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風俗籃頭肉

風俗籃頭肉

發布時間: 2022-10-13 00:07:05

1、出嫁都有什麼習俗?

(新娘在出嫁前要「開面」用芋麻把臉部的絨毛捲去,有的還要把眉毛揪去一部分,以區別已婚與未婚這是舊時的做法,現在不流行這了)。先天晚上,新娘的父母和直系親屬要給新娘「鋪箱」。在新娘的衣箱四角及中央放墊箱錢,錢數要成雙,衣箱放滿布料後,上面放鞋子、襪子、手巾等物,到婆家後,新娘要請婆婆開箱清點,看新娘的「打發」,看後,將衣箱鎖好,鎖匙交新娘保管。同時將新媳婦准備在衣箱內的鞋子手巾等物帶走。並放紅包一個叫開箱包封。
送親是母親、姨媽及兄弟姐妹,還有叔父俗稱高親。父不送女,要到「回門」時父親才隨女婿一道去女婿家。送親忌喪偶人送,怕不吉利。高親去男家後,要洗手洗臉,俗稱「洗塵」,同時給倒水人以「賞錢」。現在鄉下講究男方去女方家接親時人數去單數。女方配成雙數送親(但16不行,鄉下說16不吉利,說16是人死了16人抬著死人上山。(現在不流行回門酒了,一般是做發嫁酒,結婚當天男方接親隊伍趕到女方家吃早飯)這中間也還有好多禮節,如果席間有人給新郎端飯,倒酒。新郎要給紅包的。
知識拓展:
結婚,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大事,關繫到人一生的幸福美滿與否。從古到今,家鄉結婚風俗習慣,歷來都是特別重視講究的。夫妻恩愛,子孫昌盛,生活美滿是人們長期夢寐以求的共同願望。千百年來,人們把祝福的生活願望與信仰的習俗心理揉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五花八門的婚姻習俗。不同民族,不同地區,都有著不同的特點。過去為婚禮制定的「六禮」,在我國歷代婚禮的演變中,始終起主導作用,甚至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今天,有些還被傳承與沿襲下來。我家鄉至今保存的種種婚姻習俗,是古代婚俗的傳承與變異。現在我是過來人,我當時結婚時就想革除舊俗,樹立新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但是沒有行通 。估計也無法改了。

2、二月二為什麼要吃豬頭肉?

1、二月二龍抬頭要吃豬頭肉,是由古時候的一些風俗保留下來的,象徵著吉祥,保佑平安。古時候農民為了求雨,保一年風調雨順,都會把最好的祭品奉獻給管雨的龍王。
2、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就意味著萬物復甦,一年的開始,吃豬頭也意味著一個好的開頭。在龍抬頭這一天吃豬頭肉,大家都希望在未來的一年能順順利利,平平安安,最主要的是討一個好彩頭。這是由古時候的風俗保留下來,相傳龍王是管降雨的,民以食為天,農民為了求雨,為了保一年風調雨順,所以就在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要把最好的祭品豬頭奉獻給龍王,就是希望龍王能夠保佑農民風調雨順,有吃有喝,能解決溫飽問題。古往今來,人們就把這種美好的願望傳承下來了,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在很多地方都有吃豬頭肉的風俗。

3、祭祀的刀頭肉,祭祀完能拿回家吃嗎?

能啊,我們這的風俗是,祭祀用過的吃的東西都可以拿回家吃,而且給小孩吃好。

4、平湖有哪些風俗習慣?

平湖的風俗習慣
平湖鄉間婚俗,舊時大致有:「討八字」(或稱「拿八字」)、「拿糖」、「准日」(或稱「著日子」)、「對親」、「話親」、「擔盤」、「娶親」(即「結婚」)等婚俗禮儀。
「討八字」
舊時,孩子長到十來歲,就有熱心的媒人前來說媒。媒人以作伐為職業,極盡瞞、騙、討好之能事,去女方說男家怎樣富貴,小官官生得如何俊俏聰明等;去男方則說女家姑娘如何漂亮,其家規如何好等。然後向女方索要生辰八字,稱為「討八字」,請先生用毛筆在紅紙上寫好八個字,即:某年某月某日時辰,稱為「八字」也稱「年庚八字」。男方將女方拿來的「八字」,放在灶頭上祭灶君的香爐下,壓三天,焚香默禱。
男家看中某家姑娘,主動托媒人(俗稱「央出媒人」)去討「八字」。如果女家知道男家底細或者其它原因,不願出「八字」,認為門戶不當,則借口「伢姑娘歲數小」等理由,婉言拒絕。
男家將媒人拿來的「八字」,請算命先生「合八字」(或說「挑八字」)。女方與男方「八字」合得攏,就決定了這樁婚事。舊的訂婚,基本上都是「父母

