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雄偉的風俗

雄偉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27 12:53:19

1、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4篇,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1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特殊的風俗,當然,我的家鄉也不例外,我的家鄉的風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每到這天,牧民們都要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開始焚香燃燈,誦經念咒,乞求神靈保佑,群眾們則從左向右圍著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豐收年。

敖包是蒙古語,意義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因為他們認為高大雄偉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桿,桿頭上系著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腳石;在敖包旁邊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乳酪等等。祭祀時,在古代,由薩滿教巫師擊鼓念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們焚香燃燈,頌詞念經。

正因為有了各個地區不同的風俗習慣,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下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2

紅山文化,是指活動在赤峰紅山區以及周邊地區的古老文明,現存大量文物、遺跡、廢棄的祭壇。而紅山文化節,便是由此延伸而來。

那紅山文化又是怎樣被發現的呢?一個在山路上走著的農民,遇到了一塊形狀規則,有加工痕跡的石頭,這本不足為奇,誰知又向前一段距離,遇到了一個石頭擺成的,類似「法陣」的建築,於是,他聯系了考察人員。考察發現,周圍還有很多附屬的小祭壇,又在周圍發現了一些古飾品,顯然,這附近有過古老文明,但滅絕原因不得而知。

紅山文化,由一個古老文明,化身為一個節日,走進我們的視野,並融入了許多現代化的、多民族的元素。

節日期間的活動內容有:焰火晚會、紅山文物精華系列展、那達慕盛會、紅山先民遺址大型祭祀活動、紅山文化旅遊紀念品展評活動、紅山文化書畫攝影作品展、紅山文化遺址考察等。

其實,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只要留心、細心了解,每個風俗背後都有一個個傳奇的故事。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3

從前,每逢清明節,我們一家總會聚在一起吃飯,尤其愛吃青團。上至70歲的外公外婆,下到三四歲的小弟小妹,沒有哪一個不愛吃青團。

青團,顧名思義,就是青色的小圓球,從外觀上看就像是一顆綠色的`寶石,圓滾滾,胖乎乎,叫人覺得它可愛。

我們姐妹幾個,在清明節前總會幫著大人做青團,把艾草汁拌進糯米粉中,再包裹進自己喜歡的餡兒,揉成球狀,蒸熟了就可以享用了。我們在做的時候,總忍不住要偷吃幾個。媽媽見了,皺眉道:「咦,怎麼少了幾個青團?」每到這時,我們便躲進屋子裡偷偷地笑。

等青團一上桌,我們便立刻伸手去抓,小弟小妹顧不得吃糖了,哭著要青團。平日里的什麼淑女優雅,此時早就被我們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只一心想多吃點青團,一隻手上拿著三四個青團,另一隻手還在不停地搶著,等到別的菜都上齊了,我們一個個眼睜睜的望著大人們津津有味地吃著雞鴨魚肉,口水都要流下來了,可是青團已經塞到喉嚨眼了,還能吃得下去嗎?於是便在心裡暗罵自己當初為什麼要吃那麼多的青團。可是等到來年清明節時,我們見了青團還是會忍不住伸手去搶。

現在的我,看到街上有賣青團的,便會纏著媽媽給我買,可是等我吃到外面的青團時,卻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4

在安徽,春節差不多是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的,這是一年裡最熱鬧的時候,人們忙碌了一整年,大部分會在這個時間趕回家過年。村子裡熱鬧了起來。

臘月24這天要做豆腐、炸圓子。早上起床,家家戶戶都飄著豆香味兒。用柴火將鍋燒熱,將泡了一夜的黃豆磨成糊,放入鍋中再加上水。熬到微微粘稠,就可以出鍋了。在正方形的木架上鋪一層紗布,將熬好的糊放上去,把木架固定在老屋的房樑上,接著,開始過濾。將過濾的豆漿再次下鍋燒開,放入石膏點鹵,冷卻後倒在豆槳布袋中,用重物壓兩小時,這樣豆腐便做好了。燒開的豆漿也可以直接喝。

接著,就是炸圓子。將煮好的一大鍋糯米飯倒到盆里,再加入適量的肉沫、生薑沫、蔥花、鹽、醬油等調味品,然後用木棒攪拌,直到完全沒有飯粒了,可以搓成丸子為止。把糯米飯搓成一個個像乒乓球一樣大小的圓子,再撒上一層麵粉,就可以放入熱油中炸了。在鍋中不停地上下翻動,等到圓子呈現紅褐色,撈出即可。第一鍋圓子一定要要裝在盤中,擺放在灶台上供給灶王爺。聽長輩們說,寓意是來年風調雨順有吃有喝。

中國還有許多節日和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值得我們去了解。

2、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1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特殊的風俗,當然,我的家鄉也不例外,我的家鄉的.風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每到這天,牧民們都要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開始焚香燃燈,誦經念咒,乞求神靈保佑,群眾們則從左向右圍著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豐收年。

敖包是蒙古語,意義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因為他們認為高大雄偉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桿,桿頭上系著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腳石;在敖包旁邊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乳酪等等。祭祀時,在古代,由薩滿教巫師擊鼓念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們焚香燃燈,頌詞念經。

正因為有了各個地區不同的風俗習慣,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下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2

中華民族的歷史悠遠長流,在綿延的歷史中流傳下來了許多節日:有細雨紛紛的清明節,有月光皎潔的中秋節……在這眾多節目中,我最喜歡的是熱鬧非凡的春節。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大年三十是最熱鬧的,在這一天每家每戶吃的都是餃子,在吃餃子前,每家每戶都會先放一串鞭炮,因為餃子有「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吃完餃子接下來的事就是看春晚。每家每戶都會坐在電視前,端上瓜子,擺上茶水,一起看春晚。常常人們都會熬到凌晨。第二天早上起來就是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人們都會去走親戚,走親戚時要買些禮物不能空手去。到了別人家,首先要說一聲「新年好」或「新年快樂」然後親戚們就會給你壓歲錢問你的考試成績,祝你來年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到了大年初二,我們就會去大舅家吃飯,也有很多人會來:姑姑、大姑、姑父……我也難得和他們家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我們還會買來一些鞭炮放,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3

世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而我的家鄉,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先說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可以打著燈籠,到處去玩。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場面,好不熱鬧!

除夕過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連著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於放假了。對了,這三天還不許動針線、剪刀呢!聽那些年老的人說,這是為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假。可見這是多麼公平!大年初一這一天,大人們就領著小孩去長輩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會發紅包的!這紅寶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可以自己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了,買點文具了。對了,這一天,大家還得放鞭炮呢!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在家裡打開VCD,插上話筒,盡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節之後,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們可以買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對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裡,院子里,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

正月十五過後,就是十六啦,要開學和工作啦,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3、漢族民風民俗有哪些?

漢族民風民俗:

1、婚姻習俗

傳統中式婚服中國的婚禮可分為三個階段禮,即「訂婚」正婚禮,即「結婚」或「成婚」的禮儀,就是夫妻結合的意思婚後禮,是「成妻」、「成婦」或「成婿」之禮,這表示了男女結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國傳統的結婚習俗里,婚前禮和正婚禮是主要程序,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禮。

2、喪葬

中國傳統葬禮的主色調為白色,故亦有白事之稱,與紅事(喜事)相對。隨死者的信仰和經濟情況,整個過程中經常混雜有關的佛教、道教或風水儀式。

3、傳統節日

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過「春節」又稱為過年,是漢族人千百年來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過年時,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4、飲食習慣

漢族主要從事農業,主食以小麥、玉米、稻米等為主,輔以蔬菜、豆製品和雞、魚、豬、牛、羊肉等副食,茶和酒是傳統飲料。

5、正月不剃頭

在正月里大多數漢族是不剃頭的,據說正月剃頭「死舅舅」。這一原因與滿清的剃發易服有關,清朝統治者要求漢族人和滿洲人一樣剃鼠尾頭,而漢族人自古就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說法,除了佛教徒外,人民輕易不會剃頭。這一做法激起了漢族人強烈反抗。

4、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家鄉在xx,那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會在不同的季節繪制出不同的景色,水會在不同的季節向你展現出它不同的舞姿,人更是熱情好客,不管你們認識與否,只要你需要幫助,他們總是會放下手裡的活來幫你。最令人喜歡的不是那的環境,而是那獨特的風俗。

我最喜歡家鄉的春節,家鄉的春節是最熱鬧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節日,大街小巷到到處張燈結綵,小孩子們把作業的煩惱拋到了九霄雲外,在大街小巷中快樂的奔跑玩耍,大人們在家准備著年貨,街上到處是美食的香味,除夕那天,天剛擦黑,幾只煙花就迫不及待的沖向天空,在天空中綻放出朵朵鮮花,除夕之夜還要守歲,所以除了很小的孩子以外,幾乎沒人睡覺,除此之外除夕還有一項大的活動,就是吃年夜飯,每當此時,在外奔波勞碌了一年的親人們都會回家感受家的溫暖,在吃年夜飯時如果小孩子一不小心打碎盤子,長輩不但不會說你,而且還會願你歲歲(碎碎)平安。

這就是家鄉的春節,這就是家鄉獨特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2

世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而我的家鄉,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先說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可以打著燈籠,到處去玩。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場面,好不熱鬧!

除夕過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連著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於放假了。對了,這三天還不許動針線、剪刀呢!聽那些年老的人說,這是為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假。可見這是多麼公平!大年初一這一天,大人們就領著小孩去長輩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會發紅包的!這紅寶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可以自己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了,買點文具了。對了,這一天,大家還得放鞭炮呢!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在家裡打開VCD,插上話筒,盡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節之後,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們可以買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對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裡,院子里,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

正月十五過後,就是十六啦,要開學和工作啦,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3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我要介紹的習俗是家鄉新年時的過廟會。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時候家鄉都在干什麼呢?我們家鄉新年的時候會過廟會。

過廟,鄉稱「趕廟」,「趕會」。在新年的時候,家家都會穿著新衣到廟會上去看一看。小孩子們去了,像撒了歡一樣,廟會上有各種稀奇的玩意兒,孩子們走到這,停一停,走到那兒,睜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們眼裡都變得稀奇古怪。大人們則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麼樣,非常熱鬧。

河北廟會的習慣由來已久,甚為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廟會,舊時的廟會很復雜,有的還帶著較濃的宗法觀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現在,人們將廟會當成了一種「旅遊」和自我娛樂場所。像高蹺、獅子、龍燈、旱船、跑驢、竹馬、雜技、武術等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形成,多在廟會期間表演。同時,各地的「過廟」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比如:安國葯王廟會,張北騾馬大會,涉縣媧皇宮奶奶廟會等。

過廟既進行了物資交流,又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4

中華民族的歷史悠遠長流,在綿延的歷史中流傳下來了許多節日:有細雨紛紛的清明節,有月光皎潔的中秋節……在這眾多節目中,我最喜歡的是熱鬧非凡的春節。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大年三十是最熱鬧的,在這一天每家每戶吃的都是餃子,在吃餃子前,每家每戶都會先放一串鞭炮,因為餃子有「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吃完餃子接下來的事就是看春晚。每家每戶都會坐在電視前,端上瓜子,擺上茶水,一起看春晚。常常人們都會熬到凌晨。第二天早上起來就是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人們都會去走親戚,走親戚時要買些禮物不能空手去。到了別人家,首先要說一聲「新年好」或「新年快樂」然後親戚們就會給你壓歲錢問你的考試成績,祝你來年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到了大年初二,我們就會去大舅家吃飯,也有很多人會來:姑姑、大姑、姑父……我也難得和他們家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我們還會買來一些鞭炮放,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5

在我的家鄉莆田,春節有一個特別的風俗,那就是要過兩次年,一次是在大年三十,另外一次是在大年初四,並且初四比大年三十舉辦的更隆重。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呢?

