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的風俗
1、為什麼我國古代說桃木是避邪的?有什麼傳說根據嗎?謝謝!
桃木文化
位於泰山西麓的肥城具有世上最大的桃園,已有千年的栽培歷史,傳說東南方向的桃木枝具有鎮災避邪之功效.記載東南桃木枝避邪之說歷史久遠,辭源:古時選東南方向的桃木枝刻桃木人,立於戶中以避邪,漢時,刻桃印掛於門戶,稱為桃印懋,後漢書議志中[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陰氣萌作,恐物不懋]......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如法,以施門戶,宋代刻桃符[古代大恩掛的兩塊書著門神名字的桃木板]意為壓邪.現在,東南亞國家民間以桃木劍置於戶中用於避邪.<太平御覽>引<典術>:桃者,五木之精也,古壓伏邪氣者,此仙木也,桃木之精氣在鬼門,制百鬼,故今做桃木劍以壓邪,此仙術也.桃木製鬼的傳說施豐富多彩的,<淮南子.詮言>說"異死於桃上"東漢許慎注:"口/大杖,以桃木為之,以擊殺羿"的傳說 ,羿以善射聞名,逢蒙拜師學藝,學成後恩將仇報,從老師身後下毒手,舉起桃木大棒向羿的後腦勺猛砸.羿死後,做了閱領百鬼的官.此外在古代神話里,誇父追日,乾渴而死,死後化為桃樹.將桃樹說成施追趕太陽的英雄所化,這大概也是相信桃木能制鬼避邪的一個原因吧.天下樹種萬千,桃樹直感色若暗紅,富有光澤,桃木結實而有彈性,用作打擊或防身,自是良器.這些特點,或許便是桃木神異傳說的初始依據.
桃木辟邪的傳說
據古籍載:桃者,個大而優,味甘而形美者產於肥子國而冠以肥桃之稱,亦稱佛桃,已有千年栽培歷史,為歷代皇室貢品,聲名遠播於海內外,
肥城桃木,質密細膩,木體清香,為辟邪鎮災之神物,而深得道家方士之寵愛青睞。
桃木辟邪,可能源於後羿的傳說,古書記載,後羿是被桃木棒擊殺,死後被封為宗布神,這種神經常在一顆桃樹下,牽著一隻老虎,每個鬼都要前去檢驗,宗布神一聞,如果是惡鬼的話,就會被虎吃掉,有一說是和誇父有關,相傳誇父追日飢渴而死,臨死前,將手中的杖一拋,化為一片鄧林,也就是桃林,是為了讓後世追日得人能夠吃到甘甜可口的桃子,因為誇父跟太陽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鬼會害怕桃木。
桃木劍
象徵著驅災辟邪的方士用劍,在中國得很多小說中,道家方士們用的都是。桃木劍,《封神演義》中雲中子用來幫助紂王消滅宮中妖氣的就是桃木劍,小小的一柄劍,差點讓得道千年的九尾妖狐妲姬顯形,在中國的民間,桃木一直是辟邪的重要法器。
工藝流程
山東肥城,以盛產「佛桃」聞名於世。佛桃樹生長在高山之上,常年吸收日月精華,皆因桃樹生長地理環境特殊,果實且個大形美,甘醇清香。 肥城佛桃園被公認為世界第一桃園。
辟邪: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桃木避邪,民間傳說久矣,究竟源於何時,起於何載?
