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出嫁妝飾圖片
1、在古代,女子成親時頭上戴的那個叫什麼?
古代女子成親,頭上戴的冠被稱為“鳳冠”。我們看電視的時候會發現,女子出嫁的時候好像頭上都會帶著鳳冠,但在古代的時候可不是這樣。鳳冠是只有達官貴人或者是有錢人家才戴得起的。如果是普通人家的女子,一般就只能戴一些金簪子。
之所以叫做鳳冠,這是因為在禮冠上面有鳳凰作為點綴。鳳凰在古代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被大家當做是神鳥,所以又高貴又優雅。正是因為這般高貴,所以平民都沒有資格戴,只有皇親貴族才有資格戴。
其實除了結婚之外,如果是在一些大型的典禮上,也會出現鳳冠。除了鳳冠之外,還會有一塊紅蓋頭,就是一塊紅色的布。這塊布一般都是純紅的,有些會綉著漂亮又有美好寓意的圖案,比如說鴛鴦。
戴紅蓋頭我們都以為是要遮住新娘子的面容,不讓其他人看到,只在洞房花燭夜的時候讓自己的郎君看到,有種新娘子羞羞答答的美。但是最早的時候,紅蓋頭卻不是這個作用。
紅蓋頭是從塞外民族傳進來的,因為在塞外的人生活在草原上,每天都會吸入大量的風沙。塞外的女子為了避免自己呼吸困難,就會在出門的時候都帶上一塊紗巾。後來這個習慣就被保留了下來,同時也用在了婚禮上。
現在的年輕人結婚的時候,多數還是沿用西方的婚禮,穿著白婚紗,帶著白色的頭巾。但是一些人在入場的時候,還是會將白色的頭巾蓋在頭上,然後由新郎來掀開蓋頭。這就是以前掀蓋頭的這個習俗一直被保留了下來。
2、從古至今,為何女子出嫁都要戴上紅蓋頭呢?
我們可以在很多的電視劇中看到新人結婚的時候,都是需要帶紅蓋頭的,然後等著新郎去把新娘的紅蓋頭挑掉,那其實在現在,中國的一些地方的話還是會保留這樣的習俗的。那麼為什麼新人結婚的時候一定要帶上蓋頭呢?而且這個蓋頭為什麼一定要是紅色的呢?
其實一開始,是沒有結婚的時候要帶紅蓋頭這個說法的。剛開始這個蓋頭只不過是古代的女子用來遮風避寒的裝飾品。慢慢的這樣子的一個飾品被很多的上流社會的人認為是一種比較時尚的單品,那麼也就慢慢的流行起來,甚至後來都已經流行到了宮廷之中。所以大家在舉行婚禮的時候,也會加上這個元素,會認為這樣子的婚禮是比較的時髦的,是比較符合當時的一個社會風俗的。
那麼至於紅色的話,從古至今紅色一直是在中國代表著一種非常吉祥的顏色,很多人在過春節或者是一些喜氣洋洋的時刻都會使用上紅色,紅色代表著火熱,代表著熱情,給人的感覺是積極向上的,那麼大家也會覺得在結婚的時候,用紅色是比較的喜慶的,畢竟結婚也是一件比較喜慶的事情,所以慢慢的當這樣子做的人越來越多之後,大家也就會覺得好像出嫁的時候帶上紅蓋頭是一件必須的事情了。
那麼到現在,雖然有很多地方還在使用這樣的風俗,但是我們也開始慢慢的向西方借鑒。會在結婚的時候,讓新娘頂上白色的輕紗,比較的唯美,又很有西式的風格。
3、古代女人結婚穿的衣服叫啥
古代女人結婚穿的衣服叫鳳冠霞帔
古代新娘的傳統嫁衣便是鳳冠霞帔:頭戴鳳冠,臉遮紅蓋頭,上身內穿紅絹衫,外套綉花紅袍,頸套項圈天官鎖,胸戴照妖鏡,肩披霞帔,肩上挎個子孫袋,手臂纏「定手銀」;下身著紅裙、紅褲、紅緞綉花鞋,千嬌百媚,一身紅色,艷紅艷紅,喜氣洋洋。
1、周朝婚服—純衣纁袡
純衣纁袡:纁色衣緣的黑色深衣,為周禮昏禮禮制中新婦的禮服描述。纁,拼音:xūn,有淺紅色等釋義。袡:衣邊。也有作蔽膝理解,但先秦女子禮服中沒有明確記錄關於的蔽膝的配件,作為衣緣理解更為普遍。
2、秦漢朝婚服—遵循周禮
3、唐朝婚服—釵鈿禮衣
鈿釵禮衣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指禮服及發髻上的金翠花鈿,是唐代命婦禮服的一種。鈿釵禮衣包括禮服及發髻上的金翠花鈿,並以鈿釵數目明確地位身份。
唐代禮典史書如《通典》、《會要》、《舊唐書·輿服制》等中都有記錄。
4、宋朝婚服—承接唐制
