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的風俗
1、三個茂名地區的新年習俗簡寫?
茂名地區的三個新年習俗有:
年例。這個是最注重的,不同的村莊有不同的時間,有的村莊是初二,有的是初三,每天都有不同地方做年例,所謂的年例跟酒席差不多。
殺雞拜神。年三十、年初二都會殺雞到廟里拜神,初一開始到十五每天都要到廟里燒香。
初一不走親戚,一般是出去逛街,初二開始陸續走親戚。
茂名一些鄉村地區的風俗:
男家擇取吉日,用紅紙寫出娶親定日貼送到女家,女家同意則給回帖。於是父母便告知女人如何出嫁之事。自此一個月內,姑娘則深居簡出,白天在家聽嬸嫂教導出嫁禮儀,自己縫制嫁妝衣物。姑娘出嫁前十天或幾天的晚上,與相好姐妹在閨房床帳後「哭嫁」。哭嫁內容一是感謝父母養育之恩,二是贊嘆叔伯嬸嫂教導之情,三是囑咐哥、弟、妹勤儉自重,立志做有用之人。
姑娘出嫁前兩天,由親房嬸嫂為她整容:先往臉龐、脖子抹上香粉,然後用線力絞下臉上和頸部的毛,再用剃刀整剃眉毛,最後讓姑娘從鏡中自我觀看,滿意才算完好。
出嫁之日,花轎臨門之時,姑娘的弟妹搬來一條凳攔住大門口,要媒人喝了凳上擺放的兩杯酒,給個「封包」(禮錢),才將條凳搬開,讓媒人入屋來。這樣搬凳攔門,表示不願姐姐背井離鄉的心意。父母收取媒人送來結親的禮物後,便舉行姑娘出嫁儀式。
在供祀祖先神位的堂上,點燃花燭和香火,廳堂放置一張大椅子。出嫁姑娘在閨房穿上紅艷衣衫、裙子,著上綉花鞋子襪子,頭披長發,用手巾掩住臉龐,由一位「命水好」(生活美滿)的婦人背出廳堂,坐在椅上。這婦人便給姑娘梳辮扎髻,此時姑娘向祖先和親人「哭別」,哭別內容與哭嫁言詞大致相似。發髻梳就,插上銀簪和發簪飾物,表示已是有夫之婦。富裕人家的「千金」小姐出嫁,發髻還插上金釵、玉簪,滿頭珠光寶氣。
3、廣東茂名年例的風俗是什麼?
廣東茂名年例的風俗是集資舉行祭社盛典,以祈風調雨順,年豐人壽,俗稱做年例或叫祭社。
年例,茂名歲時習俗。廣東省茂名市全市的特色節日。據光緒《茂名縣志風俗》載自十二月到是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茂名市志》又載年例,唯粵西鑒江、羅江兩江流域的村落所獨有,清代已十分流行。
廣東茂名年例是當地傳統民間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的活動。實際上,年例是擴大的春節、元宵節、廟會,也包括祖先遷移落腳紀念日等在內的綜合節日。
廣東茂名年例的主旨
年例的主旨是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一村過年例,周圍村莊群眾都來看熱鬧助興,家家戶戶大擺筵席招待親朋戚友,不論是否相識,一律熱情款待茶飯酒菜。每到年例期,村鎮街道張燈結綵,各戶盛筵宴請親朋,來客越多,主人就越高興。
活動內容有游神、游燈、點燈、打醮、舞獅、舞龍、飄色、八音、武術表演、做大戲(粵劇)、木偶戲、燃放煙花炮竹等,一直鬧至通宵達旦。但作為茂名市特有的傳統節日,它在茂名人民心目中依然有著深深的情結,對茂名人民有著重大的意義。
4、茂名有什麼風俗習慣
過年習俗
1.正窮節吃艾(籺)
農歷正月最後一天為「正窮節」,即正月結束的意思。茂名地區「正窮節」還有另一層含義,因本地「正」與「蒸」同音,「正窮」即「蒸窮」,是將窮苦病患從人世間「蒸發掉」之意。這天,鄉間戶戶飲艾茶、插艾花、吃艾(籺)。人們都到田野里採摘艾菜,拿回家中洗凈、曬干,搓成茸狀,放進鍋中煮熟,搓干水,伴以米粉、紅糖搓勻,做成艾(籺)。因艾有去塵排積、鎮災驅邪的作用;故艾(籺)也稱「正窮,吃了「正窮」,可使身體健康,無病少痛,人們非常喜歡吃。
2.年廿六、七做(籺)吃
