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廣西民族風俗作文600字

廣西民族風俗作文600字

發布時間: 2022-10-27 13:32:18

1、廣西貴港節日風俗的作文600字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人們最重視的節日,它代表著團圓、幸福、平安。人們在春節這一天會有很多的講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下面我就來介紹家鄉的飲食小風俗。春節這天,人們會早早的醒來,在開口說話之前,一定會拿出除夕晚上放在枕下的糕點,吃上一兩口,我們稱之為「開口糕」。薄薄的糕點吃在嘴裡,軟軟的,甜甜的,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口,從嘴裡蹦出的話也一定是甜甜的了。「糕」與「高」同音,小孩吃了開口糕,預示著新年中個子長得高,成績節節高;大人們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運高、財運高」;老人們吃了則希望來年「福壽高升」。正是因為人們對新年的這些渴望,吃開口糕就成了新年的第一件事。放完開門鞭,全家都穿上了新衣,洗漱完後,都圍在桌子旁吃團圓飯,也就是吃湯圓或餃子了,人們把餃子稱為「萬萬順」,表示新年中做任何事都會順順當當。「順心」的心願也就寄託在這常見的餃子上了。吃湯圓則預示著新一年中全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這喝茶也有講究,落座時,北面的位置必須空著,聽媽媽說這是為了給灶神爺留的,只有招待好他,才能在新一年裡灶台上總是滿滿當當的。喝茶快結束時,每個人的碗里須留下一些餃子或湯圓,預示「年年糧食皆有餘」。不管是吃開口糕也好,稱餃子為「萬萬順」也好,還是給灶神爺留位也罷,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它們雖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但這些飲食上的小風俗正是人們對

2、關於玉林風俗習慣的作文。

關於玉林風俗習慣的作文,可以列舉玉林有哪些風俗習慣,然後分別闡述其具體內容,也可以針對玉林的某個風俗習慣進行論述,下面是一篇玉林風俗習慣的範文,僅供參考:

玉林人把春節叫「過年」,或「大年初一」。這是一年中最大最熱鬧和最隆重的節日。為了過一個好年,農村習慣於陰歷十二月二十四便擺上清茶果品,燒香點燭,送灶神升天,祈求庇佑新年五穀豐登,人畜平安。

送走灶君,人們開始大掃除,搞衛生,陸川、博白客家人俗稱為掃灰塵。然後是蒸發糕,舂糍粑,打米餅,包粽子,做湯圓,炒米花,炸白散,作為春節待客和走親拜年禮品。過年買年貨,豬雞鵝鴨魚,果品餅干醬醋茶,鞭炮神香,添置衣物傢具,應有盡有。

大年三十,又稱除夕。這一天,人們忙著上紅,即貼春聯、貼門神、貼利市錢、掛燈籠。古時門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唐後改為秦叔寶、尉遲敬德,近年有的貼上財神爺,招財進寶。貼上春聯門神,人們先是祭記社公,然後祭拜祖宗。

以前敬祖宗勝過敬神,家境好者認為是祖宗庇佑,貧寒者也自認是命運不佳。祭拜過祖宗,接著是吃團圓飯了。這頓飯菜特別豐盛,白切雞、炸扣肉、辭歲鵝成為必定上桌的菜餚。在陸川縣客家人中,習慣於宰鵝辭歲,沒有鵝不算過年。

吃過團圓飯,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坐於廳堂上拉家常,高堂健在的,習慣守歲到零時。接著是爆竹煙花震天動地響起,「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大年初一,進入歡度新年的高潮。客家人過去年俗說:年到初一二,家家打鬥敘。年到初三四,人客來來去。

年到初五六,有酒又無肉。年到初七八,家家捧粥缽。年到初十邊,依舊同先般。年到十五六,食了剩餘肉,耕個耕,讀個讀。初一這天人們起得特別早,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發財,大家都說吉利話。飲過早茶,人們又互相拜年道賀。

小輩見長輩口稱恭喜發財,長命百歲,長輩給後輩打發紅包。再祭拜先祖後,兄弟叔侄,幾家人合吃飯,共享天倫之樂。過去年初一家人少外出,年初二才開年,一劏雞,二舞獅龍麒麟,串門走親,從親至疏,絡繹不絕。

容縣農村小孩第一次隨父母到親戚家,回擔禮品還送一隻雞,稱爬路雞,寓孩子從此記得這門親戚。在探親訪友的同時,城鄉還經常開展各種文體活動。舞獅舞龍舞麒麟,唱採茶、粵曲賀新春,成為數百年來玉林歡慶佳節的傳統習慣。

舞麒麟是玉林人年俗所獨有的。那麒麟為竹紙扎繪而成,長十餘米,由4至8人組成,配以一人歌舞,撐羅傘,舉彩牌,上寫恭賀新禧,敲鑼鼓,奏八音,飄妙震撼。歌舞者唱詞清新,隨機應變,見人贊人,見物譽物,七言四句,令人陶醉。

採茶賀年也別具特色。採茶盛傳於玉林各縣市區,尤其是博白縣有幾十個採茶班。演出中載歌載舞,喜鬧劇俱全,生動活潑,詼諧幽默,令人捧腹暢笑。玉林、北流城鄉有粵曲清唱,興業縣有鷯劇馬戲。

一時間,玉林大地到處都可聽到採茶、粵曲、鷯劇、牛戲、木偶的歡唱,為節日增添濃厚的歡樂氣氛。經濟基礎決定人們的意識。改革開放後,玉林經濟蓬勃發展,人們的科學文化素質也提高了,玉林人過年既保留許多優秀的傳統習俗,而許多舊習俗又在不知不覺地發生變化。

在假日黃金周,城鄉舉行豐富多彩的文藝晚會,有的外出旅遊歡慶。欣賞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成為必看的娛樂大餐。傳統的飲食也在變化。舊社會人們除夕買下肉菜,年晚劏雞殺鴨,吃了一頓便收藏起來,開年後接待親朋。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飲食講究鮮美味好,哪管上年有餘沒有餘?在城鎮,人們還邀上親朋上酒家吃團圓飯,來幾曲卡拉OK。

拜年之風也在變,利用現代通訊在電話上恭喜,在簡訊息上祝福,省時又省工。過去祭祀祖先是為了祈求庇佑好年景,現在為的是尊老愛幼,懂得只有拼搏才會贏。過去過年延續到元宵節,現在人勤春來早,過了初五六便勞作耕耘,外出打工賺錢,創造美好的新生活。

3、各地民族風俗的作文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個國家,每個國家的風俗習慣是不同的,不同的國家喜歡的衣著也是不同的。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各地民族風俗的作文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各地民族風俗的作文範文1

