳神、動物生靈活現,其作品深受專家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歡。作品「豬八戒背媳婦」,1986年在山西省舉辦的剪紙大匯剪比賽中獲一等獎。70年代中期,縣文化館舉辦剪紙培訓班,培養了一批剪紙新手,他們在繼承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由單色剪紙發展到套色剪紙和染色剪紙。使本縣的剪紙藝術突破了以前的實用范圍。剪紙藝術家鄭洪峨和美術師趙俊傑及剪紙能手梁春蘭、喬金錄、周月英、張桂忠等人作品,曾發表於國內外多種報刊雜志。鄭洪峨之《農事圖》被《中國建設》雜志社收入1976年年畫,用英、法、西班牙、阿拉伯、俄五種文字出版發行世界各國,並入選全國年畫展覽,其原作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1979年他又創作了《中國古代科學家》書箋,人選全國科學普及美術展覽並獲二等獎。1984年後相繼編成《中國浮山剪紙》和《浮山民俗與剪紙》,由山西出版社出版發行。1979年縣二輕局建立了剪紙工廠,從藝工人34人。有24種產品曾出口日本、美國、法國、義大利、香港等12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達10萬余套。1980年浮山縣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剪紙研究會,會員105人。1984年鄭洪峨當選為全國剪紙學會理事、山西剪紙研究會副會長。1985年本縣民間剪紙在省城太原迎澤公園展出。1986年有10名民間藝人參加山西省首屆剪紙大匯剪活動,有2人獲一等獎,3人獲二等獎,5人獲三等獎。同年,山西省文化廳授予浮山縣「剪紙藝術之鄉」榮譽稱號。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央電影新聞紀錄廠、山西電視台及台北電視台多次采訪。1993年12月文化部授予本縣《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牌匾。先後有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國家藝術代表團來本縣采訪。法中友協事務代表吉萊姆高度贊揚浮山剪紙「真誠地祝賀浮山剪紙的搜集和介紹,剪紙外形清晰,裝飾性強,富有表現力」。1998年農民剪紙能手梁春蘭應邀赴澳大利亞講學,並舉辦了剪紙展銷會。1999年春節期間,梁春蘭、王淑參加了山西省農民絕活大賽,分別獲一等、二等獎。浮山剪紙精品已成為人們收藏和饋贈國際友人的珍品。

2、浮山剪紙的藝術特點是什麼?

浮山剪紙具有奇妙的創意、優美的圖形的特點,這古老樸素的民間藝術, 不僅多次參加全國美術展覽,獲得大獎。

浮山剪紙的內容十分豐富,代表作品有窗花、喜花、禮花、燈花、 刺綉底樣等十多種,其花樣繁多。浮山剪紙是百姓對當地風俗的表現、宣傳,是人民對自然現象的解釋, 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還可能是為了求個吉利,美化生活。

(2)浮山縣風俗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為表現個人想法,創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觀法則和空間的限制,將不同時空和不同空間的物體放在同一個平面上。這種藉助靜態的平面化能表現三維、四維甚至多維的空間,並通過動態的思維,連續的描繪心中的世界。

民間剪紙就是利用紙的局限大做文章,在局限里自由馳騁,變不可能為可能,把三維世界簡化成二維空間。無限遠的空間,無限復雜的形體都被放置在一個平面上,扁平的輪廓成了剪紙的造型基礎。因此民間剪紙的獨特表現力就是在徹底的二維空間觀念基礎上實現的。

