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延吉春節風俗

延吉春節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27 11:37:24

1、朝鮮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朝鮮族是朝鮮和韓國的主體民族,雖然在朝鮮和韓國並不存在朝鮮族的概念,此外還分布在中國東北的吉林以及遼寧和黑龍江三省。可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朝鮮族的風俗習慣究竟都有哪些?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 民族文化 的角度來學習學習吧!

朝鮮族(韓民族)的先民是三韓人(馬韓、辰韓和弁韓),《後漢書·東夷列傳》第七十五:「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辰。馬韓在西,有五十四國,其北與樂浪,南與倭接,辰韓在東,十有二國,其北與濊貊接。弁辰在辰韓之南,亦十有二國,其南亦與倭接。凡七十八國,伯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余戶,小者數千家,各在山海間,地合方四千餘里,東西以海為限,皆古之辰國也。馬韓最大,共立其種為辰王,都目支國,盡王三韓之地。其諸國王先皆是馬韓種人焉。」

雖然韓半島古代國名多變,但是「韓人」、「韓民」之稱一直在民間延續,在中韓兩國的法律文書中也時有出現,比如:19世紀80年代的《清·朝水陸貿易章程》中就有「華民」、「韓人」之稱,19世紀90年代中期清國皇帝對日宣戰詔書中也有「著李鴻章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厚集雄師,陸續進發,以拯【韓民】於塗炭」之稱。

在甲午戰爭清國戰敗後,在《馬關條約》中放棄對朝鮮的宗主權承認朝鮮獨立,1897年,朝鮮王宣布建制稱帝,建立「大韓帝國」,「韓」第一次從民間進入國號,han這個音在韓語中是「大」的意思,也有「一」的意思,絕大多數民族都喜歡選寓意好的或者有紀念意義的名稱作為國名、族名。

朝鮮族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很強。很多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流傳至今。傳統的朝鮮民族民居鄉土氣息濃郁,一般是稻草屋頂,朝鮮族大炕、木筒煙囪。大多數朝鮮族聚集區,主要的農作物為水稻,因此他們就地取材,用稻草蓋屋頂,又隔雨,又保暖,經濟實惠。朝鮮族大炕別具特色,房間整個地面除了放鞋子的地方,其餘是一埔大炕,進屋就脫鞋上炕,炕上一般埔著地革,朝鮮族婦女總會使它保持的乾乾凈凈,愛清潔也是這個民族的一大特點。

傳統的朝鮮族的服飾以婦女穿的高麗裙最為獨特。每到大型節日、朋友聚會或生日、祝壽她們總會穿上這種傳統的服裝,伴隨著那優美的民族樂曲,載歌載舞,熱鬧一番。朝鮮族婦女擺運物品一般用頭頂,這是在長期勞動中練就的本領,既使走的很快,也非常平穩。在歷史上,朝鮮族男尊女卑的現象比較突出。這和日本的風俗有些相象,但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現象也逐漸在改變。

朝鮮族民族音樂,民族歌舞,獨具風格,它們多半反映勞動和豐收的歡樂的場面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在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朝鮮族歌唱家和藝術家。每到朝鮮族的傳統節日和慶祝的場面,他們都會引吭高歌,舉杯暢飲,充分體現了這個民族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嚮往。朝鮮族的民族節日有歲首節、上元節、寒食節、秋夕節等。為老人祝壽場面熱鬧隆重,體現朝鮮族尊老愛幼的風俗。

傳統朝鮮族舞蹈有刀舞、長鼓舞、龍鼓舞、農樂舞等。伽椰琴、奚琴、筒簫、長鼓、手鼓是朝鮮族的傳統民族樂器。

朝鮮語是他們的民族語言,延吉市是延邊自治州首府。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延邊自治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延邊自治州地處吉林省東南部,圖們江中下游地區,中、朝、俄交界地帶,幅員遼闊,邊境線長。邊境口岸—琿春,可直接與日本海相通,再加上國家對邊疆地區有相應的政策扶持,為開發投資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近幾年又先後開辟了琿春至朝鮮羅津、琿春至俄羅斯海參崴的跨國旅遊線路,相信延邊自治州未來會有更大的發展。

服飾: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系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扣,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艷的綢緞。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集會外,朝鮮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朝鮮族的飲食文化也遠近聞名,朝鮮族的主食一般以米飯、打糕、冷麵為主,朝鮮族的鐵鍋與漢族的蒸飯的鐵鍋有所不同,它口小,內大,所蒸出的米飯味道純正。打糕是用糯米蒸熟以後,經過反復錘打而成,吃起來柔韌可口。朝鮮族冷麵多為夏季食用,冷麵所用的原料為蕎麥粉、麵粉和澱粉按一定比例和勻,經過手工機械壓制到沸水裡煮熟,然後放以冷水裡浸泡,食用時放到特製的冷麵湯,然後加辣椒沫、牛肉片、煮熟的雞蛋、黃瓜絲等,可根據自己的口味挑選,吃起來,涼爽可口,特別受到女性的歡迎。

美食:
朝鮮族的菜餚多以涼拌和泡漬的為主。朝鮮族泡菜家喻戶曉。所用的原料多種多樣,幾乎無所不有,常見的有桔梗、薇菜、蕨菜、海帶、蘿卜、大白菜、黃瓜等等,泡製時所用的佐料主要有姜沫、蒜泥、辣椒沫、鹽、味精等。朝鮮族泡菜是遊客餐桌上最受歡迎的菜餚,傳統的朝鮮族人愛吃狗肉,做法獨特是宴請客人必備的一道菜。狗肉湯、醬湯、鰱魚湯、水豆腐、明太魚、朝鮮族包飯、朝鮮族燒烤、用糯米釀制的朝鮮族米酒都頗具民族特色,讓人回味無窮。如果你作為一個外地遊客到這里,欣賞完美麗自然景觀,坐朝鮮族農家大炕上,品嘗風味獨特的菜餚,喝著朝鮮族米酒,聽其音樂,觀其舞蹈,你一定會樂在其中。

朝鮮族傳統的體育活動有摔跤、跳板、盪鞦韆、拔河、傳統木排賽等。每到大型節日都要舉行體育運動會

朝鮮族以為米飯為主,多為大米飯、二米飯,湯每餐必備,尤喜喝大醬湯。

辣白菜,一般製法將白菜用鹽水浸泡幾天,洗後,再抹入辣椒、蔥、蒜、姜等調料。有條件時還可加蘋果、梨片等,然後窖藏,半月後便可食用。還可用蘿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麵,三分澱粉、七分面壓制而成。煮熟撈出冷卻,再用牛肉或雞肉熬湯,並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薑、味精、糖醋等製成冷麵湯,吃時再放入牛肉片、黃瓜絲、芝麻、辣椒面等適口調料。

