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風俗表
1、家鄉的風俗有哪些?
廣東人過春節的風俗習慣:
1、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舉辦迎春花市,數以百萬計的人參加逛花市活動。
2、置鮮花。家家必置,包括擺年桔、擺水仙、插鮮花。
3、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
4、送壓歲錢是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年,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但不能去遠的地方。
5、謝灶:臘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爺上天,叫「謝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貢品有:一碗米,兩磚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禮燒豬肉,一些蔗、桔,紙錢等。
6、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
過年的起源:
有關年的來歷,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有一個叫「年」的妖怪,經常騷亂百姓,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百姓想了很多辦法都不能夠侵殺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准備舉家外遷的時候,有一壯士出現了,他甘願獻出自己的生命與「年」同歸於盡,以換得百姓的安居樂業。
後來,壯士在「年」經常出沒的地方與「年」展開了一場生死搏鬥。最後,「年」被殺死,壯士也不幸犧牲。
人們為了懷念這位壯士,祝賀獲得新生,便在「年」被殺死的這一天舉行各種各樣盛大的慶祝活動,而且燃放鞭炮,張貼門神對聯以驅趕邪惡,並逐漸形成一種習慣,流傳下來,此後,人類便有了「過年」之說。
2、10種家鄉風俗民俗是什麼?
1、臘月二十三,糖瓜粘
在農村裡到臘月二十三這天,就會有些人開始做糖瓜粘。糖瓜粘是用黃米和麥芽熬製成的粘性很大的糖。糖瓜粘的口感:香甜軟糯,非常不錯,是很多小孩子都愛吃的零食。
2、臘月二十四,掃房子
在農村裡,到臘月二十四這天,就會全家人一起打掃房子,全家人一起把整個房子里里外外都打掃干凈,打掃干凈來迎接新年。還記得小時候,就會和大人一起打掃房子,當時就會覺得很開心,因為知道要過年了。
3、臘月二十五,磨豆腐
臘月二十五這天,農村的老人都會把自己種的黃豆,拿去打成豆漿磨豆腐後,切成小塊,或是用來炸豆腐泡,或是用來過年食用。用自己的黃豆做成豆腐,清香,口感:清香軟嫩爽口,用來炒菜,燉湯,煎豆腐都非常好吃。
4、二十六,去割肉
臘月二十六這天,農村很多人就開始去超市(買)割肉回來,用來過年食用。有的農村人自己養豬,就會宰殺後,用來過年食用,或是用來招待客人食用。
5、臘月二十七,宰公雞
臘月二十七這天,農村人就會將自己家裡飼養的土雞,宰殺後,用來過年食用。自己飼養的土雞,用來燉湯喝,是年夜飯必備的靚湯,非常美味。
3、10種家鄉風俗民俗有哪些?
有如下:
1、荷花節,每年的7到8月份杭州都會舉辦西湖荷花節,舉辦地在麴院風荷,主要活動有:賞荷花、采蓮蓬、剝蓮子、做荷花餐、聽民間戲曲、放荷花燈祈福、荷花交易會、西湖荷花小姐攝影模特大賽、中國荷花品種展覽會等。
2、採茶習俗,在杭州還有採茶的習俗,素有天堂瑰寶之稱的龍井茶就產在風景秀美的西子湖畔。這里土地肥沃,其獨特的山區小氣候非常有利於茶樹的生長發育。大自然特別的垂青和茶農精心的培育誕生了品質優異、名揚中外的龍井茶。
3、越劇,這是杭州的主要地方戲曲,七十年前流行在嵊縣一帶,現已成為全國的重要劇種之一。越劇擅長抒情,曲調優美,表演細膩。
4、在杭州的春節民間有敬元寶茶習俗,從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五,至親好友,相互往來,恭賀新喜。講究的人家,首先敬一杯元寶茶,在茶中加兩顆青橄欖,或金桔,以取新春吉利的意思。飲茶而佐以橄欖、金桔,清脆可口,茶味更香。
5、杭州人臘八日燒八寺香的習俗。過年時節杭州香火旺,除了宗教因素以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避難功能。早先杭州有句揶揄躲債人的老話,叫做「年廿七,勿著急;年廿八,想辦法;年廿九,有有有;三十一日不見面,初一見面拱拱手。」
4、家鄉的風俗有哪些?