之命,媒灼之言」。大多男女雙方在結婚前,從未見過面。由於這種舊俗,釀成了不少婚姻悲劇。
「拿糖」
「拿糖」就是合「八字」看親以後,男女雙方都表示同意,男方就托媒人送給女方金戒指、金耳環、糖果等禮物。然後女方將這些糖果分給鄰舍等,表示女兒已許諾人家,這就叫「拿糖」。
「准日」
是訂婚的第二項禮儀,請星相先生擇選一個「黃道吉日」,僅請長輩、媒人,一般設宴一桌或二桌。正禮:舊時,一般為8-10元;「四牲禮」(俗稱「籃頭肉」),一塊板肉約6-8斤、「帶腳腿」、雞、魚(鯉魚)、「花紅」(指媒人錢)。女家一般不邀客人,僅向鄰居分糖,以表明自己女兒已有配偶。
「對親」
正禮:舊時16-24元;「四牲禮」,也有折成現金,用紅包,包數包。(「花紅」、「准舅佬」紅包約2-4元,幾個舅佬包幾包);金耳環、金戒指、布料、絨線等。「對親」一般男家都要設宴邀請親朋好友,親友吃「對親」酒一般不送禮,但結婚時就要送禮,故俗稱吃「對親」為「下秧酒」。也有「著日子」、「對親」一次性操辦。「花紅」女方不能受,還要加半謝媒人。女方還要送一棵用紅紙包好的「萬年青」,一對「銅飯盂」等,祝日後新婚夫婦萬年長青,並要將男方送來的帶腳腿的腳爪頭,作為回禮品,俗稱「有腳氣」。
「話親」
舊時,孩子長到十六七歲,父母要為兒子操辦婚事。男方托媒人到女方家協商婚期,俗稱「話親」、「話好日」,舊習,男方一般要提前五六個月去女方家約定,故往往經數次商定才同意。女方同意後,男方要請星相先生選擇黃道吉日,決定結婚之日(俗稱「好日」)「話親」用正禮實際是給女方置辦嫁妝(如馬桶、腳桶、被、櫥等),也有人家不拿正禮到「擔盤」一起拿。一般不擺酒席,僅請媒人、長輩。「話親」要適時,過早,女方說:「憂伢嫁妝不辦哩?」,過遲,女方說:「時間太緊塌伢面子(指嫁妝未辦好)」,所以「話親」對男方和媒人是個耗時間、費口舌的事,要耐心,說盡好話。
「擔盤」
舊時,「擔盤」之日,男女雙方都要辦酒席,這次男方給女方的正禮比較大,約40-60元,還要「四牲禮」、還有「准舅佬」、「鞋襪」紅包,「准舅」錢是給姑娘出嫁時,阿哥抱上轎的「辛苦鈿」;「鞋襪」錢是給新郎做鞋、襪(有時女方忘記,男方有話說:「沒鞋襪叫新郎赤腳來到女家」)。
到女方家吃「擔盤」酒的親戚、朋友要送禮,禮物大多是實物,也有紅包。
舊時,「擔盤」也有把正禮,以姑娘的年令折成實物,如十八歲姑娘,就送十八石米,十八甏黃酒,十八包乾果(桂圓、荔枝、棗子、糖等)。也有送十八段布(小扣土布),十八床被頭等。
「娶親」
「娶親」之日,男家稱「好日」,女家稱「嫁姑娘」。結婚這天,雙方都辦「喜酒」。至於排場,菜餚多少,以各方經濟條件而定,也有女方不辦酒席,

