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冬節風俗

冬節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21 21:34:10

1、冬至的習俗

冬至的習俗主要有祭祖、宴飲、吃冬至餃、喝羊肉湯、吃湯圓、冬釀酒、冬至做節、冬至贈鞋、吃赤豆糯米飯、窖花、吃餛飩、吃麻薯、九九消寒等。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

冬至有哪些習俗
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傳統的祭天祀祖節日,是時年八節之一,民間在這天要酬神祭祖。有句俗話叫「冬節大如年,不返沒祖先」,外出的人,到冬至節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先。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2、冬至都有什麼習俗

吃餃子

在我們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有冬至吃餃子的節日習俗。吃餃子,又稱吃「捏凍耳朵」,源於漢代的一個傳說。當年張仲景在長沙做官,他告老還鄉時,恰逢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凍爛了。他非常難過,就讓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棚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葯材放在鍋里煮熟,然後撈起來剁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放到鍋里煮熟,施捨給百姓吃。大家吃了以後,耳朵就都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就模仿這做「捏凍耳朵」吃,後來就稱它為「餃子」。

三、吃餛飩

冬至吃餛飩,最早流行於南宋。相傳宋高宗趙構非常愛吃御廚做的餛飩,因為有一次餛飩沒有煮熟,有人就要送這位御廚去大理寺治罪,但因為只有這位御廚會做餛飩,趙構就赦免了他。後來餛飩的製作方法就流傳到民間,品種和花樣越來越多,每逢冬至節時,家家戶戶都包餛飩吃,從而有了「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四、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就進入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每九天分為一個「九」共分9個「九」嗎,數到81天時,便是「九盡桃花開」。

老北京自清代起,就有吃「九九火鍋」、「九九酒肉」等九九消寒的飲食習俗,在九九當中要吃十次火鍋,十次火鍋還有十種不同的內容,但都一次火鍋,一般都是涮羊肉

3、冬至有什麼傳統風俗

冬至的傳統習俗

1、水餃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景仲冬至舍葯留下的。

2、羊肉湯

現山東滕州一帶,冬至這天被稱作伏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3、糯米飯

在江南和廣東一帶,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和糯米飯的習俗,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4、祭祀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5、擂圓

擂圓又叫「冬至圓」是浙江台州人們冬至的重頭戲,老傳統。「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圓圓潤潤」,與平日里吃的湯圓相比,「冬至圓」不但內容豐富、形式各異,而且意味深長。

4、冬至節各地的風俗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南北方習俗: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南方沿海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廣東人冬至吃燒臘與姜飯,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潮汕一帶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從明末清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湖南湖北一帶,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葯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葯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5、冬至節日風俗

冬至節日風俗

冬至節日風俗,冬至,俗稱「冬節」,在古代是很隆重的節日。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冬至是很多人都會過的節日,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冬至節日風俗的相關資料。

冬至節日風俗1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但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不過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也會過節慶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南方地區有在冬至酬神祭祖的傳統。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酬神祭祖後通常還有宴飲活動。

(5)冬節風俗擴展資料

冬至的各地氣溫

在天文意義的氣候特點上,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冬至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

冬至這天我國北方大部地區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而南方大部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東北大地千里冰封,瓊裝玉琢;黃淮地區常常是銀裝素裹;江南地區冬作物仍繼續生長;而冬至這天華南沿海的平均氣溫通常在10℃以上。

冬至節日風俗2

祭天

歷代統治者都要於冬至日祭天。「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禮,是歷代帝王禳災祈福,在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

北宋時祭天多在京城的南郊舉行,明清時則在北京天壇的'圓丘。圓丘在古代即是高出地面的圓土丘,它像征著天圓,故用來祭天的前一天晚上,皇帝要齋戒沐浴,住在齋宮,冬至日舉行祭天大典。

祭祖

在民間,有於冬至日祭祖的習俗。冬至祭祖之禮與 元旦 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時,人們還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古時流傳有向老人敬獻鞋襪的習俗,此習俗現代仍然十分流行。閩台有俗諺「冬至大過年,唔(「不」的意思)返無祖宗」,所有外出謀生的人都要在冬至節時趕回家鄉過年,表示年終有歸宿。

