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絲弦要彩禮

絲弦要彩禮

發布時間: 2022-10-15 10:27:42

1、聽蛙聲散文隨筆

世間有多少美妙,那是無論如何也數不清的。談起這些,人們太多會注重其光影,而對於聲音,則往往忽略。即便偶爾提及,則首先想到妙曼的歌舞以及絲弦,所以古人有「音不過五,五音之變不可勝窮」之說。足見人們對歌聲樂聲的嚮往。我也喜歡歌曲、戲曲以及絲竹管弦之類,一場觀看,其餘音會縈回於耳側久久不肯消去。我更喜歡一個人到野外,漫步一條田埂,徜徉一段溪岸,聽茫茫四野的風,靜靜山林的鳥,以及自然界中產生的所有的聲音。自成天籟,其間趣味絕非平素可以領略的。

今天凌晨,天氣晴好。折過人民路,沿揚帆路向北,信步走去。路的兩邊已經不是幾年前的蒼涼。嶄新的小樓取代了過去的土牆小瓦。不遠處新的小區還在建設中。雄偉的塔吊高昂著頭顱,長長的手臂上懸著料斗緩緩地在空中移動。工區外,連片的桃花正在盛開,彩霞一般鋪在地上。如果走進去,不是神仙也似神仙了。我只有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無暇過多留連,只能且行且賞。

我留意了一下方位,這條路應該是通往大營鎮的,可已全然找不到原來的模樣。前面那個叫做何庄的古老村落,也變得認不出了。忽然聽到兩聲蛙鳴,不覺驚奇起來。這多年居住城裡,起初,夏日雨後,尚能聽到蛙叫。漸漸的,便聽不到了。去年農村詩人小河先生來訪,我特意問。他說:「哪兒還有呀,到處都撒農葯,早死光了。」我沉吟了良久,但又不甘心。東邊的硯湖有水,那裡能無蛙么?我踏了破車,吱呀呀地去了。澄清的湖水上鋪滿了蓮葉,幾頭小魚在蓮葉邊游動,時而翻出一片漣漪,時而吹出一串水泡兒。蓮葉上下看不見蛙的影子。我蹲在水邊。幾叢蘆荻在水中隨著微風搖晃。這里邊是蛙們喜歡躲藏的地方。我屏了呼吸,靜靜地聽,仔細地搜尋,到處都是靜悄悄的,連蛐蛐兒也懶得振一下翅膀。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我緩緩地站起來,緩緩地拍打著身上的草屑,緩緩地離開。但我相信,蛙這生靈,是善物,是農作物害蟲的天敵。一生都在守衛著田野和稼穡。這良善的東西上天是不會就這么讓它們滅絕的。只要有時間,我一定找到它們。我和它們是知近的朋友。小時候,門前有水塘。春天到了,四周一片蛙聲。尤其晚上,蛙們會唱著歌送人們進入夢的花園。至到現在,還經常在夢里聽到蛙聲。我曾下了決心,不惜到更遠的山鄉水村,去尋找它們。不曾想到,今天在此竟能了願。

我循聲走近一條小河。這條小河應該是流經寶豐縣城的玉帶河的源頭。曾經的小河上的土橋已經孌成了混凝土橋,橋欄上刻著花紋。小河水被土壩攔著,已成小湖。晨曦初露,湖水將一輪紅日浸入水裡。水光天色,交互輝映,萬道金光,自水中天上交織著一齊煥發開來。水,山,城區,村舍,甚或人的身上都被這金色的霞光塗滿了。怎能不令人心曠神恰。

無暇觀賞這些,此刻,我只惦記著那曾幾度讓我悵惘不已的小生靈。

我循著蛙鳴朝橋上走。蛙聲越來越響,越來越多的蛙齊鳴叫。我小心奕奕地,腳提起來都不敢往地上放。等我剛一上橋,所有的蛙幾乎在同一秒鍾戛然而止。它們一定沒有弄明白我是誰,敵人還是朋友。環顧水面,一切都靜得出奇。一隻水鳧在水面的霞光里游動,推開一圈圈漣漪。我挺直了腰站在橋上,有意接受蛙們的審視。片刻,遠處一隻蛙首先「格格」地叫了兩聲,馬上又沉寂下去。又過了片刻,又叫了兩聲,我聽得明白,還是那隻蛙。它的叫聲剛落,所有的蛙同時叫了起來。有高音的、有中音的、有低音的,甚至還依稀出現花腔。我忽然意識到,這場演唱或許是有嚴格組織的,方才的那兩聲鳴叫,分明就是全場的領唱,或是指揮。我忽然感到蛙們的智慧,甚至偉大了。我的胸腔里血流賁張,想跑過去親近它們,擁抱它們,但我知道,平時,人們總會以為蛙這動物生性淟涊,害怕人,而此刻,在它們面前,我反而誠惶誠恐起來。我不敢接近水邊,怕驚了它們的雅興。只在橋上,依著欄桿,靜靜地聽它們唱歌。

清晨的薄霧攜著鄉村的炊煙,輕紗一般飄浮著,彎成一個大大的字母「z」。蛙聲一片。初聽尚雜亂。如三伏天落在頂棚上的急雨,像壩上草原成千上萬匹奔馬的蹄音,如山中千尺飛瀑迭落澗底,亦似無數面鼙鼓同時敲打。這時,往往需要靜下心來,把一切世塵中榮辱得失全部忘卻,把耳朵的頻率集中在當前的蛙的大合奏中,你會忽然覺得,眼前胸間突然開闊起來,會出現連綿的山,奔涌的海,滿園盛開的花,千帆競渡的江河,以及萬馬奔騰的草原。再仔細聽去,又近似親人離久重逢,把著手臂噓寒問暖。連每一個字都極其親切而溫馨。我相信是能聽懂它們的語言的,甚至有學它們鳴叫的沖動。只可惜天賦不足,伸了幾伸脖子,始終沒有叫得出來,又轉而靜靜地聽。

春天是蛙的天堂,也是它們談情說愛的時節。蛙們的戀愛,遠比人類率真而沒有人類的扭揑作態。一方有情,便可以大聲地嚷出來。另一方無意則已,一旦有意,也大聲地回應,然後是情歌的唱和。雖然宏鍾大呂,如果你認真去聽,一樣能聽出其中的卿卿我我來。一陣情感的交融,兩情相悅,即可喜結連理,於是便子嗣滿塘了。既沒有彩禮之重,也沒有車房之累。不需要考慮合不合得大相,更不需考慮犯不犯凶煞,甚至連個「黃道吉日」也不需看,一段美滿的姻緣天造地設就這么成就了。這個時候,是世間最美妙的時侯,稍有動靜,都會驚擾了它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靜靜地聽。一個咳嗽,或是一個噴嚏,都是不可輕恕的罪過。到了夏天,蛙們的鳴叫便不是這樣的。幼蛙已經出生,小蝌蚪丟掉了尾巴,長成父母的模樣,一家人叫起來,少了些初戀的甜密,多了些生活的滿足。夏日的夜晚,蛙們忙完了一天,也該是它們休息的時候,那叫聲閑適、逍遙。這時聽蛙,眼前會出現一棵大樹,樹蔭下圍著男女老幼。那蛙聲便是一陣陣爽朗的歡笑。再有一支竹笛,讓整個山村都醺醺欲醉了。突然有一天,霜打秋草,池塘里的蓮葉也乾枯了,低垂了。蛙鳴沉寂。時光進入冬季。要聽這美妙的無伴奏合唱,只能等到來年的驚蟄。這個時節,蛙們就像遠行的朋友,雖然杳無音信,卻總在我的夢中縈回。

