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潮汕生男孩風俗

潮汕生男孩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13 00:00:42

1、生孩子向娘家報喜規矩是什麼?

生孩子向娘家報喜規矩是:舊的習俗里,如果生男孩的話,要用紅紙寫上男孩的出生年月日,還需要准備紅花、仙草以及糖餅帶過去,俗稱是報添丁。

生男孩俗稱是報添丁,生女孩的話就比較簡單,直介面頭說就好了,俗稱報添口。一般這種習俗在潮汕地區,受到過去重男輕女封建思想的影響。但現如今的社會觀念有所轉變,提倡男女平等,因此也就沒有過去的那麼多習俗了。

相關介紹:

娘家在收到報喜後,要准備一些禮物,比如肉蛋、糯米、紅糖等,還要在這些禮物上貼上紅色紙花,並且去女婿家祝賀。

還有一些地方報喜是送雞的,生男孩送公雞,女孩送母雞,也可以送紅雞蛋,男孩送雙數,女孩送單數。其實男方去女方娘家報喜帶的東西不固定的,根據當地的風俗來定就可以了。報喜時間一般在女性產後十二天的時候進行,民間俗稱為「過臘」,有祈求平安的意思。

2、為什麼潮汕人一定要生男孩

還是重男輕女的觀念吧,總會覺得男孩是這個家的根。

3、生男孩後風俗

生男孩後風俗

生男孩後風俗,中國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還是全世界少數民族最多的國家,所以我們的民族文化很豐富,那麼民間生男孩後風俗都有些什麼呢?

生男孩後風俗1

中國各地的報喜禮儀大體一致,儀俗卻又各有不同。最常見的是攜紅蛋(或稱喜蛋)去岳家報喜,「富者生兒育女則大送紅蛋報喜,以示多子多福」。

報喜所攜帶的東西有時不止一樣,有時按當地習俗明顯地標示著所生是男孩還是女孩。湘西地區是提及報喜,「女人生頭胎的當天,夫家就要備上兩斤酒、兩斤肉、兩斤糖、一隻雞,一般由女婿去岳母家報喜。

娘家只要看報喜帶來的是公雞還是母雞,就知道女兒生下的是男孩還是女孩——公雞以示生男孩,母雞以示生女孩。雙雞表示是雙胞胎」。

居住於中國西北邊疆的塔吉克族用另一種方式報喜:生下男孩時,父親沖天窗鳴槍三聲,並將槍放在孩子的頭下,一則報喜,二則祝願孩子勇敢、能幹;生女孩時,言告鄰里,並在孩子頭下放一把掃帚,祝願孩子長大後勤儉持家。

生子除向親戚、故舊、鄰里報喜之外,一般還要在自己家門口張掛出誕生的標志。

誕生標志一方面標示出產婦和新生兒的住所,防止不知情者遽然闖入,帶來邪穢之氣或風寒災病,影響孕婦與嬰兒的安康,也提醒那些特殊的人(如孕婦、著孝者等)自動避忌;另一方面則明確標示男女,用象徵物寄寓對新生兒深厚的祝福和殷切的希望。

新生命誕生之初就用某些象徵物標志男女,是中國古已有之的習俗。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 各地區都形成了別具特色的誕生標志,比如說,位於黃土高原的晉西北地區,生男孩在門外貼一對紅紙剪的葫蘆,生女孩貼一對梅花剪紙。

東北滿族人家生子後,生男在門口懸掛小弓和箭,生女掛紅布條。由東北遷徙至西北的錫伯族人家生子後,生男,門首用紅絲線懸掛一副小人弓箭,生女則掛紅頭繩。

中國的誕生標志雖然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但是,不管哪一個地區、哪一民族的誕生標志,都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這些標志鮮明地揭示出傳統文化中至關重要、根深蒂固的性別意識,深深地滲透著傳統文化對兩性特點的認識和性別角色的期望

生男孩後風俗2

首先是生男生女的稱法。舊時,生男被稱為「弄璋之喜」,璋是佩玉,表示富貴、尊貴,要大慶賀。「弄璋」典故出自《詩經·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所以,生女就被稱為「弄瓦之喜」,瓦是紡錘,表示女工,慶賀從簡。寓意就是古人把璋給男孩玩,希望他將來有玉一樣的品德;

把瓦給女孩玩,瓦是紡車上的零件,希望她將來能勝任女紅。女紅,指紡織、縫紉、刺綉一類的工作。現在已經成古董或藝術活兒了。

既然男女有別,「報喜」時的情形也是不同的。在舊時,小孩子出生,首先報出男女的是接生婆。如果是男孩,接生婆就會對生母大叫「大喜」;

