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茂名的春節風俗

茂名的春節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15 11:08:25

1、廣東茂名年例的風俗是什麼?

茂名年例,以嶺南祭祀文化為核心,在粵西茂名市及附近湛江吳川市、廉江市及廣西北流市等地區,以冼夫人文化為主體,以宗親文化為維系,受高涼文化、潘茂名文化、諸神信仰、祖宗崇拜的影響,由歷史上多次南遷帶來多元文化與土著文化交融補充,不斷發展演化,經過沉澱、傳承、繁衍而來的一種嶺南文化。

茂名及其所轄縣(市、區)城鄉、村落,大都盛行做年例,各地年例日期多承襲舊例,集中於每年農歷正月起至二月底。年例一般分為「起年例」、「正年例」和「年例尾」三個階段,歷時一天或三天不等,其活動豐富多彩,各地略有不同。

年例的公共費用一般由宗族或村中德高望重的長者出面邀各家各戶出錢資,而游神隊伍則是年例之前由村民通過抽簽等方式組成的,有的負責擔彩旗,有的負責抬鼓、敲鑼,還有村中孩子拿著自製的火炬跟隨隊伍,其中以抬菩薩的村民被認為是幸運兒,來年將得到菩薩的保佑。

(1)茂名的春節風俗擴展資料:

年例最初是祭祀儀式,是擴大的元宵節、春節、廟會,包括祖先遷移落腳紀念日等在內的綜合節日。年例有一套完整的程序,重視祭祀儀式。部分保留明清時期祭社風俗,匯融中原元宵節的娛樂喜慶色彩。

在祭祀活動中巫術被反復運用,使年例帶上神秘的巫覡色彩。年例活動仍保留巫覡色彩,證明年例是一種古文化孑遺。年例的祭祀都由道士來主持,摻入了潘茂名文化。

在經年累月發展中,年例融入中原文化、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元素,發展成為粵西最隆重的民俗活動。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年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好心文化」精神,弘揚國家統一、和諧團結的主旋律。

2、廣東茂名年例的風俗有哪些?

廣東茂名年例的風俗有游神、游燈、點燈、打醮、舞獅、舞龍、飄色、八音、武術表演、做大戲粵劇、木偶戲、燃放煙花炮竹等,一直鬧至通宵達旦,自正月初七至二月十八,這段時間是廣東茂名地區的年例期,茂名年例已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廣東茂名年例特徵

茂名人素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出門在外的人,春節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趕回來的,年例的種種活動,表達以平民百姓為主體的社會各階層廣大人群祈福禳災,祈求平安吉祥的心願,粵劇已經成為年例重要的一種文化節日。

年例聯絡親友感情,親戚朋友之間,常年沒事一般不相往來,但自家年例那天,無論貧富,均擺酒宴請親朋好友,朋友間也成群結伴到各家去串門,吃年例,新年氣氛倍覺濃郁。

年例帶動了茂名經濟發展,年例不僅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特徵,而且具有物質文化方面的特徵,茂名很多商家看好年例經濟,紛紛開設年例購物一條街,菜市場、道路兩旁到處都是年例商品,水果、糖果、餅干、酒水銷售大大增加。

3、茂名年例是什麼?

茂名年例

年例,茂名歲時習俗。廣東省茂名市全市的特色節日。據光緒《茂名縣志風俗》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歷二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

茂名年例已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6年 中央電視台老故事頻道《故鄉》欄目組全力策劃拍攝二十八集大型專題紀錄片-《茂名年例》。

《茂名市志》又載:「『年例』唯粵西鑒江、羅江兩江流域的村落所獨有,清代已十分流行。『年例』是當地傳統民間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的活動」。實際上,「年例」是擴大的春節、元宵節、廟會,也包括祖先遷移落腳紀念日等在內的綜合節日。城鄉各居民以社為單位,按各自原定的襯日集資舉行祭社盛典,以祈風調雨順,年豐人壽,俗稱「做年例」或叫「祭社」,時間一般頭尾三天。

茂名市的年例日因各地而有所不同,其中茂名市電白區年例最為著名,大體上是從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尤十五、十六日為最多,也有些地方是在農歷二月份的,年例節一般一個村莊為同一日期,亦有附近數條村莊的年例節都是在同一日期的。

