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70年代婚禮的嫁妝

70年代婚禮的嫁妝

發布時間: 2022-10-24 09:58:51

1、六、七十年代農村的彩禮、陪嫁是怎樣的?

六、七十年代,那個時候還是大集體時,人們在生產隊集體出工,掙工分。那時,物質還比較匱乏,有的生產隊一個工日價值最少值2分錢,好一點的生產隊每一個工日價值1角多。那時一元錢太值錢了,人們可以辦許多事。

六十年代初期農村的陪嫁是這樣的:

青洋傘,玻璃把;冇的球鞋我不嫁!

意思是陪嫁的奢侈品是布傘和運動鞋!那麼,那時人們平時用什麼傘呢?一種油紙傘,手工製成,骨架和柄都是竹製成的,傘面由多層皮紙加桐油製成,比較重,雖是紙做的,但比較結實。穿什麼呢?布鞋。與市面上常見的布鞋最大的不同在鞋底,那時的鞋底是由婦女用一層一層的破布片重疊,然後用薴麻線一針一針、密密麻麻納成,一般不能在水裡走,花時很多,一般一年一人最多一雙!勞動時穿草鞋!草鞋由梧桐樹皮作經,由筍殼或稻草為緯編織而成,有時也加爛布帶。不結實,不好穿,只有一個鞋底,上面由繩子綁縛。故運動鞋、布傘是作陪嫁、彩禮之用。

但奢侈品慢慢提高要求。到了七十年代中期,變成了「兩機兩轉」。兩機指收音機和縫紉機,兩轉指手錶、單車!其中單車最為奢侈!幾乎在農村中不能實現!更主要的是缺貨,開始還必須分配指標!農民甚至一般的小頭目不可能有指標!那時有糧票、布票、煙票、酒票、豆腐票(或大豆供應指標),有些東西只有體制內的人才有!農民手中沒票!當然,八十年代就逐漸不要票了,後來將所有的票都取消了。時代像一艘永不停步的巨輪,滾滾向前。也許年輕人不會相信那時是這樣的彩禮,這樣的陪嫁。可這一切真真實實……

六、七十年代剛好是破四舊、立四新的時期

說到農村財禮在六十年代也只是應景而已,有的五十、六十,最多八十是天價了,另外帶女方去供銷社買上四套衣服,再配上一把花洋傘就行了。至於陪嫁一般也就一床蓋被一床墊被而已,還有兩只紅色杉木箱裝著自己的衣服鞋襪,再帶上一付利市桶(浴盆、腳盆.馬桶),這就是比較典型的農村嫁娶了。

不過在七十年代後期生活條件好了以後,財禮有一百.一百六.二百也有的了,陪嫁也多了起來,有臉盆架.五斗櫃、大衣櫃等等。

有人說,七十年代結婚三大件是手錶、縫紉機、自行車。在我們這這三大件,應該是八十年代了。六七十年代結婚也不叫彩禮,那時我們這里叫「聘禮」也只有8塊錢,嫁妝也是非常簡單。不像現在開口就是天價彩禮,房子、車子,那時的女子可沒有現在的值錢。