3、女媧女媧補天讓我們領略了傳統文化的什麼

「女媧補天」神話,是影響最廣泛的一個神話。
【出處】 這個神話出自《淮南子·覽冥篇》,全文如下: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
【神話傳說】 在洪荒時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最後祝融打敗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輸而羞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哪知那不周山是撐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撐支天地之間的大柱斷折了,天倒下了半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紋,山林燒起了大火,洪水從地底下噴湧出來,龍蛇猛獸也出來吞食人民。人類面臨著空前大災難。 女媧目睹人類遭到如此奇禍,感到無比痛苦,於是決心補天,以終止這場災難。她選用各種各樣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將它們熔化成漿,用這種石漿將殘缺的天窟窿填好,隨後又斬下一隻大龜的四腳,當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邊天支起來。女媧還擒殺了殘害人民的黑龍,剎住了龍蛇的囂張氣焰。最後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媧還收集了大量蘆草,把它們燒成灰,埋塞向四處鋪開的洪流。 經過女媧一番辛勞整治,蒼天總算補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龍蛇猛獸斂跡了,人民又重新過著安樂的生活。但是這場特大的災禍畢竟留下了痕跡。從此天還是有些向西北傾斜,因此太陽、月亮和眾星晨都很自然地歸向西方,又因為地向東南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裡匯流。當天空出現彩虹的時候,就是我們偉大的女媧的補天神石的彩光。女媧勞苦功高,在西漢的《運斗樞元命苞》中,女媧被列為和她的哥哥伏羲、嘗百草救人無數的神農為中華民族人始之初的三皇。
【關於女媧】 女媧,即女陰,是生育之神的化名。女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與伏羲為兄妹。人首蛇身,相傳曾煉五色石以補天,並摶土造人,制嫁娶之禮,延續人類生命,造化世上生靈萬物。女媧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的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太平御覽》:女媧在造人之前,與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羊,初四創造豬,初六創造馬,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覺得太慢,於是用一根藤條,沾滿泥漿,揮舞起來,一點一點的泥漿灑在地上,都變成了人。為了讓人類永遠的流傳下去,她創造了嫁娶之禮,自己充當媒人,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憑自己的力量傳宗接代。另一種傳說《獨異志》是:女媧是與伏羲為兄妹。當宇宙初開時,天地之間只有他們兄妹二人,在昆侖山下,而天下未有其它人民。相議想為夫妻,又自覺羞恥。兄即與妹上昆侖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請您將天上的雲都合起來一團,要不就把雲散了吧。」以是天上的雲立即合起來,他們倆就成了夫妻,中華民族都是他們倆的子孫後代。《風俗演義》中就有女媧造人之說,凡有女媧廟的地方,都盛行到女媧廟求子的習俗。雖然,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卻浸透著一種原始生殖崇拜文化。原始時代,部落戰爭十分殘酷、頻繁,而且全靠人力對抗,死亡者眾多。所以,人們期望女性大量生育,使氏族人丁興旺,才能避免滅亡的命運。於是,「女媧補天」應運而生。在「女媧補天」神話中,女媧所補的天,是自己頭上的天;所撐的地,是自己腳下的地;所創造的是一個讓人類和平生存的世界;所反映的是大無畏的浩然氣概。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我們又可以發現,這個神話中包含著比較濃厚的保守思想。女媧其實可以去能夠「載覆」之地求生存,不必花巨大的力氣補天平地。 據有關資料,目前國內有五處女媧墓,山西省內有兩處,一處在芮城縣的風陵,一處在洪洞縣的趙城。查《文獻通考》、《寰宇記》、《九城志》等古籍,都說女媧墓在趙城;而且歷朝歷代祀典女媧也都在趙城。此外,浮山縣也有女媧廟和女媧補天處。神話中所說之冀州,是指今山西、河北交界地。因此,說「女媧補天」神話起源於山西,是有根據的。

4、浮山剪紙的藝術特點?

浮山剪紙的內容十分豐富,它包括人物、花草等,有的粗擴豪放,有的纖細秀麗。 浮山剪紙獨特的裝飾風格,純朴的藝術氣質,反映了太岳山區人民的審美情趣。 不少朋友想了解浮山剪紙, 下面介紹浮山剪紙的基本特點。
1、浮山剪紙是山西浮山的民間藝術形式,浮山有剪紙之鄉的美稱, 浮山剪紙歷史悠久,遍布全縣各地,並流行於晉南一帶。
2、浮山剪紙的內容十分豐富,代表作品有:「窗花、喜花、禮花、燈花、 刺綉底樣」等十多種,其花樣繁多。