據說,在明代中後期,福建常受倭寇侵犯。明嘉靖四十一年農歷十一月二十九莆田城被倭寇攻陷,並被占據兩個月之久,直到次年正月二十五,倭寇才退去,出去逃亡的百姓才返回家中,開始掩埋遇害親友屍體。當時年節已過,大家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後,決定在二月初四補過除夕。過年要貼大紅春聯,可是原先探亡時家家戶戶都貼白聯,那怎麼辦呢?於是人們在哀悼親人與吉慶佳節的矛盾中選擇一個折衷的辦法,那就是在剛貼的白聯上覆蓋上大紅春聯,將白聯露出一截,表示心有餘哀。這也是莆田特有的白頭春聯的由來!

後來,為了紀念莆田這段悲慘的歷史,莆田老百姓除了和以往一樣在農歷十二月三十夜過除夕,還約定把農歷二月初四補"做歲"改為正月初四"做歲",並將稱為"做大歲",一直延續至今。

這就是我們家鄉過春節的風俗,是不是很特別。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幸福在當下,更要努力在當下!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

在安徽,春節差不多是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的,這是一年裡最熱鬧的時候,人們忙碌了一整年,大部分會在這個時間趕回家過年。村子裡熱鬧了起來。

臘月24這天要做豆腐、炸圓子。早上起床,家家戶戶都飄著豆香味兒。用柴火將鍋燒熱,將泡了一夜的黃豆磨成糊,放入鍋中再加上水。熬到微微粘稠,就可以出鍋了。在正方形的木架上鋪一層紗布,將熬好的糊放上去,把木架固定在老屋的房樑上,接著,開始過濾。將過濾的豆漿再次下鍋燒開,放入石膏點鹵,冷卻後倒在豆槳布袋中,用重物壓兩小時,這樣豆腐便做好了。燒開的豆漿也可以直接喝。

接著,就是炸圓子。將煮好的一大鍋糯米飯倒到盆里,再加入適量的肉沫、生薑沫、蔥花、鹽、醬油等調味品,然後用木棒攪拌,直到完全沒有飯粒了,可以搓成丸子為止。把糯米飯搓成一個個像乒乓球一樣大小的圓子,再撒上一層麵粉,就可以放入熱油中炸了。在鍋中不停地上下翻動,等到圓子呈現紅褐色,撈出即可。第一鍋圓子一定要要裝在盤中,擺放在灶台上供給灶王爺。聽長輩們說,寓意是來年風調雨順有吃有喝。

中國還有許多節日和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值得我們去了解。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7

記憶里,家鄉最熱鬧的節日是冬至,冬至在我的家鄉比春節還要熱鬧、隆重。

冬至,孩子們的第一件大事是買湯圓,有豆沙餡,綠豆餡的,也有表裡如一的白湯圓,第二件大事是買花炮、鞭炮,尤其是男孩子們,什麼「二踢腳」、「竄天猴」都是孩子中的搶手貨,有錢人家還會買火箭禮花,冬至前一天夜裡,要是看見自家陽台上有人放煙花,那大人們的往往只會笑罵幾句,隨即打住了。

小孩子歡喜,大人們也忙碌,男人們要自己開車或託人進城采購冬至當天要拜神的祭品,女人們則在家中製作各類粿品,還要提防「小老鼠」的偷吃。一些小販抓住商機,在市場邊上賣起了小吃,還有人殺雞宰豬,好不熱鬧。

冬至,終於到了。各家各戶傾巢而出,把滿滿一大桌的魚肉、鹵鵝、粿品和豬肉等搬到村子的廣場上,用來拜「老爺」,冬至一整天,山上的幾座老爺廟都人來人往,香火不絕,還有一個從外邊請來的戲班子,在村內廣場搭台演潮劇,小孩子們都在自家天台上「幫」大人放鞭炮,鞭炮聲一響,村裡也算是開始准備過年了。

家鄉的冬至,年年都是熱鬧非凡,咱們村裡雖不比城裡,卻也要過冬至,而且過得比城裡還熱鬧。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8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地風俗也有所不同。

什麼吃餃子,放鞭炮,吃小菜,煮粥啦,等等。都為過年時各地風俗習慣。

河南鎮平,是一個稍微有些跟不上時代的地方,但這卻完好的保留了它的古色古香。這個被綠色植物覆蓋的城市,第一次,便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這個古老的村莊內,飄出了過年的味道。

在茫茫無邊的田地中,矗立著一個墓碑,那就是整個田地的起源——我們的祖先。在田地中,他就如此安詳地望著自己的田地,慢慢成長。太陽落下,但鞭炮聲卻仍舊如此,夜中的村子點上了一把火,順著小道,我們來到了祖先墓碑之前,草兒們雨後那獨有的清香撲面而來。我們一行人無論男女老少,統統站在了墳墓之前。在這安靜的田地上放起了鞭炮,這是為了告訴祖先們,我們過年啦!一把格外明亮的火,燒在了墓前的一堆堆紙錢之上。

透過火光,我看見了每一個人臉上寫滿了鄭重。那火在我的眼中,悄悄地滅了,爆竹也放完了,田地上又恢復了安靜。我們在明亮紅火的鞭炮和孩子們的笑聲中享受著幸福與快樂。

村莊,在漸漸退去的鞭炮聲和笑聲中漸漸沉睡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9

春節是在農歷初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春節的習俗有很多!大年三十晚上12點睡可大敞開大門,焚香鳴炮,喜迎春節。春節說的第一句話做的第一件事都講究好彩頭,以翼一年之平安。早餐也是有講究的,比如我們家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一定會給我們吃長壽面和喝一杯粗茶。

早上吃過早飯後,就是焚香拜祖了。祖宗神位前的香爐中,點了輕煙繚繞的長香,紅燭燃起輝煌的亮光,在祖先遺像前,點著香燭,供陳湯團、糕、餅、肉、飯,等東西。家人銅磬在一聲聲的敲著,彌漫肅穆的氣氛。長輩帶領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齊地站立兩旁,向祖宗神位,焚香點燭,按輩分長次,向祖宗跪拜。跪拜完了以後,爺爺就會,拿出一個大鐵盆,然後再把紙錢,紙折的金元寶和假錢一起放入盆中燃燒。爸爸則是拿了一根長香點燃,然後,拿了一些鞭炮到門口去放,一陣陣鞭炮聲傳來,弟弟妹妹嚇地用手捂起了耳朵。放完鞭炮後還得再拜一次祖宗,但這一次不是跪著,而是站著拜。等紙燃盡時,就是要上酒啦!這也是我們小孩子興的時候,我們幾個小孩兒,一人拿一杯酒,往鐵盆里,倒嘴裡還要說一句:「老太喝酒。」

由於這次肺炎的緣故,我沒有出去拜訪親戚,就只是在家裡祭拜一下祖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0

記憶很模糊,每次中秋節好像都是在學校里度過,沒有吃到幾回月餅,腦子里印象最深的就是綠豆糕,最簡單的那種塑料透明包裝,一格一格,盡管節後到家才發現,媽媽就只給我留了兩塊,但那樣也比較滿足。

說到中秋節當天,最離不了的就是打糍粑了。早上爺爺奶奶很早就起床了,他們把前一天都准備的糯米放鍋里蒸熟,然後都盛放在一個大木桶里,這時拿一根粗木棍,雙手用力抓緊木棍兩側,使勁按壓裡面熱騰騰的糯米飯,如此重復,直至所有的糯米飯變成糯米糍狀。這時配上之前在火灶里炒好的芝麻碾成的芝麻粉和白糖,真的是蠻好吃的!盡管我不愛吃甜食,我也會吃上幾大坨糯米糍。

之後就是非常難忘的老式月餅上場了。這種老式月餅一般都是又大又圓,一斤一個,外面是鋪滿芝麻的脆皮,裡面配的是冰糖陳皮和五仁的餡,這個因為太大,味道又太特別,直接吃時總是不怎麼喜歡,也吃不了多少。但是,中秋那天一過,媽媽把大塊月餅切成三角弧形,一塊塊放在鍋里加油煎成雙面黃,起鍋後再吃,真的是會很香很好吃!兩種吃法完全是兩種味道啊!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1

紅山文化,是指活動在赤峰紅山區以及周邊地區的古老文明,現存大量文物、遺跡、廢棄的祭壇。而紅山文化節,便是由此延伸而來。

那紅山文化又是怎樣被發現的呢?一個在山路上走著的農民,遇到了一塊形狀規則,有加工痕跡的石頭,這本不足為奇,誰知又向前一段距離,遇到了一個石頭擺成的,類似「法陣」的建築,於是,他聯系了考察人員。考察發現,周圍還有很多附屬的小祭壇,又在周圍發現了一些古飾品,顯然,這附近有過古老文明,但滅絕原因不得而知。

紅山文化,由一個古老文明,化身為一個節日,走進我們的視野,並融入了許多現代化的、多民族的元素。

節日期間的活動內容有:焰火晚會、紅山文物精華系列展、那達慕盛會、紅山先民遺址大型祭祀活動、紅山文化旅遊紀念品展評活動、紅山文化書畫攝影作品展、紅山文化遺址考察等。

其實,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只要留心、細心了解,每個風俗背後都有一個個傳奇的故事。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2

在遼闊無垠的草原上,一直以游牧為生的蒙古族,有著一個一年一度盛大的集會——那達慕。

沒來過這里的,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沒吃過牛肉乾,沒看過那達慕。那達慕一開始只是為了祭祀山神,路神,也就是祭敖包,後來經過長期發展成為了現在的那達慕。

由於我出生在草原,所以經常領略那達慕的盛況。那達慕那天,商販雲集,吆喝聲四起,我混在人流里,不斷有人對我微笑,拉著我推銷他們的商品,人們熱情高漲,有許多准備上場的人在場上拉著馬轉來轉去,那天天氣好極了,陽光明媚,萬里無雲,似乎也在為那達慕的開展表示祝賀。商鋪出售的商品應有盡有,小到飾品珠寶,大到古董文玩,太陽傘。

可那達慕的高潮不止於此,民族表演,競技,更讓原本就熱情的人群更加激動。一般的那達慕可以持續三四天,第一天主要是開幕式和民族舞蹈,馬上雜技表演,人們的鼓掌聲一浪高過一浪。

競技同樣很受觀眾喜愛,小夥子們表演賽馬,摔跤,射擊,場上激烈極了,場下也毫不遜色,掌聲四起。場上的運動員英姿颯爽,意氣風發,給人一種蒙古族特有的豪爽感。

總而言之,那達慕是蒙古族特點和文化的表現,也是一種傳遞文化的方式。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3

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粽子。先要准備粽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花生餡的,紅棗餡的,菜餡的,肉餡的;要准備好芭蕉葉子,洗凈葉片,並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蒸熟,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飯,用手稍微一壓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紅棗菜肉餡兒按入飯團裡面,隨後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裡面露出白白的飯團,還可隱約看到餡兒的微紅。此時的粽子,不但有飯團的味道,還夾雜著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裡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是飯後最好不過的點心。

