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砍牛風俗

砍牛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13 01:31:27

1、苗族的喪葬禮儀有哪些

1、報喪  

苗族死人實行上葬。成年人死亡,用衫樹棺木鹼屍,未成年小孩夭折,用木匣掩埋。正常去世老人,落氣時要燒「落氣錢」,同時要放三炮火,俗叫「啟程炮」。用桃樹葉或水菖蒲燒水洗澡,穿壽衣上柳床,然度入棺。  

2、守靈  

棺木放在堂屋正中央,全家舉哀,戴孝帕,大門貼上「當大事」字樣,晚上請道士「打繞棺」、念經,停柩三至七日,上山安葬。  

3、擇日  

有的要擇「吉日」,看哪無忌諱才扶柩入土。靈柩上山要由死者娘舅家找一個年紀大的人,身纏二、三丈白布提著稻草把在前面引路,孝子孝孫也要頭戴孝帕,手執香紙,撇紙錢,抬喪不走彎路,逢山翻山,遇水涉水,甚至踐踏莊稼也不計較。  

4、下葬  

到墳地棺木入穴後,由孝子親手持鋤連挖三鋤,連呼死者三聲,然後眾人才動手埋葬。送葬人一律耍回孝家,孝家門外放有一碗水泡飯,每人千拈兒粒,放在嘴邊吹散,才能進屋。對非正常死亡的人,不論老幼,不能停屍屋內,多數不擇日子,隨死隨埋,喪事草率。  

(1)砍牛風俗擴展資料

苗族葬禮接客禮儀:

正戛那天,眾親友陸續前來。特別是娘舅 ( 或姑媽 ) 前來祭奠時,孝家要在路口邊鋪上一個竹墊,上呈三角形,放上三個草團,草團中間放上三個熄滅的柴火,旁邊擺三杯酒,還有一副竹卦,並請一能說會道的管事恭候。娘舅 ( 或姑媽 ) 家也請人領隊代言。

當客人一行來到竹墊邊,管事先斟酒給每個客人喝,然後主客家請來的代言人用比喻的方式唱問竹卦是否准備好。管事也用同樣方式一一作了回答。代言人拿起竹卦,唱著朝後奠三杯酒給死者及其三代祖宗後,向三個方向踢掉柴堆,客人哭進靈堂。

孝家跪在堂前迎接並扶客人一同入堂。外管事則預先安排了一戶人家供孝家主客住宿。如有死者的女婿牽有牛或豬、羊來祭奠,則自己找管事並要一一講清楚方可收下,參加祭奠儀式也要請示管事同意,有的甚至親生女兒、女婿的哭訴,也要得到同意。

2、瑤族砍牛是為啥呢?

白褲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聚居於南丹縣的八圩、里湖瑤族鄉。這里民風淳樸,喪葬習俗尤為獨特。砍牛、打銅鼓、跳老猴舞,這是白褲瑤為死者舉行葬禮的儀式。整個葬禮悲壯、肅穆。祭祀場面氣氛凝重庄嚴。白褲瑤的這種傳統送喪習俗,不僅僅是表達遺屬對死者的悼念,也是一項眾人共同的祭祖活動。因為他們認為個人和集體都是以祖先為紐帶,在歲月的長河中並肩艱苦跋涉的。這一習俗中的銅鼓、皮鼓,是葬禮活動的主要打擊樂器,在平時的日子裡不能隨意敲打。傳說,白褲瑤的銅鼓、皮鼓是古代用以出征打仗報警的。



從此,銅鼓和皮鼓便與祭祀聯系在一起了。當家中有人去世後,死者家屬就派人在舉行葬禮之前,帶著砍牛刀去向舅爺報喪。舅爺一見砍牛刀便知原委。翌日,舅爺帶領著數十人,背著銅鼓,提著風桶,來到死者家中打。銅鼓是白褲瑤的聖物,在啟用之時,人們要殺雞、放鞭炮。砍牛送葬的前一天,要打銅鼓為死者“開路”,使更多的人聽到鼓聲,自動前來參加葬禮。砍牛送葬,在白褲瑤的心目中是尊重和孝敬老人。他們認為牛是前輩創業的結晶,應該與前輩結伴同行。砍牛時,四方親友都前來參加這個庄嚴的儀式。