狗肉是朝鮮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喪及節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節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復時為補養而殺狗。殺時將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臟做湯,肉加調料涼食,其味鮮美可口。

朝鮮族飲具器皿別具風格,一般一灶兩鍋,其鍋邦深底闊,特別鐵蓋,便於燜飯,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鍋飯、一鍋湯。桌中間一盆飯,一人一匙,並備有涼水。器皿講究衛生,女人用壇罐頂水(現已不見)。

居住:
多居馬尾式住宅,建於近水源方便之處。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辮抹泥為牆,屋頂四面坡,用稻草覆蓋。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門(同時也是窗),室內通屋為炕,進屋脫鞋,盤腿而坐。農村在房屋東端室內養一頭大黃牛,院內放牛車及搗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鮮族已發生變化,磚瓦結構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風格的室內設計日漸減少,一切向現代化發展。

喪葬:
先將屍體頭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裡擺上供品,這時趕制壽衣。家人與近親穿好喪服,男子戴麻制喪帽,女戴麻制喪圈。靈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吊喪者向遺體三叩首,同時帶去禮物。出殯前給死者擦身換衣,並把屍體用麻布捆三處入棺。下葬時家屬抬著死者的靈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親屬對死者要連祭三年。近年移風易俗,也出現了深葬,火化等。

禮儀:
朝鮮族禮節很嚴。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見面也要用敬語;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路遇認識的長者,要問安讓路;就餐時給老人擺單人桌,父子不同席,兒媳恭順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席間若無法迴避時,年輕人應舉杯背席而飲;年輕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煙,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對火。

婚姻:
朝鮮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勞動或學習中,產生愛情慾訂婚時,必須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後,由男方父母帶兒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見,則預示婚事不諧。如雙方老人見面,男女青年則可旁聽,說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雙方父母議妥,則男青年需先向婦方父母叩頭,然後,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頭。男女青年還必須明確表示願意贍養雙方老人,到此,親事即告訂妥。

2、吉林延吉怎麼玩?有什麼好玩的可以推薦一下么?

如果你想感受一下少數民族的風情,但是又苦於時間不夠,那麼現在就有一個非常合適的地方哦。它就是位於吉林省延邊市的延吉,位於吉林省的東部,與朝鮮相隔比較近。這里有很濃厚的民族風情,非常適合旅遊。

一個民族特色很鮮明的綜合類大學——延邊大學

延吉比較有名的地方延邊大學算是一個,它是一個民族特色很鮮明的綜合類大學,裡面有很多朝鮮族的學生,裡面的建築也很有民族特色。它的歷史非常的悠久,佔地面積比較大,有很多很好看的建築,在裡面拍照也很好看。還可以去食堂感受一下朝鮮族的食物。

延邊感受自然風——帽兒山公園

如果你想感受一下自然風景,帽兒山公園可以考慮一下。它是一個很適合度假的地方,位於延吉市和龍井交界處,距離延吉市中心也不是很遠,交通十分便利。它是這個城市海拔最高的地方,站在頂峰便可以看到整個城市的風景。在山上你可以感受到風的氣息,特別適合上班族在假期時放鬆心情。在山上你還可以看到帶有朝鮮風格的服飾,有很多可以感受朝鮮風俗的民俗園,裡面有很多表演,如果你想仔細了解朝鮮文化,進去看看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你還可以在這里看到很多朝鮮民族的人穿著他們的服飾,氣氛十分的美好。

感受城市的脈搏——延邊博物館

一個城市的博物館就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它藏著這個城市的歷史。可以了解一下延邊博物館,裡面有很多朝鮮民族的歷史文化。你還可以去城子山山城遺跡看看,距離市中心大約十公里,裡面有很多金代時期的東夏國的文物,給我們展現了那個時期的文明。

延邊風土人情——延吉公園

逛當地的公園似乎也是很多旅遊愛好者的選擇,一個地方的公園可以體現當地的風土人情。延吉公園是清朝時期建立的,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經過這么多年的建設,裡面的樹木都帶著歷史的底蘊。和平常的公園一樣,裡面有假山有水,風景十分的美麗。公園裡面還有一個動物園,裡面有很多名貴的動物。這里還有游樂設施,孩子們跟著的也不會無聊。去到這個公園裡面的視野較高的亭子里休息,整個公園的風景都可以一覽無余。

距離市中心有一段距離的金達萊廣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這里你還可以看到江邊,環境十分地好,空氣宜人。

這就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吉林延吉值得一去的4大景點,你想去哪個

3、東北人過年都吃些什麼???有什麼習俗啊???

家裡吃飯的話肯定少不了冷盤(拌的),再有就是魚啊肉啊,蔬菜,炸春卷啊之類的都是家常菜。年三十晚上敲鍾的時候吃餃子,沒啥特別的,我是地道的東北人。
1.豬肉燉粉條
東北人過年必殺豬,大塊大塊地切下來,有親友來訪,便和粉條一起下鍋燉之。粉條也都是用東北特產土豆澱粉軋制而成的,大火咕嘟一陣後,香氣四溢,聞一聞鼻子就能幸福得昏過去。盛一碗米飯,把豬肉燉粉條連湯帶水扒拉到碗里,大夥圍在一起,吃吧。生活是如此熱烈而美好。

2.酸菜燉白肉血腸
再說白肉血腸。其全稱應該是「酸菜燉白肉血腸」。有一首著名的網路歌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最後一句說:「翠花,上酸菜!」這里的酸菜就是指「酸菜燉白肉血腸」。到了冬天,白菜放不住,人們便把它腌成「酸菜」,在東北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要腌一些;白肉,就是五花肉;血腸,是把豬血加入其他作料灌進腸衣煮制而成的。酸菜切成細絲,飛刀切出整齊的白肉和血腸,也是大火狂燉。如果用來下飯,多擱點鹽,如果直接把菜當飯吃,少擱點鹽即可。

3.小雞燉蘑菇
還有小雞燉蘑菇。所謂小雞,其實是鄉下的笨雞。由於笨雞吃五穀雜糧和蟲子長成,其味也醇,其餘香也濃,尤其是在飼料雞大行其道的今天,笨雞更給人以返樸歸真的厚道之感。蘑菇則是長白山上的榛蘑,越燉越香。二人轉中有個著名的小調《小拜年》,說的是小夫妻一起回家拜年,「丈母娘一見面,拍手笑哈哈,新姑爺到咱家,給他做點啥,小雞燉蘑菇,宰個大蘆花……」瞧,這是多高的待遇!
小雞燉蘑菇是廣為人知的東北名菜,燉雞的蘑菇最好選用野生的榛蘑,細桿小薄傘的那種,榛蘑可以最大程度襯托出雞肉的鮮香……

