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歡節節日風俗
1、中國的傳統民俗狂歡節有哪些?
除 夕釋義
起源
別稱
春 節起源
相關傳說
適用地區
習俗
元旦與春節的關系
有關詩句:
元宵節
立 春
寒食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七夕節
重陽節
中元節
中秋節
冬 至
臘八節
節日表
傳統節日形象創作大賽徵集項目
大賽機構
附 錄2010年中國傳統節日公歷日期
中國傳統節日中英對照
中國常見傳統活動中英對照
中國元旦花絮
節日文學除 夕 釋義
起源
別稱
春 節 起源
相關傳說
適用地區
習俗
元旦與春節的關系
有關詩句:
元宵節
立 春
寒食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七夕節
2、狂歡節的由來
狂歡節是歐美各國的傳統節日。它起源於古羅馬的農神節,發展於中世紀,盛行於當代。狂歡節的節期,各國不一,有的開始於元旦,有的開始於聖誕節或其他日子。但多數國家在二三月間氣候宜人之時舉行。義大利的海濱城市維亞雷焦是舉世聞名的狂歡勝地之一。拉丁美洲是世界公認的「狂歡節之鄉」。
(2)狂歡節節日風俗擴展資料
節日習俗
狂歡節為期四天,每年的2月中下旬舉行。據說巴西狂歡節起源於15世紀的歐洲,當時的羅馬教皇下令封齋期的前三天在教皇皇宮前舉行慶祝活動。教徒們輕歌曼舞、手舞足蹈,整個羅馬城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中 從此狂歡節被正式確定並在歐洲廣為流傳,後由葡萄牙人傳入巴西。
1641年,在薩爾瓦多舉行了馬隊和花車的遊行,從而開創了巴西歡度狂歡節的先河。1846年,巴西首次舉行狂歡節化裝舞會。到了19世紀下半期,隨著巴西奴隸貿易的逐步取消和奴隸制的最後廢除,廣大黑人興高采烈地加入了狂歡節的遊行大軍,在非洲傳統樂器的伴奏下,跳起帶有濃郁非洲風格的舞蹈。
1889年巴西推翻帝製成立共和國後,狂歡節從形式到內容都有了新的變化,桑巴舞逐漸成為節日的主角。就這樣,久而久之逐漸形成今天這種盛況空前的非宗教的全民聯歡活動。節日雖為短短的四天,但早在節日前的一兩個月,巴西的各大城市和各界團體就著手准備節日的慶祝活動了。
城市的主要街道也早早披上了節日的盛裝,街道兩邊搭起高高的看台,里約熱內盧大看台最佳的包廂票價雖高達千餘美元,但被早早地搶購一空。
3、狂歡節由來簡介 狂歡節由來介紹
1、狂歡節起源於非基督徒的節日慶典,如希臘酒神節、古羅馬農神節和牧神節以及凱爾特人的宗教儀式等。一般在2、3月份舉行。
2、狂歡節,通常是基督教四旬齋前飲宴和狂歡的節日,原由主節一直延長到四旬節前一天,如今通常只限四旬節前幾天。盛行於歐美地區。 許多國家都有一個傳統的狂歡節節日,化妝舞會、彩車遊行、假面具和宴會是狂歡節的幾大特色。
4、狂歡節的節日習俗
各國狂歡節的節日習俗:巴西
巴西狂歡節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狂歡節。在巴西的狂歡節上,每個人都不願表現自我,而是想成全別人。有的男人希望自己擁有女性的特徵;而有的平時內向的女人則大跳狂熱的舞蹈,盡量地模仿他人的敏捷和有力動作。狂歡節中常常出現「易裝癖」,這是歷史的產物。巴西狂歡節對女性化的狂熱程度在世界上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在巴西的狂歡節中,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性派對。
西班牙
西班牙狂歡節,源於1492年。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入侵西班牙,公元前8世紀,羅馬人、西哥特人、摩爾人相繼入侵西班牙,入侵者長期壓迫和統治西班牙人民,西人民長期飽受痛苦,西班牙是個頑強的民族,西人民為反對外來族入侵者的壓迫,於1492年發動了光復運動,取得了勝利,西人民獲得了解放,西人民為紀念光復運動的勝利,每年人們會專門舉行各式各樣的大型歌舞盛會、大型巡遊盛會,人民盡情狂歡,慶祝紀念西班牙人民獲得光明的重要節日。激情狂熱的人群、奇異華麗的盛裝、歡樂繽紛的彩車、迷幻炫目的煙火,所有的一切無不表達西班牙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和平和自由熱愛。
