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嫁妝番盅

嫁妝番盅

發布時間: 2022-10-16 13:12:51

1、彩禮6萬,女方陪嫁多少

如果女方家裡經濟條件還不錯,那麼女方家裡的做法可能會把男方給的彩禮錢如數退還,甚至會添筆錢進去。收完6萬彩禮,女方可能會回8萬或10萬,來做為新婚夫妻的以後生活資金。為以後的日子做一個基礎。

如果女方家的經濟條件不是太好的,那麼男方給女方家的彩禮錢既可以回一些,也可以不回。如果不回禮的話,禮貌的做法是女方回些禮品來當回禮。比如一些家用電器之類的。

如果兩家的經濟條件都是差不多的,那麼雙方的選擇有很多種,選擇空間很大,一般雙方家長會在婚前商議一番。這種情況下,其實父母都會把錢留給小兩口,回不回禮就是一個過場。沒必要看得那麼重要。

(1)嫁妝番盅擴展資料:

結婚女方要陪嫁東西一般如下:

1、被子:一般四床被子,被面顏色要不相同,如紅綠紫橘紅等。(這個被子會被送到男方家的新房裡,一般說哪家的被子壓在上面就表示以後哪方強勢一點;話雖如此,但就算搶著要放上面,大家還是要和諧共處的啦)

2、紅皮箱:紅箱子里裝的是壓箱錢和嫁衣、喜糖還有喜果。(在出嫁的那天,箱子讓兄弟提著,到婆家後交給婆婆,婆婆是要給兄弟紅包的)。

3、見面紅包:一般多准備幾個(給男方家親戚小孩及小姑子)

4、洗漱用品:紅桶一個(桶里還要放米),臉盆兩個(最好是搪瓷的那種,臉盆內1個放紅棗、花生、桂圓、栗子、2雙筷子、硬幣1元;另1個放寬心面、2雙新筷子),牙膏牙刷、刷牙杯、香皂、洗發水、護膚品各雙數,另外還有一對小酒杯、兩個喜碗。

5、子孫桶:是保佑子孫萬代,多福多壽的喜慶吉祥物,與子孫對碗、紅木箱櫃一起成為姑娘的嫁妝三寶,是陪嫁時必不可少的。寓意早生兒女、健康富足、勤奮上進事業有成。

6、布鞋:女方媽媽要給新郎新娘各做兩雙鞋。

7、紅門簾子:寓意連子的意思。

8、紅頭蒙:由新娘子家裡買。

9、紅鞋:新娘子買紅鞋子時,盡量不要選擇將腳趾頭、腳跟露在外面的那種鞋子。

2、嫁妝在古代有哪些講究,真的是不豐厚就嫁不出去嗎?

大多數人認為,古代男子娶妻需要彩禮,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古代女子出嫁還需要嫁妝,而且是必須配備的。尤其在宋朝,如果沒有嫁妝,女兒可能面臨嫁不出去的風險。即便是嫁出去了,也會被別人瞧不起。所以,古代女子在出嫁的時候必須置辦豐厚的嫁妝,有時出嫁的嫁妝甚至比男方家出的彩禮還要多。為什麼古人在嫁女兒時,如此看重嫁妝呢?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古人結婚也喜歡攀比,怕出的嫁妝少了被親朋好友笑話。第二:為了提高女兒在婆家的經濟地位,嫁妝越多,在婆家越有發言權。如果嫁妝太少,在婆家會被瞧不起,甚至被冷落。第三:嫁妝屬於女人的私人財物,如果有什麼變故,女子還可以變賣嫁妝謀生。所以,在古代,嫁女真的是要賠本的!


《羋月傳》中的媵婚

先秦時期,女子出嫁備嫁妝,被歷朝歷代效仿!

新疆民歌《達坂城的姑娘》中有一句歌詞:「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給別人,一定要嫁給我,帶著你的嫁妝,領著你的妹妹,趕著馬車來!」估計很多人很好奇,難道在新疆結婚還要帶著嫁妝和妹妹一起出嫁?據說,歌詞中那句「領著你的妹妹」,由於翻譯錯誤「妹妹」其實是「伴娘」的意思。其實,在先秦時期,諸侯嫁女的時候,還真是讓女兒帶著嫁妝,領著妹妹,趕著馬車一起出嫁。

根據《左傳•成公八年 》記載:「凡諸侯嫁女,同姓媵(yìng)之,異姓則否。 」這句話意思是說,凡是諸侯嫁女,同姓女兒一起隨嫁,而不能使用異性女子作為陪嫁。

什麼是「媵」呢?東漢經學家鄭玄在《儀禮•士昏禮》中解釋說:「古者嫁女,必侄娣從,謂之媵。」意思是說,古代諸侯嫁女,必須以侄女或者女兒的妹妹一起跟從隨嫁一夫,稱之為「媵」。