4.蘿卜燉牛肉
接下來是蘿卜燉牛肉。燉出來,蘿卜紅白分明,湯是清的。為什麼不是蘿卜燉排骨或者是牛肉燉豆角?誰也說不清,自古就是這么傳下來的。冥冥之中肯定有其更改不了的原因。

5.排骨燉豆角
排骨燉豆角。紅黑一片,油豆角可以不用保持原貌。

6.鯰魚燉茄子
東北有句俗話:「鯰魚燉茄子,撐死老爺子」。將打自松花江的鯰魚收拾整理干凈後,放入沸水中略燙,撈出放入涼水中浸涼,取出用筷子颳去表面黏液。大個兒的鯰魚可改切成6-7厘米的小段,小個兒的整條即可。茄子去蒂洗凈去皮,撕成條狀進鍋。茄子最大的特點是吸味,吃到嘴裡柔軟易化,但是已經充分吸收了鯰魚的味道和營養。

7.狗肉燉豆腐
最後是狗肉燉豆腐。狗肉本是朝鮮族人民的最愛,朝鮮人的狗肉火鍋。特色鍋底,燉的是狗肉,狗雜狗排骨。除了鮮就是辣。可能是延吉太冷,因此狗肉大補還要加辣椒。一年四季吃,夏天吃最好,治感冒!後來在整個東北地區蔓延開來,成了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豆腐同茄子一樣隨和,吸味,被狗肉燉完以後,又嫩又滑又香。
這些燉菜做法大同小異,先以大豆油下鍋八分熱後加蔥、姜、紅辣椒等煸炒出香味,然後加主料如小雞、豬肉等,炒至發白,加老湯燒開後加菜,燉爛為止。如牛肉、羊肉不愛爛可加入山楂等。

8.溝幫子熏雞
歷史:溝幫子熏雞始於清光緒年間。據說,創始人叫劉世忠,光緒二十五年從原籍安徽遷來遼寧北鎮縣溝幫子街,即現在的溝幫子鎮落戶。劉在安徽老家就是售賣熏雞的,到了溝幫子後仍以熏雞為業,為了使熏雞好吃,在當地老中醫的提示下他增加了調味葯品,又對加工工藝、配方下料進行了改進,質量明顯提高。「雞熏劉」之名傳遍遼西。到1927年前後,加工溝幫子熏雞的店鋪已增到十幾家, 其中以杜、齊、孫、張、馬等家的熏雞最為著名。
特點:經過多年積贊,反使用的煮雞原湯湯鮮味美,製作的熏雞色澤棗紅明亮,味道芳香,肉質細嫩,爛而連絲,食者贊不絕口。
工藝:溝幫子熏雞之所以好吃,主要在於選料精良,配料有方,製作精細。它選用一 年生公雞。因為一年的公雞一則肉嫩,二則味鮮。母雞膛內脂肪太多,吃起來 膩口。從選雞到熏成要經過十六道工序。雞經整形後,先置於加好調料的老湯 中略加浸泡,然後入鍋慢火煮二小時熟時放鹽,煮至爛而連絲時出鍋隨後趁熱 熏烤,先刷上一層香油,再放入帶有鐵子的鍋中,鍋底燒至微紅時,投入白糖, 將鍋蓋嚴,兩分鍾後將雞翻動一次再蓋嚴,經二、三分鍾即可熏好。

9.鍋包肉
鍋包肉是東北的溜肉段衍生出來的一道菜,只不過現在是肉片,外麵包著用土豆做的澱粉,放在油里炸,所以又叫「鍋爆肉」,外脆、酸甜,裡面的肉嫩。

以上暫且這么多,相信你要是每道菜都做的足夠你男友吃到正月十五了。。。呵呵~~還請樓主大姐採納!!~祝全家新年快樂!!

4、延吉同胞們!請幫我寫一篇(知我延吉).(我為延吉貢獻)作文500~100謝謝!!