2、上世紀七十年代蘇州農村婚俗

選日子
大喜之日一定要選個良辰吉日,新娘出門也要選好吉時。這是老一輩非常看重的。
結婚需知——喝甜湯
蘇州要喝三樣,分別為甜湯、湯圓和茶葉水。
蘇州接新娘的習俗
蘇州是中午接新娘,蘇州新娘接回新家的時候是鞋子本來就穿好,自己走到車里的,等到了新家以後,要新郎的媽媽在新娘的腰上綁一個紅繩子,再由新郎抱到新家裡去。
蘇州傳統的婚俗文化
蘇州傳統的婚俗文化大致分為七步,分別為嫁妝、迎親、新娘子出門、拜堂、入洞房、鬧洞房和新娘回門。
① 嫁妝
嫁妝是姑娘出嫁之必備,嫁妝自然是越多越好,老蘇州的嫁娶習俗是生活用品等一概由女方「包辦」,到了現在嫁妝也主要是生活用品、家電等,但基本上都是從古時候延續下來的「老門道」。
嫁妝里有一些物事非常重要:嫁妝打頭陣的子孫桶必不可少,一般由新娘哥哥或弟弟拎著頭一個進新房,但這個原先在生活中派用場的家什,如今已經縮微成個頭比過去小幾倍的擺設了;另外,新房裡的如意碗筷少不了,碗里必須盛滿米、桂圓、紅棗、花生,寓意幸福美滿,是長輩給新人的誠摯祝福;首尾系著紅綢的一雙甘蔗,也是寓意著新人生活、事業節節高。
② 迎親
古時,把迎親稱為「親迎」,意為新郎官騎高頭大馬親自去迎新娘。迎親隊伍里有江南絲竹等樂隊,一路吹吹打打到新娘家。女方家聽到樂聲,就知道新郎官馬上到,及時做好准備,專門操辦婚事的喜娘會指點幾時幾分轎子該停在「喜神方」、新娘梳妝打扮後的洗臉水該往哪潑……俗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就是這么由來的,「潑水」在蘇州很多地區仍然作為一種傳統婚禮習俗被保存下來。
新郎官快到新娘家時,新娘家趕緊關上大門,親戚朋友問媒人和喜娘要「喜錢」和喜糖,討個好彩頭;新郎官要准備蹄膀、圓糕、鯉魚等禮品,隨迎親隊伍抬到新娘家,孝敬老丈人和丈母娘。現在雖然沒有了高頭大馬和絲竹樂隊,但是婚禮車隊、鞭炮聲聲、親友把門討紅包等,也同樣把迎親的氣氛弄得熱熱鬧鬧的。
③ 新娘子出門
腳不能著地,出門時由父親背出門,或者按照這種意思穿父親的鞋子到門口,再換上自己的鞋子,有些地方有新娘不能低頭換鞋的說法,可以直接在自己的鞋子外面躂一雙父親的鞋子,到門口時脫掉就可。
④ 拜堂
新郎把新娘接回男方家後,要 「拜堂」,拜父母、天地,拜和合二仙,其中拜和合二仙是蘇州特有風俗,相傳和合二仙是寒山寺高僧,主管「和合」,在老一輩眼裡是蘇州的「愛神」。現在一般簡化為新娘向新郎父母和長輩行見面禮。
⑤ 入洞房
新娘、新郎宴請完賓客後,被簇擁著送入洞房,就開始「坐富貴」,「坐」是有講究的,誰先坐就誰受壓,而現在的男士都體現「紳士風度」,總是自己先坐下,這也成了 「怪不得蘇州男人怕老婆」 的玩笑話的淵源。
⑥ 鬧洞房
這是蘇州人結婚的重頭戲,各種各樣捉弄新人的點子,這時候都能拿出來「鬧」。蘇州歷來就有鬧洞房「三日無大小」,不管年少、年邁,都可以鬧,據說還有洞房不鬧不興的說法。
⑦ 新娘回門
原來傳統的新娘回門是在婚禮後第二或第三天,由新郎陪同新娘到娘家,一場正宗的蘇式婚禮才接近尾聲。不過現在大多改在了結婚當天回門,即新郎、新娘去酒店之前。
其他相關習俗
討喜: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後,應持捧花給房中待嫁的新娘,此時,伴娘要故意攔住新郎,可是條件要新郎答應,通常都以紅包禮成交。
敬扇:新娘上禮車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給新娘(置於茶盤上)新娘則回贈紅包答謝。(註:准備一把扎有兩個小紅包的扇子)
不說再見:當所有人離開女方家門時,決不可向女方家人說再見。
擲 扇:禮車啟動後,新娘應將扇子擲到窗外,意謂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小男孩將扇子撿起後交給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贈紅包答謝。
摸桔子:禮車至男方家,由一位拿著兩個桔子的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一下桔子,然後贈紅包答謝。
忌踩門檻:要跨過門檻。
過火盆,踩瓦片:新娘進入大廳後,要跨過火盆,並踩碎瓦片。
壓床:結婚前一天,請一童男在新床上睡一晚,壓邪,並寓意生子。
甘蔗:女方要准備甘蔗越長越好,代表日子以後結節高。
摸喜蛋:新房裡各個角落都會放,但比較隱蔽,讓童男童女進新房摸,找到了就可以吃了代表美滿。

3、傳統的嫁妝有那些?