年例的主旨是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一村過年例,周圍村莊群眾都來看熱鬧助興,家家戶戶大擺宴席招待親朋戚友,不論是否相識,一律熱情款待茶飯酒菜。每到年例期,村鎮街道張燈結綵,各戶盛筵宴請親朋,來客越多,主人就越高興,故有「年例大過年」之說,活動內容有游神、游燈、點燈、打醮、舞獅、舞龍、飄色、八音、武術表演、做大戲(粵劇)、木偶戲、燃放煙花炮竹等,一直鬧至通宵達旦。隨著社會的發展,年例的傳統也隨之有所改變,許多地方逐漸習慣於把「做年例」、「睇年例」變作「吃年例」。但作為茂名市特有的傳統節日,它在茂名人民心目中依然有著深深的情結,對茂名人民有著重大的意義。

民間傳說

編輯

傳說一:年例由元宵節衍化而來。這種說法的依據有二:一是各地做年例的時間主要集中在正月,一般從正月初二開始,至元宵節為高峰,清明之後淡去;二是很多地方的年例時都張燈結綵,頗具廟會性質。隨著漢唐以後中原文化習俗逐漸滲透粵西大地,元宵節持燈嬉遊的習慣也被接受,於是民間便把元宵節、廟會、社祭、地方祖先遷移落腳紀念日等等擴大化,每年都熱鬧地舉辦一回,後來逐步演變成現今隆重熱烈、極受村民重視的民俗節慶——年例;


傳說二:年例的興起與冼夫人有一定關聯。這種說法的依據有二:一是有史料顯示,「年例活動最初由冼氏家族興起,長期演化後成為今天的年例」。二是茂名有許多冼夫人廟,在茂名各地的年例游神常能見到「冼夫人」。據了解,生於高州的冼夫人是南北朝時期嶺南百越族的著名領袖,率兵平定海南540年的兵亂,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作出了卓越貢獻,她對粵西及海南等地有深遠的影響。


傳說三:做年例是為了驅瘟逐疫。據說古時候有一個瘟神,常常作惡粵西人民,搞得民不聊生,於是,粵西人民自發開展驅瘟逐疫活動,但瘟神十分狡猾,當一個地方驅趕它的時候,它就跑到另一個地方,為此,智慧無窮的粵西地區人民便採取各地各村有「年例期」的做法驅逐瘟疫。

另外有些村莊的年例起源與歷史人文民生有著不可分開的關系具有重大紀念價值

例如七逕鎮柏坡村,聽柏坡村老一輩人說以前鬧旱災的時候,柏坡村裡道士林真人在求雨的時因誤報作法時辰,把時與刻說混,祭壇燒完後才下雨,後人為了紀念他,每年林真人的生日農歷十一月十九為柏坡村年例。

該傳說與七逕鎮的雨公嶺雨公山道院傳說相似

七逕鎮的雨公嶺山雨公山道院(現正在開發雨公山公園),原名雨公廟,據記載始建於明朝1388年。雨公山道院有兩殿,左邊為冼太殿,右邊為雨公殿。雨公殿又指雨公廟,殿正中是大法雨師林真人及其徒弟三人像,殿左側敬有元始天尊、至寶天尊和太上老君;殿右側供奉張天師(張道陵)即道教正一派和傳真派的創始人。雨公山道院有一段關於「雨公」、即施法求雨大師林真人的動人傳說:

大法雨師林真人(1336~1378年),原名林啟初,茂港人(原電白縣),出身寒微、生性聰穎好學、仁慈厚道、志向高遠,從小立志為民除災解難。經拜師學藝,歷盡艱辛,終在江西龍虎山得到高道指點,相贈道家秘笈。功成後雲游四海,法號雲游道人。大師某日攜二徒途經電白,恰適電白天災人禍,旱魔作惡、民不聊生,萬民在如火烈日下跪地求雨。大師見狀即帶領徒弟布壇施術求雨,與旱魔火魔作殊死搏鬥。最後因誤報作法時辰,師徒戰勝惡魔的同時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也贏來了甘霖普降、遍地滋潤的如意景象。後人非常感激,為紀念這位大聖大德、大慈大悲的法師,電白坡仔生意人蔡中英帶領村民們在古木參天、奇石嶙峋的山頂上找到那致雨香爐,遂籌錢擇日在此建廟,以奠先師。這就是最初的雨公廟。

