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的風俗民情故事的作文
1、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像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採的作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裡,我的家鄉一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准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里買年貨,要准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號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後,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牆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孩童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麼的,只有孩童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孩童子都應接不暇,嘴裡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後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孩童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捨得新年過去。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我家祖祖輩輩生活在上海,上海便是我的故鄉。上海的春節,也更讓人難忘。而我最愛的,還是那甜甜的湯團。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一齊包湯團,看春晚。糯米粉是現成的,用水一和,便是湯團的皮。那滑溜溜的皮,讓人不禁想起了那圓溜溜的湯團,在沸水裡翻滾著,雪白的糯米皮在水中閃閃發亮。而那雪白中,又隱隱約約透出一絲絲灰色,那是黑洋酥的顏色,甜甜膩膩的感覺,似已在嘴裡化開,給人無限的幸福感,這是讓幾代人都神往的景象。
在外公生活的那個動盪的年代,包湯團,吃湯團,簡直就是無上快樂。新年來臨,家裡拿出一年來辛苦勞動而得的糯米,用一個巨大的石磨來磨糯米粉。磨的時候,全家上下都在幫忙。力氣大的大人們汗流浹背地使勁磨,而小孩們幹不了重活,就負責把糯米倒入磨盤。糯米通常都有好幾袋,還特別的重。但孩子們卻依舊不厭其煩地拿勺子一勺一勺認真地往磨盤里倒,想必是那一個個小小的,甜甜的湯團給了他們驚人的力氣和耐心。
磨完了糯米粉,便是做餡料。湯團的餡通常為黑洋酥和豆沙兩種。不過家裡通常做的都是黑洋酥的餡。拿一隻小臼,盛上滿滿一碗黑芝麻,再用一根極粗的小槌不停地搗,很快就能將其變成一碗黑糊糊。為了讓它有甜味,就放入白糖;為了讓它有黏性,就放入豬油。想來著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事,只可惜現在的我並不能體驗這樣的活動。
准備好了湯團皮和餡料,便要開始包湯團了。先把皮捏成小碗狀,用筷子夾起一個搓好的「小煤球」,輕輕放入「小碗」,再把口封上,搓成一個小球,一個湯團就完成了。孩子們前兩步都做得很順利,但到了封口搓圓時,就叫人有些哭笑不得了。有人搓成了粗細不一的長條,有人捏成了橢圓,更有甚者,搓到一半,封口處裂開,餡全部漏了出來,便前功盡棄,只好重新來過。但誰也沒有哭鬧,反而笑聲連連。最後,大家都包出了自己滿意的湯團。那小小的,滑滑的一個,放在手上舒服極了。
盡管如今在這個快節奏的大都市裡,已難找到當年全家包湯團的情景了。但我相信,在每個上海人心中,都會有這樣一幅祥和的畫面,因為那一個個小小的,甜甜的,滑溜溜的湯團,背後不僅蘊含著人們對家鄉的情意,還有那最真摯的願望——團團圓圓,幸福安康!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有這樣一種風俗。農歷二月半,人們會在這天舉辦慶典迎「伏虎禪師」,並且邀請親朋到家中做客。
這個節日的來歷啊,可是個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有個羅伏和尚,他心地善良,有一天下山取火,碰見了一隻飢餓的老虎,他取火回來,便以身飼虎。他舍己的精神感動了上蒼,觀音菩薩點化了他成為「伏虎禪師」,老虎成了他的坐騎。人們也把二月半這天定為伏虎禪師的紀念日。
農歷二月半這一天,是我除了過年外最期盼的一天。早上,太陽才剛掀開雲彩,探出頭來,廟會里已排起了長龍,人山人海了。年長的爺爺奶奶為我們化妝,有扮成神通廣大的孫悟空的;有扮成肥頭大耳的豬八戒;有扮成忠心耿耿的沙和尚……而我扮的是巾幗不讓須眉的穆桂英:臉上化著大青衣的妝,身披紅衣,頭戴帥盔,英姿颯爽的樣子!