每年到了農歷十二月二十六或二十七,我市民間都有做吃的習慣。相傳,從前茂名本是一片荒蕪之地,五穀不生,後來來了一群躲避戰亂的人,見此處丘陵連綿,了無烽煙,便紮根開荒種作,繁衍生息。人們初時只能種些薯類等雜糧,聊以充飢。為充分利用糧食,人們便將雜糧用木槌搗成粉,加水攪成糊狀蒸煮,令其體積增加幾倍,成為木薯糊、玉米糊之類的食物。再後來,人們已成功地在這塊土地上種上了稻穀,並連連獲得好收成。為慶祝豐收,也為調換口味,人們便按先前之方法,將米搗成粉,並配以蔬菜之類簡單的餡料,做成了有一定形狀和一定味道的食物,這就是「(籺)」了。初時,人們還只是用梗米(俗稱「粘米」)粉做,後來發現糯米粉黏性更強、造型更易,口感更佳,便專門用糯米粉做(籺),年復一年,漸成風俗。
茂名糯米(籺)式樣很多,有煮湯(籺)、菜包(籺)、壽桃(籺)、水(籺)、糖心糍、糖板(籺)、槌撻(籺)、灰水粽、艾(籺)、糯米糍、發(籺)等。各種(籺)都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形狀、不同的吃法、不同的味道。每年在過年前幾天,即臘月二十六、七的時候,我市民間便興起做(籺)的習俗,一來表示送舊迎新,二來可准備一些以「擺年」(即將(籺)放在家中跨越新舊兩年),以祈求來年五穀豐登、生活美好。
3.年晚張貼春聯守歲分壓歲錢
農歷十二月最後一天是除夕,茂名地區稱年晚或年三十晚。這一天,農村的生產活動基本停止,家家戶戶開始貼春聯、門神,門額上貼上利是,灶頭、水缸、豬欄、牛欄、谷桶等也要開始貼上一張小紅紙,以示吉利。還搞一些祭祀活動,備辦雞、豬肉、魚等酒菜,燒紙燒香祭祠堂、廟宇、社稷、祖宗、灶君等。
除夕晚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團圓飯基本上是一年之中最豐盛的一頓。外出的人一般都回家過年晚,與家人團聚吃年飯。吃時,若家裡有人外出未歸時,則要給外出的人留下1個座位和1副碗筷,以寄託思念之情,團圓飯也要剩些到第二天(即第二年)。團年飯的菜式多樣,但一定要有魚,表示年年有餘的意思。
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後,首先必須祭祖宗。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於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
當晚,長輩要給孩子分壓歲錢,還要在家中擺上一些生蒜、蘑菇、甘蔗、糯米、煎堆、果品、蒸糖籠等,此謂「擺年」,都是表示來年多福多壽、甜甜美美、平安幸福的意思。此外,家中每間房子還要點上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守歲。直到交年時分,家家燃放煙花炮竹,以示除舊迎新。
4.年廿三送灶君掃灰塵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茂名地區俗稱「小年晚」,也稱「祭灶節」,家家戶戶備辦茶酒、素菜、果品、甜品,在廚房中燒紙敬祭灶君,送其升天,然後從里到外清潔衛生、打掃灰塵。
祭灶,是一項在我市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灶王爺像上大多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到了臘月二十三,人們便備辦茶酒果品等,燒紙祭灶,送灶君上西天,以表達對灶君的尊敬之情。
我國春節,俗稱「新年」、「陰歷年」,是我國漢族人民最隆盛的節日。據了解,殷商時,每年的首日是從農歷十二月開始,秦朝和漢初則從農歷十月始。漢武帝太初元年採用「太初歷」,規定以孟春正月為歲首。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後,採用陽歷紀年,以陽歷元月一日為歲首,將農歷正月初一改稱春節,沿用至今。
在粵西茂名,過年一般是指從臘月二十三開始至正月結束這一段時間,主要的地方習俗有祭灶、掃塵、做(籺)、貼春聯、貼門神、吃團年飯、燃放煙花炮竹、分壓歲錢、守歲、拜年、派利是錢、做年例、唱大戲、吃艾(籺)等。
5、茂名春節的風俗是什麼?
