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篷菜的風俗

篷菜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13 19:56:34

1、山東中秋節風俗有哪些

山東中秋節風俗有:

1、吃月餅和吃團圓蛋的習俗

圓圓的月餅和圓圓的蛋,是象徵吉祥團圓的食品,又是中秋節人們相互表達祝福的紐帶。團圓佳節,送上一份團圓「蛋」,品著團圓的滋味,感受思念的情濃。

2、祭土穀神吃「麥箭」

山東慶雲縣農家八月十五日祭土穀神,稱「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

3、做「月鼓」

山東有種蒸的月餅,現在濰坊、煙台龍口仍有傳留,叫做「月」、「月鼓」、「月糕」,用面餅兩層做成。

通體圓形,下一層常做為十二個「月瓣」,「瓣」上插棗,上一層做「玉兔」,做「猴」,又裝飾許多麵塑染色花果,兩層中間,也夾紅棗,此物用以供月、贈親友,好看亦中吃。

4、夜拋帕招親

山東省有些地區,中秋之夜有拋帕招親的習俗。中秋節之夜,於廣場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宮景狀,並設玉兔、桂樹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歡慶歌舞之後,姑娘們將一些綉著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拋去。

如有觀眾接得的手帕與「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領獎。有些未婚的小夥子在交還手帕時,若受「嫦娥」喜歡,則可以戒指相贈。此後,雙方可以交友往來,情投者便喜結良緣。

5、剪紙貼窗花

膠東一帶民間很早就有中秋剪紙貼窗花的習俗,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蓬萊、棲霞、牟平等地的農村老人還延續這些風俗。

6、八月十五看閨女

泰安一帶有八月十五看閨女的風俗。每到中秋節前家家戶戶備了禮品去看出了嫁的閨女,包括出嫁多年的老閨女。

2、山東萊陽七夕風俗

說到「日月出東萊之陽」的山東萊陽,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的應當便是全國聞名的本地土特產--萊陽梨了,也因而這兒有著「中華梨鄉」之美譽。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山東萊陽七夕風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月七磕果子

萊陽的七夕節,叫做過七月七。萊陽的孩子小時候總期盼著過這個節日,因小夥伴們之間都有各自的幾串小果子,一邊炫耀,相互品嘗。在萊陽當地,按農時來說,有句農諺是「六月六看谷秀,七月七看穀米」,意思是到了農歷的六月六田裡的穀物開始秀穗,待到七月七顆粒已基本飽滿,豐收在望。

為了迎接豐收,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有烙面果子的習俗,其做法是用油、牛奶、雞蛋、糖等把麵粉和好,再用模子(磕子)印成各種樣式的面果子,然後在鍋中烤烙,名為磕餅,即磕果子。

面果子的形狀大小不一,有圓的,有花、葉、桃等植物類的,有魚、雞、貓等動物類。大面果子叫「火燒」,是全家人節日的必備食品,食用後預示著迎接豐收到來。

小面果子叫「小果子」,做好後用長線將其串在一起成長串,中間夾上早熟的花紅果、海棠果及桃李棗等瓜果,尾部繫上多色花布,掛在新高梁桿上供孩子們玩耍零食,或掛在牆壁為裝飾品,或饋贈鄰居孩子以示喜愛。

「雅秋」的傳說

另外,神話傳說天上的織女嚮往人間,私自下嫁牛郎。生氣的'王母娘娘用她的發簪劃出一條天河將其二人分隔兩邊。每年的七月七由喜鵲搭橋相會。因此在萊陽當地有傳說,七月七這一天一般看不到喜鵲(膠東方言稱「雅秋」),因都聚集到天河搭彩橋去了。

「姐姐哭」的傳說

再據說這一日有情人夜晚在葡萄架下約會能白頭諧老,夜深還能聽到牛郎織女的私語。這一日及前幾天如逢陰雨連綿,稱其「姐姐哭」,即盼姐姐望相會的日子。因天河相隔,織女思念牛郎,以淚水洗面,故天上的雨一陣一陣的,稱其為「姐姐哭」。

「生巧牙」乞巧

從前民間小女有「生巧牙」集體吃「乞巧飯」,舉行「請姐姐」等乞求活動,以求心靈手巧。入夜小女們各自拿著長串的預示豐收的小面果子,掛在井台邊,圍成一圈,圈中桌子上擺放上用各種豆子生成的嫩牙,俗稱「巧牙」,請七仙女品嘗並乞求傳授手巧心靈。

大家兩人一組,相向拍手唱謠:「一拍巴掌一月一,姐姐教我納鞋底;二拍巴掌二月二,姐姐教我綉花鞋;三拍巴掌三月三,姐姐教我做針線;四拍巴掌四月四,姐姐教我織花布;五拍巴掌五月五,姐姐教我種五穀;六拍巴掌六月六,姐姐教我學俊秀;七拍巴掌七月七,姐姐教我撒穀米;八拍巴掌八月八,姐姐教我紡面花;九拍巴掌九月九……」一直唱到十二月。

