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酒的禮儀風俗

酒的禮儀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25 11:48:54

1、酒的習俗是什麼?

飲酒文化已經深深地烙在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全球各地也都形成了各種獨特、有趣的飲酒習俗。下面介紹世界上幾個非常有趣的飲酒習俗。
一、喬治亞
餐桌上的敬酒次數非常多,一般主人會向客人敬12次以上的酒。
二、西班牙、法國、德國
敬酒需謹慎,否則性生活7年不振。在法國或者德國,有迷信稱,如果你敬酒時看了對方的眼神,那麼你將會有7年糟糕的性生活。在西班牙,如果你用水敬酒,也會有相同的遭遇。
三、荷蘭
大腦碰撞(Kopstootje)法喝酒才刺激。
在荷蘭,人們喝金酒(Gin,荷蘭語為Genever)時,會將金酒倒滿鬱金香杯中,為了不浪費一滴酒,杯子要放在桌子上,喝酒的人必須彎下身直接從桌子上喝光杯中的酒。然後,旁邊會放一杯啤酒,你也要以同樣的方式喝掉,這就是所謂的「Kopstootje」。
四、烏克蘭
新娘的鞋子里喝酒
在傳統的烏克蘭婚禮上,偷新娘的一隻鞋子是一種風俗習慣。如果新娘坐著,被客人偷到一隻鞋子的話,這位「小偷」客人就可以向婚禮上的親朋好友提一些「輕松」的要求,其中常見的要求就是讓客人用新娘的鞋子喝酒——將酒杯放到新娘的鞋子裡面,然後從這個杯子裡面喝。
五、西班牙
瘋狂的哈羅葡萄酒節。哈羅(Haro)是西班牙里奧哈(Rioja)著名葡萄酒產區的一個鎮,這里有非常多的葡萄酒生產商。每年6月29日,這里就會舉行一場盛大的「葡萄酒大戰」。幾千人都用葡萄酒武裝自己「對付」別人。
六、中國、韓國
必須尊敬長輩。中國和韓國的飲酒禮儀都非常復雜,傳統較多,比如後輩必須尊重長輩。如果長輩向你敬酒,你必須站起來,雙手持杯,喝酒的時候不要正對著長輩,以表示對長輩的尊重。此外,在倒酒的時候,不能先給自己倒酒(這在西方是非常正常的),要給其他的人先倒完了,最後才能給自己倒。
七、日本
從「冰岩」邊上喝酒
對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來說,將冰塊加入到葡萄酒中的做法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然而,在日本將「冰塊」加入酒中似乎很受歡迎。日本的三得利控股有限公司(Suntory Holdings Limited)不僅在他們的網站上的官方微博上寫道,「這是一種新的飲酒時尚。」而且,還在微博上教人們如何製作這種冷飲酒。

2、酒場的禮儀規矩有哪些?

1、酒桌上雖然「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時候決不能把這句話掛在嘴上。

2、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

3、一次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4、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5、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度。

6、自己職位卑微,記得多給領導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甲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擊把准備敬領導甲的人攔下。

7、端起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記著自己的杯子永遠低於別人。自己如果是領導,知趣點,不要放太低,不然怎麼叫下面的做人?

8、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順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9、碰杯,敬酒,最好要有說詞,不然,人家干嗎要喝你的酒?

10、桌面上不談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裏面了瞭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

11、說錯話,辦錯事,不要申辯,自覺罰酒才是硬道理。

12、最後一定還有一個悶杯酒,所以,不要讓自己的酒杯空著,跑不了的。

13、注意酒後不要失言,不要說大話,不要失態,不要吐沫橫飛,筷子亂甩,不要手指亂指,喝湯噗噗響。

14、不要把「我不會喝酒」掛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話),免得別人說你虛偽,身經百戰的人,對方能不能喝酒還真能看出來。

15、領導跟你喝酒,不管領導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為敬,記著要雙手,杯子要低。

16、領導夾菜時,千萬不要轉酒桌中間的圓盤,領導夾菜你轉盤是酒桌上大忌。

3、白酒喝酒禮儀有那些?具體是什麼?

喝白酒的基本禮儀

(1)斟酒

通常,酒水應當在飲用前斟入酒杯。有時,男主人為了表示對來賓的敬重、友好,還會親自為其斟酒。

在侍者斟酒時,勿忘道謝,但不必拿起酒杯。可在男主人親自來斟酒時,則必須端起酒杯致謝,必要時,還需起身站立,或欠身點頭為禮。有時,亦可向其回敬以「叩指禮」。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輕叩幾下桌面。這種方法適用於中餐宴會上,它表示的是在向對方致謝。

主人為來賓所斟的酒,應是本次宴會上最好的酒,並應當場啟封。斟酒時要注意三點,其一,是要面面俱到,一視同仁,而且無油有挑有揀,只為個人別人斟酒。其二,要注意順序。可以依順時針方向,從自己所坐之處開始,也可以先為尊長、嘉賓斟酒。其三,斟酒需要適量。白酒與啤酒均可斟滿,而其他洋酒則無此講究,要是斟得過滿亂流,顯然未必合適,而且也是浪費。除主人與侍者外,其他賓客一般不宜自行為他人斟酒。