5、元朝婚服—蒙古民族特色
元朝是蒙古王朝,因此其服飾自然也是典型的蒙古款式。他們的服飾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且窄,腰間設有許多衣褶,這樣的設計方便騎射。
質孫服,古代服裝名,又稱"只孫"、"濟遜"。漢語譯作"一色衣",明代稱"I撒"(曳撒或作一撒)的一種衣式。元、明時都有服此者。質孫的形制是上衣連下裳,衣式較緊窄且下裳亦較短,在腰間作無數的襞積,並在其衣的肩背間貫以大珠。質孫本為戎服,即便於乘騎等活動,在元代的陶俑及畫中都可以見到此種衣式。 "質孫" 是蒙古語"華麗"的音譯。
6、明制婚服—鳳冠霞帔
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
(1)鳳冠
鳳冠是一種以金屬絲網為胎,上綴點翠鳳凰,並掛有珠寶流蘇的禮冠早在秦漢時期,就已成為太後、皇太後、皇後的規定服飾。明代鳳冠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後妃所戴,冠上除綴有鳳凰外,還有龍等裝飾。另一種是普通命婦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綴龍鳳,僅綴珠翟、花釵,但習慣上也稱為鳳冠。明朝皇後至九品文官妻皆可穿著,按地位等級高低在顏色、花紋、裝飾和用料上有所不同。
(2)霞帔
霞帔是中國古代婦女禮服的一部分,類似現代披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得此名。到宋代將它列入禮服行列之中。明代時發展成了霞帔——由於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
7、清朝婚服—旗袍樣板
清朝的嫁衣也沿襲了明朝的鳳冠霞帔,但是婚服的款式則是以旗袍為模板。
(3)古代女子出嫁妝飾圖片擴展資料
古代婚禮分六個階段,俗稱「六禮」。「六禮」在周代就已形成。秦漢以後,六禮逐步形成定製。這六禮的前五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統稱締約之禮,男女雙方家庭通過媒妁進行帖約和相關的
六禮,中國婚姻儀禮。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
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納采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
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納吉,即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占卜。納征,亦稱納幣,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親迎,婚前一兩天女方送嫁妝,鋪床,隔日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禮節溝通,經平等議婚,最終雙方在禮尚往來中締約成婚。
4、古代女子出嫁的洞房"八件套"都有什麼壓箱底寶貝
古代女子陪嫁的洞房「八件套」:
1、小腳瓷鞋。
古人對小腳女人歷來情有獨鍾。這個小鞋就是三寸金蓮造型。小瓷鞋燒制的繁縟奢華,包銀又匠心獨到。作為洞房花燭夜的擺件,據說可以刺激推動新郎新娘的愛之初體驗。
2、白手帕或者白綾。
古代及其重視女性的貞潔。在新婚之夜,除了和新郎共赴巫山雲雨之外,新娘還額外有一項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拿到自己種出的紅桃花,以證明自己婚前是完璧之身。新娘出嫁時娘家的陪嫁品中就有一件作這種用途的白綾!