數九九

民間把冬至義稱為作「交九」或「數九」,即從冬至這—·大起,每隔九天作為一個「九」,共分成9個「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l天之後便進入春天。冬至之後數九九在全國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們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景物特徵、農事物候及風俗習慣,編排出了各種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這些諺語和順L:I溜在許多古籍:卜部多有記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這首順口溜:一九二九不出乎,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不僅僅是人們多年來對氣候的經驗總結,也是人們在嚴冬時節對春天的一種企盼。

冬至節日風俗3

冬至是傳統節日嗎

冬至是傳統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

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抬頭(二月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七月半(農歷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九)、冬至節(陽歷12月21~23日)、歲除(年尾最後一天)等。

另:二十四節氣當中,也有個別既是節氣也是節日。如:清明、冬至等,這些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此外,中國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

冬至祝福語

1、冬至,你有沒有聽懂,我心跳為你而動,冬至,你有沒有感動,我生命為你而懂,冬至,讓愛情喚醒冬眠的世界,讓真心喚醒冬眠的你,愛你。

2、12.22,年年此節遇。冬至大如年,濃重好歡聚。情暖數九天,二十四節氣。冬至陽氣起,吉日慶賀喜。祝快樂冬至!

3、冬至要吃營養快餐:吃餃子,混沌初開,伴你開辟新天地。吃湯圓,團團圓圓,陽氣升騰。都說冬至大如年,多吃餃子和湯圓,吃出喜慶樂無邊!

4、又到冬至,快樂至大,願你綻放笑顏;好運至多,願你廣開財源;健康至老,願你百病不沾;幸福至長,願你吉祥平安;祝福至真,願你心情燦爛!

5、選一塊凈土,向著故人離世遠去的方向,擺放供祭品,焚燒冥幣潑灑祭品,念叨著故去親人的稱呼。「冬至」到了,為長睡無醒的親人祈福。兒孫給你們送錢來了,收好冥幣回地府享用吧?

6、冬至到,陰陽轉折陽變強,白晝最短夜最長,靜養怡情神莫傷,煩事莫要心中藏;鍛煉運動別淡忘,勞逸結合人舒暢;食宜溫良重調養,願君保重體健康!

7、寒意蕭蕭,我願牽來一縷春風,吹拂你的衣裳。雪花飄飄,我願采來一朵丁香,熏陶你快樂心房。冬至到來,我願截取一片彩雲,包裹幸福送上:冬至快樂久長!

8、冬至的餃子,溫暖的投資,多吃一點會發財,冬至的湯圓,幸福的團圓,多吃一點會夢圓,冬至的問候,快樂的等候,希望甜蜜圍繞你,直到永久。

9、冬至最冷,湯味最濃,笑容最美,收獲最豐。天冷多加衣,湯美多進補,幸福多微笑,豐收多存儲!又是一年最冷時,絕美佳餚醉相思!祝君:冬天快樂!

10、冬至到,送一碗快樂羊肉湯,願溫暖直抵你心房;送一個好運旺火鍋,願你煩惱不往心上擱;送一場風花雪,願成功陪你永不絕;送一句真心話,願你幸福手中抓!

6、冬至的民間風俗是什麼

冬至習俗 北有小餃 冬節這天,北方人會吃餃子,俗語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內管」。 不僅如此,北容方人在包餃子時,常常會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南有湯圓 與北方人不同,南方人更鍾情於湯圓。 有句俗語:「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說的就是南方人每逢冬至,會用糯米粉搓成面團,包上各種餡料,揉成一顆顆白白胖胖的湯圓。一口甜糯下肚,再配上隨鍋煮的甜湯,比山珍海味還美。

潮汕祭祖 潮汕有句民諺是「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說外出的人無論如何,這一天都要回家祭祖拜神,不然就是沒有祖家觀念。 於是,這一天潮汕人會備齊豬、雞、魚等三牲和果品,在中午前到祠堂拜祭祖先,然後一家人一起吃個團圓飯。

蘇州賀冬 蘇州人每到冬至夜,會掛喜神像,拜祭祖先。家中小輩還要穿新衣到長輩處拜謁,又稱「賀冬」,禮俗基本和過年一樣。 不僅如此,這一天還要喝一年只做一次的冬釀酒,又叫做「酒娘「。是由米酒和桂花釀制而成,看著那金黃的色澤,聞著有桂花的幽香,入口綿甜,好不怡人。

7、冬至期間的風俗活動有什麼

冬至期間的風俗活動有什麼

冬至期間的風俗活動有什麼,冬至是我國的節日之一,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在冬至會有一些習俗活動,那麼你知道冬至期間的風俗活動有什麼嗎,下面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期間的風俗活動有什麼1

