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農村風俗母親陪客

農村風俗母親陪客

發布時間: 2022-10-27 20:25:01

1、我們北方的婚禮習俗?

1、放定

訂婚的一種儀式,也叫下定禮。放定的習俗是從古時候流傳下來了,因為當時男女婚事通過自由戀愛結合的還不多,大多是由雙方親友、媒人的撮合,通過展示照片樣貌告知子女,如雙方全有意,即可提出當面相看。信物一般是戒指、手鐲或小型金玉如意等,為男方認為貴重之物庚帖是書寫男女雙方生辰八字的摺形帖子。

2、過禮

通過將新娘結婚當天所穿戴的衣服首飾送交女方,並把一些必要的禮品送給女方,以通知女方雙方商定的迎娶日期的習俗。

3、嫁妝

喜期的前一兩天,女方將陪送給新娘的物品送到男方。當時女方備辦的物品、一般有座鍾、簟瓶、帽鏡、茶葉罐、食品圈、茶具、盥漱用具、便溺用具等等。



4、婚禮

迎娶新娘用的是紅緞綉花八人抬的大轎。轎前有成對座傘成對篩鏡,打橫坐的是上面伴嫂,下面伴姑。伴郎無坐位,只得站在新郎身後。這幾位陪客連同其他來客都可以給新郎新娘斟酒布菜,說吉祥話。

5、彩禮

定親後,女方通過媒人要彩禮,多參照或同比別家。索要錢、物,以紅紙寫禮單,大致有傢具、現金、衣服、布與棉花、糧油、首飾等。

2、母親可以送女兒出嫁嗎

可以的,現在女兒出嫁,父母都一同陪去。

3、為什麼有的地方女人吃飯不上桌?

在河北農村調查婦女地位問題,發現了一個非常刺眼的情況:在家裡有客人來時,總是男人作陪,請吃飯時,女人從不上桌,只是在灶間和飯桌前伺候。全村不僅嚴格實行這樣的習俗,而且在觀念上,全村男女一致認為,女人就不應當和男人一樣平等地坐在桌子前吃飯。 一位農婦這樣說:「一般是男人陪客人,女人做飯,上桌讓人笑話。」另一位說:「女人做飯,做好飯後也不能上桌,不能進屋,在外面等著收拾桌子。男人陪客人。誰家的女人也不能上桌啊!」這習俗甚至能夠強悍到超越親子關系順序的程度。一位丈夫已去世的單親母親說:「他(丈夫)活著的時候他陪,沒他了俺小子(兒子)陪。」這習俗有時能達到荒謬的程度:村裡有個女強人,以一己之力搞起了全村最大的工廠,可就連她也沒法擺脫習俗的羅網。她是這樣說的:「地毯廠是我開的,但有客人來,他陪著吃飯談事,我做飯做菜,端茶倒水。他講半天廢話,我趁機說幾句對工廠有用的話。他在廠子里的任務就是:吃喝、抽煙、休息。外人都知道他現在成了老闆,我是他家不拿工資的保姆。」 女人吃飯不上桌這個習俗在形成之初,很可能是一個順理成章的過程:因為在我們中國這樣的男權社會中,幾千年來做飯都是女人的事,在男人跟客人談話時,女人在忙著做飯上菜;在男人陪客人吃完飯後,女人還要忙著刷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樣一個習俗。盡管如此,當女人不上桌成為一種固定的規則並帶有禁忌的嚴厲性之後,它就變成一種令人難以容忍的性別歧視了。 這個看上去很扎眼的習俗背後其實是「男主外女主內」時代的遺俗。 「男主外女主內」首先表現在勞動分工上:幾千年來,除了個別南方農村,女人是不參加社會生產勞動的,男人下地幹活種莊稼,女人在家裡做飯洗衣帶孩子。這樣的勞動分工千年一貫制,早被視為天經地義,有人甚至為它找到了生理依據——因為女人要哺乳,所以只適合做家裡的事,根本不適合出去工作。 其次表現在社會交往上:女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所有的待客作陪、社會交往就都是男人的事了。 最後還表現在道德觀念上:女人「拋頭露面」是不合適的,跟男人平起平坐也是不適當的,既怕有損於婦道,又怕給男子漢的權威造成威脅。 社會學的文化滯後理論(政治經濟變化在前,文化變遷滯後)在這里找到了證據:雖然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廣大農村婦女已經開始大規模地參加到社會生產勞動里去了,雖然女人早就參與到超出家庭范圍的社會交往中去了,但是她們在這個河北的小村莊中還是不能拋頭露面,還是不能跟男人平起平坐,還是不能在家裡來客人時上桌吃飯。 夫妻平權模式雖然已經出現在不少農村夫妻的關系當中,但是,僅從陪客吃飯上桌的傳統習俗看,男權制的殘余在我們的農村仍然存在,而且以一種不容分說的嚴厲性霸道地呈現出來,彷彿在炫耀它延續了幾千年的權威,為我們昭示男權制曾經的輝煌。值得慶幸的是,男權制的光輝已經黯淡下來,只剩下這一點點可憐的余暉了。

4、請廣東省惠州市的客家人結婚有什麼習俗》

我就是客家人啊
一般都是男家給聘金,結婚當天女方給嫁妝啊,然後新郎選個好時間開車去接新娘啊,一般開的車越多就代表新郎的面子錢財大啊(總之就是好啊),去到新娘家了,新娘會有很多姐妹為難你啊,這時你要多給紅包了,多則幾百封,少則一百封(意思意思就好,不要太多錢,有錢裡面裝11塊,沒錢2塊就行,圖個吉祥嘛),終於接出新娘了,這時新娘要跟親人到別了,(通常都會哭哦)到時新娘就坐上你車了,同時新娘這邊的親人也會跟著你們一起回你家啊(這就是開多車的好處啦),去到你家了,進你家門前要挎過火盆(日子紅紅火火)然後媒婆要背新娘子上房。最後就是酒席了。新朗新娘向每張桌敬酒啊(每個地方都會吧?)到晚上了,新娘家的親戚要回家了,這是就輪到新郎的朋友了,新朗的朋友會出很多把戲阻止你們洞房哦,呵呵。有些地方會撒很多糖在床上,讓很多小孩子去搶糖啊(要男孩哦)
一般是這樣啊``寫得好辛苦哦``樓主你就可憐下我給分我吧``哈哈```