等結婚後三朝或十二朝設「回門酒」。娶親時男方給女方正禮,舊時80-100元,加上糕點,還有謝娘禮(一塊肋條肉,俗稱「肚皮疼籃頭」)。

結婚娶親,一般由男方抬花轎去迎親,路遠用船。迎親船,俗稱「親船」,要請「吹打大夫」,一路吹打,以助熱鬧。家境好的人家請「奏班」(民間也叫「徽堂鳴」),有的還要搭台,故稱「洋台奏班」,也有大夫、奏班一起請,新人拜堂時要有司儀唱禮。
陪嫁三件寶:
在平湖農村流傳著一句俗語:「結婚三日跑三朝,陪嫁姑娘不忘三件寶。」姑娘出嫁時,不論家境貧富,不論事情再忙,要為出嫁姑娘辦好三件寶。

紅蛋 ,女兒出嫁,女方的母親早就把8隻染紅的雞蛋,悄悄放在一隻新馬桶里(俗稱「子孫桶」),表示代代(蛋蛋)相傳、子孫興旺的意思。

鯉魚, 取親那天,男方備「六禮」有(雞、鯉魚、肉、煙、酒、「禮鈿」)送女方家,以答謝姑娘母親的生育之恩,稱「肚皮痛籃頭」但對「六禮」中的鯉魚不能收受,並要隨姑娘到男家,寓意男女雙方結親後,如魚得水,自由游動,經常來往,期望女兒不斷娘家之路。
萬年青,出嫁時,由女方喜娘或父母掘一棵茁壯的萬年青,在根莖上用紅紙包好,一般放在飯盂里,隨嫁到男方,日後種在男家屋前或屋後,象徵新婚夫妻的愛情四季常青,吉祥如意。這一習俗,流傳至今。
喂「糖飯」、吃「小夜飯」
舊時,在農村新娘出嫁都要喂「糖飯」和吃「小夜飯」。喂「糖飯」,是姑娘出嫁之日,先把姑娘的全部嫁妝,搬到屋前場上,當眾顯喜,稱「晾嫁妝」或「晾衣風」。新娘上花轎前要朝北坐在堂屋間,由母親或者哥嫂為新娘子喂「糖飯」,意是姑娘婚後生活甜蜜。然後,將准備好的兩碗飯,俗稱「衣食飯碗」,上面放著兩根長梗鹹菜,兩雙筷子,再放入面盆內,由女方廚師送出來,並要討喜錢。只有到面盆端出來,娶親隊伍方可起程。
吃「小夜飯」,是在新婚之夜,鬧新房的人們漸漸散去,由男方的長輩(一般是婆婆)端出女方嫁來的長梗鹹菜冷飯,在新床前請新郎新娘面朝南並肩坐著,各自把碗里的冷飯吃完,這就稱吃「小夜飯」,寓意夫妻同甘共苦,天長地久,新娘美容。
這種風俗相傳在元朝末年,當時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年輕落難時,找了一位馬氏姑娘,因家境貧寒,新婚之夜,馬氏姑娘好不容易找到一點大米,燒了兩碗粥,找到幾根長梗鹹菜,就這樣朱元璋和馬氏姑娘過了新婚之夜。後來,這一習俗就傳到了民間。

5、誰知道諸暨的民風民俗

1、方言

諸暨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 

2、婚俗

諸暨婚俗歷史專比較久,很多東西保存屬的好,一頂八抬花轎,兩側各有身著清一色長衫的六名行郎壓陣保駕。行郎由男方延請,在吹吹打打的迎親中,他們手提轎燈,前呼後應,顯得特別招眼,把男方炫耀虛榮的戲唱足了。

(5)風俗籃頭肉擴展資料;

諸暨市位於浙江省中北部,北鄰杭州,東接紹興,南界義烏--金華,區域面積2311平方公里,下轄3個街道、24個鎮鄉,常住人口在150萬左右,是浙江省城鄉體系規劃和新型城市化"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環杭州灣城市群大城市培育對象。

2012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810.7億元,財政總收入92.6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2.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5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9107元,綜合實力位居浙江省十強。 諸暨是越國古都、西施故里,秦時置縣,歷代未廢,1989年撤縣設市。

歷史上,諸暨曾出過王冕、陳洪綬、楊維楨等書畫名家;近現代以來,涌現出俞秀松、汪壽華、張秋人等一大批為革命獻身的志士仁人,孕育了12位兩院院士和130多位將軍。 "七山一水兩分田"的自然稟賦,造就了諸暨一方秀麗山水。

6、東北二月二吃什麼傳統食物

東北二月二吃什麼?