最激動人心的時候來了,慶典開始了。走在最前面的是由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請出的「伏虎禪師」;後面緊跟著聲勢逼人的軍鼓隊,鼓聲如雷、震天動地;腰鼓隊的奶奶們鼓槌飛舞、綵綢翻飛,極富感染力;還有一支由小朋友組成的小號隊,號聲嘹亮、意氣風發;再後面就是我們了,我們這個方隊最有意思,有天上飛的、地上走的,騰雲駕霧的唐僧三徒被大人扛在肩上,當然還有我的穆桂英掛帥。我和「花木蘭」、「楚霸王項羽」一起坐在特製的車上宛如騎在馬上,後面還跟著坐轎子「大家閨秀」……最後一個方隊是由全村人舞著彩旗、舉著香組成的,有年過七旬的老人、有血氣方剛的少年、有活潑踴躍的小孩……遊行結束後,會向村民們分發水果、禮物,這還有多層意義呢!希望大家平安長壽,這是第一層,第二層是紀念「伏虎禪師」的舍己精神,第三層是希望每個人在這一年都能得到守護和祝福。
這時候在村民的家中,男主人們在舂粿,女主人們在做美味的菜餚:燒牛肉、紅燒魚……客人們一邊幫忙,一邊聊著天,大家在一起度過這愉快的一天。
這風俗節日的一點一滴無不體現著豐富多彩的家鄉特色和獨特魅力,讓我們一起建設更美好的家鄉,把家鄉的風俗繼續傳承下去!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我的家鄉吉林省汪清縣,是個美麗富饒的小縣城,這里居住著熱情豪放的東北人,有著獨特的文化底蘊和民風民俗。
東北最不同與其他地區的就要數房屋了,別的地區都睡軟綿綿的大床,而東北則睡在那長6至7米,寬3至4米的大硬炕上,據說有利於腰背。炕下有一條空洞連接著灶台,燒火時,煮飯和熱炕兩不誤,坐在熱騰騰的坑上吃著香噴噴的米飯,別提多享受了。東北幾乎每家每戶的都有口地窖,規模也不大,就是用來存放些土豆、白菜類食品。我還經常下去探險呢!東北的房屋體現了東北人的性格,根本不分那些廚房、卧室,中間只是一牆之隔而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北的房屋其實沒有客廳,客人來了就把他往炕上招待,絕對會讓你倍感親切。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我最愛吃的就是小雞燉蘑菇,還有豬肉燉粉條,相信也是每個東北人的最愛。大概是因為東北氣候偏冷,所以才愛吃這種高熱量的食物吧。,特別是酸菜,絕對口味獨特,獨一無二,每當有客人來時主人都要做酸菜燉排骨再加上味道獨特的小菜來招待客人,保證你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不僅東北的美食讓人贊不絕口,東北的「二人轉」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獨特的唱腔和奇妙的舞步構成了小到十幾歲兒童,大到七八十歲老人的群眾舞台。每個東北人都「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可見二人轉對東北人的影響尤為深刻。「二人轉」不用舞台,不用服飾,隨時隨地都能來上一段,怪不得人人都喜歡。最讓我驕傲的是連小品演員趙本山也來自東北,唱的一手好二人轉,紅遍大江南北。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東北的這片土地養育了豪爽、不拘小節的東北人。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文化構成了我們美好的中國。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體驗獨特的風俗習慣。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5我的老家是浙江的臨海,有許多與別的地方不同的習俗:過新年、元宵節、中秋節。
快過年了,人們紛紛從全國各地趕回家鄉過大年。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了紅紅的春聯。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爺爺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家家戶戶就開始放煙花爆竹,一走出門,便聽見了震耳欲聾、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從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傳來。這聲音把我嚇了一大跳:嚇得我趕緊用手捂住耳朵!這聲音大得,連說話聲都被淹沒了,不得不讓人大聲地喊。之後,我看著滿天迷人的煙火,每個煙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真叫人看的眼花繚亂,簡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煙花節」。
在我們浙江臨海春節一般都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還未亮,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天剛蒙蒙亮,只見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插燭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還有許多禁忌:不準掃地吧,不準將水倒出去,不準動刀······