(2)敬酒

敬酒,亦稱祝酒。它具體所指的是,在正式宴會上,由男主人向來賓提議,為了某種事由而飲酒。在敬酒時,通常要講一些祝願、祝福之言。在正式的宴會上,主人與主賓還會鄭重其詞地發表一篇專門的祝酒詞。因此,敬酒往往是酒宴必不可少的一項程序。

敬酒,可以隨時在飲酒的過程中進行。頻頻舉杯祝酒,會使現場氛圍熱烈而歡快。不過,要是致正式的祝酒詞的話,則應在特定的時間進行,並以不影響來賓用餐為首要考慮。

通常,致祝酒詞最適合在賓主入席後、用餐前開始。有屎,也可以在吃過主菜之後、甜品上桌之前進行。不管是致正式的祝酒詞,還是在普通情況下鑄就,均應內容越短越好,千萬不要前篇累牘,長篇大論,喋喋不休,讓他人等候良久。

在他人敬酒或置酒詞時,其他在場者應一律停止用餐或飲酒,應坐在自己座位上,面向對方認真地洗耳恭聽,對對方的所作所為,不要小聲譏諷,或公開表示反感於對方的啰嗦。

(3)乾杯

乾杯,指的通常是在飲酒時,特別是在祝酒、敬酒時,以某種方式,勸說他人飲酒,或是建議對方與自己同時飲酒。在乾杯時,往往要喝乾杯中之酒,故稱乾杯。有的時候,乾杯者互相之間還要碰一下酒杯,所以它又被叫作碰杯。

乾杯,需要有人率先提議。提議乾杯者,可以是致祝酒詞的主人、主賓,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在場飲酒之人。提議乾杯時,應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起酒杯後,再以左手托扶其杯底,面含笑意,目視他人,尤其是自己祝福的對象,口頌祝頌之詞,如祝對方身體健康、生活幸福、節日快樂、工作順利、事業成功以及雙方合作成功,等等。

在主人或他人提議乾杯後,應當手持酒杯起身站立。即便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水杯裝裝樣子。在乾杯時,應手舉酒杯,至雙眼高度,口道「乾杯」之後,將酒一飲而盡,或飲去一半,或適當的量。然後,還需手持酒杯與提議乾杯者對視一下,這一過程方告結束。

過去,在中餐中喝白酒,乾杯必須一飲而盡,杯內不剩殘酒,現在則不必非得如此。在西餐里,祝福乾杯講究只用香檳酒,而絕不可以啤酒或其他葡萄酒濫竽充數。飲香檳乾杯時,應飲去一半杯中之酒為宜,但也要量力而行。

在中餐里,還有一個講究。即主人親自向自己敬酒乾杯後,應回敬主人,與他再干一杯。回敬時,應右手持杯,左手托底,與對方一同將酒飲下。

有時,在乾杯時,可稍微象徵性地與對方碰一下酒杯。碰杯時,不要用力過猛,非聽到響聲不可。出於敬重之意,可使自己的酒杯較為對方為低,與對方相距較遠時,可以「過橋」之法作為變通,即以手中酒杯之底輕碰桌面。這樣做,也等於與對方碰杯了。

不過,這一方式只是中式的。在西餐宴會上,人們是只祝福不勸酒,只敬酒而不真正碰杯的。使用玻璃酒杯時,尤其不能彼此碰杯。

在西式宴會上,越過身邊之人,而與相距較遠者祝酒乾杯,尤其是交叉乾杯,也不允許。

不敢是在哪一種場合飲酒,都要有自知之明,並要好自為之,努力保持風度,做到「飲酒不醉為君子」。

4、喝酒禮儀有哪些

喝酒的禮儀如下:

 1、 酒桌上雖然"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但喝酒的時候決不能把這句話掛在嘴上,因為有人的確是酒量不行,人家喝得少並不代表感情淺。
2 、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有含養的人都是低調行事的,真的遇見該喝酒的人,決不含糊,但不是任何人都走上去大喝一杯。
3 、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
4 、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這點我補充一下,另外還有種情況,就是才到一個部門,認識新的同事有這種必要吧,但必須在領導喝完多吧,就是大家都敬得差不多了吧!
5 、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6 、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度,這個很有風度,一個字,帥!!!
7 、自己職位卑微,記得多給領導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甲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擊把准備敬領導甲的人攔下,這個要求你對酒桌上大家的觀察要特別到位哈,除非你是特別熟的人,否則沒得必要。
8 、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記著自己的杯子永遠低於別人。自己如果是領導,知趣點,不要放太低,不然怎麼叫下面的做人?這一點包括我參加工作時都沒注意到,特別重要哈!
9 、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10 、碰杯,敬酒,要有說詞。說點祝賀的話,記到言簡意該,決不可長篇大論,你又不是領導有必要嗎?如果是領導,那就是「工作上還多指教」之類的話,如果是特別好的朋友,那就一句話,哥門全在酒里了!
11 、桌面上不談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裏面瞭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
12、 不要裝歪,說錯話,辦錯事,不要申辯,自覺罰酒才是硬道理,雖然酒場要會說,但過於油嘴滑舌,給人的印象不好,反而狄直地自我罰酒,給人以真誠、果斷的好印象。
13、 假如,純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夠的情況,酒瓶放在桌子中間,讓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啦嘰地去一個一個倒酒,不然後面的人沒酒怎麼辦?這一點很重要喲!
14 、最後一定還有一個悶杯酒,所以,不要讓自己的酒杯空著。跑不了的~以前自己才參加工作也經常犯這個錯誤。
15 、注意酒後不要失言,不要說大話,不要失態,不要唾沫橫飛,筷子亂甩,不要手指亂指,喝湯噗噗響,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上廁所去,沒人攔你。呵呵,切不可做醉後豬八戒哈!
16、 不要把"我不會喝酒"掛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話),免得別人罵你虛偽,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還真能看出來。
17 、領導跟你喝酒,是給你臉,不管領導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為敬,記著啊,雙手,杯子要低。這點尤其重要,切不可說自己不會喝哈!
18、 花生米對喝酒人來說,是個好東西。保持清醒的頭腦,酒後噓寒問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熱水,一條熱毛巾都顯得你關懷備至。

