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湖北鄖西過年的風俗

湖北鄖西過年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13 15:27:17

1、中國最怪的風俗

古代中國,尤其是廣大的稻作民族地區,有許多聽起來荒誕不經卻又合乎當時人類思維邏輯的怪異風俗。老人「自死窯」、男子「坐月子」、 吃母與棄母、 殺長子祭神、兄妹結夫妻、一妻多夫制,便是其中的「六大怪俗」。

老人「自死窯」

湖北鄖西縣夾河鎮的老人洞

在漢水鄂西北段沿江密集成排的「自死窯」遺存,似乎印證著一個傳說久遠的古代怪異風俗:棄老。在古代,棄老的習俗在不少民族或地區一直存在,大凡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被認為已經無益於社會,應該讓其自死,因而會被送往開鑿在山崖上的石洞或土洞中坐以待斃。這些石洞或土洞便稱作「老人洞」、老人「自死窯」。據當地民間相傳,後來因為發生一起突發事件,年輕人毫無辦法,最終依靠一位僥幸苟活老人的經驗和智慧才擺平。從此,人們才體會到老人是寶,應該讓其善終。「自死窯」還可能是懸葬、懸棺的「鼻祖」。

男子「坐月子」

自遠古起,我國不少地區曾有女人生下孩子後,丈夫在家「坐月子」,產婦則到田間勞作的怪俗。《異物志》有載「獠婦生子即出,夫憊卧……」男人「坐月子」的風俗在史學上稱之為「產翁制」。這一習俗迄今在我國某些地區和國外的原始部落中仍有流行。「產翁制」是原始社會父權制與母系制較量的產物。人類最初的婚姻制度是母系制與氏族群婚制,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權制建立後,男人便通過「裝產」讓世人相信,他才是生孩子的人。

吃母與棄母

中國古代農耕是婦女發明的,為求豐收,婦女們為自己設置諸多禁忌,以免觸犯神靈。在母系氏族社會,失去勞動力的老年婦女成為氏族的負擔,便流行一種「吃母」風俗,用「模擬巫術」將老人的農事經驗轉移至子孫身上。然後便「棄母」,將老年婦女送進深山老林,讓她們在大自然中自生自滅。前述的老人「自死窯」應該是與這一「棄母」怪俗一脈相承的。

殺長子祭神

古時候新禾成熟後,人們不敢先吃,必定用「頭生禾」獻祭農神。此風俗又延伸為殺長子祭神靈。原始時代婦女的思維邏輯是:只有殺掉長子祭神,搏得神靈的喜愛,才能賜予她更多的兒女。古籍上稱這一殘忍的怪俗為「殺長子以宜弟」。「神先享用」的蒙昧意識,還使南方一些少數民族視破壞女子童貞為最大禁忌,形成「只可與黃花女談情。不可與黃花女成親」的風俗,給黃花女開苞的神聖使命,只能由巫覡或土司王行使。

兄妹結夫妻

唐代帛畫中的伏羲女媧
伏羲女媧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人類的始祖,正如西方世界的亞當、夏娃一樣,他們結為夫妻,共同創造了人類。但伏羲與女媧卻是兄妹。迄今仍流傳於少數民族中的儺公儺娘神話,也是兄妹成親繁衍人類。其實,在原始血緣公社時期,人類雖然結束「雜婚」,禁止不同輩分之間的婚姻,但允許兄弟姐妹之間互相通婚。伏羲女媧兄妹結夫妻,是合乎血緣婚道德的。在出土的漢墓畫像石、唐代帛畫中,伏羲女媧多作交尾狀,象徵著夫妻結合。

2、十堰婚嫁風俗有哪些?