延吉市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是全自治州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位於吉林省東部。東經129°01′-129°48′,北緯42°50′-43°23′。東與圖們市長安鎮相鄰,西接安圖縣,南與龍井市東盛涌鄉接壤,北與敦化市、汪清縣毗鄰。總面積1350.24平方千米,其中城區40.66平方千米。全市人口42.04萬人(2006年),其中朝鮮族人口24.26萬人,非農業人口37.4 延吉市土名煙集崗,又名南崗。「延吉」地名的起源說法不一。明為瑚葉吉朗等衛地,「葉吉」音轉為延吉;清代叫南崗(南荒二字的音轉),又名延吉,「延吉」滿語山羊之意;又說在開發初年,此地常常煙氣岡岡,霧氣籠罩,故稱煙集崗,延吉即煙集的音轉;延吉乃吉林的延長之意等。清後期又稱局子街,即官衙所在地之意。在民國時期,通常叫局子街,也叫延吉。
1945年解放後,成立了延吉縣政府,並將延吉市劃歸延吉縣。吉林省政府也曾一度駐在延吉市。建國後先後設置了延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和延邊朝鮮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地均在延吉市。1952年9月3日正式成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縣人民政府住址於1950年10月遷往龍井鎮。1953年延吉市從延吉縣劃出屬於自治州的直轄市,自此成立縣一級的人民政府至今。4萬人。 延吉市位於吉林省東部、長白山脈北麓。地理坐標處北緯42度50分至43度23分,東經129度01分至129度48分之間。由於地處高緯度地帶的山林盆地,故呈大陸性氣候特點。春季乾燥多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少雨,冬季漫長寒冷,屬中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攝氏5.8度,極端低氣溫攝氏-27.9度,全年無霜146期天,年平均降水量583毫米產,平均日照2294小時,結冰日平均達175天左右。
延吉市東、南、北三面環山,西面開闊,中間平坦,呈馬蹄狀盆地。平均海拔高度150米。地勢北高南低,地形為丘陵狀起伏。境內河流皆圖們江支流,主要有布爾哈通河、煙集河和海蘭江。區內土質主要為灰棕壤土、水稻土、沖積土、草甸土和黑土等。 延吉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處於東北亞經濟圈的腹地,是「金三角」內中國方的一個支撐點。東直距中俄邊境僅60公里,直距日本海80公里;南直距中朝邊境中10餘公里,有著較好的 延吉歷史悠久,據已發掘的新石器時代出土文物及兩千年前的《漢書》中記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唐朝及以前,延吉曾先後屬渤海國、高句麗王朝轄地。元、明時代,延吉地區先後屬遼陽行省開元路,努爾干都使司布爾哈圖等衛所。至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清朝廷借「長白山一帶為先祖龍興之地」之名,將興京以東,伊通州以南,圖們江以北劃為禁山圍場,封禁長達200年之久。19世紀末,朝鮮及我國山東、河北一帶遭大災,始有人冒禁闖入封禁區。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災民大批遷入,清朝逐廢除封禁令,在南崗設立招墾局。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隨著人口日增,清朝在局子街設延吉廳。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吉林東南路兵備道台公署移住局子街,延吉廳升為延吉府。1912年改為延吉縣。
東北淪陷時期,延吉淪落於日寇鐵蹄下,為偽滿間島省省會。解放戰爭時期,吉林省政府、延邊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等行政機構曾設在延吉。1952年9月,成立延邊朝鮮族自治區,後改自治州,延吉亦是州府所在地。1953年5月,延吉從延吉縣劃出成為縣級市、1985年1月,國務院批准延吉市為全國甲級開放城市。通海條件延吉雖不是歷史文化古城,但她以其瑰麗的自然風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觀光者留連忘返。 以延吉為起點,北側有山清水秀碧清幽多姿的鏡泊湖,「吊水樓」瀑布、大孤山等八大景觀各具風采;南面是氣勢雄偉景色宜人的長白山,巍巍聳立的白雲峰、波光粼粼的天池、咆哮奔瀉的長白瀑布、星羅棋布的溫泉群、亭亭玉立的美人松爭奇斗艷;眺望東,中朝俄三國交界的防川島,不僅可領略「晝看三國景,夜聞異國情」的邊寨風貌,一路上還可以瀏覽那起延吉市位於吉林省東部,長白山腳下。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首府城市,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的象徵,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擬定的圖們江流域開發大「金三角」的三個支點城市之一。全市幅員1350平方公里,總人口43萬人,聚居著朝、漢、滿、蒙等16個民族,其中朝鮮族占總人口的58.6O%。2001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4.3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 1.03萬元,旅遊總收入佔GDP的8%。 延吉市是最具中國朝鮮族民俗文化的代表地,擁有獨特豐富的民俗旅遊資源。延吉市旅遊業比較發達,已形成了旅遊六大要素相配套的服務網路。具備了年接待50多萬海內外旅遊者的能力。延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遊資源開發,把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政府主導,加大投入,使全市旅遊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坐落於延吉市公園街的延邊大學坐落於成立於1949年,地處有「教育之鄉」美譽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一所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綜合性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西部開發重點建設院校、吉林省和教育部共同重點支持建設大學。憑介其有利的語言優勢,朝語,朝文等專業名列全國高校韓語教育榜首。伏的長白山脈,浩翰的原延吉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城發展到今天,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文化,都有了很大的飛躍,這離不開延吉市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辛勤耕耘。我們要做好接班人,因為我們是延吉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努力,把自己的家園建設的更加美好,讓她成為成為一顆璀璨的明珠! 始森林和奔騰和圖們江水。。

5、家鄉的春節風俗六年級作文

<

6、朝鮮族的風俗習慣(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民俗風情大全)

激情舞動老里克。(資料圖片)

製作打糕。柳龍錫 攝

延吉市朝鮮族上元節平鼓表演。李軍廣 攝

圖們日光山油菜花海。代黎黎 攝

花甲花車。馬景峰 攝

婀娜多姿的長鼓舞。金龍真 攝

1975年至今,延吉市中央小學對發展民族教育、培育民族人才的追求卻從未改變,教育教學工作得到全面振興,得到蓬勃發展,成為民族教育的典範。代黎黎 攝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總人口210.14萬,其中朝鮮族人口75.72萬,佔全州總人口的36.03%,佔全國朝鮮族總人口的41.36%。這兒是滿族及其祖先肅慎人的發祥地、清朝的「龍興之地」。十九世紀後半葉,朝鮮移民陸續遷入,逐漸在延邊形成了中國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區。1952年9月3日,延邊朝鮮民族自治區成立(1955年12月變更為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從此,朝鮮族與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等25個民族的人們共同生活在延邊的大家庭中,平等相待,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各具特色而又彼此借鑒的文化氛圍。

延邊文化的地域特色與民族特色十分突出,是以中國朝鮮族文化為鮮明特色的、多民族文化相交融的、多國文化相交匯的多元融合文化。其中朝鮮族文化的主要特點是崇文尚禮,納新喜樂。當地文化資源、旅遊極其豐富,可以歸納為山水風光、邊境風貌、古跡風韻和民俗風情等「四風」。

山水瀲灧風光好

延邊的山水有「大山水」和「小山水」之分。「大山水」是以長白山和圖們江為代表,馳名中外、大氣磅礴。「小山水」是指八縣市都有自己的自然景觀,如延吉市的山水以帽兒山、布爾哈通河、煙集河為代表,琿春市以敬信的濕地、沙丘為代表,圖們市以日光山、城子山、圖們江為代表,敦化市以六鼎山、老白山、雁鳴湖、牡丹江為代表,龍井市以琵岩山、海蘭江為代表,和龍市以仙景台、老里克、海蘭江為代表,汪清縣以滿天星、蘭家大峽谷、蛤蟆塘濕地、嘎牙河為代表,安圖縣以二龍山、雪山飛湖、大戲台河、魔界為代表,山川秀美,各具特色。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延邊的山山水水養育著各族人民,見證著歷史的變遷,催生了延邊文化。馳名中外的三江之源長白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延邊文化的靈魂。它挺拔峻秀,層次分明,變幻莫測,體現的是復雜多樣性,屬於多元的狀態。極負盛譽的圖們江,一路奔騰,匯聚了布爾哈通河、海蘭江、嘎呀河、琿春河等支流,流入大海,是延邊文化的源泉。它綿延千里,蜿蜒曲折,匯聚百川,流入大海,體現的是開放、包容的特點。

最具特點的是,人們傳唱熱度比較高的延邊歌曲當中,都要提及長白山和海蘭江、圖們江。如《紅太陽照邊疆》唱到「長白山下果樹成行,海蘭江畔稻花香」;《延邊人民熱愛毛主席》唱到「長白千里歌聲嘹亮,海蘭江畔紅旗飛揚」等。充分體現了延邊的山水是承載著人們嚮往寄託的精神家園,是延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邊境風貌美如畫

延邊地處吉林省東部,中、俄、朝三國交界,面臨日本海,位於北緯41度59分~44度30分,東經127度27分~131度18分之間,東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南隔圖們江與朝鮮咸鏡北道、兩江道相望,西鄰吉林市、白山市,北接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邊境線總長768.5公里,其中,中朝邊境線522.5公里,中俄邊境線246公里。