 酒量不行的9個技巧
1、不要主動出擊,實行以守為攻戰略;
2、桌前放兩個大杯,一杯放白酒,一杯放礦泉水,拿小酒盅乾杯,勤喝水,到酒桌上主客基本都喝8分醉時,可以以水代酒,主動出擊;(這條不建議用,酒量實在不行,也只出些下策)
3、乾杯後,不要馬上咽下去,找機會用餐巾抹嘴,把酒吐餐巾里;(適用女性)
4、上座後先吃一些肥肉類、澱粉類食品墊底,喝酒不容易醉;
5、掌握節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
6、不要幾種酒混著喝,特別容易醉;
7、領導夾菜時,千萬不要轉酒桌中間的圓盤,領導夾菜你轉盤是酒桌上的大忌;
8、喝到六分醉時,把你面前的醋碟中的醋喝下,再讓服務員添上……
9、每次乾杯時,倒滿,然後在喝前假裝沒有拿穩酒盅,盡量灑出去一些,這樣每次可以少喝進去不少。

5、中國喝酒有哪些禮儀?是如何形成的?

酒是一種文化,唐,宋,元,明,清歷代都比較講究,現代更是如此。酒能呈現氛圍,活躍雅緻,祝壽,迎賓,宴朋,待友,紅白喜悲,都少不了它的作用,時時閃爍它光芒。隨意喝,吃好喝好,我先干為敬。再比如,酒,酒,酒,好朋友這些耳熟能詳的句子。

假如沒有酒,那裡還有這些現代的精闢的酒的語言呢?傳承酒的文化和傳承其它類似的文化是一樣的。

先秦至兩漢時期,酒在人們眼中還是很世俗的,實用性很強的東西。西漢時期有人說它是「庶民以為飲,君子以為禮」,言下之意就是飲酒為樂,而上層人士則用之以行禮,那就包含了一套儀式以及一定的寓意。

中國傳統文化受儒家影響最大,被奉為治國安邦的正統觀點,酒的習俗禮儀也是受到儒家影響。比如儒家說的「酒德」,見於《尚書》和《詩經》,提到只有祭祀時候才能飲酒;平時少飲酒節約糧食;禁止聚眾飲酒;禁止過度飲酒等規定。

對飲酒過程的理解有具體規定。主人和賓客一起飲酒時,要相互跪拜,晚輩在長輩面前,叫侍飲,通常要先行跪拜禮,然後坐入次席。長輩說了晚輩可以喝酒了,那才能舉杯;長輩杯中的酒尚未飲完,晚輩也不能先飲盡。主客之間,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叫酢),還得說上幾句敬酒辭。客人之間相互敬酒叫旅酬,依次敬酒叫行酒,兩方都要「避席」,起立為宜。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酒在發展中與民俗的密切融合,諸如農事節慶、婚喪嫁娶、生期滿日、慶功祭奠、奉迎賓客這些活動,酒成為中心物質。本身就是一些儀式活動場合,所以喝酒自然有些儀式講究,我覺得尤其在一些好酒的地區,只有喝酒才能表達主客盡歡的感情。

俗話說,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俗,這些活動離開了酒也就少了份依託。

6、我國古代有哪些飲酒習俗?