拓展:萊陽周邊一日游景點

青州雀山千年流蘇林

這個景點估計很多人不知道,流蘇又名「牛筋子」、「茶葉樹」,木犀科,流蘇樹屬,共2種,產中國和北美,山東1種。春末開花,花期,長達半個月左右,白色花頂生具芳香,細長花冠四深裂向上綻放,猶如古代仕女服飾之流蘇,因而得名。

青州西南山區邵庄鎮雀山腳下的千年流蘇林開出滿樹銀花,遠看如銀裝素裹,山腳下山路兩側,一棵棵粗可環抱的流蘇樹花濃如雲,馨香四溢,沁人肺腑。

野生的流蘇樹做為囯家保護樹種,在山東鮮有分布。而成片的流蘇林現僅存於青州的雀山。也就是當地人稱之為的「千年流蘇林」!

5A級景區醉美蓬萊閣

蓬萊閣坐落在蓬萊市城北海邊的山崖上,最早創建於宋朝,距今已有900多年。

蓬萊素有仙境之稱,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便源自於此,在此可遠眺海中長島。登頂可以一覽黃海與渤海的交匯處.

蓬萊閣同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

嶗山北九水

北九水是中國海岸線名山-嶗山的一個著名景點,澗水自上順流而下,遇峰崖必折,折處必彎,彎處必漩,漩處必涌一潭澄水,在嶗山十二景中稱「九水明漪」。九水風光素被譽為「灘峽奇秀,清流急湍,峭壁危岩,水作龍吟,石同虎距,音樂圖畫,文本天成。

北九水在青島嶗山白沙河上游。白沙河源出山頂北麓,河水經山腳而折流,有九折;人行河畔小路,轉折處須涉水而過,亦九涉;每涉一次為一水,故稱九水。九水又分內九水、外九水(即北九水)和南九水三路,其中以北九水的景觀最為著名。

昆嵛山泰礴頂觀賞百畝花海

位於牟平、文登交界的昆嵛山素有「海上仙山之祖」美譽,泰礴頂海拔922.8米,是昆嵛山脈的主峰,也是膠東半島東端最高的山峰。

春回大地,泰礴頂上的芝櫻花便一股腦兒的全開了,各色的花都開得繽紛絢燦,花密集而鮮艷,朵朵小花形成大片花海,遠觀之如一道彩虹散落在此,置身其中,陣陣清香便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

海陽招虎山看奇石

招虎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海陽市城區東北方向8公里處,東西長6.1公里,南北寬5.2公里,總面積達1762.7公頃,為海陽市集生態游、宗教游、古跡游、民俗游為一體的龍頭景區。

3、蓬萊人習俗

農民習俗

蓬萊縣農民素有勤勞耕作、節儉持家之風。舊時,農民家庭一般是男人從事田間勞動,婦女料理家務。建國後,婦女從家務中解放出來,務農、務工、經商,同男人一樣。

農民一般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大忙季節,亦「起五更,拉半夜」,早、午飯由婦女或兒童送到田間地頭。田間勞動,一般早飯前不休息,上午休息一次,下午休息兩次,即「一氣兒朝飯兩氣兒晌,三氣兒晚飯不用講」。

秋後收獲的玉米多掛於屋檐下或樹杈上晾曬;地瓜多儲藏於旱井內。旱井俗稱「地瓜井」,即在較乾燥的地方挖一丈余深的豎井,井底側面挖2~3個橫洞,地瓜儲於橫洞之內。大白菜、蘿卜多是挖坑土埋儲藏。

舊時,農家一般在秋收秋種結束後,將豆秸、花生秸、地瓜蔓等用鍘刀鍘碎,垛於場院上,或堆於閑房內,俗稱「鍘場」。全家人吃一頓面條,稱吃「鍘場面」,標志一年辛勤勞作基本結束,「地了場光」,進入農閑季節。

舊時農家尚有祈求人畜興旺、莊稼豐收之俗。臘月三十日落前,在自家糞堆上栽高粱秸、谷秸,頂端掛以「紙錁」,稱之「栽谷」(種莊稼);正月初一日出前將高粱秸、谷秸就地放倒焚燒,稱「殺谷」(收莊稼),象徵全年五穀豐登。正月初一至初十,每日象徵一樣事物:一雞、二狗、三貓、四兔、五豬、六羊、七人、八谷、九如(取「天保九如」、「福壽延綿」之意)、十成(取十成豐收之意)。以每日天氣晴陰,預卜人畜是否興旺,莊稼是否豐收。正月二十一為小麥生日,中午吃面條。此日天氣晴朗,象徵當年小麥豐收,俗語「小麥成和秕,單看正月二十一」。清明節這天,農家有給牲口吃高粱米飯的習俗,俗語「打一千,罵一萬,不忘清明節一頓高粱米飯」。

漁民習俗

沿海漁民有供奉龍王、海神娘娘之俗,每逢節日和出海前,擺設供品,點香燒紙,祈求平安。

新船下塢,船主擇「黃道吉日」,船頭披彩,船桅掛紅旗,設供品,點蠟燭,焚香紙,鳴鞭炮,行大禮。船主用硃砂筆為新船點睛、開光。高呼「波靜風順」、「百事大吉」,送船入海。