3、十二個月「橋花」串連起來,用於兒童生日慶賀,頗有地方特色,也有用於喪葬、祭祀及祈禱之類的剪紙,如「橋馬人物、斗旗」等。

4、浮山剪紙具有奇妙的創意、優美的圖形的特點,這古老樸素的民間藝術, 不僅多次參加全國美術展覽,獲得大獎。

5、浮山剪紙是百姓對當地風俗的表現、宣傳,是人民對自然現象的解釋, 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還可能是為了求個吉利,美化生活。

5、「耍社火」是什麼節目? [民風民俗]

類似的還有豬八戒背媳婦等。高芯子,又名高台。有抬芯子、背芯子、車芯子等多種類形,尤以「車芯子」為多。一般在小型拖拉機或小型汽車上固定一根或幾根丈余長的木椽或鐵桿,再在桿的頂端綁成蓮花形或其它形狀的懸體物,這就是芯台。芯台上再將一兩個或多個扮演角色的孩子固定,著戲劇服裝,做簡單動作或造型,在行進中表演玄妙、驚險動作。社火中還有扭秧歌、耍獅子、舞龍、大頭娃娃等。大型社火隊由彩旗、鑼鼓、獅子、旱船、大頭娃娃、秧歌、高芯子等組成。駐固部隊、武警、六九五廠還有安塞腰鼓、威風鑼鼓、太平鼓及東北秧歌等表演內容和形式。

山西社火
山西的民間社火,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據統計,全省約有 200多種,按其形式可分為鑼鼓類、秧歌類、車船轎類、閣蹺類、燈火類、模擬禽獸類、模擬鬼神類、武技類等。
鑼鼓類,以節奏強烈明快,場面壯闊粗獷為特點,充分展示了黃土高原人民質朴豪放的氣質。秧歌類,有的側重歌唱如「傘頭秧歌」、「小秧歌」,俗稱文場秧歌;有的則歌舞結合,以舞為主,俗稱武場秧歌。既有本地鮮明的地方特色,又吸收了外地歌舞藝術的特長,如鳳秧歌,模擬插秧的舞蹈動作,體現了中國文化兼容並蓄的特點。車船轎類,以精湛的技巧裝飾成各類民間交通工具的形狀,表現豐富的時代內容,主要有《小車會》、《旱船》等節目。山西燈火,其特點是:一方面繼承了傳統燈火的藝術,具有全國各地燈火的共性特徵,另一方面發揮山西地理資源優勢,具有獨具的地方特色,如旺火,「煤海之光」燈展,都與山西煤炭生產有關。模擬禽獸類和模擬鬼神類的民間社火,以深厚的文化意蘊見長,表現了遠古時期人類與自然界凶禽猛獸的斗爭,反映了人類對邪魔鬼怪的迷信與敬畏,透過它可以窺視到民間娛樂由娛神到娛人的發展過程。武技類有九節鞭、鞭桿拳、劍舞、刀舞、穿心杠、跳火籠、霸王鞭等,以高超的技藝引人。
在晉南最富特色的是閣蹺類。它以道具製作精妙神奇、表演技巧驚險動人而為廣大群眾喜愛。襄汾縣中黃村的高台,就是其中之一種。每年春節期間初十前後在本村、鄰村表演,從十五起到縣城或地區演出。傳說,中黃高台最早也是來源於祭祀,由人裝扮成神,先在廟內表演,然後相繼走出,串街表演,群眾都跟隨圍觀,有時水泄不通,後面的人無法看到。後來,有人提出把神的扮演者設法固定在木板上抬起,既增加了表演的立體性,又方便觀眾欣賞,由此產生了中黃高台。中黃高台的表演先是鑼鼓隊在前面開道,接著是許多裝飾艷麗的旗傘,後面才是精彩的高台。高台一般有八人抬著,鐵拐根據表演內容設計,自然巧妙,出人意料之外。例如,有的是一個演員伸出手臂,上面站立著另一個演員;有的是荷花高空盛開,一個小孩站在荷花上面左右旋轉;有的是一個演員兩臂伸開,一手抓著一個小孩的辮子,小孩懸在空中一動不動,還有的是一個演員用手倒托一把椅子,椅子的一條腿上又站著另一個演員。高處的演員漫舒廣袖,輕輕擺動身體,卜面抬的人穩步向前,密切配合,這些民間藝人根據一定的物理原理,利用人們形成錯覺的心理特點,虛實相生,真假混同,把結構奇巧的鐵棍綁紮成「空中舞蹈」,令觀者提心吊膽,而表演者則神態自如。表演的內容以傳統戲曲為主,同時也反映日新月異的現實生活,年年有高台,歲歲翻花樣。太原地區將與之類似的藝術形式稱為「鐵棍」、「背棍」,有的藝人能同時擔負三位小演員。
高蹺,俗稱「拐子」,由舞者踩在木蹺上表演,是山西普遍流行的社火形式。木蹺高度不一,有的低至一尺多,有的高達一丈五尺,一般為四、五尺。高蹺有文高蹺、武高蹺之分。文高蹺用弦樂伴奏,邊走邊舞,變換各種隊形,在街道上表演,舞者有的化裝為戲劇人物,既表現歷史故事,也表現現代生活,內容豐富多彩,不拘一格。武高蹺用打擊樂伴奏,以表演特技為主,襄汾縣盤道村,素以高蹺表演聞名,木蹺高達八尺到一丈,一般在村子中心專門設置場地,每隔二丈遠擺一張方桌或條桌,連續擺四、五張,舞者逐個跳過之後,還要大劈叉,觀者屏息靜觀,直為舞者的驚險表演捏冷汗。浮山縣高村、莊裡、張家河、火壁一帶,也以武高蹺著稱,表演的特技有「過天橋」、「朝天蹬」、「跌八叉」、「跳桌子」、「跳雙凳』等,頗有武術色彩。垣曲縣胡村的高蹺,除了磕拐、碰拐、跌叉、跳桌等特技表演外,還有抬二節、抬三節、坐抬、上抬、組合抬等高難抬法,把驚險的表演與優美的造型藝術融合為一體。武高蹺表演驚險緊張,動人心魄,與文高蹺的氣氛熱烈舒緩形成鮮明對比。