砍牛前,先理好一根約2米高的木樁,用竹圈套在木樁上,然後用鐵環拴住牛鼻,以長麻繩系於蔑圈外,使牛能繞著木樁轉動。砍牛前,死者家屬按男女排著隊,每個將手裡拿著的谷穗喂牛,拜牛、哭牛。最後,主持砍牛儀式的巫師,邊撒白米,邊念先輩祖宗的功德,死者的經歷和後人對死者的懷念等。眾銅鼓手依鼓點節奏,也敲起銅鼓。打銅鼓的人都是男子,他們彎腰站在鼓的一側,左手握鼓槌,敲擊鼓面,右手執鐵絲輕打鼓身。在他們的右後方,另有一人雙手用木製的風桶接音,按一定的節奏前後晃動,使銅鼓產生低沉的共鳴,鼓聲在數十里的村寨和山谷中回盪。



山民聽到鼓聲,或背著銅鼓,或挑著糯米粑趕來。鼓聲越來越響,引來參加葬禮的人越來越多,葬禮儀式的場面也愈隆重,愈體面。主鼓手一邊以鼓點指揮銅鼓演奏,一邊跳起老猴舞,以舞姿表現眾人的願望,讓死者的靈魂登天,驅散眾人心頭悲傷的陰影,消除災難。牛角號的低沉,銅鼓聲的鏗鏘,皮鼓聲的凝重渾厚,久久回盪在山中,帶著眾人的緬懷之情,響入雲天。

3、水族喪事殺牛習俗的由來

這是水族喪葬中的砍牛敲馬儀式,大致說法是:死男者敲馬的意思是讓亡人在陰間里能夠有馬騎去做生意;死女者殺牛意思是讓她在陰間里有牛耕地。
是在出殯的當天早上,喪家要殺馬或砍牛,或殺豬,一般男性殺馬砍牛,以馬為最貴,女性殺豬,亦有砍牛的,有的富貴人家即殺馬又砍牛或殺豬,甚至有連砍數頭牛的。儀式結束後,牛、馬、豬肉喪家及房族不能 食用,將一後腿連尾巴送給死者的舅舅,一腿給水書先生作為酬謝,另取一部分作回禮,其餘大部分來 招待客人。
喪葬是人生的最後一次禮儀,它標志著人生旅途的終結。人有生必有死,生與死形影相隨,它伴著人類一起走過漫長的歲月,生死之間構成每個人生命流動的全部內容。生是人從無知走向已知,而死是人從已知回到了未知的過程。因此說人生在世,生與死成為每一個個體生命乃至個體生命相關的生命群體大事。水族是個古老而獨特的民族,千百年來,他們憑自己的聰明智慧與才幹創造了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傳統。在漫長而復雜的歷史演變過程中,水族對死者的葬禮形成了一套有著神秘而鮮明特色的禮儀,體現了對死者的哀悼,表達了生者對死者生前功德的懷念。希望死者的靈魂得以安息,消除生者對死者的懼怕心理,寄託了生者對死者的美好願望,祈盼死者護佑生者的一生。人生要快樂,死是對於活人的悲痛,但對死者卻意味著與塵世的解脫。因此,水族認為,舉辦喪事越熱鬧越好,要得舉行莊重地送老人走到陰間去,表現了水族對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的樸素唯物主義的認識。喪葬習俗是人生禮儀中一種獨特的方式,水族的棺木土葬的習俗延續了千百年,有著自己獨特的儀式。

4、白褲瑤特有的喪葬習俗是啥?為何要「砍牛」?