數民族祭月拜月

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這祭月、拜月的風習。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風俗。傣族傳說,月亮是第三個兒子岩尖變的。岩尖是個英勇剛強的青年,他曾率領傣族人民打敗過敵人,贏得了傣族鄉親的.愛戴。後來,他不幸死後,變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繼續發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給傣族人民帶來光明。每逢中秋節這天,小夥子一清早就帶上火葯槍上山打火雀、野雞,獵取節日野味。姑娘、媳婦們忙著到湖邊,池塘里抓魚。他們都忙著准備節日的晚餐。老阿媽則忙著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隻桌角上各放一個糯米圓餅,每個餅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從山林上空一升起來,就點燃冷香,全家大小開始「拜月」。然後,對空鳴放火葯槍,以示對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後,全家老小歡樂地圍坐在小方桌旁,品嘗食物,談笑賞月,盡興方散。

鄂倫春人祭月時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擺上祭品,然後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將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後,人們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稱「打月亮」。

廣西西部壯族的「祭月請神」活動更典型,每年夏歷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徵社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整個活動分為:請月神下凡,由一名或兩名婦女作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對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個階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游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賓士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賓士,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天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尋月」。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赫哲族「祭月」。在我國東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節,人們要采葡萄、祭月。相傳是為了紀念一個聰明、勤勞的赫哲族媳婦。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邊向月亮求救。最後終於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賓榔、送茶訂下婚約。

各地民族風俗的作文範文2

寧鄉的民族習俗

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歷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過農歷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把這個節日叫做「春節」。

吃喝玩樂,時代不同,四個字的意義也就不同了。

吃,記得我上一次就盼著過年,過年就有好吃的,可以使勁吃而不會找來長輩的責罵,現在的要求是如何吃得健康。

喝,有檔次,所以很多家庭選擇在酒店吃年夜飯。當然大部分還是在家吃個團團圓圓的年夜飯。

玩,過年了,和親朋好友聚一起玩玩小麻將,鬥鬥小地主是很多人的選擇,大年三十的晚上剛過12點的「開門炮」是必須放的,還有正月十五的鞭炮也是必須放的,意味著年過完了。

樂,我過年就是一家人吃過年夜飯就守著電視機看「春晚」,當然,大年三十就是我和孩子們的天地樂園。比如:長輩們一般會跟小輩壓歲錢,或者,前幾天買來的鞭炮,就一起放掉。

這些活動均以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春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4、關於壯族的風俗的作文500字數限制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居住在雲南的總人口有100萬餘人,主要分布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曲靖地區,壯族有語言,通用漢語。屬漢藏語系壯傣語支。

壯族在宋代史籍中稱為「撞」、「僮」。解放後稱「僮」。1965年改族名為「壯族」。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分南北兩大方言。1955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壯文。1957年《壯文方案》被國務院批准,結束了壯族人民沒有自己合法文字的歷史。

在集中本民族民間文學、音樂、舞蹈、技藝的基礎上,壯族人民創造了壯戲。銅鼓是壯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間樂器。

雲南壯族由儂人、沙人、土僚等支系組成,主要居住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和師宗、蒙自、開遠、河口、元陽等縣,人口104萬,佔中國壯族人口的6.5%。。壯族以農業為主,馳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壯族地區素負盛名的特產。甘蔗產量居全國首位。壯族地區物產豐富,紡織業和工藝美術頗為發達,婦女擅長織壯布壯錦,花樣清新,「點蠟縵」風格別致。

【禮儀】
壯族是個好客的民族,過去到壯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認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幾家輪流請吃飯,有時一餐飯吃五、六家。平時即有相互做客的習慣,比如一家殺豬,必定請全村各戶每家來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務必備酒,方顯隆重。敬酒的習俗為「喝交杯」,其實並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對客人中的長者和新客尤其熱情。用餐時須等最年長的老人入席後才能開飯;長輩未動的菜,晚輩不得先吃;給長輩和客人端茶、盛飯,必須雙手捧給,而且不能從客人面前遞,也不能從背後遞給長輩;先吃完的要逐個對長輩、客人說「慢吃」再離席;晚輩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後吃飯。

路遇老人,男的要稱「公公」,女的則稱「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負重者,要主動讓路,若遇負重的長者同行,要主動幫助並送到分手處。 壯族人忌諱農歷正月初一這天殺牲;有的地區的青年婦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婦女生孩子的頭三天(有的是頭七天)忌諱外人入內;忌諱生孩子尚未滿月的婦女到家裡串門

【服飾】
壯族男子多穿對襟上衣,紐扣以布結之。胸前縫一小兜,與腹部的兩個大兜相配,下擺往裡折成寬邊;下褲短而寬大,有的纏綁腿;扎綉花紋的頭巾。藍黑顏色是壯族婦女的共同愛好,喜穿長裙短衣,頭包青色綉花帕,腰系精緻圍腰。上衣分對襟和偏襟兩種。右衽上衣,衣領、袖口、襟邊都綉有彩色花邊;下著黑色寬肥的褲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綉,下有彩色布貼,色彩絢燦耀眼。扎布貼、刺綉的圍腰,戴綉有花紋圖案的黑色頭巾。節日或趕墟歌場穿綉花鞋,披戴綉花墊肩。

壯族女子厚愛銀飾,喜作椎髻或鬏髻發式、上衣密紐窄腰小袖,盛裝穿細褶筒裙,多彩多姿。胸兜、鞋、帽上喜綉鳥獸、人物、花卉花紋,色彩艷麗。機關報娘禮服掛滿銀鏈、銀扣、銀項圈、銀頭飾,銀光閃閃,富麗堂皇,光彩照人。

【婚俗】
壯族的村寨一般由若干姓氏成員所組成,沒有氏族組織,具有明顯的村社特徵。壯族婚姻的基本形態是一夫一妻制。各支系都普遍實行氏族外婚,但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土人」家族在四代以外即認為沒有宗親關系,可以通婚。舅表姨表可婚,姑表不婚.「依人」氏族外婚多行單線姑舅表婚,姑母之子與舅父之女可婚,但嚴禁舅父之子與姑母之女通婚。歷史上,壯族曾普遍實行早婚,根據有關地方誌書記載:「依人,多早婚」,婚姻形式基本實行自由戀愛和父母包辦的雙軌制。男女青年婚前有社交自由,但雙方即便情投意合,也需徵得父母同意後才能結婚。自由婚姻的主要方式是男女青年通過唱山歌擇偶。此種方式當地謂之「唱流」或「趕風流」。長期以來,在壯族婚姻生活中已成為一種制度,直至解放前後,廣南一帶壯區仍然十分盛行。在壯族社會中,男女通常在十二三歲起就須學會唱幾首山歌,到十七八歲時,必須能學會即情歌。唱山歌地點有著嚴格規定,無論在僻靜的山村,或於街日鬧市,都必須是大家所公認或任何人都能看見的地方。時間則根據當地農業生產季節而定。各地每年舉行次數不一。「沙人」每年多在正月第一個大街日和二、三月舉行。「依人」於每年栽秧前收割後舉行。屆期,未婚男女和已婚但未「坐家」女子各攜帶米花糖、花糯米飯以及小手巾、小鏡子等物品,在固定場地對唱山歌。倘若某一小夥子愛上某一姑娘,集體對唱階段便可竭力向她投送秋波,若姑娘也有愛慕之意,雙方即以山歌一問一答自成一對。對唱完畢,可坐下互相宴請,互贈隨身攜帶的小件物品以示信物,以後逢街日或節日並可邀約訂期相會。通過唱山歌結交的情友,日後即便情投意合,男方也要聘請媒人作形式上的求婚。