端午節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還掛著晶瑩露珠的艾葉,選出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爸爸說,艾葉越綠,它的氣味就越濃郁,就越能清新空氣。端午節那天,屋子裡彌漫著奇特的清香。媽媽說待艾葉幹了,可以用開水泡了喝,那樣可驅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過後,媽媽就泡一壺,讓全家分著喝。艾葉水雖良葯苦口,可苦澀得難以下咽,在媽媽面前勉強喝一口,媽媽一轉身我就吐出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4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特殊的風俗,當然,我的家鄉也不例外,我的家鄉的風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每到這天,牧民們都要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開始焚香燃燈,誦經念咒,乞求神靈保佑,群眾們則從左向右圍著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豐收年。

敖包是蒙古語,意義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因為他們認為高大雄偉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桿,桿頭上系著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腳石;在敖包旁邊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乳酪等等。祭祀時,在古代,由薩滿教巫師擊鼓念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們焚香燃燈,頌詞念經。

正因為有了各個地區不同的風俗習慣,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下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5

離家三里遠,別有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

每年的農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就是春節,春節是個團圓的日子,家家戶戶包餃子吃團圓飯,吃完年夜飯家長們就會給小孩子發紅包。傳說是為了壓一個叫歲的神獸,所以又叫壓歲錢。

農歷初一就是春節了,凌晨家家戶戶開大門放鞭炮,寓意日子紅紅火火。男孩子們喜歡放爆竹,聽著砰的一聲,有的膽小的孩子被嚇了一跳,放爆竹的小孩笑了起來,也有的男孩喜歡把錢用來買些吃的,相比男孩,女孩的小玩意就更多了,勇敢的女孩子會買一些煙花,仙女棒棒。用祭神的香一點,散開火花別提多好看了,還有一些女孩子會買布娃娃等等的小玩意。

而大人呢就會聚在一起喝點小酒,吃點下酒的花生瓜子,有的在一起打牌、打麻將,嘮嘮嗑悠哉悠哉都閑得很。

老人就會去祭祖,上香,有些會和小孩一起去廟會。

春節是代表了新年新氣象,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告別了舊的一年。

5、清明節有什麼傳統風俗

時間過得好快,又到了每年的 清明 節了,那麼你知道 清明節 有哪些傳統習俗嗎,知道清明節的來歷是怎麼樣的嗎?我在這給大家帶來清明節有什麼傳統風俗,歡迎大家借鑒參考!


清明節有什麼傳統風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綵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 兒童 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清明節的由來簡介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500多年歷史。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和 冬至 ,且清明影響相對更大更廣。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公歷4月5日前後為清明節,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2006年被第一批非物質 文化 遺產名錄。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沒過清明」的農諺。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即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的 句子

1、豐碑站在你的腳下,仰望著雄偉的豐碑,那不朽的兩個金字,閃耀者英雄的光輝,為國家為民族犧牲的英烈們,永遠活在人民心中,那不朽的靈魂。

2、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牽掛,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記憶。不會忘記,也不會離去,為了身邊的,離去的,好好努力,好好珍惜。

3、清明時節語紛紛,郊外遊客笑嘻嘻,欲問酒家何處停,路邊農婦歡迎賓,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催,商隱彈淚誰人,信香燭鞭炮金錢知。

4、每當這個日子的來臨,總會讓人想起一些過去的事情,逝去的人,裝載著千絲萬縷的思念。如果你真的為他/她好,請你快樂多一點!

5、花木芳香,草長鶯飛,怎奈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處更增添了幾分煙雨迷濛的感覺。

6、華夏文明永記心,民放文化民族魂,清明寄祖好傳統,感恩情懷天下知,文明寄祖清明時,先祖的偉大世人牢記,真情的傳遞思念的情,先祖精神滿神州。

7、清明時節,楊柳依依,思念故人,笑對明天。

8、清明裡總有一些花開,這些意象世界裡清醇而多愁的花兒,一睜開眼睛和關閉視野都要流淚;也許這雨正是我無盡的傷悲的一場宣洩,宣洩後,一切都好。

9、清明時節雨紛紛,懷念先人正時分,文明風俗吹遍遍,海葬樹葬為千秋。

10、中華文明恆久遠,上下傳承五千年,而今吾輩當自強,先烈遺志記心間,科學發展謀復興,精神文明創和諧,炎黃子孫興家國,先輩含笑在九泉。



清明節有什麼傳統風俗相關 文章 :

★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都有哪些

★ 2020清明有什麼傳統風俗

★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古老習俗

★ 清明節古代的習俗習慣有哪些

★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 清明節氣有哪些傳統的習俗

★ 清明節傳統風俗習慣

★ 清明節的傳統風俗習慣

6、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1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特殊的風俗,當然,我的家鄉也不例外,我的家鄉的風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每到這天,牧民們都要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開始焚香燃燈,誦經念咒,乞求神靈保佑,群眾們則從左向右圍著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豐收年。

敖包是蒙古語,意義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因為他們認為高大雄偉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桿,桿頭上系著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腳石;在敖包旁邊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乳酪等等。祭祀時,在古代,由薩滿教巫師擊鼓念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們焚香燃燈,頌詞念經。

正因為有了各個地區不同的風俗習慣,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下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2

紅山文化,是指活動在赤峰紅山區以及周邊地區的古老文明,現存大量文物、遺跡、廢棄的祭壇。而紅山文化節,便是由此延伸而來。

那紅山文化又是怎樣被發現的呢?一個在山路上走著的農民,遇到了一塊形狀規則,有加工痕跡的石頭,這本不足為奇,誰知又向前一段距離,遇到了一個石頭擺成的,類似「法陣」的建築,於是,他聯系了考察人員。考察發現,周圍還有很多附屬的小祭壇,又在周圍發現了一些古飾品,顯然,這附近有過古老文明,但滅絕原因不得而知。

紅山文化,由一個古老文明,化身為一個節日,走進我們的視野,並融入了許多現代化的、多民族的元素。

節日期間的活動內容有:焰火晚會、紅山文物精華系列展、那達慕盛會、紅山先民遺址大型祭祀活動、紅山文化旅遊紀念品展評活動、紅山文化書畫攝影作品展、紅山文化遺址考察等。

其實,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只要留心、細心了解,每個風俗背後都有一個個傳奇的故事。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3

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粽子。先要准備粽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花生餡的,紅棗餡的,菜餡的,肉餡的;要准備好芭蕉葉子,洗凈葉片,並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蒸熟,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飯,用手稍微一壓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紅棗菜肉餡兒按入飯團裡面,隨後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裡面露出白白的飯團,還可隱約看到餡兒的微紅。此時的粽子,不但有飯團的味道,還夾雜著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裡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是飯後最好不過的點心。

端午節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還掛著晶瑩露珠的艾葉,選出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爸爸說,艾葉越綠,它的氣味就越濃郁,就越能清新空氣。端午節那天,屋子裡彌漫著奇特的清香。媽媽說待艾葉幹了,可以用開水泡了喝,那樣可驅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過後,媽媽就泡一壺,讓全家分著喝。艾葉水雖良葯苦口,可苦澀得難以下咽,在媽媽面前勉強喝一口,媽媽一轉身我就吐出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4

春節是在農歷初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春節的習俗有很多!大年三十晚上12點睡可大敞開大門,焚香鳴炮,喜迎春節。春節說的第一句話做的第一件事都講究好彩頭,以翼一年之平安。早餐也是有講究的,比如我們家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一定會給我們吃長壽面和喝一杯粗茶。

早上吃過早飯後,就是焚香拜祖了。祖宗神位前的香爐中,點了輕煙繚繞的長香,紅燭燃起輝煌的亮光,在祖先遺像前,點著香燭,供陳湯團、糕、餅、肉、飯,等東西。家人銅磬在一聲聲的敲著,彌漫肅穆的氣氛。長輩帶領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齊地站立兩旁,向祖宗神位,焚香點燭,按輩分長次,向祖宗跪拜。跪拜完了以後,爺爺就會,拿出一個大鐵盆,然後再把紙錢,紙折的金元寶和假錢一起放入盆中燃燒。爸爸則是拿了一根長香點燃,然後,拿了一些鞭炮到門口去放,一陣陣鞭炮聲傳來,弟弟妹妹嚇地用手捂起了耳朵。放完鞭炮後還得再拜一次祖宗,但這一次不是跪著,而是站著拜。等紙燃盡時,就是要上酒啦!這也是我們小孩子興的時候,我們幾個小孩兒,一人拿一杯酒,往鐵盆里,倒嘴裡還要說一句:「老太喝酒。」

由於這次肺炎的緣故,我沒有出去拜訪親戚,就只是在家裡祭拜一下祖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5

中華民族的歷史悠遠長流,在綿延的歷史中流傳下來了許多節日:有細雨紛紛的清明節,有月光皎潔的中秋節……在這眾多節目中,我最喜歡的是熱鬧非凡的春節。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大年三十是最熱鬧的,在這一天每家每戶吃的都是餃子,在吃餃子前,每家每戶都會先放一串鞭炮,因為餃子有「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吃完餃子接下來的事就是看春晚。每家每戶都會坐在電視前,端上瓜子,擺上茶水,一起看春晚。常常人們都會熬到凌晨。第二天早上起來就是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人們都會去走親戚,走親戚時要買些禮物不能空手去。到了別人家,首先要說一聲「新年好」或「新年快樂」然後親戚們就會給你壓歲錢問你的考試成績,祝你來年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到了大年初二,我們就會去大舅家吃飯,也有很多人會來:姑姑、大姑、姑父……我也難得和他們家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我們還會買來一些鞭炮放,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6

在遼闊無垠的草原上,一直以游牧為生的蒙古族,有著一個一年一度盛大的集會——那達慕。

沒來過內蒙古,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沒吃過牛肉乾,沒看過那達慕。那達慕一開始只是為了祭祀山神,路神,也就是祭敖包,後來經過長期發展成為了現在的那達慕。

由於我生在內蒙古,所以經常領略那達慕的盛況。那達慕那天,商販雲集,吆喝聲四起,我混在人流里,不斷有人對我微笑,拉著我推銷他們的商品,人們熱情高漲,有許多准備上場的人在場上拉著馬轉來轉去,那天天氣好極了,陽光明媚,萬里無雲,似乎也在為那達慕的開展表示祝賀。商鋪出售的商品應有盡有,小到飾品珠寶,大到古董文玩,太陽傘。

可那達慕的高潮不止於此,民族表演,競技,更讓原本就熱情的人群更加激動。一般的那達慕可以持續三四天,第一天主要是開幕式和民族舞蹈,馬上雜技表演,人們的鼓掌聲一浪高過一浪。

競技同樣很受觀眾喜愛,小夥子們表演賽馬,摔跤,射擊,場上激烈極了,場下也毫不遜色,掌聲四起。場上的運動員英姿颯爽,意氣風發,給人一種蒙古族特有的豪爽感。

總而言之,那達慕是蒙古族特點和文化的表現,也是一種傳遞文化的方式。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7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我要介紹的習俗是家鄉新年時的過廟會。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時候家鄉都在干什麼呢?我們家鄉新年的時候會過廟會。

過廟,鄉稱「趕廟」,「趕會」。在新年的時候,家家都會穿著新衣到廟會上去看一看。小孩子們去了,像撒了歡一樣,廟會上有各種稀奇的玩意兒,孩子們走到這,停一停,走到那兒,睜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們眼裡都變得稀奇古怪。大人們則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麼樣,非常熱鬧。

