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端午節的風俗
1、詳解:韓國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 是我國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經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端午節最初是中國民眾為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下面隨我一起來看一下韓國端午節的來歷吧!
在韓國,端午祭的時間和我國的端午節一樣,都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祭在韓國相當普遍,據韓國學者考證,端午祭的內容在「朝鮮時代」南孝溫的《秋江集》就有表述,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來被追溯到一千年前。在1967年被確認為「無形文化遺產」之後,江陵端午祭的盛大活動恢復並發展起來。現在的江陵端午祭有數種祭典和假面舞劇,還有農民樂舞比賽、投壺、摔跤、盪鞦韆、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棋王比賽等文娛節目1000多個。從五月初一到初十,還舉辦全國性的盛大的「亂場」(廟會集市),各地特產商品集中展銷,規模很大。
端午節的起源與稻作農業的起源有關,與水有關,每年農歷5月正是漲水的季節,為了祈求大水不將水稻淹掉,每年的這個時候都要祭神。這樣才慢慢形成這個節日。而稻作農業的起源新石器時代,是公元前三世紀,由我國的水稻傳向日本。韓國的端午節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而形成的。
韓國江陵的端午祭,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是不容置疑的。在韓國的許多典籍中都記載了對「端午」的解釋,這種解釋和中國人的觀念是一樣的。如韓國也稱五月初五日為「重午」、「重五」、「端陽」、「五月節」,韓國特有的詞是稱「端午」為「上日」,意為神的日子。按照傳統風俗,在端午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婦女們用菖蒲湯洗頭發或飲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妝,稱為「菖蒲妝」。士大夫人家的門柱上貼硃砂符藉以避邪,君臣之間要互贈端午扇表示祝賀。
江陵端午祭期間的祭祀儀式主要來自神話傳說,他們所祭祀的神靈是「大關嶺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國師城隍「梵日國師」、大關嶺國師女城隍鄭家女等。
江陵端午祭是現在韓國保存比較完整的傳統節日習俗之一。原來在韓國許多地區都有端午習俗,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漸漸消失了,唯獨江陵地區完整地保存著。
2、韓國端午節的習俗
韓國的「端午」,時間上與我國農歷的五月初五相同,他們也稱之為「重午、重五、端陽、五月節」,傳統稱為「上日」。「端午」從字義上解釋為「初午」,屬五月第一個「馬日」。五月本是一個陽數(也稱為奇數),初五即是兩個陽數相遇,他們與我們一樣有著重視奇數日相遇的習俗,因此定為一大節慶日。此節究竟初萌於何時,是否從中國傳入,目前沒有文字資料可證,但已知早在新羅時代即有了「端午祭」。這一天,上自皇室,下至平民百姓,舉國歡慶。
傳統端午祭包含多重活動:京鄉各地舉行茶禮共享節日的風俗;婦女用菖蒲水洗發或飲用,或用菖蒲露化妝、洗面沫浴「端午妝」,用菖蒲根做發簪;晨喝益母草汁、煮白草;吃艾子糕或車輪餅;齊備餐點聚集在菖蒲繁茂的水邊迎水;在大樹下盪鞦韆,進行壯士角力比賽;士大夫家將硃砂天中赤符、端午符等貼在門上用以辟邪;君臣間互贈端午扇等。
3、韓國為什麼也有端午節?
韓國是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有過端午的習俗。但歷經千百年融合和演變,中國的端午節逐漸融入韓國文化,在韓國逐漸形成了「端午祭」這一特別的祭祀活動。
江陵端午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朝鮮時代。江陵是韓國嶺東地區(江原道江陵市、束草市等地區)的中心,擁有典型的背山臨水的地理位置,因此自古對山神、城隍、龍神等的崇拜成為了當地主要的民俗信仰,並逐漸形成了地區性的大規模巫術祭禮。這就是「端午祭」的由來。
(3)韓國端午節的風俗擴展資料:
江陵端午祭主要是拜祭大關嶺山神和大關嶺國師城隍以及國師女城隍神,活動要持續一個月。從農歷四月五日的神酒謹釀開始,山神祭、國師城隍啟程、奉神拜祭、迎神祭、朝奠祭、端午巫術、燒祭等各項活動依序進行,一直要持續到農歷五月七日。
農歷四月十五日舉行的「山神祭」儀式可以說是江陵端午祭的核心。「山神祭」來自神話傳說,主要內容是巫婆將避邪的「神酒」祭奠山神,以求風調雨順。
端午祭期間最經典的表演非官奴假面劇莫屬了。它是韓國目前唯一保存下來的只有舞蹈和動作的無言喜劇,以貴族們的愛情故事為主要內容,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展開演出。
4、什麼是韓國端午祭?