白褲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自稱「布諾」,因男子穿齊膝白褲,故他稱為「白褲瑤」,主要聚居在廣西西北的南丹縣八圩、里湖瑤族鄉和貴州省荔波縣朝陽區瑤山鄉一帶,總人口約3萬。

白褲瑤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定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個民族,被稱為「人類文明的活化石」。白褲瑤是一個由原始社會生活形態直接跨入現代社會生活形態的民族,至今仍遺留著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的社會文化信息。在婚前的兩性交往上,母系社會文化遺存最為突出。戀愛中,女子往往占據著主導地位,主動選擇,大膽追求,女子挑選男子,支配男子,男子處於從屬地位。結婚之後,女子從夫居住,絕對服從男子的領導。

白褲瑤族至今仍保留著很多古老的習俗。白褲瑤民大多居住在偏遠的大石山區里,生存環境非常惡劣。在與自然環境搏鬥的艱難生活中,白褲瑤民族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其中銅鼓舞最具有代表性。據統計,在近三萬人的白褲瑤人口中,就保存有三百多面銅鼓。銅鼓在戰爭年代作為戰鼓使用。銅鼓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一般在每年秋後的農閑時節為五穀豐登或重要節日、逢老人過世時敲打。白褲瑤自從有了銅鼓以後,就把它看成是本民族的象徵,人氣興旺的寄託。銅鼓舞不僅是一種文體活動,它還與白褲瑤青年的愛情緊密相連,白褲瑤族青年中,很多青年男女都是在跳銅鼓舞後的晚上結成稱心如意的伴侶。