媒人說婚通常要進行若干次,第一二次去女家,若女方父母亦有意,則以便飯招待。如此往返三五次,即可議定親事,並以「合八字」訂婚。訂婚禮銀很重,一般須送與女子全套銀制飾物。 父母包辦婚姻,在壯族中亦佔有一定地位,男女通常在十三四歲、有的早在七八歲就被雙方父母「合八字」定了終身。 壯族社會普遍保留著結婚後、生育前「不落夫家」的婚姻 習俗。女子婚後第三日即回娘家長佐,待懷孕後才正式到夫家生活,此時即稱「坐家」或「落夫家」。其實,此乃母權制向父權制過渡的一種風俗遺留。已婚女子在「不坐家」期間,社會觀念仍認為是姑娘,有權與青年男子對唱山歌和進行其他自由社交。但若與其他男子發生性關系以至懷孕,如被發現,須由「寨老」調處,對通姦男子進行處罰,處罰方法通常是以五尺紅布掛於門上,表示為原夫「接紅」 ;同時賠償原夫部分禮銀,以示歉意。此種情況,多不離婚,甚而原夫父母競為其子解嘲,勸子無須介意。如通姦男子將女子拐去,原夫有權邀親友追究,拐騙者必須向原夫退賠全部札金。已婚女子「不落夫家」時間一般以是否懷孕生子為限,若三五年仍不孕,而且弟妹已長大結婚,這時即便不孕也得「落夫家」,反之則行改嫁。壯族有招贅習俗,招贅女家通常要派媒人到男家說媒,從妻居男子改與女家姓。夫死妻子可以改嫁,也可以轉房。但轉房僅限於兄死弟無妻而嫂轉為弟妻。

【食俗】
多數地區的壯族習慣於日食三餐,有少數地區的壯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間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較簡單,一般吃稀飯,晚餐為正餐,多吃干飯,菜餚也較為豐富。大米、玉米是壯族地區盛產的糧食,自然成為他們的主食。

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葉、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藍、蕹菜、蘿卜、苦麻菜,甚至豆葉、紅薯葉、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為菜。以水煮最為常見,也有腌菜的習慣,腌成酸菜、酸筍、咸蘿卜、大頭菜等。快出鍋時加入豬油、食鹽、蔥花。

壯族對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豬肉、牛肉、羊肉、雞、鴨、鵝等,有些地區還酷愛吃狗肉。豬肉也是整塊先煮,後切成一手見方肉塊,回鍋加調料即成。壯族人習慣將新鮮的雞、鴨、魚和蔬菜製成七八成熟,菜在熱鍋中稍煸炒後即出鍋,可以保持菜的鮮味。

壯族喜愛獵食烹調野味、昆蟲,對三七的食療頗有研究,利用三七花、葉、根、須做菜很有特色。壯族還擅長烤、炸、燉、腌、鹵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主要特色菜有:辣血旺、火把肉、壯家燒鴨、鹽風肝、脆熘蜂兒、五香豆蟲、油炸沙蟲、皮肝糝、子姜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雞、岜夯雞等。

壯族自家還釀制米酒、紅薯酒和木薯酒,度數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過節和待客的主要飲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雞膽稱為雞膽酒,配以雞雜稱為雞雜酒,配以豬肝稱為豬肝酒。飲雞雜酒和豬肝酒時要一飲而盡,留在嘴裡的雞雜、豬肝則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當菜。

典型食品:壯族有許多著名的菜餚和小吃,主要有:馬腳桿,魚生,烤乳豬,花糯米飯、寧明壯粽,狀元柴把,白切狗肉,壯家酥雞,清燉破臉狗,龍泵三夾。

【節慶】
壯族人幾乎每個月都要過節,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壯族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三月三、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春節一般在臘月二十三過送灶節後便開始著手准備,二十七宰年豬,二十八包粽子,二十九做糍粑。除夕這天,男女老少全家歡聚一起,煮出初一全天吃的米飯,叫「壓年飯」,這是預祝來年五穀豐登的意思。除夕晚,在豐盛的菜餚中最富特色的是整煮的大公雞,家家必有。大年初一,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梳洗打扮,迎接新春的開始。居住在山區的壯族人民,還有個汲新水的習俗:春節那天,婦女們穿著新衣新鞋,魚貫地來到河邊水渠,挑新水回家。她們邊走邊拖著象徵牛、馬、豬、羊、狗、貓的石頭,口裡還模仿著六畜的叫聲,這是祝福來年「六畜興旺」的意思。汲回來的新水,加紅糖、竹葉、蔥花、生薑煮沸後,全家和客人都要喝。據說,喝了這象徵吉祥的新水,來年人們會更加聰明伶俐。「汲新水」習俗表達了壯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渴望。初二以後方能走親訪友,相互拜年,互贈的食品中有糍粑、粽子、米花糖等,一直延續到十五元宵,有些地方甚至到正月三十,整個春節才算結束。

春節期間,壯族人民還開展賽歌、跳舞等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舂堂舞是壯族人民在春節期間用來慶賀新年,預祝豐收的舞蹈。他們認為跳了舂堂舞,來年糧食堆滿倉,故有「正月舂堂鬧轟轟,今年到處樂添豐」的俗諺。跳舂堂舞時,要一面唱一面舞,若干名婦女每人背著一條舂米之杵,撞打在長形木樁上,還用竹筒配打成節奏,初名「谷榔」,壯語「谷」是「做」之意,「榔」為舂米槽。後來感到木杵太笨重,不便舞動,改用扁擔來打,乃易名「打虜烈」,「虜烈」為打扁擔之聲。舞者各執扁擔,圍繞木槽,上下左右,邊唱邊打。舂堂舞舞步雄健、活潑、場面熱烈,歡快,體現了壯族人民勤勞勇敢,樂觀豪邁的性格。

三月三按過去的習俗為上墳掃墓的日子,屆時家家戶戶都要派人攜帶五色糯米飯、彩蛋等到先祖墳頭去祭祀、清掃墓地,並由長者宣講祖傳家史、族規,共進野餐。還有的對唱山歌,熱鬧非凡。1940年後,這一傳統已逐步發展到有組織的賽歌會,氣氛更加隆重、熱烈。

其他節日食俗也都各有講究,各具特色,比如中元吃鴨、端午吃粽、重陽吃粑等等。

壯族節日其中一些和宗教活動關系密切,比如居住在雲南的部分壯族,家歷正月祭獻「老人廳」,二月初二殺豬祭龍山,三月初三祭雷神,五月祭龍,六月祭獻楊六郎,七月十四的祭祖是比較隆重的,家家戶戶都要殺雞宰鴨,供奉祖先。 