漫長的冬天,我會聽不到一聲蛙鳴。然而蛙是守信的,到了該來的時候,它們一定會來。它們的信用又從不掛在嘴上,從不說出聲來,也從不需要人來教。這比我們人還強了不知多少。我們越是宣揚「守信」的時候,其實正是整個社會最沒有信用的時候。君臣無忠,父子無敬,夫妻無愛,兄弟無悌,朋友無信。強調仁愛的時候,也正是整個社會最沒有仁愛的時候。傷而不扶,死而不救,老而無尊,幼而不撫。這就頗不像蛙。雖然它們低等而冷血,讓我們這些自以為高等而熱血的動物反不能及也。最不能忍的,是《聊齋志異》里那篇《蛙曲》的.描寫。說是在京城裡有個人,拿了一個木盒子,盒子里隔出十二個方格,每個方格里放了一隻青蛙。拿根細棍敲蛙之頭,青蛙便會哇然鳴叫。如果給他金錢,他便不斷地敲擊,就像敲擊小雲鑼一樣,且能敲出樂譜來。人只貪婪,竟如此卑劣,至於連蟲蛙都不放過。我於是更加生出憐愛之情。甚而覺得那京城人敲擊的,非蛙之頭,乃我之頭了。不知為何,於蛙憑空生出相惜之情來。記得一次到一家化工企業檢查,午餐端出一盤赤條條像人一樣的東西來。我嚇了一跳,這分明就是西方神話里的「小矮人」嘛!主人笑著解釋說,不用怕,這一道菜是燒田雞,就是燒青蛙!蛤蟆!我竟勃然。狠狠訶了主人一頓。教訓他這關乎生態安全,絕不能吃的!其實保護青蛙原不在我的職責,那是農業部門的事。事後,這件事卻成了大眾談資。並且多持貶損的態度,認為是小題大作,嘩眾取寵。而我,卻坦然。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既是朋友,有這樣相互戕害的嗎?

青蛙有益於農作物。這在中小學的課本上都是有的。它們無時無刻在遵守著朋友的忠誠,卻從來不宣揚忠誠。它們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是它們的朋友嗎?

人生世上,最難得的,應為一知己。作為物,如蛙一般靈性的,也該是如此吧?自古迄今,蘭花以屈原為知己,菊花以陶潛為知己,翠竹以獻之為知己,蓮花以敦頤為知己……都不負一世清名,成為佳話。而至當下,有狗以人為知己的,有豬以人為知己的,有雞以人為知己的,有蛇蠍以人為知已的已不能勝數。我知道自已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古代先賢自然令我逐塵莫及,當然不敢有蘭菊蓮竹之屬以為知己的妄想:而豬狗蟲豕時俗之流又常常令我難堪,固爾常感嘆知已難逢,卻又和蛙有十二分地投緣兒。我喜歡聽蛙的歡笑、蛙的訴說、蛙的低吟淺唱。我嘗想,青蛙,這么慈善又極富靈性的聖物,會以我為知己嗎?

2、宜昌結婚習俗你知道嗎?

宜昌是湖北第二大城市,除漢族以外還有土家族還有等其他民族,因而在文化上更是兼容並包,婚嫁習俗也是如此,各地聯姻讓宜昌地區的婚嫁更具趣味。

自古就有「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一說,而男女各自所處的環境則決定了他(她)們要如何娶來如何嫁。《中國民俗通志——婚嫁志》中說道:「婚俗,是關繫到人類種族繁衍`人丁興旺和社會組成的一種本能文化。婚俗即是人類的動物屬性不斷減少`文化屬性不斷增加的一種最為重要的民俗事項。因此,各個民族對於婚姻的締結都異常重視,並有一套完整的習俗與之相配合。」本文就將向您介紹宜昌地區的婚嫁習慣,領略夷陵人的婚嫁風俗

宜昌歷史悠久,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現在的宜昌地區轄宜昌城區、遠安、當陽、宜都、枝江、五峰、長陽、秭歸、興山共九個縣市,其中五峰和長陽為土家族自治區。本文將根據婚嫁中各個程序的進行時間來講述宜昌各地的習俗。

不管在哪裡,男女雙方要結婚,家長是一定要見的,類似於古代的相親。現代人們的思想受到了開化,因此戀愛的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以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變成了自由戀愛,父母的意見只用來做參考,而媒婆一說也改成了「介紹人」在宜昌,當哪家的女兒帶回家一個陌生的男孩時,鄰居們就會開始猜測:是不是這個姑娘的對象啊?而如果哪家的兒子帶回家一個陌生的女孩,街坊們同樣會七嘴八舌:莫不是帶著媳婦回來了?一般情況下,只要雙方父母見過面,而且點過頭,這庄婚事就算有盼頭了,因為在宜昌拜見對方父母叫做「過門」也就相當於「訂親」了。過門後,雙方父母會一起吃頓飯,講究點的人家還會請一些很重要的親戚(又叫己親),比如舅舅,姑姑,叔伯等。比起早年靠媒婆說親要簡單的多。

定親過後,就是要選日子了,也就是所謂「請期」。①日子的選定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首先,看季節,哪個季節適合結婚,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說法,但現在關於季節的要求已經差不多沒有了。其次是看年月日,主要方式是占卜,有句話說「按老皇歷辦事」就是講的現代人擇期的簡便方法。最後是時辰的選擇,古時迎娶的時間多在黃昏後,而現在迎娶的時間多為上午,估計是為了方便中午宴客。

日子選的比較近的新人從定下日子起就要開始忙碌了。按習慣一般是由新郎新娘一同去請雙方的親朋好友來參加婚禮,當然男方親戚要給新娘紅包而女方的親戚也會給新郎紅包。另外男方還要請大約六個生活相對幸福的鄰居或遠房親戚家庭一同去迎親。還有就是要請一個「支客司」(也就是「司儀」),當然這個人必須是當地有一定地位並能言善道的人。婚禮當天的所有活動都將由他主持調配。現在多數家庭選擇在飯店舉辦婚宴,所以相對比較簡單,如果在家舉行婚宴則要慎重選擇廚師等,並在婚禮前一天開始准備婚宴。

女方要准備的東西相對來說不多,但比較煩瑣,也比較重要:嫁妝。在中國古代,女兒出嫁時嫁妝的多少成為了這家是否富裕的標志。也可以說是父母怕女兒因著家底不豐厚而在婆家遭受不公待遇而採取的一些防範措施。發展到現在,女兒家出嫁的嫁妝已經遠遠沒有當時的豐富全面了,大多數被數額不菲的鈔票所代替。但也依然有些講究的人家會按舊俗給女兒准備棉絮,箱子,梳妝台等物品。棉絮一般為四套或者八套,現在也有準備六套的。

哭嫁,是土家族獨特的婚俗內容,一般在離開娘家前半月或者一月開始唱「哭嫁歌」。長陽和五峰都有過。②哭嫁,即新娘的女性親戚和同村的姑娘日夜輪流陪著哭,內容一般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因為新娘的身世境遇不同,其哭嫁內容和形式也有不同。這個程序將會一直持續到新娘出嫁的前夜。特別是天亮之前,父母、姐妹與新娘對哭時,養育之恩、手足之情、依戀之心,如泣如訴,聲淚俱下,好似撕人肺腑,旁觀者無不落淚,真有生離死別之感。