新婚之夜後必須要出示沾有落紅點點的白綾給婆家看,這非常重要!新娘如果拿不出,就是不貞潔,婆家有權休了她;就算留下,以後都會被婆家歧視虐待。
3、放置性葯物的器具銅盒。
這個盒子就是個葯盒,專門放置男女雙方在房事中使用的性葯物。根據古典書籍和現代小說中的描述,裡面的葯物很有可能是用來給男方壯陽的春葯、金槍不倒大力丸之類。另外也有可能是一種催 情葯粉,方便新姑爺和新娘更快進入狀態,促進雙方「交流」。
4、銀托子。
這是娘家人送給新姑爺的「大禮」,說的通俗點就是女方送的男性自慰器。女人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不能房市,女人懷胎後更要休戰十月,他那血氣方剛的男人該咋辦呢。為了避免男人們憋不住出去沾花惹草,用銀托子先幫他解決一下性飢渴吧。
銀托子據說還是整部金瓶梅中戲份最重的工具,也是西門慶最長使用的工具。在小說中它的使用方法是銀托子目前沒有什麼好爭議的,因為現在還存有實物。可見銀托子作為一種性工具流傳既為廣泛而且長遠。
5、開襠褲 。
不是給學齡前小孩子用的,其實就是一件情趣內衣,是古代新娘的洞房之夜穿在下身的。由於古代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郎新娘在洞房前根本不認識對方,沒說過話,所以第一次見面時就要脫光衣服實在有些尷尬。
新娘的父母讓女兒在第一次性生活時穿上,既可以減少女生的心理障礙,也可以讓沒有性經驗的新郎,因為第一次看到女性裸體過度太興奮而早泄,或者因過於害羞而陽痿。
6、「春宮」瓷器。
俗稱「壓箱底」,這是娘親在女子出嫁時放在陪嫁箱子最深處的,這是用來讓女子學會夫妻之間的床第之事。這些瓷器外表看都是些盒子,但打開後,裡面都是一對男女小人偶造型,赤裸裸的在做羞羞的事情,還有好幾種經典的體位,動作露骨,表情銷魂。
7、藏有春宮畫的新鞋。
隨嫁物品當中總會有幾雙新鞋,看似是普通常見,娘家人親手縫制的。這個鞋子其實在鞋底里暗藏玄機。只要摳開鞋面,就能看到鞋底上畫著的春宮圖,清晰性交姿勢圖可以用來指導性愛。
古人性觀念保守,洞房花燭夜的兩人沒有性經驗會很尷尬的,或不得其門而入,或吃螃蟹無處下口。到時候就可以拿出春宮鞋現學現用,相當於在考試時帶本教科書。
8、神秘盒子。
其實是古代女子的梳妝首飾盒,裡面的珠寶都是娘家的陪嫁;陪嫁少了,女子在婆家會沒有地位。神秘暗盒內部通常分為兩層。上層是化妝品,撲面用的白色鉛粉、畫眉用的黛黑眉筆、相當於口紅的紅色咬紙,還有腮紅香粉等。下層是首飾盒,耳環、項鏈、步搖、發簪子、手鐲等。
(4)古代女子出嫁妝飾圖片擴展資料:
古代女子婚前性教育
古代的女子在出家門之前。會有一個經驗豐富的老人把她領進房間。對她一對一傳授房中秘術。大家不要想歪,這位老人基本上就是他媽媽或者奶奶,絕對不會是男性。而且必要時候還會拿出專門的道具給他們示範,這就不必多說了,大家都懂。
不僅有專人指導,在女子出嫁時還會,附贈一副類似於春宮圖的東西。這都是為了增加新婚男女的生活情趣的。不僅於此,古代的皇帝也是十分重視的。特別是東漢的皇帝,親自由皇帝主持出版了一本叫《白虎通德論》,這裡面詳細的記載了性的問題,也是當時民間最好的教科書。
5、古代女子出嫁除了紅色喜服,還能穿什麼顏色的喜服?