5、結婚風俗的結婚習俗

1.一般來說,結婚是中午的正席,頭天晚上女方正席.但也有一些地方是晚上男方正席.中午女方正席.比如譚家河鄉和柳林鄉西部.
2.彩禮的下法有兩種,一是對月禮.就是在結婚那天前一個月的時間下的禮.通常是雙數.有四彩六彩八彩十彩(一彩必須有兩樣.也就是說四彩就是八樣,六彩就是十二樣,以此類推)/然後就是接親的那天,男方要下禮.和對月禮差不多.除了物禮,還得多多少少有點禮金.1000-數萬不等.
3.接親的時候,有的地方新郎不參加,只派一隊人馬去.大多數地方新郎必須參加.
4.鬧房,全國的習俗差不多.
5.紅包:新娘將紅包放在身上每一個角落.除了撒出去的,就是讓別人在身上摸到的.
6.團圓飯:洞房前的一頓飯.大夥聚在一起給新郎新娘出難題,通常都有點帶色的。小兒不宜參加。
7.回門.結婚的第三天,女方帶著男方回娘家.這時男方還得准備些禮品,當然會少得多.但有一點,不能走新娘出嫁時走的那條路,必須想其它辦法走另外一條路回門.
8.定親:通常由男方請媒人提媒,備禮傳送庚帖,帖上有男子生辰八字。女方接帖後,將其同女子的八字合在一起推算。若相和即回簡應允,名為允帖,視為正式定親。定親後,男方或男女雙方設宴謝媒,備禮相送,謂之喝定親酒。婚約既定,不能更改,遇節日和紅白大事還要相互往來。
9.擇吉:俗稱下日子,即男方向女方請求婚期。先請陰陽先生算出吉日,忌單日、晦日,尚雙月雙日,以花朝節和臘八節的日子最多。選好後,用紅紙寫上喜日,備禮由媒人送至女方。女方若無異議,雙方著手各項婚事的准備。
備婚:男方修建新房,裝飾室內,女方購置嫁妝。嫁妝有全嫁、半嫁之分。全嫁者箱櫃衣被四套俱全,取四季興旺之意;半嫁則各樣兩套,象徵成雙成對。中等人家多置全嫁,農戶以半嫁者居多。豪富置超全嫁妝,極盡奢華。吉日前一二日,男方備大禮送至女方家中,內有大肉、雞、鵝、衣物等。潢川縣南部在迎親前兩日,過禮必有1隻公雞,女方須回1隻母雞,而在縣北部則分別為公鵝、母鵝。商城縣在迎親前日,男方要在自家院中進行暖轎儀式,晚上賓客滿坐,喝暖房酒。新縣等地,新婚前夜由牽娘睡在新床上暖床。

6、鍾祥的文化

鍾祥方言,屬於中國北方方言區西南區,而在當地,又分有城關(即郢中)口音、冷水口音、東橋口音、舊口口音、柴湖口音(註:柴湖為移民大鎮,移民來自河南淅川,屬河南方言區)。鍾祥方言,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郢中口音為主。
現代鍾祥方言的特點:
1.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普通話正大量滲透進鍾祥方言中,鍾祥方言與普通話的差異正逐漸縮小。1936年中國語言學大師趙元任曾在湖北鍾祥調查,當時的「拍、賊、抖、伸、批、騎、架、掐、瞎、削、掉、淹、輸、肉」等字,都是鍾祥的地方讀音。而20世紀80年代末,語言學專家再次到鍾祥調查發現,上述字的發音,已接近於普通話的發音。還有許多字的讀音,已從方言變為普通話了。
2.鍾祥話沒有北京話的甜亮輕脆、委婉親切,也不像上海話的細潤嬌柔、齊齒嗲氣,雖然口音與四川話非常相似,但卻又不像四川話那樣抑揚頓挫,鍾祥話非常朴實憨厚,聲調較平,起伏較小。
3.鍾祥話中有兩個獨特的重要助詞「噠」和「唦」。「噠」的功能有如普通話中的「了」,表示完成時態;而「唦」則除了在疑問句中相當於普通話中的「嗎」之外,通常還用於陳述句中,如「我對家鄉新聞了解達清楚得很,我經常上鍾祥之窗唦。」
4.鍾祥方言不含兒話音。(柴湖移民除外)如北京話「今兒」、鍾祥話音「幾滴」、北京話「啥兒」鍾祥話音「么噻」、北京話「明兒」鍾祥話音「么滴」、、北京話「這里」鍾祥話音(渣哈)等。
5.鍾祥方言中含有非常有趣的顫音/r/,而此種顫音/r/,多半是由詞尾「子」演變而來。比如羊子,包子,椅子,車子,老頭子等,幾乎以「子」結尾的詞語,在鍾祥方言中「子」都發顫音。俄語中經常出現的顫音令很多學習者頭痛,但是對於來自鍾祥的學子來說,絲毫沒有困難。
6.鍾祥方言一般不區分平舌和捲舌音,包括n和l,z和zh,c和ch,s和sh。這一特點在學習日語時會遇到一些障礙。另外,鍾祥方言中沒有與普通話eng、ing、ong、iong相對應的韻母。 良善劇
良善劇系四川梁平縣梁山調與當地江漢民歌和地方花鼓戲合流的產物,統稱為「二大戲」,俗名「花鼓子」。建國前,良善劇廣泛流傳於我市鄉村集鎮,並廣及周邊隨縣、宜城、 荊門、京山等地。其傳統劇目有《補褙褡》、《站花牆》、《蘭橋汲水》、《呂蒙正趕齋》、《勸小姑》、《鬧五更》、《趙五娘》、《訪友》、《朱氏割肝》等。伴奏樂器以嗡胡、三弦為主,輔以打擊樂器。其唱腔委婉動聽,唱詞清楚,通俗易懂。
鍾祥高腔
鍾祥高腔又稱蔓子戲,為古文戲曲中的「陽春白雪」,因其曲高和寡,故又名清戲。鍾祥高腔藝人將宋玉奉為高腔的創始人,供其牌位。入班者一般為舉人秀才,並須首先參拜宋玉牌位。高腔可以化裝登台演唱,也可以不化裝清唱。樂器伴奏以橫笛、洞簫為主,輔以吹奏樂和打擊樂,獨不用胡琴,這與崑曲相似。其主要劇目有《回書》、《裝盆》、《訪譜》、《挑袍》、《脫靴》、《榮歸》、《夜奔》、《喜逢》、《頂燈》、《思凡》等,唱詞文雅深奧,有固定的詞牌。1962年,經武漢市楚劇團音樂研究室主任易佑庄收集、整理、匯編成冊。從此,楚劇重要腔曲之一的「湖北高腔」產生。
楚歌
鍾祥自古為歌舞之鄉。著名楚歌《下里》、《巴人》、《陽春》、《白雪》都產生於郢中。楚歌舞藝術家莫愁女得屈原、宋玉的指導,將寡和之曲《陽春白雪》合樂入歌傳唱,把楚國歌舞藝術推向高峰,並傳播到民間。東晉後劉宋年間,產生《石城樂》、《莫愁樂》、《陽春曲》、《白雪歌》,達到鼎盛時期。迄今流傳於鍾祥的民歌有《號子》、《田歌》、《山歌》、《小調》、《燈歌》、《兒歌》、《風俗歌》7類60餘種。其中以《揚歌》最有特色。
石刻藝術
明清時期,鍾祥石刻藝術聞名遐邇,以明代的「少司馬坊」為代表作。該坊為明萬曆九年(1581年),左兵部侍郎曾省吾出資興建。青灰石仿木結構,6柱3門,高11米,寬9.9米,三層遞縮仿殿宇,單檐歇山頂。周身浮雕花紋,棱形鏤空裝飾。坊的兩面從上至下雕刻有牡丹、鳳凰、雙龍戲珠、松鶴遐齡、麟麒、鯉魚跳龍門等全浮雕石刻,構圖對稱、飽滿,用刀周密細致,遒勁流暢,線條頓挫轉折,極富變化和動感,烘托出宏大庄嚴,絢麗輝煌的帝王氣派,具有濃郁的明代風格。其藝術表現手法廣泛用於民居、祠廟、園林等建築。除石刻外,還有木刻、泥塑也頗有名氣,稱「鍾祥三雕」。進入新世紀,鍾祥玉石雕刻業得到長足發展,既發揮自己的特點,又兼收並蓄,廣采各地的特色,其中客店大理石工藝雕品以質地溫潤、色澤晶瑩、工藝精湛、功能廣泛而享譽海內外。 飲食
鍾祥人的飲食原料以大米為主,其次為小麥米。飲食品種方面,主要是大米飯,其他還有粥、面條、粑粑、酒糟等。夏季還有鍾祥特有的食品:米茶。
鍾祥具有不少具有本地特色的佳餚。蟠龍菜、粉蒸肉、夾肝肉、香腸、雞蛋餃子、圓子等。這些菜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往往只有在春節或婚嫁生日等重大喜慶之事上才能吃到,進入20世紀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其中一些菜餚出現了一些專業的作坊和廠家生產,市場上容易買到,人們可以在平常的日子也能吃到美味佳餚。
婚嫁生辰
鍾祥人的傳統的婚嫁程序大致包括看人、回話、查人家、認親、拿八字、認親等幾大步驟。
在鍾祥,人們過生日人們通稱「過生」。過生的前一天下午親朋好友就會來恭賀,在主人家吃晚飯,第二天早上吃長壽面,中午再請一頓正餐,然後客人們才離去。過生一般過周歲和整數,如二十、三十等。老人60歲、70歲以上生日較為隆重,多由晚輩操持,親友祝賀,送壽聯、壽匾或其他禮物,晚輩們還要給壽星行拜壽禮。
儀禮人情
在鍾祥,人們稱父親為爸爸,稱母親為媽媽,老一輩的人中,有稱父親為大大,稱母親為娘娘的。稱父之父母為爹爹、婆婆;稱父之祖父母為爺爺、太太;稱父之兄弟為伯伯、大伯、二爸、三大、四叔等,稱其妻為大媽、小娘娘、三媽等;稱父之姐妹為姑媽、幺姑;稱其夫為姑爹、姑爸。稱母之父母為家爹爹、家爺、家婆婆、家婆;稱母之兄弟及其妻為舅舅和舅媽;稱母之姐妹及其妻為姨媽和姨爹。
舊時,鍾祥人請客設宴,非常講究席次、座次。一般面南為上座,稱「上沿」,若房屋門不朝南,則以屋門為方位標志,取背靠神櫃、面向門者為上沿。左右為陪坐,對面為下沿。桌縫木紋要左右橫向,不得正對上沿。若同時擺設兩席以上,則正屋為首席,主要客人就座。廳屋為次席,一般客人就座。陪客的身份、輩份、年齡需與客人相當。酒席上,如果某人不飲酒,或酒先飲完,在吃米飯前,須對在座仍在飲酒的客人說「倆嘎們慢點喝,我用飯陪倆嘎們的啊」。先在完飯的客人要對在座的其他客人說:「倆嘎們慢點七啊,我落箸的。」主人會馬上給吃完飯的客人遞煙,倒茶。進入新世紀後,這些風俗在農村還在,但遠不象舊時那麼嚴格。城市因為多用圓桌,講究得就更少了。 焦柳鐵路,在鍾祥西北部的胡集、磷礦、雙河3鎮通過,境內長44公里,設有王集、胡集、斑竹、雙河4個貨運火車站,另有專用線6條,長39公里。
長荊鐵路,在鍾祥境內全長67公里,穿越5個鄉鎮,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杭州、重慶、成都、宜昌、荊門、襄陽等城市客運列車。 明顯陵
明顯陵是明朝恭睿獻皇帝朱佑杬與章聖皇太後蔣氏的合葬墓,始建於1519年,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歷史。1988年顯陵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底,顯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被錄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黃仙洞
黃仙洞是一個集世界溶洞之大全的奇特景觀,為喀斯特地貌區,洞中有幾十個大小支洞相連,洞中有洞,洞里有五個大廳,最大的有三萬多平方米,高達128米,可容納數萬人,大廳中高低落差高達100米之多,形成奇特的洞中山。
莫愁湖
莫愁湖景區融山水資源、人文資源於一體,這里的山水孕育了一代佳人、楚國偉大的歌舞藝術家莫愁女。莫愁女是楚國歌舞一代宗師,在屈原、宋玉的指導下完美演繹了《陽春》、《白雪》,並傳唱入歌,將楚國歌舞藝術推向巔峰。「十里畫廊」是整個莫愁湖景區最為賞心悅目的地方之一,它由細窄逐漸寬闊,呈喇叭狀,且九曲回轉,湖岔眾多。
彭墩鄉村世界
彭墩鄉村世界位於石牌鎮彭墩村,面積有10.5平方公里,是一個以突出農業產業化和新農村建設的新面貌、新氣象為特色的休閑觀光鄉村旅遊景區,已形成的主要旅遊資源有村容村貌、農民小區、農民公園、農業產業六大基地和彭墩古鎮等。
大口國家森林公園
大口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大洪山景區的一部分,因「大口小口,清泉湧出」的山泉而得名,是江漢平原首個國家森林公園。這里山峻林密,古道幽深,最高峰雲台觀位於聊崛山頂,柳門口瀑布落差達80米,分四級跌下;烏龍洞洞中有泉,幽深莫測,更有一片罕見的茂密楠竹林。