桃木治鬼的傳說豐富多彩,《淮南子·詮言》說:「羿死於桃口」。東漢許慎註:「口,大杖,以桃木為之,以擊殺羿,由是以來鬼畏桃也」。羿以善射聞名,逢蒙拜師學藝,學成後恩將仇報,從老師身後下毒手,舉起桃木大棒向羿的後腦猛砸。羿死後,做了統領萬鬼的官。古人關於桃木避邪的聯想,是與這一神話故事有關的。試想,桃木棒連統領眾鬼的羿都能擊殺,用來治鬼就更不在話下了。
另外,《左傳》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記載著桃木能發揮神秘力量的一件事:「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其藏之也,黑牡秬,以享司寒;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災也。」這段話是說:古人冬天把冰塊藏在深山大谷的冰窖里,藏冰時,要用黑色雄性生畜和黑黍祭祀寒之神,而取冰使用時,則要用桃木做的弓和棘制的箭進行除災的儀式。
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
傳說,主宰人間壽算的南極仙翁,掌上總是捧著一個碩大的仙桃,所以桃又有避邪去病、益壽延年之說。而南極仙翁手中的這顆仙桃,據傳就是產於古肥子國的肥桃。
傳說,主宰人間壽算的南極仙翁,掌上總是捧著一個碩大的仙桃,所以桃又有避邪去病、益壽延年之說。而南極仙翁手中的這顆仙桃,據傳就是產於古肥子國的肥桃。
古肥子國,即今天的山東肥城市,因西周時肥族人散居於此而得名。當時肥族人由東海遷至於此。東海度朔山的鎮山之寶--桃樹也被肥族人移植於肥子國。《漢書·地理志》載:「泰山郡有肥城縣,應劭所謂『肥子國』也。」另據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肥城縣志·序》載:「肥城古肥子國也,春秋時入魯,為齊郡地。漢屬泰山郡。」
肥城栽桃歷史久遠,《春秋左傳》載:魯襄公17年,齊國與魯國交戰,齊兵分兩路,圍住魯國的兩翼:一是房,一是桃,即齊人圍魯北壁。魯襄公13年,魯國邊境已到達現今濟南長清一帶,所以齊人所圍之「桃」,應該是現在長清南面的肥城(今有肥城北部的齊長城作證),可見當時「桃」這個地方已經大量種植桃樹了。而《左傳》的作者左丘明為肥城人,則進一步證明了肥城即「桃」,「桃」即肥城之說。
那麼為什麼說天下只有肥城的桃木能避邪呢?
原來在舊的肥城縣城以西,有一山名曰陶(桃)山,陶山至小泰山之間,環繞山頂的是拔地通天的懸崖峭壁,雄奇險峻,綿延數十里,七十二個洞穴天女散花般分布在峭壁上,這七十二洞,洞洞都有妖魔鬼怪。每當夜幕降臨,七十二洞妖怪便鑽出洞來,闖進肥城,群魔亂舞,興風作浪,禍害百姓,塗炭生靈。此事傳至東海度朔山,山上神荼、郁壘二神聽後怒不可遏,他們飛速來到肥城,就地取材,折桃枝為武器,將妖魔鬼怪打的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僥幸逃走的妖怪看見桃枝便魂飛魄散。因東海與肥城呈西北--東南走向,神郁二神走到肥城所折桃枝是朝東南的,所以朝東南的桃枝便有了靈氣。此後,當地百姓便將朝東南的桃木枝折下,或做成寶劍懸於室內,或刻成桃人、桃符懸於樑上、門後,妖魔鬼怪望風而逃,再也不敢近前了。漢代《風俗通義》所說:「臘除夕飾桃人……葵以衛凶」的風俗,其實就是對神郁二神用肥城桃木避邪的解說。
記載桃木避邪之說歷史悠遠,《辭源》載:古時刻桃木人,立於戶中以避邪。漢時,刻桃印掛於戶懋,稱為桃印。後漢書儀志中「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陰氣萌作,恐物不懋」……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如法,以施門戶。宋代刻神荼、郁壘二神像或只寫大名於兩塊門板之上,也稱「桃符」或叫「門神」,「……百鬼畏之」。
由此可見,只有桃木能避邪,也只有肥城的桃木才是真正的「降妖木」。
關於桃木能避邪的傳說不一,但桃木畢竟是吉祥平安的象徵。
2、常德踏青春遊習俗的由來怎麼樣
清明前後,是人們來桃花源踏青春遊的大好季節。不知道究竟是從哪裡而來的呢?這一階段,桃源鄉幾十公里的人,無論老老少少尊卑,分不清官民,不謀而合文人雅士,山間木樵夫,集聚在一起,桃源鄉一片喧鬧,桃源鄉繁華。久而久之,每年的清明前後(俗稱「前三後四」),便成了桃花源的盛會期,並沿襲至今。