主要特徵

1、」年例」是廣東省乃至中國少有的風俗習慣,為茂名全市和湛江少部分所特有。尤其在茂名,年例更為普遍。茂名人素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出門在外的人,春節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趕回來的;

2、年例的種種活動,表達以平民百姓為主體的社會各階層廣大人群祈福禳災,祈求平安吉祥的心願;

3、年例聯絡親友感情。親戚朋友之間,常年沒事一般不相往來,但自家年例那天,無論貧富,均擺酒宴請親朋好友,朋友間也成群結伴到各家去串門,吃年例,新年氣氛倍覺濃郁。

4、年例是茂名農村的第一大節日。從最初的娛神祭祀,到娛人娛神的節日,發展到現今融交際和文娛活動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節日,讓茂名年例在當地得到普遍認同;

5、年例帶動了茂名經濟發展。年例不僅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特徵,而且具有物質文化方面的特徵。茂名很多商家看好「年例經濟」,紛紛開設年例購物一條街,菜市場、道路兩旁到處都是年例商品,水果、糖果、餅干、酒水銷售大大增加,某個村莊做年例的時候,在村口會臨時形成一個小墟,叫賣聲此起彼伏......據有關人士統計分析,茂名「年例」的商品銷售額,約佔全年農村市場銷售的四份之一。

6、年例帶動飲食文化的發展。每年年例,各家各戶絞盡腦汁來安排菜品,而且每年都有各種新穎的菜品出現,極大的豐富了本地的菜餚品種。

4、廣東茂名年例的風俗是什麼?

廣東茂名年例的風俗是集資舉行祭社盛典,以祈風調雨順,年豐人壽,俗稱做年例或叫祭社。

年例,茂名歲時習俗。廣東省茂名市全市的特色節日。據光緒《茂名縣志風俗》載自十二月到是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茂名市志》又載年例,唯粵西鑒江、羅江兩江流域的村落所獨有,清代已十分流行。

廣東茂名年例是當地傳統民間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的活動。實際上,年例是擴大的春節、元宵節、廟會,也包括祖先遷移落腳紀念日等在內的綜合節日。



廣東茂名年例的主旨

年例的主旨是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一村過年例,周圍村莊群眾都來看熱鬧助興,家家戶戶大擺筵席招待親朋戚友,不論是否相識,一律熱情款待茶飯酒菜。每到年例期,村鎮街道張燈結綵,各戶盛筵宴請親朋,來客越多,主人就越高興。

活動內容有游神、游燈、點燈、打醮、舞獅、舞龍、飄色、八音、武術表演、做大戲(粵劇)、木偶戲、燃放煙花炮竹等,一直鬧至通宵達旦。但作為茂名市特有的傳統節日,它在茂名人民心目中依然有著深深的情結,對茂名人民有著重大的意義。