7、棗陽有哪些習俗?

婚  嫁

[訂親]  一般多由男孩父母托媒到門第相當的女孩家說合(也有女孩家父母托媒向男孩家說合的),女家同意後,男女雙方都將孩子出生年、月、日、時按干支八個字寫在紅貼上,稱為「八字」,由媒人互為傳遞。叫發「八字」。「八字」發了後,男方擇吉日請算命先生將男女雙方的「八字」進行推算 ,叫做合「八字」,若二人命里相尅相犯,則婚姻作罷;若相生相合,就算決定了男女的終身。訂親之後,男女每年給女方送一些禮物,叫「填庚」。

[擇期]  男女雙方長到一定年齡後,一般十七、八歲,有的甚至十四、五歲。由男孩父母擇定日期,托媒人到女孩父母家報期。女孩父母若同意按期發嫁後,則向男孩父母提出聘禮及迎娶規格要求。由媒人來往說合,雙方若達成協議後,男方即下聘禮,迎娶日期由算命先生擇定黃道吉日,一般定在農歷雙日子初八、十八、二十八。

[報期]  民間也叫「過期」。迎娶那天,新郎頭戴禮帽,上插金花,身著長衫馬褂,坐轎或騎馬帶領迎親花轎,一路上鞭炮齊鳴,鼓樂喧天,到女家後,祭拜女方祖先。新娘戴鳳冠,頂蓋頭,紅襖羅裙。拜別祖先、父母後上花轎,由兄弟或侄輩男丁壓轎前導。新娘坐花轎及嫁妝隨後,伴著鞭炮鼓樂到男家。落轎後,由伴娘攙扶新娘下轎升堂,和新郎一起拜天地、拜高堂、入洞房,喝交杯喜酒。當晚「鬧房」,客人、鄉鄰、同輩兄弟、叔伯侄兒都可參加,叫「三天無大小」。期間大宴賓客,喝喜酒,凡送了禮的親友都在宴請之列,娘家送親的人必坐首席上席。第三天,新娘的兄弟或侄輩來迎新婚夫妻回娘家叫回門,酒席間娘家陪客一定要把新郎灌醉,以示熱情。有些地方還用鍋煙灰調油給新郎糊花臉。送親時,新娘陪送的櫃子抽屜里一定要裝滿花生、紅棗之類的食物,名曰「早生貴子」。