美麗富饒的壯鄉,素有「歌海」的美譽。尤其是盛大的「三月三」,方圓數十里的男女青年,都興高彩烈地穿上節日盛裝趕來參加,少者幾百人,多達數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嘹亮,成了歌的海洋。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對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項主要活動,因此又稱「歌圩」或「歌節」。

歌圩,是壯族民間傳統文化活動的,也是男女青年進行社交的場所。在壯語中被稱作「窩墩」、「窩岩」,意為「出野外玩耍」。由於這種活動相互酬唱,彼此對歌,所以古代人之為「墩圩」。

壯族歌圩,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有著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比較流行的是「賽歌擇婿」的故事。傳說在以前,有位壯族老歌手的閨女長的十分美麗,又很會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選一位歌才出眾的青年為婿。各地青年歌手紛紛趕來,賽歌求婚,從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賽歌集會。

據古代文獻的記載,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經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發展,並定期在固定地點舉行。 壯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過,農歷三月三最為隆重。搭彩棚、擺歌台、拋綵球、擇佳偶,別有風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答應,就唱「詢問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隨編隨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青年男女經過對歌後接觸,建立一定感情,相約下次歌圩再會。
歌圩上,除對歌外,還舉行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有精採的拋綉球,有趣的碰紅蛋,熱鬧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眾喜聞樂見的壯戲等。

牛魂節農歷四月初八。又稱脫軛節,流行在桂北龍勝一帶壯族山村。傳說這天是牛王誕辰。要給牛脫軛,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豐美的地方。牛欄要打掃干凈,鋪上乾爽稻草。不準役使,更不準鞭打,還要給牛唱山歌,喂烏米飯。過去有些寨子里還建有牛魔王廟,過節這天,要殺豬祭祀,村民們在廟里聚餐。當地流行一個傳說:當初陸地只有岩石、黃 沙,牛王奉命下凡播種百草,原定跨3步撒一把草萬,牛王記錯了,變成跨一步撒3把,使得大地百草叢生,連莊稼都長滿野草。天帝大怒,罰牛王下人間吃掉百草。但天帝並沒有忘記它,每當它生日,便派牛魔王下凡看望、佑護牛王和它的子孫,為它們滅病去災,由此便建起了牛魔王廟。牛魂節表現了壯族人民對耕牛的愛護和對農業豐收的期望。

【建築】
居住在壩區和城鎮附近的壯族,其房屋多為磚木結構,外牆粉刷白灰,屋檐繪有裝飾圖案。居住在邊遠山區的壯族,其村落房舍則多數是土木結構的瓦房或草房,建築式樣一般有半干欄式和全地居式兩種。

干欄,也叫木樓、吊腳樓。壯、侗、瑤、苗、漢都有。多為兩層。上層一般為3天間或5開間,住人。下層為木樓柱腳,多用竹片、木板鑲拼為牆,可作畜廄,或堆放農具、柴火、雜物。有的還有閣樓及附屬建築。一般干欄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開闊,採光也好。一個寨子一個群落,整體肜去,既雄偉又壯觀。有些村寨,家家相通,連成一體,就像一個大家庭。居室格局,各族自有特點。龍勝縣龍脊鄉壯族干欄,以神龕為中心,神龕後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門與家公房相通。主婦房在右角。丈夫房在廳堂右側外。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樓梯旁,便於她們與小夥子們交往。這種布局的最大特點,是夫妻異室,沿襲了古俗。現在的干欄,內部結構略有變化,但基本格局不變。

【宗教】
古代壯族沒有形成統一的宗教,其先民由自然崇拜發展到祖先崇拜和多神信仰。壯族普遍崇拜祖先,每戶正堂屋的神壁上都供奉「天地國親師之位」和祖先神位。

唐、宋以後,佛教、道教先後傳入,建立了寺廟。1858年以後,天主教傳入,1862年基督教教傳入,但都未傳開。各家都有神龕,敬奉祖先。不少地區有巫公、巫婆進行占卦等。

5、我愛廣西作文600字哦

我愛廣西
廣西並不繁華,也不蕭條。在世人的眼中,廣西是個早被遺忘的省市。我們不能讓廣西這條巨龍再沉睡下去,我們要振興「八桂大地」!
廣西人沒有廣東人精打細算,廣西社會也不如廣東社會像一台有效而高速運轉的機器……一東一西的省市:一個極度開放,像極了美國;一個極度自閉,像極了晚清。
不,廣西並不是這樣的。
再回顧六七十年前的民主革命時代:沒有哪個省的民眾像廣西人一樣站在中國革命的前沿,為了理想的革命信念而拋頭顱、灑熱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約有20%的烈士都是廣西人;在軍閥割據的年代,蔣介石拿下了全國所有地方的軍閥,卻獨對著桂系軍閥望然興嘆;在抗戰時期各省都節節敗退之時,廣西不僅沒有敗退,還打到了河北;七十多年前,《紐約時報》還在稱贊廣西建設是「中國模範省」,那時的廣西是風雲稱霸的巨龍,無人敢觸「巨龍」的龍須。廣西七十年代的勝利,讓他省的發展突飛猛進,廣西作為「犧牲者」卻失落得被遺忘,甚至被遺棄。記憶的塵封,讓廣西的歷史在國人的腦海中一點點的抹去……廣西以自己的發展為代價來換取國家西南邊陲的安定,廣西尋來經濟繁榮的出路讓給了他人,但總會被國人忽略。
我愛廣西。當然,每一個廣西人都愛廣西;就像中國人愛中國一樣。我們不能因為它常被國人遺忘而就不愛這片塵封的土地。我們愛廣西,就將用心聲喚起所有人:「巨龍,醒來吧!大家一起振興我們所愛的八桂大地!」

6、描寫民風民俗作文600字4篇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這個巨大的家庭是由56族兄弟姐妹們組成的,而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本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描寫民風民俗 作文 600字 範文 ,歡迎閱讀。

描寫民風民俗作文600字篇一

「56個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飲食,這就應了一句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而滿族,就是這56 朵花中艷麗的一朵,滿族的服飾特別有特色,下面,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

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綉有漂亮的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

旗袍是滿族婦女的傳統服飾。她們喜歡穿長及腳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點是立領 . 右大襟 . 緊腰身 . 下擺開衩。古旗袍有琵琶襟 . 如意襟 . 斜襟 . 滾邊或鑲邊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經改進,腰身寬松,袖口寬大,長度適中,便於行走。已成為中國婦女較通行的服裝。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高衩。四十年代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東方色彩,能充分顯示依態雍容文雅,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裝。稱譽世界。

婦女旗袍的裝飾性比男性旗袍更強。領子 . 前襟和袖口都綉花裝飾。鑲嵌幾道花紋或彩牙兒,俗稱「畫道兒」或「狗牙兒」。

滿族婦女的服裝十分漂亮,滿族男子的服裝也很不錯。

歷史上的滿族男子多穿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

馬褂是滿族男子騎馬時常穿一種褂子。馬褂分為大襟 . 對襟 . 琵琶襟等多種形式。馬褂後成為日常罩於袍子外面的服裝。高領對襟,四面開禊,長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將袍袖卷於褂袖上面,即所謂大、小袖。現在許多滿族人所穿的對襟小棉襖,就是從馬褂演變過來的。為了騎馬方便,在長袍的外邊套一種身長至臍,四面開禊的短褂,以御風寒。