中朝邊境線從長白山天池開始,沿圖們江順流而下,直到接近入海口,一路山水相伴,風光旖旎,景色迷人。對面的朝鮮濱海、多山、封閉、神秘。中俄邊境線從防川村三國交界點到吉黑中俄交界點的紅漆樁。這里群峰聳立、谷嶺交錯、溝壑縱橫,有大三角山、五加山、水流峰、張鼓峰等五大主峰巍峨屹立。對面的俄羅斯因跨歐亞兩洲,民族風俗、文化迥異,其遠東地區屬寒帶氣候,山區、濱海風光,展現的卻是歐洲風情。

圖們江下游三角洲歷史悠久,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歷代人民在此屯田戍邊,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和慘烈壯觀的戰場遺址。已發現的古遺址、古墓4處:六道泡遺址、黑頂子遺址、水流峰長城、圈河古墓群;石碣2處:土字牌、彭玉堂墓碑;戰場遺址遺跡4處:回龍峰革命洞、玉泉洞越獄舊址、張鼓峰戰役舊址、圖們江口。

文物古跡風韻存

文物古跡是人類歷史上寶貴的文化遺產,從不同側面反映著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環境狀況。延邊地區相繼發現了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的一些古代文化遺址。古渤海國、東夏國在延邊興盛,滿清皇族在這里發祥。

特別是2016年5月在延吉市發現恐龍化石後,把延邊的文物古跡又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2017年5月,經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多名專家初步認定,在延吉市發現的恐龍化石為早白堊紀晚期至晚白堊紀早期過渡類型,距今約8000至9000萬年。根據現場地貌研判,初步發現了如禽龍、甲龍、角龍等9種恐龍及龜、鱷類化石。

延邊的文物古跡,分古代遺存和近現代遺存。古代遺存方面:遺址主要有「安圖人」洞穴、一松亭遺址、永勝遺址、江東「二十四塊石」址、渤海舊國等。城址主要有敖東城、西古城「中京顯德府」、八連城「東京龍原府」、城子山山城、東古城等。墓葬主要有金城墓群、六頂山墓群、龍頭山墓群、貞孝公主墓等。長城、交通道、驛站主要有古「長城」、古城牆、邊壕、渤海交通道、清代官道、驛站等。

近現代遺存方面:遺址主要有琿春副都統衙門址、吉林邊務督辦公署址、大荒溝抗日游擊根據地、小汪清抗日游擊根據地等。碑碣主要有龍虎石刻、土字牌、陳翰章紀念碑、朱德海同志紀念碑等。帝國主義侵華遺址主要有土門口、間島日本總領事館舊址、老頭溝「萬人坑」址等。

百年家園,千年古松,萬年石海,億年恐龍,是延邊文物古跡的濃縮景觀。

民俗文化顯風情

延邊作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以中國朝鮮族文化為鮮明特色的多元融合文化異彩紛呈,民族特色鮮明,民俗風情濃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和傳承完好,素有「禮儀之鄉」「歌舞之鄉」「教育之鄉」「足球之鄉」的美譽。

教育風尚。延邊人民崇尚文化、尊師重教由來已久,蔚為風尚,平均受教育程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延邊近代教育起源於20世紀初,1904年創立了延邊第一所公立學校縣立北山中學堂(延吉市北山小學前身);1906年創立了中國朝鮮族教育的第一所私立學校瑞甸書塾;1921年創立的大成中學舊址(位於龍井中學院內)至今保存完好;1949年創立的延邊大學,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在少數民族地區建立的高校之一,目前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延邊教育由「民辦公助」轉「公辦民助」,由政府主導辦教育,並且重視民族教育,在朝鮮族聚居區以辦單一的民族學校為主,在民族雜居區開辦民族聯校,單編民族班,用本民族語言上課。自治州成立66年來,延邊的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文藝風姿。延邊文化藝術以朝鮮族歌舞為主要特色,兼具滿漢風情。

經過多年努力,全州共搜集整理出包括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美術、民俗等10大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00餘項,建立健全了全州非遺四級名錄體系,實現分級保護。全州共有國家級名錄17項,省級名錄83項,州級名錄112項。

朝鮮族民間樂器主要有伽椰琴、長鼓、洞簫等,音色悠揚歡快,獨具特色。傳統舞蹈有農樂舞、長鼓舞、象帽舞等,舞姿或柔婉裊娜,或剛勁跌宕,活潑瀟灑,反映了明朗激昂與細膩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桔梗謠》《紅太陽照邊疆》《金達萊》等歌曲,旋律流暢,婉轉明朗。

改革開放後,延邊舞台表演劇目方興未艾,歌舞劇《春香傳》《阿里郎》,舞蹈詩、話劇《長白情》《沒毛的狗》等都成為輝煌的藝術經典。

近年來,延邊歌舞團《放歌長白山》等優秀劇目名揚國內外,新編排的《阿里郎花》獲得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金獎;延吉朝鮮族藝術團《四季如歌》、延邊旅遊集散中心原創《阿里郎秀—沈清傳》已經成為著名文化旅遊品牌;以「快樂延吉大舞台」為代表的群眾文化、廣場文化極具特色,深受市民和遊客的喜愛。

體育風采。延邊素有「體育之鄉」的美名。朝鮮族傳統體育項目有摔跤、跳板、盪鞦韆、擲柶等。每逢端午、中秋等節日及州慶日(9月3日),各地相繼舉辦運動會,這些傳統的體育項目便輪番上演。

摔跤體現的是力量與智慧的較量,尤為受到人們的喜愛。比賽時,雙方穿上特製的服裝,右腿上扎一束白色的帶子,各自將左手套進對方的帶里,右手抓住對方的腰帶,裁判一聲令下,雙方同時立起,激烈角逐,以將對方後背壓倒在地為勝。冠軍的獎品是一頭雄壯的大黃牛,這在過去是重要的生產工具,如今也沿襲了這個傳統,只是黃牛成了道具,事後會按黃牛的價值折算成獎金。

跳板和盪鞦韆是婦女喜愛的項目,既是競技,更是表演,展現了驚險刺激、飄逸灑脫之美,令人嘆為觀止。

足球是延邊的一張亮麗名片。延邊素有「足球之鄉」的美譽,是中國最早進行現代足球運動的地區之一。1908年,足球運動進入延邊。上個世紀30到40年代,延邊隊曾6次奪得東北足球大會冠軍。新中國成立以來,延邊隊代表吉林省先後奪得第一次全國足球大會冠軍、全國足球甲級聯賽冠軍和全國首個城市運動會冠軍;延邊青少年隊更是19次捧起全國青少年足球比賽冠軍獎杯。不僅如此,球類運動、游泳、健身、登山、自行車、馬拉松等群眾運動項目,延邊參與人數眾多,溜冰、滑雪等項目魅力十足。