我是鄖西人,和鄖縣都是十堰的,風俗大致差不多!
我們那裡要是結婚的話程序是這樣的:
一:說媒。先請個沒人說媒(哪怕你們之前就認識,這個是風俗)如果女方家裡面有這個意思就進行下一步。
二:看間兒。就是說媒之後女方如果有這個意思的話,男方可以邀請女方到男方家玩,就是看看家境什麼的,說白了!(如果覺得條件什麼的都還不錯的話就定親)
三:定親。看間之後女方和南方先交往一段時間,如果雙方都感覺不錯的話就可以定親了!南方到女方家去,女方會請來直系親屬(比方女方父輩兄弟姊妹什麼的),開個兩席什麼的,放鞭炮迎接男方!當然男方也會給女方及父母及女方的兄弟姊妹幾人每人封一個紅包!(具體多少看家境而定,比方說給女方6000的話 他父母給4000就好,女方的姐弟什麼的給個1000左右。)
四;改口:女方男方家長見面,男女雙方都改口叫爸媽,這個時候給錢不給錢都可以!我們那裡一般都多少給點!
五:結婚:定好時間,結婚,男方通知男方親戚朋友參加南方婚宴,女方會在結婚的前一天在女方家裡面擺酒席宴請親戚朋友,第二天,女方的弟弟(如果沒有弟弟的話堂弟,侄兒都可以)隨著送親的隊伍送女方出嫁到男方,一般都有嫁妝!(嫁妝包括家電,傢具,現金什麼的,現在都一切從簡,以前講究非常多,)
六:回娘家。結婚過3天男方得陪同女方回娘家。
結婚之後的那一年過年得陪同女方去舅舅家,叔伯家認親。具體認那些親戚有女方規定!
至於買衣服什麼的,以前有這個規矩,現在好像沒有了,隨便 從簡。。。。以前還打發什麼襪子手巾什麼的,,,現在這個哪拿的出售呀。
兄弟,結婚花個一萬二萬的很正常,在我們農村結婚花這么多錢都很正常,還是家境不太好的人家才花這么多錢的!家境稍好點的,4萬5萬的。 但是你花錢了女方一定會有一套不錯的嫁妝!

3、鄖西的習俗?

婚嫁習俗
結婚證一領,婚期一商定,男女雙方進入准備階段。女方在婚期的頭一天待客。提前要准備嫁妝。過去的嫁妝通常是木製傢具,如三門櫃、穿衣櫃、寫字台、梳妝台、火盆、木盆、餐具、被褥等,現在條件好了,一般的嫁妝是冰箱、空調、洗衣機、電扇、組合傢俱等。這天晚上,新娘同母親、嫂子同新娘話別。囑咐一些到了婆家要孝敬公婆、相夫教子、操持家務之類的基本常識。男方要復雜得多。首先要請好兩個支客。
一個內支客,一個路支客。路支客的最佳人選是:懂規矩,能說會道。內支客一般要在本地有威信,懂規矩,有組織指揮能力,(一般是當地幹部)內支客是男方操辦婚事的總指揮,連主人都得聽他的。還要請一個寫得好字的人掌禮櫃,若干個接親的(通常是女性)和幫忙的(借桌子板凳炊具的、廚師、燒開水的、抬嫁妝的、端條盤的、煨酒的等)吃過早飯,路支客領著接親的、抬嫁妝的上路了。走到女家,路支客擺出男方的聘禮(通常是女方的全身衣服、鞋襪、頭巾、化妝品和給新娘父母買的衣物等)如果女方對聘禮辦的不如意,堅持不發親,路支客會用三寸不爛之舌說,這次辦的不好,以後你女婿孝敬一點就是了,再說生米都做成熟飯了,你不發親我們只好走人。女方只好同意發親,讓新娘同送親的一起上路。深山中的十堰人,有特別的習俗,其婚娶習俗更富有特色。