如果是女孩就默不作聲。嬰兒平安出生後,女婿是去外婆家報喜,這俗稱為「送喜果」,是我國古代普遍流行的一種習俗,現在大部分農村仍保留有這種習俗。

有去報喜的新生兒父親,常會攜帶荔枝、龍眼、花生及染成紅色的雞蛋(俗稱「紅蛋「或「喜蛋」)等禮物。但以紅蛋為主。

紅蛋的數目,生男為單,生女為雙,有的地方生女不送紅喜蛋。外婆家接到禮物後,會准備喜蛋、衣裙等物送還。

接到外婆家所送的喜蛋,要按照男單女雙的數目分送親友,而親友則以火腿、桂圓饋贈,現在社會生活中的「發喜糖」、「發紅蛋」的習俗就是這種「送喜果」習俗的沿襲和繼續。

在浙江一帶報喜時,生男孩用紅紙包毛筆一支,生女孩則附花手帕一條。也有分別送公雞或母雞的。陝西渭南一帶是帶老酒一壺,上拴紅繩為生男,拴紅綢為生女。在南一些地方,帶傘去岳父家,傘放在中堂桌上為生男,置於大門背後為生女。

有些地方在送「喜蛋」上就能分出男女,生男蛋為單數,生女蛋為雙數。岳父母收下「喜蛋」後還必須加倍送還,女婿再將這些返回的「喜蛋」分送親朋好友。

周宗禧先生在博客中撰文《生孩子「報喜」習俗》介紹,在德化民俗中,還有向天地和祖宗「報喜」的儀式,現摘錄在此:其一是向天地「報喜」。

德化的民間建築習俗中,在正廳中棟向外第三支梁的下面再 增添一支附梁,取其名為「燈」梁,專為正月點燈時掛燈用的,燈為「丁」之諧音。 因此,家裡生了男孩當天遂點上一盞燈掛在廳中的燈樑上。

寓意天地有靈,我這座房子有新生一新「丁」了,特向您報喜。其二是向祖宗「報喜」。德化民俗每年正月十五都要點上元燈,因此有的地方生了男孩子的第一個正月十五,要到自家的祠堂掛一盞燈,寄意向祖宗報「添丁」之喜。

過去的禮數,多少存在煩索,但不缺的是人情味兒。現在的人報喜方式就簡單而且快捷,來得最方便的就是在微信微博中涮一下,天下人都曉得。至於生男生女,性直爽快的人會直截了當地用戴不戴「把兒」表白,特別乾脆。

但這中間也特別地感覺少了一些東西,你覺得是不是的呢!習俗,有的還是不錯的,人情味加含蓄,這種生活中的浪漫情調還是需要的。你們哪兒添丁見喜,民間習俗是怎麼做的呢!回憶或收集記錄下來,有趣。

生男孩後風俗3

嬰兒降生,俗稱「拾小孩兒」,也叫「添喜」。

過去,產房通常是產婦的卧室,要求安靜、暖和,門窗關嚴。分娩時,房內不許有閑雜人等,男性、兒童、寡婦和未出嫁的閨女絕對不許在場。丈夫可在門外等待喜訊。

分娩的方法也不—樣,富人常在炕前就地放一個大盆,一般是娘家陪嫁的紅木盆。產婦坐在盆上,同輩已婚並生育過的婦女抱著腰,接生婆行接生術。所以,分娩又叫「臨盆」,大概由來就在於此。

窮人家的產婦沒有這樣的福分。他們多躺在炕前鋪好的穀草上,由接生婆接生。所以,這種分娩方法又稱為「落草」,即小孩生在草上。

有一點富人和窮人是相同的,即不能在炕上分娩,如果污血沖了炕神,對產婦和嬰兒的健康、未來都不利。

舊時的生子習俗中,江南一帶還有「踩生」一說,即有人有意或無意間走進分娩不久的人家,稱作「踩生」。

嬰兒降生以後,剪斷並扎緊臍帶,簡單地擦洗一下,用小被包好,由一人抱好。當胎衣落下以後,一切收拾妥當,燒幾張黃表,產婦和嬰兒才能搬到炕上,安排產婦躺好,這才可以讓當丈夫的進屋,處理胎衣和墊草。

胎衣要趁天黑找個僻靜的地方深埋,不能讓人踐踏,不能叫狗吃了,否則孩子不長命。分娩時墊在身下的草,帶有產婦的血污,要立即燒掉,如果被蛇蟲爬過,會變成精靈的。

有的地方有「挑紅」的習俗。挑紅,就是在嬰兒降生後,在院門上掛塊紅布,上面除附有桃枝、銅錢之類的東西。另外,弓箭掛在左面的是告訴人們這家生了個男孩;如果附有佩巾而且掛在右邊的,那就是生了個女孩兒。