建國後,舊的婚姻逐漸失去了約束力,廣大青年強烈要求婚姻自由。1950年頒布了《中化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過去決定男子終身命運的「八字」已廢棄。 男女青年相愛後,到政府有關部門登記,領取結婚證,就視為合法夫妻。並倡導女子出嫁以索取財禮為恥,結婚儀式從簡為榮。進入六十年代後,男女結合的過程又有變化,一般先由介紹人牽線,雙方同意後,介紹人伴著男青年到女家「相親」;相中後,女方到男方「看家」,男方父母辦酒席招待。並送一些禮物,稱「見面禮」。女方受禮後,也以鞋襪、手絹相贈,作為留念。至此,方為訂親。以後,每逢節日,男接女到家過節,走時送衣服和錢財。結婚的禮儀基本上仍沿舊習,男方 「報期」、「過禮」,兩家在婚期大宴賓客,少者幾桌,多者十幾桌或幾十桌。迎娶時,農村多用自行車、拖拉機,城鎮多作汽車。女方有親屬一至二人送親。不論長輩、平輩、晚輩均可參加「鬧房」,歡笑戲謔。其時,婚前在索取財務上並不亞於舊時,由「三絨一機」(燈心絨、平絨、金絲絨、縫紉機),發展到「三轉一 響」(自行車、手錶、縫紉機、收音機 ),後風行傢具要多少腿,高檔商品講多少件。近年來,「腿」雖不曾增多,「件」則要求越來越高。電視機要大屏幕,音響DVD要高保真,空調、電冰箱、金首 飾項鏈等。結婚時,迎親轎車要多少輛。少數女子虛榮心重,如得不到滿足,就拒絕發嫁。以致男家負債累累。造成婚後經濟困難,家庭不睦,但也有隻求情投意合,不圖物質享受的伴侶。還有擺脫舊時結婚儀式,舉行集體結婚或旅遊結婚的。

2、生 育

舊時,在生男育女方面,孕婦會得到公婆和丈夫的特別照顧,平時做一些有營養的食物給孕婦吃,讓孕婦干一些輕微的活。多休息保養身體。孩子出生後,女婿郎到岳父母家報喜。孩子出生三天浴身穿衣叫「洗三」,娘家送以雞蛋、紅糖、油條、掛面等物。另擇吉日,宴請賓客,稱「做十」,親朋饋贈禮品祝賀,謂「送祝禮」。產婦在「月子」里(即生產後的一個月里),禁忌進入他人家。小孩滿周歲,親朋以衣、帽、鞋、襪饋送,謂「做生」。中午,將書、筆、玩具、算盤、秤桿 等物置於桌上,由母親抱住孩子去抓,以測其長大成人後志趣和愛好,謂「抓周」。過去,一般家庭在生育問題上,普遍存在著重男輕女和無節制生育現象。

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實行了計劃生育,提倡優生優育,政府十分重視婦幼保健工作,產後休息56天,確保產婦的身體健康。

3、喪 葬

舊時,民間把喪葬和婚嫁並列一起,稱謂「紅白喜事」,因此十分重視,喪葬儀式名目繁多。死者彌留之際,親人將其移至正房,死後燒「落 氣紙」,凈身更衣「入殮」。隨後將死者鋪草,衣物送野外「十」字路口焚化,謂「燒鋪」。靈樞安放靈堂,靈柩前桌上擺祭品,焚化紙錢,並訃告親朋前往祭奠,謂「弔孝」。富家還請道士、僧人 、禮生做道場,貧家請人唱孝歌。另外,請陰陽先生看風水擇墳地。

遺體一般停放3天,孝子賢孫們的頭上要戴孝,來人吊喪時,嗩吶響手鳴奏,放鞭炮出迎,長子要跪地磕頭「謝孝」。女兒回娘家弔孝,要請嗩吶響手班子,並抬豬頭豇,供香饃,家人要帶嗩吶響手班子,到街口或村頭相迎。

出殯俗稱「出棺」,一般於三天的清早,最遲不過中午。出殯前先將棺蓋打開,讓親友瞻仰遺容,然後取出死者口中的錢幣,扔到房頂上,解開腳上用麻繩捆住 的「絆馬繩」,讓其「走得順當」。釘棺蓋時,每敲打一下,親人便哭喊「XX躲釘」:「起棺時,鞭炮齊鳴,由長子先甩「老盆」(化紙錢的瓦盆)。踢倒支棺的板凳。長子要在棺材頭前「背棺」,送葬路上,嗩吶響手吹個不停,沿路放鞭炮,撒紙錢。在鄉間,還有「攔棺」的習俗,讓孝子孝婿 們三步或二步跪地叩首。

安葬後,死者親屬到墳上燒紙焚草,謂「捂火」,又稱「暖墳」。三天後家人到墳上添土「圓墳」。以後從一「七」到五「七」,「百日」,「頭周年」和「三年滿服」等 ,死者親人都要到墳前祭奠。

建國後,農村一般喪葬習俗是:人死後,親人圍哭、入棺;親人送花圈、招幛以表悼念;擇日安葬,或到火葬場火化,多以戴黑紗致哀。「捂火」、燒「七」、周年祭等大體如舊時,陰陽先生看風水擇墓地邊遠農村尚保留此舊習。

榮譽:

1、中國.「帝鄉」

2、中國玫瑰之都

3、中國桃之鄉[10]

4、全國優質棉基地

5、全國商品糧基地

6、全國十大糧食生產先進縣(市)

7、中國十大明君之一的漢光武帝劉秀故里

8、航天英雄聶海勝家鄉

9、2014年9月26日,「2014中國(國際)休閑發展論壇」頒獎盛典在武漢黃陂舉行,棗陽獲評「2014年度中國最美休閑小城」,全省僅有兩個城市獲此殊榮。

8、「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啥意思?

在我們當地農村,有很多風俗習慣,自古流傳至今,影響深遠。比如說在舉辦重大宴席活動的時候,每位到來的客人座次安排是非常講究的。當然是在中國的酒席文化中,一直是一個令大家十分好奇而又重點關注的話題。桌子上的每個人的座位該如何安排是有一定規律和要求,並不是大家隨便坐坐就可以了。我們當地農村有一句老話叫做「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今天你就來聊一聊。

在農村辦酒席的時候,有一個專門的支席人。這個人一般由主辦宴席,家中的長輩或者有威望的親戚來擔任。在酒席開席之前,每位尊貴的客人都需要由支席人來安排座次。一般來說,如果母親娘家的兄弟來了,也就是舅舅,他肯定要坐最重要的位置,也就是所謂的一席。支席人會將舅舅先安排好,再來安排其他人的座次。對於一般的親戚或者是鄰居或晚輩的話,相對安排起來就比較簡單。

農村人非常講究坐席安排,如果安排不當,還有可能會生氣,甚至會離席而去。在我們老家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有一戶人家結婚辦喜事,結果因為當時條件所限,只有一個堂屋,所以支席人將新娘子家的長輩安排在了東邊桌子首席,而新郎的舅舅安排在了西邊桌子上,結果男子舅舅非常不高興,當場就發脾氣,鬧得很不愉快。其實這樣的安排原本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有些人對於作息十分講究,因此而產生不滿。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一般來說在結婚這樣的大事的時候,新親和老親一般會分開安排,不放在一個堂屋中。如果說父親的舅舅還在世的話,也來參加宴席了。兩代舅舅也要分開來,不能坐在一起。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應在兩個堂屋中分別開席,坐在上席。如果條件不允許的話,也會利用房間或者包廂的形式,將他們分開,避免坐在一起。

在酒席安排中,舅舅是血緣關系最親的至親,所以理當應該安排在重要的位置。如果說外公外婆也同時出席的話,應以長輩為尊。等支席人將他們安排好之後,其他人圍坐。這時候酒席才能正式開始,才能上菜。這個順序一定不能亂,這就是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的說法來源。