4、湖北過年風俗特色簡短有重點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下湖北過春節習俗。 「大人盼插田,小孩盼過年」。在湖北,過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有民謠雲:「二十三,送燈盞;二十四,剔魚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豬肉;二十七,除臟跡;二十八,福雞鴨;二十九,家家有。」一直和農耕文化息息相關的中國年,不管在物資短缺年代還是經濟發達時期,從來都是人們渴盼的特殊節日。湖北省群藝館研究員、《楚風楚俗》等湖北風俗畫冊的拍攝者吳志堅感慨,「龍鳳呈祥、高蹺龍燈、海馬、趕象、三十的火、十五的燈……在濃郁的荊風楚韻中,那些最古老而淳樸的湖北年俗,實在讓人大開眼界!」 「談年飯」邊吃邊聊迎新年 武漢早期的居民大多是明末清初由周邊地區(沔陽、漢陽、黃陂、孝感等地)遷入的,因此,武漢的過年習俗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除了要收拾屋子,換春聯,貼門神,過小年時要請灶神,除夕這天,男人還要將水缸挑滿,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女人要在之前做好全家人的新鞋,這叫「過年穿新鞋,喜事一起來」。等到了年三十這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上一頓豐盛的「談年飯」(如今多稱為「團年飯」)。 武漢的年夜飯,一般要上「三全」(全雞、全鴨、全魚)、「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有的家庭一直吃到轉鍾,表示「越吃越亮」,既然是「談年」,還得邊吃飯邊聊天,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互表祝福。 湖北過春節習俗還有哪些呢? 除夕夜漫山遍野「點墳燈」 在湖北江漢平原上,特別是農村地區,每到除夕夜來臨之前,人們習慣給已故的親人「上墳燈」,也叫「送燈亮」。就是把好吃好喝的送到祖墳上,再點上蠟燭祭祖。不過,這種風俗在很多地方已淡化。最讓吳志堅難忘的,是到湖北十堰鄖西縣「上墳燈」的經歷,有一年,他還特意帶兒子一起去鄖西過年。 十五晚「趕毛狗」唱「燈歌」 「耍毛狗,耍毛狗,耍到你家灶門口……」在湖北的鄂西土家族中至今還流傳著「趕毛狗」的歌謠。毛狗就是狐狸。它原來和人是朋友,但卻常偷雞吃。激怒人類放火燒了它的老窩。從此就有了正月十五晚放爆竹燒草竹趕毛狗的風俗。「趕毛狗」的風俗非常古老,最早可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據說,只有趕走了毛狗才會六畜平安,田地不長雜草。 「利川燈歌」起源於利川市柏楊一帶,距今有上百年歷史。利川燈歌中的眾多民歌和古老的竹枝歌一脈相承,具有很高的民族文化藝術價值。有記載從清朝開始,群眾逢年過節、喜慶集會、玩龍船時都要唱燈歌,現在知名的「龍船調」前身就是利川燈歌。目前,《利川燈歌》已經成功進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而在龍船調的故鄉利川,正月十五晚,還有唱「燈歌」的風俗。一到十五的晚上,當地農民就會組成幾十人的隊伍,高舉著紮成龍形的花燈,走街串巷,經過誰家門口,誰家就放鞭炮,幾熱鬧。如果隊伍停在了誰家門口,就會開始唱「燈歌」,周圍會唱的人都會跟著唱…… 通過以上對於湖北過春節習俗介紹,大家記下了嗎?

5、鄖西有哪些不同於其他地方的風俗?

根據中國相關的歷史記載,顓頊一生中有過兩個妃子。其中鄒屠氏和顓頊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為禹祖。而另一個妃子勝奔氏和顓頊共生下了三個兒子,分別是伯稱、卷章、季禺,其中伯稱正常被人稱為伯服,而卷章則被人稱為老童。當然顓頊還有其他的孩子,據說共有二十四人,可以說顓頊的兒子中有很多都得到了顓頊的姓。但是顓頊的兒子們卻都是差強人意的,多半都是為害人間的,極少是能夠為人世間造福的。