挑紅的目的,—是向人們表示這家有喜生了孩子;二是告訴過往的行人,特別是行商的人,不要大聲吆喝,更不要在此敲打響器或燃放鞭炮,以免使產婦和嬰兒受到驚嚇。

產婦分娩以後,就開始坐月子。這時的產婦和嬰兒身體比較虛弱,一切生活都在炕上或產房屋裡進行,也禁止生人入內,避免帶進病菌,影響產婦和嬰兒的健康,這就是俗稱的坐月子。

在整個月子期間,產婦不能乾重活兒,不能用涼水,也不能長時間坐著。民間流俗說法,產婦分娩後,骨縫開了,沾了涼水著了涼風會得關節炎,落下頭痛病等,俗稱「月子里的病」。所以,在月子里要人伺候,俗稱「伺候月子」。

由於分娩,產婦心理、生理會發生一系列變化,脾氣比當媳婦時亦有所變化,往往很難伺候,而當婆婆的,看在孫子孫女面子上,往往百般忍耐、遷就,也要盡量把月子伺候完。

產婦在月子里,要吃飽穿暖,在家平時要用頭巾包頭,以免受涼。產婦的飲食為很稠的小米稀飯、煮雞蛋、紅糖。清末民初,沿海地區有的用豬骨燉海帶給產婦吃。

飲食不能咸,免得嬰兒嘴唇起燎泡。衡量月子伺候得好不好,境內大都以月子里吃了多少雞蛋、多少紅糖來衡量。

嬰兒出生在那一年,那年的干支就是嬰兒的生肖屬相。生肖共有十二種,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二年為一輪,循環往復。

分娩之後,要向產婦的娘家及親戚報喜。報喜時間,視分娩的'時間而定。如果是頭天下午分娩的,則在第二天早飯後去報喜;如果是後半夜分娩的,則在當天早飯後報喜。總之,在通訊不發達的過去,報喜必須在上午才吉祥。

報喜的順序是新生兒的姥姥家、姑姑家,然後才是其他親戚及親朋好友。

報喜的人,過去女婿必須親往岳父母家,其餘多數是新生兒父親的兄弟,有錢的人家會派傭人前去。

報喜的方式各地有各地的習俗。浙江一帶,生男孩的用紅紙包裹一支毛筆,生女孩的則另外附花手帕一條。也有直接送公雞、母雞以示新生兒性別的。陝西渭南一帶是帶上一壺酒,生男孩的酒壺上拴紅繩,生女孩的拴紅綢。

還有的地方是女婿帶上一把傘去岳父家,傘放在中堂桌上為生男,置於大門背後為生女。我國大多數地區報喜時送上染紅的熟雞蛋是不可或缺的,只是數量上有所不同,男孩蛋為雙數,女孩蛋為單數,個別地方則相反。

男孩送雙數的原因,據說是為了孩子長大後好找媳婦,寓意成雙成對;女孩送單數是為了將來好嫁出去。

舊時,當姥姥接到喜訊,還要烙一張餅讓女婿或報喜的人帶回去。報喜人在回去的路上遇到狗時,將餅扔給狗,這意味著狗替孩子咬了災,嬰兒就不會夭折了。

「望歡喜」是生育禮俗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嬰兒出生後的第八天,街坊鄰居早晨即來望歡喜,送的禮品數量視親情而定,多送雞蛋,或十、十二、十六、十八、二十個不等。

家族以內俗稱「門子里」的外加三尺紅布,或一床小毯子,或一套小孩衣服。鄰居間望歡喜的東西只收不回,亦不招待飯食,因系雙方「傍」的,也不講什麼客套話。產婦娘家及其他親朋則於早晨巳時齊到產婦家望歡喜。

親戚看喜的禮物比街坊鄰居為重,特別是姥姥家,一般要送雞蛋、小米、紅糖、紅布、小被等,客到齊後,嬰兒被婆婆用小被包好抱出來,請客人觀相。客人則說些吉祥的誇獎話,同時將准備好的銀錢掖在孩子的小被裡,這叫「長壽錢」。

中午,主家設酒宴招待,主食為喜面。之所以選在嬰兒出生後第八天看喜,其一是產後疾患感染期已過,嬰兒胎盤系也結痂,產婦、嬰兒都比較太平。其二是主家忙碌、勞累,不如一次性招待,騰出點時間和精力,照顧產婦和新生兒。

親戚看喜的禮物全收,主家可以酌情回敬些麵食,回多回少,誰都不責怪,都知道伺候月子忙碌,顧不得旁人。親朋看喜多是四包禮物,或女客登門,或託人送小米、紅糖、雞蛋、布等四包。產婦主食小米,忌食大米。據說小米性溫,而大米性涼。

