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揭西河婆過節的風俗

揭西河婆過節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13 22:59:44

1、河婆鎮的歷史文化

揭西縣縣城河婆鎮,傳說是為了紀念一位善良的老太婆而得名的。
明朝時,這里雖是荒涼之地。但卻又是陸豐、五華、揭陽、普寧等地的交通要道。往來人馬每到了這里,往往唇燥口焦,但要找一口水喝都不容易。
一天,來了一個姓何的老太婆,在這里搭起了一座茅屋,砌起一座灶台,先用精選的白米燜好一鍋干飯。用茶葉、花生、芝麻、苦棘心等東西倒在陶缽里,用一根「擂茶棍」將它們搗碎。然且,把先炒好的蝦米、蘿卜干、於菜和米飯倒時陶缽晨,再泡上開水,攪了攪,香透百里。何太婆就在這里賣起了客家擂茶。
過往的行人來到這里,精疲力盡。走進茅屋,喝上一碗清香爽口的擂茶,既充飢又解渴。於是,人們奔走相告:「何婆的擂茶真好喝!」四鄉六里的人知道了,有事沒事的時候,總是招呼親朋好友:「走!到何婆那裡喝一碗!」
有經濟頭腦的人一看:呀!這里走動的人挺多,是個做生意的好地方。於是,這個擺上一籃雞蛋,那個賣上幾把青菜。賣東西的人多了,就形成一個墟集。但是,這個墟集一直沒有名字,人們想去那裡總習慣說:「到何婆那裡。」後來,人們便乾脆將「何婆」作為該處的名字,但後來不知為什麼卻把「何」寫成「河」了。

2、揭陽市揭西縣河婆鎮有什麼特產?

河婆客家擂茶 南山包板 灰寨裹肉 京溪園豆角 棉湖薯殼板 河婆細板 紅桃板 米呈和呆呈 河婆板湯 河婆

3、河婆有哪些特色美食

河婆擂茶



陶罐內壁布滿細紋,利於研磨擂茶原料時增大摩擦力。



研磨擂茶的陶罐和擂捧。



擂茶每道工序都是純手工製作。



研磨過的擂茶原料。

似茶非茶、似粥非粥、似飯非飯……還未開吃,清香就已撲鼻。跨越時空的河婆擂茶,蘊涵著多少濃得化不開的情愫,洋溢著多少烙得忘不了的風味。
食用河婆擂茶,每一次都是新感覺。盛上一碗似茶非茶、似粥非粥、似飯非飯的食物,還沒准備開吃,清香就已撲鼻而來,舀出一勺品嘗,舌尖上頓時成為甜、酸、辣、苦、咸等各種味道的薈萃之處。這種大快朵頤的新感覺,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美食愛好者。菜葯熬粥 擂茶非茶

,小時候聽父輩講,在數百年前,揭西縣河婆鎮有一個老奶奶家庭成員多,為了既省時又確保營養,就把10多種菜糧和葯草搗碎後熬煮成粥,送到田間地頭。後來,這種製作方法幾經改進,各種食品和葯草按一定比例搭配,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除疲勞、潤膚養顏等食療作用,從而成為招待貴客的食品。這種食品,根據原產地河婆鎮起名,被稱為「河婆擂茶」。



河婆細板外皮雪白晶瑩剔透,肉餡隱約可見,成品宛如一小船,好看又好吃,製作過程精細,肉餡特別香,料包含有蝦仁,蒜苗或是蔥花,豆腐乾,......

河婆細板外皮雪白晶瑩剔透,肉餡隱約可見,成品宛如一小船,好看又好吃,製作過程精細,肉餡特別香,料包含有蝦仁,蒜苗或是蔥花,豆腐乾,還有瘦肉碎。它以米粉作皮,青菜、醬乾等素菜作餡,形狀似西北的「面魚兒」,但大如餃子,吃起來口感不錯,香軟可口。



4、河婆 廣場 小時候有人用推車賣的糖水叫什麼?