人們來這刊在的目的,主要是觀桃賞柳以緬懷千多年前寫下膾灸人口的《桃花源記》的東晉大詩人陶淵明。
這里的確是桃花之源。沿著蜿蜒曲折宗宗流淌的桃花溪,順著綿延起伏的桃花山,長滿了高低不一、品種各羿的桃樹。清明節前後左右,鶯飛草長,千樹萬樹杏花爭相綻開,這一朵杏花,紅鮮紅色,血紅蛋白濃度,淡粉色,分別的科學研究心態,妖冶打動,一棵樹與一棵樹相連,一棵樹與一朵花相連,從遠方看,好像一朵鮮紅色的雲朵落下來,進行艷麗的錦秀這段時日,白天前來參觀游鑒的人群摩肩接踵,絡繹不絕,多達數萬人。陽光?爛,和風煦微,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溫馨的芬芳,溪間中流淌著不盡的春色。人們在桃林中穿行,一陣陣花雨從枝頭飄落,桃花紅如火,人面似桃花,此情此景,陶淵明早在《桃花源記》中寫得淋?盡致:「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從桃花林中出來,人們又總要乘著余興去五柳湖賞柳。五柳湖岸垂柳依依,此時柳條早暴滿了新綠,如披垂的一樹樹秀發;春風陣陣,柳梢便情不自禁地在水面上畫出一圈又一圈漣?,這又是另一幅畫圖。《桃花源記》沒有寫到柳樹,但陶淵明是「宅有五柳樹」的「五柳先生」。
以便希望大家在清明節前後左右來訪,歷代世外桃源節目主持人等每一年插水蜜桃,逐漸升級這兒的水蜜桃、楊樹,始終身心健康。近幾年來,這種盛會的日期固定為3月28日至4月5日。每一年近幾天,世外桃源管理方法單位都會機構盛大游戲的游園會,玩龍舞獅表演,敲鼓,民俗文藝節目競相出場,披著傳統節日服飾的世外桃源熱熱鬧鬧。同時桃花源還要組織筆會、陶淵明學術研討會、陶文化研究會等名目繁多的學術交流活動,以增加春遊桃花源的文化內涵和思想內涵。
更多關於常德踏青春遊習俗的由來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4836a31615727147.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3、福建春節習俗
1、大年初四各家各戶、各行各業都要祭祀神靈,迎接眾位神仙回返,即所謂「各祀其所祀之神,名曰『接神』」,因為舊年的臘月二十四,這些神仙都上天庭匯報去了,這時才回來。
2、大年初七廈門民間要用7種蔬菜拌米粉做七寶羹。「七寶」指的是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寓意聰明,蒜寓意精於算計。
3、大年初九這天相傳是玉皇大帝生日,所謂「天公生」,家家戶戶要設香案、放鞭炮祭天。
4、大年初一,客人來家,以甜茶、糖果、蜜餞、瓜果款待,到處一團祥和喜氣。春節里,生意人不做買賣,頭三天家裡也不能打掃,糞便不能往外倒,因為這會把財氣倒掉,即所謂「市不列肆,糞土不除者三日」。
4、諸城市桃林鎮曹家莊子村中秋節習俗
中秋節的時候,賞月是一個最傳統的習俗之一,古人有句話說的很好「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其實就是說的賞月,中秋節的時候一家人團圓在一起,大家看著窗外的明月一定感概不少吧。
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賞月的時候當然少不了月餅,其實月餅開始的時候是人們奉獻給神明的貢品,表示對月神的一種敬意,隨著時間的流轉,月餅現在更多的是一個美味,也是人們對親人團聚的嚮往。
5、肥城桃文化和習俗
肥城隸屬於泰安市,地處山東省中部,位於泰山西麓,是資源豐富的魯中寶地,聞名中外的肥桃之鄉。
2009年9月8日,第八屆桃王評選活動,在肥城市落下帷幕,一顆重達685克的大桃,最終奪冠。
據說肥桃,是肥城獨有的品種,以個大,含糖多著稱。僅僅憑借一個肥桃,新任桃王李志茂,就得到了一輛農用車,和一台電腦的獎勵。是他種桃的手藝高超,還是他的桃樹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好奇心促使我們來到肥城的桃園實地探訪。
這棵樹25周歲了,當時桃王就在這枝上結的。這棵狀元樹的外形,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可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已經25年的老樹,為什麼還能結出685克的大桃呢?