出海捕魚前,舉行祭祀,鳴鞭炮,焚香燒紙,敲鑼打鼓,祈求平安。每逢初一、十五,漁民家屬於海邊為親人祈禱、祝福。漁船滿載歸來時,於船桅掛「布挑子」,向鄉親報喜,鄉親們上船祝賀。

稱謂習俗

曾祖父稱老爺爺,曾祖母稱老奶奶、老太太。祖父稱爺爺,祖母稱奶奶;外祖父稱姥爺,外祖母稱姥姥、姥娘。父親稱爹爹、爸爸,母親稱娘、媽媽;岳父母稱丈人、丈母娘(當面稱呼隨妻);公婆稱公公、婆婆(當面稱呼隨夫);伯父稱伯伯、大爺、大爹,伯母稱大娘、大媽;叔父稱叔叔,叔母稱嬸子;舅父稱舅舅,舅母稱舅媽、妗母;姑丈稱姑父,姑母稱姑姑;姨丈稱姨父,姨母稱姨;義父稱乾爹、親爹,義母稱干媽、乾娘、親娘。兄稱哥哥,兄妻稱嫂子;弟稱弟弟,弟妻稱弟妹、弟媳;姐稱姐姐,姐丈稱姐夫;妹稱妹妹,妹丈稱妹夫;夫兄、弟稱大伯子、小叔子(當面稱呼隨夫);妯娌之間互稱嫂子、妹妹;夫姐、妹稱大姑子、小姑子(當面稱呼隨夫);妻兄、弟稱舅子;妻姐、妹稱大姨子、小姨子,妻姐丈、妹丈稱連襟(當面稱呼隨妻);叔、伯、姑、舅、姨的子女之間分別稱叔伯、姑舅、兩姨弟兄、姊妹(當面稱哥、弟、姐、妹)。對父輩友人,稱伯伯、叔叔、姨。生人相見,稱先生、師傅,或大爺、大娘、大哥、大姐、同志。

嫁定婚

定婚:舊時,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媒人提親,父母依照門當戶對、屬相不克、歲數相仿等條件,合乎心意即許親。許親後,媒人持男方彩禮送交女方家中,即為定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後,包辦婚姻廢除,多為媒人提親,男女擇日會面(稱「打對面」),雙方同意後,由媒人將男方彩禮送交女家,即為定婚(亦稱「定親」)。自由戀愛者,男方擇日設宴請女方到家,並贈送禮品予女方,即為正式定婚。定婚之日起,男女雙方均正式稱對方父母為爸爸、媽媽。

彩禮:為男方送給女方的定婚禮品。彩禮多少,一般根據家庭生活條件及當地習俗而定,富家量多質高,貧家量少質次。建國前,大部分是一套衣料、兩雙襪子、一個包袱皮、首飾、胭脂等。建國後,數量逐漸增多,質量逐漸提高,一般是兩套衣料、兩雙襪子、一雙皮鞋、外加101元錢,意為「百里挑一」。80年代有送1001元、10001元者,意為「千里挑一」、「萬里挑一」。

結婚:舊時結婚,俗稱「將(娶)媳婦」。結婚前擇定喜日。喜日前一天,男家派族人到女家送禮品及化妝品,名曰「催裝」。喜日晨或前一二日,男家差人到女家抬取嫁妝,俗稱「抬喜盒」。喜日,男家親朋前來祝賀,俗稱「喝喜酒」,並贈錢,稱「上人情錢」(人情錢給戶主)、「賞錢」(賞錢給新娘)。家中及迎親必經之路沿途張貼紅「喜」字,從家中直貼至村頭。門上貼大紅雙「喜」,掛彩紅。早飯後,新郎由本族兩男(俗稱「氈迎客」或「架氈的」)陪同,乘花轎,吹鼓手奏樂前導,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新娘在家中梳妝等候,花轎至門,女家迎新郎入,奠於祖堂,拜見新娘親長,宴少頃,先出乘轎,新娘以紅綢蒙面,由其兄長攙扶進另一轎,由同輩男女各二人(俗稱「送親客」)陪同,隨同新郎到男家。途中如遇廟宇、井、怪石等,「氈迎客」則抖開紅氈遮擋之,謂之「避邪」。新娘上轎之前,女家差一兒童,持紅布裹著的方盤,盤上整齊地擺著核桃大的生水餃,先一步送至新郎家(俗稱「送小飯」),煮熟,等候花轎到來。花轎至男家村頭落轎,由新郎的本族長輩在新娘轎頂扣一篩子,然後起轎,繞村街一周後到新郎門前落轎,兩名女迎客(俗稱「攙媳婦的」)至新娘轎前,給新娘喂飯,然後攙扶出轎。轎前放一馬鞍,馬鞍上放用紅紙包裹的粘糕少許,新娘踩馬鞍下轎,在「攙媳婦的」攙扶下(南部山區外加由新郎扯著紅綢帶拉著新娘)踩著「氈迎客」鋪下的紅氈(南部山區鋪高粱秸皮編的「摺子」)至院內,新郎、新娘面向天地牌位叩拜,名曰「拜天地」;再至堂屋,拜祖先,拜父母;然後送入洞房,新郎、新娘同吃「小飯水餃」,喝合婚酒,新娘開始「坐床」。新郎仍由「氈迎客」陪同,返回新娘家(稱「回親」),新娘家只宴請姑舅親戚及本族長者,新郎一一相認,宴後返回自家。新郎家中,中午大宴賓客。新娘一席設在堂屋正中,新娘坐於上座特備的羅圈椅上,由新郎的女性長輩、媒人、女迎客、女送客等相陪。晚上,村中好湊熱鬧者紛紛前往「鬧洞房」。「鬧洞房」者年輕人居多,亦有年長者,俗語謂「三日之內無大小」。翌日或間日,新娘家中差人將新娘接回娘家,名曰「搬九」,上午即送回,同時新娘的父輩兄弟同到新郎家,名曰「會親家」,新郎家盛宴款待。南部山區「搬九」系新郎、新娘同去女家,女家中午設宴款待,下午返回。