6、湖北過春節習俗有哪些呢?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下湖北過春節習俗。 「大人盼插田,小孩盼過年」。在湖北,過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有民謠雲:「二十三,送燈盞;二十四,剔魚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豬肉;二十七,除臟跡;二十八,福雞鴨;二十九,家家有。」一直和農耕文化息息相關的中國年,不管在物資短缺年代還是經濟發達時期,從來都是人們渴盼的特殊節日。湖北省群藝館研究員、《楚風楚俗》等湖北風俗畫冊的拍攝者吳志堅感慨,「龍鳳呈祥、高蹺龍燈、海馬、趕象、三十的火、十五的燈……在濃郁的荊風楚韻中,那些最古老而淳樸的湖北年俗,實在讓人大開眼界!」 「談年飯」邊吃邊聊迎新年 武漢早期的居民大多是明末清初由周邊地區(沔陽、漢陽、黃陂、孝感等地)遷入的,因此,武漢的過年習俗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除了要收拾屋子,換春聯,貼門神,過小年時要請灶神,除夕這天,男人還要將水缸挑滿,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女人要在之前做好全家人的新鞋,這叫「過年穿新鞋,喜事一起來」。等到了年三十這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上一頓豐盛的「談年飯」(如今多稱為「團年飯」)。 武漢的年夜飯,一般要上「三全」(全雞、全鴨、全魚)、「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有的家庭一直吃到轉鍾,表示「越吃越亮」,既然是「談年」,還得邊吃飯邊聊天,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互表祝福。 湖北過春節習俗還有哪些呢? 除夕夜漫山遍野「點墳燈」 在湖北江漢平原上,特別是農村地區,每到除夕夜來臨之前,人們習慣給已故的親人「上墳燈」,也叫「送燈亮」。就是把好吃好喝的送到祖墳上,再點上蠟燭祭祖。不過,這種風俗在很多地方已淡化。最讓吳志堅難忘的,是到湖北十堰鄖西縣「上墳燈」的經歷,有一年,他還特意帶兒子一起去鄖西過年。 十五晚「趕毛狗」唱「燈歌」 「耍毛狗,耍毛狗,耍到你家灶門口……」在湖北的鄂西土家族中至今還流傳著「趕毛狗」的歌謠。毛狗就是狐狸。它原來和人是朋友,但卻常偷雞吃。激怒人類放火燒了它的老窩。從此就有了正月十五晚放爆竹燒草竹趕毛狗的風俗。「趕毛狗」的風俗非常古老,最早可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據說,只有趕走了毛狗才會六畜平安,田地不長雜草。 「利川燈歌」起源於利川市柏楊一帶,距今有上百年歷史。利川燈歌中的眾多民歌和古老的竹枝歌一脈相承,具有很高的民族文化藝術價值。有記載從清朝開始,群眾逢年過節、喜慶集會、玩龍船時都要唱燈歌,現在知名的「龍船調」前身就是利川燈歌。目前,《利川燈歌》已經成功進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而在龍船調的故鄉利川,正月十五晚,還有唱「燈歌」的風俗。一到十五的晚上,當地農民就會組成幾十人的隊伍,高舉著紮成龍形的花燈,走街串巷,經過誰家門口,誰家就放鞭炮,幾熱鬧。如果隊伍停在了誰家門口,就會開始唱「燈歌」,周圍會唱的人都會跟著唱…… 通過以上對於湖北過春節習俗介紹,大家記下了嗎?

7、鄖西春節的習俗

風俗

生日

家中成員生日,全家吃面條,稱「長壽面」。今更重視兒童生日,添衣物,送玩具,備辦生日蛋糕、生日燭。小朋友亦攜禮品來慶賀,主家則以蛋糕糖果分送幼兒園小夥伴。

做壽

老人做壽,外甥與女婿都要送厚禮,其中必有長壽面、壽桃、壽糕、紅燭。昔時富貴人家,壽桃高達一米多,上插米塑戲曲人物,配以壽屏、壽嶂。壽堂上,禮品列陳,紅燭高燒,敬過祖宗神祗,晚輩按輩份跪拜祝壽,送上壽面,壽翁壽婆分「壽錢」。而後親友前來祝壽。