據了解,桃樹一般2到3年開始結果,豐產期一般是5年左右,最長的也不過15年。李志茂他是用了什麼辦法,讓這棵25年的桃樹長盛不衰呢?在當地人的引領下,我們來到桃園。
桃農給我們介紹說:這個是豆餅,作為一種餅肥來講,撒在地里,是為了增加桃子的糖度,是肥桃的專用肥,由多種元素組成,起綜合作用。
即便是受到如此特別的照顧,已經長了四個月的肥桃,還是青青的,硬硬的,只有雞蛋大小。而其他品種的桃子,卻早已經上市一個月了。原來,肥桃從開花結果到成熟,竟需要6個月的時間,堪稱中國生長周期最長的桃子。桃農要想在第一時間,獲得市場收益,其實並不容易。即便如此,肥桃在肥城桃農的心目中的地位,仍是最高的。
這一個是早水蜜桃,同樣的時間,它比肥桃就要大許多,但是到了成熟的時候,這個肥桃的個頭,就會相當於這個水蜜桃的一倍半以上。
由於肥桃還在生長期,我們沒能看到肥桃成熟上市的景象,但仍對肥桃的獨特品質,充滿了好奇。據了解,肥城桃樹的種植面積已達10萬畝,成為世界最大的桃樹種植區,已經入選上海基尼斯紀錄。
在這10萬畝桃林中,肥桃的面積佔到三分之一。可肥桃不但生長周期長,對肥料和水分的要求也很高,而且成熟以後,更是不耐儲存和運輸,那麼,當地的桃農為什麼還對種植肥桃情有獨鍾呢?
原來,肥桃是從野生的馴化過來的,種植的歷史比較長,具體到肥城種植的時間,應該說是從春秋時期就開始了。在春秋初期,在肥城這個地方,住的是肥族人,曾經在這里建立過一個肥子國。在這期間,當地居住的人已經開始在家中,或是有成片的種桃的歷史了。因為是在肥子國,後來又演變成肥城,所以種的桃子就叫肥桃。
給我們講解的傅志庭,曾經在政協從事文史資料工作多年,專門對肥桃的歷史進行過研究。按照他的說法,肥桃在肥城的廣泛種植,源於悠久的歷史傳承,那麼,歷史上是否真的有個肥子國呢?美味的肥桃真的就是來源於這么一個鮮為人知的國度嗎?
我們來到肥城市檔案館,希望在這里能查找到一些有關肥子國和肥桃的蛛絲馬跡。在1908年編撰的肥城縣志里寫道,在《漢書地理志》,泰山卷里有肥城縣,應劭所謂肥子國也。應劭,是東漢的一位史官, 由此推斷,至少在1700年前,肥城的前身肥子國的確存在。那麼,肥桃的種植歷史,是否也開始於1700年前呢?