甘蔗汁嗎

5、揭陽揭西河婆客家話 屬於什麼客話

揭陽揭西河婆客家話在大類上屬於梅州的粵東客家話,在小片上屬於惠州客家話

6、揭西縣城為何叫「河婆」

河婆,原是揭陽縣西北重鎮,是霖田都的行政中心。1965年,拆揭陽縣置揭西縣才劃為揭西縣屬,現為揭西縣城。這里是陸豐、五華、普寧邊陲的交通要道,它開始形成鎮集是在明朝中期,起始只是山區的一個小村落,由於是三縣交通要沖,故於清順治年間,才在此設千總防守。嘉慶十二年(1807),棉湖巡檢司移來於此,才成為霖田都的行政中心。 河婆,聽似對一個老婦人的尊稱,其實卻是個地名。河婆的得名,據1994年出版的《揭陽縣志》的介紹,有兩種傳說。 一說這里原是陸豐縣的南關城,曾駐扎有軍隊防守,由於北宋時劉三花在此作戰,使南關城盪為廢墟。明朝洪武年間,有一位姓何的老婦人在此搭起一座茶寮,擺賣擂茶。她性情慈和,關心過客,熱誠待人。這里本是數縣交通要道,過往行人不少,遠道疲累,到此不但可以歇足,還能吃到一碗噴香擂茶,故何婆的茶寮很受過客的歡迎。不管過客是否飢渴,到此都要歇息一下,談天說地。人們要茶要水,何婆總是笑臉相迎,有求必應。人們便尊稱她為「何婆」。由於南關廢墟上有人賣茶,過客也越來越多,漸漸便也有些人在此擺攤設點,賣些過客所需要的用品,又有人把山中特產也拿來賣給過客,漸聚漸多,便成了臨時小墟場。後來,也有些外地人挑來日常用品雜貨、竹木器皿、菜蔬糖果、針織農具、水產魚蝦前來交易。茶寮周圍成了鬧市,有人看到別人買到滿意的商品,便問:「是從哪買的?」回答總是:「何婆那買的。」不知不覺中,對人的稱呼就沿變成了地名。後來又有人見此處有一條大河,從良田山區奔流至此,便認為江河的「河」總比姓氏的「何」更有地方特色,又是同音字,故而改為「河婆」,改字不改音,留下個「婆」字,以表示對老婦人的紀念。 另一傳說是:此地原為陸豐河與橫江河的匯合處,由於年長月久,兩河的泥沙淤積而成為浦,揭陽、普寧、陸豐、五華邊境地方的土特產多集散於此地,漸漸成為墟市。當地人土語稱「浮起」為「婆」。這墟市是由兩條河中浮起(婆)來的,故而稱「河婆」。 兩種傳說各有道理,地名既成,也就沒必要去追究誰是誰非。總之,河婆地處四縣要沖,地理位置重要,古時已曾是個重鎮,今為揭西縣城。河婆地處山區,獨山、明山、巾山三山環抱,橫江河、陸豐河在此匯流,形成一個小盆地。名動海內外的「三山國王」祖廟,就在距縣城兩公里之處。三山國王廟香火旺盛,建築壯觀,遊客與香客絡繹不絕。 三山國王廟,原名「明貺廟」,也稱「霖田祖廟」。是潮汕地區最古老的廟宇。潮汕地區的「地頭老爺」(保佑一村之神)多請三山國王,所以其廟宇到處可見。台灣人十分信仰三山國王,全台灣約有130多座大型三山國王廟宇。海外華僑為保在外平安,也請三山國王到僑居地奉祀,所以三山國王香火遍及東南亞各國。

7、急!!!!我妹妹明天嫁人,想問問廣東揭西河婆這邊說的三早是女方家父母來男方家父母??

還有這道理?我怎麼沒聽過。我們廣西都是男方去接新娘的。還要不知被抓弄多久才抱得美人歸

8、都來說說自己的家鄉都有什麼土特產,小吃之類的

揭西擂茶
揭西、普寧客屬地區均流行喝擂茶的習俗,許多到揭西參觀旅遊的遊客,都會去河婆擂茶館嘗一嘗獨特的客家風味。
擂茶在
揭西河婆客家人中世代相傳,長盛不衰。據了解,擂茶以花生、油麻、香茶葉、園香、金不換、苦辣芯、綠茶、蒜仁等為原料,放在帶螺紋的陶缽內,用擂棍反復旋轉擂攪,直至擂成糊狀後,泡上開水,便成香噴噴的擂茶。當地人將擂茶、飯和所有菜泡在一起,各盛一大碗當作午餐,或把擂茶泡浦米(爆米花)當做接待客人的點心。春節期間,他們會為客人捧上味道獨特的「米米呈」茶,即由擂茶配米米呈糖果。
擂茶具有咸、香、甜、苦、甘、辣等多種味道,喝之覺得喉嚨清爽,盪氣回腸。難怪旅居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河婆鄉親一直保持吃擂茶的傳統習慣。