河北廟會的習慣由來已久,甚為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廟會,舊時的廟會很復雜,有的還帶著較濃的宗法觀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現在,人們將廟會當成了一種「旅遊」和自我娛樂場所。像高蹺、獅子、龍燈、旱船、跑驢、竹馬、雜技、武術等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形成,多在廟會期間表演。同時,各地的「過廟」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比如:安國葯王廟會,張北騾馬大會,涉縣媧皇宮奶奶廟會等。

過廟既進行了物資交流,又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8

我的家鄉在洛南縣一個安靜、優美的小村莊。因為遠離城市的喧鬧,這里的生態環境非常好,空氣很清新,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的習俗,我非常喜歡這里。

每年快過年時,一到臘月村子裡家家戶戶都開始蒸饅頭、包包子,都是自己磨的面,味道好極了。最好吃的是一種叫「油餜子」的麵食,發好的面,做出特有的造型在油鍋里一炸,變得金燦燦、圓滾滾的,像一個個金色的元寶,吃了這個「元寶」來年一定大吉大利。

到了除夕夜吃過年夜飯,一家人就圍著火爐開始包餃子,奶奶就會在餃子里悄悄地放上幾枚硬幣,這里大年初一早上吃餃子,來慶祝新一年的開始。吃餃子時大家都在試誰的運氣好,奶奶說,吃到硬幣的人來年一定有好運。

整個正月,小村莊都是年味十足,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多的數不清。我喜歡這里,這兒的習俗真有趣。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9

記憶很模糊,每次中秋節好像都是在學校里度過,沒有吃到幾回月餅,腦子里印象最深的就是綠豆糕,最簡單的那種塑料透明包裝,一格一格,盡管節後到家才發現,媽媽就只給我留了兩塊,但那樣也比較滿足。

說到中秋節當天,最離不了的就是打糍粑了。早上爺爺奶奶很早就起床了,他們把前一天都准備的糯米放鍋里蒸熟,然後都盛放在一個大木桶里,這時拿一根粗木棍,雙手用力抓緊木棍兩側,使勁按壓裡面熱騰騰的糯米飯,如此重復,直至所有的糯米飯變成糯米糍狀。這時配上之前在火灶里炒好的芝麻碾成的芝麻粉和白糖,真的是蠻好吃的!盡管我不愛吃甜食,我也會吃上幾大坨糯米糍。

之後就是非常難忘的老式月餅上場了。這種老式月餅一般都是又大又圓,一斤一個,外面是鋪滿芝麻的脆皮,裡面配的是冰糖陳皮和五仁的餡,這個因為太大,味道又太特別,直接吃時總是不怎麼喜歡,也吃不了多少。但是,中秋那天一過,媽媽把大塊月餅切成三角弧形,一塊塊放在鍋里加油煎成雙面黃,起鍋後再吃,真的是會很香很好吃!兩種吃法完全是兩種味道啊!

7、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我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

春節是農歷的正月初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它是與親人團聚的節日。

為了迎接這一天的到來,為了迎接這頓團圓飯,親人們早就在家開始准備了。他們有的殺豬,有的宰羊,還有的捕魚……,豬肉用來做香噴噴的肉圓,象徵著於家人團團圓圓,把羊肉做成美味的羊糕,糕寓意「高」,象徵著家庭年年高,魚代表年年有餘,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美食,寓意著親人們的幸福生活越來越美好!

三十早晨,外公讓我和他一起貼對聯,我們先把舊的對聯撕掉,再把門擦一擦,貼上新的對聯和「福」字。外公說:「這是辭舊迎新,紅紅火火歡歡喜喜過新年哦!

到了三十晚上,全家人團聚,共吃團圓飯,心裡的新福真是難以言喻呀!吃完飯小朋友們結伴一起放煙花,炫麗的煙花飛上了天空如同鮮花怒放多姿多彩。到了半夜12點,新年的鍾聲正式敲響,人們放鞭炮慶祝新年的到來,共同祝願著美好喜慶團圓的時刻!

新的一年開始了,新的一年是吉祥的幸福的!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2

俗話說得好:「大人盼種田,小孩盼過年。」為什麼呢?因為,過年可以收壓歲錢。大年夜裡的景象和平常夜裡的景象截然不同。大街上,燈火通明。小巷裡,張燈結綵。大大小小、各式各樣、色彩斑斕的在空中綻放,讓那黑漆漆的天空格外有生機。

一大早,我便和爸爸媽媽走街串巷的去拜年。理所當然,我們也要去我姑姑家嘍!到了姑姑家,我馬上就說了吉祥話:「姑姑新年好,姑父新年好,表弟新年好。」「呵呵,這孩子確實長大了一歲。」姑父也誇我,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突然,我看見姑姑神秘的笑了笑,說:「哦,好像還少了一個環節呢。」「咦?」我懷著好奇的心問:「是什麼呀?」「是那個東西,紅紅的!」媽媽也摻和進來。「唉,我真的不知道。」我輕嘆道。「給你,一定要收下哦。」我定睛一看,是紅包!我興奮的收下了紅包,心裡更是樂開了花。

壓歲錢,代表了長輩對晚輩的愛,所以我們要珍惜。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3

我的家鄉在農村,家鄉的風俗有很多,最熱鬧最有意思的就是元宵節的走會,我們村分成三個,東村,西村,南村,每年的元宵節都要走會,通常是三天,第一天是我們東村先走,第二天,第三天就是西村,和南村了,這三天,全村人都會來參加,加上串親戚的,看朋友的,還有專門騎小三輪來看熱鬧的,真是人山人海,把大街小巷捂得嚴嚴實實的。

為了這個會一進臘月,村裡人就開始忙活,打掃衛生,屋裡屋外都打掃得乾乾凈凈,舊衣服垃圾成包成包地往外帶,還要備足年貨招待親朋好友,街道要張燈結綵才能顯示節日氣氛,村裡的能工巧匠大顯身手,製作了各式各樣的花燈。掛在街道兩旁,到了晚上,燈火通明,非常壯觀。

春節晚會是大人們的喜愛,我們倒不怎麼感興趣,在小院里大喊:「姥姥炮,把炮拿出來」這是姥姥就會把許多炮拿出來,可開心了,煙花炮與天上的星星互相輝映,美麗極了。

老家過年就是這樣,家鄉的春節都多熱鬧!在家鄉過春節,喜慶而快樂。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4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在不同的地方,它們都有各自不同的習俗。

在溫州水頭這一帶,有許多很驚悚但又很好玩的習俗。接下來就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溫州水頭的習俗吧!

首先,我們溫州水頭人大部分都是信佛的。每到除夕的時侯,廣大群眾就會選出一個有神或神運降臨在他頭上的人,讓他從20多米長的,有火的,很燙的地面走過。每次見到那場面,都讓人我看著直起雞皮疙瘩。但是,那個人還是大膽地從有火的路面走過。一切好像真如有神助一般,那人就好像一點兒也沒事,直挺挺地走過去。

還有一個更讓人激動地一蹦三尺高的習俗,就是——如果走過火地的那個人沒事,那麼就還得坐在一個「刺蝟椅」。那是一個個長滿鐵刺的座椅。只見那個人就直接走上前去,用力地坐了下去,竟也沒事,嚇死我了!

你說呢?溫州的非文化傳統習俗是不是很神奇很獨特?是不是好玩又有趣呢?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5

大家好,我是個漢族小女孩!我的家鄉在江西,對於家鄉的風俗,我非常了解。今天就讓我來跟你們說說吧!

在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例如:中秋節、元宵節、端午節等許多節日暗示著團圓,但有一個節日卻讓人思念自己的親人,這個節日便是清明節。在清明節這一天,我們要去掃墓,要給逝去的親人送花,表示對他們的緬懷。想想這些,不免內心有些許感傷。

我們漢族的.大多數建築,既簡單而又不缺失美觀。在我們這里的縣城,大家同住在一幢大樓里,我們把這個很多人居的地叫做小區。而在鄉下的話,就不是這樣的了。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幢屬於自己一戶人家的房子,雖然沒那麼大,但卻顯得十分溫馨。

在我們漢族的家鄉,美食也是不可缺少的。有龍蝦、螃蟹、貝殼、肉類、米飯……這些都是我最愛吃的食物,它們都十分的美味可口。唯獨遺憾的是沒有蒙古族那裡那麼新鮮美味的牛奶。哈哈,不過還是很喜歡我的家鄉。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

春節是在農歷初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春節的習俗有很多!大年三十晚上12點睡可大敞開大門,焚香鳴炮,喜迎春節。春節說的第一句話做的第一件事都講究好彩頭,以翼一年之平安。早餐也是有講究的,比如我們家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一定會給我們吃長壽面和喝一杯粗茶。

早上吃過早飯後,就是焚香拜祖了。祖宗神位前的香爐中,點了輕煙繚繞的長香,紅燭燃起輝煌的亮光,在祖先遺像前,點著香燭,供陳湯團、糕、餅、肉、飯,等東西。家人銅磬在一聲聲的敲著,彌漫肅穆的氣氛。長輩帶領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齊地站立兩旁,向祖宗神位,焚香點燭,按輩分長次,向祖宗跪拜。跪拜完了以後,爺爺就會,拿出一個大鐵盆,然後再把紙錢,紙折的金元寶和假錢一起放入盆中燃燒。爸爸則是拿了一根長香點燃,然後,拿了一些鞭炮到門口去放,一陣陣鞭炮聲傳來,弟弟妹妹嚇地用手捂起了耳朵。放完鞭炮後還得再拜一次祖宗,但這一次不是跪著,而是站著拜。等紙燃盡時,就是要上酒啦!這也是我們小孩子興的時候,我們幾個小孩兒,一人拿一杯酒,往鐵盆里,倒嘴裡還要說一句:「老太喝酒。」

由於這次肺炎的緣故,我沒有出去拜訪親戚,就只是在家裡祭拜一下祖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7

在我的家鄉流傳著一句話二十三烙火燒。

在臘月二十三,我們家也與別人家一樣,都要烙火燒,火燒與餡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烙得脆脆的麵皮與中間那鮮嫩可口的餡,只是回想起來就又覺得飲肚子里的饞蟲被勾起來了。

臘月二十三早上剛醒來就就能聞到已經快好了的火燒,還能聽到正在廚房忙碌的爸爸媽媽的聲音。

起了床。便看到把已經好了的火燒往外端的爸爸,爸爸把火燒放在桌上看見了我於是對我說:「快去喊你姐姐出來吃火燒。」叫醒了姐姐後。使看見那正在冒熱氣的火燒,我想也不就拿起一個吃了起來。咬上一口,那味兒真是好極了!不說那迷人的香氣,也不說那誘人的色澤,還不說那酥脆的表皮。只說那美味的餡兒就令人難以自拔。

我三下五除二的吃捕掉了這個火燒,爸便無奈的說:「怎麼不等它涼一點再吃呢?」我這時才反映過來那真的很熱。

不過,那天我非常開心。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8

我的老家大泉近幾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時以前老家的道路全這樣土,車一過灰塵便亂揚,更倒霉的這樣下雨天,道路上全這樣泥,一不留意就遭殃了。路邊沒有樹只這樣一些光禿禿,高低錯落的房子,一刮風,灰塵亂揚,還有很多的塑料帶,在空中飛舞,空氣質量很差。此時此刻老家換然一新,以前的土路也鋪上了水泥,中間凸起,路兩邊也栽上了樹,這樣一下雨,水不會往中間聚集,而這樣向兩邊的樹坑裡流進去,即交了樹又不使路中間不渝上水,這不這樣兩全其美?遇到刮風天氣也不會有塑料帶在空中飛舞,而這樣被送進了垃圾箱,這這樣為垃圾准備的,還有路邊的房屋,也被修理的平平整整,人們也越來越注意環境衛生,人們也不再往地下吐痰,空氣也變得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也變得更加完美早上人們能夠聽見鳥兒婉轉的叫聲。道路變得更加順暢,空氣變得更加清新,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完美。相信我的家鄉會變得更加完美。我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9