我的家鄉習俗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五十六個不同的民族,每個民族肯定都有它獨特的風俗習慣。在我美麗的家鄉上海,就有許多不同的習俗。其中,元宵節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鄉,我總是特別關注元宵節。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吃元宵。因為元宵節的形狀是圓的,圓意味著圓又圓。它可以每天為家人團聚和幸福祈禱。
吃完元宵節,接下來就是元宵節的高潮。元宵節有必要表演一些特殊的表演,如踩高蹺、舞獅、劃船和玩龍燈。在演出中,每一位觀眾都傾心於表演,被表演所吸引。
說起元宵節,最有名的就是看燈籠和猜燈謎。元宵節當晚,街道上每天都掛滿燈籠,展現了元宵節的獨特氛圍。正如《東京夢幻中國錄》所說:每逢元宵節,開封皇家大街上,萬盞五彩繽紛的燈籠搭成一座燈山,花燈煙火,金碧輝煌,交相輝映。京都的女孩們在唱歌跳舞,人們在觀看。
5、家鄉的風俗有哪些?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想知道我的家鄉有什麼風俗嗎?請聽我慢慢道來。
每到農歷正月,我們苗族便要開始趕年場,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約定。每到趕年場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會穿著美麗的服飾,成群結隊地來到年場。
你瞧,年場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不但可以進行物資交流,還可以參加各種活動,有舞獅子的,有上刀梯的,還有玩龍燈的。青年少男少女也利用這種機會談情說愛,俊俏的歌娘更是大展身手,三五結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聽的人興質高昂,即使下大雪,也抵擋不住人們對連場的熱情。
更多時候有逢晨便是看龍場日,習慣稱作看龍頭後十二天又輪轉辰日,再看龍場時,不管是什麼人,都得休息一天,如果幹了什麼農活,那就犯忌了。因此,我們苗家人。看龍場那天都會踴躍參加。大家對看龍十分重視。看龍日定在農歷的三月三。我們苗族人的一個節日,這時你就想問是什麼節日了吧?是湘西的一個傳統歌舞節日,這一天。所有的苗族人都會在約定好的地點。盡情地唱,快樂地跳。一片喜氣洋洋的氣象。
這就是我們苗族人的風俗。
6、家鄉的風俗有哪些?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五十六個不同的民族,每個民族肯定都有它獨特的風俗習慣。在我美麗的家鄉上海,就有許多不同的習俗。其中,元宵節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鄉,我總是特別關注元宵節。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吃元宵。因為元宵節的形狀是圓的,圓意味著圓又圓。它可以每天為家人團聚和幸福祈禱。
吃完元宵節,接下來就是元宵節的高潮。元宵節有必要表演一些特殊的表演,如踩高蹺、舞獅、劃船和玩龍燈。在演出中,每一位觀眾都傾心於表演,被表演所吸引。
說起元宵節,最有名的就是看燈籠和猜燈謎。元宵節當晚,街道上每天都掛滿燈籠,展現了元宵節的獨特氛圍。正如《東京夢幻中國錄》所說:每逢元宵節,開封皇家大街上,萬盞五彩繽紛的燈籠搭成一座燈山,花燈煙火,金碧輝煌,交相輝映。京都的女孩們在唱歌跳舞,人們在觀看。
7、家鄉習俗有哪些呢?