還有,我們那兒過元宵節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過。元宵節那天你猜我們吃什麼?湯圓No!No!No!不是湯圓,在我們哪兒吃的是「羹」,它是將一大堆原料攪拌成的,都是薏米漿為主,再放芥菜葉、豬肉末、豆腐乾······攪合在一起,攪好了之後,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後調味出鍋,因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鍋,這夠全家老少吃好幾頓呢!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風」。各地的風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節日,各有各的過法。因為有了這樣的不同,節日才會變得非常有趣。你家鄉的風俗,又是怎樣的呢?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6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過春節時的習俗有很多,貼春聯就是其中一個。
聽爸爸說,這個習俗大有來歷呢:春聯的來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們用以辟邪,後來畫門神像木,刻人形掛在門旁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除夕上午,我和爸爸一起貼春聯。我拿著一把剪刀和透明膠布,爸爸拿著春聯,一起來到門外。爸爸先貼橫批。我用剪刀喀嚓喀嚓地把膠布剪成小塊,遞給爸爸。有時候我剪多了,就把剪多的膠布的一半貼在門上,另一半懸在空中,當做備用。爸爸輕輕地貼住春聯,免得貼皺了。我們倆配合得很默契。爸爸先貼橫批,再貼上聯和下聯。我看了奇怪地問:「爸爸,你為什麼上聯貼在左面,下聯貼在右面呢?」爸爸回答:「傳統來講,右聯為上,左聯為下。橫批從左往右念,上聯就應該貼在左面,從右往左念,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面。現在通常的橫批都是從左往右念的。我們家的也是,所以上聯就應該貼在左面。」最後我們又貼了值得大大的福字。貼完春聯,從遠處一看,紅紅的,很喜慶。橫批是福星高照,上聯是金鼠賀歲年年好,下聯是萬事如意步步高。
春節家家戶戶都貼春聯,迎新春。祝願家家戶戶在新的一年裡都能過得吉祥幸福,快快樂樂!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7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由上古時期的祭月演變而來!
中秋節那天的早上起床後,簡單的吃了早飯,我就看到外婆在准備做月餅啦,外婆先把做月餅的材料按照對應的比例和好,爸爸將和好的面團分成一個一個小小的面團並擀成面餅,媽媽把餡料包入面餅當中,負責用月餅的模具把面團壓成月餅的樣子,最後媽媽把月餅送入烤箱就大功告成啦!嘻嘻!
中午,外公做的一道菜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外公拿起藕,用刀切片,每兩片之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兒,下油鍋炸至兩面金黃即可!真叫饞人,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塊藕餅一口咬下,我的天,太好吃了!
午飯過後,爸爸和外公把一個長桌搬到了露台,我負責把一個用來放貢品敬菩薩的方凳子也搬上去,外婆和媽媽拿著貢品和實物!
看似簡單的事我們卻忙了很久。等我們忙完都到晚上了!我們邊休息邊閑聊,等待賞月,一會兒,月亮就出來了,我可愛的老妹兒是第一個看到月亮的,她雀躍鞋手指著月亮說:「月亮月亮,你們看!」我抬頭看著月亮,今天的月亮特別的亮又特別的圓!可是為什麼又亮又圓呢?其實月亮本身是不會發光發亮的,發亮是因為太陽的光通過地球反射到月亮上的,只有每年的中秋節月亮才最圓最大最亮!
就這樣,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旁,吃著月餅,談笑風生,不時的抬頭看看天空中的那輪明月,說不出的舒服!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8「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我要介紹的習俗是家鄉新年時的過廟會。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時候家鄉都在干什麼呢?我們家鄉新年的時候會過廟會。
過廟,鄉稱「趕廟」,「趕會」。在新年的時候,家家都會穿著新衣到廟會上去看一看。小孩子們去了,像撒了歡一樣,廟會上有各種稀奇的玩意兒,孩子們走到這,停一停,走到那兒,睜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們眼裡都變得稀奇古怪。大人們則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麼樣,非常熱鬧。
河北廟會的習慣由來已久,甚為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廟會,舊時的廟會很復雜,有的還帶著較濃的宗法觀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現在,人們將廟會當成了一種「旅遊」和自我娛樂場所。像高蹺、獅子、龍燈、旱船、跑驢、竹馬、雜技、武術等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形成,多在廟會期間表演。同時,各地的「過廟」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比如:安國葯王廟會,張北騾馬大會,涉縣媧皇宮奶奶廟會等。
過廟既進行了物資交流,又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9世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而我的家鄉,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先說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可以打著燈籠,到處去玩。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場面,好不熱鬧!