一、傳統的飲酒文化根基──酒德和酒禮:
歷史上,儒家的學說被奉為治國安邦的正統觀點,酒的習俗同樣也受儒家酒文化觀點的影響。儒家講究"酒德"兩字。
酒德兩字,最早見於<<尚書>>和<<詩經>>,其含義是說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紂王那樣,「顛覆厥德,荒湛於酒」,<<尚書&酒誥>>中集中體現了儒家的酒德,這就是:「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才能飲酒);「無彝酒」(不要經常飲酒,平常少飲酒,以節約糧食,只有在有病時才宜飲酒);「執群飲」(禁止民從 聚眾飲酒);「禁沉湎」(禁止飲酒過度)。儒家並不反對飲酒,用酒祭祀敬神, 養老奉賓,都是德行。
飲酒作為一種食的文化,在遠古時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須遵守的禮節。有 時這種禮節還非常繁瑣。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亂的嫌疑。又因為飲酒過量,便不能自製,容易生亂,制定飲酒禮節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飲酒時不遵守酒禮,深感長輩有責任,於是從古代的書籍中採集了大量的資料,專門寫了一篇<<觴政>>。這雖然是為飲酒行令者寫的,但對於一般的飲酒者也有一定的意義。我國古代飲酒有以下一些禮節:
主人和賓客一起飲酒時,要相互跪拜。晚輩在長輩面前飲酒,叫侍飲,通常 要先行跪拜禮,然後坐入次席。長輩命晚輩飲酒,晚輩才可舉杯;長輩酒杯中的酒尚未飲完,晚輩也不能先飲盡。
古代飲酒的禮儀約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動作,表示敬意,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祭謝大地生養之德;然後嘗嘗酒味,並加以贊揚令主人高興;最後仰杯而盡。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時還有說上幾句敬酒辭。客人之間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時還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時,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 杯為度。
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個民族中, 除了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一般不飲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飲酒的。飲酒的習俗各民族都有獨特的風格。
二、原始宗教、祭祀、喪葬與酒:
從遠古以來,酒是祭祀時的必備用品之一。
原始宗教起源於巫術,在中國古代,巫師利用所謂的「超自然力量」,進行 各種活動,都要用酒。巫和醫在遠古時代是沒有區別的,酒作為葯,是巫醫的常備葯之一。在古代,統治者認為:「國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活動中,酒作為美好的東西,首先要奉獻給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戰爭決定一個部落或國家的生死 存亡,出征的勇士,在出發之前,更要用酒來激勵鬥志。酒與國家大事的關系由此 可見一斑。反映周王朝及戰國時代制度的<<周禮>>中,對祭祀用酒有明確的規定。 如祭祀時,用「五齊」、「三酒」共八種酒。主持祭祀活動的人,在古代是權力很 大的,原始社會是巫師,巫師的主要職責是奉祀天帝鬼神,並為人祈福禳災。後來 又有了「祭酒」主持饗宴中的酹酒祭神活動。
我國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在喪葬時用酒舉行一些儀式的習俗。
人死後,親朋好友都要來弔祭死者,漢族的習俗是「吃齋飯」,也有的地方 稱為吃「豆腐飯」,這就是葬禮期間的舉辦的酒席。雖然都是吃素,但酒還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少數民族則在吊喪時持酒肉前往,如苗族人家聽到喪信後,同寨的人一般都要贈送喪家幾斤酒及其大米,香燭等物,親戚送的酒物則更多些,如女婿要送二十來斤白酒,一頭豬。喪家則要設酒宴招待吊者。雲南怒江地區的怒族,村中若有人病亡,各戶帶酒前來吊喪,巫師灌酒於死者嘴內,眾人各飲一杯酒,稱此為 「離別酒」。死者入葬後,古代的習俗還有在墓穴內放入酒,為的是死者在陰間也 能享受到人間飲酒的樂趣。漢族人在清明節為死者上墳,必帶酒肉。
在一些重要的節日,舉行家宴時,都要為死去的祖先留著上席,一家之主這 時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為祖先置放酒菜,並示意讓祖先先飲過酒或進過食後,一家人才能開始飲酒進食。在祖先的靈象前,還要插上蠟燭,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達對死者的衰思和敬意。
三、重大節日的飲酒習俗:
中國人一年中的幾個重大節日,都有相應的飲酒活動,如端午節飲「菖蒲酒」,重陽節飲「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間,春季插完禾苗後,要歡聚飲酒,慶賀豐收時更要飲酒,酒席散盡之時,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歸」。節日的全新解釋是:必須選舉一些日子讓人們歡聚暢飲,於是便有了節日,而且節日很多,幾乎月月都有。代代相傳的舉國共飲的節日有:
1、春節 俗稱過年。漢武帝時規定正月初一為元旦;辛亥革命後,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春節期間要飲用屠蘇酒、椒花酒(椒柏酒);寓意吉祥、康寧、長壽。