這句話透露出來的是一種尊敬長輩優良傳統,在我國幾千年的 歷史 文化傳承中,尤其是儒家文化里,是十分重要的內容。農村是一個傳統的 社會 ,在人情世故方面最為講究。酒席的座次安排,必須讓大多數人滿意。如果實在無法照顧的所有人,也需要讓主要人員滿意。

記得我們小時候到別人家去參加酒席的時候,只能靠邊站,等別人都坐好之後看到還有空位子再填上去。如果別的長輩親戚沒有坐下來的情況下,我們小孩子是不能上住的。現在回想起來其實覺得很有意思。當然這種情況不僅僅局限於農村,其實在中國的很多地方,包括城市裡面也同樣如此。您們當地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酒席安排呢?歡迎您在下面說說你們當地的一些風俗習慣,感謝您的閱讀。

「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這句俗語在我們北方用最恰當不過了,南方的情況我不太了解,但在我們北方舅舅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所謂「娘親舅大」,很多時候家中的兄弟鬧矛盾,誰去勸說都沒用,只要舅舅開口說一句話,基本上全家人都能聽進去。

阿冰小時候鄰居家兩兄弟分家爭家產,吵的不可開交,家裡誰勸,兩兄弟就跟誰急眼。後來家中的妹妹把他們大舅找來當調解人,大舅一來,兩兄弟就不再胡鬧,而是聽從大舅調節。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個是古來作為娘家人,舅舅的威嚴就很靠譜,很受人尊敬;二來舅舅作為母親的哥哥,與他們家沒有利益關系,作為調解人最合適不過。

所以,一般情況下,舅舅來坐席,通常都會是坐上席。北方農村酒席排座位,舅舅要來吃飯,肯定是坐在居中的位置,剛好能看到門口的狀況。這都是對舅舅的尊重,舅舅也是德高望重的存在。

所以說「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既是對舅舅的尊重,也是對母親的尊敬,畢竟從古至今,女人嫁人隨夫,在夫家沒有自家的親人,只有老公孩子互相照應,而舅舅作為母親的娘家人,是有威嚴的,尊重舅舅也就是尊重母親,是懂規矩,講禮節的行為。

而且舅舅既是長輩,也是客人。在農村坐席講究,長者居上席,一般情況下只要有舅舅參加的酒席,舅舅就理所當然的是上賓。試問,主客還沒上席呢,你就開席,這不是不懂事,亂套了嗎?

所以於情於理,在北方農村坐席,「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也是確有其事,是傳統的禮節和對長輩的敬意。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很多過去的老規矩,人們已經沒那麼在意了,尤其父母那一輩人之後的我們,更不在意這些老規矩,怎麼方便怎麼來,不再講究傳統。當然了,農村依然有不少人講究這些,通常情況下,講究的人別人會會心一笑,表示贊許,不講究的,主客其實也不是那麼較真。

(文/李阿冰)

在農村,不論婚喪嫁娶,不論是家裡還是飯店,舅舅的地位一直特別高,毫不誇張的說,在一定程度上,舅舅是親戚中地位最高的,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娘親舅大」「天上雷公,地上舅公」的說法,可見舅舅在親戚中的高地位並不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情況。

從古至今,舅舅一直都是母親娘家人的代表,尤其是在以往的落後年代,女性往往沒有什麼話語權,舅舅就幾乎成了一個標桿,在大小事務上都擁有一定的決定權。在農村,從自己姐妹們的婚喪嫁娶,到外甥的成長婚配,舅舅都要承擔很大一部分的責任。在娘家家庭中,舅舅是唯一的男性長輩,他們負責這個家庭的獵漁稼穡,教後輩們知識技巧。可以說舅舅的地位和父親差不多。

在農村的宴席中一直有上席這一概念,特別是以前的方桌,更講究。一般上席是長輩或者德高望重之人才能坐的位置。有一種說法叫做「農村辦酒席,舅舅坐上席」,也就是說在農村的酒席中,通過坐上席表示對舅舅的尊敬,在酒席的時候,一般舅舅不到,是不能夠開飯的,只有舅舅落座了上座之後,才能夠動筷子。有的地方為了表示對舅舅的尊重,還會大放鞭炮。同時,舅舅說的話,外甥也會格外重視。

問: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啥意思?

「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這句俗語在我們北方用最恰當不過了,南方的情況我不太了解,但在我們北方舅舅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所謂「娘親舅大」,很多時候家中的兄弟鬧矛盾,誰去勸說都沒用,只要舅舅開口說一句話,基本上全家人都能聽進去。

我們鄰居家兩兄弟分家爭家產,吵的不可開交,家裡誰勸兩兄弟就跟誰急眼。後來家中的妹妹把他們大舅找來當調解人,大舅一來,兩兄弟就不再胡鬧,而是聽從大舅調解。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個是古來作為娘家人,舅舅的威嚴就很靠譜,很受人尊敬;二來舅舅作為母親的哥哥,與他們家沒有利益關系,作為調解人最合適不過。

所以,一般情況下,舅舅來坐席,通常都會是坐上席。北方農村酒席排座位,舅舅要來吃飯,肯定是坐在居中的位置,剛好能看到門口的狀況。這都是對舅舅的尊重,舅舅也是德高望重的存在。

所以說「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既是對舅舅的尊重,也是對母親的尊敬,畢竟從古至今,女人嫁人隨夫,在夫家沒有自家的親人,只有老公孩子互相照應,而舅舅作為母親的娘家人,是有威嚴的,尊重舅舅也就是尊重母親,是懂規矩,講禮節的行為。

而且舅舅既是長輩,也是客人。在農村坐席講究,長者居上席,一般情況下只要有舅舅參加的酒席,舅舅就理所當然的是上賓。試問,主客還沒上席呢,你就開席,這不是不懂事,亂套了嗎?

所以於情於理,在北方農村坐席,「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也是確有其事,是傳統的禮節和對長輩的敬意。

在傳統習俗里,客上賓有主有次,同族同宗屬於主家,做陪客;舅舅屬於賓客,又是母親一系的親屬代表,那麼客來主家做客,雖然說「客隨主便」,但是,在傳統文化里,做人要懂得理法,要遵循待客之道。那麼,在正式酒席的座位安排上,是非常有講究的,安排賓客坐在恰當的位置,才能體現主家「待客之道」!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要尊長愛幼,當一個家庭開飯的時候,要講究長幼尊卑,一家之「主」不開飯,家人不能先吃,體現當家做主人的勞苦功高,是尊重「有擔當人」的一種褒獎方式。

那麼,舅舅作為母親娘家方的代表,為什麼會有這么高的「坐席」地位呢?俗話說「親舅如父子」。無論舅舅對外甥來說,做事是沾光或者吃虧,通常情況之下,出現問題比較單純;家族就不一樣了,祖祖輩輩一起生活,會有明裡暗裡的矛盾,比如攀比嫉妒之心,問題往往復雜化。所以,舅舅的名頭比較有光輝。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和母親對於家庭的貢獻是密不可分的。 作為同族同家的人來說,他們沒法和舅舅「比」的最主要原因在於,舅舅的姐姐或者妹妹,為這個家族開枝散葉,養兒育女了。讓舅舅坐那麼「高」的席位,做主角,更多的是這個家族表示對母親娘家人的感謝,這是一種約定成俗的規則, 暗示母親在家庭地位崇高 。有人會說,舅舅出門在外沒法來怎麼辦?好辦!「娘家侄,正經人」,那麼,舅舅「代表」來,可以是舅舅家的任何人,只要表明是舅舅的代表,那麼,他就可以坐在舅舅的席位上,一般這個代表會是舅舅後輩男性。

「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這句話主要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表達我們傳統文化的待客之道,二是表達對舅舅(母親)的敬意。

農村以前的說法舅舅是很厲害的:

在農村,這種說法描述的確實是一種普遍現象,雖說農民對長幼輩分向來比較重視,可是在農村的一眾親戚中,舅舅的地位一直特別高,就連老人們也都說舅舅在親戚中是個很特別的存在,這種說法的原因在哪裡呢?