除夕過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連著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於放假了。對了,這三天還不許動針線、剪刀呢!聽那些年老的人說,這是為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假。可見這是多麼公平!大年初一這一天,大人們就領著小孩去長輩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會發紅包的!這紅寶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可以自己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了,買點文具了。對了,這一天,大家還得放鞭炮呢!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在家裡打開VCD,插上話筒,盡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節之後,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們可以買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對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裡,院子里,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
正月十五過後,就是十六啦,要開學和工作啦,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0「百里不同風,千里不俗。」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節日風俗和多姿多彩的風俗習慣。我們可以不斷地從中感受到和吸收到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營養,從而受益匪淺,了解頗有深刻。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節日,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大特別圓,所以這一天象徵著家好月圓人團圓的美好日子。說起中秋的來源,坊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神話和傳說。其中嫦娥奔月就是家喻戶曉的,最具代表性的關於月亮的故事。話說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把大地照得寸草不生,人們的生活苦不堪言,叫苦連天。有一個叫後羿的勇士,箭法奇准,他體恤民情,挺身而出決心要拯救蒼生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讓後羿射下了九個太陽,拯救了萬代蒼生。後羿的妻子嫦娥是個絕代美人,夫妻倆十分恩愛,有一次後羿向王母討得了靈葯,一吃就能立即升天成為神仙,但他捨不得妻子只好保存著靈葯,一天後羿去打獵,之身嫦娥一個人在家,一個心術不正的下人起了壞心,企圖奪取靈葯,嫦娥沒辦法只好當機立斷吃下靈葯,突然間立刻飛奔到了月宮,從此開始了寂寞的生活。後羿回來後件大事不妙悲痛欲絕,仰望天空長嘆見月亮上的人就使自己思念的妻子。於是他將妻子最愛吃的餅擺在院子里,許多人見了紛紛效仿於此來祈求平安、健康,久而久之代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中秋節。
「嫦娥奔月」真是一個美麗的神話,我的家鄉壯族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更具特色。首先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飯菜特別的豐盛僅次於春節。飯後將月餅供奉給祖先,孝敬祖先,希望祖先保佑一家人團團圓圓、健康快樂。祭拜完祖先接下來精彩的時刻即將到來,把圓圓的大月餅切成每人一份,預示著一家人永遠團圓,缺一不可。一邊吃月餅一邊悠哉悠哉的賞月,聽著老人講述關於月亮的趣事,還舉行成語接龍或講謎語,猜對了就獎賞月餅,在皎潔的月光下,歡聲笑語下吃著香甜的月餅,真是人生一大樂事,令人流連忘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來自全歸各地的朋友們,我們雖不曾相識,但在這美好的中秋之夜我們能普天同慶,伴著一樣的圓月,共同在月亮下,共同交心,望著圓月,陷入沉思,是它牽引著我們的思緒,進入暢想……
2、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1紅山文化,是指活動在赤峰紅山區以及周邊地區的古老文明,現存大量文物、遺跡、廢棄的祭壇。而紅山文化節,便是由此延伸而來。
那紅山文化又是怎樣被發現的呢?一個在山路上走著的農民,遇到了一塊形狀規則,有加工痕跡的石頭,這本不足為奇,誰知又向前一段距離,遇到了一個石頭擺成的,類似「法陣」的建築,於是,他聯系了考察人員。考察發現,周圍還有很多附屬的小祭壇,又在周圍發現了一些古飾品,顯然,這附近有過古老文明,但滅絕原因不得而知。
紅山文化,由一個古老文明,化身為一個節日,走進我們的視野,並融入了許多現代化的、多民族的元素。
節日期間的活動內容有:焰火晚會、紅山文物精華系列展、那達慕盛會、紅山先民遺址大型祭祀活動、紅山文化旅遊紀念品展評活動、紅山文化書畫攝影作品展、紅山文化遺址考察等。
其實,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只要留心、細心了解,每個風俗背後都有一個個傳奇的故事。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2「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我要介紹的習俗是家鄉新年時的過廟會。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時候家鄉都在干什麼呢?我們家鄉新年的時候會過廟會。
過廟,鄉稱「趕廟」,「趕會」。在新年的時候,家家都會穿著新衣到廟會上去看一看。小孩子們去了,像撒了歡一樣,廟會上有各種稀奇的玩意兒,孩子們走到這,停一停,走到那兒,睜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們眼裡都變得稀奇古怪。大人們則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麼樣,非常熱鬧。
河北廟會的習慣由來已久,甚為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廟會,舊時的廟會很復雜,有的還帶著較濃的宗法觀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現在,人們將廟會當成了一種「旅遊」和自我娛樂場所。像高蹺、獅子、龍燈、旱船、跑驢、竹馬、雜技、武術等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形成,多在廟會期間表演。同時,各地的「過廟」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比如:安國葯王廟會,張北騾馬大會,涉縣媧皇宮奶奶廟會等。