中原地區還有「洗三」的習俗,就是出生後第三天給小兒洗澡穿衣服。洗三那天,女方母親一般會再備一些尿片過來,過去有這樣的說法:「姥姥是個白虎神,不添外孫不上門」。那時候,女方的母親一般都是等女兒落月才第一次上門。

洗三的水是用艾葉煮的,待水溫適度,將小兒放進盆內。如果第一胎是男孩,婆家會很高興的,他們會拿出祖傳的銀鐲子、銀簪子等器物放進盆內開光。據說,這樣是為了讓小兒沾上珠光寶氣,將來能陞官發財過上好日子。

女孩是沒有這種「待遇」的。洗時,多數由奶奶和姥姥動手,倘若是冬天,她們會配合好,迅速地為小兒抹身穿好衣服,然後,再包好送進媽媽的懷抱。

洗好後,奶奶再在堂間神龕上點三炷香,燒三張紙,奉三杯糖茶,放一掛鞭炮,叩三個頭,默念著:「送生娘娘啊,請保佑我的孫子,別讓『偷死娘娘』偷去了。明年周歲時,我給你奉刀首肉(豬項圈肉),請娘娘多多保佑。」

古代缺醫少葯,醫學不發達,經常有小兒夭折,奶奶生怕孫子有閃失,會問那些「拉群」,也就是孩子既多又健康的婦女,討要一件舊衣服給孫子穿上。洗三時,給娘娘許願也是必需的。也有滿月「送娘娘」的。

送祝米,也稱「送粥米」或「吃喜面」,是一種古老的習俗,出嫁的姑娘生小孩以後,娘家要「送祝米」。這個風俗,在中原、湖南、江浙一帶頗為流行。送祝米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往往是娘家人接到報喜後,約定的吉利日子,一般男為雙日,女為單日。

4、潮汕傳統生育風俗禮儀

潮汕,是一個我們經常聽到的地方,那麼你們知道潮汕的傳統生育有什麼風俗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潮汕傳統生育風俗禮儀

《懷胎經》

世上最苦婦人心,千般苦楚說不盡,未有孩胎心煩惱,有了孩胎連累身。初知有孕心歡喜,有時歡喜有時悲,二個月孩胎血蒙濃,形骸未成結孩童,渺渺茫茫居母腹,漸漸凝結欲成功。三個月孩胎成人影,一半歡喜一半驚,但願胎神勿阻隔,有無都是命生成。四個月孩胎結成人,喜得有孕心頭松,未知肚內男或女,男左女右居腹中。五月孩胎分男女,自從有孕惰收妝,三餐糜飯不思食,想食街市甜共酸。六個月孩胎筋骨全,驚惶謹慎千萬端,人且生仔著行孝,孝敬父母是本源。七個月孩胎分七孔,做仔著知父母功,仔身本是父母脈,養大成人拜祖宗。八月孩胎動母身,日間辛苦夜不眠,千兩黃金不足惜,母子平安勝千金。九個月孩胎旋旋轉,一浮一沉割母腸,希望孩兒早出世,免使母親心頭酸。孩胎趕到十月滿,慘過無力爬高山,母親肚裡“堯堯鑽”,猶如利刀割心肝。早晨煩惱到黃昏,想著十月真久長。孩兒臨月欲出世,忙了內外老雙親。

備辦催生蛋

家翁家婆求神拜佛准備腳步錢①,臨產前用火燒掉腳步錢,以保佑媳婦腳手快快不用驚,外婆備辦催生蛋②、禮品,由阿舅提前送達,禮品是:大桔二對,生雞蛋10粒、加熟雞蛋1粒(抹紅)共11粒。(在預產期農歷是月初一日,阿舅送到姐妹家裡,此時姐妹就將這粒熟雞蛋先吃了,餘下10粒生雞蛋需暫時放置好,候產育後才可食用,其他人也可食用)。二條面巾(毛巾),一個腰肚(肚兜)購買全新的或用新娘即生母十五歲出花園時用的腰肚就好。<附註:男方家應收存一對大桔,付糖。>

不覺肚中疼起來,四筋百脈難忍耐,呼天喚地哭父哭母,生死關頭,咬緊牙根,拼盡最後一點力氣,謝天謝地,孩兒出世,哇的一聲,終於喜形於色了。一二三日洗花水,家中忙於安排打掃,因為第三日晚上要上臘③,上臘期間,育嬰房裡忌生水,不能亂動固定物品,亂釘釘子,要選擇吉日請客拜老爺④(開葷)後才可洗被褥等。