大家好,今天我要來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外婆家,也就是我的家鄉。

外婆他們住在一個村裡,村裡的人口也不少。大年三十那天,你在村裡走走,就會發現家家戶戶的門前都帶有同一樣東西,這樣東西也正是我今天所要講的重點,它不是燈籠,而是—————春聯。我們家也不例外,因為這是家鄉的習俗。不過,仔細欣賞,你會發現,我們家門前貼的春聯,是手寫的!因為姥爺的毛筆字不錯,所以,我們家的春聯也都是姥爺寫的!不過,說到這兒,我又想起那天姥爺寫罷春聯,還給我們講了個有關春聯的傳說呢:因為古代一個叫年的怪獸常在過年時來人間騷擾民眾,可是它怕和春聯一樣紅色又有巨響的東西,所以人們常貼春聯、放炮,而且,這也證明了為什麼春聯的底色是紅色,而且因為單單一張紅紙不美觀,所以常在上面寫一些吉祥話。

這就是我的外婆家,外婆家的一樣傳統習俗,大家認為怎麼樣。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0

記憶里,家鄉最熱鬧的節日是冬至,冬至在我的家鄉比春節還要熱鬧、隆重。

冬至,孩子們的第一件大事是買湯圓,有豆沙餡,綠豆餡的,也有表裡如一的白湯圓,第二件大事是買花炮、鞭炮,尤其是男孩子們,什麼「二踢腳」、「竄天猴」都是孩子中的搶手貨,有錢人家還會買火箭禮花,冬至前一天夜裡,要是看見自家陽台上有人放煙花,那大人們的往往只會笑罵幾句,隨即打住了。

小孩子歡喜,大人們也忙碌,男人們要自己開車或託人進城采購冬至當天要拜神的祭品,女人們則在家中製作各類粿品,還要提防「小老鼠」的偷吃。一些小販抓住商機,在市場邊上賣起了小吃,還有人殺雞宰豬,好不熱鬧。

冬至,終於到了。各家各戶傾巢而出,把滿滿一大桌的魚肉、鹵鵝、粿品和豬肉等搬到村子的廣場上,用來拜「老爺」,冬至一整天,山上的幾座老爺廟都人來人往,香火不絕,還有一個從外邊請來的戲班子,在村內廣場搭台演潮劇,小孩子們都在自家天台上「幫」大人放鞭炮,鞭炮聲一響,村裡也算是開始准備過年了。

家鄉的冬至,年年都是熱鬧非凡,咱們村裡雖不比城裡,卻也要過冬至,而且過得比城裡還熱鬧。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1

我的家鄉在洛南縣一個安靜、優美的小村莊。因為遠離城市的喧鬧,這里的生態環境非常好,空氣很清新,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的習俗,我非常喜歡這里。

每年快過年時,一到臘月村子裡家家戶戶都開始蒸饅頭、包包子,都是自己磨的面,味道好極了。最好吃的是一種叫「油餜子」的麵食,發好的面,做出特有的造型在油鍋里一炸,變得金燦燦、圓滾滾的,像一個個金色的元寶,吃了這個「元寶」來年一定大吉大利。

到了除夕夜吃過年夜飯,一家人就圍著火爐開始包餃子,奶奶就會在餃子里悄悄地放上幾枚硬幣,這里大年初一早上吃餃子,來慶祝新一年的開始。吃餃子時大家都在試誰的運氣好,奶奶說,吃到硬幣的人來年一定有好運。

整個正月,小村莊都是年味十足,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多的數不清。我喜歡這里,這兒的習俗真有趣。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2

說起我們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說不完,就拿春節來說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家鄉的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為了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的多,必須有餘,飯後內要放上饅頭,必須有餘,意在年年有餘。一旦煮爛餃子,不可以說「破了」,要改說「掙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餃子是包有硬幣、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硬幣,寓意新的一年能發大財,不管誰吃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會發紅包,以示祝賀。

我覺得家鄉的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整好心情,再准備開始下一年的奮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3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特殊的風俗,當然,我的家鄉也不例外,我的家鄉的風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每到這天,牧民們都要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開始焚香燃燈,誦經念咒,乞求神靈保佑,群眾們則從左向右圍著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豐收年。

敖包是蒙古語,意義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因為他們認為高大雄偉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桿,桿頭上系著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腳石;在敖包旁邊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乳酪等等。祭祀時,在古代,由薩滿教巫師擊鼓念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們焚香燃燈,頌詞念經。

正因為有了各個地區不同的風俗習慣,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下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4

貴州前東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方,又被稱為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就是兩寨一縣,郎德寨,和西江寨,兩寨,一縣就是雷山縣,其中苗族一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就是苗年節。在這歡樂的節日里,跳蘆笙、鬥牛、對山歌、敬酒歌等各種民族習俗。

每年在十月份舉行,在節日里,客人來了,必須喝攔路酒、進寨酒、歡迎酒、進門酒,等十二道酒後,你才進苗家來,在這個節日里姑娘們穿著盛裝,小夥子們吹著優雅的蘆笙在蘆笙場上跳著歡樂的舞。有些小夥子約著姑娘們到山上唱著山歌,相互對答。老人們在喝著酒,唱敬酒歌,不亦樂乎。

在這人山人海的鬥牛場上,醉著酒的老人們拉著自己的牛來參加鬥牛比賽,在鬥牛的時候,老人們都會為自家的牛吶喊、加油。鬥牛場上傳來一陣陣斗吵的聲音,如海浪的聲音傳來。在這傳統節日里,歡迎各位遠方的客人我們苗江做客。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5

我的老家在江西,最有年味的還要數做麻糍,很多地方的人們已把傳統美食製作都用機器來取代了,但我們家鄉是傳統的手工工藝,春節前做麻糍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製作麻糍需要的原料有糯米熟米粉紅糖等,首先把新奇的糯米(當年產的)用清水泡一天一夜,一定要泡透,再把濕的糯米放到木蒸籠上蒸熟,然後把蒸熟的糯米倒進大石兜里,由兩個力氣比較大的人用大米槌重復捶打成柔韌的糯米糍。

在整個製作過程中,最出色的就是捶打糯米糍,這個過程惟獨有經驗的人才幹准確的把握住,捶打的太久會使糯米糍粘在石兜上,捶打的時間短糯米糍口感不好,捶打糯米糍很費力,捶打得越久才越有韌性,做出來的麻糍才更好吃。糯米糍捶打好之後放在干凈的案板上伴上熟米粉揉成糯米團,用手把它壓薄,裡面加入芝麻紅糖粉,這樣好吃的麻糍就做好了。

在做麻糍時,大家在一起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很有開心過年的氣氛,想要製作出好吃又好看的麻糍,要注重心到手到眼到。

8、各族的民風民俗!

各民族春節習俗
一..藏 族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藏族是一個古老而熱情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中的禁忌。
1、兩個久別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時,你的手不能搭在對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過或踩在別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別人的衣服上,更不能從人身上跨過去。
3、婦女晾衣服,尤其褲子,內褲不能晾在人人經過的地方。
4、不能在屋裡吹口哨或大聲哭叫。
5、家裡人出遠門,客人剛走,中午和太陽落山後及藏歷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當著已故人的親屬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該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線、織毛衣、地毯等。
8、黃昏時,不能隨便到人家裡走,尤其人家將有分娩的孕婦及剛生產的產婦或重病人時,陌生人更不能去。
9、過了中午以後,不能把家裡的任何財產拿出去。
10、一個陌生人到你從來沒有到過的大山及懸崖峽谷,不能大聲喧嘩。
11、不能跨或踩吃飯的用具、鍋碗、瓢盆等。
12、家裡有兩個人同時出門,並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時出家門,必須前後出門而且出門時間要隔開。
13、婦女到晚上不能梳頭和洗頭,也不能披著頭發出門。
14、在使用掃把和簸箕時,不能直接用手傳遞,必須先放在地上,然後另一個人從地上撿起來。
15、每當親朋好友到你家串門或看望你時,會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為禮物送你,客人臨走時把東西騰出來,不能全部騰空,必須留一點在裡面或換一點自家的東西裝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縫的碗不能用來吃飯,也不能給客人倒茶。

二..彝 族
彝族火把節,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裡,火象徵光明、正義、興盛,象徵著能夠摧毀一切邪惡的強大力量。火把節是彝族人民歡樂、愛情和幸福的節日。
三.香港年俗
農歷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無一個個中國人不識。然而,在香港過農歷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歷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裡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會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至於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農歷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節目了。
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裡設宴,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後的一大節目,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農歷新年期間,港九多處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香港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歡度佳節。
在香港過農歷新年,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四.澳門年俗
澳門年俗,別有風情。 "謝灶"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的中國年俗之一。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澳門人給灶神按中國傳統也用灶糖,說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說壞話。我在澳門花街的一澳門人家的灶頭見過一張聖誕老人像,奇怪的是,聖誕老人像邊貼著"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聯兒。
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臘月二十八日在粵語中諧言"易發",商家老闆大都在這歲晚之時請員工吃"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澳門的年味,從臘月二十八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五.台灣春節習俗拾趣
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最為隆重的民間傳統佳節。在與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灣,其歷史文化、風士人情、生活習俗、親緣血統等等均與祖國大陸,尤其是福建閩南地區一脈相承,因而島內民眾的春節習俗自然與祖國大陸民間大同小異。
由於寶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台開發,距今年代久遠且屢經滄桑,那裡的春節習俗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模式和色彩。
六.有趣的江蘇春節習俗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裡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裡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

9、家鄉的風俗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作文1

我的家鄉在福建,那裡充滿了我甜蜜的童年回憶。那些美好的瞬間讓我難以忘懷,那些美味的水果也讓我念念不忘,還有那些特別的風俗讓我記憶深刻。

我的家鄉有很多奇特的水果。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午後,媽媽出門去了,我自己一個人在家玩,不一會兒,飢腸轆轆的感覺驅使著我到廚房裡去尋覓好吃的。我在廚房裡翻翻這兒,看看那兒,頓時,一個金黃金黃的大木瓜出現在我的眼前,怎麼吃呢?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小刀把它切開,黃燦燦的果肉包裹著一顆顆滾圓滾圓的小黑籽,就像一顆顆圓溜溜的小珍珠,摸起來滑滑的。我捏起一個放入嘴裡,咬了一口。哇!好辣啊!滿嘴都充斥著火辣辣的味道。這個小黑籽味道還挺怪呢,害我喝了三杯水才讓那味道在我嘴裡漸漸淡去。不過,木瓜的果肉的確好吃,吃起來甜甜的、軟軟的。