過廟既進行了物資交流,又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3在遼闊無垠的草原上,一直以游牧為生的'蒙古族,有著一個一年一度盛大的集會——那達慕。
沒來過內蒙古,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沒吃過牛肉乾,沒看過那達慕。那達慕一開始只是為了祭祀山神,路神,也就是祭敖包,後來經過長期發展成為了現在的那達慕。
由於我生在內蒙古,所以經常領略那達慕的盛況。那達慕那天,商販雲集,吆喝聲四起,我混在人流里,不斷有人對我微笑,拉著我推銷他們的商品,人們熱情高漲,有許多准備上場的人在場上拉著馬轉來轉去,那天天氣好極了,陽光明媚,萬里無雲,似乎也在為那達慕的開展表示祝賀。商鋪出售的商品應有盡有,小到飾品珠寶,大到古董文玩,太陽傘。
可那達慕的高潮不止於此,民族表演,競技,更讓原本就熱情的人群更加激動。一般的那達慕可以持續三四天,第一天主要是開幕式和民族舞蹈,馬上雜技表演,人們的鼓掌聲一浪高過一浪。
競技同樣很受觀眾喜愛,小夥子們表演賽馬,摔跤,射擊,場上激烈極了,場下也毫不遜色,掌聲四起。場上的運動員英姿颯爽,意氣風發,給人一種蒙古族特有的豪爽感。
總而言之,那達慕是蒙古族特點和文化的表現,也是一種傳遞文化的方式。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4世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而我的家鄉,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先說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可以打著燈籠,到處去玩。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場面,好不熱鬧!
除夕過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連著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於放假了。對了,這三天還不許動針線、剪刀呢!聽那些年老的人說,這是為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假。可見這是多麼公平!大年初一這一天,大人們就領著小孩去長輩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會發紅包的!這紅寶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可以自己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了,買點文具了。對了,這一天,大家還得放鞭炮呢!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在家裡打開VCD,插上話筒,盡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節之後,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們可以買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對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裡,院子里,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
正月十五過後,就是十六啦,要開學和工作啦,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5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特殊的風俗,當然,我的家鄉也不例外,我的家鄉的風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每到這天,牧民們都要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開始焚香燃燈,誦經念咒,乞求神靈保佑,群眾們則從左向右圍著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豐收年。
敖包是蒙古語,意義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因為他們認為高大雄偉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桿,桿頭上系著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腳石;在敖包旁邊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乳酪等等。祭祀時,在古代,由薩滿教巫師擊鼓念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們焚香燃燈,頌詞念經。
正因為有了各個地區不同的風俗習慣,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下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6在安徽,春節差不多是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的,這是一年裡最熱鬧的時候,人們忙碌了一整年,大部分會在這個時間趕回家過年。村子裡熱鬧了起來。
臘月24這天要做豆腐、炸圓子。早上起床,家家戶戶都飄著豆香味兒。用柴火將鍋燒熱,將泡了一夜的黃豆磨成糊,放入鍋中再加上水。熬到微微粘稠,就可以出鍋了。在正方形的木架上鋪一層紗布,將熬好的糊放上去,把木架固定在老屋的房樑上,接著,開始過濾。將過濾的豆漿再次下鍋燒開,放入石膏點鹵,冷卻後倒在豆槳布袋中,用重物壓兩小時,這樣豆腐便做好了。燒開的豆漿也可以直接喝。
接著,就是炸圓子。將煮好的一大鍋糯米飯倒到盆里,再加入適量的肉沫、生薑沫、蔥花、鹽、醬油等調味品,然後用木棒攪拌,直到完全沒有飯粒了,可以搓成丸子為止。把糯米飯搓成一個個像乒乓球一樣大小的圓子,再撒上一層麵粉,就可以放入熱油中炸了。在鍋中不停地上下翻動,等到圓子呈現紅褐色,撈出即可。第一鍋圓子一定要要裝在盤中,擺放在灶台上供給灶王爺。聽長輩們說,寓意是來年風調雨順有吃有喝。
中國還有許多節日和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值得我們去了解。
3、我的家鄉河北 作文 500字
我的家鄉在河北省永年縣廣府鎮。它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卻很可愛!那裡有許多名勝古跡!