端午祭是韓國江陵地區的傳統節日習俗。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韓國江陵的端午祭實際上是由舞蹈、薩滿祭祀、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這與中國人吃粽子、劃龍舟、紀念屈原是兩回事,惟一的相同點是時間框架,都是在中國的端午節期間舉行,因此被稱為端午祭。端午祭按照傳統風俗,在端午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婦女們用菖蒲湯洗頭發或飲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妝,稱為「菖蒲妝」。士大夫人家的門柱上貼硃砂符藉以避邪,君臣之間要互贈端午扇表示祝賀。祭祀儀式保存了完整的形式和內容,可以說是韓國江陵端午祭的核心。江陵端午祭的確是東亞「漢字文化圈」有趣的文化現象。以節日習俗而言,端午節雖然發源地在中國,但是在長期的流傳和國際交流中,它被中國周邊的國家和民族所吸納,所接受,並置於自己的文化土壤之中,形成韓國民族獨特的節日習俗。如果追述韓國江陵端午祭的原型,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是不容置疑的。在韓國的許多典籍中都記載了對「端午」的解釋,這種解釋和中國人的觀念是一樣的。如韓國也稱五月初五日為「重午」、「重五」、「端陽」、「五月節」,韓國特有的詞是稱「端午」為「上日」,意為神的日子。中國端午節的許多習俗如插艾蒿、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戴荷包、五毒兜兜,拴五彩縷,劃龍舟、紀念屈原等習俗,在韓國的端午習俗中並不存在。但韓國江陵地區的端午祭,同樣包含了豐富的內容,祭祀、演戲、游藝是其主要內容。其中的祭祀儀式保存了完整的形式和內容,可以說是韓國江陵端午祭的核心。這也是韓國江陵端午祭1967年被指定為韓國第13號無形文化財的主要原因, 端午食粽 1.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2.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5、韓國的端午祭是怎麼回事?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中國端午節的許多習俗如吃粽子、菖蒲、飲雄黃酒、戴荷包、五毒兜兜,拴五彩縷,劃龍舟、紀念屈原等習俗,在韓國的端午習俗中根本不存在。
韓國江陵地區的端午祭,同樣包含了豐富的內容,祭祀、演戲、游藝是其主要內容。其中的祭祀儀式保存了完整的形式和內容,可以說是韓國江陵端午祭的核心。這也是韓國江陵端午祭1967年被指定為韓國第13號無形文化財產的主要原因。
最重要的區別是江陵端午祭並不是特指某個時間一個節日。這跟我們傳統端午節有很大的區別。 江陵端午祭只發生韓國江陵地區端午節氣這個時間段的一種祭祀活動,整個祭祀活動 時長可達20多天,長則一個多月。國際上認可了韓國端午祭以後,就表示中國端午被偷了,被影響了。
就好像現在海外對春節都不能叫中國新年而要說農歷新年,理由是其它亞裔也過春節。但事實是春節原本就發祥於中國,其它人過得也就是中國春節。更別說春節是由農歷來確定的,農歷雖然是湯若望修訂,但也是由中國發祥。
以端午為開端,韓國乃至其它東亞東南亞國家就可以混淆源本,最後行竊取之實。韓國是江陵端午祭,一字之差謬以千里。這件事確實有點誤會韓國人。
但是,「韓國起源論」惡心事可不是一件,有些是國人或日本人調侃韓國起源論的事件,出口轉內銷隨後就變成了洗地教材。你現在隨便找韓國人問問 蚩尤 高句麗 長白山這些是哪的……