送五福

永嘉楠溪江兩岸有送五福祝壽之俗。「五福」即在布上綉上五隻蝙蝠,以蝠諧福,稱為「五福拜壽」、五幅系指長壽、富有、康寧、積德、善終。

吃五豆

吃五豆是西安關中地區的民間習俗。臘月初五,將大豆、小豆、綠豆、紅豆、黑豆(缺少的可用其他豆子或別物代替)等 5 種豆子放入鍋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須要吃後有餘。以此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吉慶有餘。吃五豆在冬至過後,此時晝漸長、夜漸短。因此吃五豆還帶有節令性變化的含義。吃五豆的風俗至今在農村尚流行。

做百日

做百日是西安關中地區習俗,分為新生兒百日和亡人百日。新生兒百日是為時滿百天的嬰兒舉行慶賀祝福的禮儀,也叫慶百日。亡人百日是在逝者死亡滿百天時舉行的悼念儀式。在此之前,蒙喪之家有七七四十九天的衰悼時間,每七日祭弔一次。屆時兒女都要在死者墳前和家裡的神位、靈屋前進行燒香、焚紙、拾魂等儀式。百日這天,死者的主要親友和鄰里都要前來參加祭祀活動,並將放在神位前的靈屋拿到墳前燒化。蒙喪家這天要宴請賓客,以示謝忱。做百日之後,死者家屬即轉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8、湖北過春節習俗有哪些呢?

1、龍燈會

龍燈會是孝感元宵節的重頭戲,從初八人們開始扎龍,還扎獅子、綵船、竹馬、高蹺、平台等樣式。正月十五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樂,唱各種彩詞。例如「老者添壽、少者安寧、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穀豐登、鹿鶴同春、七星轉斗、八仙臨門、久久富貴、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語。

2、鬧元宵

元宵夜時,孝感有些地方流傳著請七姐、問年成和乞巧的習俗。因為傳說七仙女被不願回天庭,在人間化作飛梭石,正月十五晚上,盛裝的姑娘聚集在飛梭石旁,手捧針線盒向七姐唱乞巧歌,詢問年成好壞、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鵝蛋形狀,讓孕婦燒「鵝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傳說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們不能在家裡喧鬧。婦女要在床下點一盞麻油燈,邊拜邊說:「請紅娘子看燈。」據說這樣,一年就沒有臭蟲騷擾了。

3、除舊迎新大掃除

新年伊始,他們講究「除舊歲,迎新年」,在大年三十之前一定會把家裡打掃的乾乾凈凈的,給新的一年一個好寓意,也是為了親朋好友拜年更好得展示家裡的環境。

4、年三十洗澡

除了家裡要收拾干凈,個人也得在新年到來之前,好好洗干凈,洗去舊年的霉運和不順利,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年。

5、喝雞湯

湖北團風人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秭歸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諧音「百好"以圖吉利。

9、湖北的民風民俗

湖北歷史悠久,代表性的民風民俗有:

1、跳三鼓:為逝者演唱的跳三鼓稱為「孝鼓」,為高壽長者演唱的稱為「壽鼓」,各種喜慶場合演唱的稱為「喜鼓」。跳喪、跳壽、跳喜稱為「三跳」,又因其演唱者為三人,打擊樂為三件,每段唱詞為「三句頭」,取「喪」和「三」的諧音,20世紀50年代,定名為「跳三鼓」。

2、「女兒會」: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區域性民族傳統節日之一,是一種獨特而新奇的節俗文化,它因在華夏大地上獨顯女性文化光輝,而尤為顯得光彩奪目。一般每年的農歷7月7日至12日這些天,是傳統的「女兒會」吉日。

3、歸元廟會:每年在春節前後這段時間,吸引眾多的香客、遊人前往寺廟觀光、拜佛。遊客們在盡情欣賞各種娛樂表演之時,還可以逛逛集市,購買自己喜歡的商品,節日氣氛十分濃厚。 

4、"五蝦鬧鯰"又名"五蝦鬧鯰"、"五蝦戲鯰"、"蝦子燈"等,是一種群眾自娛性的民間舞蹈形式,流傳於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鎮。

5、團風但店「天府聖會」是但店鎮獨有的一項民俗藝術活動,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