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娘親舅大」的說法,民間還流傳著一句話叫做「天上雷公,地上舅公」,可見舅舅在親戚中的高地位並不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情況,從古至今,舅舅一直都是母親娘家人的代表,尤其是在以往的落後年代,女性往往沒有什麼話語權,舅舅就幾乎成了一個標桿,在大小事務上都擁有一定的決定權。在農村,從自己姐妹們的婚喪嫁娶,到外甥的成長婚配,舅舅都要承擔很大一部分的責任,在同輩當中,舅舅的地位甚至和父親差不多。

另外,老話說娘親舅大,是因為農村的舅甥關系同樣也比較特殊,比起血緣上更近的叔叔伯伯,很多孩子反而和自己的舅舅在關繫上更加親近,這主要是因為舅舅和外甥之間沒有明顯的利益沖突,從現實情況來看,兄弟和叔侄之間因為財產分配爭吵不休甚至反目成仇的例子並不少見,而大部分舅舅反而更傾向於維護外甥的利益。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農村,不管是大事小事,都少不了舅舅出來幫忙主持局面,辦酒席的時候更是如此。雖說說舅舅名義上是客人,但是和其他客人有所不同,在部分農村地區,舅舅來去都要燃放鞭炮,

農村辦酒席,各方面的規矩和講究都不少,光是分配座位這一點,就有很多方面需要考慮。在農村的宴席中一直有上席這一概念,一般是長輩或者德高望重之人才能坐的位置。不過農村有一種說法叫做「農村辦酒席,舅舅坐上席」,也就是說在農村的酒席中,舅舅是一定要坐上座的在舅舅進門之後才能正式開席,而且必須請舅舅坐上席,他們既代表著娘家人,又代表著外甥的外家人的角色,很多時候家中的兄弟鬧矛盾,誰去勸說都沒用,只要舅舅開口說一句話,基本上全家人都能聽進去。這樣看來,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在那麼多的農村親戚中,舅舅能有特別高的地位了。

以前我們村有一家分家吵的不可開交,家裡誰勸,兩兄弟就跟誰急眼。後來家中的妹妹把他們大舅找來當調解人,大舅一來,兩兄弟就不再胡鬧,而是聽從大舅調節。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個是古來作為娘家人,舅舅的威嚴就很靠譜,很受人尊敬;二來舅舅作為母親的哥哥,與他們家沒有利益關系,作為調解人最合適不過。

所以,一般情況下,舅舅來坐席,通常都會是坐上席。北方農村酒席排座位,舅舅要來吃飯,肯定是坐在居中的位置,剛好能看到門口的狀況。這都是對舅舅的尊重,舅舅也是德高望重的存在。

所以說「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既是對舅舅的尊重,也是對母親的尊敬,畢竟從古至今,女人嫁人隨夫,在夫家沒有自家的親人,只有老公孩子互相照應,而舅舅作為母親的娘家人,是有威嚴的,尊重舅舅也就是尊重母親,是懂規矩,講禮貌。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很多過去的老規矩,人們已經沒那麼在意了,尤其父母那一輩人之後的我們,更不在意這些老規矩,怎麼方便怎麼來,不再講究傳統。當然了,農村依然有不少人講究這些,現在農村分家不公平的也會把舅舅請來主持公道,一般情況下,講究的人別人會會心一笑,表示贊許,不講究的,主客其實也不是那麼較真了。謝謝!

娘親舅大

舅舅在古代也被稱為舅父,地位非常之高,中國民間有很多種說法,比如「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天上老鷹大,地上舅公大」,

現在的 社會 如果母親去世,必須舅舅家來人才能發喪,如果在外地就要一直等著。

「「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其意思就是說,舅舅是絕對的頭一號尊者上賓,如果舅舅沒有做席上,那麼是絕對不能開席。

確實!在農村,不論婚喪嫁娶,不論是家裡還是飯店,舅舅的地位一直特別高,就連父母姥爺這樣的長輩在,也難超越他的地位。那麼親戚中舅舅的地位最大?這種說法的原因在哪裡呢?

毫不誇張的說,在一定程度上,舅舅確實是親戚中地位最大,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娘親舅大」「天上雷公,地上舅公」的說法,可見舅舅在親戚中的高地位並不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情況,在古代的「舅權」的 社會 ,舅舅代表著娘家人,他是娘家家庭中唯一的男性長輩,他們負責這個家庭的獵漁稼穡,教後輩們知識技巧。可以說舅舅的地位和父親差不多。

血緣上比叔叔伯伯還行,這主要是因為舅舅和外甥之間沒有明顯的利益沖突,從現實生活中來看,也確實如此,大部分舅舅凡事有好處,第一時間會想到外甥。不遺餘力的幫助外甥。而外甥家一旦有家庭,財產,婚姻等矛盾時,舅舅就成了處理關系的中間人。再其中調解矛盾。

生活瑣事,血緣關系,自古以來的觀念等等,正是因為這幾個原因,讓舅舅的地位十分高,因此到了做酒席時,一直是頭號上賓。

「舅舅」是身份,更是地位,代表著母親的娘家人,代表著女方的威嚴!不過,在有的地方,做上賓不一定就必須是母親的親兄弟,只要是母親的娘家人(男)就行。有血緣關系又沒利益關系(古時),能夠公平處理外甥之間關系,也能護著自己姐妹及外甥不被叔伯兄弟欺負,所以母親和外甥必然要抬高其身份地位。

大家好,我是妹娃。

在我們農村啊,有這么一句話,填上雷公大,地上舅舅大,說明舅舅在親戚中的分量是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比較大的一輩,那麼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

在農村酒席上這句話就能明確的描述舅舅這個稱呼的重要性,有句俗話這么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說的就是人必須的遵守規矩,尊重長輩。

就拿婚宴菜餚數目來說吧,在農村就講究菜餚的數目一定要是雙數,八個菜象徵著發財,十個菜象徵著十全十美,十二個菜象徵月月幸福。

特別是酒席上座位上的分配更是講究,在農村座次上就有這樣的說法「「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其意思就是說,舅舅是絕對的頭一號尊者上賓,如果舅舅沒有做席上,那麼是絕對不能開席。

確實!在農村,不論婚喪嫁娶,不論是家裡還是飯店,舅舅的地位一直特別高,就連父母姥爺這樣的長輩在,也難超越他的地位。那麼親戚中舅舅的地位最大?這種說法的原因在哪裡呢?