滿族的男子夏季頭戴涼帽,冬季戴皮製馬虎帽。他們的衣服喜歡用青 . 藍 . 棕等色的棉 . 絲 . 綢 . 緞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青色腿帶,腳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製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發。

滿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一朵艷麗的奇葩。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們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認識。

描寫民風民俗作文600字篇二

春節 快近了,我們廣州享有的春節迎春花市也在舊歷年十二月二十七開始了。去年,我與爸爸媽媽是晚上去的花市,但今年,我與公公選擇了早上去,感受不一樣的新鮮。所以,在年二十八早上,天氣又點霧蒙蒙,我便來到了廣州市最古老,歷史最悠久的花市——西湖路花市。

早上的花市,少了些許的喧嘩,也許是由於我們去的比較早所以人還不算太多緣故;燈也沒有全部亮起來,畢竟是白天,但花可是真的新鮮,據我統計,賣的花有雪中盛開的梅花、美麗的蝴蝶蘭、吃昆蟲的豬籠草、火紅火紅的芍葯花、長長的銀柳......,然而大家熟悉的盆桔卻沒有出現在我的眼簾,最終我只是在一條小小的、窄窄的巷子里發現了它的身影。除了賣花的攤檔外,還有好多賣過年飾品的小攤,而且因為龍年快到了,賣小龍玩具的特別多,大大小小的龍寶寶毛公仔、龍年門貼、陶瓷龍等等,數不勝數。我拉著公公的手,一邊觀賞五彩繽紛的花市,一邊聽公公講各種關於以前花市的 故事 。突然,剪紙窗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走過去一看原來是"十二生肖"的剪紙,它們在藝人的巧手下,顯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盡管有點貴,但是我還是狠狠心買了一條龍窗花,因為我是「小龍女」喔。

走著走著,我還突然發現一種我們平時到冬天才能吃到的一種青菜——增城遲菜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東西呢?看來我們的花市也在搞新意思了,不但有觀賞的花,而且還有我們廣州人喜歡吃的「菜心花」呢。

滿眼望去,我發現在花市裡走的人們不但人精神抖擻,就連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一股朝氣蓬勃的樣子,整條花街春意盎然,洋溢著過大年的祥和氣氛!我與公公約定,明年的春節,我們再逛花市!

描寫民風民俗作文600字篇三

隨著春節的步伐越來越近,政府出資把大街小巷粉刷一新。瞧,道路兩旁的商鋪裝修的古色古香,樹上掛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和中國結;看,公園里擺放著五顏六色的鮮花,絢麗多彩,令人目不暇接;聽,鼓聲,鞭炮聲,歌聲,樂聲,匯集成氣勢磅礴的交響曲。人們喜氣洋洋,迎接春節的到來。

除夕 的晚上,我家裡可熱鬧了,表哥表姐都來了,我們在一起邊說邊笑,邊觀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時間過的可真快呀,只聽見主持人倒報著「十、九、八……一」「當—當—」除夕的鍾聲響起了。我高興的叫喊著:「新年到啦,放鞭炮了。」此刻,外面的鞭炮響徹雲霄,禮花在天空中像天女散花一樣撒下了數不清的花瓣,看到這光彩奪目、千姿百態的禮花令人眼花繚亂,把除夕夜的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晝。仰望夜空灑下的點點金雨,凝視地上綻放的朵朵彩花,我和表哥表姐盡情地拍呀、跳呀、笑呀……

大年初一是我最嚮往的日子,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跟隨爸爸媽媽去拜年,這一天我不想發財都不行,因為我能收到很多的紅包。紅包裡面裝滿了壓歲錢,我的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臉上洋溢著愉快的笑容。過年就是這樣隆重,我們的民風民俗永遠也不會改變的。

眨眼間,春節就要過去了。我又該背起書包去上學了,我決心在新的一年裡更加努力地學習,爭取用更好的成績來回報爸爸媽媽的撫養和老師的辛勤 教育 。

描寫民風民俗作文600字篇四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是一朵美麗的花,每個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慣和自己獨特的節日,拉祜族就是其中一個民族,很久以前拉祜族是靠狩獵為生,游牧於滇西洱海地區的「昆明」或「昆明之屬」,可能就是包括拉祜族在內的彝語支某些民族的先民。括拉祜族在內的彝語支某些民族的先民。

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拉祜族信仰大乘佛教和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少部分人信仰____和天主教。

「拉祜」是本民族的自稱。18世紀以前,拉祜族大致就已居住在現在所分布的地區。

拉祜族傳統的住房稱為掌樓,掌樓一般為正方形,象徵房主人地位穩固,生活安定。掌樓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分為寢室和客房,客房中心有火塘,塘中的火終年不息;下層不築圍牆,用來堆放雜物、圈牛養雞。樓外設一陽台,用來晾曬穀物或納涼。

拉祜族人用竹筒制茶,竹筒茶製作 方法 是:將新採的茶葉揉炒之後,放入青嫩竹筒內壓實,然後放到火塘邊烤乾,再剖開竹筒,取出茶葉即可。它混合了醇厚的茶香和濃郁的竹香,是拉祜族別具風味的飲料。

拉祜族有豐富的口頭文學,詩歌中有一種叫做「陀普科」《 謎語 》,深為群眾所喜愛。拉祜族的音樂、舞蹈都具有獨特風格。傳統樂器有蘆笙、三弦等。拉祜族長篇史詩《牡帕密帕》中記載拉祜族的祖先是從葫蘆里孕育出來的,因此拉祜族以葫蘆作為自己民族的象徵。用葫蘆做成的蘆笙是拉祜族最喜愛的樂器,電影《蘆笙戀歌》中的插曲「婚誓」,就是根據拉祜族的蘆笙曲調創作的。

「擴扎」是拉祜族最重要的節日,一般在農歷正月,擇吉日舉行。「擴扎」共九天,分三段。初一至初四為第一段,稱作「擴路媽」,即大年。大年初一搶新水是「擴扎」最富情趣的活動:隨著雄雞破曉的第一聲啼鳴,男女青年爭先恐後沖出家門,搶先來到泉邊搶新水。新水被拉祜族看作是純潔與幸福的象徵。第一個搶到新水的人被認為能在新的一年裡交好運。初三這天人們帶上食品走親訪友,還要 唱歌 跳舞。初八、初九為第二段,稱「九黃會」,又稱「男人節」。十三到十四日為第三段,稱「小扎」,村村寨寨都要盪鞦韆。

拉祜族就是這樣一個美麗的民族,是56個民族中一朵鮮艷的花。

7、壯族的風俗作文怎麼寫

壯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桂、粵、滇、黔、湘等地。壯族的風俗作文怎麼寫的呢,我們來看看。