我的家鄉有很悠久的歷史,它被稱為古城、水城、太極城。說它是古城是因為它有很悠久的歷史,說它是水城是因為它被水環繞著,說它是太極城是因為它是太極拳的發源地。
你知道嗎?永年城東城有兩個城門,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古時候的戰爭很多,當有敵人來攻佔永年城時,我們大開兩道城門,當他們走過第一道城門時,我們把兩道城門一起關住,他們在兩道城門之間走投無路,只好投降,給他們來個「瓮中捉鱉」。
你知道永年的古跡—武禹襄故居和楊露禪故居嗎?它們始建於清末,分別為楊氏 、武式太極拳的創始人—楊露禪,武禹襄宗師生前的住所。楊氏故居佔地面積為3000平方米,坐東面西,分兩個院落。武式故居佔地面積9000平方米,分三個院落,現在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出東門五里,有一座橋叫做弘濟橋,我們那裡的人稱它為東橋。相傳它是魯班的妹妹製造的,與趙州橋合稱「姊妹橋」,弘濟橋上刻有獅子,石榴,猴子等石雕。
環繞著古城的水叫做「環城河」,春天和夏天可以釣魚,游泳。河裡有魚蝦等。有時,冬天結冰了可以滑冰,有趣極了!
......
我的家鄉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和很多名勝古跡。
來吧!我會帶你盡情玩賞!
4、石家莊的民風民俗(特色吃穿住行,以及禮儀、節日、工藝品、民間故事,等等)寫下來,文從字順,條理清楚。
【傳統戲劇】
石家莊絲弦還曾有過弦腔、弦索腔、河西調、小鼓腔、羅羅腔、女兒腔等叫法,是河北省所獨有的古老劇種之一,也是在全國罕見的地方戲曲聲腔劇種。石家莊絲弦主要流行於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區以及晉中地區的東部等地,這種戲劇的起源目前無從考證,通常認為早期的絲弦戲是以元人小令以及明清俗曲為基礎發展演化而來。清朝初年的時候,絲弦戲已經普遍流行於河北大部地區,而且深受群眾的喜愛。石家莊絲弦作為燕趙文化的最突出代表,有著很強的創造性,在河北地方劇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素來就有「昆高絲亂不分家」和「一昆二高三絲弦」之說。2006年5月20日,石家莊絲弦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統音樂】
常山戰鼓最早起源於石家莊正定,由於這里是古時候常山郡的所在地而得名。 常山戰鼓有著悠久的歷史,傳說早在戰國時期就已有雛型,發展到明朝時期最為盛行。正定隆興寺建於隋朝,其大佛石座上就刻有古人擊鼓的浮雕。在正定縣志上有這樣的記載:「城市村墟,鑼鼓虛日」,「市井簫鼓喧鬧,鼓聲不絕、相塞於途」。由此可見,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也多雄壯戰鼓之聲」。常山戰鼓是由鼓、大鈸、中鈸、小鈸、小鑼等打擊樂器而組合演奏的一種民間樂曲,其曲牌大多是由多個能單獨演奏的鑼鼓段子所串聯而成的一種聯套曲體式的結構,並且主要用於廣場表演。常山戰鼓的套路多樣而且曲牌繁多,特別以東楊庄的戰鼓隊最有代表性。
【傳統藝術】
石家莊無極剪紙起源於清末民初時期,在無極當地很早的時候就有著每逢節日或是喜慶之日貼窗花的傳統風俗,其剪紙的藝術風格受到山西以及天津楊柳青年畫影響,逐漸發展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剪紙藝術。無極剪紙主要用宣紙作材料,是一種單色剪紙,主要工具為剪刀和刻刀,由於剪刀製作受工具和材料所限,因此多為刀刻而成。刀刻剪紙時需要特製的石蠟或者橡皮泥的底版,其製作工藝十分講究。後來由於時代的進步以及人們審美觀念的提高,無極剪紙不僅有黑白套色的,還有刻金彩襯的,十分鮮艷,再配以形態各異的藝術造型,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傳統文化】
耿村民間文化是石家莊藁城市所獨有的一種文化現象,這里吸引了很多國內外專家學者考察訪問。這種傳統已經有很久的歷史,早在明朝朱元璋時代就曾有「北有京津,南有耿村」、「一京二衛三耿村」的說法。由於耿村地處交通要道,南來北往的商人們把他們所知道的奇聞趣事講給這里的村人,耿村人同樣會把自己的故事講給他們聽,就這樣逐漸形成了如今的耿村民間口頭文學。耿村由於故事數量繁多,講述人集中,因此被稱為「故事村」。這里所傳承的故事內容涉及社會學、倫理學、歷史學、宗教學、哲學以及文學等多個方面,學術價值較高,並且已記錄和整理出耿村民間故事六千餘萬字,編印成內部科研卷本《耿村民間故事集》5部,耿村民間故事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加以保護。
舊時,石家莊市的廣大家庭的教子治家方面,有著自己的傳統方式方法和具體內容。
在農村是血緣與土地把一家人扭結在一起的,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一起生產共同消費。孩子是依倚在父母、奶奶爺爺身邊漸漸長成成人的。農村生活環境、農民思想意識、農家生活方式,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是巨大的。家長主宰一家事務。家長普遍認為家有家風,門有門風。故有「將門出虎子」、「有什麼樣的老子,就有什麼樣的兒」和「拙手笨腳的娘,培育不出會描龍綉鳳的閨女來」之說。農家很少有成文家規、家教,但卻有共同的、約定俗成的代代相傳的治家、教子方式方法。
一、家風