而這個「媵」原本的含義指的是隨嫁的人或物,男女都可以作媵。所以,「媵」和現在女子出嫁時的嫁妝道理是差不多的。當然,又有本質上的區別。


五張羊皮換宰相

比如在司馬遷《史記•秦始本紀》中記載:「晉獻公滅虞、虢,虜虞君與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馬賂於虞故也。既虜百里傒,以為秦繆公夫人媵於秦。」公元前655年,晉獻公用璧玉、良馬賄賂虞國借道伐虢。在滅了虢國以後,又滅了虞國,並俘虜了虞國君主和大夫百里奚。被俘虜的百里奚,作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奴僕送到秦國。《史記》當中的「媵於秦」,其實就是將百里奚作為晉獻公女兒的嫁妝,一起送到秦國。

據說,春秋時期諸侯嫁女,會鑄造青銅器作為嫁妝。青銅器上的銘文會記載出嫁女子的身份、稱謂、祝福語等相關信息。當然,青銅器只是諸侯嫁女時嫁妝的一部分,除了媵從、青銅器還有馬車等物品。


晉文公

例如,晉文公重耳,曾經流亡齊國的時候,齊桓公把女兒姜氏嫁給他為妻,並且還送給他二十乘車馬作為嫁妝。

從春秋時期諸侯嫁女來看,諸侯在嫁女兒的時候,不是送奴婢,就是送車馬,總之陪嫁的嫁妝相當的豐厚。當齊桓公去世以後,齊國出現內亂。晉文公因為陪嫁豐厚,安享富貴,都不打算復國了。姜氏為了逼迫晉文公離開,直接將晉文公的侍妾殺了,並將其灌醉才讓隨從偷偷用馬將他運載出齊國。所以,先秦時期貴族嫁女,嫁妝豐厚真的沒的說。

兩漢時期,富豪嫁女流行送奴婢!

先秦時候,庶人地位低,本身沒有什麼錢財,所以陪嫁自然就不流行。據說,很多在宮中或者士大夫家裡做奴婢的女子,都是被獎勵給下人。心好一點的地主就附送嫁妝,將其嫁出去。秦朝統一六國以後,以前的六國貴族也淪為庶人。秦朝滅亡以後,先秦嫁女送「嫁妝」的風氣,在民間也流行起來了。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

先秦時期貴族嫁女不是送奴婢,就是送車馬。其實,到了漢代也是如此。例如,西漢時期的卓文君,沒有得到父母的同意,跟司馬相如私奔。由於司馬相如家裡很窮,兩人過著貧困的生活,卓王孫實在看不下去了。所以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當中有「卓王孫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錢百萬,及其嫁時衣被財物。」卓文君的父親卓王孫本身是富豪,見女兒這么窮,實在有損自己的顏面,不得已就贈予女兒卓文君一百個年輕的僕人,和上百萬的錢財。其實,卓王孫贈予卓文君的僕人和錢財,就是嫁妝。卓王孫只是不想讓自己的女兒過貧困的生活,所以給了他們一大筆錢財。

卓文君有了錢以後,與司馬相如回到成都,買了田產和豪宅,成為了富人,從此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真的有點像童話故事。估計,很多人會說,司馬相如在「吃軟飯」。其實司馬相如並不是在吃軟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並非看中卓文君家的錢財,而是出於愛情。

而卓文君的父親給一大筆錢財給他們,並不是同情司馬相如,而是同情自己的女兒。其實,在我國歷史上這種情況也不多見。很多時候,都是出於攀比才置辦很多嫁妝。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送奴婢是不可能的。但是,出於面子和婚禮儀式的需要,普通家庭送不起奴婢怎麼辦呢?

據說,現在的「伴娘」和「伴郎」就是從先秦時期的「媵婚」送奴婢作為陪嫁演變而來的。在漢代富裕家庭在女兒出嫁的時候送奴婢,而普通窮人家庭送不起奴婢。所以,他們就想了一個辦法,請兄弟子女做「伴娘」和「伴娘」來充當奴婢。如果家裡沒有多餘的錢財,就送傢具,或者送其他值錢的東西。所以窮人家庭送傢具是最好的辦法,這種結婚儀式,從漢代也逐漸流傳下來。

唐朝嫁女如同王愷與石崇鬥富,奢侈程度令人咂舌!

很多人應該看過南朝劉宋王朝臨川王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裡面有王愷(晉武帝司馬炎的舅舅)與富豪石崇鬥富的故事。王愷飯後用糖水洗鍋,而石崇就用蠟燭當柴燒;王愷做了四十里的紫絲編成屏障,石崇就做五十里的綵綢為屏障。晉武帝覺得鬥富很有趣,就賞賜了一個珊瑚樹給王愷。有一次,王愷請客吃飯,飯後用珊瑚樹顯擺,被石崇用鐵如意敲得粉碎。在場的所有人目瞪口呆,王愷讓石崇賠償。石崇就叫家奴從家裡搬來六七個光彩奪目的珊瑚樹,讓王愷隨便挑選,最後王愷不得不認慫。


王愷與石崇鬥富

雖然說,王愷與石崇鬥富沒有涉及到婚姻,其實大家可以想像,如果兩家人娶妻或者嫁女,那種場面是多麼壯觀,真的不敢想像。其實,從魏晉南北朝以後,王愷與石崇鬥富的情況就一直沒有間斷,直到唐朝還沿襲了這種奢靡之風。