廣東人過春節的風俗習慣:
1、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舉辦迎春花市,數以百萬計的人參加逛花市活動。
2、置鮮花。家家必置,包括擺年桔、擺水仙、插鮮花。
3、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
4、送壓歲錢是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年,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但不能去遠的地方。
5、謝灶:臘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爺上天,叫「謝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貢品有:一碗米,兩磚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禮燒豬肉,一些蔗、桔,紙錢等。
6、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
7、正月初7吃7樣菜,然後初7,要全家出去玩。
8、12點,要在家裡守歲。
9、廣東人過年一定要買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為什麼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廣東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樹買回家的。桃花之於廣東人,猶如聖誕樹之於西方人。廣東人對花情有獨鍾,無論是高雅之士還是庸俗市井,過年都要買桃花等老幾樣,再配搭各種各樣的鮮花。
10、廣東的獅子與外省不同,稱為「醒獅」。在製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廣東的特色。廣東醒獅舞起源佛山春節期間的舞獅活動,除在廣場表演之外,還沿街起舞,逐家逐戶去拜賀,以示醒獅臨門,安好吉祥,主人家則懸賞於門,包紅掛青,讓瑞獅去摘取,名曰「采青」。
藉此活動希望獅子能把好運帶到家裡。其次是舞龍,廣東的龍舞,名目繁多,千姿百態,不同的龍舞,寄託著人們不同的理想和願望。春節是喜慶之日,耍舞的多是熱烈奔放的彩龍、金龍和紗龍之類,白天舞布龍,晚上耍龍燈。至於踢踺子,是很久以前的傳統文化。
8、8種家鄉風俗民俗是什麼?
8種家鄉風俗民俗:
1、抓周
抓周,東亞國家的一種風俗,起源於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種小孩周歲時的預卜嬰兒前途的習俗。新生兒周歲時,將各種物品擺放於小孩面前,任其抓取,傳統上常用物品有筆、墨、紙、硯、算盤、錢幣、書籍等。在現代,也有些會放滑鼠、牙刷等現代物品,或者以圖像卡片代替實物讓嬰兒抓取。
2、喜公公喜婆婆
中國北方一些地區,特別是陝北、甘肅、山西等地,在紅事上給「喜公公」「喜婆婆」臉上塗抹鍋底黑灰或是化妝。在兒子娶親的當天,他的老爸老媽就坐在家裡,等著周圍的鄰居來家中給自己打扮。全程下來,鄰居們可以隨意在他們的臉上塗脂抹粉,公公和婆婆則全程笑臉相迎,也不反抗。如果公公婆婆開心了,全家人都開心,家裡生活就會越來越好。
3、劃旱船
旱船是中國民間表演藝術形式之一,逢年過節或慶祝等,山東、陝西、山西、河北境內各地都廣為流行,這是一種模擬水中行船的民間舞蹈。「旱船」是一種模擬水中行船的民間舞蹈,道具是依照船的外觀形狀製成的木架子。在這種船形木架周圍,裝飾有紅綢、紙花、彩燈、明鏡等。劃船者一般是一個人,有時也有雙人、四人甚至七人的,伴隨著鑼、鼓、鈸等打擊樂器到處表演。
4、獅舞國家非遺
獅舞,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華各族人民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5、傣族潑水節國家非遺
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歷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西雙版納潑水節內容包括民俗活動、藝術表演、經貿交流等類別,具體有潑水、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2006年05月20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申報的傣族潑水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瑤族爬樓
瑤族歷來有女娶男嫁、戀愛自由的傳統,「爬樓」是瑤族獨特的婚戀習俗,是最具特色的傳統之一。當姑娘到了戀愛的年齡,父母就安排她們到吊樓里居住。小夥子來談情說愛時,需要攀著從樓柱伸出的梁頭爬上去,進入吊樓與姑娘幽會;當小夥子返回時,仍沿著樓柱往下爬。人們稱這樣的戀愛方式叫「爬樓」。爬樓的規矩很嚴格,已結婚或訂婚的人不得參加。
7、新娘過河
新娘過河,流行在廣西桂北地區龍勝各族自治縣內的壯族婚姻的風俗習俗之一,是要過「三關」闖「十門」的。先談戀愛,後定親,才能成親,謂之「三關」。迎接、對歌、出門、穿村過寨、過河過橋、入門、唱調、回門、回家、入洞房,謂之「十門」。「過河」只是「十門」中的第五個「門」,「十門」過了才能入洞房。成親時新娘過河過橋都要請未婚男青年背,背新娘的人稱為「水手」。
8、踩高蹺
踩高蹺,是漢族傳統民俗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是我國北方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里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進行表演。踩高蹺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深受群眾喜愛。其表演又有「文蹺」、「武蹺」之分,文蹺重扮象與扭逗,武蹺則強調個人技巧與絕招,各地高蹺,都已形成鮮明的地域風格與民族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