喜期到,男家在迎親前三日,准備迎親,應酬賓客。迎親的前一天,男方將備辦的各樣花紅彩禮送到女家,向女方交待彩禮、衣物等,並接洽第二天娶親事宜,這叫做「過禮」。過禮回來,男方設家宴,邀請新郎親友中的未婚青年歡聚一堂,通宵飲酒歌唱,以示祝賀,這種賀喜儀式叫「陪十弟兄」。形式類似於下面要提到的女方的「陪十姊妹」。其實,說是十兄弟,實際上卻並不限定十人。屆時,席上設一令杯選一歌師傅唱開台歌開令,然後依次歌唱,唱得好的就多吃些菜,唱的不好的就罰喝酒。陪十弟兄歌在演唱形式上,按不同曲牌與歌詞的需要,或獨唱或對唱或一人領唱眾人幫腔。其內容除歌手們相互奉承賀喜之類的吉利話外,一般故事、古人、盤歌(猜調)之類的歌均可唱。有的還用嗩吶或絲弦伴奏。最後仍然由歌師傅唱圓台歌,收令散席。

與此同時,女方的哭嫁也已進入高潮部分,入夜,擺放著姑娘陪嫁物品的堂屋裡紅燭生輝,香煙繚繞。兩張朱紅桌子擺在堂屋中間,桌上放有糖食果餅和葵花、板栗、核桃、花生等乾果,被邀的9位土家未婚女子圍桌而坐,陪新娘唱十姊妹歌,謂之陪十姊妹。歌聲通宵達旦,直到新娘出嫁前一個時辰才降下帷幕。這一習俗不僅在長陽和五峰兩個土家族聚集地有,在遠安、枝江等縣也有。「陪十姊妹」作為土家族婚俗中最隆重的禮節,其特點是規模大、內容多、形式活、氣氛濃。但相比之下「陪十弟兄」所唱的歌曲更具有陽剛之氣,歌詞排列密集,曲調起伏不大,節奏性較強。

迎親這天,親友齊聚。一大早男方就會派出早就安排好的迎親隊伍前往女方家。而此時女方的親友則在與新娘做最後的告別,在興山和枝江等地新娘的媽媽在婚禮當天是不送親的。除了爸爸媽媽的囑咐以外還要再次清點嫁妝,親戚朋友還要往作為嫁妝的箱子里塞錢,這些錢就是所說的「壓箱底」的錢。一般情況下男方會把時間算好以保證中午12點之前返回新房。刁難新郎的任務一般是交給伴娘的,新郎到女方家裡之後伴娘要想盡各種辦法不讓新郎進門,包括提問或者要求唱歌啊,當場再次求婚等等,如果新郎覺得難為情可以給紅包以買通伴娘使其開門。當然即使新郎進了門也是不可能讓他輕易接走新娘的。必不可少的一招——藏鞋子。伴娘在新郎進門之前把新娘的鞋子藏起來,其目的有兩個,其一就是要紅包,其二就是告訴新郎要將新娘抱走,因為在宜昌新娘從自己家到婆家的路程中腳是不能落地的。

迎親隊伍在返回過程中是要按順序排列的。一般排在前方的是裝嫁妝的車,緊跟著是新人乘坐的車,後面則是迎親的和送親的親友的車,當然如果有攝像的話,攝像的車就在最前面了。到達婆家以後男方的支客司還要大聲向來客通報新娘嫁妝的明細。③現代婚嫁中「拜堂」這一環節已經被省略了,取而代之的是當新娘到婆家時男方的己親都要在堂屋(客廳)等候新娘敬茶,新娘每敬一杯茶,喝茶的人就要給一個紅包。當新娘的嫁妝收拾停頓之後,婚宴就開始了。婚宴上一般要准備15道菜加一個火鍋。新郎和新娘則要在婚宴過程中給每一位客人敬酒。

在宜昌,一直流行著鬧洞房的習俗。④鬧洞房,始於六朝。有的地方稱「逗媳婦」、「吵房」, 即在婚禮當天晚上,親朋好友,無論長輩、平輩、小輩都聚入新房中道喜嬉鬧,皆無禁忌,素有「三日不分大小」、「鬧喜鬧喜,越鬧越喜」之說。

到這里一場婚禮就結束了,但並不是說整個婚嫁過程都結束了,在宜昌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回門。回門的時間一般是在婚禮後的第三天,女兒和女婿一起回娘家,這一習俗從女婿方面來說,有感謝岳父、岳母恩德,拜會、結識女方親友等意義;從女兒方面來說,則表示了出嫁成家後不忘父母養育之恩的心情。而女方父母也會非常重視,所以事先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在禮品上都要有所准備,爭取給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而這也就是婚嫁全部過程的終結。

3、黃岡本地人的習俗有哪些?