在《資治通鑒》當中記載:唐懿宗李漼與郭淑妃生的女兒同昌公主出嫁,由於唐懿宗特別喜愛這個女兒,他將宮廷中的珍寶古玩幾乎全部作為嫁妝。並在長安廣化里還賜予了豪宅,據說豪宅的窗戶都用珠寶修飾,院內的井欄,平時用的葯臼和馬槽櫃子也用金銀製造,還有用金絲編成筐箕,賜給錢幣五百萬緡(串),其他財物不勝枚舉。可見,唐朝皇室嫁女的陪嫁有多麼的奢侈。估計,連王愷和石崇看了,都甘拜下風。


唐代裝飾(景甜)

唐朝貴族結婚的陪嫁奢侈之風,其實從唐太宗時期就有了。唐太宗與長孫皇後生了一個天生麗質的女兒,並取名李麗質。唐太宗十分疼愛,貞觀二年(628年),李麗質詔封長樂郡公主。公主成人到了出嫁的年齡,唐太宗害怕公主嫁到夫家受人欺負,最終選擇長孫無忌的長子長孫沖為駙馬。後來公主出嫁,唐太宗給長樂公主准備的嫁妝,都超過了長公主出嫁時的嫁妝。由於不符合禮節,遭到魏徵和長孫皇後的反對,但是唐太宗還是給了公主一個盛大的婚禮。

由於社會風氣不好,當時的宰相高儉曾上書唐太宗,希望禁止奢靡的婚俗習慣。所以,在《新唐書•高儉傳》中就記載:「三品以上官員家納幣不得超過三百匹,四品、五品之家二百匹,六品、七品之家一百匹,全為嫁妝,夫家禁止收受陪門資財。」其中的「納幣」就是現在的彩禮,而在陪嫁的時候,夫家不能收受女方家陪嫁時的資財。雖然說,唐太宗也有禁止這種行為,但是無法落到實處。就像唐懿宗當政時期,皇帝嫁女都這么奢侈,貴族也不能示弱是吧!

宋朝輪財力說媒,女性出嫁必備嫁妝,不然嫁不出去!

在《警世通言》第十六卷有一個故事叫做「小夫人金錢贈年少」,故事發生在北宋首都汴京。有一個開線鋪的員外叫張士廉,年過六旬,他家裡有十萬資財,但是無兒無女。為了續香火找來兩個媒婆去說媒,並對她們開出了三個說親條件。第一件,對方要人才出眾,相貌要好。第二件,要門戶相當。第三件,對方必須有十萬貫房奩(嫁妝)。

大家看完這一段描述有何感想,在宋朝是不是覺得有錢就是大爺。一個60歲的員外,家裡有十萬資財,還必須要對方有十萬的嫁妝。有嫁妝還不行,長相還要漂亮的,沒有姿色還不要。也許很多人覺得,這只是個例,其實在宋朝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仿宋美女

比如北宋末年,秦檜投降金國以後,他的妻子王氏擔心被甩,就在秦檜面前吵鬧說:「我嫁到你們秦家那可是明媒正娶的,光嫁妝就有20萬貫,難道你現在想要丟下我嗎?」古代1貫大約1000文,1000文大約現在的200元錢,20萬貫合計4000萬元。即便是現在4000萬也是一個天文數字,誰嫁女動不動就送4000萬嫁妝,估計在現代社會也是罕見的。秦檜的老婆說這番話,意思是說,我把全部家當都送給你了,你必須把我也帶走,否則都對不起自己的嫁妝。

所以,在宋代嫁女必須有嫁妝,如果沒有嫁妝,那隻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賣女為妾」。也就是把女兒賣出去,不用嫁妝,且還會收到一筆彩禮。如果,是明媒正娶的嫁女,那麼必須准備隆重的嫁妝,不然就是將女兒賣給別人做小老婆。即便是出嫁了,也會被瞧不起,甚至被退婚。

例如,《太平廣記•閻庚》裡面有一個鬼故事,一個叫張仁亶的人,幼時家裡貧困。當地有一個叫閻庚的人,家裡在經商,由於仰慕張仁亶品德,一直去父親那裡偷錢救濟張仁亶。後來被父親發現,將閻庚臭罵了一頓。張仁亶為了不連累閻庚,決定離開住地去白鹿山。由於兩人關系很好,閻庚不忍心,於是跟張仁亶一起到白鹿山。兩人在晚上住店的時候遇到一個客人,張仁亶好心請客人喝酒。結果發現這個人是鬼,張仁亶問鬼,自己能否做官。鬼說,可以做官,而閻庚不能。張仁亶想幫助閻庚,於是鬼就告訴他一個方法,可以娶一個女子,以後就可以富貴。


古代新娘

由於這個鬼是負責當地姻緣的,於是將那戶人家的姓名告訴二人。讓他們去找,並說,半路會下雨,躲雨的時候就會遇到。他們走了六七天,果然下雨了。就在躲雨的時候,張仁亶去敲門。過了很久,這家人因為一些事開門遲了。開門老婦解釋說:「我只有一個女兒,先前許配西村張家。今天過嫁妝,無禮嫌少,這是輕視的意思,已經決定解除婚約了。」

