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環江結婚有什麼風俗
1、中國廣西的風俗習慣
廣西是民族很雜的一個自治區,但是以壯族為主,有人口15489630人。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他們的主要聚居地。壯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曼」、「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壯族有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傣語支。古文字是「模仿」漢字《六書》的造字法而創造的一種與壯語語音一致的「方塊壯字」。2 0 世紀5 0 年代,根據壯族人民的要求,創制了一種全民族能夠接受以拼音字母為基礎的壯字。目前仍在推廣使用。
廣西壯族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很多都與漢族相同。正月過年非常熱鬧,各村寨青年男女都要以傳統購「拋綉球戲撲」。打「磨秋」也是傳統內容之一,即栽一直木於地上,以一橫木鑿其中,合於直木頂的磨心上,二人一左一右撲於橫木兩端為戲,此起彼落,此落彼起,騰在半空,非常有趣。壯族每年固定的宗教節日甚多。如部分壯族正月(亦有在五月者)祭獻「老人廳」二月(亦有在六月初六或十月者)盛行過小年。每年二月「祭龍」是各支系的共同節日。「祭龍」時由村中兩戶或數戶人家輪流負擔祭日歷需要的雞、豬等犧牲品;祭日,外寨人或騎馬、戴斗簽者不得通過寨心,習慣認為每年殺豬「祭龍」能使人畜平安,五穀豐登。三月祭雷神,栽完秧後並祭「田公」。七月「接祖」。八月各寨祭獻土地。十二月「送祖」,送「灶王」。此外,還有許多帶有宗教迷信色彩的禁忌。如正月初一不準吹火,不得串門。平時不能坐在門檻中間。不能用腳踩灶台和三腳。不能抬著鋤頭或戴著斗笠進家。不能攀爬或砍伐龍山上的樹木。如有結婚之家,孕婦不準去看新娘。家有產婦時,門上懸掛草帽一頂,暗示外人不得入內。
2、廣西壯族 壯族都有什麼風俗習慣?
壯族人忌諱農歷正月初一這天殺牲;有的地區的青年婦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婦女生孩子的頭三天(有的是頭七天)忌諱外人入內;忌諱生孩子尚未滿月的婦女到家裡串門。 壯族以農業為主,馳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壯族地區素負盛名的特產。甘蔗產量居全國首位。 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
3、壯族舉行婚禮都有一些什麼樣的講究?
壯族風俗習慣
建築
壯族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一棟棟木樓,這就是壯族人的傳統民居。木樓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無論是什麼房子,都要把神龕放在整個房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後廳為生活區。屋內的生活以火塘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
4、壯族的風俗習慣
壯族風俗習慣
建築
壯族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因為我們的周圍不是山就是水,所以不喜歡都難)。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一棟棟木樓,這就是壯族人的傳統民居。木樓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現在好多了,因為改革開放了嘛0。無論是什麼房子,都要把神龕放在整個房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後廳為生活區。屋內的生活以火塘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這個有一部份居民還保持著)。
服飾
