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上海驚蟄風俗

上海驚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27 23:42:48

1、驚蟄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驚蟄節氣的特點:春雷比較多,雨水也會有明顯的增加,一般都是發生在公歷3月5日到6日交節。驚蟄節氣的風俗:蒙鼓皮、驅蟲、打小人、吃梨等傳統習俗。
一般每年在3月5日或6日,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春耕。到了這個節氣的時候,我們是可以感受到溫度在慢慢回升,是春耕開始的時候,但是要注意保暖,不要著涼。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切勿盲目迷信。

2、驚蟄的含義和風俗

驚蟄的含義和風俗

驚蟄的含義和風俗。雨水節氣之後我們就要迎來春天裡的第三個節氣,也就是驚蟄節氣,這個節氣在我們看來是非常特殊的節氣。那麼下面就為大家分享驚蟄的含義和風俗。

驚蟄的含義和風俗1

驚蟄民俗

驚蟄吃梨,這是在中國民間習俗。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春回大地,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緩解功效,所以梨特別適合在這個季節品嘗。在陝西,部分地方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也就意味著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黃豆真的是價廉物美,對於女人來說,它含有的異黃酮素又能產生與雌激素荷爾蒙相就像是的效用,降低血液膽固醇,保護心臟,預防骨質疏鬆等問題。

驚蟄含義

驚蟄節氣,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干支歷卯月的起始,於每年公歷3月5日或6日交節。驚蟄作為一整年之中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我國北方大部分地方平均氣溫已升至0℃以上。南方沿江江南地方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時數也有了明顯的增加。驚蟄節氣後,南方暖濕氣團開始活躍,天氣回暖較快。「春驚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的時候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農家無閑。在中國民間諺語有說:「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到了驚蟄這一天的時候,中國南方大部地方進入春耕大忙時節,北方地方也漸漸入春,春耕由南向北逐漸的慢慢展開。

驚蟄適合做什麼事情

中國一直以來的在中國民間故事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風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總是胡亂說話。

驚蟄的含義和風俗2

驚蟄的含義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驚蟄的意思是在這個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蟄蟲。春氣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萌發生長的現象。驚蟄節氣的標志性特徵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總之,是春天來臨的體現。

驚蟄吃梨的習俗故事

驚蟄吃梨的起源,我們可以從一些故事中找到線索。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型大小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所以在山西各地,在驚蟄這天吃梨成為家家戶戶必做的一件事情。

梨子的新吃法

舌尖上的中國人,在吃梨的時候也有很多新方法。將梨子洗凈,掏出核,中間掏空,放入適量的.冰糖和枸杞;上鍋蒸約15分鍾左右,出鍋即可食用。這樣做出來也是十分美味的。

驚蟄的含義和風俗3

這一節氣是怎麼來的

驚蟄又叫「啟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蛇蟲鼠蟻,「蟄」就是藏的意思,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大自然節律才使各種蟄蟲有感,因此開始活動的原因。

這一節氣有什麼特點

驚蟄節氣的標志性特徵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驚蟄節氣後,南方暖濕氣團開始活躍,氣溫回升較快,長江中下游以南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而華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由於我國國土幅員遼闊,氣候跨度大,「驚蟄始雷」僅與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的自然節律相吻合。

這一節氣有什麼習俗

祭白虎

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驚蟄時節出來覓食,開口噬人,不小心冒犯到白虎,那麼這年內會經常遇到小人,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即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使其不再出口傷人,說人是非。

打小人

在民間有驚蟄當日,打小人、去晦氣的習俗,驚蟄萬物萌蘇,天地雷動,人們打小人的用意在於透過拍打代表對頭人的紙公仔,驅趕身邊的小人霉運,宣洩內心的不滿,「打小人」的習俗正是如此。

3、驚蟄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

驚蟄的來歷和風俗如下:

1、來歷

驚蟄在歷史上曾被稱為「啟蟄」。漢朝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名諱為「啟」,為了避諱而將「啟」改為了意思相近的「驚」字。進入唐代以後,「啟」字的避諱已無必要,但由於也有用不慣的原因,大衍歷再次使用了「驚蟄」一詞,並沿用至今。

2、風俗

1)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風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

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2)驚蟄要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像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3)「打小人」驅趕霉

驚蟄民間習俗「打小人」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

驚蟄節氣的俗語

1、「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意思是說在驚蟄節氣當天如若颳了南風,盡管當天的天氣比較暖和,但是以後一段時間里的天氣很有可能還要變冷。因此,如遇上這種的天氣狀況,最好的辦法是遲一些下種。

2、「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

意思是說到了驚蟄節以後,春耕生產已經拉開了序幕,田裡地里將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3、「驚蟄不下雨,暑後剝樹皮」