從這個故事來看,嫁妝少了還會被退婚。可見,宋代真的是以財力說媒。如果家裡的嫁妝不豐厚,還面臨被退婚,甚至嫁不出去。據說,蘇軾的弟弟蘇轍為了嫁女而,出售了一處田產,湊了9400貫的嫁妝。他在自己的日記里說這是「破家嫁女」。連大文豪都難以避免宋朝的厚嫁之風,更別說其他人了。在宋朝普通家庭要是沒有嫁妝,女兒還真的難以找到合適的人家。

明清嫁女也很豐厚,誰都無法逃避嫁妝這一關!

根據明朝著名的哲學家王陽明在《王文成全書》一書中說:「男女長成,各宜及時嫁娶;往往女家責聘禮不充,男家責嫁妝不豐,遂致愆期;約長等其各省諭諸人,自今其稱家之有無,隨時婚嫁。」

這句話的意思是。男孩和女孩長大成人了,要及時結婚。在結婚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女方嫌棄男方聘禮少,男方嫌棄女方嫁妝少,而導致結婚日期被延誤!一旦有這樣情況發生,要及時報告。而且約長(鄉長或族長)等人,要上下協調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確保男女都能夠在適齡的時候結婚或者出嫁!


古代新娘鳳冠霞帔

從王陽明的《王文成全書》來看,明朝也會因為彩禮和嫁妝出現分歧。不過,出現分歧,有族人介入調解。那麼,就可以避免因為彩禮或者嫁妝問題而談崩。

在明朝奴婢可以買賣,很多大富人家依舊可以買賣奴婢作為女兒的嫁妝。不過普通家庭的嫁妝一般是手鐲、項鏈、盆桶,床上用品等,據說在南京還有一種風俗,女方的嫁妝當中還有一把紅漆筷子,寓意「快快生子」。

清朝的嫁妝大多與明朝相仿,比如清代小說集《警寤鍾》有一個故事:「當地的戚知府,有個兒子生病。戚知府知兒子將危,要娶媳婦過門沖喜。當地的桂公將女兒嫁給戚知府,且嫁妝非常的豐厚,買了二個丫鬟,一個小廝作為陪嫁。」

《警寤鍾》雖然是小說,但是從側面也反應一個事實,在清代還流行買丫鬟和小廝作為陪嫁的習俗。尤其是達官貴族,這種風氣直到清朝滅亡才逐漸消亡。


孝聖憲皇後

說實在的,古代娶妻時的彩禮和嫁女時的嫁妝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娶妻是娶對方的女兒,而對方嫁女反而要送奴婢和大量的錢財,可見古代嫁女比娶妻更費錢。尤其是那些大富大貴的家庭,為了女兒能過上好日子,嫁過去不受婆家欺負。幾乎把一半的家當都拿出來做了女兒的嫁妝了。而那些,窮人家庭就不說了,嫁妝是沒有,反而被迫賣女為生。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其實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女兒嫁一個好男人。要是嫁一個渣男,富裕又怎麼樣呢?結果還是過得不開心不幸福。

為了避免結婚陋習的發生,南北朝時期的教育家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說道:「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嫁女兒選擇品質好的女婿,不索要貴重的聘禮。娶兒媳要求端莊的淑女,不要計較厚重的陪嫁。現代由於重男輕女,導致男多女少,男方娶妻基本不敢提嫁妝的問題。現在主動權基本掌握在女性的手中,其實為了擁有一個完美而幸福的婚姻,面對經濟問題,女方的要求不要過於嚴苛,還是要量力而行。就像古代,不同的家庭還是要不同的區分對待。




3、廈門結婚的習俗,女方需備些什麼嫁妝?

廈門結婚習俗
在古代,人們總把結婚當作人生之中最得意的一件大事。因此流傳一句「人生之得意事莫過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又戲稱結婚小登科。婚禮習俗從古流傳至今,是禮儀中最復雜和最重要的禮節之一。在棄煩從簡講究效率的二十一世紀,重情重義的中國人仍延續著傳統婚俗,年輕朋友們平常在別人的婚禮中總是輕歌笑語地和新人們一起度過,但對婚禮習俗卻不是很留意,當喜事降臨自己身上時,卻舉手無措,無所適從。在這里我們將對廈門的婚俗習俗做詳細的介紹,希望能對新人們有所幫助。
提 親 篇
我國古代男子20歲,女子15歲算成人,要舉行加冠及加笄之禮,示其已及婚嫁之年。
男女婚嫁成功與否,全靠如簧如舌的媒人,在男女婚嫁命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橋梁作用。程序大如下:男方先托媒人上女方家提親,廈門俗稱:「提字仔」。女方父母尚無意嫁女,媒人只得悻悻離去,另找人家去運動巧舌。如女方父母有意,即向媒人索要寫有男姓名、出生年、月、日、時辰、職業等情況的紅紙條------「字仔」媒人隨即向男方介紹女方的姓名、相貌及家境誇飾一番,意在說明門當戶對,男方寫好「字仔」交媒人傳。女方拿到「字仔」供在正廳祖先牌位前,焚香拜告,若三日內合家平安,無破碗碟,吵嘴、身體不適等不祥之兆,同時通過多種渠道對男方的家境,即「門戶」,當事人本身品行的打聽,門戶相當,即告成事,則將女方的「字仔」和男方的「字仔」由媒人合送至男家,表示同意這樁婚事。之後,媒人便安排適當的時間,地點彼此「過目」即相見一面。
舊時廈門兒女的終生大事,要依仗父母之命,媒約之言,先靈頜首,缺一不可。
提親,只是婚姻的開端。