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很多地方元宵一過,這個年就算過完了。但在東北則不同,按東北的風俗,過完二月初二,這個年才算過完。二月二在東北,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古東北部,吃豬頭肉、理發、發鞭炮。東北二月二吃什麼呢?

一、豬頭肉

民謠說「二月二龍抬頭」,東北人有「二月二吃豬頭」的習俗。古代豬頭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平常的時間豬頭是不能隨便吃的,一般農戶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殺豬宰羊。

從這一天起就開始改善伙食,每天飯菜都要見點肉,除夕夜全家吃團圓飯,初一吃餃子,破五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等到正月一過,年也過了,節也過了,臘月殺的豬肉基本上都吃光了,最後只剩下一個豬頭,這豬頭只能留在二月二才能吃。龍王是管降雨的,所以農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給龍王吃。

豬頭肉,雖說平日里很不起眼,難登大雅之堂。但其吃法多樣,既可加工成各類熟食品,還可搭配其他原料入菜,不管是佐酒還是下飯,都是不錯的美味。

1、醬爆豬頭肉:青椒去籽洗凈,切片後入沸水中汆一下;熟豬頭肉切成片;鍋置火上,入油燒熱,下豬頭肉炒至變色,投蔥花、蒜末炒香,加甜面醬翻炒,調入白糖,倒入汆好的青椒片,添少量清水,炒勻後用水澱粉勾薄芡即可。

2、蒜香豬頭肉:蒜苗洗凈後,切成段;熟豬頭肉切片;鍋中熱油,先爆香薑片,再放入蒜苗段炒至七成熟,加精鹽,放入豬頭肉一起翻炒,稍添一點清水,加蓋略燜1分鍾,調入味精炒勻,出鍋即可。

3、西芹炒豬頭肉:西芹摘洗凈,切成段,入沸水中汆一下;黑木耳用溫水漲發後,撕成小朵;熟豬頭肉切片;熱鍋入油,下豬頭肉炒至變色,放入西芹、黑木耳,加白糖、料酒合炒至熟,調入精鹽、味精,炒勻即成。

二、餃子

在東北過年,餃子是必吃的食物,從初一到二月二都流行吃餃子。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舊時,餃子是不易吃到的,過年過節吃到的也多是缺油少肉的餃子,只有一點肉味兒來解饞。

專家表示,如今的餃子餡料不一而足,從素菜、雞蛋到豬、雞、魚、蝦等各種肉類,幾乎沒有不能包進餃子里的食材。在「龍抬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過去,醫學不發達,染上病就不容易治好,大概人們認為「龍抬頭」會鎮住一切病害,吃了「龍耳」,龍會保佑自己身體健康,祛除百病,到現在還流傳著「二月二吃水餃,百病懼龍體外跑」的順口溜。

需要注意的是,吃完水餃後不要大量飲茶,因為茶葉的鞣酸會與肉類蛋白質合成具有收斂作用的物質,導致腸蠕動減慢,不僅容易積食腹脹,還容易影響排便,增加了代謝的有毒物質重吸收的機會。

養生之道網提醒,東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農歷二月初一之間不剪頭,民間流傳如果剪頭會克(死)舅舅,所以東北人很忌諱這點,沒有人會在正月里剪頭。「二月二,龍抬頭」,這表示著二月初二這天人們剪頭會很吉利,所以在這一天很多人都會爭相剪頭,討吉利。