《育兒歌》

一歲二歲手上抱,母親抱仔行踢桃,日間教仔學呾話,夜來抹嘴笑呵呵。三歲四歲會學行,會行會走父喜歡,會叫公媽會叫爹,也著給仔取好名。五歲六歲轉容貌,真珠糜豆受苦勞,母親疼仔食糜苦,無心食飯惰梳頭。七歲八歲落書齋,父親出錢買書冊,外公備辦禮物孫好用(以前備辦讀書桌椅書包),內公牽孫拜先生。九歲十歲進學堂,勤讀詩書報母恩。男子一定要識字,女子針工學齊全。十一二歲曉禮儀,父母教仔勤書詩。四書五經都學會,勿去外面惹是非。十三四歲書理通,天文地理件件通,聰明蓋世人無比,只望光祖共耀宗。十五六歲仔已大,男婚女配心喜歡。借問誰家好女子,聘金勿論談親成。十七八歲娶媳婦,媳婦入內敬家姑,外敬嬸姆共叔伯,內敬家翁賢孝婦。

開葷拜老爺

開葷也稱彌月酒,外家阿舅要備辦大桔、童裝、童毯、“秘條”(背帶)給孩子,壽桃12個,雞蛋12粒(生男孩12顆,生女的11顆)、豬肉一塊、一個雞罈“盪”內裝豆條⑤,上放紅包,蓋頂童帽,周圍一隻熟公雞(配肝腱),12顆紅雞蛋,一塊生的三層豬肉(五花肉),金銀首飾等,男方應回禮甜烏豆酒、甜糯米飯,以便女方回家送親人告知喜事。厝邊親人⑥也辦大桔、豬肉、雞蛋、紅包柿餅瓜冊來賀喜,主人也要回禮白糖面條或白糖甜茨粉丸(小粒的),互祝孩子健康成長。孩子出生40天,要剃頭刮臉,壽毛要包裝留起來。一般是40日後就可出門做人客⑦賺紅包。小孩第一次做人客,親戚朋友都會給個紅包給小孩,祝願小孩事事順順興興。母親惜仔如惜金,一邊食乳一邊嗔,頭燒額熱驚父母,世事明白母安心。母親飼仔天地心,六月日頭熱熱抱仔眠。蚊蟒咬母不敢拍,恐怕驚醒奴不眠。母親飼仔苦千般,煮燒吹冷飼仔大,米飯未熟痛仔餓,吹風下雨怕仔寒。母親飼仔受磨台,一個未大一個來,十月孩胎容易過,三年乳哺功勞大。 (黃河鎮天整理)

從《懷胎經》到《育兒歌》可看出生兒育女的艱辛,也可看出潮州人對此人生大事的重視。

<注>

①腳步錢:指的是祭拜神明所用的紙品。

②催生蛋:意為祈禱孕婦能平安順產。

③上臘:指的是剛剛出生的嬰兒待在育嬰房的期間。

④老爺:潮州神明的統稱。

⑤豆條:著名潮汕傳統特產,製作主料:麥芽糖、白糖、花生。

⑥厝邊親人:指的是街坊鄰居及親戚朋友。

⑦做人客:指拜訪親戚朋友。

關於潮汕人的命名禮俗

舊俗嬰兒出生後不久,平民百姓隨便給兒女起個名字,阿貓阿狗、阿大阿二、財、丁、利、貞均可,沒多大講究。

有的人則要講究,要行命名禮,拿生辰八字讓算命先生推算合格是否缺金木水火土或有些什麼避忌。然後請有文化的人根據命格情況取名,缺水的加水,缺木的增木,缺金的補金,缺土的培土,缺火的點火。世俗名字中,凡有淼、焱、森、鑫者,多屬根據這一情況而取。

命名時,有的要請客,有的還要寫在紅紙上貼到祠堂里去向祖宗報告又多了一位男丁。生女的則不必報。命名禮多在慶滿月或慶周歲之日同時進行。請族長或有名望的人取名,稱為賜名,表示對命名者的敬重。

5、潮汕風俗有哪些呢?

潮汕風俗有如下:

1、功夫茶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

2、剃胎發

在潮汕大部分地方,嬰兒出生滿月時,長輩要為其剃胎發。也有些地方是在嬰兒出生12日時進行。新生兒的第一次剃頭歷來被看作是一件喜事,剃了娘胎里帶出來的胎毛,終於可以「從頭開始,重新做人」了,因而剃胎發的儀式嚴肅而隆重,講究一定的規矩。

3、七樣菜

七樣菜是潮汕民間頗具特色的一種食俗,這種用七種不同品種的蔬菜煮成的菜餚,有「新春發大財」的寓意。雖然味道比較怪,但主要是為了過年圖個吉利頭。

4、打油火

「打油火」是潮汕入厝的一種風俗,建了新宅,入宅居住,主人必須請師公來屋內做法一次,驅去室內邪煞之物,以求合家居住平安。這是潮汕鄉下入厝的驅鬼儀式,俗稱「打油火」。