送 定

舊時廈門送定是很講究的,馬虎不得。
一、前期准備:
①講聘金:送定是婚姻成否的關鍵,聘金即是一關。男方須同媒人同往女家,與其家人商談聘金數量。通常取偶數。
②談聘禮:種類,名稱、數量、搭配比例,都是計較的內容,女家大有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姿態,男家則需多方考慮,因為這是個大負擔。在這點上,意見難得一致,頗費口舌,往往在此有傷和氣。
③訂日期:雙方都得按男女雙方的「八字」請人測算,擇定無傷雙方的良辰吉日,男方將聘金,聘禮熱熱鬧鬧地送至女方家。
二、落實聘禮
①禮餅:俗稱「大餅酪花」。「大餅」即特製碗口大馬蹄酥,兩個一包,紅紙包囊,動輒成百上千包。「酪花」即油炸的中空糯米條,外裹糖漿粘上「米香」(爆米花)。「四色餅」即各種包裝成封小餡餅,按「大餅」數量,搭配上相應的「酪花」「四色餅」。
②禮糖:大糖----壓製成中空狀的糖塊,小巧---實心的小塊糖。「大糖小巧」均壓出龍鳳或喜字圖案,或「百年好合」等吉祥於,按比例搭配。
③全豬全羊或豬腿。女方收下豬羊肉,腳卻需退還男家,俗話說:「肉給人吃,骨不給人啃,」否則,便是「目俗」,即對男家不敬。
④面線:寓長壽之意,即對新人幸福長壽的祝福。
⑤冰糖:冬瓜糖,桔餅柿果(柿餅),生花(糖生花)蜜棗,即「吃甜甜生後生,」寄寓吉祥,早得貴子之意。
⑥瓮酒、活雞活鴨,寓寄平安長久,和諧安分,女方留下酒、退回雞鴨。
⑦龍鳳大紅燭、禮炮、禮香,龍鳳燭供女子嫁前舉行「上頭」(冠禮)儀式用。
⑧首飾、手環、戒指、項鏈、金銀釵等珠寶:女子嫁前佩戴,以祈富貴,生活富足,亦含驅邪之意。
⑨盤頭衫仔:女子結婚時穿的新衣裳、綉花鞋、四季外裝、一般四套、八套、或更多、多取偶數,紅色為主。
⑩將南方婚書交付女方。
三、女家回禮:
①收大部分禮餅禮糖,退回小部分,俗稱「壓箱底:。
②收下豬羊肉、退回豬腳
③回贈女婿一套結婚禮服,衣服鞋襪,文房四寶及其他禮品,希望女婿知書達禮,出人頭地。
④填寫女方婚書,交付媒人送往男方家,即起結婚證書的作用。至此是緣定終身,婚事宣告成功。

訂 婚 篇
一、祭祖
男方在出發前往女方家之前,要先在家中進行祭祖儀式,並將納聘所用之盒仔餅9西餅)、大餅、陳列於祖先神案前,行香祭告列祖列宗將前往某地女家下聘,請祖先保佑這段姻緣美滿幸福。
下聘人數應成雙,男方家之年長親朋擔任。
二、納采:
男方納聘車隊到女方家門口,男方燃放鞭炮,女方亦應燃引連炮相迎,並由新娘兄弟一人替新郎開門,再端洗臉水,讓新郎洗手、擦手,,新郎應回以紅包答謝。而後將聘禮交給新娘父兄。
男方的納采人群進入女家,此時媒人介紹雙方家人及親友相互認識,並講些吉祥語,增添喜氣,而雙方親友也可藉此機會寒暄問候。
三、受聘
由女方敦請一位福壽雙全的長輩,在列祖列宗神案前進行點燭、燃香、獻餅及獻禮儀式,默默預祝此女婚姻幸福。開始訂婚儀式:
①奉甜茶:準新娘在媒人的陪同下,奉甜茶獻請前來納聘的男方親友,並由媒人---加以介紹,男方親戚可藉此機會端詳新娘。
②壓茶甌:甜茶飲畢,準新娘再捧出茶盤收杯子,男方來客此時應將紅包與茶杯同置於茶盤上,即俗稱「壓茶甌「
③戴戒指:由新郎取出系有紅線的金戒、銅戒、套在新娘右手中指上,象徵永結同心。通常在戴戒指時,均故意將中指一屈,以免日後被對方吃定,但互信互重是婚姻制勝之道。
④燃炮:訂婚禮進行至此,女方應燃炮,男、女雙方互相道賀結成兒女親家,並將喜餅與親友共享。
⑤訂婚喜宴:訂婚儀式完成後,女方家設宴款待男方來客及媒人,宴畢男方應送紅包「壓桌「給女方,酒宴結束後,整個訂婚儀式也到尾聲。
⑥回禮:宴畢,男方應盡速離去,不宜久留,女方則回贈男方幾項禮品,如新郎衣料,皮鞋等十二件,同時亦讓男方攜回幾盒喜餅及禮香、禮燭、禮炮一份。同時附有媒人禮,男方回家時,絕不可互道再見,因為下聘之事豈能再來第二回。
⑦告祖禮:男方回家後,要行告祖禮,告知完成納采之禮,並將女方回敬之喜餅分享親友。