5、茂名有什麼風俗習慣

過年習俗
1.正窮節吃艾(籺)
農歷正月最後一天為「正窮節」,即正月結束的意思。茂名地區「正窮節」還有另一層含義,因本地「正」與「蒸」同音,「正窮」即「蒸窮」,是將窮苦病患從人世間「蒸發掉」之意。這天,鄉間戶戶飲艾茶、插艾花、吃艾(籺)。人們都到田野里採摘艾菜,拿回家中洗凈、曬干,搓成茸狀,放進鍋中煮熟,搓干水,伴以米粉、紅糖搓勻,做成艾(籺)。因艾有去塵排積、鎮災驅邪的作用;故艾(籺)也稱「正窮,吃了「正窮」,可使身體健康,無病少痛,人們非常喜歡吃。
2.年廿六、七做(籺)吃
每年到了農歷十二月二十六或二十七,我市民間都有做吃的習慣。相傳,從前茂名本是一片荒蕪之地,五穀不生,後來來了一群躲避戰亂的人,見此處丘陵連綿,了無烽煙,便紮根開荒種作,繁衍生息。人們初時只能種些薯類等雜糧,聊以充飢。為充分利用糧食,人們便將雜糧用木槌搗成粉,加水攪成糊狀蒸煮,令其體積增加幾倍,成為木薯糊、玉米糊之類的食物。再後來,人們已成功地在這塊土地上種上了稻穀,並連連獲得好收成。為慶祝豐收,也為調換口味,人們便按先前之方法,將米搗成粉,並配以蔬菜之類簡單的餡料,做成了有一定形狀和一定味道的食物,這就是「(籺)」了。初時,人們還只是用梗米(俗稱「粘米」)粉做,後來發現糯米粉黏性更強、造型更易,口感更佳,便專門用糯米粉做(籺),年復一年,漸成風俗。
茂名糯米(籺)式樣很多,有煮湯(籺)、菜包(籺)、壽桃(籺)、水(籺)、糖心糍、糖板(籺)、槌撻(籺)、灰水粽、艾(籺)、糯米糍、發(籺)等。各種(籺)都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形狀、不同的吃法、不同的味道。每年在過年前幾天,即臘月二十六、七的時候,我市民間便興起做(籺)的習俗,一來表示送舊迎新,二來可准備一些以「擺年」(即將(籺)放在家中跨越新舊兩年),以祈求來年五穀豐登、生活美好。
3.年晚張貼春聯守歲分壓歲錢
農歷十二月最後一天是除夕,茂名地區稱年晚或年三十晚。這一天,農村的生產活動基本停止,家家戶戶開始貼春聯、門神,門額上貼上利是,灶頭、水缸、豬欄、牛欄、谷桶等也要開始貼上一張小紅紙,以示吉利。還搞一些祭祀活動,備辦雞、豬肉、魚等酒菜,燒紙燒香祭祠堂、廟宇、社稷、祖宗、灶君等。
除夕晚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團圓飯基本上是一年之中最豐盛的一頓。外出的人一般都回家過年晚,與家人團聚吃年飯。吃時,若家裡有人外出未歸時,則要給外出的人留下1個座位和1副碗筷,以寄託思念之情,團圓飯也要剩些到第二天(即第二年)。團年飯的菜式多樣,但一定要有魚,表示年年有餘的意思。
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後,首先必須祭祖宗。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於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
當晚,長輩要給孩子分壓歲錢,還要在家中擺上一些生蒜、蘑菇、甘蔗、糯米、煎堆、果品、蒸糖籠等,此謂「擺年」,都是表示來年多福多壽、甜甜美美、平安幸福的意思。此外,家中每間房子還要點上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守歲。直到交年時分,家家燃放煙花炮竹,以示除舊迎新。
4.年廿三送灶君掃灰塵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茂名地區俗稱「小年晚」,也稱「祭灶節」,家家戶戶備辦茶酒、素菜、果品、甜品,在廚房中燒紙敬祭灶君,送其升天,然後從里到外清潔衛生、打掃灰塵。
祭灶,是一項在我市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灶王爺像上大多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到了臘月二十三,人們便備辦茶酒果品等,燒紙祭灶,送灶君上西天,以表達對灶君的尊敬之情。

我國春節,俗稱「新年」、「陰歷年」,是我國漢族人民最隆盛的節日。據了解,殷商時,每年的首日是從農歷十二月開始,秦朝和漢初則從農歷十月始。漢武帝太初元年採用「太初歷」,規定以孟春正月為歲首。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後,採用陽歷紀年,以陽歷元月一日為歲首,將農歷正月初一改稱春節,沿用至今。
在粵西茂名,過年一般是指從臘月二十三開始至正月結束這一段時間,主要的地方習俗有祭灶、掃塵、做(籺)、貼春聯、貼門神、吃團年飯、燃放煙花炮竹、分壓歲錢、守歲、拜年、派利是錢、做年例、唱大戲、吃艾(籺)等。

6、茂名過年風俗是什麼?