在農村,長期以來,農民完全依賴土地,靠於吃飯,起五更,睡半夜,終日操勞,所收無幾,生活十分艱苦。環境迫使人們漸漸養成勤勞、節儉和忠厚的優良品質。勤勞、節儉、忠厚是農民教子、治家的綱領。
勤勞
過去,農民一年四季,風吹日曬,暑去寒來,辛苦耕耘。農忙季節耕種收獲,農閑季節男人們平整土地,墊圈積肥,拾些燒火,修繕房屋,修理農具。女人們紡紗織布,縫補衣衫,碾米磨面,洗洗涮涮,拉火做飯。小孩子們很少上學讀書。
農家的信念:人不哄地,地不哄人。一分辛勞,換得一分甜。只有受得苦中苦,方可換來甜上甜。
65V.Net
節儉
農家人人深知手中的糧棉是血汗換來的。從小教育孩子「一粥一飯,當思不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唯艱。」農村把糟蹋糧食看得很重,叫「造罪」,以造了罪要遭「龍抓」,或爺爺打屁股來嚇唬孩子們。吃飯時講究桌上碗底不剩一粒米。吃玉米面餅子怕掉渣渣,用雙手捧著吃。如果屢教不聽,家長會責備、訓斥,說什麼「敗家子」、「不成器」。對待糧食是這樣,對待其他物件也必須十分珍惜。家長嘴邊的話是「東西有限,必須省用,省得吃,省得穿」。
忠厚
農民多和土地打交道,種地是實實在在的事,來不得半點虛假,忠厚、誠實是農民的品質。
農家與社會交往面狹窄、穩定、持久。客觀條件與經驗使他們堅信待人必須誠實。遇事寬以待人,誠以待人,不與親友「爭高低論上下」,「讓人一步道路寬」,「後退一步晴空萬里」,「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就是他們的座右銘。
二、家教
《三字經》、《弟子規》比較全面宣揚儒家教育思想,是我國流行甚廣,影響深遠,被官方、民間認為是良好啟蒙讀物。農家多取其精華,變為口頭語言,或小故事教育子女。這種教育是口頭的,隨時隨地的,一點一滴的,反反復復的,日積月累進行的,這種教育如同毛毛細雨,滋潤著人們的心田。又如同無形的刻刀,雕塑著每個人的心靈。母教子、婆傳媳,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其具體內容可概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孝廉四則
1、順為孝 父母的養育之恩如泰山。子女對父母必須恭恭敬敬,一切聽從父母之命。對父母的批評、指責必須先接受、決不允許爭論,更不論可反駁。父母呼喚立即答應。
2、敬父母 若出門必先告訴,回來後應來照個面。有事應與父母商量,不可擅作主張,更不可瞞著父母去干那些有損於家庭和睦的事情。
3、史弟睦 兄弟姊妹之間要珍惜骨肉情,互敬互愛。兄弟和睦相處,讓父母放心、高興就是孝。兄弟之間不可把財物看的太重,互豐爭奪、傷感情,以免釀成禍根。
4、習禮義 吃飯、進屋、落座長者先,幼者後,對長者不可直呼其名。路途相遇要問候。長輩站著,自己不可坐下。對長者說話不可高聲喊叫,聲音應放低些。對待叔叔、伯伯及親友,應如同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恭敬。
5、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1「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我要介紹的習俗是家鄉新年時的過廟會。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時候家鄉都在干什麼呢?我們家鄉新年的時候會過廟會。
過廟,鄉稱「趕廟」,「趕會」。在新年的時候,家家都會穿著新衣到廟會上去看一看。小孩子們去了,像撒了歡一樣,廟會上有各種稀奇的玩意兒,孩子們走到這,停一停,走到那兒,睜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們眼裡都變得稀奇古怪。大人們則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麼樣,非常熱鬧。
河北廟會的習慣由來已久,甚為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廟會,舊時的廟會很復雜,有的還帶著較濃的宗法觀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現在,人們將廟會當成了一種「旅遊」和自我娛樂場所。像高蹺、獅子、龍燈、旱船、跑驢、竹馬、雜技、武術等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形成,多在廟會期間表演。同時,各地的「過廟」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比如:安國葯王廟會,張北騾馬大會,涉縣媧皇宮奶奶廟會等。
過廟既進行了物資交流,又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2我的家鄉在洛南縣一個安靜、優美的小村莊。因為遠離城市的喧鬧,這里的生態環境非常好,空氣很清新,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的習俗,我非常喜歡這里。
每年快過年時,一到臘月村子裡家家戶戶都開始蒸饅頭、包包子,都是自己磨的面,味道好極了。最好吃的是一種叫「油餜子」的麵食,發好的面,做出特有的造型在油鍋里一炸,變得金燦燦、圓滾滾的,像一個個金色的元寶,吃了這個「元寶」來年一定大吉大利。
到了除夕夜吃過年夜飯,一家人就圍著火爐開始包餃子,奶奶就會在餃子里悄悄地放上幾枚硬幣,這里大年初一早上吃餃子,來慶祝新一年的開始。吃餃子時大家都在試誰的運氣好,奶奶說,吃到硬幣的人來年一定有好運。