一、通行禮節
1、串親訪友:「親戚六眷,往來相見」;「三朋四友,不時走走」。傳統的串親接請禮俗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定期包括「送三節(春節、端午、中秋)」、「辭年」、「拜年」,接初嫁女回娘家吃「餿飯」、「過六月」,已嫁女給父母送冬鞋等等。不定期包括探病、問安、辭行、賀謝、請召、拜訪、看女兒、回娘家。規矩是,探病,去早不去晚。最好在中午十二時前。問安,主要對老人和長輩。晚輩遠行之前,到親戚家走走,叫做「辭行」。歸來帶上接禮再去問候,親戚家或備酒菜「餞行」,或送盤纏,歸來再備酒菜「洗塵」。親友家有婚嫁、造屋、科考事,須攜禮物去祝賀。被賀者日後以禮回謝。
2、待客作客:迎接友人看情況而定。如相見時稀,從遠道而來,並有預約時間,或恭候在家,或迎候門外。如友人已至家,應聞聲而起。春節時來訪,放爆竹迎接(送友亦然)。出迎中態度熱情、誠懇。客至,主人看坐,坐定奉茶、遞煙,雙手送之。紅安特敬待茶,客人每巡喝乾,主人則斟茶不止。生客至,一一介紹,客人剛到,主人有急事辦,須表歉意,避免客人感到冷淡。客人攜帶之物,勿翻動;所送禮品,不當客人面拿家人吃。客人在坐,家人不得爭吵或變臉色,不呵斥雞狗,盡力不讓小伢啼哭。待客酒飯要謙席。坐席有以北方為上,有以橫木為上,有以左方、或靠牆一方為上。斟酒端飯,客人為先。客未食,主人不端飯碗;客未止箸,主人不終席。春節期間,各地都有「把湯」習慣。主家用糕粑、掛面、荷包蛋、雞肉等招待來客。客稍吃或呷口湯就放回,叫作「回碗」。作客,則衣著整潔大方,赴宴准時。忌窺主人內室,忌豪飲暴食,不翻菜碗,不坐主人座位。
3、禮品示意:俗以紅色表示喜,黑白表示哀。賀禮忌白,喪禮忌紅,但對高齡喪者例外,(俗曰老者喪禮為白喜事)。舊時壽禮不送錢(錢與祭鬼神的紙錢同義)、不送鍾(鍾與「終」同音),今已破規。一般男女間不互送內衣。除人參、燕窩和其他高級補品外,一般不送葯物。饋送豬肉時,不送公、母種豬肉。水產類不送鱅魚(俗稱「胖頭」)、鱔魚、鯰魚、烏龜、甲魚、烏魚、芡實(俗稱「雞頭」),皆因不美。今城鎮興送水果、煙酒、飲料,亦興送衣被及工藝品。
4、通行稱謂:家人稱謂有通稱、反稱、代稱、愛稱、貶稱、親昵稱和忌稱。父、媽、伯、叔、嬸、哥、嫂、弟、姐、妹是通稱;稱「父」曰「媽」、稱「媽」曰「父」、稱「父」曰「伯」「叔」,稱「伯」「叔」曰「父」是反稱;稱丈夫為「外頭人」「門外的」,稱妻子為「屋裡人」「門內的」,稱長子次子曰「老大」「老二」等是代稱;稱小兒曰「毛毛」「寶寶」「乖乖」「姐兒」「心肝肉兒」等是愛稱;貶稱有「多伢」、「恨伢」、「忍娣」、「貓兒」、「狗屎砣兒」等;昵稱曰「死鬼」、「我的個」、「伢他父」、「伢他媽」、「老頭子」、「婆婆」等。一般地,大部地域都忌諱稱「大娘」、「婆娘」。有些地方稱呼特別,如武穴把妻子叫「媽媽」(màmà)、紅安把母親叫「大」。還有,大部地方給祖父叫爹、給父親叫爺,唯黃梅反之。黃州、團風等地把姑姑也稱叫爺。親戚稱謂同外地差不多。只是北部山區將外祖父叫「家(gà)公」,將外祖母叫「家(gà)婆」,將「親家」叫qìng gā。
5、對親屬、親戚之外的人稱謂有:對老人稱「老人家」、「您老」、「您郎家」;對讀書人稱「先生」、「老師」、「相公」;對幹部稱「某同志」、「做公的」,亦稱官職;對匠人稱「師傅」、「老師傅」、「大師傅」;對生意人稱「老闆」、「大老闆」、「少老闆」、「掌櫃的」,今稱「經理」、「服務員」等。對對方之父母稱「令尊」、「令堂」;對對方之妹稱「令妹」;對對方之女稱「令愛」;對老師之子、女稱「世兄」、「世妹」;另有「師母」、「師父」、「師兄(妹)」、「師姐(妹)」之稱。
二、生育壽誕
1、祈子鄉俗:按舊俗,境內婦女常用「摸秋」「送龍珠」「送麒麟」等方式祈子祝福。其中摸秋最具風俗特徵:婚後多年不孕婦女中秋節夜,潔衣空腹,悄悄進入鄰家瓜菜園里,將事先看好的對象——冬瓜摸回家,抹凈茸毛,抱瓜而睡,伺瓜偎熱,起身入廚,治理煮食。次日向鄰里暗示,挑起鄰里叫罵,越罵越高興。失竅者心中明白,罵而不傷。若碰巧得子,婦家必辦酒酬謝之。此俗舊時行於英山、麻城、羅田一些鄉村。
2、生育別稱:民間俗稱婦女妊娠曰「有喜」;嗜酸曰「害兒」;腹部隆起曰「出懷」;產前腹痛曰「發生」;臨產曰「臨盆」;產罷曰「落月」;一月不出庭戶曰「蓄月里」、「坐月子」;生頭胎曰「解懷」;稱產婦曰「月里大姐」;手先出曰「討鹽生」;腳先出名「踩花生」;臂部先出曰「坐花生」;落地不啼曰「悶地生」。讀書人生男名「弄璋」,生女名「弄瓦」(或曰「得相公」、「得千金」)。農家得子曰「放牛的」;得女曰「賠錢的」。賀富家生子曰「嵩岳降神」;其自生女曰「緩急非益」。晚年得子曰「老蚌生珠」。「洗三朝」曰「湯餅之會」(或曰「吃紅蛋」)。今統稱「懷孕」、「生產」。
3、生育禮式:舊時鄉村中,嬰兒出生,後有諸多禮式。一是報喜。新生兒問世,其父抱公雞一隻到岳父母家報喜。岳母贈母雞,連舊公雞一起帶回(此俗行於與安徽、河南交界地)。二是送喜餅。沿江一帶興送喜餅,生男送單、生女送雙。親戚鄰里收了喜餅得送賀禮,岳父母尤其豐厚。大至搖窩、童車,小至衣帽、掛面、雞蛋、豬肉、紅糖、糯米。三是洗三朝。出生第三日「洗三朝」。步驟先用煎泡的艾水洗過,再有熟雞蛋滾兒全身。四是剃「毛頭」。男孩一月,女孩十八天前接來理發師傅「剃毛頭」。兒頂部留頭發一撮,叫「性命褡(dǎ)」,亦稱「百歲毛」。剃下的毛發捏成團,交母親保留。五是做月子。及一月,燒香供祖,殷實人家辦酒請客。有的還興「做九朝」、「做百日」。六是制「百衲衣」、「長命圈」。兒在襁褓中,其母便走親串友,向每家乞一塊布片,一個雞蛋。用布片縫「百衲衣」,以雞蛋換銀圈,制「長命項圈」,寓意於祝福。
4、少時賀生:境內習俗,一般慶老、慶小,一歲、六十歲壽慶最為隆重。
①小孩周歲時行「抓周」。主家擺酒請客,堂屋中聯桌結壇,鋪錦列席。壇席上陳列衣帽鞋襪、馬鞭弓箭、文房四寶、琴棋書畫、算盤刀尺、寶器玩具、胭脂水粉、蔥芸(諧音聰明)果餅雜什。其母將孩子打扮後扶坐於放滿物什的簸箕之中,觀他先抓何件物什推斷其嗜好前程。最希望他先抓書、稱,主人常把書、稱置於孩子手邊。但無論抓到什麼,觀者一律喝彩。「抓周」後喝周歲酒。
②孩子十歲時興「做十歲」。沿江幾縣及紅安、麻城特重,但無特定儀式,一般也請酒收議定書,家長、親友的贈品較豐。今有僅點播電視歌曲為慶的。對孩子平時的生日,父母也有表示。通常是割點肉,殺只雞,辦兩個菜,或給孩子煮雞蛋掛面。孩子過生日犯規,可免於打罵。
5、老年壽慶:人滿五十歲始行做壽俗稱「做生」。做第一個壽後,每逢「五」做「小壽」,逢十做「大壽」。父母健在,即逢「花甲」、「古稀」亦不做壽。有夫妻同年同月滿六十,由長輩做主,破例做「雙壽」,此種禮儀尤為隆重。有些人怕親友破費,事先提出不做壽,乃於前一天到親友家躲避,叫「避壽」。
拜壽儀式是在堂屋裡鋪氈條(無氈條以稿薦代之),擺香案。「壽星」率領家小拜祭列祖列宗後,高坐中堂,接受晚輩之拜。拜畢,分發壽餅、壽面與家人、親友。
三、婚嫁喪葬
1、舊式婚嫁:境內解放以前,農村男女定親早、結婚早,擇配講究門當戶對。婚姻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確定,放婚姻形成多為包辦婚姻,童養媳、血緣婚(表兄妹聯姻)、買賣婚姻也較常見,共和國成立後,實行《婚姻法》,推行移風易俗,非法婚姻被禁止,舊式婚姻形式得到改變。舊時婚嫁禮儀繁瑣,俗套很多。在訂婚上,先是央媒說合。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問名」,徵得女方家長同意結親。繼而「換庚貼」。將男女方出生年月報與算命先生「合八字」後送與女家,男方攜禮到女家「過路」上門,女方備酒席「打發」女婿。一些地方有姑嫂村婦「盤女婿」之風。最後選擇迎娶日期,將「日子」裝入柬盒,帶上錢物,送與女家。在婚娶上,俗套較多,一是哭嫁。嫁女自收下「日子」起開始哭嫁,有憐己憐親、以及討嫁妝之意。臨嫁前半日對親人、親友大哭一番。受哭者常送「紅包」明表情意。二是搬嫁妝。結婚之日,男家請人搬運,新郎前往,搬運工具一一掛紅。女家置酒款待,並封「利市」(小費)。一般人家嫁妝多為家用器具和衣被之類。富家女辦「全福嫁妝」乃金銀、寶器、山場、田宅、店鋪應有盡有。搬時女婿向岳母跪討鑰匙。至男家。打開箱櫃「揀箱」,亮出新人針線工藝,任人品評。三是迎娶。民國之前以彩轎迎娶新娘,轎分小轎、彩(大)轎兩種。小轎兩人抬,四角掛燈籠,周圍罩帷簾,轎眉懸鏡子、貼「喜」字,意在避邪。彩轎四人抬。帷蓋裝飾華麗,周圍飾龍鳳呈祥圖案。前列儀仗,後擁絲弦鑼鼓,喇叭、嗩吶引之。轎至,女家關閉大門,雙方隔門放鞭,男方送足「求門禮」,散足「彩錢」,女方甚為滿意才開門接轎。女子經過「開臉」(拔去臉上汗毛)、化妝、「辭祖」、「辭親」後被扶登轎,一路上鼓樂齊奏,伴娘隨之。男家以燈籠、爆竹迎候村頭。及至門口,舉行「回車馬」儀式,新郎開轎鎖,由「牽娘」(二女子)攙新娘出轎。拜堂,喝圓房酒。前來祝賀婚禮的親朋鄉鄰喝「喜酒」。多數地方酒後有「鬧新房」之俗。
次日上午舉行「堂見」禮。堂屋鋪紅氈、稿薦。新娘出場參拜親友。受拜者一一賜「喜錢」。第三天早晨,新郎上廚房摸摸瓢勺碗蓋,到親房伯叔家灶房看看,是日「參廚」。上午,由丈夫陪同「回門」(看望娘家父母)。當日返回。俗以為新房不能空人。至滿月,帶禮物再回女家看望父母。
2、新式婚禮: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貫徹後,婚俗多有改易和簡化,一般由介紹人牽線,約期見面、相親,雙方同意就去照相留念,互贈禮品。然後分別上門,會見雙方父母,男給女「見面禮」。婚期由男女雙方約定,佳期不行舊套,嘗定在進行結婚登記後以元旦、三八、五一、五四、國慶節和選擇的其他日期(俗稱「老日子」)。迎娶時租用汽車、拖拉機,坐轎絕少。婚禮不拜堂,而行主婚人(領導幹部)講勉勵的話,新人介紹戀愛經過,然後散煙、散糖果。鬧新房、盤新娘亦有之,但不過分。城鎮有由共青團、婦聯主持的集體婚禮。旅行結婚風氣一度盛行,筵宴多到賓館包席。「嫁妝」男女兩家都辦,七十年代興「四十九條腿」,八十年代興「電器四化」及組合傢具。合八字、送庚貼、喝准盅、哭嫁、哭轎、回車馬、參廚等禮儀消失。認親、過路、送節、問安、備嫁、送彩禮、辦喜酒、堂見更講實惠。