壯族多用自織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種多樣。壯族女子的服裝一般為一身藍黑,褲角稍寬,頭上包提花毛巾,腰間系精緻的圍裙;小夥子多穿對襟上衣,腰間系一條腰帶。
婚俗
「炮火」入洞房
壯族的一種婚俗。迎親那天新娘要經過「炮火」的洗禮後才能進門入房。這個婚俗,在廣西田陽縣玉風等壯村流行。新娘來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沖鋒」進門的准備,因為在門口、廳堂、洞房等三個地方分別由七八個男青年組成的「炮火」組,手拿著串串鞭炮等著新娘過來。當新娘將要靠近門口時,「炮手」們點響鞭炮,形成道道「火牆」,擋住新娘的進路。如果是膽小的新娘,這時只好退卻在門外,再等第二次「沖鋒」。「炮手」們也總結勝利的經驗,做好第二次的「阻擊」准備。可以說,新娘不經過兩三次的「沖鋒」是進不了門的。圍觀的客人,里三層外三層,好不熱鬧。新娘經過苦戰躍進門口,來到洞房門前,這是難通過的最後一關,因為「炮手」要放「火炮」。這時,聰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偵察」,乘「炮火」稀疏時夾著新娘跳到洞房裡。頓時歡聲雷動,祝賀新娘「旗開得勝」。婚宴後到掌燈時分,客人們還要觀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門「挑水」。新娘將把水缸挑滿,這是在考驗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這樣,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背字
在廣西宜山和環江縣交界的一些地方,壯族青年結婚,至今流行「背字」習俗。「背字」是壯話譯音,實際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條長一丈四尺、寬一尺多的寬頻,由女方母親用自織自染或買來的深黑色(以此色為最優)土布縫制而成。女兒出嫁那天,讓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帶「背」回新郎家,以備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這種習俗,當地壯語稱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生父生母雙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機靈識禮。「背字」儀式在女方家裡的正廳舉行。主持儀式的人必須是村上德高望重、當了爺爺的長者。長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兩杯當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禮貌地雙手捧杯,恭敬地給長者回敬兩杯,雙方都要一飲而盡。接著長者把准備好的帶子從「背字」人的兩肩繞過扎緊,繼而又互相敬酒,說吉利之語。「背字」完畢,鳴放鞭炮,歡送迎親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長者鞠躬辭別,步出大門,打開雨傘,意為庇護「外孫」離開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燒香放炮,歡迎「背字」人勝利歸來。少傾便舉行「卸字」儀式,同樣由長輩主持,互敬酒後,長者輕輕解下布帶,交給家母保管。新郎父母還要酬謝「背字」人。時過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結隊來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熱鬧。
新娘過河