關於肥桃的來源,根據我們目前掌握的資料,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一本小說,叫《酉陽雜俎》,在這本書上,它記述了一個齊州仙桃的故事。說齊州有一位剌史,有一次在齊州的邊界上的一個縣里,發現了一片神奇的桃樹林。後世的學者研究認為,他所說的齊州,就是今天的濟南市,附近的這個縣的桃林,很可能就是以肥城的桃園為原型的一個相關記錄。
按傳說,肥城桃有1700多年的裁培歷史了,但是從文字記載來看,也有300多年的歷史了。肥城桃在生產種植過程中,包括自然的變異,雜交,嫁接,肥城桃已經不是單一的一個品種了。
僅從肥城千年的種植史來看,桃子可以算是地道的中國原產水果,而肥城恰恰是孕育它的風水寶地之一。如今桃樹在全球的種植面積,堪稱核果類果樹之首,是很多國家的主產水果之一。
在這本清朝光緒年間完成的《肥城鄉土志》里,我們又發現一段關於肥城出產水果的記載:核桃,石榴,銀杏,葡萄,文官果,無花果皆為美品,惟桃最著名。近年來,東西洋諸國,亦莫不知有肥桃者。
這說明,肥城的桃子,至少在清朝已經是出口創匯的商品了。這也說明,千百年來,肥桃的品質在肥城得到了很好的保持,提升和延續。
肥城桃有幾個特點,一個是個大,最大的單個桃重達900克。再一個特點是糖度高,很甜。三一個是肉質細膩,還一個特點是,它有一種特殊的香氣,這個香氣是其他桃所不具備的,很獨特,到肥桃成熟季節,只要你走近桃園,就能聞到這種香氣。
中醫認為,桃樹渾身都是寶。俗話說,桃養人,杏傷人。我們常常把桃花看成是愛情的象徵,往往把桃子看成是長壽的象徵,為什麼?讓我們繼續走進肥城,了解更多關於桃子的故事。
在中國北方的初春,桃花競放是一道醉人的風景,但今天的遊人,只顧徜徉在萬花叢中,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他們是在無意間延續了一個中國古老的節日,女兒節。
原來,每年桃花盛開的時候,正是中國農歷三月三前後。而三月三曾是中華民族的古老節日,女兒節。這是自西周以來,中國社會當中少有的,女性色彩濃重的節日。
如今,三月三的習俗,逐漸遠離了中國人的記憶,卻派生出走桃花運,面泛桃花等帶有戲謔色彩的現代詞語。也算是傳統文化,在世俗生活中的一種傳承吧!畢竟桃花盛開之際,恰恰是萬物復甦之時。在中國人的眼中,桃花不僅是女性和青春的同義語,更是春光,春色的象徵,昭示著一年的希望。
6、為什麼桃樹可以辟邪?
作為植物性的巫術靈物,桃的地位非常顯著,桃在古代應該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植物,《山海經》就在介紹自然物產的時候,經常提到某處「多桃」,桃樹的多見為圍繞桃的各種巫術觀念的形成提供了客觀條件。 桃具有巫術辟邪功能出自於古來的鬼畏桃的觀念。 「玉衡星散為桃」,古人認為桃是天上星辰的化身。《山海經·海外西經》曰:「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鄧林」即桃林,誇父是追趕太陽的英雄,桃林是他的手杖變成,自然帶有了一種神氣。關於鬼畏桃的觀念大概在周秦之際就已經形成,王充《論衡》引《山海經》佚文曰:「《山海經》又曰: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壘,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郁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凶魅。有形,故執以食虎。」鬼門關前就有大桃木,桃木與神荼、郁壘一起維護著鬼門關的威嚴。《風俗通義》引《黃帝書》亦雲:「上古之時,有神荼與郁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度朔山上有桃樹,二人於樹下簡閱百鬼,無道理妄為人禍害,神荼與郁壘縛以葦索,執以食虎。於是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於門,皆追效於前事,冀以御凶也。」兩書都記載了古代流傳的一個神話,度朔山上有一顆大桃樹,桃樹的東北就是萬鬼出入的鬼門,神荼與郁壘兩位神人把守著鬼門,在桃樹下檢閱百鬼,發現有作惡的鬼,他們就會用葦索綁了拿去餵食老虎。