篇一:壯族的風俗作文怎麼寫

今天我就和大家講一講壯族的飲食風俗。

壯族在除夕的時候是十分熱鬧的,當然也就少不了好吃的飯菜了。

壯族在除夕時每家每戶都會殺雞宰鴨吧它們做成飯菜來吃掉,或者是拿去拜神求佛,來保佑他們來年全家大魚大肉。

壯族在除夕時還要製作扣肉來吃,表示來年的事業或學習可以蒸蒸日上。

除此之外壯族在除夕的時候還要燒肉來吃。

這就是壯族在除夕時飲食風俗,現在我們已經了解了。

我以後一定要去壯族那裡,過一次壯族風味的除夕節。吃一下他們那裡的美味。

篇二:壯族的風俗作文怎麼寫

少數民族壯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雲南等省區。壯族的建築、服飾、節日還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顯了少數民族壯族人民的勤勞善良。

先看看少數民族壯族人民的建築吧!他們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少數民族壯族人民喜愛大自然,喜歡與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靈一起生活。少數民族壯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頭搭建而成的。一樓是養生出的,二樓以上住人。

少數民族壯族人民的服飾是五花八門、色彩斑斕的。雖然壯族男子的服飾和漢族男子的服飾差不多,但壯族女子服飾和漢族女子的服飾相比就是天壤之別了。少數民族壯族人民勤勞善良,特別是女子。在壯族女子縫織衣服時同時也會綉上各種各樣的圖案。有鳥獸;有鮮花;還有許多具有沒號予以的圖案……壯族女子的服飾上除了精緻的圖案外還會有各種繽紛的色彩。他們的頭飾也很精美別致,也有許許多多雕刻上去的圖案。壯族女子整套服飾上的色彩混起來都比彩虹沒美呢!

壯族有一個最著名的節日,那就是在農歷三月初三的「歌墟節」,在「歌墟節」那天,每個村子都會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在村口,幾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並接受他們的挑戰。挑戰什麼呢?當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時候,台下的人也會跟著唱兩句給自己村裡人助威。這些比賽時為了增進各個村子之間的友情,這也驗證了那句話:「友情第一,比賽第二」。這也是少數民族壯族人民的品質之一。少數民族壯族人民為什麼可以吧山歌唱得那麼好呢?請接著聽我介紹。

其實,在生活中,少數民族壯族人民也在一邊唱山歌。在壯鄉,少數民族壯族人民無論在哪裡,都可以即興創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說,少數民族壯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經能夠達到一個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聽見他們的歌聲,在兩個山頭間也可以聽到,甚至在他們自己家裡有時候也會聽到他們用山歌對話。壯鄉人民憑著心情也能唱出優美動聽的歌。那歌聲同時也表達了當時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聽到了,也會用山歌與他交談。

壯族真是一個豁達樂觀,勤勞善良的民族啊!

篇三:壯族的風俗作文怎麼寫

我們的大中華啊,好大的一個家!盛開著五十六朵鮮花五十六個民族。壯族,在55個少數民族中,盛開地尤其鮮艷。 壯族為什麼叫壯族呢?是因為壯族人的語言中大部分詞語都有壯這個讀音,所以叫zhuang族,原先叫幢族,後來周總理提議改為壯族。寓意強盛,壯麗,秀美。

我們的大中華啊,好大的一個家!盛開著五十六朵鮮花——五十六個民族。壯族,在55個少數民族中,盛開地尤其鮮艷。

「壯族」為什麼叫「壯族」呢?是因為壯族人的語言中大部分詞語都有「壯」這個讀音,所以叫「zhuang」族,原先叫「幢族」,後來周總理提議改為「壯族」。寓意強盛,壯麗,秀美。

壯族的房居很有特色,分前廳、後庭與兩邊廂房。前廳是舉行活動用的,而後庭才是人們的主要生活區,一家人吃飯,要圍著一個火塘。這是老祖先留下的習俗。有時,人們鍛煉身體或干一些什麼事也都在後廳舉行。兩邊的廂房則是人們居住的地方,分為兩層或是三層,井然有序,有條不紊。一家人和和美美,有時有客人來了也住廂房。

另外,壯族還有一種奇特的風俗——踩高蹺出、進村。人們出村幹活,先在自家門口才上高蹺,等到村口時脫下,掛在村口。下地回來後,再踩上高蹺,回到家後脫下,掛在門口,第二天再出時,再換上。為什麼呢?因為壯族地處亞熱帶地區,氣候潮濕,路上非常泥濘,踩上高蹺比較干凈,就發明了這項習俗。怎樣?很有趣吧?

不僅壯族,其他少數名族也有很多有趣的習俗,壯族只是其中之一。

祝願我們的大中華更加繁榮、富強!

8、廣西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廣西的風俗六年級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廣西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

按照廣西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就開始了。這天,是傳統的小年,是灶神爺升天的日子。人們殺雞宰鵝祭拜灶神爺,企盼在新的一年裡衣食無憂。

臘月二十五左右,人們必須選出一天來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此外,人們還要買菜,割肉和准備年貨。

除夕,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鞭炮聲日夜不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飄著一股煙火和酒肉的香味。人們在門口貼上新的對聯,屋子裡貼滿了各色的年畫。人們到了晚上還要吃團圓飯,在外邊做事的人,必須要趕回來。此外,大人們是要看《春節聯歡晚會》的,小孩子們燃放煙花,真是快樂的時光。

正月初一,春節有一個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鋪不但不關門,還有許多小販在大街兩旁擺了攤,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三個一夥,五個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們牽著大人的手,購買玩具。

元宵上市,春節最後一個高|潮到了,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辦喜事,張燈結綵。有條件的人家,還會在門口掛上兩個大紅燈籠。還有猜謎踏歌的活動。大街上也許會有舞龍的節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煙花爆竹。這天,人們是要吃元宵的。

過了元宵,春節差不多也就結束了。天氣回轉,農民開始春耕,學生准備上學,人們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

廣西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2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廣西人, 我愛廣西,愛廣西的山、廣西的水。

廣西有許多處山水城市,有桂林、陽朔、北海、賀州……最能代表這個特點的便是全國聞名、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兩千多年的歷史,使桂林有了豐富的文化底蘊,便形成了其天然的各種溶洞、清澈見底、水平如鏡的灕江、貌似大象的象鼻山。有浩瀚蒼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險峻的峰巒幽谷、激流奔騰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絕的高山梯田……各種天然奇觀盡聚桂林,象鼻山,就是桂林的象徵,它因山形酷似一頭大象。她神奇壯觀、形象兼備,鼻腳之間的水月洞就如同一輪臨水皓月,構成「象山水月」的奇景,瀟瀟灑灑。

桂林的山水也是獨一無二的。人們常說「人間仙境、夢幻灕江。這話一點也不錯。看第一眼灕江,只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清澈而平靜。山的倒影再倒映下來,美得無與倫比。灕江是美的,它不會被任何天氣影響以至醜陋—晴天,青峰倒影;陰天,漫山雲霧;雨天,漣漪圈圈。

我愛廣西的景色,也愛廣西的食物。

廣西有三大名粉:桂林米粉、柳州螺絲粉、南寧老友粉。桂林米粉以爽滑而聞名,桂林米粉入口香,爽滑,細嫩,容易入味;柳州螺絲粉和南寧老友粉都是以辣聞名,辣讓食客更有胃口,為食客增加了食慾。

我們廣西人,熱情好客,有客人來,他們會唱起山歌,跳起山舞;他們又會拿出最好的食物和客人分享,還會搞一些活動讓客人增添樂趣。

讀文章的你,如果來到了廣西,不要忘了逛逛桂林,吃吃三粉,這會讓你領略到廣西的美麗與魅力!