韓國申請的是端午祭,不是端午節。申請的主體是端午節那天一系列慶祝的傳統儀式,不是說端午節是韓國的,這個是有本質區別的。
比如佛教,中國申請了無數的有關佛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申請的主體都是中國人創造的用來禮拜佛祖的節日、儀式、音樂等,但這並不影響釋迦牟尼是個印度人。
6、韓國的節日與習俗有哪些
韓國人以正月至三月為春,四月至六月為夏,七月至九月為秋,十月至十二月為冬。其中,表明一年開始的春節是韓國人的最大節日。這天,韓國人祭祖先,向大人拜年。
韓國有四大傳統節日,即春節(農歷1月1日),元宵節(農歷1月15日)、端午節(農歷5月5日)、中秋節(農歷8月15日)。節日期間,多數地方都開展民俗活動,大部分韓國民俗活動集中在正月十五,這與祈求豐收的咒術形式都有密切聯系。代表性的活動有拔河、車戰游戲、踩銅橋、跳園舞等。過去,節日便是盛大的宗教紀念活動。遠在三國時代,韓國就開始過收獲節和感恩節。這種節日包括扶余的龍鼓節,高句麗的東盟節,東瀛的舞天節。除龍鼓節於農歷12月舉行外,其他的節日活動通常在秋收後的農歷10月間舉行。在後繼的各個朝代中,節日雖有增減,但慶祝秋收和迎接農歷新年的活動一直沿襲下來。節日期間舉家團聚在一起。全家主要穿韓服,舉行祭祖儀式。祭祖完畢晚輩向長輩拜年。春節
農歷1月1日,是在韓國節日當中最隆重的一個。在韓國,新年早上祭祀(向祖先貢獻飲食行大禮)祖先。 意味著新一年的開始。祭祀結束後孩子們向大人拜年,大人還禮祝願。春節那一天吃年糕。這有過了年長一歲的意思。家屬和親戚們聚在一起玩擲轂游戲(用4個木塊兒玩的韓國傳統游戲)、跳跳板(姑娘站在長木板兩端輪流地跳的游戲)等游戲。並把有「裝福」意思的福笊籬(過濾用的湯勺摸樣的工具)送給別人或掛在家裡。元宵節
農歷1月15日。新年伊始,迎接第一次圓月,祈求一年的豐裕和平安。正月15日早上祈求無病吃「鈈飪」(祈求避瘡而吃花生,栗子,核桃等堅硬的飲食)和「耳明酒」(為了一年裡兩耳能很好地聽東西而喝的酒)。早餐吃五穀飯(用大米、江米、小豆、大豆、高粱做的飯)和野菜(用能吃的草和樹葉做的菜)並且叫對方的名字,對方答復就說「你買我的熱呀」,這有一年中夏天不要中暑的意思。正月十五的游戲有兩種:一是放風箏,有消滅一年的災難的意思;二是放鼠火,有驅逐妖魔鬼怪和害蟲的意思.。據說,正月十五日晚上,向圓月許三個願都會實現。端午節農歷5月5日端午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端午節婦女們用菖浦(用菖浦葉洗頭頭發光澤)洗頭,玩兒盪鞦韆, 男人摔跤,還做樣子像車輪一樣的車輪餅吃,採用這個食品的名字還把端午節稱為車輪節。中秋節
農歷8月15日是用當年出產的水果和新谷准備食物的節日,是在韓國僅次於春節的最大的節日。秋夕這天用新谷做好食品向祖先祭祀,然後去掃墓(親自去祖先墓地放飲食敬禮),還用當年生產的谷、斗、栗子等做成松餅吃,玩拔河、羌羌水越來(大家一起握手劃圓圈轉轉)等游戲。此外,韓國還有一些家庭節日。這些節日對所有的韓國人來說都很重要,而且總是要設宴歡慶。這些節日包括:「百日」即嬰孩出生後的第100天;「周歲」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生日;「花甲」60歲生日,這一天表明一個人已經度過了整整一個甲子的歲月。過去,由於嬰兒死亡串高,人們的壽命期短,因此人們都熱烈慶賀這些節日。上述這些家庭節日以往都當作節日隆重慶賀,甚至遠房親戚也來祝賀。現在參加這種慶賀的人僅限於自己的家庭成員。越來越多的花甲老人現在已不在家中慶祝自己的花甲壽辰,而是選擇別的辦法,例如選擇出國旅遊來慶賀自己的壽辰。
7、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為什麼韓國也有端午節?