「屠蘇」原是草庵之名。相傳古時有一人住在屠蘇庵中,每年除夕夜裡,他給鄰里一包葯,讓人們將葯放在水中浸泡,到元旦時,再用這井水對酒,合家歡飲,使全家人一年中都不會染上瘟疫。後人便將這草庵之名作為酒名。飲屠蘇酒始於東漢。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這樣的記載:「屠蘇酒,陳延之《小品方》雲,『此華佗方也』。」元旦飲之,辟疫癘一切不正之氣。」飲用方法也頗講究,由「幼及長」。「椒花酒」是用椒花浸泡製成的酒,它的飲用方法與屠蘇酒一樣。梁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有這樣的記載,「俗有歲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採花以貢樽。正月飲酒,先小者,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與酒。」宋代王安石在《元旦》一詩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北周庚信在詩中寫道:「正朝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吐隨銘主,椒花逐頌來」。
2、燈節:又稱元宵節、上元節。這個節日始於唐代,因為時間在農歷正月十五,是三官大帝的生日,所以過去人們都向天宮祈福,必用五牲、果品、酒供祭。祭禮後,撤供,家人團聚暢飲一番,以祝賀新春佳節結束。晚上觀燈、看煙火、食元宵(湯元)。
3、中和節:又稱春社日,時在農歷二月一日,祭祀土神,祈求豐收,有飲中和酒、宜春酒的習俗,說是可以醫治耳疾,因而人們又稱之為「治聾酒」。宋代李在詩中寫道:「社翁今日沒心情,為乏治聾酒一瓶。惱亂玉堂將欲通,依稀巡到等三廳」。據《廣記》記載:「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種,以祈年穀」。據清代陳夢雷纂的《古今圖書集成•酒部》記載:「中和節,民間里閭釀酒,謂宜春酒」。
4、清明節:時間約在陽歷4月5日前後。人們一般將寒食節與清明節合為一個節日,有掃墓、踏青的習俗。始於春秋時期的晉國。這個節日飲酒不受限制。據唐代段成式著的《酉陽雜俎》記載:在唐朝時,於清明節宮中設宴飲酒之後,憲宗李純又賜給宰相李絳酴酒。清明節飲酒有兩種原因:一是寒食節期間,不能生火吃熱食,只能吃涼食,飲酒可以增加熱量;二是借酒來平緩或暫時麻醉人們哀悼親人的心情。古人對清明飲酒賦詩較多,唐代白居易在詩中寫道:「何處難忘酒,朱門美少年,春分花發後,寒食月明前」。杜牧在《清明》一詩中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端五節、重五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節。時在農歷五月五日,大約形成於春秋戰國之際。人們為了辟邪、除惡、解毒,有飲菖蒲酒、雄黃酒的習俗。同時還有為了壯陽增壽而飲蟾蜍酒和鎮靜安眠而飲夜合歡花酒的習俗。最為普遍及流傳最廣的是飲菖蒲酒。據文獻記載:唐代光啟年間(885—888年),即有飲「菖蒲酒」事例。唐代殷堯藩在詩中寫道:「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後逐漸在民間廣泛流傳。歷代文獻都有所記載,如唐代《外台秘要》、《千金方》、宋代《太平聖惠方》,元代《元稗類鈔》,明代《本草綱目》、《普濟方》及清代《清稗類鈔》等古籍書中,均載有此酒的配方及服法。菖蒲酒是我國傳統的時令飲料,而且歷代帝王也將它列為御膳時令香醪。明代劉若愚在《明宮史》中記載:「初五日午時,飲硃砂、雄黃、菖蒲酒、吃粽子。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也有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以飲,謂之雄黃酒」。由於雄黃有毒,現在人們不再用雄黃兌制酒飲用了。對飲蟾蜍酒、夜合歡花酒,在《女紅余志》、清代南沙三餘氏撰的《南明野史》中有所記載。
6、中秋節:又稱仲秋節、團圓節,時在農歷八月十五日。在這個節日里,無論家人團聚,還是摯友相會,人們都離不開賞月飲酒。文獻詩詞中對中秋節飲酒的反映比較多,《說林》記載:「八月黍成,可為酎酒」。五代王仁裕著的《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在宮中舉行中秋夜文酒宴,並熄滅燈燭,月下進行「月飲」。韓愈在詩中寫道:「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到了清代,中秋節以飲桂花酒為習俗。據清代潘榮陛著的《帝京歲時記勝》記載,八月中秋,「時品」飲「桂花東酒」。
7、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茱萸節,時在農歷九月初九日,有登高飲酒的習俗。始於漢朝。宋代高承著的《事物紀原》記載:「菊酒,《西京雜記》曰:『戚夫人待兒賈佩蘭,後出為段儒妻,說在宮內時,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登高,《續齊諧記》曰:『漢桓景隨費長房游學』。謂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厄,急令家人作絹囊,盛茱萸,懸臂登高山,飲菊花酒,禍乃可消』。景率家人登,夕還,雞犬皆死。房曰,『此可以代人』。」自此以後,歷代人們逢重九就要登高、賞菊、飲酒,延續至今不衰。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對常飲菊花酒可「治頭風,明耳目,去痿,消百病」,「令人好顏色不老」,「令頭不白」,「輕身耐老延年」等。因而古人在食其根、莖、葉、花的同時,還用來釀制菊花酒。除飲菊花酒外,有的還飲用茱萸酒、茱菊酒、黃花酒、薏苡酒、桑落酒、桂酒等酒品。歷史上釀制菊花酒的方法不盡相同。晉代是「採菊花莖葉,雜秫米釀酒,至次年九月始熟,用之」,明代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葯亦佳」。清代則是用白酒浸漬葯材,而後採用蒸餾提取的方法釀制。因此,從清代開始,所釀制的菊花酒,就稱之為「菊花白酒」。