美食風味。延邊美食備受追捧,得益於食材優良、加工獨特、場所干凈。

朝鮮族日常喜食米飯,喝醬湯,吃泡菜,經典美食冷麵、狗肉、打糕是朝鮮族的最愛。所做食物大多用清水煮熟後撈出切成塊,蘸上用醬油、辣椒面等調料製成的特殊調味品,送入口中,講究的是原味、營養和清淡。

如今,經過各民族的融合發展演變,形成了聞名遐邇的以朝鮮族餐飲為主要特色、各民族食品融會貫通的延邊美食,可以分為六大系列美食。

飯系列包括石鍋飯、江米雞飯、米腸等;湯系列包括各種醬湯、肉湯、魚湯以及參雞湯等;面系列包括冷麵、溫面、豆漿面、炸醬面等;烤系列包括烤肉、烤串等;泡系列包括辣白菜、蘿卜塊等;糕系列包括打糕、米糕等各式糕點。

朝鮮族風俗。朝鮮族在飲食、服飾、居住、禮儀、節慶等方面都很好地保存了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並且不斷地傳承和發展。

在飲食方面,打糕是朝鮮族最愛吃的傳統食品之一,凡逢佳節或紅白喜事,每家都要打制打糕來招待親朋好友。近年來,每當高考開始的時候,很多家長會在考場外把打糕粘在學校專門准備的木板上,以此來寓意「打高分」。

在服飾方面,朝鮮族有「白衣民族」之稱,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系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扣,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服多為色彩鮮艷的綢緞。

在居住方面,「四面坡、白灰牆」是朝鮮族傳統房屋的顯著特點,一般為草蓋泥牆或瓦蓋泥牆,刷白灰。房柱使用方木,抹牆時露出房柱與橫帶端面,顯示出一種幾何圖形的美。

在禮儀方面,朝鮮族禮節很多很嚴,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見面也要用敬語;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路遇認識的長者,要問安讓路;就餐時給老人擺單人桌,父子不同席,兒媳恭順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

朝鮮族有獨特的家庭節日,如嬰兒周歲生日、婚禮、回甲節(六十周歲生日)、回婚節(結婚六十周年紀念日)等。

朝鮮族的婚禮分為「女嫁」和「男娶」兩個部分,現在通常是兩家同時舉辦。婚禮上有一張很大的長條桌,上面擺放著代表各種寓意的糕點和水果,每家擺放不盡相同,但有兩樣東西是必備的,一是叼著紅辣椒或紅棗的整雞,隱喻著早生貴子;另一樣是埋著三個雞蛋的一碗大米飯。雞蛋是新郎必吃的食物,但只許吃兩個,另一個則留給新娘。在婚禮現場要扔水瓢,新郎新娘一起拿起往地上扔。如果水瓢口朝上就代表生女兒,水瓢口朝下則代表生兒子。婚宴期間男女老少聚集在舞台中央,圍繞新郎新娘載歌載舞,為新人送去誠摯的祝福。

在朝鮮族的家庭節日中,最難得一見又非常隆重的是「回婚節」,亦稱「歸婚節」,即結婚60周年紀念日。舉行回婚節必須具備如下三個條件:一是老兩口都健在;二是親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孫子孫女無夭折。因此,誰家能舉辦回婚節,是種很大的榮耀,比年輕人的婚禮更為熱鬧隆重。

延邊節日。延邊人納新喜樂的特點極其突出,把各個節日過得歡天喜地、熱鬧非凡。

歲首節,即春節,是朝鮮族一年中最喜慶的節日。節日來臨前,人們就開始緊張忙碌地籌備著,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到了除夕,家家戶戶准備好豐富的食品,身穿嶄新的服裝,將房間、院落打掃得乾乾凈凈,以欣喜的心情和嶄新的面貌迎接新年鍾聲的到來。

上元節,即元宵節。節日期間,朝鮮族全家人在早飯前要空腹喝「耳明酒」、吃葯飯。上元節有許多游戲,過去有火炬戰、車戰、拔河等。

九三州慶節,可以跟春節、五一、國慶等同日而語。每逢十周年大慶的時候,自治州政府在體育場里舉行大型集會,組織上萬人進行集體舞表演,還有上萬人翻背景展板,這項活動號稱世界第二(世界第一是朝鮮大型團體體操和藝術表演阿里郎)。

延邊確定老人節比全國早10年,那是1983年8月15日,每逢這一天,全州各級組織都要組織老年人活動,家家戶戶也要請老年人吃飯,祝老人們健康長壽。

延邊文化有著豐富的資源、豐厚的底蘊、鮮明的特色、誘人的魅力,在中華文化的大花園中鮮艷芬芳、光彩耀人。

編撰:張偉國 王雨 代黎黎 實習生 張敬源

7、關於朝鮮族禮節問題,多謝!

朝鮮族的娛樂

朝鮮族人民非常熱愛體育運動。摔跤是他們古老的體育和娛樂活動。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愛好的體育活動。延邊素有「足球之鄉」的美稱。盪鞦韆和跳板是朝鮮族婦女最喜愛的娛樂和體育活動。

跳板:朝鮮族的傳統體育項目。流行於吉林、黑龍江、遼寧朝鮮族聚居區。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節舉行。參加者多為女子,比賽進行時以2—4人為一組,分別站在一塊長約5米的蹺蹺板兩端,它有「抽線」和「表演」兩種。「抽線」在蹺蹺板兩端各置一團線,抽出線頭系於比賽者的腳踝上,在規定的時間內,以比賽者彈跳時所抽出的線的長度、高度,來判定勝負。「表演」則有自選動作和規定動作兩種,主要根據比賽者的跳動動作難度和姿勢進行評分。

盪鞦韆:也叫「打鞦韆」,是朝鮮族傳統體育項目,尤其受到婦女們的喜愛,並經常進行該項目的比賽。比賽時評定優勝者有幾種方法:一種是以鞦韆架前方高樹上的樹葉或花朵為目標,用腳碰著或咬掉樹葉(花朵)者為勝;一種是在踏板底下掛一根長繩,測量鞦韆盪起的高度,高者為勝;還有一種是在鞦韆架前方豎兩根樹桿,桿上橫拉一根系有鈴鐺的繩子,盪鞦韆者以碰鈴次數多少決定勝負。

摔跤:素有「摔跤之鄉」之稱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具有悠久的摔跤歷史。每逢端午節或中秋節,四方摔跤手雲集,爭奪錦標,人們常選一頭肥壯的黃牛作為獎品給優勝者。比賽時,雙方穿上特製的服裝,右腿上扎一束白色的帶子,各自將左手套進對方的帶里,右手抓住對方的腰帶,裁判一聲令下,雙方同時立起,比高低,經過多局較量,獲勝者牽著黃牛在鑼鼓聲中繞場一周。