茂名春節的風俗是:
1、「爆竹一聲除舊歲」,民間在除夕夜新年鍾聲敲響,家家戶戶在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無論大街小巷、鄉村農戶,鞭炮聲齊鳴、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熱熱鬧鬧、喜氣洋洋。
2、年初一,人們早早起來,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穿上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帶上禮物探親訪友相互拜年。晚輩要給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吉祥如意。長輩則將事先用大紅利是封裝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3、「年二八,洗邋遢」,是茂名家鄉人民的口頭禪。即在春節前從農歷二十三開始,家家戶戶會選擇晴好天氣,大小老嫩便會加入大掃除隊伍。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塵納新」含義,意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把一切窮運、晦氣掃地出門。
4、除夕守歲是過年最重要的活動之一。除夕夜,一家人團團圓圓吃完晚飯,看春晚、拉家常,年長者給自家小孩發壓歲錢,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孝敬爸媽、爺爺奶奶,給一年的零花錢。待到新年鍾聲敲響,馬上燒放鞭炮,之後才可以入睡。
5、春節習俗,源遠流長,彰顯著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可隨著時間流逝,隨著西方文化的不斷侵入影響,很多傳統和美好的方式已漸漸丟失,剩下的只是做餐飯吃這么簡單了。但願各地能在不斷強化的文化建設大潮中,重拾美好,在進一步弘揚春節傳統文化的同時,融入更多文明時尚的新習俗,以豐富節日喜慶氣氛,讓春節習俗代代傳承,馨香永遠。
6、廣東茂名年例的風俗是什麼?
茂名年例,以嶺南祭祀文化為核心,在粵西茂名市及附近湛江吳川市、廉江市及廣西北流市等地區,以冼夫人文化為主體,以宗親文化為維系,受高涼文化、潘茂名文化、諸神信仰、祖宗崇拜的影響,由歷史上多次南遷帶來多元文化與土著文化交融補充,不斷發展演化,經過沉澱、傳承、繁衍而來的一種嶺南文化。
茂名及其所轄縣(市、區)城鄉、村落,大都盛行做年例,各地年例日期多承襲舊例,集中於每年農歷正月起至二月底。年例一般分為「起年例」、「正年例」和「年例尾」三個階段,歷時一天或三天不等,其活動豐富多彩,各地略有不同。
年例的公共費用一般由宗族或村中德高望重的長者出面邀各家各戶出錢資,而游神隊伍則是年例之前由村民通過抽簽等方式組成的,有的負責擔彩旗,有的負責抬鼓、敲鑼,還有村中孩子拿著自製的火炬跟隨隊伍,其中以抬菩薩的村民被認為是幸運兒,來年將得到菩薩的保佑。
(6)茂名的風俗擴展資料:
年例最初是祭祀儀式,是擴大的元宵節、春節、廟會,包括祖先遷移落腳紀念日等在內的綜合節日。年例有一套完整的程序,重視祭祀儀式。部分保留明清時期祭社風俗,匯融中原元宵節的娛樂喜慶色彩。
在祭祀活動中巫術被反復運用,使年例帶上神秘的巫覡色彩。年例活動仍保留巫覡色彩,證明年例是一種古文化孑遺。年例的祭祀都由道士來主持,摻入了潘茂名文化。
在經年累月發展中,年例融入中原文化、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元素,發展成為粵西最隆重的民俗活動。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年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好心文化」精神,弘揚國家統一、和諧團結的主旋律。
7、廣東茂名年例的風俗有哪些?
廣東茂名年例的風俗有游神、游燈、點燈、打醮、舞獅、舞龍、飄色、八音、武術表演、做大戲粵劇、木偶戲、燃放煙花炮竹等,一直鬧至通宵達旦,自正月初七至二月十八,這段時間是廣東茂名地區的年例期,茂名年例已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廣東茂名年例特徵
茂名人素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出門在外的人,春節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趕回來的,年例的種種活動,表達以平民百姓為主體的社會各階層廣大人群祈福禳災,祈求平安吉祥的心願,粵劇已經成為年例重要的一種文化節日。
年例聯絡親友感情,親戚朋友之間,常年沒事一般不相往來,但自家年例那天,無論貧富,均擺酒宴請親朋好友,朋友間也成群結伴到各家去串門,吃年例,新年氣氛倍覺濃郁。
年例帶動了茂名經濟發展,年例不僅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特徵,而且具有物質文化方面的特徵,茂名很多商家看好年例經濟,紛紛開設年例購物一條街,菜市場、道路兩旁到處都是年例商品,水果、糖果、餅干、酒水銷售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