後來黃帝教人「立大桃人」以驅除鬼魅,人們在臘月除夕掛桃人、垂葦茭,畫虎於門,當是該方的延續。作為意識性的巫術觀念,卻逐漸演化為具有實用性質的穩定的民俗習性,這種變化反映了巫術等文化現象在某些民俗事項的形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傳說中有桃木立於鬼門關前,對百鬼產生震懾之力,在古人看來這是因為桃木乃是五木之精,所以可以用作巫術靈物。西漢無名氏著《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今之作桃符著門上,壓邪氣,此仙木也。」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雲:「桃者五行之精,壓伏邪氣,制百鬼。」桃木吸收了五行之精氣,所以被神化為能夠制服百鬼的仙木,由此圍繞桃木的有關巫術辟邪功能被不斷地開發出來,如《左傳》曰:「桃弧、棘矢,以除其災也。」《莊子》曰:「插桃枝於戶.連灰其下.童子入不畏.而鬼畏之.是鬼智不如童子也。」戰國時插桃枝於門戶就成為辟邪除惡的方法之一。《本草經》曰:「梟桃在樹不落,殺百鬼。」掛在樹上不落的桃實可以殺除百鬼。《鹽鐵論》曰:「桃李之實多者,來歲之穰。」果實豐盛的桃木可以用來禳除來年的災禍。《淮南萬畢術》曰:「孤桃枝之券,令雞夜鳴,取孤桃南北行,枝長三尺,折以為券,塗以三歲雄雞血,夜居棲下則鳴。」用桃枝配以三歲雄雞的血液施法,可以使雞夜鳴。桃木還在醫巫術中被廣泛使用,如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曾載有以桃枝治療男子疝氣的方法。 由此,在傳統民俗觀念中,桃木是可以避邪的。
7、中國古代地名桃林在哪裡?
潼關縣
商代隸定國,稱桃林。周代為畿內地,錄虢國(北虢),稱「渭汭」。春秋時稱桃林塞,隸晉。晉侯使詹嘉處暇守此防秦。戰國,秦厲共公二十四年(前453)隸魏。 秦惠文王六年(前332),設寧秦縣, 屬寧秦縣轄地。漢高祖五年(前202),設船司空衙門,專管黃、渭河水運、船庫。後以船司空官名為縣名,隸京兆尹。新莽始建國元年(9),改船司空縣為船利縣,隸後承烈郡。 東漢復名船司空縣, 隸司隸校尉部。 建安十八年(213),船司空縣並入華陰,隸京兆尹。後經三國、魏、晉275年均屬華陰縣。北魏永熙三年(534), 屬定城縣(治所在今公庄村北之定),隸華州華山郡。西魏時定城縣並入敷西縣,直至北周。
隋開皇三年(583),屬敷西縣隸華州。大業三年(607)改隸京兆郡。五年(609)改敷西縣為華陰縣,潼關屬之。唐垂拱元年(685),華陰縣改稱仙掌縣,天授二年(691)分仙掌縣東部(潼關)設潼津縣,隸虢卅。聖歷二年(699) 三月,改屬太州(治所在今華縣)。長安二年(702)撤潼津縣,並入仙掌縣。
神龍二年(706)復名華陰縣,本縣屬之。 後經五代、宋、金、元約670餘年,均屬華陰縣。明洪武七年(1374)設潼關守御千戶所,屬陝西都司。九年(1376),設潼關衛,屬河南都司(明顧祖禹著《讀史方輿紀要》說洪武三年設潼關衛)。永樂六年(1408),屬中軍都督府。
清雍正二年(1724)撤潼關衛,五年(1727),設潼關縣。 乾隆十三年(1748) 改設潼關廳,屬陝西潼商道同州府。 民國二年(1913)廢廳,設潼關縣,屬陝西關中道。二十二年(1933), 屬陝西。二十八年(1939)屬陝西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在大荔 縣)。三十六年(1947)屬陝西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在華縣),直至解放。
1949午5月29日潼關解放,本縣屬渭南專員公署,隸陝甘寧邊區政府。1950年5月,屬渭南專員公署,隸陝西人民政府。1956年10月,渭南專員公署撤銷後,直屬陝西人民政府,1958年12月本縣與渭南縣合並後,設潼關人民公社, 屬渭南縣,隸陝西[/u民政61年8月15日恢復潼關縣制,屬渭南專員公署(1979年改稱渭南地區行政公署),隸陝西人民政府,至今。
8、中國習俗有哪些呢?