在我們看古代的電視劇時,可以發現古時候人們成親都是穿紅色的婚服,紅色代表著喜慶等很多好的寓意。但是古人真的從一開始就穿紅色成親嗎?沒有別的顏色的婚服嗎?答案就是,肯定有別的顏色,而且不止一種,紅色的婚服是後來才開始發展下來的,之所以只有紅色才傳承了下來,可能大家都認為紅色代表著很多美好的象徵。
秦漢時期,男女都穿主調為黑色的婚服。在秦漢時期,黑色代表著莊重肅穆,黑色的婚服顯得更加的高大上。那時候的婚服以黑色為主調,紅色為輔調。其實在很多關於秦漢時期的電視劇里,我們可以發現,新娘子穿的婚服是黑色的,而且整個秦漢時期的衣著都很簡單,基本都是素色。在當時,是一種庄嚴肅穆的表現。
再後來發現到唐朝,當時的唐朝非常繁榮,百姓也就開始嘗試著別的方法,於是就出現了,男著紅色婚服,女著綠色婚服的搭配。而且在當時還很流行,後來的朝代也沿襲下了這個傳統,並且還增加了大鳳冠等裝飾,婚服由綠色和紅色結合搭配,雖然現在的審美看來怪怪的,但在當時非常盛行。
後來,綠色逐漸被紅色替代,男女都穿紅色的婚服,新娘子頭戴紅色的蓋頭,這個傳統一直沿襲到了現在,後來的人一直穿紅色婚服,可能紅色看起來更加喜慶,更加好看,這個習慣才一直被人們所用。現代社會,也有很對人喜歡中式婚禮,喜歡古代的鳳冠霞帔。婚服大多都是紅色,但其實也是有別的顏色的。
6、古代的「鳳冠」,「霞帔」是什麼樣的
鳳冠霞帔
指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也指古代貴族女子和受朝廷誥封的命婦的裝束。【出處】1.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解下了這金花八寶鳳冠兒,解下了這雲霞五彩帔肩兒,都送與張家小姐妝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聽使。」2.《醒世恆言·張廷秀逃生救父》:「花燭之下,烏紗絳袍,鳳冠霞帔,好不氣象。」3.《紅樓夢·第五回》:後面又畫著一盆茂蘭,旁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雲: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辭海》:鳳冠:古代貴族婦女所戴的禮冠。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霞帔:1.古代婦女的一種披肩服飾。宋以後定為命服,隨品級高低而不同。
明朝皇後的鳳冠霞帔規定,一品至九品,各有不同。2.道家的一種貴重服裝。
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鳳凰是萬鳥之王,所以只有皇後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慶典,如婚禮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飾,大領對襟是它的一大特點,所以又稱為對襟長袍。另外它左右胯下開叉,有水袖,是華貴又奔放的休閑服飾。在戲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將相、官吏、豪紳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別,顏色分紅、藍、黃、絳、紫、粉紅、天青等,其中紅色是新婚或喜慶的代表色彩。
唐代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中詠道:「虹裳霞帔步搖冠, 鈿瓔累累佩珊珊。」每每讀到此,便想到古時的那些頭戴鳳冠身披霞帔的出閣女子,極是羨慕她們,在人生最幸福的那一天可以裝扮得如斯華麗,纓絡垂旒,玉帶蟒袍,下面百花襇裙,大紅綉鞋,一抹濃艷滿身喜慶一如心中漫溢的幸福。想那鳳冠霞帔原是後妃之服,拜天地又是帝王的郊天之禮,中國民間便女子的一生亦是王者。
古代貴族婦女往往以鳳凰為冠飾。明制,皇後禮服的冠飾有九龍四鳳。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頂鳳冠,龍鳳數目各不相同。其中一頂為六龍三鳳,龍在頂兩端,口銜長串珠滴,似有戲鳳之意。正面有三隻展翅鳳凰。冠後下方有左右各三扇博鬢,展開後如同五彩繽紛的鳳尾。 皇妃、公主、太子妃的鳳冠九翚四鳳。翚是有五彩的雉。一品至七品命婦的鳳冠沒有鳳,綉有不同數量的雉。
霞帔亦稱「霞披」、「披帛」,以其艷麗如彩霞,故名。披帛以一幅絲帛繞過肩背,交於胸前。《事林廣記·服飾類》載:「晉永嘉中,制絳暈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宋代定為命婦冠服,非恩賜不得服。明代始為命婦品級的服飾,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婦,皆服用不同綉紋的霞帔。 帔子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得此名。到宋代將它列入禮服行列之中。明代時發展成了霞帔——由於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明代服用此式較為普遍,它的形狀宛如一條長長的彩色掛帶,每條霞帔寬三寸二分,長五尺七寸,服用時繞過脖頸,披掛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墜子。
7、在極為注重婚嫁的古代,女子出嫁有哪些必備之物 ?