意思是說驚蟄這天不下雨的話,也就表明莊稼產量不是太高,到了清明時就沒有糧食食用,只能依靠剝樹皮生活。

4、驚蟄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驚蟄節氣的特點是春雷乍動,雨水增多。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於公歷3月5-6日交節,主要有蒙鼓皮、驅蟲、打小人、吃梨等傳統習俗。一般每年在3月5日或6日,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春耕。

驚蟄節氣主要有什麼特點

驚蟄時節,春氣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蟄蟲。驚蟄節氣的標志性特徵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氣候進程看,「驚蟄始雷」僅與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的自然節律相吻合。

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化生長的現象。春雷始鳴,氣溫回升,昆蟲萌動,「九九」已盡,「九盡桃花開,春耕不能歇」。物候:桃紅李白,鶯鳴燕來,布穀催耕。驚蟄萬物萌動,細菌滋生,容易引發感冒發熱和肝病發生。

驚蟄有吃梨的習俗。這是因為驚蟄後天氣明顯變暖,人們容易口乾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吃梨,對身體很有滋養作用。在民間有驚蟄當日,打小人、去晦氣的習俗。驚蟄萬物萌蘇,天地雷動,人們祈求美好的生活,憧憬幸福的未來,「打小人」習俗正是如此。

驚蟄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驚蟄,古時候最早叫做「啟蟄」,漢朝時為避漢景帝劉啟的諱而改為驚蟄,唐朝時曾有短暫的恢復,然後就以驚蟄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了。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時間為每年公歷3月5日或6日,這時太陽到達黃經345°。

驚蟄是什麼季節

春季。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春季中的一個節氣,在每年的3月5日至6日。按照我國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從立春那一天起就意味著春天已經開始。

5、驚蟄有什麼習俗?

驚蟄吃梨:驚蟄時節,乍暖還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還因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時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

驚蟄理發:農歷「二月二」,俗稱龍抬頭,一般在驚蟄前後。在民間有二月二理發的習俗。

此外,還有祭白虎、打小人等習俗。
——以上內容摘自米萊童書《田野里的自然歷史課》

6、驚蟄,又名「啟蟄」,這個節氣有哪些風俗習慣?

驚蟄,又名“啟蟄”,驚蟄的風俗有炒蟲、驅蟲、打小人、吃梨等。

我們傳統的“驚蟄”節氣又到來了,它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這個時候,氣溫回升,春意更濃。農民眼預備為春耕忙碌,同時還有有趣的習俗。

首先,驚蟄有驅蟲的風俗習慣。仲春二月份開始,所有冬眠當中的蛇蟲鼠蟻都開始蘇醒,所以家中就會出現很多爬蟲走蟻,它們開始四處覓食。這個時候,人們就會手持艾草、清香開始熏家中的角落,用這個香味來驅趕蛇蟲鼠蟻。後來就演變成所謂的“打小人”。民間認為這些倒霉的東西就和昆蟲一樣生活在陰暗的角落裡,於是就發展成用拖鞋拍打紙公仔,其實就是驅趕霉運。當然,這只是一個象徵意義。

其次,驚蟄有吃梨的習俗。很多人在驚蟄之後會變得口乾舌燥,特別容易感冒咳嗽。因為驚蟄後天氣開始逐漸變暖,氣溫回升,所以大家才會出現這種症狀。這時民間就會吃梨,因為他們覺得你梨性寒味甘,可以起到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作用。民間吃梨還有一個寓意是和害蟲別離的意思!梨通離!

同時,民間還會吃醪酒。在西北地區,有些地方會有這個習俗。因為醪酒富含碳水化合物、多種氨基酸、脂肪、維生素、鈣、鐵、磷等,在驚蟄時節吃,有益於驅除身體積存的寒氣,有助陽的作用,可以活血通絡,解除疲憊的狀態!

另外,還有吃炒蟲的習俗。在少數民族地區,驚蟄日家家戶戶要吃“炒蟲”,就是把蟲子炒熟之後,大家圍在一起吃。其實這里的蟲就是玉米,只是象徵是蟲而已!而且是象徵害蟲!

以上就是關於驚蟄的一些習俗,很多隻是有象徵意義,是有寓意而已,並不是真的!僅供大家參考!

7、驚蟄的節氣習俗是什麼?