1、【血社火】
以陝西省寶雞市赤沙鎮最為正宗。社火以水滸武松殺西門慶為武大報仇的故事為題材,表演內容以斧頭、鍘刀、剪刀、錐子等刺入西門慶和其他壞人頭,整個社火內容恐怖血腥,懲惡揚善,每逢閏年表演一次,碰上實屬難得。
2、【芯子社火】
流行於陝西和甘肅一帶,主要由5-7歲小孩裝扮成傳統戲曲人物形象,並配以相關動作,置於木架或者鐵架之上,以一個支點將其背起,隨表演隊伍巡迴演出。因為支撐小孩的「芯子」是置於肩膀位置的,所以也叫「背芯子」。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都會表演。
3、【桃林坪花臉社火】
流行於河北省井陘縣。13世紀在井陘縣小作鎮桃林坪村南揪樹梁進行了一場激戰,當地百姓為了紀念戰斗,組建了花臉社火。描述了三國、梁山等故事中各員名將的戰斗場面,共有16回子,每個回子都是一個故事。花臉社火不唱不說,只有從臉型、招路上仔細觀察才能辨別演員身份和戲的內容。
4、清明節
在春光明媚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要的節日就要數「清明節」了,時間在公歷的4月5日前後。它流行於中國的大部分地區。
清明節俗活動有禁火寒食、掃墓踏青、插柳帶花、盪鞦韆、蹴鞠(踢球)、放風箏、拔河、打馬球等。清明這一節氣正因注入了寒食禁火、掃墓等習俗,才形成節日。自西周(公元前1000左右)起,就有在墓前祭祀祖先的掃墓或墓祭習俗。
5、重陽節
農歷九月九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中國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稱。
重陽登高,是節日主要習俗。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中葯植物,氣味辛烈,中國古人認為折以插頭,可以防止惡濁邪氣的侵襲;燃熏後可以避蟲咬,在這「百足之蟲,死而未僵」之時,熏佩以避之,猶似端午節熏雄黃一樣,是很符合傳統衛生習慣的。
9、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關於過年的傳統小故事都有哪些?
1、」年「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長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惡無比。年長年深居山中,每
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家家戶戶人們都離家躲避年獸的傷害,把這
個稱為「過年」。
某年除夕,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人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
裝,到處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沒有人關心這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婦包了餃子請老人吃,勸
他快上山躲避年獸。為了報答老婦的好心,老人告訴她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要她穿紅衣,在門
上張貼紅紙、點上紅燭,在院內燃燒竹子發出炸響。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發現村中燈火通明,它的雙眼被刺眼的紅色逼得睜不開,又聽到有人家傳來
響亮的爆竹聲,於是渾身戰栗的逃走了。從此人們知道了趕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
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恭賀對方渡過了年獸的肆
虐。後來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2、」桃符「的傳說
很久以前,東海度朔山風景秀麗,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樹巨大無比,枝繁葉茂,曲蟠三
千里,結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這樹上的桃子能變成神仙。
一個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紅發綠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壘二兄弟用桃枝打敗
鬼怪,並用草繩捆著餵了看山的老虎。從此,兩兄弟的大名令鬼怪為之懼怕,他們死後變為專門懲治
惡鬼的神仙。後世人們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板畫上神荼、郁壘兩神仙像掛在自家門兩側,以驅
鬼祛邪,這種桃木板被稱作「桃符」。
3、「貼福字"的傳說
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准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
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福」字。馬皇後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
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
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
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後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
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
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