廣西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3

「又是一年3月初三,風箏飛滿天。」陽春3月,萬物復甦,春風吹在身上暖洋洋的,放風箏的好時節又到了。

星期天,父親帶我去海邊放風箏。到了海邊,來到了金燦燦的沙灘上。我左瞅瞅,右望望,這里放風箏的.人真多啊!看!那邊升起了一隻蜻蜓風箏,花花綠綠的身體,像一隻巨大的蜻蜓飛機在蔚藍的天空中飛翔。瞧!那邊又升起了一隻大蝴蝶,五顏六色的身體,在天空中像一件好看的花衣裳。左側又升起了一隻大蜈蚣,黑里透綠的身體,像藍藍的天空中飄著一條黑里透綠的綵帶。右側又升起了一隻老鷹,只見它越飛越高,短短的時間內,這只老鷹已經超越了所有些風箏,在空中遙遙領先。它的羽毛是黑白相間的,還點綴著花花綠綠的斑點呢!

我也不甘示弱,拿起我的老鷹風箏,看看是我的老鷹飛的高,還是他的老鷹飛的高!還沒有等我讓它飛,它倒迫不及待地自己飛起來了!我的風箏越飛越高,已經遠遠超越了那隻老鷹風箏了。看著別的小朋友羨慕的眼神,我自豪地笑了。

討人喜歡的風箏,漂亮的春季,給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廣西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4

今年,我首次到鄉下姥姥家去過3月初三,陰歷3月初三是壯族傳統的節日。壯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飯特出名,我是早有耳聞的。一聽見五色糯米飯這個詞,我嘴都讒了。

到了姥姥家,我叫姥姥演示一次做糯米飯的程序給我看,姥姥笑了笑就答應了。開始,姥姥把楓葉放在臼中搗爛,曬干浸入適量的水中,姥姥還說,這楓葉必須要泡到明天才能繼續做。

第二天,姥姥把葉渣撈出來濾凈,然後取出黑色染料液體。黑色染料液體要放入鍋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姥姥接著把黃梔子的果實提取,再將黃梔子搗碎成片後放入清水裡浸泡,就可以得到黃橙色的雜料液體。緊接著,姥姥又用同一品種而葉片形狀不一樣的紅藍草經水煮而成的紅色雜料液體和紫色雜料液體跟糯米浸泡。姥姥還告訴我說,這部分植物葉片稍長的,顏色就稍深點,煮出來的顏色較濃,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葉片較圓的,顏色較淺,煮出來的顏色較淡,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經姥姥這么有一講,我才知曉:原來一種植物還會有兩種顏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姥姥說,用這部分雜料浸泡過的糯米分別放在鍋里蒸十幾分鍾,就能得出各種各樣的糯米飯。說著說著,我口水都流了,真想非常快就可以吃到五色糯米飯啊!

可是當姥姥還沒做好五色糯米飯時,鄰居的小夥伴已經來叫我去趕歌圩了。我聽了立刻欣喜若狂,由於這是我首次去趕歌圩呀。我和小夥伴邊走邊聊天起來,雖然他們說的壯語我一句也聽不懂,但從他們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曉了壯族人民是非常熱情好客的,就連孩子也不例外。

不一會兒,大家來到了一個土坡上,只見一對對年輕人男女肩並著肩在土坡上對歌,周圍都圍滿了觀眾,真是熱鬧非凡啊!他們唱的山歌咿咿呀呀的,我都聽不懂唱的是什麼,但從那些叔叔阿姨臉上的表情來看,我猜想他們唱的應該是喜慶的山歌。聽到他們的歌聲,我忽然想起目前中央電視台正在播放的全國年輕人歌手大獎賽里所唱的歌,就有一些選手唱的也是用民族語言唱的歌曲,主持人把它叫作「原生態唱法」,我想:這部分叔叔阿姨們唱的調子大概也應該是原生態唱法吧。

看著看著,我突然想姥姥還在家給我做五色糯米飯呢,於是我快點往家跑去。剛回到家門口,就聞到一股清香味從門縫里鑽出來。我快點跑進家去,只見飯桌上擺滿了香噴噴的五色糯米飯,它們的顏色分別是:紅、黃、黑、紫、白五種。我連忙盛了一碗糯米飯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那五色糯米飯色澤鮮艷、五彩繽紛、晶瑩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潤柔軟、味道鮮美、純正平和、且有微甘、美味可口、沁人心脾,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啊!

現在,已經過了一個多月,可是每當想起姥姥做的五色糯米飯,那濃濃的親情和純純的友情便縈繞在我的腦海里。

我愛漂亮而迷人的家鄉,更愛家鄉勤勞熱情好客的壯族人民!

廣西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5

陰歷3月初三,也叫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獨有些節日。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和參與3月初三活動,廣西首次在3月初三節日放假兩天,太讓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細雨綿綿,我來到了壯鄉。這壯鄉隱藏在群山懷抱之間,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腳樓,滿地都是嫩綠的野草,一副多麼漂亮的田園詩畫啊。朴實的壯族大家熱情地邀請大家這部分外來的遊客進屋裡歇息,避雨。我進了一位老大娘的家裡,她熱情地給我沏上了一杯熱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談起來,對3月初三民俗有了更多的認知:相傳為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大家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年輕人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綉球......

雨住了,大家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熱起來了。只見方圓幾十里的壯族男女年輕人穿著艷麗的民族服飾來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台上載歌載舞。圩台周圍人山人海,煞是熱鬧。我好奇地看著舞台上,只見男女分成了兩個隊,像拋綉球一樣,你拋來一句,我就回一句。對山歌到了高潮,大夥你一言我一語,內容也更精彩紛呈了。女孩唱問:「什麼結果一條心?」小夥子唱答「就是芭蕉結果一條心呀!」還有不少鬥智的歌詞,大夥也被不由自主地帶入到了思索歌詞之下句的境界中了。驀然回過神來,才知壯鄉人民的智慧之大,與壯鄉人民對於歌曲的追求之多,這部分早已把大家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大家日漸散去了,但這壯鄉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大家心中。

9、各地民族風俗的作文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潮州,那裡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春節更為熱鬧。下面請欣賞我為大家帶來的各地民族風俗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各地民族風俗的作文篇1

花,是個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圍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情。不一樣的風俗造就了不一樣的節日風俗而提到節日風俗,我首先會想到逛廟會,逛廟會這北京風俗相信大家已經久仰大名了,但真正見識過的估計也不多,那就讓我帶領大家去觀賞這一有趣的民俗。

大年初一,北京城內城外寺院都舉辦廟會,廟會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廟門外小攤便吆喝起來,一條街被擠得水泄不通,滿懷的好心情,漫步走進廟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絨毛的、瓷的、玉的琳琅滿目,使人眼花繚亂。玲瓏剔透的玩意兒排放在貨櫃上,整齊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參觀完精緻的工藝品,便來到食品一條街准備飽餐一頓,這里四處飄香,十里之外也能聞著香味趕來。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經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這里來,品味各色佳餚,定是舒服!聽聞北京集市的阿里巴巴羊肉串味美、肉肥,我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找了幾家老手,一連要了十幾串,坐在小椅上邊吃邊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羊肉串真好吃,一連的羊肉串下肚,都還不過癮,誰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味全呢?