7、民間二月二有個風俗,龍抬頭,剃龍頭,吃豬頭肉,可龍抬頭和吃豬頭有什麼關系啊?O(∩_∩)O哈哈~

小的時候,每到農歷二月初二,都會聽老年人說起「二月二,龍抬頭」的句子,在兒時的記憶里,這個「龍抬頭」的日子要「剃龍頭」,再就是要吃豬頭肉了。那時人們生活水平很差,只能買一點點豬頭肉,筋道的拱嘴和有脆骨的耳朵比較金貴,要留給大人吃,在那雖貧窮卻歡樂的日子裡,豬頭肉這道美食卻成了我童年的美好記憶。
忽然好奇為什麼在「二月二」要吃豬頭肉,於是上網查閱相關資料,比較一致的說法是:「二月二」是春節中最後一個節日,北方一般農戶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殺豬宰羊,從這一天起就開始改善伙食,每天飯菜都要見點肉,三十除夕夜全家吃團圓飯,初一吃餃子,破五吃餃子,十五吃元宵。正月一過,臘月殺的豬肉基本上都吃光了,最後只剩下一個豬頭,這豬頭只能留在二月二「龍抬頭」那一天才能吃。「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大地萬物開始復甦,一切動植物開始抬頭,一年要開一個好頭,迎來這一年的風調雨順。龍王是管降雨的,他上到天宮,農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給龍王吃。後來,「二月二」吃豬頭肉的習俗就保留了下來,成了吉祥的象徵。
  關於為什麼要把豬頭當作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據資料記載,淵源可追溯到先秦。宋代的《仇池筆記》中曾記錄了一個與豬頭入饌有關的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後,甚感腹飢,於是闖入一鄉村小廟,卻遇上了一個喝得醉熏熏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斬之,哪知和尚全無俱色,王中令很奇怪,轉而向他討食,不多時和尚獻上了一盤「蒸豬頭」並為此賦詩曰:「嘴長毛短淺含膘,久向山中食葯苗。蒸時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漿澆。紅鮮雅稱金盤亮,熟軟甚堪玉箸挑。若把毛根來比並,氈根自合吃藤條。」王中令吃著美饌蒸豬頭,聽著風趣別致的「豬頭詩」,大喜之餘,封那和尚為「紫衣法師」。
如今,豬頭肉已算不上是珍饈佳餚,但這個民間傳統節日卻讓我們擁有一份好心情,「龍抬頭」讓我們對春天充滿了嶄新的希望

8、結婚上頭肉是什麼?

結婚上頭肉是風俗的一種。

上頭儀式通常系在大婚前一晚或者大婚當日舉行儀式前。

象徵著一對新人步入成人,開始組織新的家庭並擔負起開枝散葉的光榮使命。

當然上頭儀式作為一個重頭戲是需要擇好時辰的,一般男方要比女方早半個小時,事前雙方均需要沐浴用綠柚葉水淋身,更換好新的內衣褲、睡衣褲。

到可以看到月光的地方再由好命婆(一般就是男女上方家族中的長輩,要求父母雙全、子女健在,夫妻和睦的)幫其梳頭。

9、古代傳統結婚的時候男方去女方家提親時那個是叫什麼肉呢?

●答:應該叫「離娘肉」。

●相關資料:
離娘肉是中國結婚民俗中的一種禮物。就是在娶親時或者娶親的前一天,男方要准備幾斤豬肉給女方送去,有的地方還要附帶豬腿,這個肉呢,就叫「離娘肉」。一般來講,這是數十種彩禮中必不可少的一種。
離娘肉的選擇很有講究,一般多為新鮮的生豬肋條肉和豬後腿。有些地區習慣送一塊,根據地區不同,大小也不等,有的幾斤,有的地方大到十幾甚至四五十斤。有的地方,講究數字吉利,一般取雙數。正由於這種風俗,過去在鄉下,男方家就在娶親前幾天殺上一頭或兩頭豬,一來是用作送離娘肉,二來是請客用。送肉的時間,有的在婚前一天,有的在娶親的當天。城裡人,沒有條件殺豬,大多就到肉店買一塊五花肉,有的是兩塊。