5、出花園

出花園是指當男女孩長到15歲時,便接受這樣一種儀式的洗禮。關於「出花園」一語的由來,普遍認為未成年的孩子在一個五彩繽紛的花園里,直至15歲到來,宣告童年時代向另外一個時代的轉變,所以要從「花園」中踏出,走向成年的門檻,從此要對自己,對社會負責。

6、七夕節潮汕的風俗

七夕節的習俗有很多,如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你知道七夕節潮汕的風俗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七夕節潮汕的風俗,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七夕節潮汕的風俗
七夕不僅僅是情人節,在潮汕地區還是女兒節。出嫁的女兒且小孩年齡小於15虛歲的,在七夕這天,要娘家看親人。回家的時候要帶上甜花生豬腳湯孝敬老人。如果女兒第一年生的是女兒,娘家回禮的時候要回“番梨”,也就是波蘿,“番梨”與“翻來”潮汕話諧音,意思是重新生過,生個男孩。

出花園是潮汕地區的一種成人禮。在潮汕人的眼裡,未成年的孩子就像是生活在花園里一樣,等到其成年時(虛歲15歲,海陸豐地區是虛歲16歲),就要將孩子“牽出花園”,表示其已成年能獨立生活。

出花園那天,要把孩子當成年人看待,在飯桌上要坐大位,飯桌中間放一盤雞肉,雞頭朝向孩子,孩子要食雞頭。有句俗話:“已經咬了雞頭”指的是已出花園。

除了魚、肉、蛋外,還要春菜(取有盈餘之意),韭菜(韭與久同,取長壽永久),厚合(與人人合得來),大菜(吃後變得魁梧高大),魚(意是有人扶助),最必不可少的是一碗用豬肝、心、腸、胃、肺等合成的雜燴湯,孩子一定要吃下,吃不完只有父母可吃,他人不能吃。

意思是讓孩子脫去貪玩、調皮等不良等習氣,換上新的腸肚,因潮人對通情達理的人叫“有肚腸”。從此告別了美好的童年,走上了成年人的歷程。

以前的風俗還要跳“膠掠”,膠掠是用竹編織而成的大箶,裡面放著粿品、糖果和花生米,孩子要從大箶上面跳過,往復多次,以喻跳出花園牆。二十一世紀前半葉,出花園的孩子還要紮上母親親手縫制的腰兜,腰兜里壓著十二粒桂圓及二十個順治銅錢,喻平安富貴(桂與貴同音)。

在潮汕有的地方要采來十二樣鮮花,泡在水裡給孩子洗浴,讓芬芳洗凈孩子氣。出花園要備辦三鳥、肉、粿品送與親戚,特別是外婆家,外婆家及親戚則要饋送衣服或布料,讓孩子穿上新衣,成了一個煥然一新的成年人。

當天還要設宴請房親。整個過程大概就是這樣子。過了這一天的孩子就長大了,要學會做人,學會處事,也慢慢開始得到別人的尊重。
乞巧七夕的習俗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猜你喜歡:

1. 潮汕特色美食介紹

2. 潮汕地區年夜飯習俗介紹

3. 廣東潮汕美食介紹

4. 潮汕美食介紹

7、生男孩點燈風俗

生男孩點燈風俗

生男孩點燈風俗,結婚後生小孩是很多人一直所想的,孩子是非常討人喜愛的,很多的地方在生了小孩之後會有很多的習俗,不同地方的習俗是不一樣的,以下為大家分享生男孩點燈風俗有哪些呢?

生男孩點燈風俗1

河南、惠州、客家人,潮汕等嶺南地區都有這一風俗。

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元宵節點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潮汕等嶺南地區,從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別是元宵當天,家家戶戶都要點燈,而如果去年元宵以後家中生有男孩,則要到鄉中宗族祠堂的燈架上掛上燈籠,以昭告鄉里加重添了丁,接受來自鄉親的祝賀。

廣州過去在正月十二這天有替床頭婆開燈之俗,祈求保佑孩子健康平安長大。而正月十三要在廚房點灶燈,直點到元宵夜。

因為長期處於農耕社會的中國,家庭的男性勞動力對於家族興旺非常重要,男孩子的出生對於整個家族來說都是一件喜事。古時生男孩有著添丁一言,而丁與燈 在許多方言中諧音。因此元宵夜點燈、吊燈的習俗也有添丁的美好祝願。

春節傳統習俗:

1、貼春聯:春聯,每逢春節人們都會貼春貼,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寫成對聯的又叫春聯。傳統春貼是由人手以毛筆書寫,但亦有機器印製的春貼。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但不是每幅春聯都有橫批。

2、剪窗花,貼門聯:過年過節前會剪一些喜氣洋洋的,寓意吉祥的窗花貼貼。

3、掛年畫: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漢族民間藝術之一,亦是常見的民間工藝品之一。清光緒年間,正式稱為年畫,是中國漢族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大都用於新年時張貼,裝飾環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故名。

4、舞龍燈:舞龍在起源於中國的傳統舞蹈。舞龍和舞獅,古時是在一年中的大型節日裡面節目之一。隨著華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現在的舞龍文化,已經遍及中國、台灣、香港、東南亞,以至歐美、澳大利亞、紐西蘭各個華人集中的地區,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標志。

生男孩點燈風俗2

廣東生男孩點燈是什麼時候

年三十賣懶、年初二開年、游神等等

回首過年,不少與大家分享廣東年俗,話已至此,接下來固然廣東年俗如故。

這一次說「點燈」,春節期間,廣東各地普遍流行的傳統民俗。

點燈又稱上燈、添燈、升燈等,「燈」與「丁」音似,點燈(添燈)則添丁,這是一項為慶祝生育男丁且正式寫入族譜的傳統民俗,隆重且熱鬧。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男孩」是點燈年俗不能變通的硬性規定,添口(生女孩)不點燈。

在湛江,新添丁的家庭為了小孩的升燈,早在在春節來臨之前則開始准備。

首先是「定燈」——預定走馬燈。通常情況下,一個片區——面積不大的村落的走馬燈製作,由一個手藝人負責,按照村民所需的數據及規格籌辦,而後趕在正式升燈之前交付。

其次,見告親屬——方便贈送男童新衣服,這是上燈風俗的重要構成。

年初十前後,湛江各地的上燈年俗則陸陸續續進行。

上燈有大致的儀式,走馬燈被懸掛祠堂或象徵神廟的臨時棚之後,接下來是吊上「燈卵」且點亮內部油燈,最後道公佬協同當年上燈的家庭成員(上燈的男童及其父親,祖父健在也會參與)進行隆重的拜祭儀式。

「上燈」既成,男丁名字正式寫入族譜,一方面有被集體認可及接納之意,也蘊含了各種美好的寓意,平安、順遂、聰穎、有為……

「結燈」的標志是喝過「上燈酒」。

年十六,村民會再次邀請道公佬主持「結燈」的拜祭儀式,而後取下象徵人丁興旺,家族綿延千載的「燈卵」——帶回家慎重保管,完成走馬燈的焚燒,最後宴請親友喝上燈酒。

在梅州,各地上燈的時間因地而異,介乎正月初九至正月十八之間,一般集中在正月十二、十三、十四。

梅州地區上燈的風俗,「請」花燈為最重要之一。

上燈前一兩天,新丁家庭約定成俗地組織一隻請(買)花燈隊伍,由「丁首」帶頭——上一年最先誕生男丁的家長,在鑼鼓隊及龍燈舞獅隊的相隨之下,一路燃放鞭炮且炮聲不斷「請」燈。

花燈請回家,鄭重安放在八仙桌之上,待上燈當天,「丁首」將召集其他家庭共同請出花燈,懸吊祖公廳屋樑下,並掛上象徵男丁的燈帶,燈帶的數量依據上一年出生的男丁而定,新添五個男丁,則五條燈帶,七個男童則七條燈帶,以此類推。

當然,「升燈」不啻純粹的將花燈升起來,事實上,升燈儀式是整個活動的高潮部分,升燈前搶白花;升燈時放炮仗、燒煙火,也會舉行舞龍、舞獅等表演……

以湛江及梅州兩地為例,同是上燈的傳統民俗,而「呈現」差異鮮明,可是無論形式上如何大相徑庭,其寄意始終一致,一為添丁之喜悅,同時希望小孩快樂、平安、出人頭地。

至於廣東惠州、東莞、汕尾等地「上燈」年俗的精彩及熱鬧,期待您的補充。

生男孩點燈風俗3

生兒子風水最準的方法

1、卧室陽光足

據說卧室的裝飾關於生兒子是十分要害的,卧室有足夠的陽光時易生兒子,在古代陽宅學中,假如配偶卧房的陽光足夠,那麼就要存在陽盛的景象,致使生兒子。

2、床太安穩

關於卧房旁邊的床在風水學旁邊也是十分要害的,而且床穩固,代表了女人兄弟在懷孕期間安穩胎氣留的住,切記不能睡地板或者折疊床等等,這么在風水學旁邊都不利於懷孕,除此之外,備孕家庭的床下不可以塞太多雜物。