吃飽喝足,隨我往前繼續觀賞,一路小跑,便來到兒童天地,這里有小孩玩耍的各種有獎游戲,也有新年才推出的稀有玩具,「槍打靶」、「綿羊拉車」、「力劈華山」,五花八門,各具特色廟會游戲有的刺激,有的有趣,無不讓人張大嘴巴睜大眼睛,大飽眼福, 其樂無窮,我

雖然沒玩(感覺忒幼稚!)但這些活動卻讓無數的小孩子歡天喜地。

玩夠了,告別游樂場,隨我一同去聽「國粹」,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諦 。不早早趕到演出戲場,那還真是難以看到台上演員的表演,劇場是十里八層被文藝愛好者圍得水泄不通。這兒的節目豐富多彩,層出不窮,有京劇、評劇、相聲、小品、啞劇等,一個連一個,讓台下的觀眾過足了癮,熟悉的哼上兩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劃,跟著旋律,搖頭晃腦,享受京劇的音韻,小品的歡快。演完一出,拍手聲響遍了整個場地,久久回盪在廟會的上空。

我東蹦西跳,早已汗如雨下,卻也樂在其中,雖然沒有鞭炮的喜慶,但也不失節日的氣氛,反而增添了無窮的樂趣,老廟會,新廟會,東西南北大聚會,它有它的獨特風韻,它有它的熱鬧。祖國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風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老北京的風情,卻讓我為之一爽!

各地民族風俗的作文篇2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

我的故鄉浙江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過年時都有一樣的風俗。如: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 "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

除了這些以外,我的家鄉還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舉其中一個來說吧。

照田蠶

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

各地民族風俗的作文篇3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潮州,那裡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春節更為熱鬧。

除夕前一兩天

除夕前一兩天,大人們忙得手忙腳亂,買雞呀,買魚呀,買鴨呀......家家戶戶必須大掃除一次,把屋和被都清洗干凈,到處彌漫著濃濃的年味。

除夕

除夕夜家家熱熱鬧鬧。主戶們准備著一年中最豐富,最有意義的團圓飯。煮好飯後,大大小小必須」祭祖宗」,然後用焚香禱祝。最後,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能體現出家鄉人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最快樂的時候,莫過於放鞭炮。一整夜,鞭炮聲連綿不絕。煙花」嘭」一聲,響徹雲宵,開出了五顏六色的花朵。人人臉上揚溢著幸福的微笑。有一首詩這么寫:」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年。」所以,人人都不睡覺,都要守歲,都盼望著新的一年的到來。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沒有除夕那麼喜氣洋洋。潮州人在正月初一不能講臟話,不能哭,不能打架……這一天還不能掃地,應把掃帚藏起來,讓垃圾積下,說是堆金積玉。到了晚上,長輩要給小輩錢,而且都是用一塊紅紙包著,這稱為」壓肚腰:意味一年都富富裕裕。然後,大家都穿得漂漂亮亮,後輩先祝福長輩,長輩再給小輩期望。 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所以,人們都爭先恐後地向親戚朋友送去最美好的祝福。

正月初二,三

到了初二,三,嫁出去的女兒們紛紛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家,通常都是大包小包一提,什麼餅干呀,什麼糖果呀,什麼瓜子呀……雖然禮物都頗薄,但禮輕情義重,表達了對家鄉的切切思念。

元宵節

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可仍和除夕夜有得一比.正月十五鬧花燈,大街小巷,處處張燈結綵,一個個精緻的小燈,照亮了大街的每個角落。幾百個燈,各有各色,各有各圖案,各有各形勢,讓人彷彿進入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每當「爆竹一聲除舊歲」時人們就開始了舞獅,舞獅由兩人合扮一頭大獅子,一人扮小獅子,另一個扮武士,獅子忽而翹首仰視,忽而回頭低顧,忽而搖頭擺舞,千姿百態, 妙趣橫生。

一眨眼,春節悄悄地過去了,大人和孩子們在這喜慶而熱鬧的節日里又迎來新的一年,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在這里,祝福家鄉越來

各地民族風俗的作文篇4

按照廣西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就開始了。這天,是傳統的小年,是灶神爺升天的日子。人們殺雞宰鵝祭拜灶神爺,企盼在新的一年裡衣食無憂。

臘月二十五左右,人們必須選出一天來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此外,人們還要買菜,割肉和准備年貨。

除夕,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鞭炮聲日夜不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飄著一股煙火和酒肉的香味。人們在門口貼上新的對聯,屋子裡貼滿了各色的年畫。人們到了晚上還要吃團圓飯,在外邊做事的人,必須要趕回來。此外,大人們是要看《春節聯歡晚會》的,小孩子們燃放煙花,真是快樂的時光。

正月初一,春節有一個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鋪不但不關門,還有許多小販在大街兩旁擺了攤,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三個一夥,五個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們牽著大人的手,購買玩具。

正月初二,人們開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賀。這天,是不可以說不吉利的話的。

元宵上市,春節最後一個高潮到了,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辦喜事,張燈結綵。有條件的人家,還會在門口掛上兩個大紅燈籠。還有猜謎踏歌的活動。大街上也許會有舞龍的節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煙花爆竹。這天,人們是要吃元宵的。

過了元宵,春節差不多也就結束了。天氣回轉,農民開始春耕,學生准備上學,人們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

10、民族風俗作文600字

歡樂的潑水節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少數民族的節日也不相同,我要寫的也很有名的節日,那就是傣族的潑水節。
傣族最盛大的節日是潑水節。按照傳統習慣,這一天清早,人們要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做完這些以後,群眾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只見一群群男女青年,湧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從頭到腳,全身濕透,每個人都成了「落湯雞」。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澆,不論是潑者還是被潑者,都異常高興,笑聲朗朗……
此外,放河船、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斗雞等,也是潑水節期間的活動內容。近幾年來,還增加了民俗考察、經貿洽談等內容。使潑水節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傣族是個愛水、敬水的民族,潑水節的水代表著吉祥、幸福和健康,因此被潑得越多越會有好運伴隨,真希望能有機會參加呀!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