流行在廣西桂北地區龍勝各族自治縣內的壯族婚俗。在桂北山區,本來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卻要涉水過五六次河,跨過三四座橋。所以成親時,新娘過河過橋都要請人背。背新娘的人稱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過河時,鳴炮三聲,喇叭齊鳴,「水手」兩掌按住自己的膝蓋,弓下腰,背好後才能過河或過橋。背新娘特別講究文明禮貌,行動上不能有半點粗野,更不能調笑。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過河時,「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擔任)在旁邊給新娘打雨傘遮蔭,在寬約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親隊伍拉成一條線,熱鬧非常。上岸後,乖巧的「迎娘」把傘放得很低,不讓別人偷看蒙著面紗的新娘。龍勝的壯族婚姻是要過「三關」闖「十門」的。先談戀愛,後定親,才能成親,謂之「三關」。迎接、對歌、出門、穿村過寨、過河過橋、入門、唱調、回門、回家、入洞房,謂之「十門」。「過河」只是「十門」中的第五個「門」,「十門」過了才能入洞房。
勒惹和卜基
壯家婦女生勒惹(壯語,即嬰兒)時,其家婆要親自去尋找「奶媽」,以替媳婦奶孩子。這是為了讓產後的媳婦能好好休息,保養身體。「奶媽」一般由產後五個月的婦人充任,不要報酬。能當上「奶媽」非常光榮,有「第二媽媽」之美譽。孩子長大後,逢上喜慶佳節,都要帶上禮物到「奶媽」家拜候。四五歲的孩子如果體弱多病,父母就要找「卜基」(壯語,即第二父親)做孩子的靠山,確保孩子身體健康。「卜基」非常盡「職」,「上任」後,常和孩子父母商量,請醫問葯,多方料理,讓孩子健康成長起來。孩子長大後,也象對待「奶媽」那樣對待「卜基」,盡其孝敬之心。
踩高蹺進村
廣西龍州縣金龍地區的壯族村寨里,人們出門或進村都要踩著高蹺行走。出門到村口。就把高蹺掛在特定的釘子上,然後下地勞動或去其他地方。進村時就從釘上拿下高蹺踩著,到家門口的石階前跳下,再將高蹺掛在門邊,洗凈手腳,方踏梯上樓。據說這是祖先傳下的鞋,他們地處亞熱帶,常年多雨,道路泥濘行走不便,如帶著泥腳進屋,實在不衛生,就發明了這種呈「非」字形的「高蹺鞋」。
社公祭
是廣西環江壯族每年夏歷除夕祈求新的一年禾苗茁壯成長,祈求小孩不病和家畜肥壯無病的祭社儀式。
5、廣西結婚習俗
強答一波。我老公也是廣西人,我是北京姑娘,其實沒有任何偏見與歧視,結婚已經2年了,婆家不聞不問。我們在北京定居,娘家買的婚房,首付170多萬我們出的。婆婆沒給辦過婚禮、酒席。只是我老公在我的要求下拍結婚照和領的結婚證。結婚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滿足男女那點事嗎。反正房子寫的名字是我的,一切都是我的。我婆婆好冷漠啊!大寫的一個冷漠。從不關心我的存在,好像也沒有關心過我的老公?廣西有廣西話,廣西話是什麼?為什麼不教教我。是你老公追的我,又不是我倒貼的找老公。如今,對老公也有意見了,感覺他好悶騷啊?為什麼有話都要憋在心裡?是所有的廣西人都這樣嗎?廣西的特色一點也不教我?說實話,夫妻倆人之間一點默契都沒有,都不知道對方心裡都在想些什麼?老公睡在我的房裡還特別振振有詞,見過不講理的,沒見過這么橫的!是不是廣西人都這樣呢?
6、廣西的結婚風俗是怎樣的?
1.早上新娘在閨房化妝,等待新郎手捧鮮花迎接(嫁給我吧)。新郎要准備好多好多的小封包,新娘的姐妹們問封包的手是不會停的,封包開路,找新娘的鞋子並給她穿好。同時新郎組織好花車隊,浩浩盪盪去(搶親)接新娘。到了新娘家要給父母及三姑六婆敬感恩茶,然後背(抱)起新娘上花車,沿著柳州市區的景點街道逛一圈回到新房(12:00前)。給自己的父母及三姑六婆敬感恩茶。
7、結婚風俗的廣西結婚
1、入贅
廣西的田林、隆林、西林、凌雲、樂業、東蘭、鳳山、巴馬等而下之地還留存著古老的「入贅」風俗。所謂「入贅」,就是男子「嫁」到女家去,生男育女從母姓,有繼承母親財產的權利。
自願「入贅」的男青年,常常是由於家裡兄弟過多,由自己打聽招婿之家。願意留在家裡的女青年,便串村走寨找尋如意的「上門郞」。一旦看中某個男子,便尋找機會聊天,中意了就以鞋相送。如果男方同意,一年半載之後「入贅」。結婚所需一切,均由女方准備。男子「出嫁」那天家中不擺酒席。但女方家要辦得隆重。當晚還要請族中元老按本族姓氏和同輩男子的名字輩分,給女婿改名改姓。女兒排老幾,女婿也排老幾,同輩之間稱史道弟,絕對禁忌「姐夫」「妹夫」之稱。
結婚送紅蛋:廣西靖西榮勞一帶,壯族男女青年結婚時,男方要給女方送去50至100個紅熟蛋。女方收下後,留著專門給參加婚禮的小妹妹和要好的女友。要是男方經濟困難,蛋送得少些,女方是可以諒解的。如果男方無視這一習慣沒有送紅蛋,女方就會認為對方沒有誠意,便不同意嫁給他。