3、卧室有門檻

在風水學旁邊,備孕家庭的卧室有門檻,在後期旁邊留住胎氣,現在現代社會的裝飾個性,咱們可以發現通常只要大門才有門檻,這個時分怎麼才幹補救呢?主張咱們最好在自個的卧室門前放上一塊地毯,便於迎合風水學旁邊的`說法,留住胎氣。

4、家裡種植有貴子樹

家裡若有石榴樹、桂花樹、連蕉等多子多孫意義的植物。很容易出生男寶寶。

5、掛男孩得子圖

現在結婚之人一般都是在卧室之中掛得子圖,如果掛的得子圖是男孩,那麼很容易生男孩,如果是掛的女孩得子圖,那麼就容易得女孩,一般來說,想要男孩子的家長,最好還是掛男孩得子圖。

6、室內塗淺色

若家中室內裝修主要色調為白色,那麼這樣也是容易得男寶寶的。

家裡添丁求子擺放什麼好

1、送子觀音雕像

人們為了求子會到廟里去求觀音顯靈,因此也常常有「送子觀音」的說法,所以如果請來一尊觀音像放在家中,尤其是靈驗的寺廟開光的雕像,往往會帶來比較好的效果。將觀音像放在神龕,在家中日日禮拜,也能讓自己心神安寧,這樣的心態也更容易懷上孩子。

2、麒麟雕像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麒麟有著興旺後代的象徵,尤其是母子麒麟,能夠給一個家庭帶來福澤綿延的氣場。而對於一個尚未有子嗣的家庭來說,如果擺上一個「送子麒麟」,就能夠促使妻子盡快的懷上孩子了。不過擺放時,要將這樣的麒麟擺件放在不被刑克的位置,如果有陽光更佳。

3、求子擺娃娃擺件

如果想要求子,那麼可以在房間內適當的使用一些帶有可愛娃娃的裝飾品或者家居用品,比如用綉有可愛娃娃的枕巾床單被罩,床頭也可以多擺放一些可愛的娃娃玩偶,這樣也有助於求子。

4、鮮花和果實

在家中有生氣的位置放上鮮花或者在茶幾上放上果盤也會帶來求子的效果。鮮花給人一種生機勃發的感覺,能夠讓人洗刷疲憊,心情愉悅而輕松,能夠營造夫妻間的浪漫情調,促進雙方的親密關系發展,而果實則寓意著生子。

8、嫁到潮汕的女人,如果沒有生到男孩子會怎樣?

其實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雖然說現在大家的思想開放了,沒有像以前那樣要求,一定要生男孩子,但是重男輕女的傾向還一直存在著。像很多的潮汕女人,她們就要生男孩子,因為這是她們那邊的風俗習慣,她們也習慣了這樣子的要求。

所以很多潮汕的男人在選妻子的時候會聽父母的話,選父母滿意的人來當自己的妻子。而且潮汕人對自己的老婆和對自己的兒媳婦要求非常的高。所以很多潮汕的女人都會煲湯,會做家務,還會很多東西。潮汕的媳婦通常給別人一種十分勤快的感覺。嫁到潮汕的話,規矩是非常多的,而且公公和婆婆對自己兒媳婦的要求也很多,達不到要求的話,他們會不高興。

在潮汕人的思維里,他們希望自己能有後代,所以會要求自己的兒媳婦生男孩。如果自己的兒媳婦生不出男孩,就一直生,如果第一個不是男孩就生第二個,如果第二個不是男孩就生第三個。一直到生出男孩為止,這樣其實對嫁到那邊的女人來說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情,但是既然選擇了嫁到潮汕,就說明他們已經做好了准備。這個事情其實外人不好來評論什麼,畢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但是如果一直都生不出男孩子的話,這個兒媳婦是沒有什麼好日子可以過的,會聽到親戚和朋友們的一些不好言論。可能有一些比較固執的老人,他在女人生不出男孩子的情況下,會讓自己的兒子,和這個女人離婚,然後再找另一個女人來為自己家傳宗接代。並不是說所有嫁到潮汕的女人都要生男孩子,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一些老人思想上也發生了變化,認為生男生女都可以,沒必要一直生,直到生出男孩子才停。

9、潮汕生男孩趕伴是什麼

有這么一個趣聞:在醫院的產房裡面,若有一個產婦生下男嬰,緊接下來的幾個產婦也跟著生男嬰。若過一段長時間趕不上生男嬰的就只能生女嬰,而緊接在後面的產婦也跟著生女嬰。
潮汕生男孩趕伴就是這么回事,說明你趕得上「好兆頭」。(陳舊觀念:生男嬰榮譽)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