結 婚 篇

婚慶是人生的一件至關重要的大事,為了家庭的平安、幸福、子孫的繁衍,香火的繼承,廈門的結婚習俗是絕不會含糊的。
一、婚前准備
①擇定佳期
②廣告親友:發請貼,告知婚期,宴請地、時間,並送發禮餅禮糖。還須斟琢關系親蔬,感情厚薄,否則會引人異議。親戚所賀之物,須得懸置中堂,以示重視。
③吉日裁衣:男女兩家同時進行。執裁衣者必須試夫妻子女齊全的「好命人」,新娘必做衣件有紅線或紅綢緞邊的白布「肚裙」,以備頭胎嬰兒出生後裁兒衣,絕不可缺。
④合帳:男家裁衣當日,須做衣頂床帳。
⑤安床:要請熟悉個中忌緯的親戚參議,擇下吉日良辰,考慮新夫婦生辰八字,求平安吉祥如意。床安好後,用酒肉、豆腐等事物祭床母,祈其安適,多家庇佑。當晚,新郎要於衣個父母雙全的男孩同睡新床,俗說:翻鋪生干鋪,即男孩睡在床上左右翻身,新娘將來會生男孩的佳兆。
⑥送嫁妝,迎娶前衣日或幾日,女家將新婦隨嫁物品先送往男家。一般試錢、衣服、布料、金器、禮餅、禮糖、冬瓜糖、桔餅、紅棗、龍眼乾肉、茶點、日用品等,還有一個子孫桶。子孫桶拿進新房時要念:「子孫桶(提)高高,生子生孫中狀元。」
二婚禮當天
行上頭禮,即行成年禮。「上頭」男女穿上稱為「上頭衫仔褲」的白布衫,端坐正廳祖先神位前竹椅上。男子朝內坐,婦子朝外坐,意如男子成年掌家,女子成年外嫁。神位前放一大「加籮」――扁平竹製大曬盤,上鋪紅毯一條,毯上放一小竹椅,擱腳用。儀式前神位前先擺十二道菜,焚香、點燭、拜祖。然後由「好命人」從後面梳頭,梳好後,男子用紅絲線束發,戴上禮帽。婦子「上頭」須先「開面」――用紅線絞去臉上汗,梳好頭後,用發簪插在發髻上。在梳頭時,「好命人」要對男子念:「上頭帶冠已成人,出門坐大位,食人頭杯酒,說人頭句話。」意即指新人從此後受人敬重,給女子念:「頭發梳起,坐金交椅」意即將來過好日子的祝福。
三、迎娶:
⑴祭祖――新郎出門迎新娘前,要先祭拜祖先。
⑵姐妹桌――新娘出發前,要與父母兄弟姐妹一起吃飯,表示離別,大家說些吉利話。
⑶迎親――迎親隊伍以雙數為佳,六或六的倍數。媒人、陪同人、叔爺(新郎弟輩)新郎、新娘花轎。沿途放鞭炮。
⑷叫門――女家在迎娶隊伍到來之前大門緊閉,讓新郎敲門。女家問「何事?」新郎答:「要娶新娘!」女家聽後稍啟門一縫,新郎遞進紅包一個,門即關上,如些再三,女家才開大門迎客。女方此舉意在留住財氣,亦考驗新郎的誠意。新郎進門拜見丈人,丈母娘。
⑸吃雞蛋茶――新郎要吃碗去殼整蛋糖水,茶內有龍眼乾肉與紅棗。新郎按例只喝甜湯,留下蛋。
⑹拜別――新郎與新娘拜過祖先,告別父母,由父母或兄弟姐妹牽上轎。
⑺出門――新娘由一位陪同人撐傘護至上轎或上車,臨上轎前,新娘要哭幾聲,俗稱「哭 好命」,其父母親戚也應哭幾聲,以口示惜別與祝福。新娘轎一出門,新娘立即扔下一扇,俗稱「放心扇」,意在告訴父母放心,不必牽掛。所有人不向女家說再見。新郎也不回頭。
⑻入門:花轎到達男家門口等出轎門吉時,轎前放瓦片一盆炭火,新郎立轎門前,小姑捧一盤桔子立轎門旁,轎後男家人舉著米篩等候,待吉時一到,新郎猛踢轎門三下,轎門才開,小姑捧上柑盤讓新娘觸摸,新郎伸手執新娘手,新娘則起面復坐,如是再三才出轎門,後頭速舉米篩遮住新娘頭,新娘出轎門,踏上瓦片,由新郎牽著跨過炭火,方才入大門內。這踢轎門,意在鎮新娘威風,摸柑桔象徵夫妻生活圓滿與吉祥;遮米篩,踏瓦片,有避邪之效;過炭火,象徵子孫興旺。期間炮聲不絕。
⑼拜天地――新娘入門後,與新郎在正廳拜天地後徑入新房。
⑽入洞房――新娘進洞房,只可跨門檻而過,切忌踏門檻而入。一入洞房,第三天方可出房門,顯其貴氣。
⑾吃「合婚圓」。――新郎新娘自挾一粒湯圓吃,再各挾一粒互喂。意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相親相愛。此後便吃「酒婚桌」,「好命人」掌桌,新郎新娘端坐圓桌兩側;此桌共上十二道菜,六葷六素,由「好命人」拿筷挾菜遞至新娘新郎嘴邊,作餵食狀。每挾一菜,即隨口念吉祥祝語,順口有韻,妙趣橫生,詼諧幽默,整個新房笑語迭出。
⑿出廳――婚後第三天,新娘第一次走出新房,上廳拜神、祭祖、見公婆和親戚長輩,俗稱「出廳」。新娘將自家帶來的龍眼乾、紅棗泡甜茶敬奉家人、長輩,長輩則將備好的紅包放在茶盤上謝賀,稱為「壓茶盤」。
⒀新娘桌宴小舅――出廳當日下午,男家設「新娘桌」宴請小舅子全家女眷,因為當日女家派小舅子前來探望,帶來香蕉、冬瓜糖等水果與食品,小舅子上堂拜見親家並請安,親家須給「糖仔錢」的紅包,新娘居中坐,席間,小舅子面前放一隻碗,須將席上雞、鴨、魚等頭先挾置這碗內,讓舅子回家時捎去,表示新娘有吃的,父母當頭功。
⒁鬧廳――第三天晚上,夫家宴請賓客。席後,客人在廳中,新娘泡甜茶,敬賓客,客接茶時要說吉祥話,有祝賀的,有詼諧的,有戲謔逗新娘的。左一句,右一句,順口有韻,雅俗共賞,氣氛熱鬧。至此婚禮宣告一段落。