法國
尼斯狂歡節
為了既尊重傳統又跟上時代,自20世紀50年代起,每屆尼斯狂歡節都確定一個主題,馬戲、小丑、美食、歡笑、瘋狂、愛情、20世紀、新千年、歐洲等概念都為狂歡節提供過靈感,並為藝術家們提供了發揮想像力的舞台。
狂歡節是尼斯冬季的亮點,也是城市投資的重點。花車穿插彩車一起遊行、花車上美麗的姑娘不斷向遊人投擲鮮花是尼斯狂歡節一大特色,僅為鮮花埋單就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有了這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因海灘和陽光而夏日爆滿的尼斯在旅遊淡季也不乏熱鬧。
加拿大
渥太華冬季狂歡節
當地居民在成為滑冰道的里多運河上盡情享受滑冰的樂趣。每年2月,渥太華的「冬季狂歡節」就在這里舉行。
加拿大許多地方每年都要舉辦冬季狂歡節。狂歡節從每年2月的第一個周末開始,持續兩周。狂歡節期間,各地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娛體育活動,所有活動都圍繞冰雪題材展開。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和魁北克省首府魁北克城舉辦的冬季狂歡節規模最大,形式和內容也最具特色。渥太華冬季狂歡節於1979年開始正式舉辦,其宗旨是讓人們在漫長的冬季盡量外出活動,與人交流,從而豐富人們的冬季生活,培育冰雪文化,吸引更多外來遊客,促進當地旅遊業發展。
希臘
加拉希迪狂歡節
2005年3月13日,人們在距希臘首都雅典約300公里的小城加拉希迪狂歡。當天是希臘東正教狂歡節正式結束後的第一個星期一,也就是所謂的潔凈星期一。每年的潔凈星期一,加拉希迪都會舉行別具一格的狂歡活動。參加狂歡的人們集中在港灣北岸的街道上,無論相識與不相識,都用加了各種天然顏料的麵粉互相攻擊,這是一種相互表達祝福的方式,類似於泰國的潑水節。
5、平安夜,聖誕節,狂歡節是怎麼來的??
一、平安夜的由來:耶穌開始誕生之夜。
平安夜在每年12月24日的晚上,這天晚上,聖母瑪利亞開始要生耶穌的時候,突然天空傳來了轟鳴的聲音,這聲音被看守羊群的牧羊人聽到了,覺得特別神奇,於是廣而告之大家耶穌即將誕生的消息。
隨著大家的流傳,耶穌在12月24日晚上誕生的消息就傳到了每個人的耳朵里,至此之後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吉祥的夜晚,也就有了如今的平安夜。
二、聖誕節的由來:紀念耶穌誕生之日。
教會開始並無聖誕節,約在耶穌升天後百餘年內才有。第一個聖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聖克里門倡議舉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聖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於聖經末明記耶穌生於何時,故各地聖誕節日期各異。
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恆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聖誕節。十九世紀聖誕卡的流行、 聖誕老人的出現聖誕節也開始流行起來了。
三、狂歡節的由來:狂歡節起源於希臘酒神節、古羅馬農神節和牧神節以及凱爾特人的宗教儀式等。
該節日曾與復活節有密切關系。復活節前有一個為期40天的大齋期,即四旬齋(lent)。齋期里,人們禁止娛樂,禁食肉食,反省、懺悔以紀念復活節前3天遭難的耶穌,生活肅穆沉悶,於是在齋期開始的前3天里,人們會專門舉行宴會、舞會、遊行,縱情歡樂,因此該節日也就稱為「狂歡節」。
一、平安夜的傳統習俗