在一定程度上,舅舅確實是親戚中地位最大,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娘親舅大」「天上雷公,地上舅公」的說法,可見舅舅在親戚中的高地位並不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情況,在古代的「舅權」的 社會 ,舅舅代表著娘家人,他是娘家家庭中唯一的男性長輩,他們負責這個家庭的獵漁稼穡,教後輩們知識技巧。可以說舅舅的地位和父親差不多。

血緣上比叔叔伯伯還行,這主要是因為舅舅和外甥之間沒有明顯的利益沖突,從現實生活中來看,也確實如此,大部分舅舅凡事有好處,第一時間會想到外甥。不遺餘力的幫助外甥。而外甥家一旦有家庭,財產,婚姻等矛盾時,舅舅就成了處理關系的中間人。再其中調解矛盾。

生活瑣事,血緣關系,自古以來的觀念等等,正是因為這幾個原因,讓舅舅的地位十分高,因此到了做酒席時,一直是頭號上賓。

「舅舅」是身份,更是地位,代表著母親的娘家人,代表著女方的威嚴!不過,在有的地方,做上賓不一定就必須是母親的親兄弟,只要是母親的娘家人(男)就行。有血緣關系又沒利益關系(古時),能夠公平處理外甥之間關系,也能護著自己姐妹及外甥不被叔伯兄弟欺負,所以母親和外甥必然要抬高其身份地位。

這樣看來,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在那麼多的農村親戚中,舅舅能有特別高的地位了。對此你還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

在農村所在的農村,不論婚喪嫁娶,不論是家裡還是飯店,舅舅的地位一直特別高,就連父母姥爺這樣的長輩在,也難超越他的地位。

毫不誇張的說,在一定程度上,舅舅是親戚中地位最大,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娘親舅大」「天上雷公,地上舅公」的說法,可見舅舅在親戚中的高低位並不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情況,在古代的「舅權」的 社會 ,舅舅代表著娘家人,他是娘家家庭中唯一的男性長輩,他們負責這個家庭的獵漁稼穡,教後輩們知識技巧。因此有人說可以說舅舅的地位和父親差不多。

血緣上比叔叔伯伯還行,這主要是因為舅舅和外甥之間沒有明顯的利益沖突,從現實生活中來看,也確實如此,大部分情況下舅舅有好處,第一時間會想到外甥,並且不遺餘力的幫助外甥。而外甥家一旦有家庭,財產,婚姻等矛盾時,舅舅就成了處理關系的中間人。再其中調解矛盾。