8、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夜。時在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人們有別歲、守歲的習俗。即除夕夜通宵不寢,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始於南北朝時期。梁代徐君倩在《共內人夜坐守歲》一詩中寫道:「歡多情未及,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覓楊梅。簾開風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除夕守歲都是要飲酒的,唐代白居易在《客中守歲》一詩中寫道:「守歲樽無酒,思鄉淚滿巾」。孟浩然寫有這樣的詩句:「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宴」。宋代蘇軾在《歲晚三首序》中寫道:「歲晚相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至除夕夜達旦不眠為『守歲』」。 中國人一年中的幾個重大節日,都有相應的飲酒活動,如端午節飲「菖蒲酒」,重陽節飲「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間,春季插完 禾苗後,要歡聚飲酒,慶賀豐收時更要飲酒,酒席散盡之時,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歸」。過年,也叫除夕,是中國人最為注重的節日,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年夜飯是一年中最為豐盛的酒席,即使窮,平時不怎麼喝酒,年夜飯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飯,有的人還有飲酒守夜的習俗。正月的第一天,有的地方,人們一般是不出門的,從正月初二開始,才開始串門,有客人上門,主人將早已准備好的精美的下酒菜餚擺上桌子,斟上酒,共賀新春。
新年尹始,古人有合家飲屠蘇酒的習俗,飲酒時,從小至大依次飲用。據說 飲此酒可以避瘟氣。
朝鮮族的「歲酒」:這種酒多在過「歲首節」前釀造。歲首節相當於漢族的 春節,「歲酒」以大米為主料,配以桔梗、防風、山椒、肉桂等多味中葯材,類似於漢族的「屠蘇酒」,但葯材配方有所不同。用於春節期間自飲和待客,民間認為飲用此酒可避邪,長壽。
哈尼族的「新谷酒」: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雲南元江一帶的哈尼族,按照 傳統習俗,都要舉行一次豐盛的「喝新谷酒」的儀式,以歡慶五穀豐登,人畜平安。 所謂「新谷酒」,是各家從田裡割回一把即將成熟的谷把,倒掛在堂屋右後方山牆上部的一塊小篾笆沿邊,意求家神保護莊稼,然後勒下穀粒百十粒,有的炸成谷花,有的不炸,放入酒瓶內泡酒。喝「新谷酒」選定在一個吉祥的日子,家家戶戶置辦豐盛的飯菜,全家老少都無一例外地喝上幾口「新谷酒」。這頓飯人人都要吃得酒 酣飯飽。
四、婚姻飲酒習俗:
南方的「女兒酒」,最早記載為晉人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說南 方人生下女兒才數歲,便開始釀酒,釀成酒後,埋藏於池塘底部,待女兒出嫁之時 才取出供賓客飲用。這種酒在紹興得到繼承,發展成為著名的「花雕酒」,其酒質與一般的紹興酒並無顯著差別,主要是裝酒的壇子獨特,這種酒壇還在土壞時,就雕上各種花卉圖案,人物鳥獸,山水亭榭,等到女兒出嫁時,取出酒壇,請畫匠用油彩畫出「百戲」,如「八仙過海」,「龍鳳呈祥」,「嫦娥奔月」等,並配以吉祥如意,花好月圓的「彩頭」「喜酒」,往往是婚禮的代名詞,置辦喜酒即辦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去 參加婚禮。
滿族人結婚時的「交杯酒」:入夜,洞房花燭齊亮,新郎給新娘揭下頭蓋後 要坐在新娘左邊,娶親太太捧著酒杯,先請新郎抿一口;送親太太捧著酒杯,先請新娘抿一口;然後兩位太太將酒杯交換,請新郎新娘再各抿一口。滿族人在舉行婚禮前後的「謝親席」:將烹制好的一桌酒席置於特製的禮盒 中,由兩人抬著送到女家,以表示對親家養育了女兒給自家做媳女的感謝之情。另外,還要做一桌「謝媒席」,用圓籠裝上,由一人挑上送到媒人家,表示對媒人成全好事的感激之情。
達斡爾族的「接風酒」和「出門酒」:送親的人一到男家,新郎父母要斟滿 兩盅酒,向送親人敬「接風酒,這也叫」進門盅「,來賓要全部飲盡,以示已是一家人。爾後,男家要擺三道席宴請來賓。婚禮後,女方家遠者多在新郎家住一夜,次日才走,在送親人返程時,新郎父母都恭候門旁內側,向貴賓一一敬「出門酒」。
「會親酒」,訂婚儀式時,要擺的酒席,喝了「會親酒」,表示婚事已成定 局,婚姻契約已經生效,此後男女雙方不得隨意退婚,賴婚。
「回門酒」,結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婦要「回門」,即回到娘家探望長輩, 娘家要置宴款待,俗稱「回門酒」。回門酒只設午餐一頓,酒後夫妻雙雙回家。
「交杯酒」:這是我國婚禮程序中的一個傳統儀節,在古代又稱為「合巹」 (巹的意思本來是一個瓠分成兩個瓢),<<禮記·昏義>>有「合巹而醑」,孔穎達解釋道「以一瓠分為二瓢謂之巹,婿之與婦各執一片以醑(即以酒嗽口),合巹又引 申為結婚的意思。在唐代即有交杯酒這一名稱,到了宋代,在禮儀上,盛行用彩絲將兩只酒杯相聯,並綰成同心結之類的彩結,夫妻互飲一盞,或夫妻傳飲。這種風俗在我國非常普遍,如在紹興地區喝交杯酒時,由男方親屬中,兒女雙全,福氣好的中年婦女主持,喝交杯酒前,先要給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喂幾顆小湯圓,然後,斟上兩盅花雕酒,分別給新婚夫婦各飲一口,再把這兩盅酒混合,又分為兩盅,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意,讓新郎新娘喝完後,並向門外撒大把的喜糖,讓外 面圍觀的人群爭搶。
婚禮上的交擘酒:為表示夫妻相愛,在婚禮上夫妻各執一杯酒,手擘相交各飲一口。
五、其它飲酒習俗:
「滿月酒」或「百日酒」,中華各民族普遍的風俗之一,生了孩子,滿月時,擺上幾桌酒席,邀請親朋好友共賀,親朋好友一般都要帶有禮物,也有的送上紅包。
「寄名酒」:舊時孩子出生後,如請人算出命中有剋星,多厄難,就要把他 送到附近的寺廟里,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大戶人家則要舉行隆重的寄名儀式,拜見法師之後,回到家中,就要大辦酒席,祭祀神祖,並邀請親朋好友,三親六眷,痛飲一番。
「壽酒」:中國人有給老人祝壽的習俗,一般在50、60、70歲等生日, 稱為大壽,一般由兒女或者孫子,孫女出面舉辦,邀請親朋好友參加酒宴。
「上樑酒」和「進屋酒」:在中國農村,蓋房是件大事,蓋房過程中,上樑 又是最重要的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樑這天,要辦上樑酒,有的地方還流行用酒澆梁的習俗。房子造好,舉家遷入新居時,又要辦進屋酒,一是慶賀新屋落成,並志喬遷之喜,一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
「開業酒」和「分紅酒」:這是店鋪作坊置辦的喜慶酒。店鋪開張,作坊開 工之時,老闆要置辦酒席,以誌喜慶賀;店鋪或作坊年終按股份分配紅利時,要辦 「分紅酒」。
「壯行酒」,也叫「送行酒」,有朋友遠行,為其舉辦酒宴,表達惜別之情。 在戰爭年代,勇士們上戰場執行重大且有很大生命危險的任務時,指揮官們都會為他們斟上一杯酒,用酒為勇士們壯膽送行。
六、獨特的飲酒方式:
飲咂酒:這是古代遺留下來的獨特的飲酒方式,在西南,西北許多地方流傳, 在喜慶日子或招待賓客時,抬出一酒壇,人們圍坐在酒壇周圍,每人手握一根竹管或蘆管,斜插入酒壇,從其中吸吮酒汁,人數可達五、六人甚至七八個人。飲酒時的氣氛熱烈。這種獨特的飲酒方式,可以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
「轉轉酒」:這是彝族人特有的飲酒習俗,所謂「轉轉酒」,就是飲酒時不 分場合地點,也無賓客之分,大家皆席地而坐,圍成一個一個的圓圈,一杯酒從一個人手中依次傳到另一人手中,各飲一口。這個習俗,據說來自一個動人的傳說:在一座大山中,住著漢人、藏人和彝人三個結拜兄弟兄弟,有一年,三弟彝人請兩位兄長吃飯,吃剩的米飯在第二天變成了香味濃郁的米酒,三個兄弟你推我讓,都想將酒留給其他弟兄喝,於是從早轉到晚,酒也沒有喝完,後來神靈告知只要辛勤勞動,酒喝完後,還會有新的酒湧出來,於是三人就轉著喝開了,一直喝得酩酊大醉。
七、勸酒:
中國人的好客,在酒席上發揮得淋瀝盡致。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時 得到升華。中國人敬酒時,往往都想對方多喝點酒,以表示自己盡到了主人之誼, 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說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會覺和有失面子。有人總結到,勸人飲酒有如下幾種方式:「文敬」、「武敬」、「 罰敬」。這些做法有其淳樸民風遺存的一面,也有一定的負作用。
「文敬」,是傳統酒德的一種體現,也即有禮有節地勸客人飲酒。
酒席開始,主人往往在講上幾句話後,便開始了第一次敬酒。這時,賓主都 要起立,主人先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並將空酒杯口朝下,說明自己已經喝完,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間,主人往往還分別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這是客人與客人之間的「敬酒」,為了使對方多飲酒,敬酒者會 找出種種必須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無法找出反駁的理由,就得喝酒。在這種雙方尋找論據的同時,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華。
「代飲」:即不失風度,又不使賓主掃興的躲避敬酒的方式。本人不會飲酒, 或飲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達敬意,這時,就可請人代酒。代飲酒的人一般與他有特殊的關系。在婚禮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伴娘往往是代飲的首選人物,故酒量必須大。
為了勸酒,酒席上有許多趣話,如「感情深,一口悶、感情厚,喝個夠」, 「感情淺,舔一舔。」
「罰酒」:這是中國人「敬酒」的一種獨特方式。「罰酒」的理由也是五花 八 門。最為常見的可能是對酒席遲到者的「罰酒三杯」。有時也不免帶點開玩笑的性質。
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時,先在酒杯中倒滿酒,端到客人面前,這 時,客人要用雙手接過酒杯,然後一手拿杯,另一手的中指和拇指伸進杯子,輕蘸一下,朝天一彈,意思是敬天神,接下來,再來第二下、第三下,分別敬地、敬佛。這種傳統習慣是提醒人們青稞酒的來歷與天、地、佛的慷慨恩賜分不開,故在享用酒之前,要先敬神靈。在喝酒時,藏族人民的約定風俗是:先喝一口,主人馬上倒酒斟滿杯子,再喝第二口,再斟滿,接著喝第三口,然後再斟滿。往後,就得把滿杯酒一口喝乾了。這樣做,主人才覺得客人看得起他,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說明主人的酒釀得好。藏民族敬酒時,對男客用大杯或大碗,敬女客則用小杯或小碗。
壯族人敬客人的交杯酒並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兩人從酒碗中各舀一匙, 相互交飲。主人這時還會唱起敬酒歌:「錫壺裝酒白連連,酒到面前你莫嫌,我有真心敬貴客,敬你好比敬神仙。錫壺裝酒白瓷杯,酒到成前你莫推,酒雖不好人情釀,你是神仙飲半杯。
西北裕固族待客敬酒時,都是敬雙杯。主人不論客人多少,只拿出兩只酒杯, 在場的主人輪番給客人敬雙杯。代人的詩酒抒懷,融入了新時代的色彩,詩和著酒,酒融入詩,成為中國酒文化的特殊風貌。