傳統上不少基督徒會在平安夜參與子夜彌撒或聚會,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內舉行,以表示聖誕日的開始。一些教會則會在晚上較早時間舉行燭光崇拜,通常會有耶穌降生故事的話劇表演,亦會享用大餐,一般會有火雞或火腿作為主菜。德國的傳統菜色則有燒鯉魚。
二、聖誕節的習俗
1、聖誕樹
聖誕樹是聖誕節重要的組成元素之一,由雲杉、松樹、冷杉、赤松、南洋杉等針形葉樹種製作而成。還會在樹頂用五角星或小天使裝飾,樹身裝飾則用各類糖果、彩燈、玩具等,還在樹上懸掛或在樹下堆滿聖誕禮物。
2、聖誕卡
聖誕賀卡作為聖誕節禮物,在美國和歐洲非常流行。在聖誕節因為距離無法團聚的親友,西方人會製作一張聖誕卡寄給對方,來祝對方聖誕快樂。除了聖誕卡,還會寄送家人的合影或一年來家庭成員的成就與家庭新聞。
3、聖誕襪
聖誕襪,最早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小朋友們在聖誕夜睡覺前會將襪子掛在床邊,供聖誕老人在半夜從煙囪里鑽進來送禮物。而父母則扮演聖誕老人的角色,將禮物塞進小朋友的襪子里。
4、聖誕帽
聖誕帽是狂歡夜必不可缺的標准配置,它是一頂紅色的帽子,帽檐有一圈白色毛邊,帽尖有白色的毛球。晚上戴著睡覺,第二天醒來你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些心愛的人送的禮物。
5、烤火雞
根據傳統,烤火雞是聖誕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在聖誕節製作的火雞也為聖誕火雞。火雞有很豐富的營養價值,而且瘦肉含量很高不用擔心長胖。烤火雞時會把火雞肚子里塞進很多調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後整隻烤,雞皮會烤成深棕色,看著就非常有食慾。
6、喝紅酒
在聖誕節人們會喝紅酒,但在聖誕節喝紅酒跟平常有所不同。會在酒中加入肉桔、葡萄乾、桔仁、白糖、橘子皮等材料,之後在火上邊加溫邊攪拌,最後再加入伏特加,口感又甜又溫暖。
三、狂歡節的習俗
歐洲和南美洲地區的人們都會慶祝狂歡節,不過各地狂歡節日期和習俗有所不同。
1、諾丁山狂歡節
在每年8月最後一個周末舉行,為期兩天,開幕當日孩子「稱王」,成人次日出演,以高潮謝幕諾丁山狂歡節一向以濃郁的加勒比海情調著稱。
2、古巴狂歡節
每年7月至8月,古巴各地都會舉行盛大的狂歡節活動。在此期間,城市內的一條主要街道完全成為狂歡節的場地。
街道兩旁全被各種攤位占滿,其中最多的是啤酒攤,其次就是食品攤。喝啤酒是參加狂歡節人們的」必修課」。有酒就要有肉,「烤全豬」是狂歡節上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狂歡節政府放五天假,狂歡節除了「吃」和「玩」的部分,狂熱的舞蹈和音樂每天晚上9時後才開始,最熱鬧的則是最後幾天舉行的包括彩車遊行、徹夜狂歡等活動。
3、德國的狂歡節
復活節的前六個星期是狂歡節。狂歡節在該國主要有三個大的慶祝活動,一是科隆的「卡爾納瓦爾聯歡」,二是美因茲的「法斯特拉赫特聯歡」,三是慕尼黑的「法興聯歡」。
在三天的慶祝高潮中,不少青年人都千方百計把自己打扮起來,模樣越怪越好。狂歡節里,彩車組成的狂歡車馬穿越大街,這是這一節日的高潮。
6、狂歡節是什麼時候
狂歡節在2、3月份舉行。
是基督教四旬齋前飲宴和狂歡的節日,原由主節一直延長到四旬節前一天,如今通常只限四旬節前幾天。盛行於歐美地區。
許多國家都有一個傳統的狂歡節節日,化妝舞會、彩車遊行、假面具和宴會是狂歡節的幾大特色,它起源於非基督徒的節日慶典,如希臘酒神節、古羅馬農神節和牧神節以及凱爾特人的宗教儀式等。
(6)狂歡節節日風俗擴展資料:
狂歡節習俗:
狂歡節持續四天,每年2月中旬至下旬舉行。據說巴西狂歡節起源於15世紀的歐洲,當時教皇下令在四旬齋前三天在教皇宮殿前舉行慶祝活動。基督徒們跳啊跳,整個羅馬城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從那以後,嘉年華在歐洲得到了正式確認和廣泛傳播,然後被葡萄牙人引入巴西。
1641年,薩爾瓦多舉行了騎兵和彩車遊行,從而為巴西慶祝狂歡節開創了先例。1846年,巴西舉行了第一次狂歡節化妝舞會。19世紀下半葉,隨著巴西奴隸貿易的逐漸廢除和奴隸制的最終廢除,大量黑人愉快地加入狂歡節遊行,伴隨著傳統的非洲樂器,以強烈的非洲風格跳舞。