5、白褲瑤的風俗習慣

白褲瑤族一般都早婚,十七到二十歲是最佳結婚年齡,過了二十就算老青年了。白褲瑤男人的心胸,豁達得令人難以置信,結婚當天,還允許新娘去會以前的情人。白褲瑤族的男人,如果不能忍受新娘在婚前有情人的事實,他會受到人們的指責,人們會認為這個男人心胸不豁達。白褲瑤族新娘結婚的當天,從早上八點鍾開始,到下午四點這八個小時的時間里,可以去和以前的情人做最後的告別。告別儀式是完全公開的。新娘家還要備好二十斤糯米飯,給新娘用做送給情人的最後禮物。
結婚當天,新郎家門前站著兩位等著向客人敬酒的小夥子。每位客人要進到新郎家裡,都要經過這兩位小夥子設下的「酒」關。敬酒要喝雙數,意為成雙成對。婚禮的第二天,新娘要返回娘家,第三天新郎去接新娘時,迎親的隊伍和送親的隊伍在半路擺起長席宴,名為半路酒。喝半路酒的時候,場面奇特而宏大。
白褲瑤不僅婚禮奇特,戀愛過程也非同一般。白褲瑤族男女青年習慣趕夜街,每每到圩日,天黑過後,三三兩兩的白褲瑤男女青年就湧向湖邊,去尋找他們的意中人。月光下,街上人山人海,到處可見卿卿我我的白褲瑤情侶。情侶們愛到濃時,甚至把嘴湊到對方的耳旁唱瑤歌,歌聲很小,大概也只有情侶雙方才聽得見,街上遍地透著浪漫的氣息。
婚姻習俗:白褲瑤一般不與外族通婚。 白褲瑤民風淳樸,喪葬習俗尤為獨特。砍牛、打銅鼓、跳老猴舞,這是白褲瑤為死者舉行葬禮的儀式。整個葬禮悲壯、肅穆。祭祀場面氣氛凝重庄嚴。白褲瑤的這種傳統送喪習俗,不僅僅是表達遺屬對死者的悼念,也是一項眾人共同的祭祖活動。因為他們認為:個人和集體都是以祖先為紐帶,在歲月的長河中並肩艱苦跋涉的。這一習俗中的銅鼓、皮鼓,是葬禮活動的主要打擊樂器,在平時的日子裡不能隨意敲打。傳說,白褲瑤的銅鼓、皮鼓是古代用以出征打仗報警的。有一次,白褲瑤與土司打仗,因寡不敵眾,頭領身負重傷,最後只好逃進深山,後來頭領因傷勢過重含恨死去,瑤胞為了祭祀頭領,為他鳴鼓、砍牛,隆重安葬。從此,銅鼓和皮鼓便與祭祀聯系在一起了。當家中有人去世後,死者家屬就派人在舉行葬禮之前,帶著砍牛刀去向舅爺報喪。舅爺一見砍牛刀便知原委。翌日,舅爺帶領著數十人,背著銅鼓,提著風桶,來到死者家中打。銅鼓是白褲瑤的聖物,在啟用之時,人們要殺雞、放鞭炮,在埋銅鼓的地方舉行起鼓儀式:「銅鼓呀,我們把你來敬,請你開口說話,求你告訴祖先,保佑我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說完這些話,才把銅鼓取出來去參加葬禮。葬禮完畢,同樣要舉行敬鼓儀式,將鼓埋好,這樣鼓才不會跑走。
砍牛送葬的前一天,要打銅鼓為死者「開路」,使更多的人聽到鼓聲,自動前來參加葬禮。砍牛送葬,在白褲瑤的心目中是尊重和孝敬老人。他們認為牛是前輩創業的結晶,應該與前輩結伴同行。砍牛時,四方親友都前來參加這個庄嚴的儀式。砍牛前,先理好一根約2米高的木樁,用竹圈套在木樁上,然後用鐵環拴住牛鼻,以長麻繩系於蔑圈外,使牛能繞著木樁轉動。砍牛前,死者家屬按男女排著隊,每個將手裡拿著的谷穗喂牛,拜牛、哭牛。最後,主持砍牛儀式的巫師,邊撒白米,邊念先輩祖宗的功德,死者的經歷和後人對死者的懷念等。念完,砍牛手從舅爺手中接過砍牛刀揮刀砍牛,把牛捆倒後便接牛血倒入預備好的酒中,再用竹簡裝上牛血灑,敬鼓手、敬親友、敬眾人。
砍牛一結束,便進入第二個祭祀儀式,打銅鼓、跳猴鼓舞。這個儀式把葬禮引向了另一個高潮。敲鼓前要先祭鼓,主鼓手把鼓放在銅鼓圍起的場中央,寨老點起3注香火,擺牲頭,酒飯祭大鼓。祭完大鼓,再拿禾把米酒從左到右,從外到內,從內到外,祭銅鼓,唱祭鼓歌。祭罷銅鼓,主鼓手啟鼓,牛角號手從兩邊進場,吹起牛角號,號聲低音迴旋深沉,如泣如訴。片刻號手回到原位,鼓聲又起。主鼓手兩臂平放,再擊一鼓,同時開始鳴放,由左向右,依次而放,這是向死者送行的槍聲,也是祈求祖先保佑的槍聲。槍聲剛落,鼓聲又起,用藤做的鼓槌敲在鼓心上,發出咚咚聲響,主鼓手雙腿齊跳,舞槌擊鼓。眾銅鼓手依鼓點節奏,也敲起銅鼓。打銅鼓的人都是男子,他們彎腰站在鼓的一側,左手握鼓槌,敲擊鼓面,右手執鐵絲輕打鼓身。在他們的右後方,另有一人雙手用木製的風桶接音,按一定的節奏前後晃動,使銅鼓產生低沉的共鳴,鼓聲在數十里的村寨和山谷中回盪。山民聽到鼓聲,或背著銅鼓,或挑著糯米粑趕來。鼓聲越來越響,引來參加葬禮的人越來越多,葬禮儀式的場面也愈隆重,愈體面。主鼓手一邊以鼓點指揮銅鼓演奏,一邊跳起老猴舞,以舞姿表現眾人的願望,讓死者的靈魂登天,驅散眾人心頭悲傷的陰影,消除災難。他左跳右跳,雙腿並攏微曲,然後雙槌擊鼓,手中的小木槌則有規律地從頭頂、兩耳、雙肩、大腿、小腿等部位,相向互擊,或左或右地繞皮鼓轉圈。其舞姿動作,似老猴攀援、摘果,也似農事勞動的揮鋤、挖地、點種,讓人從中看到後人對前人艱辛創業的深深敬意。