4、唐朝那些才子們

他天性純厚誠實,很喜歡詩歌。身處唐朝末年,平時放縱任性,與世無爭。

他常常到街市上,騎一頭青牛,至晚喝得醉醺醺回來,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不與交往。

他有時吟詩,所得詩句稿紙搓成團,裝詩瓢進一個大葫蘆中。二十年來,不知道裝了多少,也不再吟唱。

他贈送寄別的詩歌,流傳在人口。

他晚年因病自知不久於人世,便取葫蘆瓢放在味江中說:「這文稿假如未沉於水,後人得到它才知我的苦心啊!」

葫蘆瓢漂浮到新渠,味江口有認識的人說:「是唐山人的詩瓢!」撈起探得詩瓢內已遭水浸潤損壞,詩稿只得十之二三,大約三十多篇保存下來流傳於世。

前蜀主王建曾召他為參謀,他不願意就職。他在《和舒上人山居即事》詩說:「不多山下去,人事盡膻腥。」

他是一個用避世來傲世的詩人,他便是唐求。

他叫李郢,字楚望,中唐有名的才子。年輕時居住在杭州,他博覽群書,放情山水,每遇山川靈秀,便撫琴詠歌。

杭州住處鄰居家有一少女長得很美,李郢一見鍾情,便請了媒人到鄰居家說合。此時正遇另一個當地公子也看中少女,同樣請了媒人前去說親。

說親雙方都各不相讓,志在必得,於是爭執起來。鄰居見狀,無法決定女兒許誰,就讓兩方准備彩禮錢百萬,誰先送來女兒嫁誰。

結果兩家同時將錢送到,鄰居又作難,束手無策。這時候,少女走了出來,准備親自選婿。她讓雙方各自賦詩一首,誰的詩好,便嫁給誰。

作為有名才子,李郢當仁不讓取得了勝利,這個美麗的少女也嫁他為妻。

婚後李郢讀書比過去更加勤奮,不久便離家進京參加科舉考試。他一舉登第,成了進士,並且做了禮部尚書鄭顥的門生。

發榜後李郢回轉江南,路經蘇州時,跟一位在湖州做官的老友異地相逢。老友見他分外情親,定要邀請他去湖州遊玩數日。李郢掛念妻子,執意推辭,告訴老友:「吾妻生日快到,我要趕回與她慶賀!」

好友堅持不允並贈給他胡琴、焦桐、方物等,要他將這些禮物寄回家表示心意。盛情難卻,李郢無奈之下只好留下。詩人對妻子家居過生日而自己不能回去相賀感到抱歉,於是創作了一首詩給妻子表示自己的深深情誼。

謝家生日好風煙,柳暖花春二月天。金鳳對翹雙翡翠,蜀琴初上七絲弦。鴛鴦交頸期千歲,琴瑟諧和願百年。應恨客程歸未得,綠窗紅淚冷涓涓。《為妻作生日寄意》

這首詩先寫妻子過生日時的美景來烘托妻子的嬌貴、可愛,接著用比喻抒發自己願與妻子白頭偕老的美好願望,最後設想妻子喜逢生日而不能與丈夫共同慶賀的心情。全詩以互換思緒的寫法,既是寫思夫的女子閨怨,又是向妻子表達自己的思念與深情,對不能歸家為妻子過生日表示歉意,意摯情真,寫得極為感人。

李郢求婚跟另一人平等競爭,靠自己的才氣贏得勝利。當他及第榮歸時,首先想到的是妻子的生日,那樣「鴛鴦交頸期千歲,琴瑟諧和願百年」的詩句,即使舉案齊眉的梁鴻孟光怕是也會含笑稱許。