建國後,結婚坐轎、請吹鼓手、拜天地等習俗漸廢。50年代,迎親多用「轎車」(牲畜拉的大車,上裝彩棚);60年代多用自行車;70年代多用拖拉機;80年代開始用麵包車、小轎車。亦有旅行結婚和舉行集體婚禮者。

嫁妝:因生活水平差異,嫁妝的數量和質量差別較大,富者量多質高,貧者量少質次。舊時,一般陪嫁品為櫃、箱、匣幾、桌、椅、鍾表、鏡子、被、褥、枕頭等。建國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嫁妝檔次越來越高。70年代主要有立櫃、五斗櫥、寫字台、自行車、縫紉機、梳妝台、折疊椅等,被褥面料多為綢緞。80年代中後期,嫁妝中收錄機、電視機、電風扇、電冰箱等高檔品已屢見不鮮。

謝媒:完婚後,婚者贈豬頭、酒等禮品予媒人,以示酬謝。

天後宮廟會

正月十六相傳正月十六是天後(海神娘娘)的生辰,蓬萊人民(特別是北部沿海農村)當作節日慶祝。屆時,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往丹崖山天後宮,進香膜拜、求簽許願、捐香火錢。各地農村紛紛組織戲班、秧歌隊到天後宮對面的戲樓、廣場上獻演俚俗戲劇和大秧歌。人們給天後娘娘進香後,多與親朋好友在天後宮前看戲看秧歌,趁興游覽蓬萊閣及其附近名勝,在閣下廣場購買個人喜愛的小商品,直至盡興而還。這一習俗沿襲至今。

漁燈節

系流行於縣內山後初家、山後陳家、山後李家、山後顧家、沙窩孫家、蘆洋6個漁村的節日。節期各不相同:山後初家、沙窩孫家、山後李家為正月十三,山後陳家、山後顧家、蘆洋為正月十四。屆時,漁民紛紛給龍王廟送燈、上供、祈求出海平安和漁業豐收。建國後龍王廟漸廢,改為設供祭船、送漁燈、放鞭炮,近年又同時舉行娛樂活動。

民間禁忌

春節餃子煮破皮,忌說「破了」、「碎了」,要說「掙了」。饅頭蒸裂了,忌說「裂了」,要說「笑了」。百歲老人忌說實際年歲,總說九十九歲。老年人去世忌說「死」,應說「老了」。中年人報年齡忌說「41」歲。

冬至忌推磨(磨面),臘八忌碾米,春節忌說不吉利話,俗語「冬不推、臘不軋(讀ya,即碾米),大年五更少說話」。

春節期間(「接神」至「送神」之間)忌掃炕、掃地、往屋外倒水及雜物,忌借錢,忌打、罵孩子;戴重孝者忌拜年。

已婚婦女忌在娘家過春節,忌看娘家的家譜,忌在娘家過元宵節,忌在娘家生孩子。孕婦忌看死屍,忌探望產婦。

吃飯忌筷子放在碗上,忌翻扣碗、盤,忌反手添水、添飯。客人忌翻魚。店鋪算盤忌翻過來置放。青年忌喝瓶底酒。

探望病人忌下午和晚上。借用別家葯壺煎葯,用後忌送。死於外者屍體忌進宅,須停於門外。建房忌火日,忌子午向,街門忌沖溝、沖窗,忌四面是路。未建東廂房,忌建西廂房。西廂房忌大於東廂房。院內東側忌建平(頂)房,西側忌搭「廈子」,俗語「東不平,西不廈」。

漁民忌說「翻」、「扣」、「完」、「沒有」、「老」等詞語。「翻過來」說成「劃過來」或「轉過來」;稱「帆」為「篷」;「完了」、「沒有了」說成「滿了」;「老」字是對鯨魚的尊稱,在船上喊人不能叫「老×」。勺子不得扣於鍋內,一切器皿不能扣放。不能在船頭小便,忌婦女跨越船頭、網具。