生活瑣事,血緣關系,自古以來的觀念等等,正是因為這幾個原因,讓舅舅的地位十分高,因此到了做酒席時,一直是頭號上賓。

不過,在有的地方,做上賓不一定就必須是母親的親兄弟,只要是母親的娘家人(男)就行。

9、農村拜兒女親家習俗

結婚,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大事,關繫到人一生的幸福美滿與否。從古到今,家鄉結婚風俗習慣,歷來都是特別重視講究的。夫妻恩愛,子孫昌盛,生活美滿是人們長期夢寐以求的共同願望。千百年來,人們把祝福的生活願望與信仰的習俗心理揉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五花八門的婚姻習俗。不同民族,不同地區,都有著不同的特點。過去為婚禮制定的「六禮」,在我國歷代婚禮的演變中,始終起主導作用,甚至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今天,有些還被傳承與沿襲下來。我家鄉至今保存的種種婚姻習俗,是古代婚俗的傳承與變異。現在我是過來人,我當時結婚時就想革除舊俗,樹立新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但是沒有行通 。估計也無法改了。家鄉現在的結婚禮節不下:
(一)相親 (在鄉下,現在留行著,但是自由戀愛的就不要這個環節,)
這是男女雙方進行婚姻交往的開端。過去,在「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禮教束縛下,青年男女在未婚時期是不能隨意交往的,加上當時門戶之見,要聯姻自然是件十分困難的事。而現在是通過媒人(古時候的說法,今稱「介紹人」)介紹,女方去男方家看一下,(也有男方去女方家的,但是小見)基本上就可以定下來(說直了就是兩個人見個面,兩人感覺怎樣,好就定下來了)。這裡面介紹人不僅起「穿針引線」的作用,而且還具有婚姻見證人的職能,不僅是過去還是今天是完全必要的。
「相親」是男女雙方相中對方的子女以後,向對方求婚採取的一種行動。往往是一方的家長托媒人向對方的父母為自己的兒女提親,媒人在為雙方提親的活動中,除了招待酒飯之外,禁忌較少。為了某些需要,也有重金賄賂媒人的,其目的無非是拜託,,請媒人從中干旋,替自己的兒女多說幾句好話,達到珠聯璧合的目的。(現在我覺得相親,也不好。 兩人就憑感覺就下了,雙方的性格性格多不了解,我聽好多同事說他們回家相親的事,老是相不中,原因是人可以但是家鏡不好,家鏡可以人覺得配不上自己)。
(二)定婚是婚禮中關鍵的儀禮,也是男女雙方怕對方廢婚所採取的一項有效措施,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領「結婚證」。過去訂婚了就說人生的婚事成功的百分只九十,現在訂婚的禮節是男方確定好日子(當然要請會日子的人看一下)通知介紹人和女方家說一下,另外男方家就開始准備定金錢及「包公 」(現在就是一斤白糖和紅棗)還有人情肉(人情肉和「包公 」的多小就要介紹人去問女方家家長)還有男方家要請男方的親戚和村上領導,訂婚當天男方家要擺酒席招待。訂婚當天的禮節是早上男方家當事人和媒人將事先准備的人情肉和「包公「還有定金錢一起送氣去女方家,然後在接女方家長來男方家(當天女方家去南方家的成員應是哦這樣的,一般由女方的父親和哥哥或者弟弟,男方在女方到達是要放爆竹表示熱烈歡迎。接下來是吃飯,吃飯之後還有一個隆重的禮節就是喊茶水由男方家的一個女性帶女方端糖水給男方的親戚和村領導,他們喝了糖水就會放錢的俗稱茶水錢,接下來雙方家長回講話,還有介紹人幾村領導也會講話(大多是對男女雙方的鼓勵及提一些要求)最後男方打發女方和女女方送親人及介紹人衣布錢放爆竹表示熱烈歡送。男方當事人也要去,女方家裡夜裡也要擺酒席的(訂婚了要退婚就有一點難,舊時是這樣說的,喝了一杯茶就要當一杯酒)
(三)送「日子 」
首先由男家初定吉日,托媒人去女家協商確定結婚日期後,再請媒人去送「日子」,俗稱「報日」,在用紅紙折成的長方形信封上書寫「預報喜期」四字,信封內寫結婚的日期,並按女方提供的禮單,購置好需要的聘禮,(現在的聘禮是禮金錢還有喜糖)隨同送去,聘禮忌放褲料,他們認為褲是不潔之物,把褲稱「下衣」,放褲是辱其一族。女方家長辦酒席招待媒人,含酬謝之意。 (送日子當天男方要放放爆竹去女方家表示告訴女方家的鄰居說明送了日子,女方的鄰居就知道要去「裝嫁」舊時是裝物現在多是裝錢(要好的一般上一百多,一般的鄰居就是40元的樣。我只能說是我老家是這樣子)
(四)啟媒
這是男女雙方在結婚前求助於媒人的一種舉動。新郎要帶紅包一個(現在鄉下是400的樣子)和肉三斤(舊時是肉三斤,紅封一對,布料、襪子、手巾等物,)結婚前一天下午到媒人家,請媒人到男家吃晚飯,辦一桌豐盛的酒席款待,媒人坐上首,男方長輩「陪媒」,表示對媒人的尊重和感謝。女方也要啟媒,除上述禮物外,還要加放布鞋,酬謝他在聯姻過程中跑破了鞋。
(五)發嫁
(新娘在出嫁前要「開面」用芋麻把臉部的絨毛捲去,有的還要把眉毛揪去一部分,以區別已婚與未婚這是舊時的做法,現在不流行這了)。先天晚上,新娘的父母和直系親屬要給新娘「鋪箱」。在新娘的衣箱四角及中央放墊箱錢,錢數要成雙,衣箱放滿布料後,上面放鞋子、襪子、手巾等物,到婆家後,新娘要請婆婆開箱清點,看新娘的「打發」,看後,將衣箱鎖好,鎖匙交新娘保管。同時將新媳婦准備在衣箱內的鞋子手巾等物帶走。並放紅包一個叫開箱包封。
送親是母親、姨媽及兄弟姐妹,還有叔父俗稱高親。父不送女,要到「回門」時父親才隨女婿一道去女婿家。送親忌喪偶人送,怕不吉利。高親去男家後,要洗手洗臉,俗稱「洗塵」,同時給倒水人以「賞錢」。現在鄉下講究男方去女方家接親時人數去單數。女方配成雙數送親(但16不行,鄉下說16不吉利,說16是人死了16人抬著死人上山。(現在不流行回門酒了,一般是做發嫁酒,結婚當天男方接親隊伍趕到女方家吃早飯)這中間也還有好多禮節,如果席間有人給新郎端飯,倒酒。新郎要給紅包的。
(六)迎取
是新郎往女家迎接新娘的儀式,是婚禮的重要過程。當天男方用五擔席杠,抬豬、羊、鵝、魚、雞送去女家,俗稱五牲大杠,,沒有的折成現金。這是較為體面的過禮,五牲大杠都要塗紅,以示吉利。同時帶上一席專供女家祭祀用的祭菜,有雞(報曉)魚(有餘)扣肉(團圓)筍(高潔)粉絲(心慈)黃花(堅貞)肉團子(和睦)蛋糕(團結)等稱八大碗,都要成雙成對,現在我老家是十大碗,羅底要鋪滿米。還要一對紅酒瓶。男方去兩瓶酒,回來時是一瓶酒一瓶水。還要有用灰面和熟雞蛋做成的面人,或稱月下老人或稱南極仙翁,有祝福長壽等吉祥之意在內。到女家後,禮物要讓女方家長過目後才撤去,這時女方家長備簡易酒席招待抬杠者。抬杠者回來時,同時將新娘的嫁妝抬走。如人數不夠,女家還要另請禮夫抬送,每人一個包封。挑腳盆馬桶的禮夫的包封要「重」一點。
(七)拜堂
新娘男家後,由伴娘扶新娘到新房坐一坐,叫「落房」。拜堂時有禮生喊禮讀文,俗稱「廟見禮」,新郎新娘向先祖叩頭,向翁姑大人和高親月老瞌頭後,然後夫妻雙雙交拜。最後還要向親朋戚友及其他長輩瞌頭按輩份大小依次相見,俗稱「見禮」,見禮人把包封丟入紅氈內,稱「見面禮」,入洞房時,一對引燭童子持雙喜紅燭先行,新郎新娘手拉紅氈雙雙並排進入洞房。忌新娘踩門坎,如踩廳堂門坎是壓家娘、踩新房門坎是壓丈夫。進新房內雙雙坐在牙床上,喝交杯糖水,表示夫妻恩愛,有如糖水一般。這時,有人贊床。贊詞是:「兩腳忙忙,走進新房,高親月老,請我贊床,洞房洞房,陳列齊全,兩邊擺的金交椅,中間擺的象牙床,象牙床上一對好鴛鴦,鴛鴦一對,象牙一雙,棗子贊床,早生兒郎,好男孩生五個,好女子生一雙,天長地久,地久天長,同偕到老,百世榮昌」。
(八)宴賓客
尊席是婚禮中不容忽視的工作,由於幾千年的排輩觀念的影響,特別是高親十分注重自己坐席的位置。如弄的不好,有可能導致不歡而散,甚至親戚不和,新房內擺一桌酒席是吃團圓飯。新郎新娘對面而坐,陪客系雙方的好友,新郎新娘各執一隻雞腿,咬後又互相交換咬一口,表示互敬互愛。廳堂擺酒席分兩行,進門右邊為大,左邊次之。上首分一三、二四四個座位,右一為女方高親,右三為母長作陪;左二為月老(媒人)左四為族人作陪。酒席進行間,新郎的長輩帶新郎新娘分別到席間敬禮,並附香煙糖果之類食品。行禮後,長輩便講「屋宇窄狹,招待不周,高親月老及親朋戚友多多海涵」。高親坐的宴席規矩較嚴,桌子要方正穩重,忌用廢物墊腳,墊草鞋是影射高親吃草,墊瓦屑,是打親家,高親面前的筷子要放整齊,碗不能有缺口,否則是對高親的不尊重,這時高親不落座,甚至憤然離去。
(九)鬧新房
鬧新房花樣較多,也很熱鬧,有的唱坐場戲,不化裝,由樂隊演奏,邊打邊唱,唱「劉海砍樵」,「七姐下凡」,「十月懷胎」等戀愛、成婚的古裝戲,吃攀花糖。除此,還有將新郎父母喊到新房內,「背衣,戴斗笠,打鞋爻,吹火筒,抹黑塗紅」,這些陋習,現在已開始絕跡了。
(十)回門
結婚後的第一天是「回門」日,新郎要置辦衣料、糖果、魚、肉等類禮品,陪新娘回娘家。高親也隨同回家,新娘回門,娘家要辦回門酒,新郎坐上首,是新郎在岳家一生中最受尊重的一次。
(十一)會親
是男女雙方親屬全面相識的一種有效形式,其意是開始走破,有利今後往來。由男女雙方舉辦會親酒。
(十二)滿月茶
結婚滿一個月後的第一天,女家准備地掃把一個,茶葉一斤,(掃把表示新娘勤勞愛衛生,茶葉一斤,表示青茶綠水象徵新娘熱情好客,)以及糖果魚肉等禮品,派人送去男家,男家要回「籃子」,俗稱「回禮」。
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結婚習俗逐漸向刪繁就簡,節儉辦婚事的新俗演變,一種新的社會風氣正在形成,但不可否認,在廣大農村,特別是邊僻少數民族地區,一些舊的結婚習俗,特別是一些封建迷信的東西,仍在繼續保留著。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新的結婚習俗將會象一朵鮮艷的花朵頻頻開放。

10、農村家裡宴請客人,為什麼女人和小孩不可以上桌?

古代時,稍微講究一點的人家,在請客時都由男主人出面招待,女眷不會同席。如果客人帶著女眷前來,主人家的女眷會在內室中另安一席,陪伴女客,絕不會男女混坐。


當然,也有在宴席上陪酒的女子,都是一些風塵女,職業陪飲。這種混坐的場面在《金瓶梅》中經常能看到,正經人家一般不會這樣。女眷在一起吃飯,反而更容易看出長幼尊卑的講究。比如《紅樓夢》中,賈母用飯時,邢夫人、王夫人都得伺候著。有時候,王夫人和未出嫁的女孩子們坐著吃飯,李紈和王熙鳳兩個站在一旁,伺候大家吃過了,她們才能坐下來吃。

這個沒辦法,這叫長幼有序。這種風俗流傳到現在,在一些地方還有,這和身份尊卑沒有什麼關系,只是一種習俗罷了。舊時社會風俗。上古母系氏族社會,母親受到尊敬和崇拜,人群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婦女在氏族公社中居於支配地位,實行母系繼承製及男嫁女、從婦居的婚姻居住制度。

夫妻平權模式雖然已經出現在不少農村夫妻的關系當中,但是,僅從陪客吃飯上桌的傳統習俗看,男權制的殘余在我們的農村仍然存在,而且以一種不容分說的嚴厲性霸道地呈現出來。現在一般的做法是,男客們坐席,主人家如果有女性的長者,也會同席,年輕的女性和孩子們會另擺一桌,這樣既尊重了客人,又不委屈自家人,各取方便,兩不相擾。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