悶戶櫥:古代人對婚姻大事十分看重,從古代女子出嫁時的「十里紅妝」,也足可以看出古人對於嫁妝的重視。而除了有豐厚的金銀財寶以外,古代女子的嫁妝當然也少不了一整套的傢具,其中有一件設計輕巧的傢具是嫁妝中不可缺少的,那就是「悶戶櫥」。設計精巧的古代保險櫃
明代黃花梨連三櫃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悶戶櫥是一種身兼承置物品和儲藏物品雙重功能的傢具。外形如條案,但腿足側腳做法,專置有抽屜,抽屜下還有可供儲藏的空間箱體,叫做「悶倉」。存放、取出東西時都需取抽屜,故謂「悶戶櫥」。這種傢具北方使用較普遍,南方不多見,主要流行於明代。悶戶櫥的悶倉一般位於抽屜的下方,前有立牆為擋板,四面和下部用模板封閉,不可開啟。立牆通常有一定的裝飾圖案和造型,使其看起來不像抽屜。只有上部的抽屜作為悶倉的門,存放物品時要將抽屜拉出來。當將抽屜推進去後,悶倉便被封閉起來,外表也看不見這一結構的存在。「十里紅妝」中總也少不了它
明代黃花梨螭紋聯二櫥:上海博物館藏「良田千畝,十里紅妝」,常被用來形容古人嫁妝的豐厚。古時富家女兒的嫁妝可謂非常驚人,床、桌、器具、箱、被褥等等日常所需無所不包。就算是普通人家,也會給女兒添置架子床、組合櫃、八仙桌、悶戶櫥等傢具。雖然悶戶櫥的悶倉結構使用起來不太方便,但由於其隱蔽性好,十分適合用來收藏女子出嫁時攜帶的金銀細軟。在櫥上或放箱只,或放撣瓶、時鍾、帽簡、鏡台之類,用紅頭繩絆扎,因此悶戶櫥又被稱為「嫁底」,在「十里紅妝」的隊伍中,悶戶櫥便也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員。
明代素悶戶櫥:悶戶櫥常見有一個抽屜、兩個抽屜、三個抽屜的樣式,簡稱「素櫥」、「聯二櫥」、「聯三櫥」,更多抽屜的樣式則較為少見。從歷史記載的使用方式看來,悶戶櫥是一種功能強大、適應多個空間的傢具形式。大體來講,除了悶倉的特殊功能結構之外,悶戶櫥形式和作用類似今日的邊櫃、邊桌。除了櫃體的實用功能之外,悶戶櫥還具有空間搭配裝飾的作用。過去小康之家習慣將一對中等大小的頂箱櫃貼牆而放,兩櫃之間放悶戶櫥,因為悶戶櫥比較矮,不會擋住後面正中常有的高窗,因此就把它塞在中間,三件恰好占滿一間後牆或山牆的長度,所以悶戶櫥又被稱為「櫃塞」。
8、古代結婚穿的是什麼衣服?這樣的衣服有什麼寓意?