一千一百多年過去了,李郢的詩名、官聲無足稱道,但他對老婆的專一執著是我們現代人都自愧不如的。

5、農村婚慶舊時的風俗禮儀

我國古代有「六禮」之說,現今部分地區也有這個習俗,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實際上各地區民間約定成俗的婚禮習俗並不完全為這六禮所限,它將相親、訂婚階段的過程簡化,比如,將請期(商定迎娶日期)並於納吉(送禮訂婚)中。而親迎之後的合巹(新郎新娘喝交杯酒)、鬧洞房和婚後的「回門」等儀禮過程受到更加的重視。
第一步:說媒
一般情況是看上哪家姑娘,先由媒人去說媒,雙方還未見面,然後通過媒人了解一下對方的情況,如果有意願,再決定下一步,也就是所說的相親。
第二步:看親,跟現在的相親有些相近。
就是通過媒人和雙方約定時間,男方帶上禮物去到女方家裡互相見面,相親的日子是由媒人預先定好並通知男女雙方的,因此,雙方都要作好准備。男方要根據婦方父母的愛好,准備一點禮物;婦方要灑掃庭院,准備接待客人。作為當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盡可能有風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給對方一個好的「第一印象」。也是雙方父母了解對方家裡情況的時機,在農村,父母之命還是很重要的,這也是關鍵一步,因為平時是不能私自會面的,有話要通過媒人傳達。
第三步:過禮
「過禮」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認為是對兒女的婚事負責,往往在接到紅帖之後要請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雙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慮。好在現代人多半不相信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換紅帖,往往也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有的甚至連換帖的形式都免了。過禮也是關鍵一步,如果父母同意婚事,雙方商定好了禮金彩禮,男方這個時候就要把彩禮錢送到,婚事也就訂下來了,跟現在的訂婚類似,之後就可以選擇吉日完婚。
第四步:迎娶
迎娶風俗各地也不盡相同,一般都是男方帶著迎親隊伍當天去到女方家迎娶新娘,新娘出門也有很多講究,迎娶回家禮節也是相當繁瑣,好在現在都簡化了。
現在自由戀愛,也不需要媒人說媒,也不需要上門提親之類的,最多就是雙方商量彩禮多少,之後再決定婚期,談成後也就簡單辦了酒席,有些地方也是去酒店一頓就辦了,而傳統的農村婚禮酒席也很講究,一般都是三天,女方三天,娶過來後男方接著辦三天,還有送親隊伍,迎親隊伍,那時候別人結婚都很熱鬧,親戚朋友很多從各地來到家裡慶祝,而現在大多數是吃了飯就各自回家,很少有那時的熱鬧氣氛。傳統婚禮女方還附帶嫁妝,以前常有電視,衣櫃這樣的東西由女方帶來,不過現在很少了,大多數男方操辦完成。

6、遠安人結婚有哪些風俗?

每個民族每個地區都有各種各樣的風俗習慣,而婚嫁作為人生一件大事更是受到空前重視,因此各地都有不同的婚俗習慣,宜昌是湖北第二大城市,除漢族以外還有土家族還有等其他民族,因而在文化上更是兼容並包,婚嫁習俗也是如此,各地聯姻讓宜昌地區的婚嫁更具趣味。自古就有「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一說,而男女各自所處的環境則決定了他(她)們要如何娶來如何嫁。《中國民俗通志——婚嫁志》中說道:「婚俗,是關繫到人類種族繁衍`人丁興旺和社會組成的一種本能文化。婚俗即是人類的動物屬性不斷減少`文化屬性不斷增加的一種最為重要的民俗事項。因此,各個民族對於婚姻的締結都異常重視,並有一套完整的習俗與之相配合。」本文就將向您介紹宜昌地區的婚嫁習慣,領略夷陵人的婚嫁風俗。宜昌歷史悠久,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現在的宜昌地區轄宜昌城區、遠安、當陽、宜都、枝江、五峰、長陽、秭歸、興山共九個縣市,其中五峰和長陽為土家族自治區。本文將根據婚嫁中各個程序的進行時間來講述宜昌各地的習俗。不管在哪裡,男女雙方要結婚,家長是一定要見的,類似於古代的相親。現代人們的思想受到了開化,因此戀愛的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以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變成了自由戀愛,父母的意見只用來做參考,而媒婆一說也改成了「介紹人」在宜昌,當哪家的女兒帶回家一個陌生的男孩時,鄰居們就會開始猜測:是不是這個姑娘的對象啊?而如果哪家的兒子帶回家一個陌生的女孩,街坊們同樣會七嘴八舌:莫不是帶著媳婦回來了?一般情況下,只要雙方父母見過面,而且點過頭,這庄婚事就算有盼頭了,因為在宜昌拜見對方父母叫做「過門」也就相當於「訂親」了。過門後,雙方父母會一起吃頓飯,講究點的人家還會請一些很重要的親戚(又叫己親),比如舅舅,姑姑,叔伯等。比起早年靠媒婆說親要簡單的多。定親過後,就是要選日子了,也就是所謂「請期」。①日子的選定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首先,看季節,哪個季節適合結婚,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說法,但現在關於季節的要求已經差不多沒有了。其次是看年月日,主要方式是占卜,有句話說「按老皇歷辦事」就是講的現代人擇期的簡便方法。最後是時辰的選擇,古時迎娶的時間多在黃昏後,而現在迎娶的時間多為上午,估計是為了方便中午宴客。日子選的比較近的新人從定下日子起就要開始忙碌了。按習慣一般是由新郎新娘一同去請雙方的親朋好友來參加婚禮,當然男方親戚要給新娘紅包而女方的親戚也會給新郎紅包。另外男方還要請大約六個生活相對幸福的鄰居或遠房親戚家庭一同去迎親。還有就是要請一個「支客司」(也就是「司儀」),當然這個人必須是當地有一定地位並能言善道的人。婚禮當天的所有活動都將由他主持調配。現在多數家庭選擇在飯店舉辦婚宴,所以相對比較簡單,如果在家舉行婚宴則要慎重選擇廚師等,並在婚禮前一天開始准備婚宴。女方要准備的東西相對來說不多,但比較煩瑣,也比較重要:嫁妝。在中國古代,女兒出嫁時嫁妝的多少成為了這家是否富裕的標志。也可以說是父母怕女兒因著家底不豐厚而在婆家遭受不公待遇而採取的一些防範措施。發展到現在,女兒家出嫁的嫁妝已經遠遠沒有當時的豐富全面了,大多數被數額不菲的鈔票所代替。但也依然有些講究的人家會按舊俗給女兒准備棉絮,箱子,梳妝台等物品。棉絮一般為四套或者八套,現在也有準備六套的。哭嫁,是土家族獨特的婚俗內容,一般在離開娘家前半月或者一月開始唱「哭嫁歌」。長陽和五峰都有過。②哭嫁,即新娘的女性親戚和同村的姑娘日夜輪流陪著哭,內容一般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因為新娘的身世境遇不同,其哭嫁內容和形式也有不同。這個程序將會一直持續到新娘出嫁的前夜。特別是天亮之前,父母、姐妹與新娘對哭時,養育之恩、手足之情、依戀之心,如泣如訴,聲淚俱下,好似撕人肺腑,旁觀者無不落淚,真有生離死別之感。喜期到,男家在迎親前三日,准備迎親,應酬賓客。迎親的前一天,男方將備辦的各樣花紅彩禮送到女家,向女方交待彩禮、衣物等,並接洽第二天娶親事宜,這叫做「過禮」。過禮回來,男方設家宴,邀請新郎親友中的未婚青年歡聚一堂,通宵飲酒歌唱,以示祝賀,這種賀喜儀式叫「陪十弟兄」。形式類似於下面要提到的女方的「陪十姊妹」。其實,說是十兄弟,實際上卻並不限定十人。屆時,席上設一令杯選一歌師傅唱開台歌開令,然後依次歌唱,唱得好的就多吃些菜,唱的不好的就罰喝酒。陪十弟兄歌在演唱形式上,按不同曲牌與歌詞的需要,或獨唱或對唱或一人領唱眾人幫腔。其內容除歌手們相互奉承賀喜之類的吉利話外,一般故事、古人、盤歌(猜調)之類的歌均可唱。有的還用嗩吶或絲弦伴奏。最後仍然由歌師傅唱圓台歌,收令散席。與此同時,女方的哭嫁也已進入高潮部分,入夜,擺放著姑娘陪嫁物品的堂屋裡紅燭生輝,香煙繚繞。兩張朱紅桌子擺在堂屋中間,桌上放有糖食果餅和葵花、板栗、核桃、花生等乾果,被邀的9位土家未婚女子圍桌而坐,陪新娘唱十姊妹歌,謂之陪十姊妹。歌聲通宵達旦,直到新娘出嫁前一個時辰才降下帷幕。這一習俗不僅在長陽和五峰兩個土家族聚集地有,在遠安、枝江等縣也有。「陪十姊妹」作為土家族婚俗中最隆重的禮節,其特點是規模大、內容多、形式活、氣氛濃。但相比之下「陪十弟兄」所唱的歌曲更具有陽剛之氣,歌詞排列密集,曲調起伏不大,節奏性較強。迎親這天,親友齊聚。一大早男方就會派出早就安排好的迎親隊伍前往女方家。而此時女方的親友則在與新娘做最後的告別,在興山和枝江等地新娘的媽媽在婚禮當天是不送親的。除了爸爸媽媽的囑咐以外還要再次清點嫁妝,親戚朋友還要往作為嫁妝的箱子里塞錢,這些錢就是所說的「壓箱底」的錢。一般情況下男方會把時間算好以保證中午12點之前返回新房。刁難新郎的任務一般是交給伴娘的,新郎到女方家裡之後伴娘要想盡各種辦法不讓新郎進門,包括提問或者要求唱歌啊,當場再次求婚等等,如果新郎覺得難為情可以給紅包以買通伴娘使其開門。當然即使新郎進了門也是不可能讓他輕易接走新娘的。必不可少的一招——藏鞋子。伴娘在新郎進門之前把新娘的鞋子藏起來,其目的有兩個,其一就是要紅包,其二就是告訴新郎要將新娘抱走,因為在宜昌新娘從自己家到婆家的路程中腳是不能落地的。迎親隊伍在返回過程中是要按順序排列的。一般排在前方的是裝嫁妝的車,緊跟著是新人乘坐的車,後面則是迎親的和送親的親友的車,當然如果有攝像的話,攝像的車就在最前面了。到達婆家以後男方的支客司還要大聲向來客通報新娘嫁妝的明細。③現代婚嫁中「拜堂」這一環節已經被省略了,取而代之的是當新娘到婆家時男方的己親都要在堂屋(客廳)等候新娘敬茶,新娘每敬一杯茶,喝茶的人就要給一個紅包。當新娘的嫁妝收拾停頓之後,婚宴就開始了。婚宴上一般要准備15道菜加一個火鍋。新郎和新娘則要在婚宴過程中給每一位客人敬酒。在宜昌,一直流行著鬧洞房的習俗。④鬧洞房,始於六朝。有的地方稱「逗媳婦」、「吵房」, 即在婚禮當天晚上,親朋好友,無論長輩、平輩、小輩都聚入新房中道喜嬉鬧,皆無禁忌,素有「三日不分大小」、「鬧喜鬧喜,越鬧越喜」之說。到這里一場婚禮就結束了,但並不是說整個婚嫁過程都結束了,在宜昌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回門。回門的時間一般是在婚禮後的第三天,女兒和女婿一起回娘家,這一習俗從女婿方面來說,有感謝岳父、岳母恩德,拜會、結識女方親友等意義;從女兒方面來說,則表示了出嫁成家後不忘父母養育之恩的心情。而女方父母也會非常重視,所以事先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在禮品上都要有所准備,爭取給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而這也就是婚嫁全部過程的終結。