7、喝酒規矩基本禮儀

喝酒規矩基本禮儀有:
酒席上的座位是不能隨便坐的:主與次,貴與賤有嚴格的等級。首先,你不能單獨入席,而要同其他客人一齊步入。進門的對方是上席。有三個座位最重要;上席中間座位是東道主坐的——酒席的邀請人或埋單者。右手是貴賓座,一桌之尊貴者。左方則其次。兩邊與對方均是陪客與次等客人。其實,酒店裡酒桌上早已做標記:玻璃杯中用布絹疊的一隻鳥,鳥頭朝向則是上席。東道主是酒桌上的靈魂,送迎客人、添菜、埋單、發號施令。
第一杯酒要斟滿,由東道主起身敬各位。這是一口乾的,不喝酒的,第一杯也逃脫不了干係。顯示尊重。以後,則相互攻擊,防身,看各人本領。
人家敬你酒,最好是起立。再給你添酒,用食指和中指在桌上輕叩兩下,以示謝意。起立走動,不要在人家椅前過,應從後背繞。
湯盆是不能用筷子攪的,用湯勺。有些酒桌上用公筷,有些沒有。不能隨便用自己的筷子給別人挾菜,最好的方法轉動圓桌,不能轉動,則將菜盆、或碟遞與對方。自己先不要動手挾菜,應跟著東道主的指令動筷。不要對著菜盆或碟說話。要說,用手輕捂嘴。有白灼蝦、手撕牛排等,勢必會送來一玻璃器皿盛著的洗手水。很多人曾出洋相,將洗手水當湯喝了,還怨酒店小器,說「清湯」裡面捨不得放一丁點鹽。酒桌上不要手舞足蹈、大聲說話。唾沫飛濺會令客人不快。有些菜是按人頭分好了的,一人一塊(坨、只),不要覺得味道好,搶了別人的指標。一副讒相,人家會瞧不起你。魚吃到哪算哪,不要翻邊。
酒桌上高潮迭起,是幾個酒鬼相逢時,什麼「感情淺,舔一舔;感情深,一口悶。」粗話、暈段子脫口而出。有身份的人不這樣。不要在酒桌上咳嗽、吐痰;用牙簽剔牙,應用手捂住嘴;不要將自己酒杯里的酒倒往他人酒杯。

8、喝白酒的時候,有哪些禮儀啊?

喝酒的禮儀:

1、古代飲酒禮節,主人和賓客一起飲酒時,要相互跪拜。晚輩在長輩面前飲酒,叫侍飲,通常要先行跪拜禮,然後坐入次席;



2、長輩命晚輩飲酒,晚輩才可舉杯;長輩酒杯中的酒尚未飲完,晚輩也不能先飲盡;



3、飲酒約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動作,表示敬意,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祭謝大地生養之德,然後嘗嘗酒味,並加以贊揚令主人高興;最後仰杯而盡;



4、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客人要回敬主人,敬酒時還有說上幾句敬酒辭,客人之間相互也可敬酒;



5、有時還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時,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為度。

9、中國人喝酒的禮儀?

1、斟酒

人們在為客人斟酒的同時,常說「滿上滿上」。這個滿不是滿得溢出來,而是指滿杯中的八成就行了。主人在給客人斟酒時,客人要把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塊,輕輕在桌上叩幾下,表示感謝主人的斟酒,即「叩指禮」。

如在座的有年長者,或有長輩、遠道來的客人或職務較高的同志,即使自己不飲酒,也要先給長輩斟酒,以示敬意。

2、敬酒

需要適可而止,善意、敬意表達到便可;忌成心灌醉或惡作劇的行為。敬酒時,上身挺直,雙腿站穩,以雙手舉起酒杯,待對方飲酒時,再跟著飲,敬酒的態度要熱情而大方。在規模盛大的宴會上,主人將依次到各桌上敬酒,而每一桌可派遣一位代表到主人的餐桌上去回敬一杯。

對於虔誠的穆斯林不允許敬酒,甚至不能上酒。因為穆斯林飲酒是違背教規的。不應當在餐桌上擺放一大堆酒瓶。

(9)酒的禮儀風俗擴展資料:

酒桌注意事項:

1、告辭

受邀出席宴請是非常忌諱提前告辭的,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或應提前告知或最大化地減小主人的不悅。正餐之後的酒會的告辭時間按常識而定。如果酒會不是在周末舉行,那就意味著告辭時間應在晚間十一時至午夜之間。

2、顧及鄰里

春節期間在居所設家宴聚會難免引起某種喧鬧。因此,在籌辦宴請事先關照鄰居,方不失禮貌。家宴未必要邀請鄰人,但若主人認為合適,而且他們也樂意參加,請來一聚則能增進友好。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