一、燒炮杖(爆竹)

「爆竹一聲除舊歲」,民間在除夕夜新年鍾聲敲響,家家戶戶在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無論大街小巷、鄉村農戶,鞭炮聲齊鳴、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熱熱鬧鬧、喜氣洋洋。

不過近年來隨著各地政府出於安全和環境污染考慮,很多城市已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只在偏僻區域劃出專門地帶讓市民燃放,在茂名市區過年也就變得靜悄悄,少了那份熱鬧喜慶氣氛。

二、拜年

年初一,人們早早起來,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穿上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帶上禮物探親訪友相互拜年。晚輩要給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吉祥如意。長輩則將事先用大紅利是封裝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年初一,還有專門醒獅隊沿街起舞,逐家逐戶去拜賀,以示醒獅臨門,安好吉祥,主人家則懸賞於門,包紅掛青,讓瑞獅去摘取,名曰「采青」。人們藉此活動希望獅子能把好運帶到家裡、帶給企業。還有不少單位在新年上班的第一天發開門利是,也許錢不多,但能讓員工擁有歸屬感和收獲一份滿滿喜悅。

三、洗邋遢亦即掃塵

「年二八,洗邋遢」,是茂名家鄉人民的口頭禪。即在春節前從農歷二十三開始,家家戶戶會選擇晴好天氣,大小老嫩便會加入大掃除隊伍。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塵納新」含義,意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把一切窮運、晦氣掃地出門。

於是,無論在城裡,還是在鄉下農村,家家戶戶從屋裡到屋外的環境衛生,從被褥到廚具的清洗,都會徹徹底底、乾乾凈凈。只見曬場上、籬笆邊,鋪滿一張張或大或小、花團錦簇的被面、床單、窗簾,做籺用的竹篩,那場面洋溢著歡樂,充滿著期待。

 

四、貼春聯

貼春聯又叫貼對聯,到年三十或年初一,家家戶戶便會在自家門楣上貼上寄託著主人對未來美好生活充滿祝福的大紅春聯和威武的避邪驅鬼門神畫。屋裡面的道道過門,還要貼上寫著吉祥如意祝福語的春條,寓意來年生活紅紅火火、如意吉祥。不過,隨著人們的觀念轉變,門神畫已不興貼了。

在貼春聯的同時,不少人家還要在屋廳、門楣、牆壁上、甚至營運的汽車、拖拉機,甚而農具、雞舍等處,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寓意福到財到。還有不少人家將「福」字倒轉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現在商家還將福字製作成包含其它吉祥物,如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精美字畫。現在不少家庭還在門前掛起大紅燈籠,紅紅彤彤寓意新年生活紅紅火火。燈籠一直掛到正月十五後才拿下。

7、茂名地區的年例你認為是好風俗嗎?

首先,年例並不是獨屬於茂名地區的風俗,在兩廣地帶,有年例風俗的地區並不少,廣西玉林、廣東湛江、陽江等地區也有年例的習俗,只不過在這些地方中,廣東茂名是做年列的首屈一指。其實作為傳統風俗,能經過這么多年的歷史傳承,自然是有其存在的意義,我認為這還是一個不錯的風俗。

兩廣的年例

很多人認為廣西玉林的年例風俗,源於是其北流市和茂名高州交界而來。其實,年例的由來,是紀念歷史中的「嶺南聖母」,是粵西在南北朝的女性人物代表。而年例又是一個特別的節日,像茂名大部分村落的年例並不在同一天,甚至鄰近的兩個村莊,也可以不在同一天,在他們的心中,「年例過大年」,在做年例的這一天里,人們會舉行祭祀活動,游神節目,邀朋請客,唱戲歡聚,熱鬧程度是堪比過年。

傳統風俗需傳承

以前的年例,可能只是擺幾桌,請客也是家常菜,後來經濟好了,人們擺「長街」,上乳鴿龍蝦……很多人便認為這是傷財傷心的,認為這個風俗是一個不好的風俗。但我不這樣認為,年例走了幾百年歷史傳承了下來,在經過上世紀初的「革除陋習」的活動後,又被承認了回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是有其弘揚的意義的,大操大辦確實不好,這是人為的,只要適當的把控,年例不失為一個好的風俗,能促進當地的傳統文化,對於經濟也有一定的刺激,人群之間的感情交流。


曾經有一次路過茂名,參加過一次他們當地的年例節日,看戲娛樂,吃喝玩耍,能感受到當地的濃厚的傳統文化,我覺得每一種傳統文化都應該好好保護,大操大辦是奢侈浪費,可不能因此否認了這個風俗的存在意義。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