7、青海人的風俗有哪些?

青海人的風俗:

1、青海葬禮

青海漢族,葬禮是人逝世以後,由家庭成員及親友對逝世者舉行哀悼和安葬的一系列民間禮俗活動。根據青海人家實實在在的葬禮為准!葬禮也為河湟漢族相同,又保持了古老喪俗。

在青海漢族葬禮習俗中,此項事務的前後分:居喪、報喪、訃告、入殮、戴孝、請亡、守靈、弔唁、驗孝、轉經、送亡、起靈、安葬等儀式。

2、婚禮

舉行婚禮的這一天一大早,新郎同主持婚禮的人帶著迎親隊伍,備上高頭大馬,帶上彩禮,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抱著大酒壇子。壇子頸上系著一條潔白的哈達,還掛著用紅絲繩套著的一大塊扁平的方形水膠。

這塊水膠象徵著新郎和新娘的愛情,如同這水膠貼合的一樣,永世相親相愛。其他人,有的抬著整羊,有的拿著哈達等,來到女家。女家的主人和親友,遠遠看到迎親的馬隊,便在蒙古包前的草地上打著鑼鼓、吹起海螺,歡迎迎親人。

迎親人離蒙古包幾十步外下馬,新郎向新娘父母各敬獻一條哈達,接著向兄弟姐妹獻哈達。父母接過禮物的時候,要對新郎和新娘致以崇高的祝福。

3、民間小調

青海漢族民間小調是中國民歌體裁類別的一種。一般指流行於城鎮集市的民間歌舞小曲。經過歷代的流傳﹐在藝術上經過較多的加工﹐具有結構均衡﹑節奏規整﹑曲調細膩﹑婉柔等特點。民間俗稱很多﹐如小曲﹑俚曲﹑里巷歌謠﹑村坊小曲﹑市俗小令﹑俗曲﹑時調﹑絲調﹑絲弦小唱等。

(7)絲弦要彩禮擴展資料:

青海人的婚禮風俗的特點:

1、臨時灶台

在婚宴上,各路的親戚朋友都會來觀禮,到時的人會很多,只在自己的灶上做飯燒茶的話根本應付不過來,一般都會搭個臨時的灶台,用來煮茶,煮肉湯,做一些簡單的煮食來待客。這些在賓客來之前都會准備好。

2、敬酒

等到賓客坐定之後,家裡的人就會輪番上來敬酒,而青海人敬酒必需是雙手端著一個碟子,上盛4-8個小酒杯。客人喝酒時,先用手指沾頭杯中酒向空中點三下,這是古代少數民族先民的習慣意思是:天地人,然後再將杯中的酒水一飲而盡。

3、禮錢

在婚禮上,所有的賓客都不是空手而來,大家都會帶上給新人的禮錢,通常是以家庭為單位,把自己家人要給的禮錢放在紅包里然後交給賬房。

4、賬房

也就是婚禮上收錢的人,這個人不能是娘家人也不能是婆家人,要是兩家人都信賴的長輩才可以,通常賬房會把所有來賓的禮錢記在一個紅帳本上,寫上搭禮人的名字和禮錢的金額,紅紙黑字,清清楚楚。