離娘肉在中國農村的婚俗中比較常見,以中原地區居多。為什麼要送「離娘肉」呢?最簡單的解釋是說,姑娘是娘身上的肉,被人娶走了,給一塊肉權當補償。
傳說一
從前,有個小村子裡住著兩戶人家,一戶姓張,一戶姓王。張家三口人,老兩口和一個兒子。王家也是三口人,老兩口和一個女兒。兩家是多年的老鄰居,好得跟一家人一樣。
張家的兒子叫張貴。王家的女兒叫秀英。他倆成天一塊兒跑著玩,一塊兒挖野菜、拾柴禾,好得跟親兄妹一樣。兩家大人一商量,說定要結成兒女親家。
轉眼幾年過去了,張貴和秀英長成了大小伙,大姑娘。本該讓他們成親了,誰知道張貴人大心野,花錢大腳大手,從不知道節儉。好家景吃不住猛踢騰,更別說小家小戶啦。張老漢說不動他,氣得病了。王老漢也勸不醒他,起意要退親。秀英也急了,可張貴浪盪慣了,咋勸醒他呢?秀英想了想就找娘去了。
第二天,張貴這位未來的丈母娘把女婿叫到跟前說:「貴呀!秀英你倆都不小了,大事該辦了。不過,女兒是娘身上的肉,在秀英出門前,你得把這肉還給我。」張貴說:「那咋還呢?要不,我上街割一塊肉給你老送來?」丈母娘說:「那不中,得要兩只活雞,一對活羊,一對活豬,一對活牛,這些辦到了,你倆成親,辦不到,一輩子也甭想。」
張貴這回可真發愁了,這么些東西,上哪兒去弄呢?他想來想去,也沒想出個好主意,只好上山砍柴賣了錢,先買了兩只雞,又買了兩只羊。從此,他就整天喂雞、放羊帶砍柴,苦筋巴力積攢錢。這時候,他才知道這錢來得太不容易,對自己過去大手大腳胡花錢的事,後悔死了。
三年後,張貴好不容易才把丈母娘要的「離娘肉」籌辦齊了。兩家老人高高興興地為他們成了親。丈母娘把那些豬、羊、牛,又全部陪送給了小兩口。洞房裡,張貴問秀英:「咱媽要的離娘肉咋又送給咱了?」秀英笑著說;「俺娘要不想這個法兒,咋會勸醒你呢?」張貴一聽,這才醒悟過來,對妻子和丈母娘很感激。為了記著這事,他真的去街上割了一塊肉,送給了岳母大人。
後來,這件事就在四鄉八里傳開了。為了讓新郎知道節儉,別的家也都學張貴的樣子,在迎親的時候,叫女婿給丈母娘送塊「離娘肉」。慢慢地形成了風俗,一直流傳到現在。
傳說二
從前,有個大戶人家的女兒叫富春花,嫁到男家以後不僅不孝順婆婆,反而經常對婆婆又打又罵,還不給婆婆飯吃,要麼只給一點剩飯剩菜。富春花的丈夫在外面做生意,很少回家,對這些情況一點也不了解。
有一天,丈夫回到家,看到母親身體不好,就問是什麼原因,娘開始吞吞吐吐不想說,架不住兒子的追問,就含著眼淚把媳婦如何虐待她的經過全部給兒子講了。兒子聽了非常氣憤。就苦口婆心地勸導妻子,妻子表面上答應,等他走後,就更加狠毒地對待婆婆。
又過了一段時間,天上有神仙下凡專門了解民間疾苦。神仙變成了一個叫花子來到富春花的門前,看到她正在做米粑,就上前去要點吃,富春花沒有給他吃,還叫他快滾,神仙又來找她的婆婆要飯吃,婆婆就背著媳婦拿了一碗飯給他。神仙吃完飯以後,就給了她一個又白又大的米粑,並說:「這個米粑你不要吃,留給你媳婦吃。婆婆老老實實地把米粑交給媳婦吃了。媳婦吃了以後就變成了一頭大肥豬在屋子裡亂拱。一天,丈夫回來了,看到屋裡有一頭肥豬在亂拱,就問她母親。母親一五一十地給兒子講了。兒子聽了以後,就拿起刀把那頭豬殺了。四腿一砍下,其餘的就砍成了條方肉,並拿了一個肘子和一條方肉給岳丈家送去,說:「這個豬腿和條方肉是你女兒不孝,變成了豬,我給你們提了點來。」
從那以後直到現在,男方到女方娶親送肘子、條方肉就成為了一種風俗。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