冬至特色活動——祭天

據現存著作記述,從周朝時期開始就有在冬至(十一月)祭祀的活動。在漢武帝時期有冬至祭天習俗,祭祀表達了古人為天下蒼生祈求風調雨順的願望,也體現其對天和自然的尊崇敬畏之情。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冬至特色活動——數九九

民間把冬至又稱為作交九或數九,就是從冬至日起,向後數九個九天,天氣就由冬至的寒之至轉為春深日暖。冬至之後數九九在全國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們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景物特徵、農事物候及風俗習慣,編排出了各種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九九消寒圖」有三種圖式,分別為文字、圓圈、梅花三種。

冬至特色活動——贈鞋

在冬至節,民間有習慣贈送孩子鞋子,主要是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過去主要是手工刺綉。送給男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綉的也是猛獸。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鳳形,鞋上刺綉多為花鳥。到了現在很多地方依舊有這個習俗,不過多數是從市場購買,形式緊跟著時代的潮流。節日互相串門的時候,孩子們腳上的新鞋都會被誇贊。

冬至期間的風俗活動有什麼2

1、畫九

所謂的畫九,實則是冬至後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九九消寒圖」有三種圖式,分別為文字、圓圈、梅花三種。

2、釀米酒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用糯米或者黃米,加入桂花釀造。

3、吃湯圓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圓」。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4、吃燒臘與姜飯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燒臘,冬至這天,曬制好的燒臘就成為兩廣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菜添歲。冬至日,吳川人素有冬至「吃薑飯」的習俗。

5、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冬至期間的風俗活動有什麼3

享祀先祖

早在東漢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記載,說民間要向玄冥和祖禰供薦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記載,至宋代多起來。《東京夢華錄》講京師最重冬至節,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武林舊事》說以餛飩享先。明清時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陰縣志》記載:「節朝懸祖考遺像於中堂,設拜奠,其儀並依元旦。」在宗族制度興盛的南方地區,祭祖往往在祠堂進行,嘉靖江西《南康縣志》:「冬至祀先於祠,醮墓如清明。」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風俗,如萬曆《建陽縣志》說:「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禮。」福建祀祖用專門製作的粉米圓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於家,祭於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樣,在家廟祭祀祖先。

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便進入數九寒天。中國民間將冬至叫做交九或數九,即從冬至開始,每9天分為一個「九」,共分9個「九」,數到81天時便「九盡桃花開」。

中國傳統文化中,九為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古代中國人民認為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經已到來。

吃餃子

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過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在冬至這一天中國南北方會有不同的習俗,北方大部分地區會吃餃子、南方會吃湯圓,還有諺語:冬至到,吃水餃,以及關於該節氣的詩詞。

吃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另有一種說法:冬至之日,京師各大道觀有盛大法會。道士唪經、上表,慶賀元始天尊誕辰。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徵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餛飩的習俗。《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實際上「餛飩」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為,打破混沌,開辟天地。後世不再解釋其原義,只流傳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做是節令飲食而已。

喝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現山東滕州一帶,這天被稱作伏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吃湯圓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

8、冬至的民間習俗

冬至做為節氣與節日在人們的心目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一到冬至節家家戶戶都會過冬至,而冬至最明顯的習俗就在於吃,家家戶戶都會准備當地的冬至美食,如北方准備餃子,南方准備湯圓,都有著團圓的期盼,那麼冬至還有哪些特點呢?

二十四節氣冬至簡介介紹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也就排在了二十四個節氣的首位。傳統歷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節或一氣,一年分為十二節與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月令七十二侯集解》關於冬至說: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冬至這天,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故曰冬至。
天文學上也以冬至日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冬至日標志著陰氣到了極點,陽氣開始到來,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上的熱量比地面向空間發散的少,短期內氣溫還會繼續下降。所以,冬至也是寒冷的開始。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又因為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所以冬至又被稱為"亞歲",實質上相當於今天的春節。
古人認為,冬至陽氣生而君道長,是亂而復治之機。冬至過後就是另一年的開始,《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也表明古人對冬至的重視程度。漢武帝採用夏歷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的。為了區別於後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也有稱做"添歲"、"亞歲"。而冬至這一天,被稱為長至或大冬。冬至後一天叫作至後。
節日習俗
1、祭祖
我國南方沿海一帶如粵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2、吃燒臘與姜飯
廣東人冬至吃燒臘與姜飯,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潮汕一帶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
3、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從明末清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湖南湖北一帶,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
4、吃冬至團(冬至丸)
在南方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冬至丸),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萊、果、蘿卜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實際上,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5、吃餃子,喝羊肉湯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葯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葯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9、冬至的風俗活動是什麼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拜冬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 冬至祭天 —