回 娘 家 做 客

婚後第四天,小舅子偕同父母來請新娘回娘家探望父母,俗稱「做客」。公婆要給舅子稱「結衫子帶」的紅包。
新娘由新郎陪伴回家。夫家要備碰餅,四色餅,花,水果等及給女家父母、長輩、晚輩紅包若干,一並帶去。女家父母按紅包內錢額加倍回禮,並另贈親家衣物對方長輩紅包原封不動退回,晚輩可照收。「做客」當日,女家合家歡宴至天黑。
新娘「做客」,須當日返回婆家,到家得摸黑入新房,全家不能有任何亮光,哪怕灶火也不允許。習俗:「暗冥摸,生干埔」。新婚滿月後,新娘方可在娘家過夜。
娘家須給女兒帶回禮物:
①阿媽燒――壹只塗滿糖的光雞,給女婿的奶奶暖身;若無奶奶則免。
②幹家燒――壹只塗滿糖的豬腿,給婆婆暖身。
③帶路雞――壹對「雞佻仔」(仔雞),帶回新房,放入床下,卜生男女;公雞先跑出來則生男、母雞先出則生女;
④帶尾蔗――選取上好甘蔗連帶葉拿回家,豎置新房門後,寓夫婦生活「有頭有尾」幸福甜蜜。
⑤米糕――甜的糯米飯,有紅有白,象徵難舍難分,不分彼此。
⑥各款食物用水果:包子、麻花、四色餅、面桃等食物;香蕉、柑桔、龍眼等水果。預祝此後生活甜蜜。
⑦房內吃――各種酸、甜食品,供兩人享用或待客用。
⑧鞋甘仔――即裝有針、線、剪刀等的小竹筐,寓寄將針線手藝傳至男家。

4、古代公主嫁妝清單,一般有些什麼?

1、針線盒,自古針線便是女紅的必須品,會不會女紅便是判斷女子是否可以成為賢妻良母的標准。陪嫁備針線盒有個美好的寓意,即祝福新娘家庭溫馨、幸福,做為人尊敬的巧手能幹新娘。因此,針線盒也成了女子陪嫁的必須品,古時候無論是貧民老百姓還是大家的千金小姐嫁妝都要備它,婚後更是用它作為生活和消遣的一個工具。
2、壓錢箱 ,九寶中的第九寶是壓錢箱,是古代女子嫁妝清單之一,藉以表示女方家境富裕,同時也是女子婚後用於收藏心愛珍品之物。
3、鴛鴦枕 ,鴛鴦從古至今都是愛情的永恆象徵,是一夫一妻、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表率,甚至認為鴛鴦一旦結為配偶,便陪伴終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尋覓新的配偶,而是孤獨凄涼地度過餘生。因此也多用來形容相互扶持的,相親相愛的夫妻。「鴛鴦枕」陪嫁則更是表達了對夫妻恩愛,白頭偕老,永不分離的美好祝願。