建國後,帶有迷信色彩的禁忌多被摒棄。

方言土語

蓬萊的方言土語十分豐富,都有其鮮明的特點,表現了濱海人民淳樸爽朗的性格。

方言土語中雙音節的形容詞較多。如:胖叫大胖,瘦叫精瘦,高叫老高,細叫尖細,大叫老大,小叫不點,硬叫頂硬,軟叫稀軟,稀叫流稀,稠叫挺厚,俊叫蔥俊,丑叫劣丑,黑叫墨黑,亮叫錚亮,白叫喬白,青叫顯青,紅叫赤紅,紫叫血紫,黃叫焦黃,綠叫秸綠,藍叫嬌藍,甜叫實甜,苦叫裂苦,酸叫焦酸,澀叫巴澀,咸叫生咸,辣叫斯辣,腥叫喬腥,香叫噴香,臭叫松臭,臊叫喬臊,癢叫刺弄,突然叫冷不丁,吝嗇叫小器或摳,沒本事叫熊,聰明叫精,心眼多叫一肚子猴,不怎麼樣叫二五眼,奉承叫舔腚,兒女不孝叫生分,放賴叫撒潑,等等。

名詞、動詞也有許多,如:男孩叫小廝,女孩叫閨女,饅頭叫餑餑,稀飯叫米湯,米飯叫干飯,村叫疃,高梁叫胡黍,玉米叫苞米,花生叫長果,上午叫頭晌,下午叫下晌,中午叫晌午,早晨叫晨早,吃叫歹,喝叫哈,鹹菜叫瓜唧,賀新居叫溫鍋或踩院子,訂婚叫壓親,結婚叫張媳婦,拿叫撼,修理叫扎古,怎麼了叫那麼來,勸叫哄頌等等。

以上例舉的,只是蓬萊方言土語中的一部分,只這一點,足見蓬萊方言土語的豐厚。友朋遠方來,若能用方言土語與蓬萊人交談,蓬萊人會感到很親切。?

4、這是山東煙台習俗嗎

煙台歷史悠久,文化源淵流長,生存在這一方熱土上的先民們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以其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為內涵,創造產生了許多主題明確、內容簡練、通俗易學、便於普及流行的民俗風情。文化方面有跑旱船、跑驢、踩高蹺、舞龍、膠東大秧歌等;日常生活習俗如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
嬰兒降生,山東俗稱"添喜",要在門口掛一塊紅布, 還有紅棗、栗子、花生等物。標志添喜。
向產婦的娘家報喜是生育禮俗的重要組成部份,從前有身份的人家派 傭人去,一般人家派弟兄去,現在多是女婿親自前去。一般在嬰兒降生的第三天,也有當天或者第二天報喜的。
舊時膠縣生男孩第三天報喜,女孩第六天報喜。去時帶1斤重的饅頭20個, 娘家必須全留下,否則小孩不好養;娘家要回上19個雞蛋、4碗小米。路上碰到的第一個人要送紅雞蛋,這叫做"人人喜"。
蓬萊縣生男孩帶公雞去報喜,生女孩報喜用母雞。
鄒縣男孩報喜用一本書, 女孩報喜用一朵花。此外還給鄰居親友送"報喜蛋",即染紅色的雞蛋。娘家和親友鄉鄰前來祝賀新喜,叫做"送粥米"或"送湯米"。
通常親友和鄉鄰在看到挑紅或者收到喜面後,就要給產婦送些雞蛋、麵粉、小米、點心等禮品, 在過去這既是人情,也帶有鄰里相助的性質。有些地方,主家要回贈幾個紅雞蛋,以表謝意。 以後在嬰兒滿一月、百歲(一百天)和一周歲都有不同的慶賀活動。
山東蓬萊民俗,端午節往往在一扇門上貼艾虎,另一扇門上貼葫蘆。民間把剪紙門花葫蘆稱作"收毒葫蘆"或"消災葫蘆"這幅葫 蘆腰下部飾一虎頭,是簡化的艾虎;腰上部有一蠍子,象徵吸收的五毒。葫蘆後面的七星寶劍,表示截菖薄充當利劍。《清嘉錄》引吳曼雲《江鄉節物詞》小序雲:"蒲劍,截蒲為之,利以殺鬼;醉舞婆娑,老鬼亦當退避。」
毓璜頂廟會 農歷正月十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每逢這天,來毓璜頂公園祈求玉皇大帝保佑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京劇表演、大秧歌民間手工藝品和地方風味小吃等令人樂而忘返。
三月三塔山會 農歷三月初三,塔山梨花盛開,漫山遍野一片雪白,加之山巔有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太平庵,至此祈福者甚多,久之形成山會。屆時舞龍燈、耍獅子、地方戲劇表演、斗雞羊表演等紛紛登台。山會可持續一周左右。
萊州月季花節 萊州是月季之鄉,每年5月25日為「萊州月季花節」。此時,正是月季盛開的季節,全市遍地萬紫千紅,絢麗多彩,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5、山東節日日期與風俗