除了木瓜,在我的家鄉還有很多奇特的水果,比如小檸檬和波羅蜜。說起波羅蜜我總會想到大榴槤,它們長得實在是太像了,外面都有尖尖的刺,好像同胞兄弟。雖然它們長得像,但吃到嘴裡的味道卻有很大差別。大家都知道榴槤聞起來臭臭的,吃起來香香的,而波羅蜜的氣味和味道都是甜甜的,吃完很久,嘴裡還留存著它的香甜。相比較而言,我還是更喜歡那香甜的波羅蜜。

此外,我的家鄉還有一些特別的風俗,比如我們家每當過年吃完年夜飯的時候都要跳火群。什麼是跳火群呢?就是把地瓜藤放在院子里,然後放火燒起來,讓全家老小都從火群上跳過去,預示著新的一年裡所有的霉運都被火燒光了,很特別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2

我們延邊朝鮮族有個傳統的節日,那就是「老人節」。

1982年以來在朝鮮族聚居的延邊地區,各地成立了老人協會,1984年,將8月15日定為「老人節」。這一天,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們都會佩戴大紅花,接受兒孫們的祝福。有老人的家庭還會給老人備制「麻克烈」、打糕條、冷麵等。圖們市委市政府還會在圖們江廣場,為老人節准備了歌舞表演、傳統娛樂活動。

俗話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民族把尊老敬老當做傳統美德。現在的圖們市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很多年輕人都是在外打工。很多家庭都是留下一位年輕人,上要照顧老人,下要關心孩子。今年的老人節,媽媽帶著姥姥和我,到圖們江廣場觀看老人節活動。在廣場上,我見到很多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風風雨雨的老人。他們身著傳統服裝,依偎在子女身邊,觀看傳統活動,滄桑的臉頰帶著幸福的笑容。老人們見到相識的老伙記時,都會向對方炫耀自家子女是如何安排自己幸福的晚年,展示子女們為其添置的新衣服;他們也不忘回憶起年輕時曾經一起走過的崢嶸歲月。

「老人節」是一個值得向全國推廣的節日。因為是現在的老人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趕走了日本鬼子;是現在的老人們用血汗建設起祖國的富強;是現在的老人們還在老家為子女帶孩子。

我想對全國的老人說一句:「您們辛苦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3

說到「龍」,我便會想起家鄉的那條「首飾龍」。

每逢元宵,「巨龍」就會駕著五彩祥雲出現,通體燈光點綴,金碧輝煌。各村的年輕小伙爭先恐後地抬著「首飾龍」開始巡遊,「嘿喲嘿喲」地喊著號子。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放慢速度,兩旁的人們圍著「巨龍」歡呼著,叫喊著,祈禱著。平時寂靜的小山村,這個時候是最熱鬧的,彷彿沉睡了整整一年的人們,只有在此時才醒過來。

據說這條「龍」已經有400多歲了,好奇的你肯定想知道這條「龍」是怎麼來的吧?我已經替你走訪了村裡幾位年長的老爺爺了,不過他們的答案也不盡相同:有的說是古代勞動人民對自然災害缺乏科學的認識,幻想龍就是神,想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風調雨順,糧食豐收;有的說在我們樂清,地處東南海濱,古代漁民靠海捕魚,他們對漁船寄託了深厚的感情,製作出這種身體呈漁船形狀的龍燈來祈求國泰民安。這也就是為什麼「首飾龍」在我們家鄉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龍船」。

「首飾龍」一般長4。5米,高3米,寬2米,前有龍頭,後有龍尾,龍身至少由四層樓閣組成,每層樓閣上插著各色小旗,內壁貼著透光白紙,外壁貼著五顏六色的細紋刻紙圖案。仔細看,裡面大有乾坤,「住」著好幾百號形態各異的人形玩偶。惟妙惟肖的古今人物在色彩繽紛的船型龍燈上手舞足蹈,上演一幕幕古裝大戲,妙趣橫生。正所謂:一個人物就是一段歷史,兩個人物就有一段故事。

如果你來到樂清,剛好是元宵節,我一定要帶你去見識那件寶貝——「首飾龍」!

家鄉的風俗作文4

對中國人來說,過完元宵節才是過完一個完整的年。

元宵節說起來有兩件大事,就是吃元宵,賞燈。用古人的語言來說元宵節就是「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春節一口暖融融火辣辣的長氣吹到元宵…。

說到元宵節,不得不提到湯圓,我一直有一個疑問,元宵與湯圓有什麼不同呢?直到今天我才發現元宵是「搖滾青年」,而湯圓是「包工大師」管他是不是呢幫湯圓才是最精彩的部分,每到這一天孩子們最盼著媽媽包的湯圓。湯圓快成形時,鍋中慢慢飄出一股淡淡的香甜味。過幾片刻,小小的湯圓便躺入碗中,細膩軟糯的糯米團,靜靜的泡在溫水中,慢慢的香味越來越濃郁,擺到桌子前,使人忍不住要咽幾口唾沫。用筷子輕輕咬開,一股香甜的氣味撲面而來。好像綠水盪漾一般舒暢,慢慢的便散成一個圓,黑芝麻香甜可口,豆沙甜而不膩,水果餡兒流出各種顏色,嘴間流露著糯米的香甜,餡料甜味。讓人回味無窮。

家家門口前,掛著「滿色天仙」,門口外可能是素白的紙質彩花,也有可能是「揚帆紙船」還有可能是色彩絢爛的長龍,但無論是什麼,人們都在上面附上了對新一年的盼望與美好。

邊賞煙花,原來賞花燈,每年,寬闊的馬路上被堵得水泄不通,星星點燈,燈火通明。

「元宵」,更是一家團聚在一起的日子,「團團圓圓,幸福美滿」,我更希望所有的家庭,日子就像這元碩的湯圓一樣,「團團圓圓」。

家鄉的風俗作文5

我的家鄉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家鄉有好多好多的風俗,比如:社火、小曲、小吃……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家鄉的主要風俗——字畫和小曲。

聽爸爸媽媽說,通渭在一九九二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家鄉的人們家家都懸掛字畫,有「家中無字畫、不是通渭人」之說,在每年的八月十六日都要舉辦書畫藝術節,其中的字畫展覽活動主要在我們的悅心書畫村,書畫村有四樓,一樓是大廳,二、三樓是畫家和書法家畫畫或寫字的地方,我也去過好幾次呢,看見悅心書畫村展覽了許多字畫,並且有許多書法家和畫家在那裡寫的寫、畫的畫。哦,他們字、畫非常好看,但是非常貴,有的一副字畫要一、兩萬或幾十萬呢。對了,還有買字畫的人,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非常多。

通渭還有一個著名的風俗,那就是通渭小曲。通渭小曲特別多,可以百聽不厭,有火焰駒、十里亭、佰牙付琴、華亭相會、張連賣布等等,最火焰駒好聽,我也喜歡。假如你也喜歡的話,你可以買一個通渭小曲碟片,保證百聽不厭。我爺爺奶奶閑時總是不忘聽通渭小曲,真是兩個戲迷,我想,我長大後一定給他們買一套通渭小曲碟片,再買個放碟片的好電視,他們就可以天天看了。還有,隨著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現在,家鄉的大街小巷都有表演通渭小曲的人,尤其在我們的文化廣場,每天都在表演小曲,看的人非常多。

哦,家鄉還有許多好吃的,喬圈圈、油餅、漿水面、煮洋芋、長面等等都非常美味可口。

如果你來到了通渭,別忘了賞通渭書畫、聽通渭小曲、吃通渭美食哦,熱情好客的通渭人民歡迎你!

家鄉的風俗作文6

在我的家鄉新興縣,一提起那裡獨有的是熱鬧的「走大王」活動,連最小的孩子都能眉飛色舞地向你道來。

活動還沒開始,已經到處擠滿了人。我擠在觀看的人群里,周圍的人們都開心地大喊著,有的孩子一邊舉著大大的風車奔跑著;有的孩子蓄足了力,使勁地往裡擠;還有的孩子被擠在了外面,急紅了眼。風吹著路旁的樹發出了「沙沙」的響聲,似乎是在為即將開始的「走大王」活動而歡唱,風車快速地轉著,似乎為「走大王」活動快樂地舞動。

活動開始了,每一間作坊都把自己坊的大王抬出來,排在第一間作坊的大王很是高大,一看便知道他有可護一方之地的力量,當第一方的大王排到第二坊時,第二坊又把自己那坊的大王抬出來走向第三坊了……每一坊的大王巡遊完畢之後,人群爆發出了更大的歡呼聲,因為比賽開始了。每一坊都抬著自己那坊的大王站在起點處,「三,二、一——開始!」話音剛落,每一坊都抬著自己那坊的大王使勁往前沖,生怕比別人那坊慢,奪不著好彩頭。

比賽期間,觀眾們也沒閑著,紛紛把頭上的帽子、手上的風車高舉過頭,熱烈地揮舞著,為自己看好的那一坊努力打氣,似乎自己的加油聲能讓參賽人員們跑得快一點。

很快,每一坊的大王都出巡完畢,熱鬧的「走大王」活動結束了,但人群還遲遲不願散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7

寶清,一個坐落於東北的縣城。

雖沒有高大雄偉的建築,也沒有遠近聞名的景色,但在寶清人的心裡,這座與世無爭的小城,正是我們心中的全部,人們樸素的性格,極具風味的小吃,具有特色的民俗,都是我們留戀它的原因。

東北,冷的代名詞,哪怕是立春,也仍舊是一片白茫茫,寶清人愛殺豬菜,就像北京人迷戀北京烤鴨,在冬天,嚴寒也抵不住我們火熱的心,叫上幾桌親戚,在一起喝喝酒,打打牌,嘮一嘮家常閑話,小孩兒成群結隊,到外面拉爬犁,轉冰上陀螺,到了飯點,再端出用酸菜,血腸,五花肉做成的殺豬菜,邊吃邊嘮,其樂融融。

不僅殺豬菜,湯子,粘豆包,白瓜子也都是寶清不可缺少的小吃。因為天冷的緣故,這些食品更容易儲存,逐漸的成為寶清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你嘗試過在冬天釣魚嗎?對於寶清的釣魚愛好者,這些都再平常不過,與兩三個好友,來到冰厚一米的水邊,用專屬的工具在水面鑿出兩個洞,搭上帳篷,擺上爐子,坐等魚兒上鉤,雖然外面寒風刺骨,但爐子溫暖的火光,與朋友之間釣魚的快樂,將這份看似難熬的時間,賦予了別具一格的樂趣。

說到這里,怎能不提到扭秧歌?伴著鑼鼓,人們穿著鮮艷的服裝,舞著,舞著,期間既有20多歲的小夥子,也有60來歲的大爺阿婆,還有一群玩玩鬧鬧的孩子,好不熱鬧!