驚蟄的節氣習俗是

1、吃梨子

驚蟄時節,天氣比較乾燥,吃梨可以潤肺清熱,預防咳嗽。除了梨子,這時也可以多吃大棗、山葯等甜食養脾。

2、炒蟲

驚蟄時節,許多禍害莊稼的蟲子從泥土中鑽了出來,南方部分地區的人們此時會將黃豆、米穀炒著吃,象徵害蟲被消滅。這個風俗被稱為「炒蟲」。

3、祭白虎

白虎在古代被視為口舌是非之神,傳說驚蟄時節,白虎會被雷聲驚醒,出來危害人間。所以,此時人們會到宇宙中祭拜白虎雕像,用豬油塗抹它的嘴巴,以減少是非之禍,祈求萬事順利。

8、驚蟄的含義和風俗 關於驚蟄的含義和風俗

1、驚蟄的含義: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驚蟄於公歷3月5—6日交節。驚蟄的主要習俗有蒙鼓皮、驅蟲、打小人、吃梨等。

2、驚蟄有吃梨的習俗。這是因為驚蟄後天氣明顯變暖,人們容易口乾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吃梨,對身體很有滋養作用。

3、蒙鼓皮響雷,是驚蟄節氣的重要特徵。古人想像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註:「驚蟄,孟春之中也,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見不但百蟲的生態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4、打小人香港、澳門一向有「打小人」的習俗。傳說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犯之則在年內遭邪惡小人興風作浪,阻撓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因此大家都要買份紙料,內含紙老虎、吉紙、小人紙等去「打小人」。

5、祭白虎化解是非在廣東一帶民間有在驚蟄「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說法,據稱白虎為口舌之神,每年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傷人,所謂「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繪制

9、驚蟄的傳統風俗和美食

驚蟄的傳統風俗和美食

驚蟄的傳統風俗和美食。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也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要了解它的傳統。我已經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驚蟄的傳統風俗和美食的相關信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驚蟄的傳統風俗和美食1

驚蟄的傳統風俗

1、打小人:民間有著驚蟄打小人的習俗,可以准備一個紙公仔拍打,有著驅趕身邊霉運的寓意。

2、祭祀雷神:大家都知道在驚蟄這段時間,部分地區會出現驚雷,所以部分地區也會進行祭祀雷神的活動。

3、祭白虎:在民間傳說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驚蟄節氣白虎會外出覓食,如果不小心冒犯了白虎,在接下來的一年之內都容易不順利,所以驚蟄的時候很多人會祭祀白虎。

驚蟄的傳統美食

1、驢打滾:天津地區的人在驚蟄的`時候會吃驢打滾,因為驚蟄的時候民間有很多驅蟲的活動,而吃驢打滾就寓意著「害蟲死、人翻身」。

2、炒豆:炒豆就是指炒的黃豆,先將黃豆用鹽水浸泡,然後在鍋中炒熟,炒黃豆營養豐富,食用有益於人們的健康,還有消滅害蟲的寓意。

3、雞蛋:驚蟄的時候人們還需要吃雞蛋,這是因為驚蟄白虎神會出來覓食,人們需要用雞蛋喂飽它,才能避免白虎傷人。

驚蟄節氣有什麼特點

驚蟄節氣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並且很多節氣都是有一定氣候特點的,而驚蟄節氣的標志性特點就是春雷乍鳴,不過這種天氣特點一般會出現在南方地區,因為南方地區氣溫回暖會比較快,而在我國的北部地區需要到清明節之後才會出現雷聲。

驚蟄的傳統風俗和美食2

驚蟄節氣的傳統飲食

1、煎餅

在山東的一些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意為煙熏火燎整死了害蟲。煎餅因是用原糧製作,麩皮沒有去掉,所以營養豐富,吃起來香酥鬆柔,且便於存放和攜帶,是一種極富特色的地方食品。有人認為,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慾,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於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神經的健康,減緩衰老,不失為一種保健食品。

2、蛋

除了吃梨,民間還有驚蟄吃蛋的說法,據說是因為驚蟄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張嘴,只有以蛋餵食,飽食後它就不會傷人了。而經過演變,當初喂給白虎的雞蛋,如今變成了喂給人們自己啦。每星期不宜吃超過三隻蛋黃,蛋白則不在此限,而且每天不應攝取超過300毫克膽固醇。原來蛋白不含脂肪,也不含膽固醇,是接近純蛋白質的食物,所以蛋白的攝取量不像蛋黃般受限制。

3、炒豆

在陝西,一些地區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象徵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黃豆真的是價廉物美,對於女人來說,它含有的異黃酮素又能產生與雌激素荷爾蒙相似的效用,降低血液膽固醇,保護心臟,預防乳癌骨質疏鬆的情況。