5、炕上的席桌

在來婚宴的賓客里,落席的位置也是不同的,所有賓客里的長輩都會坐在炕上的,上面擺著席桌,每上一道菜都是先上到這里,以示對長輩的尊敬。

6、全盤

婚宴上給娘家人的頭道菜叫「全盤」,也就是冷盤拼盤。裡面是涼拌三絲,外面用黃瓜,胡蘿卜、五花肉、午餐肉等掩蓋著,上邊再以雞蛋和香菜點綴。這道菜也是又說道的:今後生活中遇到的事五花八門,但是不論如何大家以後就是一家人了,要和睦。

7、抬針線

在娘家人離開這時要做的事叫「抬針線」。一方面是拜託婆家人以後好好對待自己的女兒;另一方面是向在座各位展現新娘的嫁妝。

第一個要抬的是婚宴的主廚,要給主廚掛紅,然後敬酒,目的是感謝大廚做的菜,不要怠慢了客人們。第二個抬針線的,就是媒人,雖然現在都是自由婚姻,但是還是會象徵性的邀請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來充當這個角色。

8、請問哪裡有評劇楊八姐游春要彩禮選段mp3下載?謝謝啦

直奔主題,記得採納,採納後及時下載!

9、安徽的所有民俗

飲食
一、主、副食品
(一)麵食
烙饃 枕頭饃 蒙城油酥餅 狗肉包子 雞絲卷 高庄饃 重油麻花 小把饊子 獅子頭 盤香餅 水晶豆沙餅 小酥 佛手酥 綠豆煎餅 穿心餜 酥面餜 玉米餜 牛肉饃 老溫面條
(二)米製品
南陵米面 凍米 桐城菜心粑 三河米餃 烏飯團 蒸菜 薴葉餅 徽州米餜
(三)徽州食俗
一品鍋 賽瓊碗 端鍋相勸
二、名菜、名點
(一)名菜
石耳燉雞 腌鮮桂(鱖)魚 發菜甲魚 清蒸石雞 屯溪醉蟹 紅燒劃水 徽州圓子 徽式菊花鍋 毛峰熏鰣魚 生熏仔雞 蟹黃蝦蠱 無為熏鴨 符離集燒雞 八公山豆腐 奶汁回王魚 魚咬羊 掌上明珠
(二)名點
香蕉餅干 墨子酥 雞蛋糕 元寶糖 大救駕 一品玉帶糕 甘露餅 秦郵酥糖 小紅頭 雙冬肉包 蟹黃湯包 廬陽湯包 冬瓜餃 採石磯茶干
地方風俗節會
(一)春季風俗節會
赤膊會 上九會 颺燈會 走太平 媳婦節 春龍節 花朝節 上祀節 驚蛟會 觀音會 禹王廟會
(二)夏季風俗節會
木蘭會 浴佛節 火神會 葯王會 關帝會 城隍廟會 安苗節 太陽會
(三)秋季風俗節會
乞巧節 中元節 滾車節 太子會 地藏節 西廟會 坐廟會 火把節 地方會

10、宜昌地區婚俗禮節有哪些?

在宜昌,當哪家的女兒帶回家一個陌生的男孩時,鄰居們就會開始猜測:是不是這個姑娘的對象啊?而如果哪家的兒子帶回家一個陌生的女孩,街坊們同樣會七嘴八舌:莫不是帶著媳婦回來了?一般情況下,只要雙方父母見過面,而且點過頭,這庄婚事就算有盼頭了,因為在宜昌拜見對方父母叫做「過門」也就相當於「訂親」了。過門後,雙方父母會一起吃頓飯,講究點的人家還會請一些很重要的親戚(又叫己親),比如舅舅,姑姑,叔伯等。比起早年靠媒婆說親要簡單的多。

定親過後,就是要選日子了,也就是所謂「請期」。①日子的選定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首先,看季節,哪個季節適合結婚,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說法,但現在關於季節的要求已經差不多沒有了。其次是看年月日,主要方式是占卜,有句話說「按老皇歷辦事」就是講的現代人擇期的簡便方法。最後是時辰的選擇,古時迎娶的時間多在黃昏後,而現在迎娶的時間多為上午,估計是為了方便中午宴客。

日子選的比較近的新人從定下日子起就要開始忙碌了。按習慣一般是由新郎新娘一同去請雙方的親朋好友來參加婚禮,當然男方親戚要給新娘紅包而女方的親戚也會給新郎紅包。另外男方還要請大約六個生活相對幸福的鄰居或遠房親戚家庭一同去迎親。還有就是要請一個「支客司」(也就是「司儀」),當然這個人必須是當地有一定地位並能言善道的人。婚禮當天的所有活動都將由他主持調配。現在多數家庭選擇在飯店舉辦婚宴,所以相對比較簡單,如果在家舉行婚宴則要慎重選擇廚師等,並在婚禮前一天開始准備婚宴。

女方要准備的東西相對來說不多,但比較煩瑣,也比較重要:嫁妝。在中國古代,女兒出嫁時嫁妝的多少成為了這家是否富裕的標志。也可以說是父母怕女兒因著家底不豐厚而在婆家遭受不公待遇而採取的一些防範措施。發展到現在,女兒家出嫁的嫁妝已經遠遠沒有當時的豐富全面了,大多數被數額不菲的鈔票所代替。但也依然有些講究的人家會按舊俗給女兒准備棉絮,箱子,梳妝台等物品。棉絮一般為四套或者八套,現在也有準備六套的。

哭嫁,是土家族獨特的婚俗內容,一般在離開娘家前半月或者一月開始唱「哭嫁歌」。長陽和五峰都有過。②哭嫁,即新娘的女性親戚和同村的姑娘日夜輪流陪著哭,內容一般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因為新娘的身世境遇不同,其哭嫁內容和形式也有不同。這個程序將會一直持續到新娘出嫁的前夜。特別是天亮之前,父母、姐妹與新娘對哭時,養育之恩、手足之情、依戀之心,如泣如訴,聲淚俱下,好似撕人肺腑,旁觀者無不落淚,真有生離死別之感。

喜期到,男家在迎親前三日,准備迎親,應酬賓客。迎親的前一天,男方將備辦的各樣花紅彩禮送到女家,向女方交待彩禮、衣物等,並接洽第二天娶親事宜,這叫做「過禮」。過禮回來,男方設家宴,邀請新郎親友中的未婚青年歡聚一堂,通宵飲酒歌唱,以示祝賀,這種賀喜儀式叫「陪十弟兄」。形式類似於下面要提到的女方的「陪十姊妹」。其實,說是十兄弟,實際上卻並不限定十人。屆時,席上設一令杯選一歌師傅唱開台歌開令,然後依次歌唱,唱得好的就多吃些菜,唱的不好的就罰喝酒。陪十弟兄歌在演唱形式上,按不同曲牌與歌詞的需要,或獨唱或對唱或一人領唱眾人幫腔。其內容除歌手們相互奉承賀喜之類的吉利話外,一般故事、古人、盤歌(猜調)之類的歌均可唱。有的還用嗩吶或絲弦伴奏。最後仍然由歌師傅唱圓台歌,收令散席。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