「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禮,是歷代帝王禳災祈福的一種方法,是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

— 南吃團子 —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江南地區的傳統習俗。

湯圓也稱湯團,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

每逢冬至日清晨,南方各家各戶都會開始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萊、果、更豆、蘿卜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亦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

古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講究吃湯圓的,親人們聚在一起品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 北吃餃子 —

在我國北方,每年農歷冬至日,都有吃餃子的習俗。

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亦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之事。

東漢時,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葯,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向民眾施捨「祛寒嬌耳湯」。

— 消寒會 —

《天寶遺事》載,唐人王仁裕每逢大雪,則掃雪通路,延請賓客到居處宴飲,稱之為暖寒會。

後人在冬至之後,招集朋友,輪番聚飲,稱為消寒會。

《金陵歲時記》記載:「吾鄉當冬至節後,九人相約謙飲,自頭九以至九九,各主東道一次,名日消寒會,文人墨客飲酒之餘,兼及韻事。」

— 獻襪履 —

古代女子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獻鞋襪。

三國時魏國曹植在《冬至獻襪履表》中言:「亞歲迎祥,履長納慶。」

唐代小說《酉陽雜俎》中載:「北朝婦人常以冬至日進履襪及靴。」

後唐《中華古今注》稱:「漢有綉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此後婦女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獻襪履,便相沿成習。

舊俗中無論南北,都流行這一風俗,寓意「陽生於下,日永於天,長履景福,至於億年。」

因此,在過去,冬至也稱為履長節。

— 窖鮮花 —

宋朝時,北平人在冬至後,挖地為窖,以焰火熏烤,在窖中種植花卉瓜果,時常澆灌,使其生長。

明代張置的《疑耀》中有較為具體的記述:「京師風俗,人冬以地窖養花,其法自漢已有之。漢室大官園冬種蔥韭菜茹,覆以屋房,晝夜嫌溫,火得煌氣,諸菜皆生……今內家十月即進牡丹,亦是此法,然在漢止言覆以屋房而已,今法皆掘坑塹以窖之。蓋人冬土中氣暖,其所養花木,借土氣火氣相半也。」

冬至正午之時,賣花聲便在街巷中到處響起,女子爭相購買。山茶、茉莉、慈蘭、珠蘭之類的鮮花,用銅絲編製成別致的形狀,或如半環,或綴成圓環,可在鬢邊斜掛或襟前點綴。而芍葯、碧桃、海棠、玫瑰等花,選取鮮嫩待放的花苞,圍插成巨球或者製成彩籃,懸掛在帳中,芳香四溢,令人陶醉。

10、冬至的特點和風俗 冬至有什麼風俗活動

導讀:有這么一個節日是節氣也是節日,這個節日就是冬至節,清明節其實也是如此,不過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24節氣的第22個冬至節氣。冬至有節氣的習俗特點,也有節日的,各不相同又互不影響,那麼冬至的特點和風俗是什麼?冬至有什麼風俗活動呢?想知道就來瞧瞧我的介紹吧。

冬至的特點

冬至節氣最主要的兩個特點:一是低溫,二是晝短夜長。

一、低溫,氣溫越來越低

從氣候上看,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關於「數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二、晝短夜長,白晝日漸增長

冬至前後,雖然北半球日照時間最短,接收的太陽輻射量最少,但這時地面在夏半時積蓄的熱量還可提供一定的補充,故這時氣溫還不是最低。但在冬至過後,白晝的時間會越來越長,所以冬至等於是一個分界點。

冬至後,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仍比地面輻射散失的熱量少,所以在短期內氣溫仍繼續下降。我國除少數海島和海濱局部地區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間有「冬至不過不冷」之說,天文學上也把「冬至」規定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

冬至有什麼風俗活動

1、祭祀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2、吃水餃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冰開,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南北地區的傳統飲食習俗

1、北京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餛飩。

2、南方餃子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北方人吃混沌,南方人出餃子。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