巴西推翻君主制並於1889年建立共和國後,狂歡節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變化,桑巴舞逐漸成為節日的主要特徵。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天世俗國家聚會的盛大場合逐漸成形。
雖然這個節日只持續四天,早在節日前一兩個月,巴西各大城市和各界組織就開始為慶祝這個節日做准備。這座城市的主要街道也穿著節日服裝。街道兩旁都豎起了高高的看台。里奧格蘭德看台最好的包廂票很早就被搶購一空,盡管票價高達數千美元。
7、狂歡節來歷
狂歡節是德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11月11日11時開始,持續兩三個月。而愚人節則是四月一日,每年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國的民間傳統節日——愚人節。愚人節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歷(即目前通用的陽歷),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歷固執地在4月1日這一天送禮品,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
聰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並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的魚」。 從此人們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愚人節時,人們常常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和雛菊把房間裝飾一新。典型的傳統做法是布置假環境,可以把房間布置得象過聖誕節一樣.也可以布置得象過新年一樣,待客人來時,則祝賀他們「聖誕快樂」或「新年快樂」,令人感到別致有趣。
4月1日的魚宴。也是別開生面的。參加色宴的請帖,通常是用紙板做成的彩色小魚。餐桌用綠、白兩色裝飾起來.中間放上魚缸和小巧玲瓏的釣魚竿,每個釣竿上系一條綠色飄帶,掛著送給客人的禮物——或是一個精巧的賽璐珞魚,或是一個裝滿糖果的魚籃子。不言而喻,魚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魚做成的。
在愚人節的聚會上,還有一種做假菜的風俗。有人曾經描述過一個典型的愚人節菜譜:先是一道「色拉」,萵苣葉上撒滿了綠胡椒,但是把葉子揭開後,才發現下面原來是牡蠣雞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實下面是甜麵包屑和鮮蘑;此後上的菜還有用蟹肉作偽裝的燒雞和埋藏在西紅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飯後,客人還可以從丸葯盒裡取食糖果。
不過愚人節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互相開玩笑,用假話捉弄對方。有的人把細線拴著的錢包丟在大街上,自己在暗處拉著線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撿起錢包,他們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錢包拽走。還有人把磚頭放在破帽子下面擱在馬路當中,然後等著看誰來了會踢它。小孩們會告訴父母說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一邊笑著跑開去。總之,每逢愚人節這一天,動物園和水族館還會接到不少打給菲什(魚)先生成萊昂(獅子)先生的電話,常常惹得工作人員掐斷電話線,以便減少麻煩。
如今的愚人節在美國已主要是淘氣的男孩子們的節日了.