4、龍鳳毛巾 ,龍鳳毛巾,顧名思義一條龍巾,一條鳳巾,一般是要准備兩條的,新娘新郎各一條。其實,毛巾自古就是喜慶的象徵。在新娘的嫁妝上備上毛巾,不僅是為了烘托結婚的喜慶,更是為了表達家人對新人的祝福和希冀:希望新人們的婚後生活溫馨貼意、長長久久、幸福甜蜜。

5、喜盆,喜盆,又叫聚喜寶盆,有送喜招吉之意。做嫁妝的喜盆要用紅布包好,由娘家的未婚女子端到婆家,然後親手遞給婆婆。婆婆接過喜盆,則證明婆婆正式接納了媳婦。喜盆中還要放置一些有著美好寓意的物品,例如花生、紅棗、蓮子、桂圓,以寓意早生貴子;大蔥和明子,以祝福將來生孩子聰明等等。

6、喜梳,喜梳也是中國古代傳統嫁妝的必備物品。在婚禮前夜,新娘由長輩梳頭,一面梳,一面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堂。婚禮後,還要將新郎和新娘的頭發梳在一起,秤之為「結發」,有「結發夫妻」「白頭偕老」之意。

7、鏡子,代表圓滿、完滿,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麗,是對新娘婚姻生活甜蜜美滿的祝願;縱使時光流逝依然永葆青春、花容月貌的美好寄託。

8、都斗,原是量糧食的器具,在婚嫁禮儀中用於彰顯男方的財富雄厚、家境富裕,女兒嫁過去之後也能過上豐衣足食、輕松無憂的富裕生活。

9、剪刀,是古代婚禮中的「六證」之一,生活中主要作服裝剪裁之用,婚嫁禮儀中寓意新娘婚後生活的綾羅綢緞、前程錦綉,共享人生的榮華富貴。

10、算盤,生活中用於算籌收入和開支的計算工具,婚慶禮儀中的千足黃金算盤,寓意新人對未來安寧富裕生活的理想與規劃,能夠合理的投資理財,贏得廣茂財源。

11、綉花鞋,鞋與「偕」同音,寓意夫妻相親相愛,長相廝守,在花繁錦綉的美好歲月中白頭偕老,共沐生活的瑰麗與芬芳。

12、尺子,量具,婚姻生活中引申為衡量幸福的標准,指百子千孫,幸福源遠流長,同時也是對新人今後生活事業步步高升的祝福。

5、清朝的習俗

廣東「叩指換禮」

據《湛江晚報》報道,據民間傳說,這一習俗源於清朝。有一年,乾隆微服下江南巡視,與當地官員周日清上茶樓喝茶,乾隆自己斟了茶後,又順手給周日清斟茶。周日清見皇上為自己斟茶,立感受寵若驚,又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暴露皇上的身份而跪謝龍恩,這如何是好?他急中生智,用雙指屈曲,在桌面上叩點三下,以代替下跪叩頭之禮。由此,便逐漸流傳於民間,成為廣東一種約定俗成的致謝禮儀。如今,在廣東喝茶,對方(特別是年長者)給你倒茶時,你若不叩指還禮,便會遭白眼。

閩南的「高沖低斟」

在國內,閩南產茶、飲茶早在宋代就已出名,他們敬客時沖水的姿勢很有趣,當地人稱「高沖低斟」。即頭泡要低注,斟茶時手要放得很低,幾乎接近杯底,這樣才可以使杯中水的香味緩緩浸出。在沖泡二三遍時水要高沖,手舉得離茶壺一尺之高,上下提拉茶壺三次,使茶葉達到吸水均勻,此時茶葉才能更好地在杯中顯色、透香、吐味。斟茶技藝有「鳳凰三點頭」、「關公巡陣」、「韓信點兵」等。

四川的「蓋碗茶」

四川飲茶風氣歷來很盛,上茶樓「擺龍門陣」是一大快事。四川茶館很多,四川人愛喝蓋碗茶,蓋碗茶的名稱來自茶具「蓋碗」。蓋碗的蓋子很有用處,沏好茶後蓋好蓋子,可以很快泡出茶味。喝時又可以用蓋子拂去漂浮在茶湯上的泡沫或茶葉末。

雲南的「雷響茶」

雲南是茶樹的原產地,至今有些地方仍保留古樸有趣的雷響茶。它是一種有趣的飲茶方法,先將茶投入罐內烘烤一段時間,沖入開水,這時罐內會傳出似雷響的聲音,在場客人的笑聲隨著響聲而起伏,響聲配以笑聲是吉祥的象徵,然後煮茶,煮好後將茶倒入茶盅,由少女雙手捧給客人飲用。閩台忌用大杯 飲茶要講究禮儀,對閩台客人不可用大杯喝茶,否則有牛飲之嫌。

6、陪嫁送禮風俗

<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