鐵連極:朝鮮族武術有五百年以上的歷史,武術套路以器械為主,其中「鐵連極」為著名器械。鐵連極類似我國傳統武術的大梢子。在一根齊肩高的棍端,有一圓環,環上套連著三根並列成放射狀的短節,長度尺余,舞動起來雙手握棍,風格勇猛,控制范圍大,有砸、掄、掃、纏、蓋、架、格等技法,配合多種身形,異常精彩。

頂瓮競走:朝鮮族傳統體育活動.主要流行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常在勞動之餘舉行,參加者均為女子。比賽開始前,參加者先頭頂一盛有10斤水的瓦瓮,站在出發線上,裁判員發令後,即快步疾走,每次賽程為一百米或二百米。走時,以瓦瓮不倒,水不濺出和最先到達終點者為勝。

朝鮮族的服飾

朝鮮族人比較喜歡素白色服裝,以示清潔、干凈、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婦女穿短衣長裙,這也是朝鮮族婦女服裝的一大特色。短衣朝鮮語叫:「則高利」,是一種斜領、無扣用帶子打結、只遮蓋到胸部的衣服;長裙,朝鮮語也叫做「契瑪」,腰間有細褶,寬松飄逸。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制而成,色彩鮮艷。朝鮮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褲腿寬大的長褲,褲腳繫上絲帶。外出時多穿斜襟以布帶打結的長袍,現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朝鮮族的飲食

朝鮮族的主要食糧一般是大米和小米。以魚肉蛋奶製品和海鮮產品為輔,基本上以素食為主,同以吃葷的民族有明顯的區別。辣泡菜是飲食中不可缺少的菜。另外,打糕、 冷麵、大醬湯、辣椒和狗肉也是他們非常喜愛的。

打糕:朝鮮族最愛吃的傳統食品之一。打糕的歷史比較長,早在18世紀朝鮮族的有關文獻中已有記載,當時稱打糕為「引絕餅」,並稱引絕餅已稱為傳統食品之一。如今,凡逢佳節或紅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來招待親朋好友。顧名思義,打糕是打出來的。打糕的原料主要是糯米。不產糯米的地方,則用小黃米或糜子;所灑的豆面原料,除用小紅豆外,還可以用黃豆、綠豆、松子、栗子、紅棗、芝麻等。製作時,先將粘米淘凈蒸熟,放在打糕槽內或石板上,用打糕槌子把米粒打碎粘合在一塊而成。吃的時候,用刀蘸水切割成小塊,蘸著糕面吃。

朝鮮冷麵:朝鮮族傳統食品之一。朝鮮冷麵的歷史很長。據日本史書記載,17世紀上半期,朝鮮僧天珍已將製作冷麵的方法傳到日本。朝鮮族人不僅在炎熱的夏天愛吃冷麵,即使在寒冬臘月里也喜歡坐在炕頭吃冷麵。特別是每年到農歷正月初四中午,朝鮮族有全家一起吃冷麵的習俗。據民間傳說這一天吃面條,可以「長命百歲」,故冷麵也稱做「長壽面」。冷麵的主要原料是蕎麥面、小麥面和澱粉,也可用玉米面、高粱面、榆樹皮面和土豆澱粉製作。做法是在蕎麥面中加澱粉、水,和勻成面條,煮熟後用涼水冷卻,加香油、辣椒、泡菜、醬牛肉和牛肉湯製成,吃起來清涼爽口,味道鮮美。

耳明酒:喝「耳明酒」是朝鮮族的風俗。正月十五早晨,空腹喝耳明酒,以祝耳聰,此酒並非特製,凡是在正月十五早晨喝的酒,都叫「耳明酒」。

三伏與狗肉醬湯: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可是朝鮮族在三伏天卻有宰狗吃狗熱湯的習俗。這種醬湯別有風味,在三伏天吃狗肉醬湯可大補。朝鮮族大多數人愛吃狗肉。然而在節日,或辦紅白喜事時是絕對不準吃狗肉的。這是一種習俗,也是一種禮節。

五穀飯:朝鮮族吃五穀飯由來已久。新羅國時;把正月十五這天叫做「烏忌之日」,用五穀飯祭掃烏鴉。每逢正月十五,農民用江米、大黃米、小米、高粱米、小豆做成五穀飯吃。還拿一些放到牛槽中,看牛先吃哪一種,便表示哪種糧食這一年能獲豐收。這種風俗,至今還在民間流傳。

米酒:朝鮮族愛喝的一種飲料。米酒是他們招待客人的佳品,如有客人來訪,主人總要端上來一碗自家釀制的米酒。這種酒比黃酒的色稍白一點,而且還略帶甜味。這種米酒後勁十足。長輩一起喝酒時,要把頭移到旁邊去喝,切不可面對著長輩舉杯飲酒,否則就是對長輩的不尊重。

辣白菜:朝鮮族最愛吃的傳統食品之一。每年冬天,大白菜下來後,他們就開始製作辣白菜了。此時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家家都要做,少則幾百斤,多則上千斤,因為要持續吃到第二年的春天。辣白菜,清香爽口,有解膩解酒、助消化、增食慾之功效,既是平日家中的常菜,又可以上宴席。因此它倍受歡迎,成了朝鮮族日常飲食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朝鮮族的居住

朝鮮族的村落,多位於山坡下的平地上。在鄉下常見的一般有草房和瓦房兩種形式。村內房屋的建築多面向南或東南、西南,有瓦房與草房,房牆外多刷白色。屋頂多四個斜面構成,主室上蓋為大「人」字形,兩翼斜坡較小,用穀草或灰瓦片覆蓋。每套房屋正面開一扇或四扇門,同時開窗。後面一般亦設門和窗。房內一般分寢室、客室、廚房和倉庫等。有的在正房蓋廂房,作為住房和倉庫。室內用土磚或平埋的片石鋪成平炕。進屋脫鞋,席炕而坐。室外屋基離地60—70厘米,外有台階。