揭西釀豆腐

釀豆腐是以豬肉加上少量蝦米、馬膠魚或咸魚及蒜頭,剁成肉醬,塞進豆腐里,用花生油煎炸或清蒸,美味可口,風味獨特。
草粿
草粿是潮汕地區一款頗具地方特色的大眾化小食。每當立夏之

後,潮汕地區的大路旁、小巷口,便有賣草粿的小販,或推著小車,或擺著小攤檔,——手執瓷碗,一手拿鏟草粿的金屬片,不停地「叮叮咚咚」敲著,以招徠生意,那聲音十分清脆動聽。
草粿具有清熱解毒、退腸火的功效,且價錢低廉,所以草粿這小食十分惹人喜愛,每當人們經過賣草粿的小攤時,都喜歡停下來,站在路旁吃一碗黑溜溜而爽滑清甘的草粿。
製作草粿需用一種稱為草粿草的植物,草粿草是梅縣一帶地區的特產。
黃花夢粄因其名字浪漫、口感香甜而在每年春天紅遍揭西大街小巷,而如今這一飽含家鄉特色的傳統小吃還能快遞到各地,讓外地的遊子們一解鄉愁。
形似小鳥的細粄
揭西「鳥仔粄」是一種傳統的風味小吃,因其形似小鳥而得名,當地人則俗稱為「細粄」,主要流行於客家人聚集的地方。在過去物質緊缺的年代,客家人逢年過節前或是喜宴賓客時,才會做一些「鳥仔粄」來招待客人。而現在,單是揭西縣城河婆街道的主要街道就有數十家在做「鳥仔粄」的店鋪,「鳥仔粄」已經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傳統小吃之一。
風味獨特的包粄
包粄是我市揭西縣、梅州豐順縣和江西贛南等客家地區的漢族風味小吃。在揭西,人們公認灰寨鎮的包粄味道最為地道。
包粄的餡料有多種多樣,可以滿足食客的不同口味。我們在楊放平的工作台上看到,包粄的餡料有豆乾、蘿卜、鹹菜絲、筍絲、韭菜、菜豆、蠶豆、南瓜等,其中,豆乾是每個包粄的必備餡料。

9、關於揭嶺、揭陽、揭西與河婆之一二史事

(一)

五一假期,除了還要工作的,人們多數,要麼出去旅遊,要麼就回了各自故鄉。

說起故鄉,有位讀者朋友昨日留言說,能不能假期期間寫個家鄉特輯。這一來我可犯了難。

其實這些年漂泊在外,歸去時少,回憶時多。少年時的記憶與經驗,又總是摻雜了太多個人感受的色彩,對身處的環境及其變遷卻又缺乏敏銳的觀照與客觀的分析。彷彿一張照片,前景的自己總是清晰,而背景卻總是虛化。

但好在讀者不多,我還是試著在接下來幾天,寫些我所讀到過並有些許體會的關於故鄉的歷史,以此解解我出於文化意義上,而非飲食意義上的鄉愁。

(二)

為何故鄉的文化意義對我來說如此重要?

因為在我看來, 所有關於故土的歷史背景和風俗習慣,都是一個人自我身份認同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年少的時候,或許曾經討厭、反抗過它們,或者因為習以為常,而沒有意識到它們。

但在深入了解後,就會發現,它仍然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釋,無論是相同或是相反,我,為什麼是現在這樣一個人?

所以「故鄉」這個詞,通常只有在人離開那個地方的語境中才會出現。它是一個超越了地理意義的概念,是一個地域加上你關於某時某地的這個地域的記憶,是某種似真似幻的結合體。

(三)

關於我出生的那個地方,按今天的行政區劃建制來說,是揭陽市揭西縣河婆鎮,屬於客家地界。

時常被人問起籍貫,一說揭陽,許多人都仍有些撓頭,但一說「潮汕」,他們立刻就懂。

在他們的刻板印象里,潮汕地區大概就是一個語言極其難懂、遍地美食以及重男輕女的地方。

但今日揭陽在整個潮汕地區的知名度與地位,方方面面,似乎比起汕頭和潮州都要差得多。

那就更別提揭西縣,或者是河婆鎮了。即便提起客家,今日大多數人知道的,可能還是梅州。

(四)