曲阜孔子文化節
時間為每年的9月26日到10月10日,橫跨了整個黃金周,所以喜愛歷史文化的你可不要錯過呀。 簡介:9月28日是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誕辰。自1989年起,孔子的故鄉曲阜都會舉辦中國孔子國際文化節,在孔廟大成殿前舉行祭孔樂舞,以紀念孔子對人類文化的傑出貢獻,弘揚東方文化。
濟南泉水文化周
每年9月,在泉城廣場會有大型廣場文藝晚會暨焰火晚會和體驗泉水文化等活動;大明湖有鐵人三項對抗賽;在南部山區亦有「南山戲水節」等。
泰山東岳廟會
每年的農歷三月二十八日 簡介:源於唐代,以東岳大帝的誕辰(即三月二十八日)作為泰山廟會的主要內容,後來增加了民俗風情演出、泰山王母池蟠桃會、桃花旅遊節、梨花旅遊節、春季旅遊聯誼會、泰山封禪儀式表演、東岳廟燕青打擂表演等。
青島櫻花會
每年4月中旬~5月上旬,櫻花盛開的季節里。青島的櫻花會始於上世紀30年代,有「東園花海」之稱的中山公園櫻花,是青島十大勝景之一。
青島國際啤酒節
8月中旬的第一個周六開幕,為期16天。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個節日。節日由開幕式、啤酒品飲、文藝晚會、藝術巡遊、文體娛樂、飲酒大賽、旅遊休閑、經貿展覽、閉幕式等組成;舉辦地點設在青島國際啤酒城。
蓬萊漁燈節
時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三、十四。屆時漁民紛紛到蓬萊閣龍王宮送燈、進奉貢品,祈求出海平安和漁業豐收,後改為設供祭船、送漁燈、放鞭炮,同時舉行娛樂活動。
山東國際滑雪節
每年11月底,12月初舉行的中國山東國際滑雪節到09年已走過了11個年頭。經過這11年的打造,滑雪節已經成為山東冬季旅遊的名片,中國滑雪旅遊產業發展的旗幟和代言,更成為龍江百姓的自豪和驕傲。滑雪節吸引了眾多滑雪愛好者,開幕式更有盛大的花樣滑雪表演等。

6、蓬萊閣導游詞

作為一名可信賴的導遊人員,編寫導游詞是必不可少的,導游詞是導游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講解詞。那麼應當如何寫導游詞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蓬萊閣導游詞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蓬萊閣導游詞範文1

各位遊客:

世界著名的蓬萊閣就位於蓬萊城北靠海的丹崖山上。初建於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清時期,此閣又經過多次重修,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中國四大名樓。這實際上是一組古建築群,建築面積達18900平方米,有6個主體建築和其他輔助建築。主體建築分別是:蓬萊主閣、天後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裡面展出的以及大殿柱子上的對聯和石刻都是著名文人的書畫作品。

龍王宮初建於唐代,重建和擴建於宋代和元代,包括三個庭院:大門,前殿和後殿。

傳說龍能潛海,騰雲駕霧,呼風喚雨。事實上龍只是先民虛構的作為征服自然的象徵。他們期望龍的存在能夠對世間困難和苦難表示同情,並能夠幫助苦難者。因此,首先祭祀龍王的是漁民和船家。根據蓬萊風俗,農歷正月十三日漁燈節,漁民敲鑼打鼓放鞭炮,給龍王送燈。

前殿中間的坐像是東海龍王敖廣,兩邊各有護法一尊。東西兩側塑有8位站官負責風、雨、雷、電等。

後殿是龍王寢室。在古代乾旱時,人們來這里向龍王求雨。他們頭戴柳條帽,高喊「求大雨」,然後抬出龍王塑像遊街。不管他們走到哪兒,居民都給他們灑水。這種辦法還真奏效,不久就會下及時雨。

戲樓是當地漁民唱地方戲的地方。每年正月十六日,在天後宮都要舉辦廟會。當地漁民在戲台上演出山東地方戲。

天後是海員和漁民的保護神,受到大多數沿海居民的愛戴。據統計,中國大約300多個縣、市建有天後宮。甚至在一些東南亞國家也建有祭祀天後的宮殿。蓬萊的天後宮是中國北方此種宮殿中最大的,由前殿、主殿和後殿組成。

前殿內站立兩尊塑像,名叫嘉應和嘉佑。據說他們是天後降服的妖怪,現在他們站立於此負責天後的安全。

主殿正中坐立的是天後,也就是海神娘娘,旁立4名伺女。東西兩邊站立的是龍王和文官。和其他地方的天後宮相比,蓬萊的天後宮與眾不同。東海、西海、南海和北海龍王都站在天後左右,他們成為天後的手下。你們想知道為什麼嗎?一種說法是,歷代以來海神經過層層晉封。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她被封為天後,能夠控制海里的所有神仙妖怪。她的管轄遠遠超出了龍王的范圍,因此,四海龍王不得不聽他調遣。另一種說法是天妃曾經降服過東海龍王。