朝鮮族的婚戀

婚姻方面,朝鮮族實行一夫一妻制,按傳統習俗,近親、同宗、同姓不得通婚。「男主外,女主內」是一種普遍的習俗。解放前,婚姻都由父母包辦,早婚較普遍,也有招婿、童養媳等現象。朝鮮族婚俗從說媒到結婚要經過六次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幣」、「請期」和「迎請」。「納采」禮是新郎家向新娘家提親時送的禮物。「問名」禮是占卜新娘將來的運氣好壞而打聽其母姓名的禮儀。「納吉」禮是新郎家向新娘家通知吉日。 「納幣」禮是新郎家給新娘有送的青緞、紅緞等財禮,「請期」禮是新郎家把選定的婚期以書面形式送到新娘家徵求意見,新娘家則根據姑娘的具體情況回復。「迎親」禮,即新娘家則根據姑娘的具體情況回復。「迎親」禮,即新郎迎接新娘,也最為隆重。朝鮮族婚禮的儀式很復雜,在延邊,婚禮一般分兩段進行:先在新娘家舉行,後在新郎家舉行。在新娘家舉行謂之「新郎婚禮」,在新郎家舉行謂之「新娘婚禮」。新郎婚禮一般要按奠雁禮、交拜禮、房合禮、席宴禮等順序進行。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後,便獨自回家,隨後新娘等待選定的吉日再被迎接到新郎家,新郎家也照樣搭起醮禮廳,為新娘擺喜筵,第二天新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認,施禮,被請去招待,至此,婚禮才告結束。朝鮮族結婚後一般都不離婚,他們在婚禮中舉行獻木雁的儀式,象徵夫妻白頭到老的願望。

朝鮮族的喪葬

朝鮮族多實行土葬,有的地區也實行火葬。朝鮮族老人死後,親人三天內不準洗臉、理發,也不準吃干飯,而且必須穿孝。親友來弔唁,首先在遺體前三叩首,再同死者親屬相互二叩首。舉行埋葬一定要在單日。入殮時要給死者穿新衣,原來的衣服則燒掉。三天後埋葬。埋葬前要請風水先生選墓地,墓地多選在山坡的陽面,頭朝山頂腳朝下。埋葬後,墳前置供品,叩首。以後要連續祀三天,飯前上供: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雲」,第二天叫「拜雲」,第三天帶供品到墳地叫「三雲」。以後每逢死者的生日、死日、清明、端午、中秋節等都要祭祀。

朝鮮族的節日

朝鮮族的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一年主要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此外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周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周年紀念日)等。

朝鮮族春節:能歌善舞的朝鮮族人民的節日生活豐富多彩。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簫的樂曲聲,將人們帶入一個新的境界。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等,競賽場上,熱鬧非凡,人們扶老攜幼爭相觀看。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有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為福,意味著他的兒孫健康、萬事如意。隨後,大家圍著點燃的「望月樓」,隨著長鼓、洞簫、嗩吶樂曲聲載歌載舞直到盡興。

上元節:朝鮮族傳統歲時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期一天,這天,朝鮮放要先到祖墳送燈,然後在堂內烯「屬」燈,院內掛天燈、院門兩旁掛壁燈,還要到河裡放燈船。這一天還要吃葯飯、五穀飯,喝聰耳酒。葯飯以江米、蜂密為基本原料。摻大棗、栗子、松子等煮成。因葯飯原料較貴,不易湊齊,一般以大米、小米、大黃米、糯米、飯豆五種做的「五合飯」代替。以盼望當年五穀豐收。上元節有許多游戲,過去有火炬戰、車戰、拔河等。火炬戰,即賽火,看誰的火炬最亮,燃的時間最長。車戰,是比誰的車結實。所有娛樂活動,全村人都來參加。圍觀者敲鼓助威,熱鬧異常。取勝者唱歌、跳舞,歡慶勝利。晚上,大家舉著火炬上東山高處迎圓月,誰當年有福,誰就能望見初升圓月,迎月之後,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橋。踏橋,也叫跺橋。朝語中「橋」和「腿」兩詞同音,跟橋意為練腿。踏橋時,每人要在橋上往返幾次至幾十次不等,共次數必須與自己的歲數相等,以求祈福禳災。

嬰兒生日節:即嬰兒周歲生日節。在朝鮮族的人生儀禮中,嬰兒的一周歲紀念日最受重視。嬰兒一周歲紀念日的慶祝活動也非常隆重。嬰兒生日到來之際,嬰兒的媽媽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後給孩子穿上一套精心製作的民族服裝,然後把孩子抱到已准備好的生日桌前,讓嬰兒「過目」專門為他擺設的「涉獵物」。桌子上會擺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筆、書、小槍等等帶有象徵意義的東西。客人到齊後,嬰兒的媽媽就叫孩子從桌子上五花八門的東西中隨便拿自己喜歡的中意之物。當孩子伸手從桌子上拿一樣東西時,客人們就歡騰起來,說一些使祝興的話。這個過程人們叫做嬰兒受生日席桌的「儀式」。有的地方還有老人給孩子脖子套上一團素白色線的習俗,以示希望孩子象雪白的線團那樣做一個潔白的人,能像長長的線那樣命長延壽。

洗頭節:陰歷六月十五日是朝鮮族的洗頭節。這一天被視為黃道吉日。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邊洗頭,傳說用向東流的溪水洗頭是很吉利的。晚上,人們還要在家裡舉行洗頭宴,唱洗頭歌,然後全家老少高高興興地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晚餐。

回婚節:在朝鮮族的家庭節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節」,亦稱「歸婚節」,即結婚60周年紀念日。舉行回婚節必須具備如下三個條件:一是老兩口都健在;二是親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孫子孫女無夭折。如果親生子女或孫子孫女中有死亡者,則不能舉行回婚節。因此,誰家能舉辦回婚節,是種很大的榮耀,親朋好友都要前來祝賀,一對老人穿上年輕時的結婚禮服,相互攙扶著入席,大家頻頻舉杯祝福,比年輕人的婚禮更為熱鬧隆重。

六一節:「六一」節是國際兒童節,但在延邊已演化成新的全民節日。在延邊,人們把「六一」兒童節活動當成一項重大的愛幼活動。「六一」這一天,往往萬人空巷,人們穿著節日盛裝湧向公園進行游園活動。

朝鮮族的風俗

禮儀:朝鮮族講究夫慈子孝,長子贍養父母,人們非常鄙視不孝不敬的人和行為。朝鮮族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相見也用敬語。吃飯時長輩動筷子後其餘的人才能就餐。吃飯時,匙要放在湯碗里,若放在桌上則表示已吃完。與長者同路時,年輕人須走在後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須向老者說明原委。

花甲宴席:朝鮮族每個家庭都很重視老人的花甲壽辰。父母誕辰60周年那天,子女們要為老人舉辦「花甲宴」(也叫花甲禮)。花甲宴上,子女親戚歡聚一趟,老兩口穿上新衣端坐正中,身穿盛裝的子女按輩分長幼為序排開坐下。祝壽開始,從長子夫婦起,到孫子止,依次斟酒向老人跪拜祝福,感謝老人的辛苦操勞及養育之恩。禮畢後子女盛情款待親朋好友。
參考資料:http://spaces.msn.com/members/blue0331/Blog/cns!1pAj6Ih-XatZVJJo98xFVzjA!530.entry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