傳統嫁妝有哪些:
一、針線盒自古針線便是女紅的必須品,會不會女紅便是判斷女子是否可以成為賢妻良母的標准。陪嫁備針線盒有個美好的寓意,即祝福新娘家庭溫馨、幸福,做為人尊敬的巧手能幹新娘。因此,針線盒也成了女子陪嫁的必須品,古時候無論是貧民老百姓還是大家的千金小姐嫁妝都要備它,婚後更是用它作為生活和消遣的一個工具。
二、合歡被合歡被在悠久的歷史里被賦予的豐富的表徵與寄託,自然而然的和風花雪月聯系在一起,也成為新娘出嫁時必不可少的嫁妝。合歡被寓意著新人們婚後能夠和和美美、白頭到老的美好。在古時候,父母們總要備上十幾二十床合歡被。被子越多,甚至象徵女方家越富有,對女兒越疼愛。現在對合歡被的數量已經不講究,配備兩床表達美好祝願就可以了。
三、鴛鴦枕鴛鴦從古至今都是愛情的永恆象徵,是一夫一妻、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表率,甚至認為鴛鴦一旦結為配偶,便陪伴終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尋覓新的配偶,而是孤獨凄涼地度過餘生。因此也多用來形容相互扶持的,相親相愛的夫妻。「鴛鴦枕」陪嫁則更是表達了對夫妻恩愛,白頭偕老,永不分離的美好祝願。
四、龍鳳毛巾龍鳳毛巾,顧名思義一條龍巾,一條鳳巾,一般是要准備兩條的,新娘新郎各一條。其實,毛巾自古就是喜慶的象徵。在新娘的嫁妝上備上毛巾,不僅是為了烘托結婚的喜慶,更是為了表達家人對新人的祝福和希冀:希望新人們的婚後生活溫馨貼意、長長久久、幸福甜蜜。
五、喜盆喜盆,又叫聚喜寶盆,有送喜招吉之意。做嫁妝的喜盆要用紅布包好,由娘家的未婚女子端到婆家,然後親手遞給婆婆。婆婆接過喜盆,則證明婆婆正式接納了媳婦。喜盆中還要放置一些有著美好寓意的物品,例如花生、紅棗、蓮子、桂圓,以寓意早生貴子;大蔥和明子,以祝福將來生孩子聰明等等。
六、喜梳喜梳也是中國結婚傳統嫁妝的必備物品。在婚禮前夜,新娘由長輩梳頭,一面梳,一面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堂。婚禮後,還要將新郎和新娘的頭發梳在一起,秤之為「結發」,有「結發夫妻」「白頭偕老」之意。

4、60年結婚嫁妝大變遷,還記得當年的"老三件"嗎

五十年代嫁妝
鐵皮暖壺自帶花
臉盆鏡子一塊拿
圍巾吊著鏈鏈子
鞋襪配成對對子
娘家陪個櫃子
銅閂銅鎖銅鏈子

5、70、80、90年代的結婚三大件分別都是什麼?

要說起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結婚的時候這三大件兒都有哪些,這讓我回想起來父母那一輩的一些事情,當然他們結婚的時候我並沒有參與,但是在我長大以後,父母有意無意當中也提及了很多次,他們結婚時的那些事情,其中就包括結婚的三大件兒是什麼。

首先來說在70年代的時候想要結婚,需要准備的三大件兒,主要是自行車,手錶,縫紉機,其實這三大件還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你從這三大件兒的用途來看,就知道父母那一輩的人是多麼的務實,自行車是為了上下班使用,這樣可以讓自己去工作不遲到,下班也可以很快到家。

手錶是可以讓自己准時上班下班,讓自己非常有時間觀念,縫紉機就更不用說了,這是對家庭非常有幫助的一件設備,因為家裡面的衣服,褲子,被子,褥子等等,很多都需要縫縫補補,甚至在過去那個年代,買衣服不方便都是有自己做衣服,所以縫紉機絕對是非常有實用價值的一個大件兒。

再來說說80年代結婚的人三大件兒是哪些,說到這我就想起了我的叔叔阿姨們,他們結婚時需要的三大件兒,就更加先進了,那就是冰箱,電視和洗衣機,這三大件兒也能體現出了人類的進步,都可以優化人類的生活的設備。

到了90年代的時候結婚的人,讓我想起了我的哥哥姐姐們,他們結婚時的三大件兒就比較豐富了,根據每個人喜歡的不同,所以選擇也會不同,通常是彩電,錄像機摩托車,洗衣機還有金首飾任意選三種。

6、70年代年輕人籌備婚禮需要的三大件

自行車、手錶、縫紉機。70年代,計劃經濟體制下,物資短缺,三大件是經濟實專力的象徵,要屬購買三大件還得有供銷社的票,一般人家即使有錢也很難買到,有錢沒票是買不了這三大件。

算上收音機,合成「三轉一響」。手錶要「上海」牌,縫紉機要「蜜蜂」牌、「飛人」牌,自行車要「飛鴿」牌、「永久」牌。那才叫上檔次。

那時候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員工,每個月工資就30多塊錢,要買一塊手錶談何容易,要養家,自己得吃飯,要走人情,買一路手錶最起碼得攢一年以上錢,還得人託人走後門,那個年代手腕子上帶一塊手錶,特別是夏天老遠就看到手腕子亮花花的,有點自豪感,人都顯得有氣質。

(6)70年代婚禮的嫁妝擴展資料

80年代,改革開放推動下,人們的收入明顯增加了,物質生活開始豐富起來,自行車,縫紉機和收音機這些曾經讓一代人為擁有他們而倍感驕傲的三大件早已變得不再稀奇。追求的「三大件」又變成了冰箱、電視、洗衣機。

90年代,人們的生活條件更好了,三大件也隨之而水漲船高,消費水平從百元級提高到了千元級,變成了空調、錄像機、電腦。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