4、玉米

在少數民族地區,廣西金秀縣的瑤族在驚蟄日家家戶戶要吃「炒蟲」,「蟲」炒熟後,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大家就來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了功。其實「蟲」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徵意義。玉米是很多人非常喜歡的食品,美味可口,營養價值高。它含纖維素特別高,而纖維素可加速腸道蠕動,降低膽固醇吸收,預防冠心病。此外,玉米中還含有大量鎂,鎂可加強腸壁蠕動,促進機體廢物的排泄,對於減肥非常有利。

5、芋頭

贛南閩西一帶的客家人,在驚蟄這天要在熱水中煮帶毛的芋子、炒黃豆(代表消滅多種蟲害)。中醫認為芋頭可補中益氣,因其含有豐富的黏液皂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可幫助機體糾正微量元素缺乏導致的生理異常,同時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6、醪酒

春天到來,人的全身汗毛孔也開了,西北有些地方在驚蟄節要家家戶戶喝醪酒、吃雞蛋煎餅拌芥末汁,驅除身體積存的寒氣。

驚蟄節氣天氣一定會冷嗎:不一定

二十四節氣認為,到 「驚蟄」 前後結束了冬天。大約公歷3月初冬季結束。3月5日為驚蟄節氣後大概就不那麼冷了。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天氣,我國南方的天氣就和北方的天氣不一樣,南方的天氣比較暖和,北方的天氣比較寒冷。在驚蟄節氣的時候,大部分地方的氣溫會上升,但是,北方個別地方的天氣還是比較冷,還是要注意保暖。

驚蟄意義

驚蟄節氣在農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雲:「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

"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是當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寶貴經驗。沿江江南麥穗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見花,對水、肥的要求均很高,應適時追肥,乾旱少雨的地方應適當澆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防止濕害則是最重要的。

俗話說:「麥溝理三交,賽如大糞澆」、「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溝」。必須繼續搞好清溝瀝水工作。華南地區早稻播種應抓緊進行,同時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隨著氣溫回升,茶樹也漸漸開始萌動,應進行修剪,並及時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發葉,提高茶葉產量。桃、梨、蘋果等果樹要施好花前肥。

10、不同地區的驚蟄飲食風俗

驚蟄是24節氣當中的一個,一般驚蟄是在農歷正月里,這個時候隨著天氣逐漸回暖、土地解凍,冬眠的昆蟲以及動物們也慢慢蘇醒過來,開始出來活動覓食了。因此該節氣稱之為驚蟄。驚蟄,雷聲隆隆閃電也特別多,這時農夫也忙著播種插秧。那麼驚蟄都吃什麼呢,全國各地驚蟄有哪些風俗習慣呢,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驚蟄飲食

1、梨子:姜梨汁——驚蟄吃梨是北方的民間習俗。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這里略改,因梨性寒,加溫性的姜平衡一下:數個大梨加小塊姜,一起放入榨汁機,榨得的姜梨汁分兩壺,一壺直接上桌,另一壺放蒸鍋里蒸5分鍾後再上。《本草通法》說梨「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所以做兩壺,家中體質火旺者和虛寒者可各取所需。

2、炒豆:在陝西,一些地區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象徵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

3、芋頭:煮芋頭——贛南閩西一帶的客家人,在驚蟄這天要在熱水中煮帶毛的芋子、炒黃豆(代表消滅多種蟲害)。炒黃豆就免啦,我們煮芋頭沾糖吃,做法簡單,還算是粗糧,好吃又健康。至於糖,但按中醫說法,春天肝氣旺易傷脾,從驚蟄始要多吃甜食養脾,所以糖雖不利於減肥,吃起來還是可以理直氣壯地。

4、醪酒:醪酒——春天到來,人的全身汗毛孔也開了,西北有些地方在驚蟄節要家家戶戶喝醪酒、吃雞蛋煎餅拌芥末汁,驅除身體積存的寒氣。雞蛋煎餅拌芥末對我們沒啥吸引力,但家裡正好有自釀糯米酒,濾去醪糟後就是醪酒了。醪酒喝得全身暖,不由想起那句童謠:「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5、煎餅:在山東的.一些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意為煙熏火燎整死了害蟲。

二、驚蟄的風俗活動

1、「祭白虎」:民間流傳「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的小人興波作惡,阻撓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2、「打小人」:「小人」是人所憤恨的無恥之徒,專愛惹是生非。「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香港、廣東民間的巫術儀祀。希望藉由此種巫術儀祀來驅逐、報復所謂的「小人」。所以每年驚蟄那天,在粵港地區就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場景: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念念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

3、驅趕霉運: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遍熏家中居室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驅趕霉運的習慣,與「打小人」的巫儀有異曲同工之妙。

上述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驚蟄的飲食習慣以及全國各地關於驚蟄的風俗習慣,希望大家通過上述的了解對於驚蟄這一節氣有更好的了解。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