後殿是天後的寢室。據說她單日睡東屋,雙日睡西屋。

在農歷三月二十三她的生日那天,人們舉行重大的儀式來祭祀天後。清代康熙曾經制定了祭祀標准和祭祀器具。遠近的男女同時來到天後宮跪拜祭祀天後。

蓬萊閣是蓬萊閣建築群中的主建築,初建於宋代(1061),以後各代都有重修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主閣朝南,飛檐起翹,雕梁畫棟,雄偉壯觀。閣南的橫匾上「蓬萊閣」三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代著名書法家鐵保書寫。另有許多其他名家的真跡,如宋代的蘇東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綱。這些碑刻都是對海山奇觀的生動記述,謳歌了仙閣勝景。

一樓為重要人物參觀蓬萊閣時的攝影資料展。

二樓再現了八仙醉酒的場景。八仙依次為鐵拐李、藍采和、何仙姑、漢鍾離、張果老、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他們各持寶物,神態各異,所以後來有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說法。八仙過海的傳說源於蓬萊。

這里是海市蜃樓的最著名的觀賞地。海市在一些科學家的科技書籍和作家的文學著作中都有描述。眾所周知的一篇就是現代著名作家楊朔的散文――《海市》。

避風亭建於明代。高踞山顛,面臨大海,任憑室外狂風怒吼,亭內卻是紋絲不動。過去傳說亭內有避風珠阻止風吹進來。然而,其實原因在於它那獨特的建築結構,可以說是人工建築和自然環境的巧妙結合。北邊是短牆,其下是弧形懸崖。海風由海面吹來時隨即由弧形懸崖急劇上升,飛躍屋檐,向南而去。因此,亭內就無風可進了。

卧碑亭內橫卧一通石碑。這就是著名的卧碑,亭因碑而得名。兩面的碑文都是蘇東坡的手跡。內牆上嵌有著名書法家的手跡,彌足珍貴。

蘇公祠是為紀念宋代的蘇東坡而建。據說蘇東坡做了五天的登州府尹,但是他為當地人做了不少好事,同時也留下了不少詩文。而且,當他回到朝廷,向皇帝建議加強登州海防和減輕當地人民負擔,皇帝採納了他的建議。當地人民感激蘇東坡,所以建祠紀念他。

三清殿祭祀的是三位道教始祖:原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道教是唯一根源於中國的主要宗教,並紮根於中國土壤。因此,這三尊神在中國廣為人知。

呂祖殿是祭祀八仙之一呂洞賓的地方。八仙過海的故事家喻戶曉,為什麼單單建了一個呂祖殿,獨尊呂洞賓呢?原因是呂洞賓被尊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而且也風流倜儻,所以他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蓬萊閣導游詞範文2

各位遊客: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蓬萊閣西苑景區。

蓬萊閣西苑位於蓬萊閣西兩公里處的龍首山。龍首山的頂峰很像一隻龍頭,山脊蟠蜒起伏,如同巨龍騰動。龍首山海拔115米,南面與小泰山相接,北臨渤海之濱。景區面積近100公頃。整個景區林木蔥翠,花草繁盛,空氣清新,百鳥齊鳴,是理想的度假勝地。

蓬萊閣西苑與蓬萊閣沒有內在的聯系,景點的內容與特點都是完全不一樣的。蓬萊閣是一處充滿了神話色彩的古代遺跡,這里卻是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觀。它與蓬萊閣聯在一起,目的在於讓人們在經過了丹崖仙閣的神遊之後,再到這里體驗凡界人間的山情野趣。從虛無縹緲的仙跡神蹤,到真真切切的人間煙火,會使你在相互對比的反差中感到一種超然的樂趣。「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即使你是從鬧市裡直接來到這里,這里的鶯歌燕舞、奼紫嫣紅也會把你心中的市井喧囂清洗得乾乾凈凈。你會感覺到,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心情是最舒暢最快樂的。

錦綉谷:大家請這邊走。沿著這條石階小路走下去的是一條天然的山間峽谷,稱為錦綉谷。錦綉谷全長1600米,谷寬8—16米。峽谷兩側綠樹掩映,芳草茂密,瀑布奔流而下,林間溪水潺潺。北方的林木雖然和南方大不相同,卻也呈現出自己的特色。順著曲曲折折的谷底小路緩緩前行,細細觀賞和品味身邊的一景一物,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詩的意境。「錦綉」二字是點睛之筆,小小的山谷雖然沒有大氣磅礴之勢,卻玲瓏剔透,「一草一木總關情」。沒經污染的山花格外鮮艷,綠蔭濾過的空氣清新宜人。在錦綉谷里漫遊賞景,對於怡情養性、康身健體都是大有益處的。

鳥語林:這里是利用山勢,架設覆蓋了一張巨大的網,遮罩了1。5萬平方米的山坡林區。在這高達40多米、一萬多立方米的廣闊空間里,放養了除了普通飛禽外,還有鸚鵡、八哥、白紋鳥、灰紋鳥等珍貴鳥類。難以數計的各種鳥類,在這里自由地棲息飛落,給遊人們帶來了極大樂趣。遊人們休閑來到這里,觀賞孔雀開屏、喜鵲登枝、鸚鵡學舌、鴛鴦戲水,自然會感到精神振奮、心情舒暢的。這里的山坡溝壑、林木花草,有了婉轉動聽的百鳥鳴唱,顯得更加充滿生機,整個景區都好象有了生命的靈魂。