8、狂歡節的起源,習俗,活動
狂歡節(Carnival),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有狂歡節。這個節日起源於歐洲的中世紀。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木神節、酒神節都可以說是其前身。有些地區還把它稱之為謝肉節和懺悔節。該節日曾與復活節有密切關系。復活節前有一個為期40天的大齋期,即四旬齋(lent)。齋期里,人們禁止娛樂,禁食肉食,反省、懺悔以紀念復活節前3天遭難的耶穌,生活肅穆沉悶,於是在齋期開始的前3天里,人們會專門舉行宴會、舞會、遊行,縱情歡樂,故有"狂歡節"之說。如今已沒有多少人堅守大齋期之類的清規戒律,但傳統的狂歡活動卻保留了下來,成為人們抒民對幸福和自由嚮往的重要節日。
歐洲和南美洲地區的人們都慶祝狂歡節。但各地慶祝節日的日期並不相同,一般來說大部分國家都在2月中下旬舉行慶祝活動。各國的狂歡節都頗具特色,但總的來說,都是以毫無節制的縱酒飲樂著稱。其中最負盛名的要數巴西的狂歡節。
新奧爾良的狂歡節是美國最瘋狂、也是最早舉辦的狂歡節。每年1月6日開始,就有盛大的花車遊行,遊行者們以各種歷史、神話和傳奇為主題,身著戲裝穿過街道。在歐洲一些地方,通常讓戴著面具的人分別代表冬和春互相搏鬥,在冬天被打敗後,其塑像必須被燒毀。
在所有狂歡節中,德國的狂歡節是持續時間比較長的一個,從每年11月11日11點起,一直到次年復活節前40天為止。節日的高潮是最後一個星期,女人節和瘋狂的星期一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女人節那天,婦女們會闖入市長辦公室,表示接管市政權力。許多婦女還拿著剪刀在街上專門剪男人的領帶,拿回去釘在牆上欣賞。化裝大遊行和狂歡舞會是瘋狂的星期一的主要活動。遊行時,「王子」和「公主」們一面向觀眾致意,一面拋撒糖果、食品和小玩具。有的城市每次所撒的糖果往往有幾十噸。
義大利水城威尼斯的狂歡節為時7天。凡是參加狂歡節活動的人,都要按威尼斯的習俗把自己裝扮起來。不分男女老幼,身著奇裝異服,甚至包括17世紀的服裝,臉上戴著面具或塗滿油彩,模仿各種人的樣子,或者扮成動物,踩著高蹺,人們互相拋撒紙屑,素不相識的人也互送禮物,粘貼祝福的小紙條。
巴西素有狂歡節之鄉的美稱。每年2月舉行的狂歡節不僅是巴西最隆重的節日,同時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參觀。早在節前的幾個月甚至在上一個狂歡節結束以後,巴西人就開始准備。節日期間,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數萬名身穿華麗服裝的各桑巴舞學校學員的遊行表演,其場面之宏大、氣氛之熱烈堪稱世界之最。與此同時,還伴有盛大的彩車遊行。圍觀的人們向演員們拋撒綵帶和花絮,有的人還隨著音樂狂舞。每次狂歡節都會對各類節目和演員進行評比,給優勝者頒發集體獎和個人獎,獲獎者還要在規定的時間再次演出。狂歡節另一個重要的活動則是通宵達旦地舉行室內化裝舞會。節日期間,巴西各城市的街道都會被裝飾一新,更增添了狂歡的氣氛。
英國諾丁山畫嘉年華會始於1964年,當千里達的移民抵達倫敦,在當時的英國有色人種平日生活的壓力還是很大,於是他們子就想到了以前在家鄉的的carnival,並且在1964年的夏天於Notting Hill這個一多種族多文化地區辦起了carnival,結果引起轟動,並且造成廣大回響,附近的居民在音樂響起的時候紛紛加入街上的隊伍一起跳舞。