整個正月,小村莊都是年味十足,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多的數不清。我喜歡這里,這兒的習俗真有趣。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3世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而我的家鄉,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先說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可以打著燈籠,到處去玩。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場面,好不熱鬧!
除夕過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連著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於放假了。對了,這三天還不許動針線、剪刀呢!聽那些年老的人說,這是為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假。可見這是多麼公平!大年初一這一天,大人們就領著小孩去長輩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會發紅包的!這紅寶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可以自己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了,買點文具了。對了,這一天,大家還得放鞭炮呢!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在家裡打開VCD,插上話筒,盡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節之後,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們可以買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對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裡,院子里,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
正月十五過後,就是十六啦,要開學和工作啦,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4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特殊的風俗,當然,我的家鄉也不例外,我的家鄉的風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每到這天,牧民們都要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開始焚香燃燈,誦經念咒,乞求神靈保佑,群眾們則從左向右圍著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豐收年。
敖包是蒙古語,意義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因為他們認為高大雄偉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桿,桿頭上系著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腳石;在敖包旁邊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乳酪等等。祭祀時,在古代,由薩滿教巫師擊鼓念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們焚香燃燈,頌詞念經。
正因為有了各個地區不同的風俗習慣,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下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5紅山文化,是指活動在赤峰紅山區以及周邊地區的古老文明,現存大量文物、遺跡、廢棄的祭壇。而紅山文化節,便是由此延伸而來。
那紅山文化又是怎樣被發現的呢?一個在山路上走著的農民,遇到了一塊形狀規則,有加工痕跡的石頭,這本不足為奇,誰知又向前一段距離,遇到了一個石頭擺成的,類似「法陣」的建築,於是,他聯系了考察人員。考察發現,周圍還有很多附屬的小祭壇,又在周圍發現了一些古飾品,顯然,這附近有過古老文明,但滅絕原因不得而知。
紅山文化,由一個古老文明,化身為一個節日,走進我們的視野,並融入了許多現代化的、多民族的元素。
節日期間的活動內容有:焰火晚會、紅山文物精華系列展、那達慕盛會、紅山先民遺址大型祭祀活動、紅山文化旅遊紀念品展評活動、紅山文化書畫攝影作品展、紅山文化遺址考察等。
其實,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只要留心、細心了解,每個風俗背後都有一個個傳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