水簾洞:這一景觀借用了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創意,採取人工汲水的方法,造出一簾小瀑布。水簾垂瀉,錚然有聲,使人產生對花果山水簾洞的聯想。洞口處的這幾只攀援嬉戲的石雕小猴,生動逼真,十分逗人喜愛。穿過這道清粼粼的水簾洞,進入曲折幽深的洞谷,就可以領略到活蹦亂跳的真猴群了。北方的山體缺乏天然泉水,而作為一處山體園林,沒有水的襯托是缺乏情趣的。這一人工瀑布的構建,彌補了這一不足。

動物園:這里的動物園里主要有猴子、白天鹿、黑熊、石羊、鴯鶓、駝鳥等。人類和動物是相通的,也可以說它們是人類的朋友。景點里設有動物園,隨著各種動物的不斷增加,使遊人在這里不但可以在觀賞中產生樂趣,而且可以了解物種的多樣性以及相互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對各種動物的保護意識。

黑風台:這里是龍首山的最高點。這座用青石塊壘成的圓形檯子稱為黑風台,其實是一座軍事上用的烽火台。古時沿海一帶為防止外寇海上入侵,便在沿岸築起一座座烽火台,發現敵情便點起烽火報警。

「馬脖子」:這座小山包的形狀象馬的頸項,俗稱「馬脖子」。頂端這座小亭子叫望海亭。這里的確是眺望大海的絕佳位置。「曾經滄海難為水」,蓬萊與大海相伴,大海產生的神話為蓬萊增色。在蓬萊的任何一個景點看海,都與其它地方不同,因為這里的大海注入了神仙文化的內涵,因此也就有了自己的個性,為人們增加了想像的空間,也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有著美麗傳說的渤海灣,曾經發生過令人觸目驚心的海水倒灌事件。上個世紀末,由於長山島一個企業於近處水域無節制地海底取沙,造成了海浪橫沖而入,致使岸邊60多米寬的沙灘和100多米寬的農田全部被吞沒。為了扼制住這一破壞性行為,當地居民將這一事件訴諸以法律,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這一事件被稱為「中國海蝕第一案」。在望海亭附近,人們特地將這一重大案件勒刻於牆壁,警示人們要永遠牢記這一血的教訓。大自然是不可戰勝的,誰與大自然作對,大自然就懲罰誰。我們人類只能遵循自然規律,科學地利用自然規律辦事。否則,與大自然相對抗,只能被大自然毀滅。

垂釣台:這里的「T」型大壩是為遊人停泊船隻、垂釣采珍而建的。這里為遊人准備了漁具和釣餌,喜歡釣魚的客人在這里可以大顯身手。這一海域生長著加吉魚、海鮒、鯿口、黑魚等珍貴魚種,只要方法得當,耐心把竿,游魚自然會上鉤的。乘船入海數百米,有一個海水養殖場,在那裡您可以自己動手採摘牡蠣、鮑魚、扇貝、海螺、海參等各種海味。同時,船上備有全套炊具,可以自己動手,就地加工。品嘗自己的勞動收獲,的確是一種享受。

漁家風情:到了這大海邊,體驗一下漁家風情是一種十分愜意的事情。這里的漁人村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所在。在漁人村裡,過漁家生活,嘗海鮮美味,聽漁家故事,觀漁家民俗,既有大海情調,又有鄉土氣息。雞犬之聲相聞,左鄰右舍相親的古樸民風,定會給你留下永久的回憶。

作為與蓬萊閣相呼應的蓬萊閣西苑,它的鮮明主題就是回歸自然。因為大家終歸是人間情懷,而神靈仙界又太縹緲,正象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句所寫「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既然海上的蓬山可望而不可及,何不在這真實的山水中盡情享受大自然給予的美景呢?

蓬萊閣導游詞範文3

各位遊客: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蓬萊閣在山東煙台蓬萊市區西北的丹崖山上,1982年與水城同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蓬萊閣同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蓬萊閣虎踞丹崖山巔,它由蓬萊閣、天後宮、龍五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築組成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面積1.89萬平方公里。

這里是觀賞「蓬萊十大景」中「仙閣凌空」、「漁梁歌釣」二景的最佳觀景處。最佳旅遊時間蓬萊閣地處山東煙台,在夏季天氣更加乾爽涼快,冬季空氣更加溫潤。全年平均氣溫12℃左右,四季皆宜旅遊。

歷史文化蓬萊閣的主體建築建於宋朝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坐落於丹崖極頂,閣樓高15米,坐北面南,系雙層木結構建築,閣上四周環以明廊,可供遊人登臨遠眺,是觀賞「海市蜃樓」奇異景觀的最佳處所。閣中高懸一塊金字模匾,上有清代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蒼勁大字,東西兩壁掛有名人學者的題詩。位於蓬萊閣下的仙人橋,結構精美,造型奇特,傳說為「八仙」過海的地方。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