6、山西呂梁有什麼特產?

1,核桃

交城核桃個大、皮薄、肉厚,易取仁,出油率高,種植核桃有近2000年的歷史。交城核桃有大龍眼、小龍眼、大花、紙皮露仁、早熟、串兒、穗狀、光皮棉、長腰、抗風、橫蘭蘭等五類12個品種。光皮棉核桃,粒大皮薄,表面光滑。 

2,梨棗

交城特產梨棗是中國希有名貴鮮食優良品種,1983年,由交城縣林科所從省農科院引回交城,並進行科研開發。交城的梨棗主要分布在平川地區。梨棗,甜脆微酸。梨棗,樹勢中等,發枝力強,適應性廣,果實9月下旬成熟。果形近圓形、果實特大、平均單果重30克、最大果達80克。

3,駿棗

交城特產駿棗是山西四大名棗之一,譽為「棗後」,素有「八個一尺,十個一斤」之稱。棗肉可提取食用香精,又可入葯,有補血益氣、安神養胃、健脾抗癌之功能。

4,沙棘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又名醋柳,胡禿子科沙棘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耐寒抗旱,耐土壤貧瘠。根系發達,有根瘤。其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中國分布面積(東北、華北、和西北)最大,種類最多。

5,玻璃咯嘣

「玻璃咯嘣」是一種薄玻璃製造的響器,產自交城夏家營鎮覃村。是太原地區春節前後應時的一種兒童玩具,頭大,呈扁圓形,中接細長管,用嘴吹,極薄的玻璃在氣流鼓動下發了「圪嘣、圪嘣」的聲音,清脆悅耳。

7、老人下葬3天後要浮山嗎?

我們這邊的風俗老人下葬三天後是要浮山的。一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要看你們那邊的風俗是怎麼樣的。這個都是要根據當地的民族風俗來決定的。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