每個人對於家鄉,都有著同樣的感覺,寶清,一個坐落於東北的縣城,地冷,心不冷!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節日風俗。安徽的春節也不例外。這不,春節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走來,到處都已洋溢著過年的氣氛。每個人臉上都充滿著幸福的笑容。

家家戶戶早上一起來,男的貼對聯,掛燈籠和貼倒福。女的上街打年貨。街上十分熱鬧:有賣年糕的,有賣花的,特別多的是賣魚的和賣豆腐的。街上水泄不通,處處都是吆喝聲。過了高峰期,漸漸人少了,都回家吃午飯。沒一會兒,街上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

午飯並不豐盛,豐盛的是晚飯。吃年夜飯前,要放一次鞭炮,然後關上全家上上下下的門,打開家裡上上下下的燈,而且這燈要點一夜。還得在公櫃上燒一炷香,磕三個頭,拜神拜佛拜祖先。這些事都做完之後才能吃飯。菜也很講究:桌上必須有一道紅燒鯉魚,寓意年年有餘;還得有一道青菜炒豆腐,因為有一句古話叫青菜豆腐保平安。上完菜,大家舉杯同慶,舉杯敬酒。吃完飯,孩子們還要向長輩們要紅包。

晚飯桌邊人人的碗里都會剩下一些沒吃完的飯。飯里可能還有兩塊魚或一塊豆腐。杯子里還有半杯酒。

飯後,一家人圍著炭火吃瓜子,花生。直到12點後才能睡覺,這叫守歲。睡覺前放一掛鞭炮迎接新年,辭去舊歲。夜深了,但還是燈火通宵。

新的一年裡,大家互相祝願一帆風順、二龍騰飛、三陽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來財、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享通、千事吉祥、萬事如意、心想事成、牛年大吉。

家鄉的風俗作文9

我們金華人有一種很特別的習俗,那就是金華鬥牛。

金華鬥牛,曾與金華火腿齊名,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華鬥牛是牛與牛斗,不同於西班牙的人與牛斗,被譽為「東方文明鬥牛」。鬥牛當日,參斗之牛裝以勇士之飾,由其主人護送進入鬥牛場,此時鞭炮齊鳴,觀者歡呼雀躍。

我就看過幾場:牛主把牛牽到賽場上。此時,兩牛怒目而視,各自刨腿,四肢並力,奮力斗爭,觀眾則吶喊助威,呼聲響徹雲霄。敗者血肉模糊、倉皇而逃;勝者則奮蹄而追,緊隨其後,鬥牛即將結束。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在這里有相當大的體現。敗退之牛將被主人貶成耕牛甚至宰殺;而勝者則身價加倍,威風一時。

金華鬥牛不僅僅是現代的玩法,古代也有。我查閱了資料:相傳在三國時期,吳國的孫權與魯肅微服出巡東陽郡(今金華市)。孫權為培養當地百姓的勇武精神,便在東陽郡大興鬥牛之風。自此,婺城區雅畈鎮銅山白鶴廟開創鬥牛節,銅山也成了金華鬥牛的創始地。可是現在並沒有了以前的威風:金華鬥牛瀕臨絕跡。新中國成立後,金華鬥牛習俗一直被廢止。1992年,金華開始重建鬥牛場,恢復鬥牛節,欲使這一古老民間娛樂活動重振聲威。可好景不長,金華鬥牛剛剛重新有了起色,鬥牛戶卻因為鬥牛經驗少、飼養費用不能次次提供而紛紛宰牛賣牛。

我們要好好珍惜文化遺產,不讓他們受破壞。讓金華鬥牛重新站在現實的舞台上,不再被人們遺棄。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我的家鄉離嘉興市區不遠,有古色古香的西塘,有原汁原味的八珍糕……那就是我的家鄉——嘉善。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現在就讓我來說說嘉善那兒是怎麼過迎新年的吧!

家鄉的每家每戶為准備新年都忙得不可開交,應接不暇。再忙,也必須要做的一項事——「切切叫」,什麼是「切切叫」呢?奶奶說就是撣煙塵。細細區分,在廿六撣煙塵叫「樂陣陣」,廿七叫「切切叫」,聽起來真是喜慶的名字!廿七那天,奶奶與附近鄰居們一早就在撣煙塵,「啪啪啪」的聲音打破了寒冬臘月的寂靜,似乎天上都下起了灰色的雪。在「切切叫」同時人們也理發、洗澡、洗衣服、拆洗被褥和洗器皿等,我又迷糊地問奶奶:「這些事還要挑日做?」奶奶用當地的俗話告訴我:「乾乾凈凈辭舊歲,輕輕鬆鬆過新年,這些事可不能隨便做!」

在廿六、廿七後,廿八、廿九更忙碌了。做團子、劃方糕,奶奶一刻也停不下來。她做了一大蒸鍋的團子和方糕,又拿了幾個裝進紅色的袋子里,我猜測:奶奶做這個比別的要更加小心認真,這一定是祭佛用的吧?果然,奶奶說這是除夕日祭祀祖先和神佛用的,奶奶忙碌地只說了短短一句,我只好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在除夕之夜,人們除了要洗碗、刷鍋、洗菜、切菜、淘米……這些家常,還要再點燃一支爐或在灶肚裡燃樹塊,燃至年初一。我看奶奶忙,就跑去問爸爸這樣做有什麼寓意?爸爸耐心地回答我:「方言中『火』與『富』同音,火燒到年初一就意味著今年富到明年。」

在這個除夕,我收獲滿滿:了解了家鄉我不知道的習俗和文化,也知道了人們對過年的重視,每件事只為一個字——「年」!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當火車飛馳著駛入河南境內時。爸爸告訴我,我們跨過長江了,長江以南是冬天沒有暖氣的世界。沒去過南方的朋友,一定會很好奇南方人是怎麼度過寒冷的冬天的,或許會覺得痛苦難耐。而我卻覺得南方冬天的取暖方式別有一番樂趣。

記得小時候,在南方家鄉的冬天穿得厚厚的棉衣,室內室外一樣的冷。每當入冬時,奶奶就會搬出一個東西——暖腳器。暖腳器插上電便開始發熱,用一個方形桌子罩們它。桌子上蓋一張曬得香噴噴的方形小棉被,這樣能更好的保留住溫度。閑暇時家人們圍坐在一起,將小棉被蓋在腿上,將腳放在暖腳器上,感受著桌子底下暖腳器的熱量慢慢的從腳底傳便全身,不一會兒身上就暖烘烘的了。桌子上總是擺著水果、瓜子、花生、堅果、零食,大家說說笑笑特別愜意。

南方農村的取暖方式更為原生態,堂屋中間放一個木質方形低矮的架子,架子中間是圓形大鐵盆,將燒紅的木碳堆在鐵盆裡面。不一會兒整個屋子就開始暖和起來。聰慧的人們當然不會就只是用來取暖喲。將生的地瓜、玉米、土豆、糍粑埋在鐵盤中燒盡的碳灰里,能煨出非常香甜可口的烤地瓜、烤玉米、烤土豆、糍粑。火盆的正上方往往還掛著一串串香腸、臘肉,借用木碳燒出的煙將它們熏得焦黃焦黃的顏色。這樣熏過的臘肉能存放一整年呢!人們圍坐在火盆周圍,像每天都有篝火晚會一樣,吃吃喝喝、聊著家常,談笑風聲。時不時會有臘肉滴下來的油掉到火堆中,傳來滋滋拉拉的聲音,好一派生活的生機與樂趣。

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城市裡的取暖方式更加豐富多樣起來,然而農村很多家庭依然延續著最原生態的樣子。雖然南方沒有政府集中供暖的便利,但人們都在利用自己聰明的才智過著自己最有樂趣的冬天。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進入寒冷的冬季,人們都喜歡吃熱乎乎的美食。但在我們延邊地區卻不是這樣,越是三九天,人們越愛吃冰涼的辣白菜、各種泡菜、涼拌菜、帶著冰碴兒的冷麵,特別是小孩子更喜歡冰箱里的冰棍、雪糕。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室內有地暖、屋裡又乾燥,人的體內火氣大,所以喜歡吃冰涼的食物降噪。

一到冬天,我就特饞冷麵。每天都盼著家人帶我去吃它,終於有一天,爸爸、媽媽有空能帶我去吃冷麵了。

冷麵,通常指延邊朝鮮族冷麵。在我國北方地區也有為符合當地口味而進行改良的冷麵,但那些只能算是蕎麥涼面罷了。唯有我們延邊地區朝鮮族冷麵才是最正宗、最美味的。冷麵是以蕎麥面為主要食材,把牛肉以文火熬制數小時之後的湯汁,放冰箱冷卻至零攝氏度為湯;再加入適量的大頭菜、牛肉片、雞蛋、黃瓜絲、雞肉丸子、蘋果梨、松子等延邊特產食材為輔料;再加上一大匙特製的靈魂辣椒醬。一碗地道的延邊冷麵帶著冰碴兒噴著清香上桌了。

你別急著吃面,先嘗一口湯汁。「吱——咕咚」嗯,就是這個味,酸甜、冰涼、清新、微辣。再欣賞一下碗中的食材,火紅的辣椒醬、翠綠的黃瓜絲、雪白的雞蛋、深棕的蕎麥面、晶瑩的冰塊、再加上大片大片的牛肉。「快吃吧,再不吃爸爸就會搶你的面了。」我被爸爸的催促聲音叫醒了。拿起筷子一頓吸,一頓夾。其間也不忘另一道美食——鍋包肉。吃冷麵不配上鍋包肉,那你就外行了。滾燙的鍋包肉沾上冰涼的冷麵汁,咬上一口,簡直是人間美味、絕佳吃法。

「便得一年生計足,與君美食復甘眠。」我最喜歡這種摸著圓鼓鼓的肚子,拉著爸爸、媽媽的手的感覺。冷麵中的酸甜冰辣、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唯有家庭團聚的溫暖才是我最愛冷麵的理由。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每逢過年,家家都會吃餃子。餃子,原名「嬌耳」,傳說有一年冬至,張仲景在白河岸邊,見很多老百姓都忍飢受寒,甚至連耳朵都凍爛了,他就在冬至那天向窮人舍葯治病,葯名就叫做「祛寒嬌耳湯」。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所以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還保持著吃餃子的習俗。

「小禕子!過來幫忙!」瞧,我們家正在包餃子呢!「你有硬幣嗎?」因為我們家過年包餃子放硬幣,所以爸爸一臉期待地問我。「有啊!我有兩個五毛的還有一個1塊……的。」我突然感覺我的硬幣要沒了!果然爸爸放心的說:「那就好,你拿來洗一洗。」我眼珠一轉,「行,那你得還我5塊錢!」「行!」我高興的想:嘿嘿,賺了!