老猴舞又稱猴鼓舞,當地稱之為「剝澤格拉」,意即模仿老猴舞。相傳,很久以前,一位瑤族老漢在山地敲打皮鼓,驅趕偷吃黃豆的猴群。開始,猴群被鼓聲嚇得不敢下山。後來頑猴卻趁著他熟睡後,悄悄擊鼓玩耍。老漢醒來後,看見猴子打鼓覺得奇怪,看著看著,不禁被猴子擊鼓,邊跳邊舞的動作所吸引。他暗暗記住了這些動作,回家後模仿起老猴打鼓,於是便有了這猴鼓舞。牛角號的低沉,銅鼓聲的鏗鏘,皮鼓聲的凝重渾厚,久久回盪在山中,帶著眾人的緬懷之情,響入雲天。
白褲瑤是聚族而葬的。同族均有固定的墓地。眾人把靈柩抬到墓地,葬畢,在墳堆前豎立兩根圓木柱,木柱上刻著若幹道道,在中間插入被砍的牛角。牛角越多越表示死者的尊榮。安葬完畢,送葬者每人依例可以得到一塊牛肉和一團糯飯。白褲瑤的喪葬儀式中砍牛祭祀的情景,與雲南廣南出土的漢代銅鼓鼓腰部的剽牛圖案,極為相似。由此可見,白褲瑤的砍牛送葬是南方民族的古老習俗。 白褲瑤很愛捕鼠。他們根據老鼠喜於夜間活動的特點,每天傍晚就把捕鼠夾安放在房角屋後、村邊寨旁、四角地尾、或荒山野嶺,布下天羅地網。第二天收鼠夾,每次少者得三五隻,多者得四五十隻老鼠。若本村寨范圍的老鼠捕光獵盡了,就利用空閑日子,背著口糧,挑著一百多把鼠夾到別的民族、別的鄉,甚至到外縣去捕捉,邊捕邊烘乾鼠肉,常常滿載而歸。
鼠肉被白褲瑤視為上等佳餚,多留作年節食用和招待貴賓;未婚男子則留給來「相家「的老表(情人)「嘗心」。若老表來「相家」吃不上鼠肉,被女的視為懶惰無能、不重情意而遭拒婚,原來的甜情將從此清淡如水。誰家的男青年捕到的老鼠越多,就越榮耀,獲得美好的愛情。
白褲瑤捕鼠用的「夾」既簡便又精巧,形似弓箭,弓是竹製的,長約三尺,弦是麻繩類製成。捕鼠時,弓的左端緊插在泥土或石縫里,在距左弓端五寸處的弓臂上緊系著兩塊五寸長、交叉成剪刀狀的薄竹片;往左傾的竹片上端系著弓弦的一端,與右弓端的弦線相連;往右傾的竹片上端系著雙折繩套,繩套連著左弓端;兩塊剪刀狀竹片均在套中、不能滑脫;往右傾的竹片上端右側還系有指頭大的竹蔑套環,套環可與系在弦上、相距五寸的一根小圓形竹釘相扣而綳緊弦(此時系在左傾竹片上端的那段弦鬆弛),小圓釘的下端橫置一條小竹尖在剪刀叉中,竹尖上串有老鼠愛吃的煎炒食物。貪吃的老鼠伸頭入剪刀叉中咬食物則觸動橫竹尖,橫竹尖則滑出剪刀叉,牽動小圓竹釘。小圓竹釘迅然從套環中滑脫,弓弦彈力的作用點瞬即移到往左傾的竹片上,原來鬆弛的那段弦猛然綳拉,把左傾的竹片拉往右,兩塊交叉成剪刀狀的竹片驟然關閉,老鼠則被夾在叉中,動彈不得了。
白褲瑤捕鼠的事,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候,洪水吞噬人類,僅剩下白褲瑤兄妹倆了。為繁衍後代,妹妹將自己保存下來的棉種送給哥哥作情物。誰知棉種被老鼠吃了,妹妹很生氣,要求哥哥,滅不盡老鼠就不結婚,於是哥哥便發明了上述這種鼠夾,滅盡老鼠,獲得了美好的愛情。捕鼠的習俗也就代代相傳。 白褲瑤男子女子在成年時,頭發便終身不剃剪了。男子用白布把擰成一股的頭發旋緊從腦後盤繞至前額,婦女則把發梳結成髻用黑布巾罩套,再用黑布巾兩端縫系的白布帶整體結緊。留頭發、包頭巾的習俗白褲瑤稱其為「包頭禁發」,這種裝束習俗在我國少數民族的風俗里很是獨特。對於頭發白褲瑤格外珍惜,不僅成年男女包頭禁發,長在頭上的發辮不再剃剪,即使是日常脫落的頭發,也要謹慎地拾起用紙包住夾在籬笆里收藏好。
在白褲瑤的口頭傳說里,他們對頭發的重視,是源於一次可怕的經歷:在很久以前,幾個操外省口音的陌生擔貨郎到瑤寨推銷針線等小商品,他們走村串寨主動招攬顧客,貨價格外的便宜,交易方式也很特別,無錢購買的允許用其他物品來兌換,連剪下的頭發也可以交換商品,家境貧寒的村民爭相剪發換取所需。然而在陌生的賣貨郎走後不久,可怕的事情發生了,瑤寨出現了恐怖的急性傳染疫病,多人感染屍橫遍地。災難之後,瑤人拿死者衣服去尋仙問卦,查找災難的來由,卜卦者解答:「不久前有人到你們村寨去收頭發,把頭發拿回去摻上針和沙子埋地下施咒要你們斷子絕孫」。從此,白褲瑤惜發如命,不再亂剃剪頭發,頭發脫落也要拾起收藏。