2。歌圩
是壯族民間一種傳統的大型歌節。每年春秋佳節,青年人都要穿上節日的盛裝,選擇唱歌的對手,尋覓心愛的情侶。照例,小夥子得先向姑娘唱歌邀請,要一直唱到姑娘滿意,如果唱到最後姑娘也不答腔,那他就只好狼狽而逃,讓位給更有歌坪的程序唱初交歌、贊美歌、詢問歌、盤歌,戀情歌。唱到情深意濃,便唱深交歌、贈禮歌,並互相贈送禮品。這對情人便離開同伴,雙雙進入花間叢林。快分手時,兩人又唱起囑別歌,相約下次見面,這才分手。不少情侶就這樣訂下終身。然而這個對歌程序中也有不少「險關」。尤其是盤歌,女問男答,內容包括遠至三皇五帝,近至當今世界上自日月星辰,下至山河百獸,隨編隨唱,無所不包。其內容之廣泛,其歌才之敏捷,令人為之傾倒。
在歌圩中除了對歌活動外,還有一系列的游戲娛樂節目。以下僅舉幾例:
(1)碰紅蛋游戲
碰紅蛋游戲是廣西都安棉山壯族的「三月三」歌圩中特有的一項別有風趣的活動。它是男女青年進行社交和擇偶的一種方式。按照當地的習俗,紅色象徵著青年們火熱的心。所以,在趕歌圩以前,除家家蒸煮五色糯米飯待客外,青年們還特意准備好一二十個染成紫紅色的熱蛋(鵝蛋、鴨蛋均可),以稻草捆紮成串帶到歌場。青年們利用對歌的機會進行接觸,相邀舉行碰紅蛋游,以此卜測彼此的姻緣。
游戲方法是:男女雙方各握一個熟蛋,相對而立,然後以手握的紅蛋尖相互對碰。如果雙方的紅蛋同時碰破,則被認為兩人的命運相連,有姻緣情分,所以要將蛋心互贈共嘗,結為知己,在旁的人也為他們祝福。如果只是單方碰破,則表示兩個沒有緣分,旁人會要他自己把蛋吃掉,或者將蛋送給對方以示彼此相識的一番心意。
(2)拋綉球
拋綉球是壯族人民在歌圩上進行的一種傳統娛樂形式,同時也是男女雙方表示愛意的一種方式。歌圩那天,男女青年對歌完畢就跳綉球舞,跳完就開始拋綉球。拋時男女青年各站在竹竿的兩邊,綉球要拋過竹竿給對方,對方如果接不到就算輸。輸的人要唱一支歌或跳一個舞。男女互拋了一陣,就一對對互換綉球表示相愛。
3背新娘過河
廣西北部山區的壯族人成親時,有背新娘過河的風俗。由於當地山重水復、路途險峻,為了確保新娘的安全,過河道橋都要請被稱為「水手」的人來背。「水手」多是強壯的未婚男青年。新娘過河時,鳴炮三聲,喇叭吹響。「水手」隨即彎下腰來,背起新娘上橋過河。背新娘很有講究,新娘不能分開兩腿,「水手」在行動上不能半點粗野,更不能調笑。所以背新娘的「水手」多是品德最佳者。過河時,由未婚女青年擔任的迎娘在旁邊給新娘打雨傘遮陰,這傘不管天氣好壞都要撐開,因為當地人認為,撐傘可防止喜氣失散。在寬數十米的河面上,迎親的隊伍拉成一條線,非常熱鬧。上岸後,迎娘還要故意把傘撐得很低,以防別人「偷看」蒙著面紗的新娘。
8、壯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壯族風俗習慣
建築
壯族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因為我們的周圍不是山就是水,所以不喜歡都難,呵呵~)。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一棟棟木樓,這就是壯族人的傳統民居。木樓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現在好多了,因為改革開放了嘛0。無論是什麼房子,都要把神龕放在整個房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後廳為生活區。屋內的生活以火塘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這個有一部份居民還保持著)。
9、壯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壯族風俗習慣
建築
壯族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一棟棟木樓,這就是壯族人的傳統民居。木樓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無論是什麼房子,都要把神龕放在整個房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後廳為生活區。屋內的生活以火塘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