不少女孩的夢想是穿上潔白的婚紗,但是如今復古婚禮漸漸流行起來,中國女孩漸漸又回到了曾經的鳳冠霞披的時代,但是古代女孩並不全部都是一襲紅衣出嫁,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關於婚服也有不同的變化,更多的還是一身紅色喜氣洋洋。
一、婚服顏色的變化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說婚服一定都是紅色的,在周朝的時候,大多都是用的純衣黑色,黑色和紅色在古代一直都是比較莊重的顏色,所以那個時期大多都是黑色深衣再加一些紅色的邊緣,黑中帶紅,後來春秋戰國西漢時期都是深色,那時的人們認為“玄象天”代表了至高無上莊重的意思,婚禮也大多都是以玄色為主調,到了南北朝時期,追求的就是清新淡雅,這個時期人們娶妻也有用白衫作為禮服,隋唐時期便是紅男綠女,看著史上最大膽的婚服,男子穿著紅色衣服,女子穿著綠色長袍,到了明朝又把二者的顏色對調起來。
二、鳳冠霞帔明朝時期的漢族婚服比較典型,很多那個時期的婚禮習俗都被延續下來,女子頭戴鳳冠,紅布遮臉,鳳冠最開始是只有宮里的皇太後,皇後才能用的服飾,妃子們帶的與皇後帶的略有不同,還有普通民婦所戴,不同等級的人對於顏色花紋,裝飾用料都有不同,但是普遍統稱為鳳冠。霞帔類似於一種現代披肩,就是看古裝劇裡面,後宮妃子身上拖著長長的衣服,明朝時期變換樣式變成霞披。
三、婚服展現了古人們的愛情觀結婚自古以來都是非常莊重的事情,其實在我們大部分人眼裡婚服就應該以紅色為主,不同朝代衣服的服飾都象徵著不同的寓意,在當時社會經濟政治等因素的作用下不斷變化著,但是也滲透了中國歷史的方方面面,女子的嫁衣基本上都是女子親自縫制,代表了這個女子美好的心願。
9、古代新娘出嫁時為何都要「鳳冠霞帔」?
古裝片里,女主道了要結婚是,總會穿上一身華麗的鳳冠霞帔。最後這個字可不念pi喲,而是念pei。
古人結婚都會穿上這一身嗎?
答案是錯的。我們首先來了解什麼是鳳冠霞帔,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鳳冠霞帔就是有鳳冠和霞帔組成。
鳳冠是鳳簪、鳳冠、金簪三個組成,霞披是釣圈、霞披、吊墜三個組成。有了這些,才算是一套完整的鳳冠霞帔。這套衣服的來源源自於道姑穿的道袍
我們要知道,鳳冠霞帔不是衣服,而是衣服上的配飾。
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看看,鳳冠霞帔是所有人都可以穿戴的嗎?
不不不!這套配飾這能是達官貴人,皇室子弟才能在平時用的,但也要按著他們的地位等級劃分,每個等級可以穿的鳳冠霞帔皆不相同,從用料,花紋等都有區別如果你是個平民,就算你是首富,你也沒有資格穿它。
但是!但是!平頭百姓在結婚,就能被允許穿著它舉行婚禮,以示榮耀。這套鳳冠霞帔相對於皇家冠服飾簡化過的,但也僅此一次,這種平時只有顯貴人才能穿的配飾呆了平民少女這里,當然會被賦予一種特別的寓意,這里給大家說個題外話,就是男人娶親可是被為小登科的,不過他們穿的可不是紅色的衣服,俄日是一套綠色的九品官服。
同時發鳳冠霞帔還是正妻才能穿的,如果你是小妾,抱歉,這件衣服和你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