但在歷史上,它卻並非如此無關緊要。

據饒宗頤先生及其高足郭偉川先生多年來對於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的研究考證,得出過一個判斷:

潮汕地區的歷史文化,正是從秦代及南越國乃至西漢武帝時期的古揭陽開始的,此乃源頭和發端,並非從唐代韓愈被貶潮洲後才開始。

眾所周知,包括潮汕在內的粵東歷史文化,與整個嶺南文化的歷史進程一樣,都發軔於秦始皇對嶺南的統一時期。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秦軍南平百越,進軍五嶺,五嶺之中,就有揭嶺。

秦軍統一嶺南後,設南海郡。郡下有許多縣,其中一縣,便是揭陽縣,亦即今日之所謂「古揭陽」。此建制後又被西漢南越王統治嶺南時沿用。

(五)

揭陽一名之由來,就是因為其地理位置處於揭嶺南部。山之南,謂之陽。揭嶺之陽,簡稱揭陽。

古揭陽的區域實際包括了整個粵東地區:東起閩西南和梅州市,西至海、陸豐地區,而以今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為中心區域,揭嶺的位置,就在這一中心區域的粵東山地中。

郭先生考證說,揭嶺具體的地理位置,應該就在鄰近揭陽西北部地區(即揭西縣正北面),豐順縣境內的蓮花山脈中段(其正南面便是揭嶺之陽,也就是揭陽西部地區,即今日之揭西),以飛泉嶺(朱熹曾到此一游並題字)為中心的山地。

《揭陽文物志》也有段記載可以與之互證:現揭西(1965年7月才分開置縣)地域,前尚屬揭陽縣,境內大北山,與豐順、五華、八鄉山一脈,古時合稱西山和揭嶺,群峰聳峙,綿延數十里。

因此郭先生推論說,古揭陽的中心區域,就在今天的揭西地區。這里易守難攻,固若金湯,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

(六)

郭先生還有個推論,那就是秦統治時期粵東的軍政中心,也即揭陽縣的臨時治所,應該就是今日揭西縣的河婆地區。

他說,當年揭西河婆作為戰時新建立的揭陽縣地方行政中心,與北面距離不遠駐守在揭嶺的秦軍指揮中心可以互相呼應,並受到有效的軍事保護,從而確保揭西河婆地區能夠發揮戰時行政中心的作用。

同時,他遍查《揭陽文物志》全書,發現有秦墓大批出土並發掘出大量秦代青銅武器和陶器的地方,只有揭西河婆一區。 

「即使以粵東潮汕三市和各縣的《文物志》以及實際的考古情況而言,有秦墓如此大批發現並發掘出如此眾多秦代文物的地方,也只有揭西河婆一地。這種獨一無二的考古證據,有力地證明揭西河婆在秦軍占據粵東時,這里曾經是大量軍政人員集中的地區。」

(七)

當然,他最後也指出,秦在嶺南的統治時間為時甚短,因為沒幾年之後,秦朝就滅亡了。

而河婆作為戰時的揭陽縣軍政中心,顯然也是臨時的,短暫的。

因為以實際的地理環境而言, 河婆為內陸山區,在古代,陸路既乏通途坦道,又距海較遠,缺乏海上運輸的便利。

因此, 這種水陸交通閉塞的具體情況,長遠來說,就決定了古代的河婆地區,並不具備作為整個粵東政治和經濟中心的必要條件。

所以當趙佗的南越王朝繼承秦朝的行政體制而統治揭陽縣時,便將縣治設置在現今的澄海縣龜山一帶。因為那裡是古代粵東地區最重要的出海口之一,水路交通便利。

(八)

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否認的是,古揭陽的范圍,確實很大,影響也很大。

在秦漢至北宋的一千多年間,盡管粵東地區的行政體制和名稱多次發生改變,但包括唐朝的韓愈、宋代的王安石等在內的中原人士,都仍然知道粵東地區為古揭陽之地。

直至北宋,在新的揭陽縣未重新建置之前,中原人士,仍然在詩文中,以揭陽作為這一地區歷史文化的代表。

後來的揭陽縣則是在北宋宣和三年(1121)重新建置,盡管其管轄范圍已不及從前之大,但包括揭嶺在內的古揭陽的中心區域,都在管轄范圍之內。

因此,這個地區不僅在歷史地理上,而且在法統上繼承了粵東地區最早的地方建制的名稱——揭陽。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