6、關於牛的傳說與習俗

在德昂族村寨,稻穀收完後,第一口新米要先給牛吃,以此表示對牛的尊敬和感激。關於德昂族敬牛的習俗有這樣一個傳說:很久以前,在一座山上住著兄弟倆,父母早亡,留下一幢房子和一頭黃牛。哥哥貪懶心狠,弟弟老實勤快。有一天弟弟在外幹活時,黃牛突然說起話來,它告訴弟弟,你快回去,你哥在家燒粑粑吃呢。弟弟半信半疑地回到家,見哥哥正在吃耙耙。從此以後,弟弟對黃牛特別好。又有一天,黃牛告訴他,你哥又在家炸乾巴吃,弟弟回家一看確如黃牛所說。哥哥見弟弟突然而來,一氣之下把油鍋推翻,潑出來的油濺到弟弟腳上。弟弟很傷心,決定和哥哥分家。分家時,老實的弟弟只要黃牛。分家後,弟弟便牽著牛爬山涉水,不知走了多少路,最後在一個山洞裡棲身。這個洞里有個水塘,每逢單日仙女就來此洗澡。有一天黃牛偷了一個仙女的衣服,仙女找不到衣服回不了天宮,便和弟弟成了親。成親後的第二年,仙女生了一個兒子。不久,弟弟將黃牛偷衣服的事跟仙女講,並且還拿出衣服給她看。仙女看到衣服,便馬上搶過去穿上,抱著兒子回到天宮。黃牛也馱著弟弟追到天宮,向天神要兒子。天神說:「你能開出一百畝地,我就把你的兒子給你。」弟弟只好牽著牛回來開墾荒地。他終日辛勞,早出晚歸,終於開出了一百畝地,並在地上種上了莊稼。天神被感動了,將兒子還給了他。他欣喜若狂,帶上兒子騎著黃牛回到了山寨。從此,德昂人學會了種五穀。他們為了感謝黃牛,於是便將每年的新米先給黃牛吃。他們認為,牛吃了新米,田犁得好,能長出好莊稼,給山寨帶來幸福吉祥。

7、貴州砍牛真他媽有毛病

就是不良風俗 與大中華的發展背道而馳 跟原始人一樣粗魯野蠻血腥 所以那邊窮是有原因的 摒棄不了這些陋習 封建迷信 傷害生靈 必遭報應!!!那些被砍死的牲畜不會放過他們的 報應不在這一代身上也會在下一代身上體現!!

8、砍牛送葬的習俗

白褲瑤當家中有人去世後,死者家屬就派人在舉行葬禮之前,帶著砍牛刀去向舅爺報喪。舅爺一見砍牛刀便知原委。翌日,舅爺帶領著數十人,背著銅鼓,提著風桶,來到死者家中打。銅鼓是白褲瑤的聖物,在啟用之時,人們要殺雞、放鞭炮,在埋銅鼓的地方舉行起鼓儀式:「銅鼓呀,我們把你來敬,請你開口說話,求你告訴祖先,保佑我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說完這些話,才把銅鼓取出來去參加葬禮。葬禮完畢,同樣要舉行敬鼓儀式,將鼓埋好,這樣鼓才不會跑走。
砍牛送葬的前一天,要打銅鼓為死者「開路」,使更多的人聽到鼓聲,自動前來參加葬禮。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