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就聞到了餃子的香味,迅速收拾妥當,坐到了飯桌旁。我聽哥哥說吃到硬幣代表著吉樣如意,財源滾滾。我決定專揀大的吃,因為我估計大餃子里才可能會有硬幣……一家人火速「光碟」了一多半的餃子,最後只剩一枚一元錢硬幣餃子沒被「咬到」。

晚上經過我們的努力,就只剩四個餃子了,我夾了一個餃子,只聽「咔嚓」一聲,我牙好像被什麼東西磕到了,我激動的定睛一看,「我中獎啦!我吃到硬幣啦!」媽媽笑著說:「嗯,那你今年可要財源滾滾了!」爸爸則是一臉羨慕的看著我,爺爺說:「大孫女就這么幸運!」

我滿心歡喜的去洗干凈硬幣,裝到了我的小包里。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習俗很多,可我最愛這個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各自的鄉俗。在我家過年時,舞龍、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過年前的十幾天,家家戶戶開始大量置辦年貨,大人們還要買過冬的衣服呢。還要在過年的那天之前進行大掃除。到了真正過年的那天,大家都開始掛燈籠、貼春聯,春聯是為我們迎接新的一年,而燈籠是讓我們這年過得紅紅火火。不僅如此,還要在窗戶上貼福,而且要倒著貼,意味著福倒了,福到了。春節吃飯前要先放鞭炮是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吃飯時,小孩的嘴可甜了,他們走過去跟爸爸媽媽說新年快樂,就能得到紅包。吃完飯後,外面開始熱鬧起來,一條條長龍接二連三地從巷子里跑出來,彩色的龍頭歡勁地扭著,在大馬路上顯得格外引人入勝,路旁的煙花給舞龍的人們打氣,他們舞的更歡了。

每當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點真是極為熱鬧,一大筒煙花排山倒海得飛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煙花飛快地沖向天空,炸開了一朵朵五顏六色的鮮花,七彩的煙花炫染了整片天空,顯得格外美麗,一條長長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響著,在過年時放鞭炮是為了趕走一隻叫「年」的怪獸,喜歡在過年時去村裡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過年時放鞭炮。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佮,一個不一樣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大家都知道春節吧?熱熱鬧鬧,從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但你們一定不知道長達半個月的春節里,還藏著我們是所有人類的生日吧?那就是人節。

人節傳說是人的生日。因為當年女媧依次造出雞、狗、豬、羊、牛、馬後,終於在第七天,按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人,所以正月初七這一天就成了所有人類的生日,又稱人勝節、人口節、人慶節、人七日等等。

傳說到了這一天,我們人類就要吃七寶羹。所謂七寶羹,就是由七種有特殊寓意的蔬菜做的,比如使用芥菜、芹菜和蒜苗,就分別代表了長壽、聰明、精於計算的寓意。熬粥在這一天吃,是希望我們大家幸福、吉祥、發財,祝願老人們長壽、平安、如意。

可在我們家,正月初七是吃面條。因為七寶羹太難做,7種不同寓意的蔬菜很難找齊。所以媽媽總是一大早就起床,為我們做好面條,而且特意把面拉得很長,說吃了有長壽之意。當媽媽做好後,無論我們剩下的人多麼貪睡,媽媽總是毫不留情地叫醒我們。當我們一家子圍在桌子旁,一起吃這碗「長壽面」的時候,媽媽才會心滿意足地感嘆:這才有吉祥的寓意。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節這個節日已經在許多家庭都慢慢消失了,還好我家沒有。我希望所有人們都能和我們一樣:一年過兩個生日,這多好!

10、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9篇,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1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我要介紹的習俗是家鄉新年時的過廟會。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時候家鄉都在干什麼呢?我們家鄉新年的時候會過廟會。

過廟,鄉稱「趕廟」,「趕會」。在新年的時候,家家都會穿著新衣到廟會上去看一看。小孩子們去了,像撒了歡一樣,廟會上有各種稀奇的玩意兒,孩子們走到這,停一停,走到那兒,睜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們眼裡都變得稀奇古怪。大人們則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麼樣,非常熱鬧。

河北廟會的習慣由來已久,甚為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廟會,舊時的廟會很復雜,有的還帶著較濃的宗法觀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現在,人們將廟會當成了一種「旅遊」和自我娛樂場所。像高蹺、獅子、龍燈、旱船、跑驢、竹馬、雜技、武術等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形成,多在廟會期間表演。同時,各地的「過廟」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比如:安國葯王廟會,張北騾馬大會,涉縣媧皇宮奶奶廟會等。

過廟既進行了物資交流,又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2

世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而我的家鄉,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先說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可以打著燈籠,到處去玩。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場面,好不熱鬧!

除夕過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連著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於放假了。對了,這三天還不許動針線、剪刀呢!聽那些年老的人說,這是為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假。可見這是多麼公平!大年初一這一天,大人們就領著小孩去長輩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會發紅包的!這紅寶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可以自己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了,買點文具了。對了,這一天,大家還得放鞭炮呢!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在家裡打開VCD,插上話筒,盡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節之後,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們可以買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對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裡,院子里,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

正月十五過後,就是十六啦,要開學和工作啦,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3

紅山文化,是指活動在赤峰紅山區以及周邊地區的古老文明,現存大量文物、遺跡、廢棄的祭壇。而紅山文化節,便是由此延伸而來。

那紅山文化又是怎樣被發現的呢?一個在山路上走著的農民,遇到了一塊形狀規則,有加工痕跡的石頭,這本不足為奇,誰知又向前一段距離,遇到了一個石頭擺成的,類似「法陣」的建築,於是,他聯系了考察人員。考察發現,周圍還有很多附屬的小祭壇,又在周圍發現了一些古飾品,顯然,這附近有過古老文明,但滅絕原因不得而知。

紅山文化,由一個古老文明,化身為一個節日,走進我們的視野,並融入了許多現代化的、多民族的元素。

節日期間的活動內容有:焰火晚會、紅山文物精華系列展、那達慕盛會、紅山先民遺址大型祭祀活動、紅山文化旅遊紀念品展評活動、紅山文化書畫攝影作品展、紅山文化遺址考察等。

其實,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只要留心、細心了解,每個風俗背後都有一個個傳奇的故事。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4

中華民族的歷史悠遠長流,在綿延的歷史中流傳下來了許多節日:有細雨紛紛的清明節,有月光皎潔的中秋節……在這眾多節目中,我最喜歡的是熱鬧非凡的春節。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大年三十是最熱鬧的,在這一天每家每戶吃的都是餃子,在吃餃子前,每家每戶都會先放一串鞭炮,因為餃子有「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吃完餃子接下來的事就是看春晚。每家每戶都會坐在電視前,端上瓜子,擺上茶水,一起看春晚。常常人們都會熬到凌晨。第二天早上起來就是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人們都會去走親戚,走親戚時要買些禮物不能空手去。到了別人家,首先要說一聲「新年好」或「新年快樂」然後親戚們就會給你壓歲錢問你的考試成績,祝你來年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到了大年初二,我們就會去大舅家吃飯,也有很多人會來:姑姑、大姑、姑父……我也難得和他們家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我們還會買來一些鞭炮放,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5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特殊的風俗,當然,我的家鄉也不例外,我的家鄉的風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每到這天,牧民們都要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開始焚香燃燈,誦經念咒,乞求神靈保佑,群眾們則從左向右圍著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豐收年。

敖包是蒙古語,意義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因為他們認為高大雄偉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桿,桿頭上系著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腳石;在敖包旁邊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乳酪等等。祭祀時,在古代,由薩滿教巫師擊鼓念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們焚香燃燈,頌詞念經。

正因為有了各個地區不同的風俗習慣,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下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6

春節是在農歷初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春節的習俗有很多!大年三十晚上12點睡可大敞開大門,焚香鳴炮,喜迎春節。春節說的第一句話做的第一件事都講究好彩頭,以翼一年之平安。早餐也是有講究的,比如我們家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一定會給我們吃長壽面和喝一杯粗茶。

早上吃過早飯後,就是焚香拜祖了。祖宗神位前的香爐中,點了輕煙繚繞的長香,紅燭燃起輝煌的亮光,在祖先遺像前,點著香燭,供陳湯團、糕、餅、肉、飯,等東西。家人銅磬在一聲聲的'敲著,彌漫肅穆的氣氛。長輩帶領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齊地站立兩旁,向祖宗神位,焚香點燭,按輩分長次,向祖宗跪拜。跪拜完了以後,爺爺就會,拿出一個大鐵盆,然後再把紙錢,紙折的金元寶和假錢一起放入盆中燃燒。爸爸則是拿了一根長香點燃,然後,拿了一些鞭炮到門口去放,一陣陣鞭炮聲傳來,弟弟妹妹嚇地用手捂起了耳朵。放完鞭炮後還得再拜一次祖宗,但這一次不是跪著,而是站著拜。等紙燃盡時,就是要上酒啦!這也是我們小孩子興的時候,我們幾個小孩兒,一人拿一杯酒,往鐵盆里,倒嘴裡還要說一句:「老太喝酒。」

由於這次肺炎的緣故,我沒有出去拜訪親戚,就只是在家裡祭拜一下祖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7

記憶里,家鄉最熱鬧的節日是冬至,冬至在我的家鄉比春節還要熱鬧、隆重。

冬至,孩子們的第一件大事是買湯圓,有豆沙餡,綠豆餡的,也有表裡如一的白湯圓,第二件大事是買花炮、鞭炮,尤其是男孩子們,什麼「二踢腳」、「竄天猴」都是孩子中的搶手貨,有錢人家還會買火箭禮花,冬至前一天夜裡,要是看見自家陽台上有人放煙花,那大人們的往往只會笑罵幾句,隨即打住了。

小孩子歡喜,大人們也忙碌,男人們要自己開車或託人進城采購冬至當天要拜神的祭品,女人們則在家中製作各類粿品,還要提防「小老鼠」的偷吃。一些小販抓住商機,在市場邊上賣起了小吃,還有人殺雞宰豬,好不熱鬧。

冬至,終於到了。各家各戶傾巢而出,把滿滿一大桌的魚肉、鹵鵝、粿品和豬肉等搬到村子的廣場上,用來拜「老爺」,冬至一整天,山上的幾座老爺廟都人來人往,香火不絕,還有一個從外邊請來的戲班子,在村內廣場搭台演潮劇,小孩子們都在自家天台上「幫」大人放鞭炮,鞭炮聲一響,村裡也算是開始准備過年了。

家鄉的冬至,年年都是熱鬧非凡,咱們村裡雖不比城裡,卻也要過冬至,而且過得比城裡還熱鬧。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8

在遼闊無垠的草原上,一直以游牧為生的蒙古族,有著一個一年一度盛大的集會——那達慕。

沒來過內蒙古,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沒吃過牛肉乾,沒看過那達慕。那達慕一開始只是為了祭祀山神,路神,也就是祭敖包,後來經過長期發展成為了現在的那達慕。

由於我生在內蒙古,所以經常領略那達慕的盛況。那達慕那天,商販雲集,吆喝聲四起,我混在人流里,不斷有人對我微笑,拉著我推銷他們的商品,人們熱情高漲,有許多准備上場的人在場上拉著馬轉來轉去,那天天氣好極了,陽光明媚,萬里無雲,似乎也在為那達慕的開展表示祝賀。商鋪出售的商品應有盡有,小到飾品珠寶,大到古董文玩,太陽傘。

可那達慕的高潮不止於此,民族表演,競技,更讓原本就熱情的人群更加激動。一般的那達慕可以持續三四天,第一天主要是開幕式和民族舞蹈,馬上雜技表演,人們的鼓掌聲一浪高過一浪。

競技同樣很受觀眾喜愛,小夥子們表演賽馬,摔跤,射擊,場上激烈極了,場下也毫不遜色,掌聲四起。場上的運動員英姿颯爽,意氣風發,給人一種蒙古族特有的豪爽感。

總而言之,那達慕是蒙古族特點和文化的表現,也是一種傳遞文化的方式。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9

我的家鄉在洛南縣一個安靜、優美的小村莊。因為遠離城市的喧鬧,這里的生態環境非常好,空氣很清新,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的習俗,我非常喜歡這里。

每年快過年時,一到臘月村子裡家家戶戶都開始蒸饅頭、包包子,都是自己磨的面,味道好極了。最好吃的是一種叫「油餜子」的麵食,發好的面,做出特有的造型在油鍋里一炸,變得金燦燦、圓滾滾的,像一個個金色的元寶,吃了這個「元寶」來年一定大吉大利。

到了除夕夜吃過年夜飯,一家人就圍著火爐開始包餃子,奶奶就會在餃子里悄悄地放上幾枚硬幣,這里大年初一早上吃餃子,來慶祝新一年的開始。吃餃子時大家都在試誰的運氣好,奶奶說,吃到硬幣的人來年一定有好運。

整個正月,小村莊都是年味十足,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多的數不清。我喜歡這里,這兒的習俗真有趣。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