在韓國,端午節的時間和我國的端午節一樣,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的內容在「朝鮮時代」南孝溫的《秋江集》就有表述,「江陵端午祭」就是現在韓國所保存下來的重大的端午傳統節日習俗。原來在韓國許多地區都有端午習俗,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漸漸消失了,唯獨江陵地區完整地保存,其歷史由來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江陵端午祭」是韓國所保存下來的重大傳統習俗「江陵端午祭」1967年被韓國確認為「無形文化遺產」,自此端午祭的盛大活動在韓國很快恢復並發展起來。現在的江陵端午祭有數種祭典和假面舞劇,還有農民樂舞比賽、投壺、摔跤、盪鞦韆、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棋王比賽等文娛節目1000多個。從五月初一到初十,還舉辦全國性的盛大的「亂場」(廟會集市),各地特產商品集中展銷,規模很大。
由於端午節的起源與稻作農業的起源有關,與水有關,每年農歷5月正是漲水的季節,為了祈求大水不將水稻淹掉,每年的這個時候都要祭神。這樣這個節日才慢慢在我國形成。後來我國的農耕文化傳向海外,韓國的端午節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而自然形成。由此,韓國人對「端午」的解釋和中國人的觀念是一樣的。
如韓國也稱五月初五日為「重午」、「重五」、「端陽」、「五月節」,韓國特有的詞是稱「端午」為「上日」,意為神的日子。按照傳統風俗,在端午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婦女們用菖蒲湯洗頭發或飲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妝,稱為「菖蒲妝」。居民們在門柱上貼硃砂符藉以避邪。韓國人所祭祀的神靈是「大關嶺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國師城隍「梵日國師」等等。
8、端午節是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5年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
陰歷五月五日是韓國的端午節。關於韓國端午的由來眾說紛紜,其中一種說法是從中國傳入。歷經不斷的融合和演變,韓國端午的內涵和慶祝形式早已發生了變化。
1967年江陵端午祭被指定為韓國第13號重要無形文化遺產和重要無形文物,2005年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
(8)韓國端午節的風俗擴展資料:
韓國人在端午期間要祭拜當地的山神和城隍,祈求風調雨順、莊稼豐收,這種巫俗祭祀活動被稱為「端午祭」。據悉,韓國的很多地區都曾有端午祭,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多數地區的端午祭逐漸消失,唯獨江原道江陵地區完整地保存了端午祭祀儀式的形式和內容,江陵端午祭也因此得到了海內外的關注。
首先想到的韓國風俗是「端午粧」,是指女性們為了辟邪而打扮的風俗,這其中最廣為人知的風俗便是菖蒲水洗頭。用菖蒲葉和根煮熟後的水洗頭,頭發會變得烏黑亮澤,且不易掉發。女性們用菖蒲根製成的簪子(菖蒲簪)插在頭上,洗臉沐浴後穿紅綠新衣。男性為了驅除厄運,則將菖蒲根別在腰間。
9、韓國都有什麼節日和習俗?
1月1日,元旦(新年)。
1月2日為國家規定的公休日。
農歷正月初一,民俗日也稱陰歷新年,即春節。
3月1日,韓國獨立運動紀念日。紀念1919年3月1日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三一運動。
4月5日,植樹節。這一天,政府官員、教師、學生以及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韓國人按照政府的重新造林計劃植樹。
4月8日,釋迦牟尼誕生節。佛教徒和其他國民都慶賀這個節日,紀念釋迦牟尼誕生。
5月5日,兒童節。這一天為兒童舉行各種慶祝活動,讓他們與父母一起盡情遊玩。
5月8日,父母節。這一天是父母的節日,為繼承和發展傳統的孝道而設立的節日。
5月15日,教師節。這一天,學生們會給老師送花或其他小禮物,或者大家一起請老師吃飯。教師在這一天,會受到社會的特別尊重。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受中國文化影響,韓國也有端午節,韓國端午節風俗主要為祭祀、演戲、游藝等,帶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其中以「江陵端午祭」保存最為完整。2005年11月25日,「江陵端午祭」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口頭和無形遺產。
8月15日,光復節。1945年的這一天,朝鮮半島從日本35年的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獲得獨立。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或稱豐收節)。傳自中國,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全國性節日之一。這一天要擺設筵席,各家要在家族墓地舉行紀念儀式,晚上要一起賞月。
10月9日,韓語節。為紀念1446年朝鮮世宗李裪的頒布訓民正音,普及朝鮮半島民族語言而建立的日子。
(9)韓國端午節的風俗擴展資料大韓民國(韓語:대한민국,英語:Republic of Korea),簡稱「韓國」(South Korea)。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45%),主體民族為朝鮮族,通用韓語,總人口約5041.85萬(2014年)。首都為首爾。
1910年朝鮮半島淪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15日光復取得獨立。1948年,朝鮮半島南北先後成立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1953年7月27日依朝鮮停戰協定,朝韓雙方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